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
“小样要有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
作品介绍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9首。
原文
篇2:《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
作者:唐·孟浩然
沿溯非便习,**厌苦辛。
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注释
①观诗中“岭北回征帆”句,则浩然此前尝至今湖南桂阳、临武一带游历,其南有骑田岭、白石关、桂岭、临贺岭等。此北还途中赠袁太祝之诗。题作“南还”,殆谓“自南而还”也。浩然另有《送袁太祝尉豫章》诗,当作于此后。
②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③便习:熟习。
④厌:厌倦。
⑤五:全诗校:“一作武。”按,作“武”是。唐朗州武陵县在今湖南常德市。疑袁为武陵人,此时或正在家。
⑥帆:全诗校:“一作棹。”
⑦巴东:《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构溪、力溪、无溪、酉溪……酉水导源益州巴郡临江县。”则武陵在巴郡之东,故称巴东。问:存间。故人:即袁太祝。
⑧桃:全诗校:“一作花。”按,作“桃”是。何处是:全诗校:“一作在何处。”桃源,在武陵。见陶渊明《桃花源记》。
⑨迷津:迷失渡口。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19南還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
沿溯非便習,風波厭苦辛。
忽聞遷谷鳥,來報五陵春。
嶺北回征帆,巴東問故人。
桃源何處是,遊子正迷津。
篇3: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的意思,南还舟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的意思,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赏析 -诗词大全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沿溯非便习,**厌苦辛。
忽闻迁谷鸟,来报武陵春。
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篇4: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唐代:李白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译文:
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
如奔如蹙横在澄彻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
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光映寒山翠碧。
如此佳境真应缓棹慢行,如此清辉光彩真能留客脚步。
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使我心中又惊又忧。
我所期望的是您我共同在此占卜选址,盖筑茅屋炼长生不老之药。
注释:
蓝岑竦(sǒng)天壁,突兀(wù)如鲸额。
蓝岑:即蓝山。突兀:高耸貌。
奔蹙(cù)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奔蹙:指山如奔如蹙。蹙,屈聚紧缩。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tì)。
恨:深以为憾。君:指何判官。惊惕,即警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卜筑:择地而居。结茅:筑茅屋。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赏析: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铺叙的方法,描绘一幅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鱼额的壮阔山河风景图。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以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蓝山悬崖怪石在落星潭里的倒影如猛兽扑向潭下,要把落星潭一口吞下去。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描写活泼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相映衬,月光和滩水分外明亮。上句“带”与下句“摇”相互映衬。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紧扣上文,如此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叹为观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暗寓如此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美景,“君”此时未能与诗人一道欢游,遗憾情愫跃然纸上,亦隐隐流露出“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的意蕴。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重申对友人的忠告,劝其趁此脱身,归隐林下。
综观全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次四句亦然,佳境、清辉之句,似是留客之辞,实则促友人醒悟之意也。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正如“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表达出李白希望友人何判官能同他一起,在蓝山隐居,炼丹学道。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相关文章:
1.《舟中》阅读答案
5.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6.核舟记翻译及原文
7.核舟记的原文翻译
10.东坡还宅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