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艺术技巧
“蓝天N9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对联的艺术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联的艺术技巧,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对联的艺术技巧
《文镜秘俯论—论对》中列述了对偶的二十一种对法,其中有一些就讲的是艺术技巧问题。象双拟对——一三字同,第二字由一三字意拟出,如“炎至炎难却,凉消凉易追”;连绵对——二三字同,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双声对—两字声母相同,如“秋菊香佳菊,春风馥丽兰”(佳菊、丽兰);叠韵对——两字韵母相同;回文对——上下两句,首尾循环等等,就很明显。这些艺术技巧,在对联中也时有所见。但,远不止此。
一、嵌字——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字分别嵌入相关的成分里,使对联意中有意。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堂戏做,上联含左宗堂(字季高),下联含曾国藩。
再如悼秋瑾女侠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哉,瑾其可怀。
在下所做有两联求下联,也属此类:
1、尔等才疏学浅,形只影单,居然敢称雅士?(含疏影居士名)
2、金、名、权、色、利,庸人自扰;(含金庸名)
二、谐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三、切意——使内容与特定的事物或特别的规定相切合。例如: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这副对联系宋时一客人某年除夕为京口韩香所做。擒虎,指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指唐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上下联均切韩姓。
再如: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其它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塘城”,上下联都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以及限制在一篇文章或一本碑帖中取字成联,等等,都属此类。
四、回文——对联的上下两句,首尾循环,或单联的首尾循环。例如:
情亲由得意;
得意由情亲。
再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在下与疏影居士于电视剧场所做一联也是回文联,
中国藏宝玉,玉宝藏国中;
龙潭蕴活水,水活蕴潭龙。
五、两兼——让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直接组词连讲。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这副对联中,“李东阳”是人名,用他的“阳”字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春光),则他的上联的意思是:李树东边春光暖。“柳下惠”也是人名,用他的“惠”字同后面的“风”字组成“惠风”(和风),下联的意思就变成了:柳树下面微风和。
六、拆拼——把字拆开,重新组合。例如在下送给金庸客栈的门户联:
才门闭卡,上下网友恼版主;
欠食饮泉,白水大虾爱金庸。
上联中“才”和“门”字合在一起组成“闭”字,而“卡”字分开又成“上”、“下”二字,上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斑竹能力有限,兼且前几天斑竹之言行,引起网友极大不满。下联中“欠”和“食”字合在一起组成“饮”,“泉”字分开成“白”和“水”,下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今日武坛人才凋零,大家只能翻来覆去的讨论金庸。
戒烟联也是用的这种技巧,请看: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方成名。
这副对联中,除“烟”和“慾”拆开外,更难的是“若”——“苦”,“各”——“名”,虽只有一撇一捺,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七、顶针——让前一句末尾一字去做后一句的开头。例如: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这副对联中的“阁”、“鸽”、“洲”、“舟”就是顶针式的迭用。
八、串组——把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串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例如: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这副对联,是由长沙古老的街道名和地名金钱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塘、八角亭、玉带街、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桥和凤凰台等串组而成的。
九、阕如——把个别字空起来,使主要的意思寓于联外。例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__风味几番?
这是一副婚联,结婚时前来喝喜酒的人,自然都会感到几番风味。但是,由于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感受可能也不一致,如果说的太具体了,反而不好。于是,干脆把联中有关的字空起来,让大家自己去体会。谁觉得是什么风味,就在空处填什么。填不上来,也说明这种风味是难以表达的。
十、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联,通过异读来区别,例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这副对联据说是过去写在一个大商人家门上的,乍看不知何意,但如读作“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转出“货利长年有增,商行个个通达”之意。在下昨天在星光无限上出的一副对联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齐齐齐齐齐齐齐;
乐乐乐乐乐乐乐。
十一、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十二、反复——有层次地反复描写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论点,包括意思的反复和用字的反复。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说明观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重复。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这是间隔反复,还有一种叠字连珠,例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可以看出,凡是上联出现反复、叠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
十三、互文(或称映衬)——联中前后两句话,只有互相渗在一起,才能正确理解,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总理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就为国家,死就为人民,而应理解为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同样如此。互文可使语句错综而精练。
十四、谜语歇后语——两句都用谜语或歇后语组成,例如: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再如(打两字,“攀”,“乐”):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又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十五、隐喻——一语双关。如苏小妹新婚之夜难夫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既有诗情画意,又语带双关。上联说:你要对不出下联就在外面看月亮吧,下联答道:我已经对出来,可以进来了。
十六、藏头——在对联的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十七、比喻。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十八、其它。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除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同韵叠字、同偏旁部首叠字、翻新、夸张等等。就艺术风格来将,更有庄严、诙谐、警策、趣味等等,需要联迷慢慢体会。下面举两个例子供联迷欣赏。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是袁世凯去世后有人写的一副挽联,初看很奇怪,对仗不工。但仔细分析后才会发现,作者有更深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你看出来了吗?
再如: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本联谐简谱七音,甚难,有人曾用地方方言的一至七的读音来对: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终不甚妥。
篇2:艺术的对联
沐湖光享梅香,山城儿女能武能文谋发展,
游奇峡赏花潮,农家弟子更高更强奔小康。
重德育,重智育,重体育,振兴山乡育人才;
强毅力,强智力,强耐力,闯出峡城扬神威!
国之盛,鹏程万里,举国,创时代精神
校之兴,前程似锦,全校,展艺术风采
招南北东西杰才绘十一中特色
集古今中外精粹写艺术节新篇
弘扬艺术,腾飞梦想,学子显英姿。
创新思维,激扬个性,智者展才华
扬中华文化艺术精华
展我校师生个性风采
艺术张扬着生命的无限
学校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载歌载舞 倘佯艺术殿堂
争先恐后 延续学校辉煌
师生同乐迎新春
技艺共赏展英姿
娇子云集,切磋技艺,龙腾虎跃志一搏;
嘉宾广聚,增进友谊,凤飞凰翔唱盛夏,
强素质广才智比风格赛水平
兴体育益身心创佳绩破记录
场上虎气 顽强拼搏显身手,
足下雄风 奋勇争先竞风流。
挥洒阳光风采。
演绎运动豪情。
古树发新葩让武术技雄世界
明珠辉异彩祝友情声誉环球
篇3:关于艺术的对联
弘扬艺术,腾飞梦想,学子显英姿;
创新思维,激扬个体,智者展才华。
沐湖光享梅香,山城儿女能武能文谋发展,
游奇峡赏花潮,农家弟子更高更强奔小康。
重德育,重智育,重体育,振兴山乡育人才;
强毅力,强智力,强耐力,闯出峡城扬神威!
国之盛,鹏程万里,举国,创时代精神
校之兴,前程似锦,全校,展艺术风采
招南北东西杰才绘十一中特色
集古今中外精粹写艺术节新篇
弘扬艺术,腾飞梦想,学子显英姿。
创新思维,激扬个性,智者展才华
扬中华文化艺术精华
展我校师生个性风采
艺术张扬着生命的无限
学校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载歌载舞 倘佯艺术殿堂
争先恐后 延续学校辉煌
师生同乐迎新春
技艺共赏展英姿
娇子云集,切磋技艺,龙腾虎跃志一搏;
嘉宾广聚,增进友谊,凤飞凰翔唱盛夏。
强素质广才智比风格赛水平
兴体育益身心创佳绩破记录
场上虎气 顽强拼搏显身手,
足下雄风 奋勇争先竞风流。
挥洒阳光风采。
演绎运动豪情。
古树发新葩让武术技雄世界
明珠辉异彩祝友情声誉环球
篇4:艺术奇葩——对联
艺术奇葩——对联700字
对联它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组成两联,有如鸳鸯戏水,又似莲花并蒂,短小精僻,是中华民族文化星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对联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一些话语,它很具有趣味性,有时添上一丁点儿桃酥,原联的意思就会改变,令人难以捉摸。
从前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就是关于对联的。明末清初,洪承畴做寿时,一个书生赠他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人们不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那书生解释说:“首句隐藏无人,次句隐说无耻”,令洪寿畴暴跳如雷。后人用这副对联来批评卖国贼袁世凯,对他的所做所为十分愤怒。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肯定又知道了一些对联的结构,只要巧用语言,对联就可以蕴含许多道理,如上面的一则小故事,就是一个交际联,用于人口头交流,另外,对联还分春联,装饰联,专用联,名胜联,我就有一些名胜联,看了之后,你一定会从中懂得它蕴含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长江,是我国著名的大江,有些文人墨客就写了许多对联来通过长江抒发感想: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大地迎春红日照,长江破浪白帆飞……这些对联都有它的价值。有人从中知道了高尚品格,有人学到许多文学,对联能让许多人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要好好理解对联。
为了更好地认识对联,我们班还举行了一次“对联交流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我看到了解缙的聪明才学,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艺术百花园中,我最喜欢对联这一朵奇葩!
篇5:说话艺术技巧
1.说话要含蓄:点到为止,让对方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却不得罪人。
2.客套话恰到好处:客套话是表现出你的感激之情,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人帮你做了一点小事,你只需要说谢谢、麻烦你了、即可。
3.被别人称赞:当我们被别人称赞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微笑着说谢谢,或者是用笑容回应。
4.指责批评要看人: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对方未必令你的情。甚至于误解你的好意。除非你俩关系铁稳好,否则不要随便指责批评。
5.注意时间点:我们都有过的,打个比方 周末约好一起玩,结果老板说周末加班。不要在特殊的时间点说一些特殊的话。
6.注意场合:不是单方面说我们的场合适不适合,而是也要为他考虑一下他的场合适不适合我们说这样的话。是不是私底下我们交谈会更好。
7.改变粗暴的说话方式:我是一直有个坏习惯,和我的妈妈说话就是 带有一种抱怨?反正就不是和我妈妈好好说话 就是厉害我妈妈那种。
每个人都喜欢鲜花般的语言,尽量多说些赞美别人的语言,鼓舞心灵的金玉良言!
8.风趣幽默:一个人说话很幽默是真的很加分。不论走到哪,都能带来欢笑。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呐!
9.善于倾听:倾听也是一种说话,是一种无语言的交流。一个人善于倾听别人,他一定是一个有思想、有谦虚柔和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人群中不显眼,但往往最后都会成为最受尊重的那个人。因为他虚心 不骄傲。所以每个人喜欢。
10说话端正态度:良好诚恳的态度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春风拂面的感觉,让别人 现喜欢你的态度,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过渡!喜欢上你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你的语言,喜欢你的人!
1.职场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
2.职员说话技巧
3.佛教说话技巧故事
4.日常说话技巧
5.营销说话技巧
6.关于说话技巧作文
7.卖服装说话技巧
8.关于说话技巧的事例
9.说话技巧推荐
10.说话做事的技巧
篇6:对联的修辞艺术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一)特殊修辞法 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 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 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如: 看门中月,(拆成“门”“月”) 思耕心上田。(“思”拆成“心”“田”) 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如: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颇有回味。如: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又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又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 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 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 。如:①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比喻)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比喻)③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拟人)④校园近春绿,桃李向阳红。(象征)⑤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对比、比喻)
篇7:对联的修辞艺术
夸张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进行艺术强化。
岳阳漉湖大观园
大如天,君山拳石;
关于海,洞庭一杯。
大观园,在湖南岳麓漉湖,为周嘉淦旧园。清代官吏、诗人吴獬题此联。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相传此山为湘君所游处,故名。此联将“君山”与“天”,“洞庭”与“海”分别相比较。“君山拳石”、“洞庭一杯”,说君山乃如拳头大小的石头,洞庭湖犹如一杯水,把比喻与缩小夸张融合起来。
比喻
俗称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手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巧对 一弯七窍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明太祖朱元璋一日入太学,见案上有藕一截,作了“一弯西子臂”句,命来自江西的二生对。二生夜梦人语:“七窍比干心”,以为对。藕白而且微微弯曲,似美人手臂,因此以“西子臂”喻之。藕内多孔,以“比干心”喻之。“一弯”指藕,为本体。“西子臂”为喻体。“七窍”指藕孔,为本体,“比干心”为喻体。本体与喻体皆相类关系,又省略了比喻词。出句对句都很妙。
借代
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原来的名称,而有意识地借用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
巧对 书生天子
书生脚短;
天子门高。
明代大臣、文学家刘东阳六岁时,就被誉为神童。有一日,英宗召见,刘东阳因为个子小跨不过宫殿的门槛,英宗即兴作出上联,东阳应声而答。英宗大喜。此联最妙在于先有李东阳跨不过门槛这个结果,而出句与对句只说跨不过门槛的原因,是借原因代结果构成对代。
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青年时代周恩来以此联表达自己择友、共事的原则,以及对学习途径的选择。肝胆,比喻豪情壮志。联句中抽象的“无字句处”指代具体的“社会大课堂”而构成对代。
“无字句处”以虚见实,意蕴深远。
比拟
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以一物拟作另一物的修辞手法。被比拟的对象称主体,比拟的部分称拟体。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类。
贺婚
春风笑引比翼鸟;
红雨催开并蒂莲。
这是旧时的贺婚用联。联中“比翼鸟”,传说中此鸟一目一翼,不比并则不飞。“并蒂莲”,是荷花的一种变种,红白俱有,一茎生两花。联中红雨借喻落花。“比翼鸟”、“并蒂莲”为喻体,本体“新婚夫妻”未出现,为借喻。春风笑引种春风为本体,拟体人未出现,“笑”字将春风拟人化。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手法。主要事物称主体,陪衬事物为衬体。
桂林栖霞寺
石古台痕厚;
岩深日影悠。
栖霞寺,在广西桂林七星公园。公园的漓江东岸,以七星岩溶洞而闻名。联中苔痕与“日影”为衬体,石与岩分别为主体,以厚衬古,以悠衬深。以衬托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景镜的古朴。
篇8:对联艺术的存在价值
对联艺术的存在价值
对联艺术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对联艺术的历史起源
楹联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是由律诗中的对偶句发展而来,所以楹联中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是与律诗一致的。在秦汉以前,人们过年时就有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辟邪的习俗,也就是所谓的悬挂桃符。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五代时期,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提在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人们才开始用红纸替代桃木,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春联。
二、对联艺术的书写形式
1、与中国书画结合的中堂
中堂是国画装裱中直幅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它迎门而悬,地位显赫,两旁通常配以楹联,也称作“堂幅”,后逐渐成为定制。
2、中国传统的门庭对联
(1)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2)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逝者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3)婚恋
婚恋对联是祝福新人的祝词对联,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H而做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
(5)贺联
贺联,顾名思义,就是指专为喜庆的活动而写的祝贺的楹联,其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鼓舞士气和宣传受贺对象,同时具有喜庆性,针对性,通俗性和时代性。
三、当代对联书写存在的必要性
1、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H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此时每家每户喜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以增添春节气氛这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2、以传统对联书写为形式支撑的文化景点
传统建筑的诗意化、艺术化除了借助建筑物本身设计的艺术化和建筑群布局的高下掩映、宛转流变,还需要楹联的装点。名胜古迹联在历朝历代都十分丰富,大凡历史上著名的建筑景点都有文人墨客的题赠,这给建筑增添了许多文化韵味。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的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出自清书法家何绍基手笔的102字长联,情景交融,亦颇为人所称道。
四、对联书写艺术存在的文化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对联这一独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楹联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离开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化的人生追求、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抒情化的审美习惯、艺术化的生活习尚等就无法理解楹联的文化内蕴。对联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情韵,更多的与农耕文化、古典文化情趣相联系。它植根于“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和“心物感应”的传统农业文化心理中,与古人面对自然和乡村,置身熟人社会的传统宗法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多地与古典文化追求群体认同,固守传统纲常,追求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传统道德法则呼应。对联最初的形式桃符是用来驱邪祈福的物品。中国民间百姓祈求安定和平,安居乐业也是楹联产生的重要原因,对联始终与风土人情、人伦幸福相连,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也是民俗文化。
2、中国传统对联的文史价值
对联是汉字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往今来,举不胜举的巧联妙对,无不体现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涉及学科甚广,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抒情怀,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予景,有的借古喻今。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对联与书法是独特的两朵民族之花,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瑰宝。
五、结语
对联的产生根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学情怀和诗性意韵,可以说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孕育了楹联文化。作为一种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篇9:对联的修辞艺术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
对联的修辞艺术
。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一)特殊修辞法 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 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 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如: 看门中月,(“”拆成“门”“月”) 思耕心上田。(“思”拆成“心”“田”) 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如: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篇10:对联的修辞艺术
颇有回味。如: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飞马陷身泥里,看 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又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又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 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 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 。如:①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比喻)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比喻)③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拟人)④校园近春绿,桃李向阳红。(象征)⑤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对比、比喻)
【对联的艺术技巧】相关文章:
1.关于艺术的对联
6.签名艺术
7.圣诞节艺术
8.艺术反思
9.艺术 求职信
10.艺术策划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