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

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

2023-01-17 08:27: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玛奇玛骑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欢迎阅读与借鉴。

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

篇1: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

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

针对神话是一种自觉的语言艺术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神话是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所创造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它往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话的秩序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现实生活秩序的体现.

作 者:马炜 MA Chong-wei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类学系 刊 名:民族艺术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NATIONAL ART 年,卷(期): “”(4) 分类号:B9 关键词:神话   幻想   语言艺术  

篇2:孤独的另一种解释散文

孤独的另一种解释散文

一年我偶到湖北一家寺庙游玩,盛夏的荆楚出游不再是奢侈,人很少,游走寺庙看的是风景。遇见一位僧人,我突然想起一个词叫孤独,冒昧问僧人:你怎么理解孤独?僧人对答:体验永恒!这可能是我看到文字和听到语言对孤独的另一种理解。

孤独是人类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都要面对的一种生存状态,不管你是什么人,也许你某一天,也许一生。面对孤独我们多是忍受,因为孤独实在失去爱、爱情、亲情、友情,或者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困境之中,还有像《百年孤独》中社会历史的断代的孤独。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于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这是时空的孤独。

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袭情感,独自守在那里。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这是爱情的孤独。

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赶快抬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广阔,云依旧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这是在绝望中宽慰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实实在在的做着自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许内心忧郁却并不空虚,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空虚的人,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得在与人的交往和‘狂欢’中忘却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和体会内心的空虚,可是一旦安静下来,顿时空虚无比,倍感孤独。――这可能是追求者的心灵孤独。

一纸落寞,一丝茫然,一生的寻觅,一生的怅惘。孤独是一种情感,具有生命的绝对性,似乎人人在承受着。

宗教都是哲学,寺庙里的那位僧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这句对孤独的`命题令我顿悟,也就是人活着没有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消失后的永恒,小意识的孤独是人类的自怜而已。

当把孤独高尚到一种永恒的禅意,我们何不放下。我你来到这个世界,偶然而短暂,多不过三万天,三万天与宇宙的光年算几乎忽略不计,两万天过后我们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既然这么短暂,我们何必自怜,更不需要忍受!我们何必贪婪,人一生睡不破一张床;我们何必残忍,伤害他人伤害他族伤害它类;我们何必背叛,背叛人性背叛爱人做众叛亲离的作为;我们应该善良的活着,短暂过后我们才安心的孤独于归于永恒!

篇3: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游黄河

庄子的《逍遥游》用大开大合的写法,形成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庄子在文中表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层层深入,从而阐明自己的一种人生哲学。即让自己的 思想从传统的惯性和封闭的偏见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广漠无际的逍遥境界,遂成其人格独往独来,其思维超拔脱俗,其文汪洋恣肆,其境波谲云诡,其色斑斓瑰异,其味淡荡隽永的千古绝唱。其实《逍遥游》的整篇文章就是用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由浅入深,对三种不同境界的人的剖析。

作者在全文中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即作者提出的第三种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对人生的看法。为了让读者弄清第三种境界的人,庄子在文中具体地分析了前两种境界的人 。这就让读者更清楚的`认识到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和前两种人是绝然不同的,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种境界的人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第二种境界的人是象宋荣子和列子这类人。宋荣子和列子和第一种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他们还是有所待的,他们不是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 。由此可见,前篇文章就是围绕第三种境界的人来写的。

那么前面写大鹏写蜩鸠写大和小的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形象说明后面的第三种境界的人的。蜩与学鸠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它们可以飞起,但它们飞不高,也不想飞高,不愿飞高,“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是很好的 证明吗?其实这与庄子所说的第一种境界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不是很相吻合吗?这些小虫乃至这种人在认识上不正是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样的吗 ?而鲲鹏展翅九万里,相对于蜩与学鸠虽然是有区别但是它们也是有所待的,而庄子写鲲鹏其实是 为了阐明宋荣子和列子的。在有些人眼里 宋荣子和列子可以说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宋荣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但是他们象鲲鹏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是“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他们并非真正的逍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呢?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是作者就水到渠成地推出第三种境界的人,作者的思想就很自然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感受到飘乎物我之外,定乎荣辱之外,无己、无功、无名的真正的逍遥。

全文层层推进,先从鲲鹏蜩与学鸠这些物说起从而说到人 ,先是从第一种在现实社会中的有一定作为的人说起再推及到超然物外之人,那么庄子很自然地描述了真正超然物外之人。当然笔者觉得庄子所说的第三种人其实只是理想之人,包括庄子自己也并没有作到。在庄子借粮中,庄周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年底时借给他,庄周很是生气,忿然作色,你想庄周能逍遥吗?所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逍遥也只是对一种理想化社会的追求。

总之,前文我认为就是俩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运用形象的比喻来为下文的人作形象的说明。第二部分具体地写出 了三种不同境界的人,从文章中间的一个“故”字 就可以看出来。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游黄河

庄子的《逍遥游》用大开大合的写法,形成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庄子在文中表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层层深入,从而阐明自己的一种人生哲学。即让自己的 思想从传统的惯性和封闭的偏见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广漠无际的逍遥境界,遂成其人格独往独来,其思维超拔脱俗,其文汪洋恣肆,其境波谲云诡,其色斑斓瑰异,其味淡荡隽永的千古绝唱。其实《逍遥游》的整篇文章就是用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由浅入深,对三种不同境界的人的剖析。

作者在全文中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即作者提出的`第三种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对人生的看法。为了让读者弄清第三种境界的人,庄子在文中具体地分析了前两种境界的人 。这就让读者更清楚的认识到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和前两种人是绝然不同的,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种境界的人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第二种境界的人是象宋荣子和列子这类人。宋荣子和列子和第一种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他们还是有所待的,他们不是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 。由此可见,前篇文章就是围绕第三种境界的人来写的。

那么前面写大鹏写蜩鸠写大和小的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形象说明后面的第三种境界的人的。蜩与学鸠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它们可以飞起,但它们飞不高,也不想飞高,不愿飞高,“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是很好的 证明吗?其实这与庄子所说的第一种境界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不是很相吻合吗?这些小虫乃至这种人在认识上不正是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样的吗 ?而鲲鹏展翅九万里,相对于蜩与学鸠虽然是有区别但是它们也是有所待的,而庄子写鲲鹏其实是 为了阐明宋荣子和列子的。在有些人眼里 宋荣子和列子可以说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宋荣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但是他们象鲲鹏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是“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他们并非真正的逍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呢?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是作者就水到渠成地推出第三种境界的人,作者的思想就很自然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感受到飘乎物我之外,定乎荣辱之外,无己、无功、无名的真正的逍遥。

全文层层推进,先从鲲鹏蜩与学鸠这些物说起从而说到人 ,先是从第一种在现实社会中的有一定作为的人说起再推及到超然物外之人,那么庄子很自然地描述了真正超然物外之人。当然笔者觉得庄子所说的第三种人其实只是理想之人,包括庄子自己也并没有作到。在庄子借粮中,庄周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年底时借给他,庄周很是生气,忿然作色,你想庄周能逍遥吗?所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逍遥也只是对一种理想化社会的追求。

总之,前文我认为就是俩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运用形象的比喻来为下文的人作形象的说明。第二部分具体地写出 了三种不同境界的人,从文章中间的一个“故”字 就可以看出来。

篇5:对长度收缩的另一种看法

对长度收缩的另一种看法

介绍对长度收缩的`另一种看法,即被测量者如何看待别人的测量,并讨论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作 者:张之翔 ZHANG Zhi-xia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刊 名:大学物理  PKU英文刊名:COLLEGE PHYSICS 年,卷(期): 24(10) 分类号:O412.1 关键词:长度收缩   同时性  

篇6:精选作文对幸福的另一种认识

那黑色黑色的恐惧,来自白色的空虚,是谁的心情?

那红色红色的撞击,来自无言的忧郁,把心情占据。

时间被定格在那一刻,我们分离的那一刻,我们手拉手,走在校园里,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校园定格在心中。

离别时,我们挥挥手说再见,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会再联系的,我们一直都会是朋友。

曾经以为,只有两个人手拉手一起等待红绿灯的交替,一起默数红绿灯的秒数,那才是幸福;而现在,我发现,独自一人等待红绿灯,然后,在绿灯亮起的那一刻奔向你也是一种幸福。

曾经以为,只有两个人无时无刻黏在一起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离那才是幸福。我还曾经痛恨过,痛恨时间让我们分离,让我们背道而走,渐行渐远。而现在,我发现,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我才更加幸福,和你联系时的那种幸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曾经以为,我们分开久了,那份幸福会淡去,甚至消失。可是那份幸福却始终在我们心头,越来越浓,原来幸福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会变得深刻。

记得那时候,我们还傻傻的以为幸福是很脆弱的,只有在我们畅谈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时候,它才会坚强,还有在我们奔跑,大笑的时候,它才会坚硬。

可是,现在,我发现,我们的幸福竟在我们离别的时候成长,在我们再见面的时候茁壮。

哦,原来,时刻在一起的那种幸福只是幸福的一面,而分离后再相聚的那种幸福是幸福的另一面,两者合而为一,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嗨,你看,我找到了另一种幸福,我们已经拥有了好多的幸福,你高兴吗?

[精选作文对幸福的另一种认识]

篇7: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摘要: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借助想像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发展,内容丰富多彩,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8: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神话是古代人们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对此,茅盾先生定义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中国古代神话是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中形成的,并伴随着社会的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当时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强,于是便借助想象表达出支配自然的愿望。

神话中出现的人和事大都能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如鲧禹治水、炎帝击石生火、神农氏尝百草、黄帝蚩尤大战。

这与当时中国的现状紧密相联。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处在黄河流域,土地肥沃。农耕文化较为发达,带有原始的质朴与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神话应运而生。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是现实生活,具有有很强的现实性。

神话虽立足于现实,但并不是说神话中所描述的内容都符合现实实际,人们在理解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人了对自然的想象,这就使得神话充满了很强的浪漫特色。

由于神话蕴涵古代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本身就包涵有一定的哲学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神话逐步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宗教道义相结合,神话自然也就具有了记载事务、讽喻社会、宣扬道义的功能。

中国神话的这些内在与外在的特性,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理想。

像《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夸父逐日》等,体现了原始人探索的意图,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成因的理解。

像《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表达了远古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决心与勇气。

像《黄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黄炎之争》等,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统治秩序的挑战。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这些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外,还为后代各类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像《诗经,大雅,生民》中后稷的种种神迹、《楚辞》中诸神的出现、战国时期庄子笔下《逍遥游》中的鲲鹏的变化、三国时期曹植作品中洛水女神宓妃形象的塑造,均是对神话意象的妙用。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利用神话素材进行再创作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

唐代李威小说《柳毅传》、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其中就有大量令人赏析的神话情节。远古神话故事中的素材,经后代作家们发掘、改造,给人的感觉总是常出常新。

二、中国古代神话在表现方式、创作手法等方面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神话在构造上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神话的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中国文学叙事抒情的传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奇特幻想、生动的情节以及夸张手法的成功运用,都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庄子创作的《逍遥游》、《德允符》、《大宗师》等散文,都出现了很多幻想,笔下的蝉、斑鸠、小雀、树、蛇、鱼,都会说话。

这些丰富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屈原《离骚》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唐代李白的诗歌,借鉴神话中的浪漫手法,将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使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他借用大胆的夸张,“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之体,抒无形之情,让奇情壮采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宋代的苏轼以神话中的浪漫主义为基调,借用想象与夸张,将豪迈的情感、坦率的胸怀表现得欢畅通透,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

魏晋的志怪、唐宋的传奇、宋元以后的小说戏曲。不仅继承了神话的浪漫精神,而且吸取了神话的素材和艺术经验,后代的文学创作不断走向辉煌。

三、中国古代神话宏扬民族正气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在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壮大、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

如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

女娲,她在完成了补天、造人的大功之后,也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所以《山海经》中云有神十人,乃女娲之肠所化。

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全部了解女娲化物的细节,但这则神话多多少少为我们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后来的始祖神继承了创世神的这一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燧人氏发明火历经千辛万苦种种磨难;炎帝为发明农业种植和草药而尝尽百草,几经生死,所以《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先秦史书则言大禹为治水十年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至于“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荀子非相》注引《尸子》)。

不仅如此,在远古神话英雄的故事传说中,也同样反映出了一种令人崇尚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如为逐日而死的夸父、射日除害的后羿、救民于水患的大禹、被大水淹死之后变成鸟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苍海的精卫等、均在人民的心目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生世世为人们所敬重。

而那些不利于社会前进、有碍于人类幸福的神性人物则要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与批判:那些残害人类的神蛇、怪兽一般的反面形象,最终均被英雄诛灭。如在洪水滔天时窃了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杀于羽郊的鲧。

神话中所表现的那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权、追求光明、锲而不舍的伟大英雄主义精神,为民请原的信念、厚生爱民意识、博大坚韧的品质正是我们民族勤劳勇敢、执著坚毅的民族性格的艺术概括,它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奇幻多姿的艺术表现方法,也为后代的文学所汲取,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这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文学从开始就有一个光辉的起点,正是这种尚德精神,使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了对“德”的要求。

在我们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摆在第一位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从头做起”,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再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种理念,恰恰也演变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性格。古老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到今天,正是靠的这种精神的拓展与延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中国文学起源的古代神话,一方面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在创作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在古代神话的影响下,中国文学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升华,不断谱写出具有独特民族魅力的灿烂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徐讦,小说的精神境界厦其浪漫主义特征,西安:西安教育出版社,2003.

[2]罗纲,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3]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茅盾,神话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相关文章:

1.神话故事会

2.神话歌词

3.精选作文对幸福的另一种认识

4.另一种语言作文

5.另一种人生作文

6.作文 另一种英雄

7.另一种生涯散文

8.蓝另一种蓝读后感

9.寓言神话成语故事

10.神话传奇故事

下载word文档
《对神话的另一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