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飘香散文
“云山雾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酥饼飘香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酥饼飘香散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酥饼飘香散文
酥饼飘香散文
楼下的那条小巷,是我常出没的地方。
干菜加上两头乌,是我难忘却的记忆。
刚回北京的时候,大家听说我从金华来,总是说:“哦!金华火腿!”
其实在金华的这四年里,我几乎没吃过几次火腿,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土生土长的母亲不大会煲汤,也不太会烹饪火腿。
其实在我看来,火腿虽成了金华的象征,但大家还是更喜欢吃一种少为外地人所知的点心——金华酥饼。
酥饼,面粉经过反复揉搓后,擀成面皮,撒上面粉,浇入“清香”的菜籽油。说实话,油菜花虽是好看,但至今菜籽油的清香我着实欣赏不来。那里,晚餐时分几乎家家菜籽油“飘香”,却也成了旧时的记忆了。
酥饼的馅料选取的是两头乌背脊上的上等肥肉和梅干菜。传统的酥饼有辣与不辣两种口味。制作完成的饼坯撒麻,一般用不同颜色的芝麻来区分酥饼的口味。
我记忆中的酥饼,是在楼下的那条人来人往,喧闹不息的小巷里,也许是卖永康肉饼的那家旁边。那时候放学还算早,正是一天最饿的时候,绕过楼下的`小诊所和卖肉的小铺,还没往里拐,酥饼的香气就穿过炉子绕过居民房往鼻子里钻。这时候原本可以忍耐的饥饿防线,立刻被攻破……忙小跑着要去抢那刚出炉的热乎乎的酥饼。
回来的路上慢慢,慢慢的走,大快朵颐,炒菜中厌恶的肥肉在此时酥饼之中也变得少油腻多劲道,干菜之中充斥着阳光的味道和温暖。上楼之前,记得把塑料袋丢到楼下垃圾桶里。抹抹嘴,否则被发现了,又会有人说我不好好吃饭乱吃东西了。
逢年过春节,几次都是一家人一起开车回北京,总要提前几天去周围的酥饼店,几十包的买辣的、不辣的塑料包装的酥饼,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我是不大喜欢这种酥饼的,没有了炭火的温度,香味大减、酥脆斩半。
可从前被我嫌弃的这种酥饼,却如今也再难得到,前几年父亲的同事寄来一箱,甚是欢喜,如见亲人,脑海中酥饼的风韵犹存……
老家在绍兴的好友更是成了我的寄托,我偶的提到酥饼,她便记于心中,没有塑料包装袋,是当时买来当时吃的那种,幸而酥饼的保存时间长,半个月还是可以坚持。交予我手,油腻的塑料袋,酥饼跋山涉水来找我已是碎了大半,渣渣、干菜和肉混在一起,我却已然十分满足,仿佛穿越山河时空,又归江南,那个熟悉的小巷里......
周边的同学新奇,都争着想尝鲜,一袋酥饼就此迅速陨落,我的心却仿佛在烤酥饼的炉子里,暖意融融......
篇2: 煎饼飘香散文
煎饼飘香散文
“张家煎饼就是与众不同。”“一口咬下下去,那是松软酥脆,真好吃呀。”“张家煎饼放一夜不粘连、不变硬,更可口了。”小镇居民对张家煎饼的口碑相传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大街小巷。一时间,张家煎饼成了小镇居民的抢手货。煎饼摊前排起长龙,煎饼还没从鏊子上揭下来已被订走。张家煎饼一时供不应求。
张家煎饼由张家姐妹二人经营,其家在镇中心西侧临街,姐妹二人下岗,无事可做,利用自己的手艺,在自家门口支起一盘鏊子烙煎饼,边烙边卖。
有一次,正排队买煎饼,一中年男子骑车匆匆赶来,说他中风瘫痪在床的老婆想吃热煎饼,请大家帮忙。张家姐妹将两张刚揭下来热呼呼的煎饼叠好装进袋子递给中年男子。明确说不收钱,送给你老婆吃了。在场的居民向张家姐妹投去钦佩的目光。
今年夏天,天气奇热,坐着不动都汗流驯常对烙煎饼的张家姐妹来说无异于在火边烤,在热气上蒸,每天都大汗淋漓。整个小镇街头卖饭摊点纷纷涨价,而张家煎饼始终一个价。
有的居民没带钱照样拿走煎饼,张家姐妹从不记账的,居民什么时候想起就顺便带来。
有老太太、老爷子带孙子或孙女来买煎饼或赶集经过煎饼摊,张家姐妹就从鏊子上撕下一块热乎乎的煎饼递给孩子,孩子像吃糕点一样吃得津津有味。(附近居民如没空来买煎饼就打发放学的'小孩子去排队买,他们放心。张家姐妹上称、装包,交代孩子速速回家不要在路上贪玩,家里等着吃呢,于是,小孩子提着煎饼蹦跳着唱着歌回家了。
渐渐地,张家煎饼成了本地的名牌产品,那些走亲戚串朋友的,去外地上学的、打工的都要带上三五斤或十斤、八斤的以本地名牌特产向别人炫耀。
张家煎饼由本地h香逐渐香h到外地了。
刘梦得认为:只要有仙,不高的山就有名气了;只要有龙,不深的水就有灵气了;室主人品德高尚,他住的陋室也不觉得简陋了。张家煎饼本身就喷香好吃,再加上烙煎饼的主人张家姐妹和气、品德好,那么张家煎饼会E飘多远?香飘多久呢?
篇3:茶油飘香散文
茶油飘香散文
每年岁末年冬,家乡新鲜茶油的香味,从榨油坊到厨房、餐桌,处处飘溢。年后,游子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于是茶油的香味就飘溢到四面八方了。
查《百度百科》知道: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具有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等特点,是优质食用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茶籽壳都有广泛用途。
总之,油茶一身都是宝。
然而在老家,多数人们只是知道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冬季一个重要的农事,是全年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霜降来临,就到了家乡农民采油茶的时候。
准确地说,人们把霜降前一天定为油茶开始采摘的日子。我的家乡葛源镇霜降前一天采油茶的盛况,足可与上海人元宵逛庙会,广州人看花市媲美,家家户户倾巢出动,不过前者为充满闲情逸致的休闲,后者为喜悦而又辛苦的劳作。这天村庄、街上几乎一天见不到什么人影,听不到什么人声,只为人都往山上去采油茶了。老人,只要走路的脚步还没有蹒跚,手和肩还有把力气,小孩,只要能走稳山路,拎得起个小篮子,他们都会二话不说,去帮大人摘茶子。老人,可以此证明自己未老;小孩,更可炫耀自己已经长大,又能随父母一起去较远的山地“踏秋”,来到野外呼吸清新的空气,追逐翻飞的蝴蝶,采摘不知名的野花和红通的晶莹剔透了的山楂、山枣等等,或还可走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冒一冒险,这一切都使他们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难得的节日。
家乡人把油茶开始采摘定在霜降前一天,是因为采油茶收获油茶与收获水稻不同,水稻虽然也要赶时间,尤其是夏季为赶农时要抢收抢种,但因插秧早晚有别,稻种有异,水质,光照不同,所以总不能定在一时,而油茶采摘却必须定在霜降头一天,是因为摘早了,果实不成熟,出油率不高,有“早一天摘,少出一滴油”之说;采晚了,又会从树上掉落,增加了采集的难度。
霜降这天,人们照例都起得很早,三四点钟就有人出发,到了五六点钟都已上了山,趁着初冬蒙蒙的亮光开摘了。家乡的`地形是个大盆地,四周的连绵的山半坡上,大多种着油茶树。勤劳的户主平时铲山,砍挖掉一些野生的灌木、荆棘、杂草等。没有料理过的山,这天早已是杂草丛生,荆棘密布,难以下脚了。只好带上砍柴的刀,摘到哪里,就砍到哪里,从草莽中劈开一条临时的路。铁芒箕长得异常猖獗,处处萌生,就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有一尺来高,本是农户烧木柴时点燃的好引媒,现在烧木柴的人少,都改为烧煤气或煤球了。平时没砍,摘茶子时砍不完,脚踩进去,淹没了膝盖。有荆棘不经意地挂在你衣裤上或戳进皮肤,真让人感到举步维艰了。其实铲过的山,不但采摘起来方便得多,而且可以增加油茶树对阳光与养料的吸收,结果率往往成倍增加。许多人没砍,只能靠天吃油,产量较低。有人承包几块油茶山,开垦、施肥、修剪、补种一番,收入颇为可观。现在这种粗放经营的背后,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油茶垦复不失为农民增收的一条简便易行的方法。
油茶一年一熟,但采摘时,是花果同树的,这不能不说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果实农历九月左右成熟,花期也在差不多时候,只不过根据时令的早晚,有的年份采茶子时是花满枝头,有时是枝头顶着花蕾,它的花比观赏茶花稍小、单瓣,洁白的瓣,金黄的蕊,在绿油油的叶子陪衬下显得很精神。常常在花蕊中,由露水和花粉形成甜的像糖水一样的蜜,还带些清香,孩提时我们折断铁芒箕杆,抽去中间的芯,做成空心管去吸这甜水,真是一种独特有趣的体验。
采摘的时候,每人带个篮子或腰间围个布兜,双手不停地摘下往里放。树一般两米高,伸手都可摘到,有树龄长的,大概可长到三米左右高,就需要爬树或带个小钩才能摘到。劳动过程很单调,据上一辈人讲,他们年青时有人边采茶边唱着山歌,可使单调的乏味的时光变得浪漫鲜活。现在这种古风难觅,倒可听到年青人的流行歌和小学生的校园歌谣,打破山野宁静与乏味劳动带来的沉闷。渐渐兜满了装进编织袋,搬下山路用板车、摩托车、三轮车等拉回家,多的就用拖拉机运,比以前用箩筐装着挑容易多了。要知道刚摘下的茶子是很重的,箩满满一担足有二百来斤。
采油茶,是收获的喜悦,是辛苦劳动的体验,也是近距离认识自然的好机会。
油茶采回来后,稍经晾晒,茶壳裂开,乡亲们剥出油茶子,晒干后挑去榨油,那时,家乡葛源镇十几个油厂同时开工,与是茶油开始满镇飘香了。
篇4:文字飘香散文
文字飘香散文
记得小时候,我就对文字情有独钟,喜欢阅读和收集各种书籍,更喜欢书信往来时的惊喜和品读文字时的乐趣,书信交流能增加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还能锻炼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过往的信件还有珍藏的价值,想念亲朋时还能翻阅出来重新的品读和回味,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如今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对远方亲戚朋友的思念早已被电话和网络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信件也慢慢的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它效率高,既方便又快捷。所以,我的兴趣和爱好也随着高科技在演变,一直以来,喜欢在网上阅读文章,潜移默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一篇好的文章中隐藏着颇有深度内涵的文字,它既能宣泄内心的情感,又不过于张扬,既能表明自己的意思又不被他人看破,如,开在午夜里的幽兰,暗夜飘香,沁润心房,又不被人察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闲暇时,如果能发现这样的好文章,连自己都不知要在电脑前坐上多久。
我回忆以前曾经读过的能够触动心灵的文字,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些文字似乎已经浸染进了我的生命,这说明作者文字功夫的精深,和赋予文字灵动的技巧度掌握的恰到好处,作者还能把字字句句的文字渗透到读者的心里,看后让人发自内心的折服。
我喜欢阅读网络上各种类型的.文字,也喜欢到朋友的空间去品读他们的心情日志,由于经常浏览空间,才发现,原来和我一样喜欢文字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她们)把自己的空间经营的温馨、雅致、舒适、浪漫。美歌、美文(每一篇文章都是真实的情感流露)能有幸的读到这样的好文章,每次我都会陶醉其中,无数次的感动。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可以宣泄心灵的情感。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的魅力可以征服人心。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的安静可以不动声色的净化心灵。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懂我,文字中触动我心弦的句子可以让我铭记一生。
篇5:槐花飘香散文
槐花飘香散文
人间四月芳芬尽,犹有槐花暗香来。
春天是花的海洋,明媚的晴空下,妖娆的花事一场接着一场,空气中到处荡漾着花儿的馨香。在这个醉人的季节,槐花盛开了,开的那么素雅,那么纯白,那么馥郁清芬。
寻香而望,一串串洁白无染的花朵,簇簇拥拥,挤挤挨挨地缀满枝头,像极了一个清丽淡雅的女子,一身素白,摇曳生姿。
“阵阵清芳沁,翩翩天使来。问君为何事?还世一清白”。
虽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没有桃花的芳华灼灼,单单一个清雅的白,便吸引了你的眼球。一树花开,清新满怀,绿萝轻抚,蝶舞蜂飞,十里飘香。它们开的那样恣意而决然,不娇柔,不做作,率性而直白,自然而然,典雅美观。
走在故乡的暮春时节,你无须惊讶,一抬头,便随处可见一棵棵开满白花的槐树,它们或在河边、沟沿,或在人家的房前屋后。像奔赴一场约会似的,你追我赶,没有一棵是闲着的,开的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把整个村庄都熏满了花香。似一个朴实无华的村姑,无须雕饰,浑然天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静静地守候着家乡那份清幽而恬淡的时光。
这正是:“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嗅着风中醉人的花香,记忆就像放映机,又倒回了几十年前,我儿时的'家乡。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一年到头很少吃到白面的馒头。我家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了,因为老爸上班,按那个时候的话说,是能挣“外块”,因此,别人家吃高粱地瓜窝窝头,我家吃的是玉米面饼子。每到春天的时候,那些鲜嫩的野菜、苜蓿,香椿和榆钱等,便成了我们改善伙食的美餐。
我至今记得母亲用苜蓿烙的合子,或是包成包子,味道鲜美,非常好吃。等到榆钱绿满枝头,我们纷纷爬上树,一边吃,一边望兜里塞,拿回家后,母亲把榆钱洗净,然后把它掺进玉米面里,做成窝窝头。接下来,便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了,那小小的,白白的花朵,还有那香香的,甜甜的,浓郁袭人的花香,成了一颗幼小的心最大的诱惑。提着篮子去摘槐花,每次都是先吃够了再往篮子里摘,大人们总是不停的叮咛,别多吃,这东西有毒。可我们管不了那些,那又白又香又甜的槐花,实在太诱人了。尤其是母亲做的槐花饼子,既松软可口,又香甜鲜美,对于那个年代,根本没有零食可吃的我们来说,能够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槐花美味,是对味蕾最大的慰藉了。
因此,槐花不但提供给了人们视觉上的盛宴,更是那个缺吃少穿年代里,最令人向往的佳肴美餐。以至于后来这么多年,每当槐花飘香时,总会勾起我儿时的美好的回忆。那一缕甜甜的醉人的花香,总在远去的岁月里,久久飘荡,盈满记忆的门楣。
槐花是美的,槐香是醉人的。飘香的五月,如果你走在街上,迎面闻到那浓浓的花香,不用看,那一定是近处或远处,有槐花在尽情地开放。此时,就想大口大口地深吸着馥郁的花香,沉醉其中,望着那一树嫩绿初现里,一串串风铃似的洁白的花,摇头笑。千朵万朵压枝低,那么芬芳香甜,那么清雅美丽。
故乡的槐花又开了,开在春深处。那一抹沁人的香里,永远走不出故乡的味道,待到明年花盛开,我还会来,细细观赏,深深品尝。
篇6:一碗飘香散文
一碗飘香散文
每次回去——最近好几年,难得才能回去一趟——都是喝到半夜想喝杂碎,说没有,只能啃几个羊蹄,决筋。第二天早上一般起不来,就算起来,宿醉不醒那一碗美味也吃不了几口,嘬几根粉,喝几口汤,咽着口水,实在吃不进去了,给个枕头让我再晕一会儿。
羊杂碎是榆林人的早餐。榆林人这个定义其实很宽泛,榆林12县都是榆林人,以前的榆林县现在的榆阳区也是榆林人,有榆林户口的是榆林人,现在榆林生活的也是榆林人。羊杂碎是那些从小在榆林长大一早起来拿着五毛钱一块钱去杂碎铺喝杂碎不限量续汤的人的早餐,喝到现在五块钱一碗,也是那些移居榆林早上起来也用不限量续汤的杂碎当早餐的人的`早餐。所以榆林人,在这儿,就是那些爱喝榆林杂碎的人。我见过不吃羊肉的榆林人(作为榆林人不吃羊肉真是暴殄天物的行为),正如我见过不吃辣的成都人,但我没见过不爱喝杂碎的榆林人。正如我没见过不爱喝鸭血粉丝汤的南京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妈尝试在家做过羊杂碎,做不出杂碎铺的那个味道。后来一个婶婶家开了杂碎铺,在东沙,据说生意还挺好。杂碎佐料很有讲究,那些讲究我说不出来太多,印象里会有羊肝羊肚羊心肺,粉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主料,出锅时撒一把辣椒面,一把杂蛮蛮,一把芫荽,热腾腾盛在碗里,第一口大都是喝汤,味道之鲜美[色],或者夹一筷子炸蛮蛮放在嘴里,嚼一嚼,要酥不酥要脆有脆,不用汤,就着口水就咽下去了。所以杂碎的诱人之处,一是无限续汤,当然续太多老板估计会不乐意,二就是炸蛮蛮,一定要多,越多越好。
炸蛮蛮就是炸土豆条,切的级细的土豆条,或者说土豆丝。在这儿必须说“炸蛮蛮”,说成炸土豆丝,就没味儿了。
所以,这会儿要是能有一碗杂碎……
篇7:狗肉飘香散文
狗肉飘香散文
小时候就喜欢吃肉。可是那时候都还填不饱肚子,更别说吃肉了。只盼着过年吃上几片肉,已经是很奢侈的幸福了。
如今日子好过了,讲究饮食保健,吃肉更是挑肥拣瘦,少吃猪肉,要吃就吃精瘦肉,绝不吃肥膘肉,容易升血压,容易血脂稠,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羊肉、牛肉成了上品,鸽子鹌鹑珍贵得不得了。
说起狗肉,我就嘴馋。每次想吃,给狗肉馆老板打个电话,立马给送过来,香喷喷的狗肉,带点辣味,香而不腻。狗肉是热性,对身体大补,成了席桌上的极品。
狗肉放在桌上,香味飘满屋,品着香的味道、品着着幸福的感觉,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吃“麻丘”爷爷给我的狗肉……那时候日子穷,有时候倒是挺讲究,都不吃狗肉,认为狗跟猫或老鼠没啥区别,吃“死猫拉狗”自认是不光彩的事情,正儿八经的人谁都不吃狗肉。就因为“麻丘”爷爷吃死猫拉狗,谁都瞧不起他。他是光棍汉,穷的就生他自己一个人,身上破衣烂衫,嘴里饥一顿饱一顿,也就顾不得讲究了,逮着啥吃啥。他给生产队看场,就在小场屋里安身。他人黑瘦,整天脏兮兮的,那摸样看着就像打生下来就没洗过脸一样。在我的记忆里,他似乎对小孩特别亲近,看见小孩子跟在大人腚后头他就招手,到他屋里玩,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有吃的`就拿出来给吃。大人们很少理他,跟别说进他屋。父亲给生产队轧场,我就跟着去玩,常常被“麻丘”爷爷招呼过去。我那时候也就四五岁,在小孩子眼里,没有卑贱之分。常常叫他一声爷爷,高兴的他什么似得。淘气的小男孩看见他就喊“小麻丘”吃狗肉,死了变成大灰狗……或者用弹弓往他屋里打泥巴,惹得他撒腿就追,嘴里气愤愤的咋呼:“这小孩羔子,没一点管教气!”
村子里谁家狗死了,他就背回去,扒了皮煮肉吃。我跟着父亲去场里玩,赶巧他煮狗肉,就招呼我过去,挑一块带肉最多的狗骨头给我啃。我吃的很香,父亲就会不高兴,背地里呵斥我:“少吃他的东西,不干不净的。”我嘴里答应着“知道了”,下次他给我还是一样往嘴里塞……
过上了幸福舒适的日子,偏偏不忘儿时的那些记忆,往往在脑海里绕来绕去,就像过电影,一遍又一遍……
篇8:榴莲飘香散文
榴莲飘香散文
榴莲飘香?对于一说榴莲作势掩鼻避走的人来说,哪里香了,分明臭不可忍。我曾经也是这拔阵营的。
有两年小店正好处于沃尔玛超市入口处。超市里开壳包装榴莲果肉时,霸道的气味穿越半个超市,气味浓度不减分毫,你喜不喜欢都要被动的闻。那气势不管不顾,我行我素,没商量的余地。跟朋友抱怨,弱弱的来一句,其实榴莲蛮香甜的,偶尔会买来吃。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说到榴莲竟然带几分不好意思的羞涩,似乎吃榴莲是件不太体面的事。朋友略显羞涩的回应没有触动我去了解榴莲的决心。不知哪天,明明闻来臭到霸气的'气味里,觉出了几丝淡淡的香。难道嗅觉被熏得降低了灵敏度?终于在某天施施然的穿过大半个超市,来到榴莲的面前。操作员正有条不紊的剥开外壳,装盘覆膜包装。身边围着一群人,以女人居多。个个双目专注的看着操作工的手,一有包装好的就赶紧纳入购物车,神情虔诚。还有的干脆抱着一整个,排队等候打价。不就是个榴莲嘛,至于么。何况榴莲看上去像个铁齿金锤,不屑于跟人亲近的姿态。爱它的人,说到它像是在说热恋中情人,脸上写满了甜蜜的回味。厌它的人,说若有人要吃榴莲最好避开躲一边去,不然就是素质不高的表现。爱也好,厌也罢,不亲自尝尝,怎么评论都有失偏颇。榴莲的果肉橙黄有度,较之其外表算是得体的样子。拣一小块小心翼翼的入口,唯恐它给自己的味蕾来个下马威。唔,等等,入口细滑似脂,含着几分淡淡的清水香,入喉是微微清甜。比入口即化的黑巧克力多了点轻灵。原来,竟误会你这么久。对榴莲嗤之以鼻的,或是没勇气亲尝一下的人,有没有想过其实因了自己的主观而与美味失之交臂了呢?
长在热带的水果,有大把的光照来挥霍,大气的外表想藏着的是不亲历就不知的温柔。
吃完后的榴莲核顺手埋在花盆里,没多久长出手掌高的芽,还是在比较背阴的角落。有次跟人炫耀它发芽快且粗壮。人家熟门熟路的说,剥掉外面那层皮,里面的核煲汤很好的。真的是点滴都不浪费。至于后来爱上榴莲干,价格又不便宜,给自己扯出个理由说,权当打麻将输了。朋友不解风情的说,可是你不打麻将啊。不都说了是假装嘛。
写着写着,心生一念。有没有顽皮的姑娘吃完榴莲送恋人一个吻?倘若对方是对榴莲避而远之的那拔阵营的,不知道会不会一吻变前任?
【酥饼飘香散文】相关文章:
1.狗肉飘香散文
2.夏韵飘香散文
3.樟树飘香优美散文
4.槐花飘香经典散文
6.飘香的烤玉米散文
10.莲藕飘香的季节的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