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2023-03-01 08:1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odo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什么是中元节,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什么是中元节,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中元节

篇1: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习俗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广西省: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霑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 “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普渡: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水灯: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抢孤: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 “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篇2:中元节是哪天

中元节是哪天?从万年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20中元节是阳历8月28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十五;乙未年(羊年)甲申月丙子日。

年中元节宜忌有哪些?

宜:嫁娶 纳采 订盟 祭祀 祈福 斋醮 普渡 移徙 入宅 出行 安机械 开光 修造 动土 竖柱

忌:开市 立券 置产 作灶 造桥

点击直达《2015年中元节放假安排通知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放“孔明灯”祈福

该不该过中元节?

中元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其文化底蕴深厚,最初起源于祭祀,出于道家。自古以来,民间都将这一天定为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大关系。中元节从汉代开始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盛行。唐代后期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百首中,就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的记载,可见中元节盛行之早。

中元节属于传统民俗文化,它与清明节有相似性,同是祭奠先辈,然而中元节相比清明节则明显地被淡化,其实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也很深远丰富,只是由于其表达的是沉重的祭奠,不具备喜庆氛围,保护起来难度比较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大众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元节的传承是必要的,但鉴于它的特殊性,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扬或者制止,最好让人们自己去选择,任其自由发展。


篇3:中元节是哪一天

2015年中元节是哪天?从万年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2015年中元节是阳历8月28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十五;乙未年(羊年)甲申月丙子日。

2015年中元节宜忌有哪些?

宜:嫁娶 纳采 订盟 祭祀 祈福 斋醮 普渡 移徙 入宅 出行 安机械 开光 修造 动土 竖柱

忌:开市 立券 置产 作灶 造桥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篇4:关于中元节是中秋节吗

中元节是中秋节吗:不是

中元节是祭祀鬼的鬼节,中秋节是祭拜月的月节。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中秋节,则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和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一说是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还有说是古代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另有说法是来源于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元节和中秋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它们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节日起源不同,节日活动的内容也不一样,并不互为别称,大家可不要混淆了。

中元节如何辟邪

祭祀鬼魂

据说中元节这天正是鬼门关大开的时候,众鬼可以出游人间。所以为求心安理得,不少人都会在中元节当天进行祭祀的活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祭拜之前应备齐最必要的祭品,例如说纸钱、金元宝、烧肉、菜、水、饭和酒等等。因为鬼魂平日被困在地狱中,不能四处流连,直到农历七月才可到阳间,所以我们要烧纸钱、金元宝,并且准备食物宫他们享用,这样他们才不会骚扰我们。

穿着注意

在中元节期间我们可以从穿着方面入手,也就是说鬼月期间尽量避免穿鲜颜的衣服,尤其是红色系列的衣服更是要避免。而且在鬼节当天晚上,我们不要穿红色的衣服到处走动,更不能穿红色的衣服出门。当然,可以佩戴红色的辟邪红绳。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代表神光的黄色系列的衣物,以及别让头发遮阳气凝聚的额头,有刘海的人士就最好用发夹夹起。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考虑佩戴一些具有挡煞、辟邪作用的饰物,如白水晶、玛瑙等等。

举行普度

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在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主要禁忌

中元节和清明节、重阳节一样,都是冥节,但是因为中元节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这个月份被民间称为鬼月,也就是大波大波鬼魂出没的时期,所以中元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比其他鬼节更多。如果要顺利平安的度过这个鬼节,我们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些禁忌:1、中元节晚上早点回家,回家路上有人叫你也不要轻易回头。2、中元节这天晚上不宜拍照。3、回家路上不要踩到献给鬼魂的祭品。4、晾晒在阳台外的衣服,最好在太阳落山前收回。5、中元节晚上不要提到鬼相关话题,也不能吵吵闹闹。6、中元节晚上不要出门,也不要熬夜。

过了中元节可以摆酒吗

在这一天原则上只要不和新人八字相冲,中元节是可以结婚的。但从情理角度上不建议在这一天结婚。很多人认为在农历七月不能结婚摆酒、不能搬家进宅,最大的原因还是认为这个农历七月里面有一个中元节,属于鬼月,是阴气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认为在这个月里面摆酒结婚会不吉利、会影响运势。归根到底,主要还是因为认为这个月份的一个风俗而产生的一些观念原因所致的。

一般来说死的者最大,七月是祭祀的月份,很多人都沉浸在追思先人、悼念亲人的哀痛气氛中,婚嫁之类的大喜事在7月操办确实有点不合时宜,既是对死的者的不敬,也可能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相悖。所以各位准新人可以另外选一个黄道吉日,而且最好是错开七月份这个鬼月。

中元节祭祖准备

1.香烛: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2.纸钱: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3.素酒: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4.水果点心: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5.饭菜: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别忘记祖先。

篇5:关于中元节是鬼节吗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那么,将“中元节”定义为中国的“鬼节”,合适吗?

中元节从何而来?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

“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j,秋曰尝,冬曰蒸。”的确,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礼记・月令》中写到在孟秋(农历七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篇6:中元节是哪天

8月17日,农历207月15日,阴历二零一六丙申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

河北省:荐新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面人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广西省:多杀鸭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中元节相关文章推荐:

1.年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2.中元节常见的四大习俗

3.中元节的由来和禁忌

4.中元节的主要内容

5.中元节夜晚禁忌

6.中元节禁忌趣谈

7.中元节的讲究

8.中元节的来历和禁忌

9.中元节各地习俗

10.中元节的来历与中元节习俗禁忌

篇7:中元节是哪一天

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即:鬼节。20中元节是8月28日,星期五。

中元节由来

传说一:传说地藏菩萨(阎王爷)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同时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目莲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中元节是指哪一天

2.中元节农历是哪一天

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4.中元节是哪一天

5.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来历

6.中元节的由来及中元节习俗

7.中元节作文精选:中元节作文

8.日本中元节

9.中元节是哪天

10.中元节的叫法

篇8:中元节是鬼节吗?

中元节是鬼节吗?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桂东人称之为“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叫做“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传统观念中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也有资料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原文链接: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在惊蛰之后、谷雨之前。这时在地下蛰伏过冬的虫蛇开始惊醒复苏,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生长,雨季即将来临。在这个时节去扫一次墓,驱赶虫蛇,清除杂草,疏通排水沟渠,以免先人阴宅受到惊扰和水浸,这是清明扫墓的主要目的。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祭拜的仪式是在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供上食品。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正是:

秋风送爽心适闲,更有新烹毛豆鲜。

父辈颇能知故事,一壶老酒话当年。

我国的鬼节文化源远流长,我以为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一个民族的习俗和传统,都是某种文化和观念的反映。中国过去的上坟扫墓,过年烧纸和“七月半”祭祖,其基础都是道教关于阴间与阳世的观念,这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曾经传播延续了上千年。只是到了近代,人类文明从地域性向全球性过渡,在不同的地域性文明之间发生接触、碰撞和消融,情况才起了变化。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故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祭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篇9:中元节是哪一天

09月05日 星期二(丁酉年(鸡年)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汉族祭祀先人的日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篇10:中元节是哪一天

中元节为三大鬼节之一,又称祭孤、瓜节、七月半、送鬼节、寄生节、盂兰盆会。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称。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称三鬼节。过去民间从七月初一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结束,都会举办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告结。发展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期。

篇11:中元节是哪一天

节日中,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至于为何烧纸当钱,汉族民间亦有一个滑稽的传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其兄蔡莫,受嫂子慧娘的鼓动,找蔡伦学习造纸技术。可是,蔡莫赚钱心切,技术没真正学到家便匆忙赶回家开张营业。结果,他造的纸质量太次,无人问滓。慧娘苦思冥想,心生一计。一日深夜,蔡莫放声大哭,惊动四周邻居。他说,慧娘因造纸的事,夫妻发生口角后,上吊身亡。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蔡莫假作悲伤痛悔,边号啕哭泣,边将纸点火焚烧。众人正在劝慰,忽见慧娘苏醒过来。她告诉众人,之所以能够死而复生,是因为阎王接到了蔡莫送去的钱,才将其放归人世的。阳间拿铜当钱,阴间是拿纸当作钱。大家信以为真,皆纷纷掏钱,将蔡莫的存纸抢购一空,好给祖先烧纸送钱用。中元节烧纸的习俗就是由此而产生。

有趣的是江苏洪泽湖一带还把七月十五称为“敬孤节”。节日风俗中除家家产户给亡灵烧纸钱外,还争相招待孤寡老人。据传,原洪泽湖里有个叫巫支岐的水怪,经常上岸吞食村里的儿童。于是村里有位孤老人,召集全村老人共商计谋,这位孤老人决定由自己化装成村童,身带毒药,被水怪吃掉了,毒死了水怪,解救了村童。后人为了纪念舍己为人的老人,便于此日烧纸祭祀,并敬请孤老们,此俗至今还保留着,沿袭下来成了“敬孤节”。

中元节习俗-放小船

按照满族的习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届时,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愿付诸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习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中元节习俗-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孟兰盆会

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僧尼举行孟兰盆会,诵经施食,宣称可以使施主今生父母和七世父母得以度脱节厄。这与我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而为我国历代帝王所提倡。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开始大兴孟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清时孟兰盆节极为兴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中记载:“庵观寺设盂兰会,传为目莲僧救母日也。街巷搭高台、鬼王棚座,看演经文,施放焰口,以济孤魂。锦纸札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点燃河谓以慈船普渡,如清明仪,舁(yu,共同抬东西〕请都城煌像出巡,祭厉鬼。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磷火然。

又以青篙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斗灯会,更尽乃归。”虽是宗教活动但已充满民间娱乐气氛。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肖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对这种习俗作了最好的`解释:“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放灯时用一块木板钻孔,上面用竹蔑编织各式各样的灯笼,其灯型多为莲花灯,其含义为超度鬼魂。而在东南沿海一带,会在灯中放置银元,渔船争相攫取,获得者可以“一年大顺”。

放河灯,中元节和七月的最后一天都有。《金陵岁时记》中称:“中元金陵人家,延僧舟次诵经,剪五色纸为荷花灯,沿水放之,俗称斋河孤。”《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另外,还有《北京岁华记》中的水灯,都是称呼不同但灯的实质一样,都含有消除灾祸之意。吴江地区中元节放水灯,先由主持者向各家募捐,然后在七月十五雇数十艘船只,夜间在河中游行,船上都扎彩悬灯。有请僧诵经的,有供奉佛像的,另外有数艘船只,雇请多人在船上奏乐,最后面的船,专门将五彩纸折成灯,点火后放到河面上,红白相间,颇为壮观。

至于河灯的制作,极其简单。用三寸长宽的正方形厚纸做灯底,另用芦柴一根,长约三寸,中间穿一个眼,装竹签,钉在灯底,再用红白纸折成四方形,把灯底四面糊好,中间置放油纸捻,就制作成功。也有的人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荷花瓣的形状,糊到碗口上,中间用油脂点火,叫作地藏烛。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自梁代起,我国民间在中元节举办设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动。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及至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征着五谷丰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祭祖

中元的由来,与上元相同,本来与迷信无关。佛道两家,将其作为节会,民间又将其叫作鬼节,还叫作瓜节。《大藏经》中载:“目莲以母坐饿鬼中,佛令作盂兰盆,以奇果素食置盘中,供佛而后母得食。”后人依此典故,隆重地对待这个节日,僧尼道俗,都精心营建盂兰盆,供奉诸佛。百姓人家也大多持斋诵经,祭莫祖先,抚慰孤寡,教化人心,以至肉市也为之罢市。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云南、贵州的苗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到十五日这两天。焚烧纸钱、遥祭祖先的风气也很盛行。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叫作江西节。

祭品之中,各地多用西瓜和茄饼。有将西瓜切割成多个齿状的,称之为西瓜山。红瓤黑子,摆在桌案之上。至于茄饼的做法各不相同,可用麦粉或者糯米粉做,形如半月,以青菜或豆沙糖做馅,再取茄子的柄,剥去外皮,插进饼的一端;有把茄子切成丝,与面和好,再用油煎的;还有的将茄子切成丝,盛放在器皿里,用手搽压茄子丝,挤压出水,然后用这些水和面屑,加姜丝和食盐,调成面浆,用油煎炸。

北方各省,有献麻谷的做法,有的在家中供奉;有的在门左右首摆放,称之为供麻谷;而持麻谷数根,插在陇上,则称之为送麻谷。此时麻谷已经送到打谷场,以此宜告农事顺利,庄稼成熟,荐尝新物,正符合古时的祭祀之意。

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

女子出嫁后,常住夫家,对于娘家的祖宗,遇到节日一般不能参与祭祀,所以本日应回到娘家拜祭,暂尽孝心。祭祀后和大家一起聚餐,共享祭品,也可一叙阔别之情,并讨论族中事宜。

安徽西南部,如太湖、潜山、怀宁等县称中元节为“七月半祭祖”,是清明节之后又一重要的祭祀日。不同的是,清明节是聚族而祭,“七月半”多半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田间地头可看到堆积成山的祭品,包括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自初十开始,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并设置香案、先祖牌位,备酒肴撰品连日供奉,以迎先人故霸祖。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因为这些东西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只次茶饭,直到七月份日送回为止。纸钱不能只烧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些,以免他们在阴间为难自己的先人故祖,于是便又有了在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的说法。民间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送羊节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起因是,沉香劈山救母成功后,沉香要追杀残虐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和舅甥之谊,于是每年七月十五都会送给沉香一对活羊,相传是取其“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因而民间便流行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渐渐发展为送一对面羊。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还有其他一些风俗。例如送羊。这是河北山西一带的中元古俗,《直隶志书》说,广平县(今河北邯郸一带)“中元荐时食,祀先祖,具果疏,蒸羊遗之外孙,名曰送羊。”清河县(今河北灞县)“七月十五日上坟祭扫,有蒸羊馈女者。”

《山西志书》说,长子县(今山西长子)“中元旧俗,牧羊家于是日屠羊赛神则畜羊繁庶,颁胙于亲族,贫无羊者,蒸面作羊形代之。”看来这一节俗是祈求畜羊繁庶。

迎秋收与行田。这是山西南部的中元古俗。《山西志书》说,太平县(今山西曲沃北)“七月十五日祀祖先,荐麻谷,先一日挂纸马于田间以迎秋收。”阳城县(今山西阳城)“中元,农夫以麦屑为猫虎及诸五谷之形,祭于陇亩,名行田。”

看来这一节俗是为了祈求秋收。中元之日是五谷成熟之时,因而江南亦有“农家置酒劳力田者”(见《江南志书》)的风俗。

瓜节。这是山东齐东一带的中元古俗。《山东志书》说,齐东县(今山东济阳东北)“七月十五日,家祀祖先设瓜果,俗名瓜节。”其实,黄河以北中元节用瓜果祀祖是极普遍的风俗,不过把中元节又称作瓜节的还只有齐东地区。

施食。这是浙江、福建一带的中元节俗。《浙江志书》说,乌程县(今浙江吴兴)“中元节僧家建盂兰盆会,夜则放燄口、施食。”桐庐县“有鸣锣洒饭于野,谓之施食。”《福建志书》说,延平府(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中元“或家设醮坛,或聚众为燄口,具斋馄饨楮钱冥物,延僧与黄冠为之,谓之施食。”

由此看来,所谓施食,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济无祀”,说得再通俗些,就是祭孤魂野鬼。这种风俗无疑是受到了佛教盂兰盆会的影响。

岷山土主会。《四川志书》说,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七月十五日,作岷山土主会。历代传来,塑有行神一龛,内外城议定,会首供神一年。若神在城内,则外城之众具香楮,以子弟扮作妇女、仙、佛、神将等故事,高置木架,凌空而行,迎神至外城会首家供养,会饮演戏三日。至次年,内城亦如之。循年递接,竞胜争奇,不较所费。”这是羌族七月十五的节俗,与中元节汉民族的节俗没有什么渊源关系。

迎节与送节。《辽史礼志》说,“七月十三日夜,天子于宫西三十里卓帐宿焉。前期备酒馔,翌日诸军部落从者皆动番乐,饮宴至暮乃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日中元动汉乐大宴。

十六日昧爽复往西方,随行诸军部落大噪三,谓之送节。”这是古代辽国过中元节的风俗,虽然其中不无汉民族的影响,但更多地显示出了契丹族的特殊风情。

送面人

把麦面做成小孩子的样子蒸熟,就叫作面人。河北的张北、山西的马邑等地,人们在中元时节,都要把面人赠给晚辈或亲戚中年龄较小的孩子。至于用蒸羊、面羊等作为礼物,是希望孩子如羊一样洁白柔顺。

烧幽

旧俗中除了清明和十月一日外,中元节时官府也置备酒肉羹饭,来祭祀本府全境无人祭祀的鬼神。民间则把这一天当做鬼节,傍晚之后,门旁路口,人们各自焚烧纸钱。广州俗称为烧幽,宜兴称之为做野羹饭。崇信佛教的,集资延请僧众开孟兰盆会,施食放灯,以此为亡灵超度。

【什么是中元节】相关文章:

1.中元节寄语

2.中元节祝福语

3.中元节的起源

4.经典中元节祝福语

5.中元节搞笑祝福语

6.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

7.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8.中元节的来历50字

9.中元节发朋友圈说说

10.2022关于中元节作文

下载word文档
《什么是中元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