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2022-08-02 08:16: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斯搭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篇1: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重修岳飞墓

十年**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不仅岳飞被“打翻在地”,连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1977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联写道:

山河光复十七年,忽四害兴祸,毁坟废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双五载,赖群英仗义,除恶诛邪,庙墓得重修。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对联小常识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篇2: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

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篇3: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拆字为对

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广东封开)人。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7岁时,就作过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我本岭南风,岂同凡鸟群。

因此被称为神童。有一个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

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

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知县由此知道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篇4: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师生赏月夜对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诗文意境优美,他小时候熟读诗书,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吟诗作对,老师很喜欢他的聪明好学的精神,也经常指教他。

有一天,师生俩一起到外面散步,他们走在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小路两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时飘来一阵阵的花香,在这幽静之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了一句上联: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李群玉也被周围的景色所迷,听到老师的对联,他环顾四周,看见明月的光芒皎洁如水,小路两旁的竹林中不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萤火虫的光亮忽明忽灭,时隐时现,就马上对道: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上下联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人觉得身如其境,这真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篇5: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

重修岳飞墓

十年**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不仅岳飞被“打翻在地”,连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1977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联写道:

山河光复十七年,忽四害兴祸,毁坟废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双五载,赖群英仗义,除恶诛邪,庙墓得重修。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对联小常识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篇6:有趣对联故事

两个荷包蛋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 :“我怎么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 !”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张万年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一张万年红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 :“好!好 !”李调元又把横披写上:

好好

自小店贴出这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宝,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打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 ”。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77 粗毛野兽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 ,他们碰在一起 。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细羽家禽砖后死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点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 :“我不会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 ,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 ,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 。”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地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家,行吗?”“行。”记个“野”。

“兽对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吗?”“行。”记个“先”。

“生对死,行吗?”“行。”记个“生”。

“完了,你念念。”

石乡绅拿过来就念:

粗毛野兽石先生

刚念完 ,发现这是用“ 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面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篇7:有趣对联故事

日影和人影

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准,他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忠贞。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业绩,也记载了他对对子的故事。

说是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问寇准,寇准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杨大年有事来向寇大人汇报,也找到这里。杨大年是对对子的行家,他一来,仿佛为众人解了围。大家让他先把对子对出来。

寇准把出句告诉了他。大年想,宰相说的是日影,还有什么影儿呢?对,人影。他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画像”

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请客。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大家一听,“哄”地笑了。张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

王琪望月叫三声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看着“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

俞樾一家对冷泉

清朝时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副对联。妻子看了一会,要求俞樾给以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二字,作为回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妻子一听,觉得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秀孙说明上次怎样给对联改字一事,秀孙赶紧望着亭子,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慢慢地说: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明白上联的“禹时”是指大禹治水的时候,改得实在是好。至于那“项处”却不大好理解,便向秀孙追问。秀孙爽朗地笑着说:“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峰不是他从别处拔起,怎能飞到这里来呢?”俞樾听罢,深为女儿的智慧所震惊,连连鼓励她奋发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8:有趣对联故事

下棋联句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轼盯着松子,随口说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看着黄庭坚。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篇9:有趣对联故事

一拍一骂

从前,有一个地主做寿。当地有个富农,特地写一副连环式寿联祝寿,借此献媚讨好。他搜肠刮肚凑成上联,但怎么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下联了。无奈,只好把上联送去,上面写着: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尽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有个才华出众的贫农,看了这个令人作呕的上联,非常气愤,提起笔来,立即对出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墓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上面两联,一捧一嘲,针锋相对,是一副生动而有趣味的连环式对联。

篇10:有趣对联故事

中药名巧对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马上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志;

老医生对答道: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客人看到几盆玫瑰,不胜感叹道: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医生捻着银须,笑着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辞,约定改日再会。

【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相关文章:

1.有趣的对联故事

2.历史上有趣的对联故事

3.有趣对联

4.有趣的对联

5.对联故事

6.小学生对联

7.小学生《天然居回文对联》数学故事

8.经典的有趣对联

9.有趣的对联大全

10.有趣的数字对联

下载word文档
《小学生有趣的对联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