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月亮湾魔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综合阐述了近几年来对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相关生态因素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武夷山地区主要产茶区的生态条件,即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三个方面的分析,浅谈生态环境因素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对武夷岩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期望能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武夷岩茶;土壤;气候;品质;地形
一、引言
自从武夷山被冠以“双世遗”名号后, 跟随着以“大红袍”为核心的茶文化推广和武夷山旅游的逐渐发展, 武夷岩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特有的品质魅力, 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掀起一股武夷岩茶热。生长在武夷山独特丹霞地貌内的武夷岩茶,经过传统的栽培、制作加工等工艺而形成其特有的色、香、味、形、韵等品质特征(即武夷茶人通常说的“岩韵” ),这与其生长的环境是关系密切的。
二、武夷岩茶品质受武夷山地理环境的影响
2.1 武夷山地理环境概况。武夷山地处东经118度、北纬27度附近,平均海拔达六百多米,是属中海拔地区。武夷山地处闽北地区,境内东、西、北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中南部较为平坦,是山地丘陵区,属于中亚热带地区。按地理学来说,武夷山隆起于崇安盆地之上,溪谷纵横、岩崖重叠,九曲溪横贯东西, 最高的海拔达到750公尺,而最低处则不到200公尺,地形较为复杂,是属于典型的丹霞地形。武夷山岩石是由页岩,砾岩,石英班岩,红沙岩等岩石所构成,而岩石表层以红壤、黄壤为主。
2.2 不同地形地貌造就了不同品质的茶叶。所谓的“岩韵”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的重要标志,不一样的地形地貌使得产出的茶叶有着不同品质,从而形成不同的“岩韵”。武夷岩茶因原产地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即洲地、正岩区和半岩区。所谓的`洲地是指产于溪流两岸和公路两边的平地产茶区,包括武夷山以外的其他地区;正岩区则指囊括武夷山三坑两涧地区(通常说的名岩区)以及名岩区以外的其余山岩与山峰;而半岩区则是指在武夷山境内,除了正岩区以外的岩茶产区。这三类产茶区的茶叶品质差异很大,是受各自独特的产地地理条件所影响。历史记载凡产于武夷山的中心如三坑两涧者为绝品,“岩韵明显”;半岩茶品质略次于正岩茶,产于碧石中岩,但“岩韵尚好”;品质稍低于半岩茶的是洲茶,也还尚有“岩韵”。产地属于洲茶以外地区的“武夷岩茶”因品质与上述三种茶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且没有“岩韵”,归属于武夷山当地人所说的“外山茶”。
三、武夷山气候条件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3.1 武夷山气候条件概况。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四季气候差异较大。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武夷山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7.90℃左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0%,降雨量接近2千毫米。春季春雨连绵,气温回升,较常出现春寒气候。每年5-6月期间(春末夏初)为雨季,且多为暴雨,有些地区还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到了盛夏,天气变得炎热,不时出现地区性雷阵雨以及随着台风而来的降雨,雨后又经常出现干旱情况。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比较干燥,雨量较少。冬季气温低且多风,以西北风为主,经常出现结冰、凝霜、下雪等情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武夷山山区,境内多云雾天气,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武夷山全年气候表现综合为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云雾迷漫,这种日照少、云雾多的地形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度的光照和良好的水热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3.2 不同地域小气候影响茶叶品质。各产区武夷岩茶品质存在差异,是受各产区茶叶所在区域气候条件不同的影响。正岩茶产区在武夷山主景区,由于夹于两侧悬崖峭壁,宽窄不等,曲折幽深,森林和岩崖的遮阴造成了漫射光多,使得积温高,并且降雨量多。致使生长于该产区的茶树,到了夏季沐浴于散射光, 到了冬季又有高崖抵挡冷风, 非常有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增加,再加上常年源源不断的石缝水流,岩石区坑谷的小气候更为优越,生产出的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半岩产区的降雨量次于正岩区,且积温最低,但因森林茂密,产生的漫射光也多,云雾缭绕,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的积累,该产区岩茶香气仍较为馥郁。洲茶产区虽然平均雨量和气温与武夷山相差不大, 但直射光过多,降雨量最小,常年平均积温较高,不论从光质和水热条件上均不如上述两产区,导致茶叶品质不如上述两产区。
四、不同产区土壤对于产出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4.1 武夷山地区土壤条件概况。武夷山脉大致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受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多重因素作用下,武夷山土壤主要是垂直性差异分布,主要类型是红壤、黄壤、黄红壤、草甸土。武夷山的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页岩、红砂岩、凝灰岩、砾岩以及火山砾岩等五种岩石混合的岩石。多数武夷岩茶茶园种茶表层土壤有机物多、富含养分,常年有适量水分的供给,土壤PH值在4-5.5之间,十分有利于茶树的栽培和成长。
4.2 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于不同品质的茶叶。武夷山茶园只有小部分为黄土,大部分介于砾壤与烂石之间,所以产出的茶都普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但武夷山景区和景区以外茶区土壤中的PH值和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显著,直接导致了各类茶叶存在品质的差异。陆羽在《茶经》中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则恰当的概括了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与土壤质量密不可分的关系。武夷茶区因产制茶类不同和茶园土壤类型不同而对不同茶类区分的划分,虽在相同的采制工艺下, 往往品质差异悬殊。正岩产地的砾质沙壤,其保水性能良好,通气性能也较好,因为茶区岩壁挡光的作用和对光线的热辐射, 正岩的日照相对较短些,空气的湿度也稍高些。因此,使得正岩地区的茶树较为缓慢的生长, 利于茶树里面含有物质的积累,茶香高、味醇厚,岩韵特别明显, 品质最佳。半岩产区的保水性能、土壤通气性和空气相对湿度都不及正岩区, 但由于土壤质地、土层深厚、空气和水分协调, 所以该产区的茶树生长适中,味较醇和,茶香平正,岩韵稍次于正岩茶,但仍然较为明显。洲地土质结构是以沙砾为主,主要是溪流两岸的冲积沙壤土, 虽然通气性能好,但保肥性能较差、保水也差,再加上日照时间较长、茶树生长速度较快, 不利于茶树内所含物质的积累, 所以此类茶区制出的茶叶香较低沉、味醇欠厚,略带苦涩, 无岩韵。
综上简述可知,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条件造成茶树栽培和茶叶生长好坏的差异,而鲜叶的质量又是形成武夷岩茶品质优劣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探索生态因素对岩茶品质的影响十分必要,这对于改善茶园建设、改进茶树栽培、提高岩茶品质以及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后续将结合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进一步跟进此项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心炯,李元钦,吴静如.武夷岩茶品质与生态环境初步的研究[J].茶叶科学简报.1986(1):25-28.
[2] 钟兴松. 武夷岩茶优异品质成因的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1995(6):26-31.
[3] 冯卫虎.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J].福建茶叶.(4):43.
[4] 陈泉宾,孙威江.武夷岩茶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福建茶叶.(3):44-45.
[5] 林贵英.土壤理化性状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J].福建茶叶.(3):23-24.
篇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三峡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煤炭发电的电量,而如果这么多煤炭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燃烧,产生的污染十分巨大。所以,三峡每年实际上可以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不仅不是“生态灾害”,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有人认为三峡水库会排出大量CH4(一种水底有机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沼气),对长江水质会产生污染。殊不知,三峡库底根本没那么多有机物,都是些光秃秃的岩石。目前三峡水库水质相当好,是二级水库。只有气候变暖的某段时间,偶尔会出现蓝藻、绿藻。“我们平时在运行管理中注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沼气,同时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达标的水不得向长江排放。”
三峡工程中,对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以中华鲟为例,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但陆佑楣也表示,大家已经想出了多种办法来保护这种珍稀的鱼种。比方说,在宜昌已经建成了人工繁殖场,每年捕捞一些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孵化出来成为鱼苗。每年起码有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存活率,中华鲟也应该不会消亡。其实国外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比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设立鱼道、鱼梯、过鱼机器等,想办法让鱼儿能够顺利过坝。这些保护措施国内同样也可以借鉴。
篇3: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对我国广大民众来讲也许还是个陌生的.词语,但一提起口蹄疫、疯牛病,甚至艾滋病等,人们却并不陌生,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入侵的一种.以往人们提到的牵牛花、水葫芦、牛蛙、富贵草等,对某些地区来说,也都是入侵生物.作 者:李朝晖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50014 期 刊:大科技・科技天地 Journal:SUPER SCIENCE 年,卷(期):, “”(1) 分类号:X3篇4: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分析目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设计、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并从外部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时策.
作 者:权伟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建设 生态环境 影响篇5:草坪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草坪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草坪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草坪建植可获得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同时还具有美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社会功效.适宜的草种的选择是草坪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另外,建坪后实行科学管理,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作 者:佟海荣 陆兆华 裴定宇 张玉琪 贾琼 董丽洁 李伟 作者单位:佟海荣,裴定宇,张玉琪,贾琼,董丽洁,李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恢复生态学研究所,北京,100083)陆兆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恢复生态学研究所,北京100083;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期 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Journal: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年,卷(期):, 35(1) 分类号:X173/S688.4 关键词:草坪 生态功能 草种选择 科学管理篇6:浅谈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对自然环境作用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强度必然随之增大.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过程中,总是包含着某些盲目性成分,自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时,其消极作用也会相应地增大.作 者:刘志军 Liu Zhijun 作者单位: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广东,增城,511340 期 刊:科学之友 Journal: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X820 关键词:水电 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 影响篇7: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随着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的发展与扩大,不但具有灌溉、发电功能,还具有防洪、抗旱、排涝供水等功能,形成了功能多样的现代化水利工程[1]。为农业、工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有的甚至是长久的。所以,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以为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1影响水利工程地的局部气候
1.1影响局部降水量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首要影响就是降水量,具体体现在:(1)降水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水库工程建设蓄积大面积的水,在光辐射下增加蒸发量,引起降雨;(2)降水区域发生变化,水库的低温效应会影响降雨区域的变化,比如库区及其邻近区的降水量可能减少,而相距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则会增加;地势高且迎风面降水增加,背风面减少;(3)降水时间发生变化,夏季因水面稳定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对流变弱而减少降水;冬天则相反,降水增加。
1.2影响局部气温
水利工程竣工后,因水库区与空间的接触性质发生变化,由陆地变为水面,使得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气温变化,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局部气温会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冬季温度升高,而夏季温度降低,夏季水利工程外围区域降温明显。同时,会降低局部的日温差和年温差。
2影响水利工程相关的水文系统
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直接改变了相关流域的水文状况,对整个流域差生影响[2]。大多数水库建设于水质较好、水流急、水量较大的流域上游,水闸则建设在渠道、河道,利用闸门来控制水流量及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防洪、挡潮、蓄水将上游水位抬升满足上游通航、取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则可泄洪、排涝、灌溉等,或根据下游用水要求调控水流量。但是,上游水利工程如过度拦截非汛期水流,则会大大减少下游的水流量,降低水位,甚至出现断流,而入海河流会因河水流量变少而淤积泥沙,导致海水倒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3][4]。
水文系统变化主要有:流量稳定性和频率变化;季节性峰流丧失,流速变缓,急流消失;水位落差变化较缓;水量蒸发和下渗出现变化等。
3影响相关流域的水质
3.1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流域的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库区河道的水流速度变缓,使得浮游生物活动频繁,其产生的CO2和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形成碳酸化合物,沉淀水底,降低水质硬度;二是河水停留时间较长,可使水中杂物沉降,提高水体清晰度。
3.2消极影响
因库区内水流速度变小,降低了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撒迁移,最终造成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流速度变小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如河水长时间储存,则会导致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营养化;腐烂的植被、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释放出沼气和CO2,造成温室效应;水体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会造成大量沉积,不能及时得到降解,造成水体次生污染而降低水质。
4影响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地质
4.1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2)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3)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4.2影响地质
水利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1)地震,因巨大体积的`蓄水加大了水压,在此状况下岩层出现断裂,是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加大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2)滑坡,水库蓄水后使得山坡山地的强度降低,易引发坍塌、山体滑坡等灾害。另外,一些大型水利水利工程需要大量泥土来填充,被挖掘区因受外力影响易发生坍塌和滑坡;(3)渗漏,主要是因为对库区周围水文环境的改变,如水库出现污染则会对周边区域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5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应积极做好这几点:(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选择最佳区域进行建设;(2)在实际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比如:施工前应明确各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严格的限污标准;施工中,应强化生态环境的监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体、水质、土壤、植被等进行密切监测;在竣工后,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保护耕地;(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对出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6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则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05(13):202-203.
[2]王越军,候怀欣,韩会军.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11(21):43-44.
[3]阳大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05):16-17.
[4]周开瑞,徐孝洪,孙东亚.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9(05):76-77.
篇8: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对天祝县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空气污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并对环境影响主要不利影响和对策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为更好地推进天祝县工程施工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施工;影响;对策;天祝县
篇9: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1.1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植被破坏仅仅限于施工场地和取土场地破坏地表结皮,基础开挖、当地建筑材料的开采、筛分、装载、运输、防洪堤的填筑、浆砌石的砌筑,砼的浇筑等工艺为易产生水土流失工艺阶段。故施工准备期、施工期通过设置水土保持措施,依据水保措施分阶段防护,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按照规范施工,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等,就不会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项目区地下水位相对较浅,河道内地表层经常有水流,工程施工排放的弃料、弃土均来源于工程现场,主要是石料、砂石料及极少量的水泥砂浆等,石料、砂石料取自现场周围,不含有害物质,砼封缝料用量极少,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施工造成防洪堤堤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地表扰动,但经过碾压、填筑,自然可以恢复;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料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收集垃圾和处理废弃施工料,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1.2工程施工噪音影响和空气污染影响
工程施工噪音仅仅是挖掘机开挖基槽、搅拌机拌合砼及振捣器振捣砼等产生的噪音,工程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强度有限,项目建设区远离居民区,远离企业厂房,四周开阔,噪音传播发散,对当地居民没有影响,一般不会影响周边设施及其工业企业生产;工程施工对空气污染主要是土石方开挖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尘土危害,其次是施工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工程施工、运输产生的尘土通过现场洒水的办法解决,可以达到防治目的。同时风力大于5级及其以上时避免挖运土石方,工程施工开挖基槽挖掘机使用时间有限,运输砂石料车辆较少,相对项目区附近的公路上车辆尾气排放量少,且项目区四周开阔,周围无较大障碍物阻挡,尾气排放散发快,不会产生危害性积聚。
1.3工程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运行阶段,湿地、防洪堤等发挥工程效益,拦蓄河水,补给地下水,除了每年正常维护维修外,不再扰动地表,对环境无不利影响。
2工程施工对环境主要不利影响和对策
2.1施工期对环境影响
2.1.1施工生产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天然砂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浇筑、预制及养护产生的废水,也有少量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产生的含油废水。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产生的含油废水属危险污染物。但排放量都很少,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随之消除。
2.1.2施工生活污水及垃圾对环境影响生活污水指人群日常卫生、生活排水,生活垃圾指人群粪便及各类废弃物。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因施工点较分散,可在施工营地设旱厕,污水井集中处理后用于灌溉,不直接排入河道,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没有影响。
2.1.3施工对大气环境影响由于项目区气候干燥多风,降雨稀少,散装水泥作业、弃渣堆放、土石方开挖、砂石骨料筛分、砼拌和以及车辆运输等均会产生扬尘,机动车尾气中的CO、SO2、NOx、铅化物等废气会排入大气。但污染属分散无组织排放,为短期影响。作业面为线状和点状分布,且施工场地开阔,易扩散,对周边居民点、农作物等的影响是微小的。
2.1.4施工对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交通运输车辆及各类生产机械设备等。工程采用的机械设备、器具主要有震捣器、蛙式打夯机,0.3~0.4m3砼搅拌机、T120型履带式推土机、人工装翻斗车、拖拉机、装载机、5~8t自卸汽车、1~1.2m3挖掘机。交通运输噪声呈带状间歇影响,施工机械和器具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但由于工程远离居民区,总体施工方案主要采用人工施工为主,机械为辅,施工点较分散,施工全在白天进行,因此施工对居民噪声影响较小。在施工设计中,料场等设置均远离居民点,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缓解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2.2主要环境影响的对策
施工期带来的短期不利影响,只要施工期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生活区,搞好绿化建设,处理好“三废”,采取措施消除噪音、扬尘,合理利用弃渣,不利影响是可以减免和消除的。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健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生活区环境卫生管理,在建设单位的监督下,对施工单位和人员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检查和教育,同时设置必要的医疗设施,积极预防疾病发作。搞好工程区、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和周围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生活区植物绿化措施,弥补施工造成的植物损失。
3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3.1废水处理设计
项目建设期产生的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砂石料清洗污水,生活污水设临时旱厕和处理池,经过旱厕及处理池经净化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道路洒水排放,施工砂石料清洗污水主要为泥沙含量较大,在拌合料场设沉淀池等临时处理设施,这部分污水集中于施工场地沉淀池净化,达标后净水用于绿化灌溉,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没有影响,不需做深化处理。
3.2废气处理
工程区扬尘主要因交通运输的车辆产生,施工期间配备1台洒水车,在开挖区、料场、各工区、施工道路等地,非雨日一天2~3次,保持路面湿润,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量。装载土石料用帆布覆盖,车辆在施工布置区和村庄内部行驶时,车速不得超过15km/h。骨料筛分场,要求施工单位采用隔板进行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m,实行封闭作业。混凝土拌和站设置袋式除尘器,保证正常运作。对施工人员发放防尘防护用品等。
3.3固体废弃物处理
在施工人员集中的区域设置旱厕并集中处理粪便,旱厕结构为砖木结构,规模为4m×3m×2.5m;粪便的处理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签定协议,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每周清理1次。施工结束后将简易厕所拆除,对地面进行平整覆土和消毒处理。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及垃圾收集台,对生活垃圾一部分用作农肥或绿化肥,其余不能用作农肥或绿化肥的如炉灶煤渣等收集后运至指定垃圾场堆放,垃圾要求定期清运。对临时堆料场产生的弃料和浮土要及时回填平整处理。对暂时不能回填的要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覆盖和做防冲处理,减少风蚀和水蚀。
3.4噪声处理
噪声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其减免措施为: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噪声强度的控制,距离村庄近的施工场区,禁止夜间施工;对施工工人做好劳动保护,减轻其不利影响。
3.5生态恢复
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宽度,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制定植被恢复措施,按工程设计方案对渠道两岸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采取截、排水沟、挡渣墙等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可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临时的砂石料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及弃渣场,制定生态恢复措施,在工程完工后,可较快恢复。在管理上要侧重将泥沙处理和土壤改良结合起来,采取深翻等耕作措施可使沙化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相关文章:
5.初入武夷
6.生态环境论文
8.杜甫对时代的影响
10.《易经》对医学的影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