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2022-05-28 05:40: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eres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篇1: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陆龟蒙(逝于881)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U,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隐(813~858)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陆龟蒙(逝于881)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U,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隐(813~858)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989~1052)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凇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夜》

李郢(844左右在世)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卢拱》(约770~845)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篇2: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见月》 边贡(1476~1523)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雨中呈子晋》朱熹(1130~1200)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晚兰径滋,萧p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D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989~1052)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凇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夜》 李郢(844左右在世)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作》 李商隐(813~858)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t鹭班趋玉臣,龙蛇旗拥翠华新。

五云遥祝南山寿,层汉同瞻北极辰。

画省炉烟分御气,钟陵山色王春。

白头荏苒空时序,补衮无才愧缙绅。

《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 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日斋中作》(明)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描写中元节的诗句大全]

篇3: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下面是描写中元节的诗句,请参考!

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1.《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5.《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6.《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7.《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住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8.《中元雨中呈子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晚兰径滋,萧p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D文史,及此同优游。

[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篇4:关于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日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晋

(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晚兰径滋,萧p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关于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篇5: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 拱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中元作(唐)李商隐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中元雨中呈子晋

(南宋)朱熹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见月

(明)边贡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 一)

(唐)陆龟蒙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结语:中元节的诗词中,范仲淹所做的《中元夜百花洲作》没有中元鬼节的悲凉气息,反而是慷概激昂,饮酒作乐的一夜。充满了看透世事的豁达与乐观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借鉴。

篇6:描写中元节的诗句

1、《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5、《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7、《中元见月》

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8、《中元日斋中作》

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襌理,长日沈冥不愿醒。

9、《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11、《中元雨中呈子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

篇7:中元节诗句

有关中元节诗句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陆龟蒙(逝于881)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U,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隐(813~858)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U,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989~1052)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凇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夜》

李郢(844左右在世)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卢拱》(约770~845)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篇8:描写桃花古诗句

1.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李白《独不见》

2.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 姜《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3.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4.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 ―― 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5.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 项鸿祚《太常引・客中闻歌》

6.宝钗分,桃叶渡。 ――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7.草草杯盘不要收。 ―― 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8.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 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9.正过雨、荆桃如菽。 ―― 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10.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11.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12.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13.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 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LL》

14.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5.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 ―― 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16.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 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17.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18.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 元稹《樱桃花》

19.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 ―― 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20.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 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21.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22.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23.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24.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 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25.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 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6.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 周邦彦《大T・越调春雨》

27.柳丝长,桃叶小。 ―― 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28.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 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29.山泼黛,水道叮翠相搀。 ―― 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LL》

30.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1.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2.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 郑燮《满江红・思家》

33.一树桃花,向人独笑。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4.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35.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 ―― 张翥《踏莎行・芳草平沙》

36.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37.唤取笙歌烂熳游。 ―― 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38.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 ―― 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39.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40.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41.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 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LL》

42.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 ―― 张翥《摸鱼儿・送春》

43.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 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44.重重香腑脏,偏圣贤杯。 ―― 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45.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 周邦彦《六丑・落花》

46.尽日向、流莺分诉。 ―― 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47.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 李白《郢门秋怀》

48.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 ――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49.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 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

50.“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51.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 ―― 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52.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 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5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4.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55.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 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56.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57.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 石孝友《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58.徐姬楚兰佐酒,以琵琶度曲。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59.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 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60.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篇9:描写桃花古诗句

61.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62.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 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63.枉杀云台标内史,断肠只合江州死。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64.过眼韶华浑有几。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65.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66.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 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67.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 辛弃疾《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68.郯云台为之心醉。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69.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 金章宗《生查子・软金杯》

70.堪羞损、山桃如血。 ―― 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71.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 ―― 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72.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73.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 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74.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 ―― 黄图安《闲咏二绝》

75.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 ―― 高观国《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76.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k。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77.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78.陈浩然招游观音山,宴张氏楼。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79.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 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80.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81.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82.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 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83.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 赵崇《清平乐・怀人》

84.不觉小桃风力损。 ――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85.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86.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 孙光宪《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87.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88.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 司空图《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89.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90.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 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

91.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92.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 孙光宪《河传・柳拖金缕》

93.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 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94.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 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95.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 ―― 司空图《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96.乱山深处水潆回。 ―― 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97.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98.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99.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 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100.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 上官仪《咏画障》

101.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02.桃杏依稀香暗渡。 ―― 李冠《蝶恋花・春暮》

103.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 阴铿《渡青草湖》

104.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 ―― 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105.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 李商隐《茂陵》

106.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07.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 陆游《落梅》

108.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 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109.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0.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 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111.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 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112.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 ―― 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113.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4.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 杜甫《野人送朱樱》

115.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116.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17.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 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18.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 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119.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 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120.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篇10:描写端午节古诗句

1、屈原塔

(唐)苏轼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v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篇11:描写端午节古诗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鉴赏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诗的品质不是很好,也难寻一两句醒目的佳句。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相关文章:

1.描写感情的古诗句

2.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句

3.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4.描写雪的古诗句

5.描写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6.描写风景的古诗句

7.描写冬至的古诗句

8.描写悲伤的古诗句

9.描写初夏的古诗句

10.描写月季花的古诗句

下载word文档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