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对联故事
“闪电躲避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简短对联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简短对联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短篇对联故事
1、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2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众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篇2:短篇对联故事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郁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篇3:短篇对联故事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另有: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大概也是从此对改动而来。
篇4:短篇对联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另有《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篇5:对联故事
过关人对对过关
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篇6:对联故事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篇7:对联故事
秀才讽赃官
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篇8:对联故事
口大吞天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南汇人吴省钦中进士后,被任命督学四川。吴省钦不但崇尚八股,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且滥用权,贪赃枉法,四川民众对他深恶痛绝。
一年,乡试时吴省钦为主考官,有一个家境清贫的书生因缺钱贿赂,自忖此次没有获中的希望。待放榜时,他果然名落孙山。愤于以钱取人论才的腐朽现象,这个穷书生就在考场门口题了一匾一联,讽刺吴主考。匾额题:
口大吞天
对联是: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口大吞天”暗喻吴姓;拆“省”为“少目”,拆“钦”为“欠金”。这一匾一联用拆字的方法,既嵌入“吴省钦”的名字,又揭露、讽刺其营私舞弊,贪赃受赂的丑行,实在绝妙。
篇9:对联故事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着一个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我这里有水,不过要对对子,你们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他对的下联是: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简短对联故事】相关文章:
1.对联故事
2.纪晓岚对联故事
3.对联的故事
4.有趣的对联故事
10.对联人生的励志小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