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
“别喝行不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
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
《记小叶》
(七律.平水韵)
修缘共渡在灯前,解惑求知处数年。
淡雾轻云围古岭,红花绿叶伴书篇。
同游五洞青山秀,笑入毛坪碧水连。
望月思乡存好梦?临窗笑念有君娟。
(梦戈)
注释:
在灯前:在佛灯前修缘
处数年:相处在一起好多年
淡雾轻云:代指同学们以前在一起的许多事情
红花绿叶:代指同学们
五洞:五洞村
毛坪:毛坪村
君娟:代指小叶同学
佛说,大家能有缘在一起生活,是前生在佛祖灯下共同修为的结果,
同你一起学习求识有好多年,这也算是前世的修行,今生的福份吧。
以往同学们在一起的许多事情,到现在似云若雾有些模糊,而在虚缈的梦中,时不时又回到生活多年的古岭母校,
在梦里,我们还是没有改变:男的女的,高的矮的;一起欢笑,一起晨读,一起考试,只是,考试的题目,不是看不清楚,就是不会做,每次醒来后,心里总是残留着恼悔之情。
在初中学习生涯里,我们去过你们五洞村,也到过你家玩过。你家那后山的松树,柏树青绿秀拔;那院子前的'稻谷金黄;用双手撑着井口边的青色石板上狂饮着那清凉的井水自然去热解渴。
在初中学习生涯中,我们也去过毛坪村。那里溪长水冽,塘水清盈,几个同学一起崩到水里嬉戏,那个爽透心凉的感觉回味起来更是今生难忘。
好多次无聊的夜晚,对月思乡,自问着自己,故乡中到底珍藏着童年多少难忘的故事,
今晚在窗前,可能是久违了家乡的美味,一下子又想到了在小叶你家吃鸭子肉的那个好口味!想到这里,自己都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篇2:《陋室铭》详细注释
《陋室铭》详细注释
《陋室铭》
注解
(1)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
(2)灵:灵异,有灵气。
(3)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由于。
(5)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6)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7)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8)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0)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乱耳:扰乱,使……烦乱。
(12)案牍:公文,文书。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篇3:《醉翁亭记》详细注释
《醉翁亭记》详细注释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色。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降低,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欢畅。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注释
1.环:环绕。
2.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 皆:副词,都。
4. 滁: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尤:格外,特别。
7. 壑:山谷。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 蔚然:茂盛的样子;然:……的样子。而:表并列。
10.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潺潺:流水声。
12.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4. 回:回环,曲折环绕。
15.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16. 然:......的样子。
17. 临:靠近。
18. 于:在。
19. 作:建造。
20.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1.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2.辄:就。
23.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4.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5. 曰:叫做。
26.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 乎:相当于“于”。
28. 得:领会。
29. 寓:寄托。
30.夫:语助,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昏暗。
35. 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36. 晦:昏暗。
37. 芳: 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38. 发:开放。
39.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40.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41.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 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 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48. 临:来到。
49. 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 洌:清澈。
52. 山肴:野味。
53. 野蔌:野菜。蔌,菜蔬。
54. 杂然: 交错的样子。
55. 陈:摆开,陈列。
56. 酣:尽情地喝酒。
57. 丝: 弦乐器的代称。
58. 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59. 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2. 觥:酒杯。
63.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64. 苍颜:容颜苍老。
65.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6.已而:不久。
67. 归:返回,回家。
68.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 翳:遮盖。
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 乐①其乐②:以他们的快乐为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感到快乐。
7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 谓:为,是。
74.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75诸;各个。
76.其:指和太守一起饮宴的人。
77.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篇4: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
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
芒种
六月初旬小麦黄,轰鸣机器地中狂。
炎炎烈日农田进,滚滚浓烟籽粒装。
稻谷播深人默默,干畦浇透水汪汪。
神州黎庶皆辛苦,夏种夏收三夏忙。
注: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气象变化
芒种比起立夏时,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但如果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往往会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储藏,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芒种时节,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而且进入6月份以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西北地区东部还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到了芒种节气后期,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对农业有益的螳螂日渐增多,这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进入漫漫梅雨期,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故称之为梅雨。苏东坡《船棹风》“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都对梅雨时节作过生动的描写。一般来说,武汉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进入梅雨时期。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提前几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由于梅雨时节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日照少,家里存放的衣物,最容易长毛发霉,所以不少地方也把梅雨称为“霉雨”。“霉”、“梅”虽音同,但意思却大相径庭。
篇5:七律答友人的注释
七律答友人的注释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注释】 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山)。”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舜南巡死于九嶷山,她们俩追到湘江畔,“以涕洒竹,竹尽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楚辞《九歌·湘夫人》首句为“帝子降兮北?quot;。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岛:有人讲就是长沙的橘子洲。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篇6:诗词注释详细解析
诗词注释详细解析
【塞下】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声】
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
重山峻岭。
【老夫】
作者自称。
【聊】
姑且,暂且。
【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胸胆尚开张】
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
稍白。
【节】
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云中】
古郡名,在现在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雕弓】
饰以彩绘的'弓。
【风住尘香】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拟】
打算。
【舴艋舟】
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赋】
写作。
【壮词】
雄壮的词。
【吹角】
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连营】
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翻,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沙场】
战场。
【霹雳】
特别响的雷声。
【了却】
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下事】
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篇7:白面书郎的详细注释
bái miàn shū láng
【成语释义】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白面书生
相关成语
圆木警枕 雪天萤席 书香门户 聚萤映雪 然糠自照 一事不知 白面书生 画荻和丸 诗礼人家
百科
词 目 白面书郎 发 音 bái miàn shū láng 释 义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 处 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用 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篇8:备位充数的详细注释
bèi wèi chōng shù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谏下》:“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谏下》:“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近义词
滥竽充数、尸位素餐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成语举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五回:“隆演不过备位充数,毫无主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篇9:中国经典名言及详细注释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篇10:《墨池记》全文注释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池水尽黑。——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③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
特殊句式
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判断句。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介宾结构后置句。
③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介宾结构后置。
④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状语后置。
⑤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宾语前置句
【七律《记小叶》的详细注释】相关文章:
3.新年贺词七律
4.七律长征课件
5.七律长征赏析
7.惊蛰七律诗句
8.七律长征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