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
“奶油软呼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
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
本文试图通过阐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来说明企业对人的管理激励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是人们对自已和别人行为进行归因解释的结果,而并不单纯是由于奖惩等外部刺激的.直接结果.
作 者:魏祥迁 作者单位: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 CSSCI英文刊名: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 14(2) 分类号:F270 关键词:管理 强化 归因篇2:《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练习题
《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练习题
【提要】审计师审计信息 :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练习题
学习不只是学习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还要在学习中创新,主动地去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7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练习题,欢迎来学习!
单选题
1.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这种现象称作: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2.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政府应采用。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3.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资本项目
B.货币项目
C.经常项目
D.平衡项目
4.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称为:
A.专业金融
B.非专业金融
C.直接金融
D.间接金融
5.我国对某一受灾国进行了无偿援助和捐赠,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这笔款项应计入:
A.平衡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货币项目
6.某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投资金额为1200万元,第一年至第五年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见下表:
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
现金净流量(万元)400600800600400
投资项目的回收期是:
A.1.25
B.1.85
C.2.05
D.2.25
7.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公司总部人员工资
B.仓库及厂房险费
C.计件工资下的直接人工费
D.直线法下的折旧费
8.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考虑以往预算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额,根据预算期实际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的合理性和合理的费用额,综合平衡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是:
A.零基预算法
B.增量预算法
C.固定预算法
D.弹性预算法
9.预计某公司股票下一年的每股股利为0.8元,未来每年以5%的固定增长率增长。股票投资必要报酬率为l0%,则该股票估值为:
A.6元
B.16元
C.12.5元
D.12.6元
10.企业不可以采取的长期债权性筹资方式主要是:
A.发行债券筹资
B.长期借款筹资
C.融资租赁筹资
D.发行股票筹资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2+(1200-400-600)/800=2.25
7[答案]:C
[解析]:变动成本指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或费用。变动成本在单位业务量上则是一个固定数。
8[答案]:A
[解析]: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简称,指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考虑以往预算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额,根据预算期实际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的合理性和合理的费用额,综合平衡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9[答案]:B
[解析]:0.8/( l0%-5%)= 16
10[答案]:D
[解析]:长期债权性筹资一般有发行债券筹资、长期借款和融资租赁三种方式。
篇3: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论文
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论文
一、问题的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新解
现代企业作为从事团队生产的经济组织,必须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计算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算投资回报扎抛开其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宏观意义不谈,仅就微观层面上的操作而言,这两点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根本一致性,是公认的理论研究前提。但是,财务战略又不等同于企业战略,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当前的学术观点中通常被认为是侧重于“价值”角度,而较少从“物质”(或技术)角度去考虑,恰如一种观点所述: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显而易见,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地位相似,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侧重性)。
传统上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常常取以下三者之一: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后两者由于反映了时间价值原理、风险与报酬对称等原理而受到重视。但片面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不符合政治经济条件的现实而难以被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接受,比较而言应该是最佳的目标选择;利润最大化与前述现代理财观念相左而屡受谴责。
笔者认为对理财目标的理解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财务目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之间,初创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企业之间显然不能追求相同的目标。第二,理论上算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一个可供选择或组合使用的目标集,而不是单一的衡量指标,某项目标只能够被理解为是满足某一特定假设平台的目标。第三,理财目标不能仅仅从终极静态的价值角度去理解,还应当考虑动态的物质、技术过程的因素。在控制权向技术结构阶层转变(从银行家手中转移到工程师手中)的情况下,技术增长是确定理财目标时不容忽视的基点。第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合理。在对价格和技术完全了解,并假设企业只为外部人生产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目标选择的结果。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在当今国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更多地关注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财务管理只有通过价值管理促进技术增长、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盗合
企业战略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将企业看作是受环境影响和推动的自适应系统。在融入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领域的过程中,开放型经济势必要求企业充分关注市场环境中的商业机会并及时作出反映。一旦市场定位明确以后,谋求实现这一价值定位的关键,就是开发其所依赖的“技术”条件。
技术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现代企业价值最终只能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来实现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产品取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工业部门的商品产品,也包括服务部门的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根本上决定于其所采用的劳动技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对工业部门来说,强调技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服务部门来说,强调技术因素“似乎”过于牵强,但是一旦我们认识到服务质量最终体现在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细微服务技术时,这一点便很容易被接受。
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以正确的经营思想作为优化战略的先导,因此要求企业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金融观念、时间和信息观念、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及法制观念。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应强调“技术优先”的思想,技术发展是企业目标定位能否实现、从而企业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决定因素。因为,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战略财务管理也应当着眼于支持技术发展,正所谓财务成长的幅度难以超越技术增长的限制。
笔者强调财务战略的技术基础,用意在于试图纠正长期以来关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的提法所造成的片面影响。事实上,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看,所谓“资本运营、资本操作”等都是次级层面的观念,真正应当被重视的是企业持久、创新的技术动力(当然,此处无意否定资本运营的重要意义)。包括财务战略在内的企业经营战略,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对于我国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来说,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
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二者都强调与企业战略相融合,对于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的关系问题,不乏有仁智之见,但很难统一。一个简单的设想是:既然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都必须依赖于以会计资料为主的企业经济信息,才能进行分析、决策,而且它们在方法论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考虑学科的整合问题。这种设想由于遭遇诸多阻力而难以实施。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管理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普遍认为,管理会计的显著特色是擅长短期经营决策,而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多是长期性的规划,这是财务管理学的强项所在。从国际上的学术进展来看,目前战略管理会计所关注的四个领域包括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战略成本分析(Strategic Cost Analysis)、产品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Costing)和平衡财务与非财务
绩效表(The Balanced Scorecard)。显而易见,战略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也应当为技术创新服务,财务管理的中心不再仅仅局限于“价值”角度,而是日益关注“技术”层面的支持作用,民生银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文件中对科技投资的分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都以支持“技术增长”为目标,我们当然可以循此思路将二者整合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从而更有效地研究增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三、成本管理:战略财务管理的一个应用剖面
实现企业价值的前提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性能价格比合适的优质产品。依据公式“价值(V)=功能(F):成本(C)”可知在竞争的情况下,由于产品功能F是大致相当的(否则便不构成竞争),这时起决定作用的便是成本C.事实上,成本控制水平确实在企业中被广泛用于评价财务经理的业绩。在均势竞争态势下,对评价企业经理业绩的关键指标是成本水平,在这一点上战略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
理论界关于成本管理的著作颇丰,比较有综合性的成果是Emst & Youngo提出的TCM(全面成本管理)方法体系,TCM体系由三种方法构成:其一是业务过程分析(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BPA);其二是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其三是“持续的'改善”。这种方试体系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TCM体系进一步发展了价值链(Value chains)分析的理论。自从Pone,(1985)首先提出价值链分析模式以来,对环境的全面分析就备受战略决策者所瞩目。TCM体系中的BPA就是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全面分析,其中要运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第二,重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方法相比并无太多差异,我们不应将之视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从根本上讲,ABC只是将成本分配标准更进一步地分解为多个成本动因(cost dHver,或译为“成本元”),增强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循此思路,TCM体系运用ABC方法的目标是衡量每一项作业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因此也体现了“战略”的特征。第三,BPA与ABC之间相互联结。正如Porter所说,作业分析的重点是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关系,通常包括内部连接关系和垂直连接关系。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差异,并运用作业分析寻找新的价值链关系,可以实现持续改进成本管理的目的。
如果说均势竞争中管理绩效的主要衡量尺度是成本,我们可以认为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有效地通过成本管理增加竞争力。其作用方式就是使F/C=V变大。当然,在成本C变小的同时,功能F的技术因素不应被降低。这样,战略财务管理就得以实现“通过价值管理支持技术增长、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四、尝试性的结论与应用设想
战略层面上,战略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合二为一,没有必要分成两个学科进行研究。本文以成本管理为例将之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整合的可行性。笔者认为,之所以应当如此,是因为战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价值管理服务于技术增长,而后者恰恰应当是现代企业产品战略的核心问题。
在我国,很有必要强调“技术增长”的重要性,围绕这个中心做好战略财务管理,有助于增长国内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迈向国际市场的今天,树立这一经营思想,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战略财务管理方法不必等到企业全部条件成熟才施行,即使部分地实行,也会有较好的效果。当然,诚如邯钢经验所示,核心领导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注释:
①[美]德姆塞茨著,段毅才等译,《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版。
②凡勃伦(1921)、加尔布雷斯(1967)持此观点,转引自:[美]德姆塞茨著,梁小民译,《企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版。
③本文仅就企业动机而言,不涉及教、科、技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Ernst & Young. Ernst & Young Gide to Total Cost Management. Tohn Wiley & Sons, INC.1992
篇4: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的应用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2]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在管理实践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关于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从来自一个日本企业的以下调查中大家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
强化理论的两面性
积极性
1、为预知与控制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操作性的角度。
斯金纳之前的心理学理论皆关注于心理现象的内在方面,将心理现象看做一个“暗箱”,都认为心理现象是不可预知或难以预知的。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描述了行为的可操纵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能力。但强化理论试验本身屡次遭到当时与后人的置疑,即使其自己在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新奇的成果, 第一是由于类似的意外, 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话,近来重温五年来的研究结果, 发现许多是由于继电器和真空管的失误而碰到新的发现。”
2、为社会及工作行为的培训、教育以及人类社会化因素的培养形成,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上的依据。
3、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
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能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缺陷性
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否定“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训诫,将磨难不是当做财富而是作为负担来看。而实践也表明:强化理论对某些简单的操作反应, 如在驯化动物、知识学习、儿童行为教育、弱智及在特定的条件下的行为矫正中, 可以得到相当的效果;当应用到常态的成年人行为干涉中, 当人们思维中的对成败因素的主观思维判断、预期期望意识、本能欲望倾向等占了上风时, 强化理论往往便无法适用了。
强化理论将凡有结果的行为,,都归之于强化的作用, 即使找不出直接的强化作用,,也可以用间接的、二级的甚至更高级的、继发性的强化作用来解释,但即使如此其理论往往也难以尽然解释很多心理现象。特别是强化理论认为人们工作行为都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奖惩措施而学习、训练与社会经验的结果,因而其也就难以解释以下问题:
1、人们某些天生的行为能力,近乎本能的行为都是怎么来的。
2、人们为什么既会有一些对真理的坚持、自我实现、坚守信念、追求公正公平、对科学真理的探求研究等不计代价、百折不挠的行为,又会有一些赌博、吸毒、网瘾等等屡教不改的恶习。
3、有些人在某种状况下会有一些以抑止克服自我心理冲动为特征的、计较得失的、非习惯性的,甚至违背其日常性格行为特点的纯理智性的行为,而相反另有一些人会有一些不计利害得失的、具有性格色彩的非理智性行为的原因。在我们肯定了理智行为和非理智行为这两种相互矛盾状况不可能都是强化的结果前提下,那么到底理智性的行为和非理智性的行为那一个才是强化的结果呢。
篇5: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理论的产生发展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
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 respondents) ”。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 emitted) 的, 称为“操作性反应( operant)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 刺激) 类条件作用”。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 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他称为“R( 强化) 类条件作用”,并称为“S-R” 心理学理论。
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强化理论的分类
斯金纳箱
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同消极强化物在性质上的区别表现在:两者的区分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从该刺激物的出现是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还是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结果上去判断。如果该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该刺激物撤消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则该刺激物为积极强化物,反之为消极强化物。
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
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一级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
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间隔时间来分
斯金纳和同事们在研究什么条件下强化能发挥最佳作用时,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和间隔式强化(也称延缓强化)。
连续式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是说当个体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
间隔式强化是指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间隔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又分为定时距式强化和变时距式强化,比率式又分为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定时距式强化就是每次过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
>>>下一页更多精彩“强化理论的应用及两面性”
篇6:《理论法规》强化试题
《理论法规》强化试题
1.直接调动和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具体活动内容,是组织结构中( )的任务。
A.决策层
B.协调层
C.执行层
D.操作层
2.从业主的角度,关于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同关系简单,故合同管理难度较小
B.合同关系简单,但合同管理难度较大
C.合同关系复杂,故合同管理难度较大
D.合同关系复杂,但合同管理难度较小
3.下列建设工程监理委托模式中,要求监理单位具有较强的合同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是( )。
A.在采用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时,建设单位委托一家监理单位提供实施阶段全过程的监理服务
B.在采用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时,建设单位按照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委托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
C.在采用平行承发包模式时,建设单位委托多家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
D.在采用平行承发包模式时,建设单位委托一家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
4.在建立项目监理机构的步骤中,处于确定项目监理机构目标与设计项目监理机构组织结构之间的工作是( )。
A.分解项目监理机构目标
B.确定监理工作内容
C.选择组织结构形式
D.划分项目监理机构部门
5.能将集权与分权实行最优结合且利于解决复杂难题,是( )监理组织形式的优点。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矩阵制
6.下列单位中,属于项目监理机构远外层协调范围的单位是( )。
A.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
B.设备供应商和政府部门
C.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D.社会团体和材料供应商
7.下列协调工作中,不属于项目监理机构内部组织关系协调的是( )。
A.合理安排监理人员的工作
B.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矛盾或冲突
C.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D.事先约定各部门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8.下列文件中,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的是( )。
A.监理细则
B.监理规划
C.监理大纲
D.监理投标书
9.关于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编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监理规划的编写必须满足业主的要求,且宜粗不宜细
B.监理规划编写应留有审批时间,以便监理单位负责人对监理规划进行审批
C.监理工作的组织、控制、方法、措施等是监理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D.监理规划的内容应按监理投标阶段和监理合同实施阶段分别编制
10.下列监理工作措施中,属于进度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
A.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
B.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
C.建立多级网络计划体系
D.正确处理工程索赔事宜 11.关于为施工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不普遍,且服务范围较狭窄
B.应用不普遍,但服务范围较广泛
C.应用较普遍,但服务范围较狭窄
D.应用较普遍,且服务范围较广泛
12.采用CM模式时,在建设工程的( )阶段就应当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
A.决策
B.设计
C.施工招标
D.施工
13.关于EPC模式与项目总承包模式承包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承包范围完全相同
B.两者的承包范围完全不同
C.EPC模式的承包范围比项目总承包模式的承包范围窄
D.EPC模式的承包范围比项目总承包模式的承包范围宽
14.采用Partnering模式时,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产生的效益共享。这
里,资源和效益的含义( )。
A.既包括有形的资源,也包括无形的效益
B.只包括有形的`资源,不包括无形的效益
C.不包括有形的资源,但包括无形的效益
D.既不包括有形的资源,也不包括无形的效益
15.关于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物质流控制工程信息流
B.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是适应建设工程总承包方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C.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是工程咨询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D.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可以按服务对象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6.下列信息中,属于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均需要收集的是( )。
A.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信息
B.项目产品市场占有率、社会需求量信息
C.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和项目审批完成情况信息
D.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前期相关文件资料审批信息
17.建设工程文件档案资料的特征不包
括( )。
A.继承性和时效性
B.全面性和真实性
C.集中性和无序性
D.多专业性和综合性
18.对建设工程档案编制质量的要求不包括( )。
A.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
B.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C.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图章
D.工程档案资料的缩微制品,必须按国家缩微标准制作
19.下列监理文件资料中,建设单位需短期保存的是( )。
A.预付款报审与支付文件
B.工程延期报告及审批表
C.供货单位资质材料
D.费用索赔报告及审批表
20.施工单位在申请索赔费用支付时,应填写的表格是( )。
A.费用索赔申请表
B.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c.费用索赔意向表
D.工程款支付证书
CADBD CACCC CBDAC ACCAA
篇7: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强化习题
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强化习题
1.某套住宅建筑面积100㎡,套内建筑面积为92㎡,使用面积系数为0.8,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为3000元,则该住宅建筑面积下的价格为( )元/㎡。
A.2400
B.2580
C.2607
D.2760
2.为评估某房地产10月1日的市场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资料是:交易日期为204月1日,合同约定买方支付给卖方3500元/㎡,买卖中涉及的税费全部由买方支付,该地区房地产交易中规定卖方、买方需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交易价格的6%和3%。自年2月1日起到2008年10月1日期间,该类房地产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0.3%,则该可比实例修正、调整后的.价格为( )元/㎡。
A.3673.20
B.3673.68
C.3790.43
D.3790.93
3.某宗房地产交易中,买方付给卖方2500元/㎡,交易税费均由买方负担。已知该地区的房地产交易,卖方按正常价格的5%缴纳有关税费;买方按正常价格的3%缴纳有关税费,则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最接近于( )。
A.2427元/㎡
B.2500元/㎡
C.2575元/㎡
D.2632元/㎡
4.为评估某宗房地产10月的价格,选取了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3000元/㎡,成交日期为204月末,该类房地产自年1月至2006年6月末每月价格递增1%,2006年6月末至2006年10月末平均每月比上月价格下降10元/㎡。该可比实例在2006年10月末的价格为( ) 元/㎡。
A.3018
B.3020
C.3144
D.3050
5.为评估某房地产9月1日的市场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资料是:交易日期为203月1日,合同交易价格为4000元/㎡,约定建筑面积为95㎡,合同约定面积误差在6%以内不增加付款,实际产权登记面积为100㎡。自年1月1日起至2007年9月1日,当地该类房地产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0.3%,则就上述情况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处理后的单价为( )元/㎡。
A.3868.92
B.4000.00
C.4072.54
D.4286.89
6.评估某宗房地产9月末的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3000 元/㎡,成交日期为201月末,该类房地产自年1月末至2005年9月末的价格每月与上月的变动幅度为1.5%,2.5%,0.5%,-1.5%,-2.5%,-1.0%,1.5%,-1.5%,0%。则该可比实例在2005年9月末的价格为( )元/㎡。
A.2938
B.2982
C.3329
D.3379
7.现需评估某宗房地产10月末的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2500元/㎡,成交日期为201月末,该类房地产自7月末至年6月末每月价格递增1%,2004年6月末至2004年10月末平均每月比上月价格上涨20元/㎡。该可比实例在2004年10月末的价格为( )。
A.2648元/㎡
B.2688元/㎡
C.2708元/㎡
D.2734元/㎡
8.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日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 )㎡。
A.3790元/㎡
B.4238元/㎡
C.4658元/㎡
D.4663元/㎡
9.某宗房地产的收益期限和土地使用权都为40年,至今都已使用,预计该宗房地产未来正常运行年有效毛收入为100万元,运营费用为20万元,无风险报酬率为3%,该类房地产平均要求的收益率是13%,该房地产相对于同类房地产的系统风险的指标是0.5,该房地产的收益价格为( )万元。
A.1372.7
B.1309.9
C.953.9
D.900.6
10.某房地产正常年收益为6000万元,直接资本化率为10%,房地产价格应为( )元。
A.54000
B.3
C.48000
D.60000
篇8:突变理论及其应用-突变理论是什么?
突变理论研究的是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它指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运动状态,都有稳定态和非稳定态之分。
突变理论及其应用-突变理论是什么?
什么是突变理论
突变论的诞生,系统内部状态的整体性“突跃”称为突变,其特点是过程连续而结果不连续。突变理论可以被用来认识和预测复杂的系统行为。
“突变”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除了渐变的和连续光滑的变化现象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突然变化和跃迁现象,如岩石的破裂、桥梁的崩塌、地震、海啸、细胞的分裂、生物的变异、人的休克、情绪的波动、战争、市场变化、企业倒闭、经济危机等。
理论研究
突变理论研究的是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它指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运动状态,都有稳定态和非稳定态之分。在微小的偶然扰动因素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是稳定态;而一旦受到微扰就迅速离开原来状态的则是非稳定态,稳定态与非稳定态相互交错。非线性系统从某一个稳定态(平衡态)到另一个稳定态的转化,是以突变形式发生的。突变理论作为研究系统序演化的有力数学工具,能较好地解说和预测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突然现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突变理论是用形象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连续性行动突然中断导致质变的过程,这一理论与混沌理论(ChaosTheory)相关,尽管它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理论,但现在突变理论被普遍视作为混沌理论的一部分。
尽管突变理论是一门数学理论,它的核心思想却有助于人们理解系统变化和系统中断。如果系统处于休止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发生变化),它就会趋于获得一种理想的稳定状态,或者说至少处在某种定义的状态范围内。如果系统受到外界变化力量作用,系统起初将试图通过反作用来吸收外界压力。如果可能的话,系统随之将恢复原先的理想状态。如果变化力量过于强大,而不可能被完全吸收的话,突变(CatastrophicChange)就会发生,系统随之进入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或另一种状态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不可能通过连续性的方式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试举一例,更为形象地解释这一理论。让人们假想有一只玻璃瓶放在桌面上,它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没有任何变化,此为稳定平衡(StableEquilibrium)。现在假想用你的手指轻推瓶颈,不要太用力。这时变化产生,玻璃瓶晃动起来,它在通过一种连续性的方式来吸收变化,此为不稳定平衡(UnstableEquilibrium)。如果你停止推力,玻璃瓶将恢复到它的理想稳定状态。然而,如果你继续用力推下去,在你的推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玻璃瓶便会倒下,由此又进入了一种新的稳定平衡状态。玻璃瓶的状态在这一瞬间就发生了突变,一个非连续性的变化就这样产生了:在玻璃瓶下跌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可能的稳定中间状态,直到它完全倒伏在桌面上为止。
Thorn的突变理论意味着,系统变化是通过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两种变化模式来实现的。这一过程与混沌理论相关之处在于,玻璃瓶只存在两种状态――要么站立,要么躺倒。这两种状态也就是可能的结果池(OutcomeBasins),参见:混沌理论。然而,还有一些状态永远不可能被达到,因为它们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初等突变
七种初等突变:折迭型突变(FoldCatastrophe)、尖点型突变(CuspCatastrophe)、燕尾型突变(SwallowtailCatastrophe)、蝴蝶型突变(ButterflyCatastrophe)、双曲型脐点(HyperbolicUmbilic)、椭圆型脐点(EllipticUmbilic)和抛物型脐点(ParabolicUmbilic)。突变理论的次级应用研究包括:歧变理论(BifurcationTheory)、非平衡热力学(NonequilibriumThermodynamics)、奇点理论(SingularityTheory)、协同论(Synergetics)及拓扑热力学(TopologicalDynamics)等。
理论起源
现在被视为混沌理论(ChaosTheory)一部分的突变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1972年,法国数学家发表著作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独立且系统的阐述。他的这部著作名为:《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StructuralStabilityandMorphogenesis),Thom希望能够籍此预测复杂无序的系统变化行为。
许多年来,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连续的、渐变的、平滑的运动变化过程,都可以用微积分的方法给以圆满解决。例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进行,使人能及其精确地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这就需要运用经典的微积分来描述。但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还有许多突变和飞跃的过程,飞越造成的不连续性把系统的行为空间变成不可微的,微积分就无法解决。例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化,火山爆发,某地突然地震,房屋突然倒塌,病人突然死亡。
这种由渐变、量变发展为突变、质变的过程,就是突变现象,微积分是不能描述的。以前科学家在研究这类突变现象时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其中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恰当的数学工具来提供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关于突变现象的一般性数学理论来描述各种飞跃和不连续过程呢?这迫使数学家进一步研究描述突变理论的飞跃过程,研究不连续性现象的数学理论。1972年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
基本内容
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的判别突变、飞跃的原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比如拆一堵墙,如果从上面开始一块块地把砖头拆下来,整个过程就是结构稳定的渐变过程。如果从底脚开始拆墙,拆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墙的结构稳定性,墙就会哗啦一声,倒塌下来。这种结构不稳定性就是突变、飞跃过程。又如社会变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大革命采用暴力来实现,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采用一系列改革,以渐变方式来实现。对于这种结构的稳定与不稳定现象,突变理论用势函数的洼存在表示稳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定,并有自己的一套运算方法。例如,一个小球在洼底部时是稳定的,如果把它放在突起顶端时是不稳定的,小球就会从顶端处,不稳定滚下去,往新洼地过渡,事物就发生突变;当小球在新洼地底处,又开始新的稳定,所以势函数的洼存在与消失是判断事物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渐变与突变过程的根据。托姆的突变理论,就是用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状态的飞跃,给出系统处于稳定态的参数区域,参数变化时,系统状态也随着变化,当参数通过某些特定位置时,状态就会发生突变。
突变理论提出一系列数学模型,用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描述各种现象为何从形态的一种形式突然地飞跃到根本不同的另一种形式。如岩石的破裂,桥梁的断裂,细胞的分裂,胚胎的变异,市场的破坏以及社会结构的激变……。按照突变理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大量的不连续事件,可以由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来表示。托姆指出,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空间的四个因子控制下的突变,有七种突变类型:折迭突变、尖顶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脐突变、椭圆脐形突变以及抛物脐形突变。
例如,用大拇指和中指夹持一段有弹性的钢丝,使其向上弯曲,然后再用力压钢丝使其变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钢丝会突然向下弯曲,并失去弹性。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突变现象,它有两个稳定状态:上弯和下弯,状态由两个参数决定,一个是手指夹持的力(水平方向),一个是钢丝的压力(垂直方向),可用尖顶突变来描述。尖顶突变和蝴蝶突变是几种质态之间能够进行可逆转的模型。自然界还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死亡是一种突变,活人可以变成死人,反过来却不行。这一类过程可以用折迭突变、燕尾突变等时函数最高奇次的模型来描述。所以,突变理论是用形象而精确的得数学模型来描述质量互变过程。
英国数学家奇曼教授称突变理论是“数学界的一项智力革命――微积分后最重要的发现”。他还组成一个研究团体,悉心研究,扩展应用。短短几年,论文已有四百多篇,可成为盛极一时,托姆为此成就而荣获当前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理论步骤
突变理论广泛应用于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领域。有一种变化形式是平滑的、持续的和递增的。业务流程改进的一系列创意多遵循这一变化模式,例如改善(Kaizen)、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及六西格玛(SixSigma)。用突变理论术语来说,就是一种基于现有稳定界面的的预设变化。
还有一种变化形式则是灾难性的、突发的、激进的,彻底背离变化前的状态。这种变化结果往往是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这类剧烈的变革行为造成的。这种类型的变化是“非连续的”,用突变理论术语来说,它是全新定义另一个稳定状态的突变。
因此,“真正的”的变化更类似于企业流程重组这样的剧烈变革,此外,当然也还有简单的变革,采用什么样的变革取决于具体问题的需要。变革专家所面对的挑战正在于此,他们必须能够决定何时需要激进变革,而何时又该执行渐进变革。做出正确选择并不容易,因为激进变革必然导致组织经历一段时期的“混乱无序”,在此之后,新的稳定状态才能被发现和定义下来。这就得用到变革管理中的融冻法(Unfreezing/FreezingMethod)。有些情况下,组织会被强加以激进变革。而且,现实中可能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一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清晰路径,引领组织持续渐进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的变革路线也就毫无意义。
理论优势
1、突变理论有助于认识变革管理的真实面貌、理解混沌理论的思想观点。它揭示了为什么真正的变革是一项危险活动。
2、突变理论打断了“组织能够基于多样化的价值频谱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念头,大概只存在几个有限的真正意义上的稳定组织形态。
3、突变理论同样揭示了为什么变革不可以被“管理”,而只能被“影响”。
4、理论应付“形式”形式的思想(Gestalt格式塔理论)和变动。它开创了认识组织的新视角。
局限性
1、从认识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看,托姆的研究工作的意义目前更多地体现在定性分析上,而非定量分析。
2、即便是预测最简单的系统行为,仍然具有挑战性。
3、考虑到研究的时间限,所以一切都不是“突变”,只是多种因素的积累效应在某一刻凸显时被研究者所捕捉。
4、托姆的研究工作未能涉及具有多个(5个以上)重要变量的复杂系统,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对复杂系统(或组织)行为进行预测。
篇9:系统解释法的理论与应用
系统解释法的理论与应用
系统解释法是几种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中的一项基本方法,在中外法律实践中广泛应用。本文将对系统解释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若于具体规则。一、系统解释法的理论
(一)意义剖析
系统解释法,又称语境解释法或体系解释法,是法律解释方法中的另一项以文本为基础并在审判实践中广泛运用的解释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任何需要解释和适用的法律规范都必须放回到它所存在的环境之中,并把它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体成分构成,形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者互为依托,不可分割。从法律规范的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构成元素都表达着整个规范或制度的含义,而这些规范或制度又赋予每一个构成元素特有的含义。系统解释法则是正确地把握了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使法律文本的含义冲出了被解释的法律文本本身,并通过存在于周围的其他文字、规范、制度乃至事实背景,发现其最为合理的含义。英国的科克勋爵曾在林肯学院一案中指出,“一个合格的解释者对于议会的'法律应当把所有部分放在一起解释,而不是只对每一个部分本身进行解释。”“‘后来一些国家的立法中对这一原则也加以确定。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律解释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对一部法律的条款进行解释时,应当借助于其他条款的规定,同时从整个法律中得出每一个条款的含义。[2]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即尽管系统解释法与字义解释法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一定交叉,有时甚至难以区分所使用的解释方法是系统解释法还是字义解释法。以前我们在字义解释法中介绍的对含糊词语的解释规则、同类规则等,有时也被认为是系统解释法中的具体应用。当然,学者对于这种区分的具体标准可能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系统解释法只是拒绝一成不变地遵循字义解释法的“平义规则”,而实际上它仍把自己归属于“法律解释文本主义”范畴“[3]。
(二)“系统”分类
面对一项需要解释的法律规范,在运用系统解释法时必须首先确定把它放在一个多大规模和范围的系统里。是茫茫宇宙之中?还是一个法律条文之内?这就产生所谓的“语境”或“系统”分类问题。我们可以从狭义、广义、最广义三个层次上对法律解释中所遇到的系统进行分类。
第一,狭义的系统。所谓狭义系统,包括紧密围绕在需要解释的法律文本周围的条、款、节、章等。如果对其含义有争议的条款对某个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其他条款则会站出来“帮着说话”,解释为什么被解释的条款把某层意思给省略了,为什么把该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含义或文字“读人”该条,或者把该条字义上明确表达的含义“读出”,而不是仅取其字面含义或通常含义。立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在甲条款中提及或者引述乙条款的情况,便需要解释者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四章“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中的第30条规定:
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同时,第八章“法律责任”中的第71条规定:“合伙人违反本法第30条的规定,从事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其中的法律问题是:根据第71条的规定,合伙人所从事的任何“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的行为都可以适用本条,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而不问是否存在其他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情形。但是,由于在本条中提及了第30条,所以根据系统解释法,在适用本条时必须将第30条放在一起理解与适用。而第30条中规定了“不得交易”的两种例外情况,即另有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存在这两种情况,即使合伙人从事了“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的行为,也不应适用第71条。
第二,广义的系统。如果在狭义的系统内进行整体解释仍不能解决问题,法官则需求助于“广义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解释者应当把整个法律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有时不限于一部法律文件,甚至不限于一个法律部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同一法律文件的某一章是另一章的具体化,一部法律是另一部法律的实施规范,一个法律部门与另一个法律部门之间有很多交叉之处。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款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密不可分;具体行政法律、法规中的行政复议条款和行政诉讼条款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常有交叉互补关系;实践中两部法律“打架”的情况并不少见;等等。
[1] [2]
【强化理论的认识与应用探讨】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