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中元节的习俗
“Patric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客家中元节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客家中元节的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客家中元节的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冬至)之中,清明节祭祖扫墓之俗,是全国较为盛行的。而在赣县客家地区,特别是农村,则把中元节看得较重,影响也更广,祭祀仪式也最隆重。
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祭祀的仪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祖先(一般上至三代)的遥祭;另一种较为隆重些,是对前一年或当年去世的家人的坟前祭拜。
遥祭仪式较简单,但也有讲究。每到七月半,各家各户都比较忙,上午一般要写好包皮(即包裹冥衣信钱的,有固定写法的草纸),宰杀鸭子,且要把鸭血沾于包皮中先人的名字上(相传这是让鸭子带路,游过奈河,把冥衣信钱送到先人面前),但切忌把鸭血沾在阳人的名字上,否则是有血光之灾的。
下午则要把芭蕉米馃包好、蒸熟。据说,中元吃芭蕉米馃是因为撕去的芭蕉叶可以让先人在阴间有更多的衣服穿。中元祭祖最讲究的就是包皮的写法了。一般农村都是请村上有学问、懂风俗的老人代写。
祭祀一般在七月十五的黄昏时分,准备好冥衣信钱、香烛鞭炮、牲酒茶饭、芭蕉米馃等,于门前空地上,对着先人墓葬的方向,点香烛,烧信钱,放鞭炮,作揖祭拜,遥想亲人。祭祀之人一般是家中子孙,女人是不靠边的。
相比之下,坟前祭祀则隆重多了。祭祀之前先“挂衣”,七月初一至十五,各地亲朋都会带上草纸、香烛、信衣、粉干、鸭子上门,表达哀思。但“挂衣”必须“满七”方可,当年去世的,只有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才行,如果不满,则推至明年的中元。
死者的大女儿必须挂头衣(即七月初一这一天上门),小女儿则挂尾衣(即七月十五这一天上门)。相比之下,大女儿的“衣”就要“隆重”些,除了上述东西外,还要有一些纸糊的丫头,从头到脚穿戴用品以及生活日用品等。小女儿的“衣”则可简单些。死者的子孙需共同制一篾筼,到了七月十五的黄昏,把亲朋奉送之物一起挑着,去坟前焚烧,烧香作揖,磕拜之礼必不可少。
中元祭祖是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缅怀先人的功绩,以勉励后人。作为一种风俗,流传下来的有些礼仪,自然跟封建迷信有关,但在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要在形式上简化与遵循,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去认识,以表达客家人对祖先的深深怀
篇2: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更多中元节相关文章推荐:
1.中元节的习俗
2.中元节的由来及中元节习俗
3.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全国各地中元节习俗
4.中元节各地的习俗
5.中元节的基本习俗
6.中元节的各地习俗
7.中元节广西习俗
8.中元节的习俗及由来
9.中元节的习俗介绍
10.中元节习俗讲解
篇3: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篇4: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大全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农作物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因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6、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8、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9、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10、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11、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12、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篇5:客家冬至习俗
客家冬至习俗
酿冬至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酝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喜酿冬至酒。
祭冬至祖
“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客家人祭祖分春冬两次,祭冬至祖虽不如清明祭祖那样隆重,但一年两次是必须进行的。因有说“关冬至门”,所以祭祖又必须在冬至前进行。
冬至晒萝卜
客家人都有冬至晾晒萝卜丝的传统。这习惯由来已久,它是怎么形成的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无论如何,时至今日,这已然成为客家人的一种习俗。
除了羊肉之外,不同地区的客家人在冬至还有吃鸡炒酒、糯米汤圆、糯米饭等传统。
鸡炒酒(娘酒鸡)
这种酒做起来较为简单方便:只要把鸡肉斩成块,放入砂煲里,再加上娘酒、生姜,煲至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相对于用酒瓮来焗制羊肉酒来说,鸡炒酒的制作方法要简单些。
糯米汤圆
客家人旧时有一种说法是:“冬至挪圆,夏至捡田。”意思是说,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汤圆之后,对身体很有益,明年生产劳动的劲头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收入,用劳动所得的钱来“捡田”(买田地),用强壮身体的劳动带来更大的收入。
糯米饭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食补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层猪肉,在锅里炆熟后,加上味料、蒜苗或葱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饭。客家人认为冬至吃糯米饭也对身体有益,也可强身健体。
篇6:客家端午习俗
客家端午习俗
客家人的端午节习俗会有哪些不一样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旧时这天,河源地区城乡居民家家户户在端午日正午张贴门符大门门楣上挂葛藤、菖蒲、艾条(有的加挂粽子)辟邪,除此之外,还会饮用菖蒲酒、沐浴菖蒲水以避瘟防病,祛除风湿,舒筋活络。主妇们还会缝一个小香袋,让小孩佩带,用以避邪。
和其他地方的风俗一样,河源的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究其本意,是向屈原所献的供品。除了包粽子,源城区、东源县的居民还有在端午节捏萝卜{的的习俗。萝卜{里面的馅有萝卜丝、虾皮、银虾、香菇、腐竹。河源人节日的餐桌上,少不了鸡鸭鹅的声影。按照传统,这些宰杀好的家禽,通常要先祭拜祖先,“还神”之后再吃。近河近湖的地方,人们有乘舟将粽子丢入河中和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这一天,农家妇女采集百草清凉药晒干备用。
随着年代的发展,河源端午旧俗有所扬弃。每逢端午节,河源人还保留着吃时令鲜果——桃子和南华李的'习惯。有时,人们会把吃剩的桃核,打磨成各类小饰物,佩戴在身上以辟邪,
延伸阅读:端午节的来历
据《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篇7:客家清明节习俗
客家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06年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最隆重莫过于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自“清明”成为法定节假日后,民间返乡祭扫活动更加兴盛、更具规模。据了解,烧香、焚纸、放鞭炮等祭祀亡人的传统方式,因其污染环境和存在火灾隐患已逐渐被有条件地限制。现在因为河源百姓自觉选择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往年浓烟滚滚、纸灰漫天飞的情况已好转很多。如今,很多年轻的一代都是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在网上祭扫,利用这样一个虚拟空间,也可以在这儿上柱香、燃烧蜡烛或者写一些纪念亲人的回忆文章,非常有意义。
去扫墓,鲜花是少不了的,虽然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些时间,但是白色菊花、黄色菊花、白玫瑰、白百合等素色系鲜花已成为首府鲜花市场的“主角”,不仅预订量日益攀升,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近日,记者在河源市街头、殡仪馆附近的一些花店走访发现,花店无一例外地把菊花、康乃馨等祭祀常用花卉摆在显眼位置。花的'价格也比平时上涨一倍多,但还有不少市民都纷纷而来购买。一位花店老板告诉笔者,今年河源百姓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都更喜爱于用鲜花寄哀思,拜祭先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客家中元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1.惠州客家端午习俗
2.中元节各省的习俗
3.中元节由来和习俗
9.客家风俗作文
10.客家姑娘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