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2023-01-23 07:58: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根廷的笑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描写团聚的古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描写团聚的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篇1: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描写团聚的古诗句

1.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4.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5.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9.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0.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篇2:家人团聚诗句

家人团聚诗句

家有儿女小当家,家有爸妈已白发,家有贤妻照顾家,家有良夫顶呱呱,家有三代爱常在!发份祝福表关爱!我亲爱的`家人们,国际家庭日快乐!以下是“家人团聚诗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日月阴阳匹配,聚戊室,镇团圆。

2、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3、动处清风披拂,展时明月团圆。

4、十五始团圆,十六还成缺。

5、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

6、君知否,如斯妙用,子母自团圆。

7、绣幕卷、散缤纷香雾,笼定团圆锦里。

8、庭闱乖旦暮,兄弟阻团圆。

9、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10、明夜月团圆,小春霜早。

11、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

12、海光潋滟月团圆,一颗明珠落玉盘。

13、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14、东西南北日团圆,洗涤肝膺立树边。

15、那壁团圆何处,有影却无踪。

16、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17、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18、霜月团圆天似水,还是神仙诞日。

19、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20、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

21、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22、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23、月缺还圆人但老,重换朱颜无诀。

24、待惜取团圆,莫教分散。

25、养就神和气,结成丹、灿灿团圆。

26、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

27、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28、婵娟有时缺,我扇岂衣圆?

29、伴长庚、百岁永团圆,蟠桃熟。

30、愿教清影常相见,更乞取团圆。

31、孤峰高远近,宝月莹团圆。

32、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33、想到越中秋已尽,镜河应羡月团圆。

34、西楼独上等多时。月团圆、人未归。

35、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蔷薇水冷。

36、但愿人如天上月,三五团圆。

37、几千年、阴晴隐现,团圆亏缺。

38、二八正关键,夫妇再团圆。

39、始见弯环春,又逢团圆秋。

40、盖覆相团圆,可怜无厚薄。

41、团圆合欢扇,比似月婵娟。

42、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43、一年十二度团圆,甚恰限、今宵最好。

44、个中纯白团圆,洞然汉香水海。

45、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46、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

47、芳游春烂熳,晴望月团圆。

48、乍团圆、早欺我孤影。

49、教恁芳菲。伴著团圆十二回。

50、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圆水生花。

51、称觞祝,对今宵明月,千古团圆。

52、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53、三五半圆夜,二七素秋天。

54、笑享亲朋岁岁,春酒庆团圆。

55、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

56、露繁光的皪,日丽影团圆。

57、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58、天还有意,不违人愿,与个团圆。

59、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60、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61、贤圣中来不杀生,其家子母自团圆。

62、前夜团圆明月好,清光流照华筵。

63、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64、常忆团圆绣像前,东归经乱独生全。

65、既幸此身无玷辱,更欣尽室得团圆。

66、只恐被人分擘破,东西。怎得团圆似旧时。

67、大抵人生难得共,得团圆处且团圆。

68、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

69、欲近上元人意好,月如人意团圆。

70、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71、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72、笑指侬如江上月,团圆时少缺时多。

73、好在夜轩凉月,空自团圆。

74、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75、君恩不似黄金井,一处团圆万丈深。

76、我今骨肉虽饥冻,幸喜团圆过乱兵。

77、何须翦纸。依旧一团圆照水。

78、夏半月团圆。称觞祝寿筵。

79、称觞欣近小春候,月当明夜又团圆。

80、百年长共月团圆,女进男,酒称寿。

81、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82、饼汝将来还与汝,因师交点更团圆。

83、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84、应知人不能如月,月且团圆月月逢。

85、寻常三五夜,也有团圆,争柰人心未能满。

86、尊前事去月团圆,琥珀无情忆苏小。

87、莫见团圆明处远,须看湾曲鉴时偏。

88、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89、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

篇3:团聚的诗句

1. 家居虽获落,眷属幸团圆。——白居易

2. 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白居易

3.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杜荀鹤

4. 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卢纶

5. 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李商英

6. 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贯休

7.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李群玉

8. 伴长庚、百岁永团圆,蟠桃熟。——元好问

9. 笑享亲朋岁岁,春酒庆团圆。——史浩

篇4:描写春雨古诗句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小舟撑出柳阴来。

解释

双双飞去的燕子什么时候回来啊?两岸的桃花轻点着湖水,湖上荡漾开了一圈圈水波。雨后水涨,把桥给淹没了,行人走不过去,只能坐船摆渡。

赏析

这首绝句是徐氏名作。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黄庭坚《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南宋赵鼎臣《和默庵喜雨述怀》诗中也以这种方式表彰徐俯:“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要点指引

前人认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春雨断桥人不渡” 不仅暗示了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双飞”有了物候的意味,夹岸的桃花更显出了雨后的鲜红欲滴,而且映照了“蘸”字,因为水涨高了,岸边套数半浸水中,所以桃花才贴着水面怒放,映的水上也是一片嫣红。“人不度”点出环境的幽静,与“小舟撑出”形成对比,动静相生。

篇5:描写春雨古诗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1]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篇6:描写春雨古诗句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篇7:描写春雨古诗句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篇8:描写端午节古诗句

描写端午节古诗句

1、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代: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译文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巨源的影子。

鉴赏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在端午节那天,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

开头写端午节,相互祝福,长命百岁的风俗。接着写衣服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以示端午节风俗。接下来转而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

这首诗运用典故,写出了礼部尚书的端午风俗,进一步体现出了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2、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3、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

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赏析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4、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鉴赏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5、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代: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鉴赏

《午日处州禁竞渡》,主要是面对赛龙舟的情景,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但是,需要强调,汤显祖对屈原不是不尊敬。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据载,竞渡起于唐代,至宋代已相当盛行,明清时其风气更加强劲,从竞渡的准备到结束,历时一月,龙舟最长的十一丈,最短的也有七丈五,船上用各色绸绢装饰一新,划船选手从各地渔家挑选。汤显祖认为,这样的场面过于豪华,因此诗中加以表露。从诗中可见:一个清廉的地方父母官,是何等爱护百姓的人力财力。

6、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简析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描写团聚的古诗句】相关文章:

1.描写中元节的古诗句

2.描写感情的古诗句

3.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句

4.描写雪的古诗句

5.描写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6.描写风景的古诗句

7.描写冬至的古诗句

8.描写悲伤的古诗句

9.描写初夏的古诗句

10.描写月季花的古诗句

下载word文档
《描写团聚的古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