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
“冈比小猎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
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
对于树而言你可能无法体会到它们的世界。在一年四季中竟还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不论狂风暴雨、寒风凛冽也依旧茁壮成长。
谈到树,有些人可能就会觉得这树无非不就是树嘛,这有啥特别的!我想每个人的想法也毕竟不同,无法从普通事物上哪个角度去看待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或许我是个善于观察普通事物的联想者,对于一些普通的事物会由此引发起一些和人相类比的哲理。
每次下班路过那个陵园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的前往里面散散步,不论是心情好与坏。也许是对里面的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喜爱,也许是想满足下这难得的新鲜空气,也许也是因为习惯的力量,但无论是从哪方面出发也都是想寻找到没有嘈杂的这一片净土。
可能是长时间被压力山大心累的工作而压抑惯了迫使我无法宣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独白而有时候甘愿独自沉默着。人往往就是这样,在身边没有几个懂你的人时候说话都在想该不该说某些话,大多人都喜欢向对方倾倒自身一系列抱怨之类的苦水,可能很少人愿意一直站在对方角度为对方考虑,更不谈为别人解决问题了,即使是有也是短暂性的。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每个人他们所处的周遭环境大不相同,关键是在承受着各自不同的境遇。因此,每当自己遇到很多负面消极的心理情绪产生的时候就老喜欢藏在心中,自然而然也就喜欢来到这个老地方走走,甚至我会面对着某些个花草树木而喜怒哀乐,但是更多的是我肯定不会像那种一发不可收拾发狂似的去折断它们的枝丫而伤害到它们,相反的我会偶尔看着它们或者发呆,因为不想被别人听到实际的说话响声,心里就默默的跟它们说起心理话,也许你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内心的那片海,时而期待时而又想要将这些波涛泛滥的海水找到一个归属地这样就会觉得圆满。
走走停停的我会注视着那些丛林路旁的树,不由自主地突然想到它们都经历了那么多的春夏秋冬,无论是狂风暴雨,天寒地冻地它们都还仍然保持着自己茁壮的身躯而从未倒下。在每个春夏秋冬四季里还会发现它们如人的喜怒哀乐样都有着不同的样貌来给大家呈现出来。 当受到狂风阻力的时候它们如牛人的坚韧意志那样坚定不移。我想很多的时候在我们遇到巨大阻力面前我们还是缺少了这种勇气和立场的.坚定性,从而就会产生“欲经而风不止”的矛盾心理变化。
人生如树,从破土而出的种子直到长成了参天大树,扎根深埋于土壤中,一路上每经历过的岁月都会留下了一圈又一圈年轮的痕迹。但是不变的是它们任何时候都依旧保持着寸步不移守护着自己的那片所在地。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中的营养成分,来使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你同样的可以强大的撑起整个身躯来抵挡外界的摧残!
篇2:往事如歌一样散文
往事如歌一样散文
看到几本在办公室整齐地排列着,沉甸甸的,代表着昭通最高学术研究水平的《昭通学院学报》,心里自然有一种敬畏、一种自豪。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刚刚恢复高考之后的师专学生,更主要的是这本在1979年10月创刊的学报,伴随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走过了近40个春秋,蜚声海内;这所学校走出了夏天敏、雷平阳、曾令云、宋家宏、樊忠慰等知名作家,还有几十年来曾经在学院为昭通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李立、郑权、张思濂、杨加柱、陈孝宁、曾令云、尹嘉兴、严斯信、卢开镰及后来的邬永飞、马丽娟、曹阜孝、陈季林、张毅敏、李祥、夏吟、杨昭等一大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和学者。
1980年,有幸考入昭通师专中文专业,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那个年代,一个农村人能够进入师专就读的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用老人的话说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进校不久,就听到严斯信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就是教我们“中国通史”、“外国文学”的老师;后,还有教我们“现代汉语”的卢开镰,教“古代文学”的高然其,教“写作”的周天忠以及气质优雅的班主任石永秋等,他们几乎都是两鬓斑白的导师。唯一较为年轻帅气的两位就是刚从北师大毕业教授我们“文学理论”的老师宋家宏和活泼浪漫的吕崇龄老师。在我的心里,他们每一个都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得昭通之名师之教诲,乃人生之乐。对于严斯信先生来说,我们认为他是最特殊的。一是关于他的传闻较多,二是他的授课方式独特,且是昭通鼎鼎大名的历史学权威。我只知道先生在昭通一中教学时就已经是赫赫有名了,后来才知道他在云大读过书,历史系的,曾经是“反革命”,蹲过两次监狱(牛棚),但学术雄心犹存,育人之志不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且古板得很,40多岁才结婚,妻子还是昭通的一个农村妇女。晚年的日子也过得清悠恬淡,怡然自得,80多岁高龄仍坚持读书写作、研究学问。
先生身材瘦削,总是喜欢穿一套灰色的对襟制服,很是简朴,带一幅茶色镜架的眼镜,头发稀稀疏疏的,很有气质。仅仅几节课就感觉先生的确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古今中外,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一般情况,先生走进教室总是先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课题就开始讲课,基本不看教材和讲稿,涉及的内容太多,旁征博引,讲得很投入,板书很随意很潇洒。他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很特别,每一次的作业高分者寥寥无几,也就几个提出了某个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的同学可以获得高分,我获得高分的机会也仅仅就那么几次。他授课用的是地道的方言,但很精准很生动,逻辑性很强。特别是在讲授“荷马史诗”,讲授“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流畅的英语来表述,就算我这个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也很难完全听懂的。
先生在讲到生死观的时候曾说过,死末必定是一件坏事,生死就是昼夜的变化,生命在时间里静静地流淌。直到最近才知道,很具绅士风度的先生是在一个除夕之夜静静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走得有些凄凉,却十分坦然。先生年高德劭,尽心竭力,无疾而终,享年92岁……
几十年来,一直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始终运行于各自的轨迹,或是终日埋首于一地鸡毛的琐事之中,相遇、相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直没有在先生的生前去拜访过一次,很是惭愧、内疚。感谢先生教诲,一路走好!在学习期间,能够遇到几个像这样有思想、有个性、有学识的导师,对我来说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我的教学生涯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有一位《昭通市方言志》的主编卢开镰老师。我们的“现代汉语”“教材教法”都是卢开镰老师来上,卢老师的普通话特别棒,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绝不亚于一个省级播音员。我很钦佩他的语言组织能力,更崇拜他激情澎湃、生动有趣、幽默自然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词汇、风趣的谈吐、和蔼的姿态,本身就具有一种亲和力,所以我特别喜欢他的课。毕业之后在书店看到卢老师编撰的书籍或者是他的文章我都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来,认认真真地看上几遍。在给初高中学生讲课时,我一直都在模仿卢老师的教学语言风格,每年都征订一本《演讲与口才》,一本《读者》,再买一大堆《幽默语言学》之类的书籍,一年花费几百元的书费,在那些年代,对于一个月就领三十多元工资的教书匠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奢侈了。
过去的昭通师专是云南省州、市建校较早的5所高校之一。尽管它不是西南联大,也不是北大复旦,但历经四十年的风雨,它的魂生生不息,“大学无疆,大人有容。”它的元气和精神,崇德务实,兼容并蓄。
往事如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回眸大学生活,追忆一批昭通学院历史上的大家、名师,那一段走远的魂牵梦绕的时光,常常被一些值得怀念的点点滴滴所感动。无论我离你多远,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无论容颜如何衰老,你都是我的根,我永远都是你树梢上的一片叶……
现在,名流荟萃的昭通学院已由环城东路迁到省耕文化公园附近。当我再次来到校园,正是春色满园之时,樱花怒放,杨柳依依,落英缤纷。漫步校园,阳光从幽蓝的天空泼洒下來,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一代学术宗师姜亮夫先生的雕像矗立于校园显要位置,神态依然是那样的淡定与坚韧,对先生的敬畏不禁油然而生……
篇3:如丁香一样的天使的散文
那一树粉紫色的丁香,幽幽的花香肆溢,路过它的身旁,那份沁人心脾醉人的香,就在医院的上空淡淡的弥漫;那一树饱满的粉,就在心底间鲜美,在相机里定格,虽留不住春天,却能留住粉嘟嘟的娇艳,刹那间的美靓丽了一季的锦绣与希冀。一如树下宣传栏里照片上一色的白衣白帽天使粉红色的笑脸,那是一群燕帽上有星有着青春激情有着温润情愫的天使,她们绽放的笑容里书写着奉献者的幸福之歌。
那一日,你为一位在煤窑受伤高位截瘫家在他乡的年青病人送去可口的饭菜,守护他的工友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你的心也随之湿润。
那一日,丁香的花蕊还在饱满,还在期待风的吹拂。你抱着刚过百天的孩子,来到医院。要上班了,可爱的宝宝谁来呵护?同事们围拢在一起,引逗着可爱的孩子,孩子甜甜地笑着,同事问:“你上班,孩子谁带?”你也如孩子般灿烂地笑着,泪珠就从绽满笑容的脸颊滴落在孩子的脸上,“我妈没退休,只能送回老家婆婆带。”仿佛天使的孩子就要如天使般的坚强,就要早早离开妈妈的怀抱,就要过早的弃开妈妈乳汁的喂养。泪光里绽放的笑容是那样的美,那样的令人难忘。
那一日,在母亲的病床前,你一遍遍地看着手表的指针在心尖上跳动,听那嘀哒声从血管里流过,看着母亲淹淹一息蜡黄的面容,你不忍离去,但又必须得走。哥哥看出了你的犹豫,走过来,拉你起来。“去吧,去上班,有事我会去叫你。”
夜很静,你走在长长的走廊,病人的鼾声就从门的缝隙间传出,你一个个的巡视病房,为重病人量血压,测体温,翻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袭来,一位农药中毒的病人,你就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一直持续到天空泛白。在忙碌的间隙你在人群后看到了哥哥,你走过去只是简单地说:“你先去,我一会就来。”病人还没有脱离危险,其他人也还没有上班,你不可能离开,你甚至没有顾上问一声母亲怎样。过了一会哥哥又在你的视线里出现,你自顾自的忙碌着,没顾上理会哥哥。大家上班了,你急匆匆的交接完科室的工作,奔向楼下母亲的病房,病房已经人去床空,哥哥头埋在两膝间一个人呆坐在那儿。母亲走了,没有等到再看心爱的女儿最后一眼。此刻,一任泪水长流……
都是病人都是生命,为了病人你使命在身,你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为了母亲你近在咫尺,却不能在她弥留之际留在她身边或是最后再看她一眼。
歉疚绞痛了心扉,这无法弥补的缺撼在心底久久徜徉……
你可以陪在临终病人的身边,让他安祥地离开,却没有在最后一刻再陪陪母亲……
有一点慰藉就是那个你曾极力抢救过的病人康复出院了,为她重生了二十岁的花样年华。
每当丁香花开,你都会驻足树下,看花的笑容,一眼便能看到母亲的慈祥,看到母亲等你回家时略带担忧的如丁香样的笑容。
你在日记里写着:“妈妈,愿谅女儿不孝。你是理解女儿的,因为你也是如丁香一样的天使。”
你品味着母亲的教导:“护理不是简单的一句誓言,它承载着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不是一时的豪情满怀,凝聚日久天长情系千家万户的关爱与温暖;不只是一种职业,是生命重于泰山的重托和责任。不会有一夜成名的辉煌,却要奉献一生的汗水和青春。一生无诲,也将默默无闻。书写护理人生,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丽画卷,却有细雨润物般的温馨情愫。”
你外出进修时,一位院长的一句话让你永生难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那一刻你联想到来自伟人的关怀:“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都是护理重要性的最好诠释。有这些对一份职业的重视、尊重和理解,已经足够,足够你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和无彊大爱。
母亲曾说:“为了病人,一生付出,终将无悔。”
母亲的骄傲,来自病人康复后的笑容;母亲的坚守,来自对生命的珍爱。母亲用她的一生,用她的智慧勤劳温柔,用她娴熟的技术,关注的眼神,细致的观察,耐心的护理,热情的服务,沉着的抢救,不分昼夜的守护和着汗水渗透在一批批病人康复的行程里。
是母亲一生对护理工作的执着对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你也如母亲一样做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天使;母亲的言传身教,又让你一次次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直至出类拔萃,今后还将一如既往。
有时母亲回到家总是那样忧郁,闷闷不乐,准是因为她护理的病人不幸离开或是所患的病无法治愈。母亲的心总是被痛苦中的挣扎、失去的生命和医学的无奈深深刺痛。
母亲的话总在你的心里回荡:“走在护佑生命的路上,就是要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可能的帮助,让他感受到无助时的温暖和关爱;就是要为在夜路上行走的人点燃一盏灯,让他们不要在黑暗的行程中摸索徘徊;就是要在雪天为他人扫出一条小道,风雪中不再惧怕严寒路滑;就是要用你有力的.臂膀把他们搀扶,纵使荆棘丛生的路途也不觉艰难;就是要用你的微笑化解痛苦,病痛的日子不再感到难熬;有你相伴,病魔就会悄悄的退去;有你的热情,就能享受冬日阳光的温暖;有你,即使生命不再,也会笑着走向天堂……天使,总是出现在生命最需要呵护的时刻,伸出你的手,用你的智慧,洒下你的汗水,温润生命。”
妈妈,你没有怪我,你一直都很支持我。有你的支持,才有我头顶燕帽上舞动的星,我才能成为星级天使。我正微笑在丁香树下的专栏里,一如绽放的丁香样美丽。
妈妈,放心吧!南丁格尔曾走过的路,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人坚定地走过。我有心走在这条道上,就要用心的去做。不管是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不管是欢乐相随,还是痛苦相伴,我都将一如既往。
你的教诲我会时刻铭记,不辜负天使的神圣称号;不辜负燕帽上闪耀的星。
我会如你一样:“坚信,坚守,坚持。平凡,也同样伟大;挑起重任,不畏艰难;舞动坚强,与死神较量。用爱牵手生的希望,用行动捍卫医学的圣洁和尊严。”
妈妈,那一树丁香花正香正浓。
那一日,你历经三年的努力自学本科毕业,笑容在你的脸上灿烂。
那一日,你在技能大赛时技压群雄,顺利夺冠,胸前的红花映红了心绪。
那一日,你走出隔离近一月的SARS病房,眼睫毛和头发都被消毒水薰染发黄,接过那束鲜花,看着面前爱人和孩子满含热泪的微笑,你流着泪笑了,你懂得他们的牵挂和担忧。
那一日,医院为你过五十岁的生日,颁发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三十年的荣誉证书,你平静的微笑就如这溢满清香的丁香一样。
那一日,
……
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你依然在临床一线。
就在丁香花绽放的季节,迎来了“5?12”国际护士节,你依然有着当初的激动和开怀。
篇4:父母如树的散文
父母如树的散文
父母很普通,普通的像自然中随处可见的草。他俩来自于农村,骨子里,血脉中,就是一株草。
父母都是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出生的,生肖属牛。他俩性格倒是跟牛很贴近。父亲在工作上是一头孜孜不倦的“牛”。母亲在生活里是一头无怨无悔的“牛”。
母亲出生在南乡,十八岁那年参加工作来到了矿山。父亲出生在北乡,十六岁那年先去了林场工作,18岁时也来到了矿山。母亲比父亲早一天到的矿山。母亲说:爱上父亲不图他什么,就认可他的憨实,肯干。父亲讲:喜欢母亲不图她外表,就认准她的温善,勤俭。就这样两头“牛”走到了一起,嚼着夕阳,咀着月亮。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媒妁之言。一张木床,一个烂木桌、一个木板拼成的小饭桌、几张小木凳、还有父亲十六岁那年随身携带的小木箱组建了温暖的家。没有排场。几个糖果,一把花生、以水代酒,在工友们的祝福声中开始了新生活。为生而活,为恋去爱,为希望去奋斗,为幸福而耕耘。
婚前,他俩双方的父母都未曾相见。“丑媳妇早晚都得见公婆。”婚后的第三天,还是准新娘的母亲跟着父亲去了爷爷奶奶家。正值隆冬,家中无柴可烧。母亲二话不说拿起柴刀直奔山林,挑回一担干柴。燃烧的火苗捂暖了爷爷奶奶的心,直夸父亲娶了个好媳妇。升起的炊烟煮熟了地瓜粥,母亲说饭很香。后来几天母亲和父亲又上山砍了几担柴。她的膀子红肿,双手豁开了血口子,脸被霜风扫裂。父亲心疼地说:“让你跟我受累受苦。”临走时,母亲给了奶奶十块钱,奶奶死活不要,握住母亲的手含泪说:“我儿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说着话,母亲悄悄地把钱塞进奶奶衣兜里。
父亲的小木箱是幸福的,装着母亲的爱和笑容。虽清贫的生活却喷涌爱的琼浆。我们兄弟三人相继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靠着母亲不够充足的奶水,伴着米汤和稀粥,我们渐渐长大。在那个吃定粮,凭肉票和布票生活的.岁月里,母亲天天算计着过日子。好吃好穿的都紧着自己的孩子。我们胖了,父母却消瘦了。为了省些烧煤的钱,母亲时常去林子里砍柴,那一捆捆的干柴堆积着虽清贫的生活却犹甜的光阴。父亲常年在山上的工作,山上很潮湿。母亲就劝慰他喝些酒,吃些辣椒祛寒解湿。一来二去,父亲的口味跟母亲一样。
乡下的外婆托人捎来一个陶罐,里面装着用糯米做的酒酿,说是给母亲补身子用,搁在小木桌上。嘱咐哥哥带好俩个弟弟锁上门后,父母都上夜班去了。那天夜里风刮得特别大,窗外的树影恣意乱摇。家里又停电,我和弟弟很害怕。哥哥点燃一只蜡烛,微弱的烛光让我心里平静了许多。我发现小木桌上放的陶罐很是好奇,打开一闻:“真香,啥好吃的?”小指头往罐里一擢,用嘴舔了舔手指:“哇,好甜啊!”抱起陶罐给哥哥和弟弟。好家伙,兄弟三人一痛大吃,陶罐见底。天亮后父母亲下夜班回家一看:哥哥坐在床中间,一边搂一个,脸上都红彤彤的,空陶罐也躺在床角。他俩顿时明白这么回事,哭笑不得。“不行,我要去上白班,少几块中晚费也不能不管孩子。”母亲掉着泪说。
厨房后边有一大块菜园子,春天一到,就引来蜂蝶在园子里到处飞舞。园外的竹里绿叶婆娑,红蜻蜓时而飞进园内,时而飞出园外,和微风翩翩起舞。豆角,茄子、西红柿……已开出各种颜色的花朵,在我心里,菜园子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每次母亲叫喊谁去菜园摘菜,我总是一马当先。提着小竹篮,摘几根豆角,看看哪朵花更好看,是不是长虫子了。“咦”我惊讶地发现菜地里冒出一个竹笋,绿绿的,尖尖的头破土而出。走进厨房扛着锄头往外跑。“老二,拿锄头干啥?”“妈,没事,给菜松松土。”我吐了一下舌头,便匆忙地溜进了菜园。挖呀!挖呀!刨呀!刨呀!满头大汗,一脸是泥,终于把竹笋挖出来了。小手捧着竹笋给母亲:“妈,我挖了一个竹笋可以当菜吃,家里能剩点买菜钱。”母亲看见我的样子一把搂抱着我:“我的好孩子,妈妈不差这点钱啊!快去洗个澡,妈妈晚上弄给大家吃呵。”我瞧见母亲从书桌抽屉里取钱,刚关上抽屉又犹豫了一会儿,打开抽屉又拿了一些钱出了门。
傍晚,一身油垢的父亲下班回到家往小木桌上一瞧笑着说:“今天什么好日子?又有酒,还有竹笋炒肉。”母亲微瞪了他一眼,父亲便没在问话。“老大,老三,这是老二今天在咱家菜园子里挖的竹笋,你们多吃一些。”我心里很高兴,因为全家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直到晚上我都为此事兴奋没有睡着。听见父亲的声音:“孩子他妈,白天你瞪我一眼是啥意思?”“唉,你是没有瞧见今天老二的样子,他说的话让我心酸难受啊!他哪知道竹笋素炒不好吃,又费油。我不能亏待孩子的善良童心啊!今天买了些肉,离发工资还有些日子,后边几天得省着点。”“那你甭买酒哇!”“你是家里的顶梁柱,这哪行?”那个夜晚,我的眼角湿漉漉的,梦见我长大了……
母亲在灯下扯着毛线,那是哥哥穿过的,扯下来重新织给我穿。父亲在灯下埋头写,那是他的工作日记和自传。母亲织呀织,父亲写呀写。我们长大了,我们成家了,我们都有孩子了。父亲说他的前半生都是母亲在忙家务,他说亏欠母亲太多。母亲说她的前半生应该忙家务,她说父亲没有亏欠她。
父母都老了。父亲躬下腰,拾起麦穗一片金黄。母亲白了发,让儿孙满堂。
我未出生前,父母的事情是听来的;我出生后,父母的事情是看到的;我写出来,父母的事情就成了故事。他们是树,是长在我心里的参天大树。而我是一株草,依偎在树的怀抱。
篇5: 精神之树永不倒散文
精神之树永不倒散文
叶春娘,1910月10日出生于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现年101岁,是村中为数不多的高寿老人之一。叶春娘老人古道热肠、勤俭持家、操劳一生,村里人都十分爱戴她,家里人更是敬重她,把她看做是支撑整个家庭的一棵“精神大树”。
得知要采访百岁叶春娘老人,乡政府很是支持配合,特地让民政办的胡主任给我带路。由于从乡政府到叶春娘的家颇有一段路程,于是民政办的同志和我早早地就起程了。深冬的早晨很冷,偶尔一阵风吹在身上,整个人都觉得冷飕飕的。但愈升愈高的太阳为我们挡去了些许的寒意。
走在田间的小道上,空气很清新,冬日的阳光和煦撩人,暖暖的。不远的地方,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几排房子,几缕炊烟袅袅直上,那是人们在准备早餐了。民政办的同志跟我说老人的家就在那里。
叶奶奶的身体很是硬朗,听觉也很灵敏。我们刚和她的小儿子打上招呼,老人自己就从屋里走了出来。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显得十分高兴,口里不断的念叨着:“难得你们这么好心来看我这个老太婆……”与春娘老人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们触摸到老人的人生脉搏,感悟到老人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索到老人的长寿之秘。
从叶奶奶小儿子刘兆雄的口中,我们得知:老人共育有五个子女,年长的两个儿子已地离她而去,女儿远嫁在梧州,目前和小儿子住在一起,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三口全靠着那仅有的一亩三分薄田度日,11岁的小孙子也因负担不起学费不得不呆在家中。说到这儿,刘兆雄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无奈,他为自己不能让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过上好日子而感到歉意。而老人却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膀,微笑着说:“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跟当时的许多女孩子一样,叶奶奶早早地就开始下地干活,操持家务。生活的`艰辛让叶春娘老人早早的成长,她在外能耕田种地,在家能洗衣作饭,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在那个时候,生活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人再怎么节衣缩食、努力干活,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叶奶奶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忍让和退让,好吃的、好穿的她从不沾先,也从不让长辈操心。
“听她说,那时候的日子很苦,有东西都舍不得吃,要留给其他人。”老人的儿子刘兆雄说,“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想着别人。”
叶家有女初长成。十几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她也从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6岁的时候,一顶大红花轿把她抬到了刘家。自此,叶春娘老人成了刘家的媳妇。
那时,刘家家境颇为殷实,按道理来说,叶春娘老人可以不用那么忙碌了。但多年的艰辛让她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还是和当女儿时一般的勤快。自嫁到刘家后,她挑起了刘家的所有家务,里里外外忙碌着。叶春娘老人没读过书,不认识得字,却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人,她把夫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跟街坊邻里都处得很好。她为人热情,又喜欢帮助人,因此哪家每有个什么红白喜事,都要叫上她帮忙打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子的齐心努力终于换来了好日子。“那时候我们挣了4万银钱,养了牛、买了地,牛有40多头,田有400多亩,还开了2家糖厂,人们见到我都要请我到家去坐坐。”老人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想或许她是在缅怀过去那段幸福的日子吧。
应该说,老人是过了一段颇为丰足的日子。那时,家业越来越大,家里人都忙不过来,于是就请了人来帮忙打理。由于用人不当或不善管理,一家人辛辛苦苦挣的一份偌大的家业竟在短短的几年消失了。可以说,叶春娘老人一家是从天堂一下又掉到了地狱。可她毕竟是个有担当的女人,几年的安逸生活并没有消磨掉她的韧劲和意志。千金散尽还复来,她深信:只要努力,好日子还是会来的。
于是,叶春娘老人又开始了以前的生活,上山砍柴,下地耕田,什么活都干。在大同村,一提起她,谁当时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由于为人热诚、干活勤快、又有见识,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叶春娘还被大伙儿推选为生产队队长。
“她那时候真的做工了得,是村里有名的劳动能手。”大同村村支书点着头说。
自从11月份在菜园子晕倒之后,家里人就不再让老人做家务了。“不做点什么不舒服啊,可是他们都不让我做了。”老人叹息着说。
“您年纪大了,家里的事有我呢,您就不用操心了!”刘兆雄握着母亲的手安慰道。
如今叶奶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生活有序,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8点睡觉,中午还要睡午觉。老人很爱热闹,喜欢和人聊天,适当的话就出门逛逛,和街坊邻里闲谈。
叶奶奶经历了人生种种酸甜苦辣,但她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总能从容面对,特别是进入老年后,把一切都看得很淡。日子过得平淡,却也安宁。
篇6:生命如沙砾一样的远行散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椭圆,没有纤长,更没有棱角,一个生命裹着一个小小的灵魂。
不懂拒绝,不懂接受,更不懂相缘。
串联的世界,从不孤立。
于是,所有的时辰,生命拥有相互攀援的咫尺共暖。
不成形的小生命犹如鹅卵行走这苍茫的云端下,行于粗粝或幽香的丛箐,谁用滚烫的呵护怀抱起谁的灵魂一起滚动,谁又会安抚谁的灵魂任由时光的洗练,鹅卵长大的样子是否有长长的胡须,健壮的誓言来成就天神的壮观?
不敢想生命的样子,啼哭时与自然的云手翻合,笑的姿态那么相缘一颗独有的太阳。
风是一个诳语者,一直给生命一个快捷的反应知觉,退于风后,生命不肯。
它做足了铿锵的顶撞,你看彼此遍体鳞伤的宣言。
不在乎,不迟疑,不推卸,不后退。
这是生命初来咋到人世间懵懂中突醒的坚毅,果敢,丰沛,以及隐藏起来大片涟漪的风景,相信雨来的时候,它依旧不添加武断的谶语,结束本不曾开始的结束,它只是路上一个小小的沙砾,小小鸟儿都可以翱翔过它的思想,它的躯干,它的浅滩。
篇7:生命如沙砾一样的远行散文
和露珠说话,和自然对流,和心灵抱拳,和长路相扶,和熟悉的,陌生的来往着一一握手,讲述它所到地方的风流经纶。
每个单体的生命,它不愿在晨曦和幕夜做一个凄冷的孤儿,它的每一次与另一个生命的邂逅,似乎是早已的凝定。
谁肯错过谁的眼?
谁又肯放弃大手和小手一起交媾的激情恬然?
生命是一个喊着母亲的名字相遇延续的替代。
从不停下相伴的温馨,促成世界的.旖旎丰年。
水月镜天,生命与生命的相依,纠缠,让粉尘的乱世不得不汗颜,不倒影,不纯阔。
万物随行,生命也是一种随行。
你和我的随行,我和你的随行,你看看苍色的天山暮远离有几个是孑孓而行?
哪怕错过,分离,再相遇而后各自天涯,生命给你我的阐释是:你给我一个幸福,我给你一个幸福,我们一起幸福到老。
也许,流年让我们彼此不在,即使多么熟悉也会化成今夕的陌生,天空的阴霾下依旧看到曾经双翼飞翔的翅膀,以及滚动于长路上的斑斑痕迹。
灵魂的墨绿,失去葱茏,眼睛的奔赴失去导航,你依旧在我的路上,我在你的路上。
在彼此生命流转的路上云影不歇!
夕阳晚照,漫漫人生路可以有足够的理由散漫流放沙砾的奔流形态,却无法抑制它的速度。
如果说小小的沙砾是为了相遇而选择碰撞,那么月光荏苒,苍老的沙砾是否为了一种终抵神冥的相行。
且看它抵达岁月的苍老,净化烟尘塑造的昏暗?
走的沉淀,相行的凝静,表达的真音。
世间最不可饶恕的是生命不等情爱,日月不等今生与来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均是一场花溪流照。
欲走夕阳斜雨,亦是生命溅落的苍砺,任你的眼里蓄满花光,任你的思想开出多么美丽的花,生命之末,不得不说:晨光再见,暗夜再见,云天再见。
怎么会有再见?
谁都懂得的永世不再相见!
你看沙砾那滚动的影子,与自然铁鹰叠印的进程中,又怎不是一场至酷的风雨兼程?
那么,今夜,也只有祝福你安好,我安好,世界上一切具有生命体征的皆安好!
篇8:如刺槐一样坚强
如刺槐一样坚强
“你爸病了,好像有些严重。”
我妈告诉我的时候,我没有任何表情。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觉得,我妈一定很累。我的姨妈告诉我,事实的确如此。
一个家就那样被我妈抗在了肩上。她知道,从她和我爸好的那天开始,就注定要和他一起分享这些苦乐,而如今,当这些苦难真的来临时,她也真的把它扛了下来。
夜里她在三四点起床,她知道,厂里需要她。
这是一个小厂,她也只是一个在这里工作了一年的职员。但是,老板相信她,工人们需要她,她必须在这个披星戴月的时刻,早早的来到厂里,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秀,这里有点问题!”“秀,这里我太不懂。”“秀,这里,搭把手。”一天的工作,就在一声一声的叫喊中结束了。
我妈起先并没有告诉我我爸病了,她只是说,我和你爸要去北碚几天。我并没有太大的在意,只是继续着我没心没肺的玩耍,过后才知道,我妈,已经这样坚持生活了一个星期了。
她依旧给我爸送饭,病房里白花花的被子把阳光反射的格外耀眼,像绚烂的`宝石,将人世间所有的光辉都聚集在这里。“吃吧,多吃点,你都瘦了。”我妈轻描淡写地说着。我爸打开了保温杯,是猪蹄海带汤,氤氲的热气直往上窜。我爸笑了,我妈也笑了。
每个星期回来,我都看见我妈特别累的躺在沙发上睡觉,我想,她一定是工作累了吧。于是,我尽量不去打扰她,在家里走的每一步,都轻手轻脚,生怕惊醒了她。看着她睡得甜甜的样子,我有些快乐,真的好久都没见我妈这样了。
直到我发现她每次去北碚,都会拎一个保温杯,她才把事情告诉了我,我想哭。
难得一个星期不用补课,我妈说,去看看你爸吧。我说,好。
去北碚的路上,我妈靠在我肩上,睡着了,看着她的脸庞,我的心,忽然疼了一下。好久都没有跟我妈这样靠近过了,她累了,真的累了,即使是机器人,她也该充电了。睡吧,就这样幸福的睡下去,再也不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就在你儿子的肩上,一直,睡吧。
从病房的玻璃向外望,看见了一江的春水缓缓向西流去。五月的刺槐又开了,白色的花朵酝酿了整个江畔,我妈趴在病床上,静静的睡了,我想,她也许像刺槐一样坚强。
篇9:如树一般作文
如树一般作文
生活中,你有细心的观察过树吗?我猜没有,你会说,树而已,每年都是一个样子,春天发芽,夏日绿叶如盖,秋日金黄一片,冬日光秃秃的。你说的固然没错,但看到的只是表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要活得如树一般。
如树一般,在最美的季节热情地绽放自己,表现自己。夏日的树,就像换了新罗裙的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姿优雅,媚眼留情。风起时,她便随风高歌,尽情欢唱,或舞动身姿,翩然起舞。这便是树,在最美的年华,尽情地舞蹈歌唱,不负自己,不负韶光。我们的一生中,最美的`时光,不是几个季节,而是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更不应辜负自己,如树一般,该高歌的时候高歌,该起舞的时候起舞。这样才能不折损时光,不负了韶华。
如树一般,懂得舍得。冬天的树,光秃秃的,毫无生气,而且十分难看。你会觉得,这样的树,有什么可学的吗?殊不知,这样的树,便是做了一番舍弃,才有了过冬的资本。试问,有几个人愿意放弃自己三个季节积攒的财富,只为熬过三个月的寒冷。很多人会选择守着财富,但树不一样,他有更远大的目标。他懂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弃三个季度收获,换取一个季度的存活,大勇方显大智。做人便要如树一般,舍得一时,方得一世。
如树一般,不张扬,不炫耀。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门口的树,没觉得有什么大的变动,就长高了,就变粗了,只觉得他的头发由绿变黄,由少到多,由疏到密,然后由多变少,最后光秃秃的。而这便是树的智慧了,不声张,不炫耀,于无形处积累实力,不断的变大变强。他懂得不断的积累,一点一点建立自身的实力,厚积薄发。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便要如树一般,懂得积累实力,懂得隐忍。
如树一般,于时光最美时展现自我,于面临选择时懂得舍得,于潜移默化中积累实力,于凛冽寒风中傲然挺拔,于泰山崩踏前巍然不动。
择一段时光到树林中走一走,用心观察,用心感悟,呼吸一下树林的空气,体会一下强者的实力,感受一下智者的魅力。
篇10:跟你一样散文
跟你一样散文
“跟你一样!”这大概是年少时最动人的话语了罢?
小时候,我们都要带好多吃的,或者买好多吃的。每次我问她喜欢什么吃什么,她的回答都只有四个字“跟你一样”然后我就默默的从包里掏出巧克力给她。她笑了,我也笑了,阳光下两个女孩灿烂的笑容。就这样,我们的友谊持续了十三年,可是某一天,一切都变了……
那是一年春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兴高采烈的穿上它跑到她家里告诉她。她却一把推开我,跑到墙角哭起来了。我匆匆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她含着眼泪朝我吼着:“够了别再跟我炫耀了,我受够了,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我们的梦想不一样,我们的阅历不一样,我们的一切都是不一样的,我家没有你家那么富有,请你不要再来找我了好么?”说罢,她哭着跑进屋里去。我站在原地久久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没想到我在她心里竟是这样……
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她爸妈因为她吵架了,而且她本来打算穿着去找我玩的新衣服也被她爸爸弄坏了。听到这些我的心情又是久久的不能平复,我带上她最爱吃的巧克力在去找到了她。“你吃什么?”又是那个问题,“跟你一样!”还是那个答案。
“跟你一样!”这句话大概是世间最动人的情话,它承载着我与你的欢喜忧愁,承载着我们的友谊……
【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相关文章:
5.雪树散文
6.树的精神主题作文
7.写树的精神作文
8.写树的精神的作文
10.散文: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