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
“爱的就是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
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
1固相萃取法
1.1提取称取
粉碎机粉碎后样品10g于50ml具塞离心管内,加入乙腈30ml后摇匀,加入5g氯化钠震荡15min,离心使乙腈与水相分开。准确吸取乙腈相15ml于50ml离心管内,加入无水硫酸钠5g,震荡1min脱水,将溶液转移到浓缩瓶中,并用乙腈洗涤数次,用氮气吹至近干,加1ml丙酮溶解。
1.2净化
将CARB/NH2固相净化柱,置于合适架子上固定好,用丙酮3ml及二氯甲烷3ml先后淋洗萃取小柱。当二氯甲烷液面即将到达小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将提取液倒入萃取柱中,另取带刻度的小浓缩瓶接收样液,用丙酮及二氯甲烷先后淋洗小柱,用氮气吹至近干,加丙酮定容,待GC分析。
2结果
2.1提取剂用量比较
经过实验发现,QuEChERS方法前处理需要有机溶剂约10ml,但是萃取的不完全,回收率比较低。固相萃取法需要约90ml的有机溶剂才能使茶叶中的有机磷类农药萃取比较完全,且实验步骤比较多,过程不容易控制。
2.2提取时间比较
固相萃取法需要提取并使用氮吹净化,所耗时间一般需要8h。提取时每次震摇不少于10min,否则提取不充分。在氮吹的时候,氮气流量不能过大,否则吹走待测物。与仅需1h左右的QuEChERS方法比较,固相萃取所需时间比较长。
2.3组分分离
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5种有机磷农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马拉硫磷18.45min,乐果17.16min,甲基-对硫磷18.32min,敌敌畏9.99min,对硫磷18.98min,证明各组分分离较好。二种前处理方法所得谱图基线平稳,杂峰少,对待测物质检测影响不大,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等均能满足检测要求。
2.4样品回收率和精密度
用QuEChERS方法萃取、CARB/NH2固相萃取分别测得加标样品中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精密度,利用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小白菜,用气相色谱PFPD测定其有机磷农药时,5种农药的'回收率在45.2%~9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2种方法平均回收率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敌敌畏:2=10.89,P<0.01;乐果:2=9.36,P<0.05;甲基对硫磷:2=8.83,P<0.05;马拉硫磷:2=9.23,P<0.05;对硫磷:2=6.75,P<0.05)。证明2种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
3讨论
以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测定5种茶叶中有机磷残留量,并对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经2检验,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的回收率有显著性差异。QuEChERS法检测茶叶中的有机磷类农药,其结果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在检测分析中除了要控制适宜的检测条件外,样品预处理是多残留分析的关键技术。
3.1QuEChERS法在检测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的优缺点
QuEChERS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少、耗时短、精密度好等优点,但在谱图中有明显的杂质峰,色谱分离条件难控制,是由于茶叶的基体过于复杂,这种前处理方法没有把茶叶中农药残留提取出来,或者是杂质干扰,净化不完全等影响测定,从而导致QuEChER法的回收率比较低。回收率低于国家标准,该前处理方法可导致茶叶中有机磷的检测结果失控。
3.2固相萃取法在检测茶叶中的优缺点
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中,样品处理的两大步骤,提取和净化是直接影响准确测定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视提取的充分性和完全性,净化时防止乳化,尽可能地减少液-液分配萃取时残留农药的损失。固相萃取具有分离效率高、使用方便快速、提高样品处理量、重复性好、大大减少溶剂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极低的杂质干扰、无乳化现象、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但固相萃取法操作过程繁琐、所需溶剂多、时间长及固相萃取小柱属于消耗品,其价格比较贵。但在处理复杂基质的茶叶时具有优越性,回收率及精密度都在质量控制的要求范围内,方法比较适用,值得推广。
3.32种方法比较
经固相萃取法处理的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大于QuEChERS法处理的,原因在于QuEChERS法处理简单,与固相萃取法相比,少了很多中间吸附、淋洗、解吸、氮吹、溶解、定容的操作,有效降低了误差的产生,因此样品的平行性较好。虽然固相萃取法比QuEChERS法所耗溶剂多、提取时间长,但是固相萃取法检测茶叶中有机磷,结果更准确。
篇2: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和对硫磷的残留量.对每种农药作三种不同浓度(0.05、0.1、0.5)mg・kg-1添加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在74.3%~115%之间,变异系数在18.6%以内,最小检测浓度在0.0172~0.102mg・kg-1.
作 者:张静 王蕾 高春香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X657.7+1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残留量 气相色谱篇3:园林设计中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
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
摘要:园林设计不仅要外形美观,还要兼顾实用功效以及带给我们的人文价值,这是一个园林设计所要追求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点的一部分,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茶文化也有着它独特的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灵感贡献。本文从园林植物茶树作为设计出发点,分析了它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用途及地位,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生态学搭配和绿化方案,弘扬了中华茶文化,推动了园林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设计;茶叶生态学;搭配;美学
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在指定区域或某特定选区内,利用艺术设计和其本身地形地貌,加上植被选择,将所选区域变为园林景观的过程,给人们带来审美欣赏。风景园林设计力图在满足各个方面的硬件设计后,能增加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赋予它更多地欣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其特殊的环境含义。所以在我国,园林设计不只是把一块地绿化,更多地是一件设计工程,让社会更美丽,让人民心情更愉悦。而在植被选取上,茶树又是很有传统传承并且植物类型多,花期和设计方面比较轻松的植物,所以在运用上就多了起来。
1茶树作为园林植物所具有的特点
茶树经过变异和人工培育,产生了丰富的品种,形态造型各异,这让茶树作为园林设计植物有了更大的选择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它的特点,也是它入选园林设计植被的原因之一。第一,茶树种类很多,造型各异。茶树是山茶属植物,它不仅有高大的乔木,还有半乔木和灌木,所以在植株类型上也很丰富。在这些不同植株上,分支、叶型和颜色都又是千差万别,造就了茶树的观赏种类繁多。而且茶树的叶片寿命很长,所以常年都是绿绿葱葱,这对观赏园林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奇曲种,有些茶树的分支呈“S”型,似一条龙盘旋,可以安排在设计景点中作为中间的压轴植被,再辅以其它矮灌木,是一个极富有中国文化象征的设计。又如佛手种,它的叶片很大,下垂或水平生长,似佛祖的手。这种特征在自然界很少有,所以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但是却极有观赏美。第二,茶树花期很长,而且花叶共簇。茶树的花一般六月中开始分化,九月到十月开花,到十二月中才谢,花期多达三个月之久。很多植物的开花期短短一月,在这上面茶树的优势更加明显。茶花洁白,并且枝繁叶茂,将茶树作为园林景观的一员,可以补充冬季园中花稀少的窘迫。而且茶树果实成熟期长,可与花共在枝头很久,与我国文化中的“子孙同堂”有相同意味,更有内涵。所以从这点来讲茶树也很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第三,是茶树的分支层次分明,修剪之后的可塑性良好。它的分支结构和芽的轮次很明晰,多年培育的茶树分支就会从疏到密,由粗变细,形成半米左右高的单丛植株,只要稍加修剪就可以变成行道旁的群体绿化带。而且茶树的芽长的很快,不用担心因为修剪导致树木生长不均。因为它长的快才能经常修剪,而经常修剪又对植物生存有促进作用。总之,茶树在造型方面也完全不用担心。第四,是茶树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茶树的适应范围很大,它能在温带生活又不怕严寒,她需要肥沃的土地但是土地贫瘠它也能生长,阴阳对他来说都能生长,土地干旱与否对它影响也不是很大,总之它的良好适应性让它优于很多园林植物如冬青、黄杨等。而且茶树易成活,无论是种子播种还是扦插还是移苗,几年之内就能成型。
2茶树在园林中的地位和用途
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只把茶树作为经济作物来种植,并未想到它可以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像是这样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也不满足园林设计的宗旨。而现在茶树在风景园林中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它现在已经是很多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植被,江南水乡园林中经常用它来装点,行道树也常用它来点缀。近些年,一些茶博物馆和茶园运用茶树作为园林植被,无一不展示着茶树在园林风景中的比重。与其他树木相比,茶树的寿命、造型、花期、抗逆性以及种植方面都是个中翘楚,既能作为陪衬,又能独挑大梁,既能日常观赏,又能凸显文化,绝对是极为重要的园林植物。这些都体现了茶树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茶树的诸多优点让它的用途也多了起来。它不仅可以作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也可以被用来作为盆景栽培。观花观叶,可以种植在公园或园林,也可是街边货形道路旁或花坛四周,以草地作为依衬,更显其魅力。可以把种茶园改为观光园,这样在茶树作为经济作物的同时又能让人们观赏,体现它的双重价值。一些小枝的茶树还可以插入花瓶中作为小的观赏植株,尤其在冬天其他植物不开花的情况下。野生茶树有很多是我国保护植物,传承着我国文化。这些茶树都是弘扬茶文化,丰富游园景点和风景园林设计考虑的植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茶树的优点以及它的诸多用途和在植物界乃至园林景观界的地位。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它也是不可多得的设计素材。
3.1植物搭配
我国的`野生山茶花除了华东山茶花的变种耐寒,其他品种都是温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所以在种植方面会稍微限制土壤条件和光照,但人工培育一段时间后情况会好转不少。所以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挑选适合山茶树生长的的土壤以及一系列与它相似或互补的植物搭配生长,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山茶树生长时其他植物也能好好生长。在园林设计中最常见的是把山茶树和杜鹃种植在一起。因为杜鹃花和山茶树对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所以不会出现生长上的不合。并且杜鹃花的颜色极为丰富,与山茶花相配更显美感,花开更有层次感。而且花期相错,正好可以延长观花时间。还有一类植物和山茶树相配,就是冬青。它是观叶植物,正好和山茶树相补,并且它是半阴植物,在生长上与山茶树也是相补的。
3.2配置方式及绿化应用
风景园林设计的配置方案一般有五种,在这五种的基础中加入茶文化,进行绿化应用,会有别样的设计和配置。首先是庭院绿化。山茶作为庭院绿化植被一直是大家偏爱的,可以追溯到唐代。山茶树形态优美,枝叶翠绿,加上花开颜色有几分禅意,让人们比起大红大紫的其他花卉对山茶的喜爱更多了一分。山茶属的观赏植物颇多,庭院绿化中加入它绝对是点睛之笔。可以单株培育也可大面积种植,栽在堂前或中庭最适。如果要再加入些人文思想,可以配以石头山。用石体的坚韧来衬托山茶的高洁,也是个不错的主题。或用短枝山茶属植物作为围院的“篱笆”,花篱更增加艺术氛围。其次在公园和风景区的公共绿化。用山茶属植物可选用冠形大而形态优美花枝繁茂的种植,如紫袍、十八学士等品种。独株也不会显得单薄,反而在它繁花之季落花缤纷,美不胜收。除了单独种植,还可以和其他树种合种,如玉兰树。用繁花锦簇的山茶和高雅的玉兰相辉映,给景区或公园游客们应接不暇之美感。此外,在公园一些高大乔木之下,可以种植山茶树的灌木,例如微花恋蕊。在乘凉的大树下,花团锦簇也效果很好。公园中一定不缺乏曲径通幽的长廊,在他们之间种些山茶,加些石景,布置成参天大树,小小茶花,落石参差的园林景观。公园中还可以中西结合,在雕塑周围用茶花点缀,凸显西方浪漫。第三是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的绿化包括正常行驶道路和高速路。可以高速公路两旁种植茶树,但要修建整齐,不要枝叶横生,它的作用只是让司机在开车途中不要太过劳累,有时间休息。而在市区街道就可以将山茶和紫薇一起配置种植,再加上小叶女贞形成道路中间的绿篱,在可以在道路两旁种一些行道树遮阳。层次丰富的植被景观能最大程度延长观赏花期,还可以满足山茶的种植条件。第四是关于厂房和矿区周围的景观设计。因为这些周围有很多污染,而山茶属有很多种类对空气中的这种污染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有实验证明山茶花的对抗性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些地方中茶树最好。除了抵抗能力好,山茶花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能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所以它是最好的种植植物。再加上一些龙柏、梧桐等搭配,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高空气质量。最后是专业的茶园。这里的山茶花种类很多,而且研究的时间也很长,也是大面积种植的地区。在这里做一个专门的茶树园林,用来设计,种植,是再好不过了。它可以有观赏景观也有科普景观,也可以作为种植研究新品种的基地,还可以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验基地,总之就是创造一个茶园林,供各种人直接体验。山茶园中可以摆放盆景和山茶地被等景观,让人走进园林就有一种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惬意。
4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与茶树的设计结合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园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茶树的重要地位在园林设计和经济作物里都有了很好地体现。它不仅体现出了作为经济作物的特点,还将现代园林审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茶树树形美,四季常青,加上花期长,各种优点造就了他的地位。随着中国不断培育新品种的茶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茶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风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让我国的茶文化进一步得到推动。虽然茶树在风景园林上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对于园林设计中利用茶树植株的研究还远不能停止。如何更好地规划园林,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品种带来最大美感和人文价值都还有待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茶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已经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韩文炎,沈朝东.茶树在同本木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3):46-47.
[2]王开荣.茶树应用刍议[J]。茶叶绿化,,(3):34-25.
[3]曾贞.谈谈观光茶园的建设[J]。茶叶通讯,,(1):23-25.
[4]德李,李鹏波,王瑾.山东园林总厂绿阔叶树种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园林,,(6):30-33.
[5]刘启贵.为使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一年胜一年———试论把闸北公园建成茶文化公园[J].农业考古,2011,(2):52-53.
[6]张文英.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观光农业[J]。中国园林,,(2):23-24.
篇4:论文研究方法
关于论文研究方法归纳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归纳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篇5:论文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
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篇6:论文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原则,采用文献调查法(又称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调查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对问题及建议部分进行解释。研究设计如下:
1.资料来源和样本
笔者于12月8日和10日利用互联网文献检索工具,分两次进行了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第一次是通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社科类)》,使用高级检索方式,在“关键词”中查询“高等教育”或“大学”或“学院”,均为模糊匹配,获得1259条;然后选择其中~的博士学位论文,浏览并下载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节,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得到45篇。第二次是通过《万方数据库:全国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检索范围为“全部”,年限为2000~,在“关键词”选项中查询“高等教育”或“大学”或“学院”,均为模糊匹配,获得1582条;然后进行二次检索,在“授予学位”选项中查询“博士”,得到119条,逐条浏览并下载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节,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前后两次调查共计得到164篇,扣除其中重复的26篇,实际得到138篇。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凡未明确注明“研究方法”或“研究设计”等的论文予以剔除,最终得到调查样本100篇。
2.资料整理的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是整理资料的框架问题,也即对研究方法的认识问题。笔者在此采用了袁方[7]和陈向明等学者对研究方法的界定,把研究方法看作是由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三个层面有机联系的整体。陈向明认为,“‘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包括方法的特点、理论基础、操作程序、具体手段、作用范围等方面。一般说来,‘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①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②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③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8]同时,陈向明明确指出,自己对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时,对这三个方面均有涉及。在这三个层面中,方法论同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学科理论相连,也可进一步分为哲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等层次。研究方式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它包括研究设计和研究法;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不同的研究类型和设计方案决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式;各门学科常用的研究法可能有所不同,社会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法有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主要指经验总结法、
2.从研究法层面看,常规研究法魅力犹存,新的研究方法急剧增加。 在调查中,有94篇论文说明了各自的研究法。其结果分为如下两类: (1)85篇论文中的研究法(见表2)。 (2)9篇论文中的研究法。对于9篇不宜分类的论文的研究法摘录如下:①比较法、多学科研究的角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②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协同学役使原理、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的内、外部系统协调发展的机理、模型、评价开展相关研究;③采取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④坚持理论与实际相合,理论思考与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国际比较与国内历史分析相结合,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方法;⑤在研究方式上,以参与实践和较长时间的观察为主,辅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在方法上,采取定性与定量、一般统计与典型个案分析、现象比较与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⑥主要采取座谈会和个别访问方式,本研究更多采用方差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形式;⑦将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服务领域;⑧定性与定量、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进行研究;⑨通过文献调研以及问卷、访谈等,收集数据和调查案例,并对数据进行质的研究和量的分析。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归纳出两点结论: 第一,常规研究法魅力不减,仍占主导地位。在表2统计的85篇论文中,居于前4位的研究法依次是比较法、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分别约占到总频次的18.2%、16.5%、15.1%、10.5%,四项合计约占到使用总频次的60.3%。这还不包括9篇单列研究方式中包含的常规研究法。 第二,新的研究法种类急剧增加,研究法出现多样化。在表2统计的85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法种类多达46种。除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研究法之外,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文化分析的方法、组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叙事研究、生态学方法等。
篇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方法研究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商品房市场的逐渐成熟,室内幕修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但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大量装饰装修材料使用使室内污染物增多,对室内环境造成了污染,本文提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室内环境监测,分析总结出室内环境监测更为科学的方法.作 者:莫洁芳 作者单位:绍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绍兴,312000 期 刊:科技创新导报 Jour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X84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室内环境监测 室内污染篇8:建筑物静态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建筑物静态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变形监测的相关研究经验,以建筑物静态变形监测为研究对象,探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方案设计,周期的确定及常用的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李雷生 作者单位: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28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6) 分类号:P2 关键词:变形监测 建筑转 周期 方案篇9: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随着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广泛应用,数据处理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笔者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静态数据处理方法,单历元解算方法、动态卡尔曼滤波方法,谱分析方法,小波变换方法五种数据处理方法,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笔者的经验,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薹意义.
作 者:李雷生 作者单位: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9) 分类号:P2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 数据处理篇10: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
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
摘要:在公路运输事业当中,统计监测数据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虽然在监测方法上仍存在一些弊端,这种数据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二者之间并不吻合,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一些重视。由于在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下没有得到相互协调,对于评判的标准也不是很统一,对此,作为监管部门会提出一些质疑。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可以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怎样提高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网点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布设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的方法上进行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公路运输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运输统计监测;布设网点的作用;方法
在公路运输的统计当中,布设监测网点是作为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对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如果数据不够准确会影响到监测活动,对此,做好统计监测的布设网点工作在公路运输建设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对运输统计监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并且在我国对布设网点这个标准上没有给出统一答案,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在设置监测网点时往往就忽略了基层统计这个问题,怎样应用更加科学的布设方法和结构,对公路运输统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其重要工作就是收集他们的数据指标、处理和提供相关信息。但是至今的公路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和监测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监测分析显著拖延,因此针对统计监测模式进行创新并研究监测体系迫在眉睫。科学规划及精细化管理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的基本就是及时、准确地理解及掌握公路运输规模、结以及运行状态。
一、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布设的重要性
我国对于公路运输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对运输统计网点监测更是作为相关部门的一项管理内容,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长时间的调查跟踪,不断的进行培养,收集大量的数据,从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运输行业的具体结构和规模,状况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也是最为经济的一种管理模式。在现阶段,无论在国内或者是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指出一些不足之外,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当前的研究体系当中,有关笼统的网点布设有很多,但是相关的网点布设方法却没有多少,在日后的研究过程当中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第二,对于商业网点布设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却忽略了统计监测的布设问题。第三,在物流与运输方面做了深入的动态监测分析,而对于网点布设的方法却没有相应的研究。第四,在布设网点时并没有根据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缺乏统一性。对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针对网点布设方法这个问题上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探析出最有价值的建设方案。
二、我国主要的运输统计监测网点
1.在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当中,高速公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路段,对于高速公路的收费也是在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联网收费,而一般都是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收费,同时也记录了车辆的出入时间和载重,车牌号等具体信息,这也是作为统计监测网点的一个重要方法。2.在公路物资运输的管理当中,厂矿企业物资作为重要的一个集结地,也是在运输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货物的运销,计量以及货装卸等系统都可以有效的进行统计,完整的记录下运输数据,在提取时也更加方便,是监测网点统计管理的基础措施。3.在运输统计监测网点当中也包括了客货运站,它对托运和承运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作为一个有形的市场也是较为成熟的。在客运站中,通常都会有自动售票系统,安检和调度系统,此外,还具有车辆到发,收发货物,货物运输信息等方面的系统,不仅记录了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对于调取客货运输数据以及监测网点信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4.在公路运输管理当中也包括了一些具有运输法人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运输生产和经营作为主要的管理活动。在当前,有着越来越多的运输企业,但在经营规模上还是较小的,并且模式也很复杂,相对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着很大的监测难度。但在公路运输主营的企业当中,公车公营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在管理上也更加规范,收集数据的质量也相对较高,也更加符合监测网点的要求。凡是达到公路运输监测数据要求的对我们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源,对我们在日后的网点布设上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监测网点布设的主要原则
1.在对于统计监测网点布设时必须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顾全双方的利益要求,实现共赢为发展目的,遵循它的平等性。2.在建设运输统计监测网点时一般情况下都只是针对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或者是在公路场站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具有系统规模性,对此,如果要更加全面的监测公路运输的运行状态和规模,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监测网点。3.对于网点的布设要求下,必须要达到一个实际性和兼顾性,在积极的影响下也要注意建设的节奏,布设成熟一个再建设下一下,具有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进行。4.由于运输统计监测的主体不同,所以管理的重点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在监测网点布设时必须要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满足它的决策管理要求,要有层次性,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它是否具有兼容的条件,以免造成浪费。
四、几种布设监测网点的方法
1.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更加准确的研究分析出网点布设,剖析出更为复杂和繁琐的要素,根据要素进而来掌控其中的关系,成为递阶的结构。再利用对比的方法讨论每个阶层之间的作用和类别,再结合已得出的断定来明确方案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具有可行性。在逐层的分析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进行,也就是先分解,再判断,从而让问题呈现出更加简便和清晰,最终选用一种优化方案。2.利用地理信息的定位系统,这种方法指的就是收集空间信息数据,再进行处置和整理,是一种可视化的技术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当中的平台主要是对模型进行单一到繁琐的处理,具有针对性的统计监测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探究出经济发展方面的统计,这种监测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准确的分析出地理位置,中心理论以及商业态理念等进行整合,根据各种实际情况以及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要素做一个量化的处理,探究其内在的布设方法。3.判断运输统计监测网点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应用数学方法技术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布设网点中有模糊的概念类别。在综合评价这种模糊状况时又有很多的理念,也就是说对现实存在的复杂情况进行判断,具体一些来讲,这种所谓的模糊评价法也就是说把模糊数学当成一个地基,从而再利用这种关系进行合成。4由于理念的不同,它会把边界模糊的,定性不定量的因子量化,也就是进行了一个总体的判断,由此分析出事物的等级。利用这种模糊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阶段都有了一个划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对
不同的因子做单独的判断。另一方面就是对所有因子做一个综合的判断。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理解,并且对不同因素和不同层次当中的问题都进行了一个判断,而结论也是具有理论性的。
五、结语
总之,做好统计监测的布设网点工作在公路运输建设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在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下没有得到相互协调,对于评判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对此,作为监管部门会提出一些质疑,所以我们必须要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从而不断的来提高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的效率方法。
参考文献:
[1]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0).
[2]袁长伟.公路运输统计体系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论文.(12).
[3]曹锦文.吴群琪.完善我国公路运输统计制度体系的国际借鉴[J].统计与决策.(6).
[4]张志俊.袁长伟.道路运输统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08).
篇11:西方对外贸易监测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文
西方对外贸易监测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文
在人们的直观印象中,西方国家经济自由度普遍较高,似乎西方国家对本国对外贸易的监测监管并不多。 其实不然。 以美国为例,美国商务部负责对美国对外贸易的监管,对外贸易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权隶属于国会。 另外,美国还有国际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对美国对外贸易进行监测管理。 欧洲在欧盟成立之后,欧盟各国没有独立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权利, 对欧盟各国对外贸易的管理权属于欧盟委员会等机构, 欧盟议会和欧盟法院等机构负责制定欧盟对外贸易法律法规。
一、对外贸易监测中的基本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各国进行对外贸易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透明度”指的是本国应用于对外贸易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都需要透明,这样本国各个对外贸易参与者才能形成对未来稳定的预期, 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
“对外贸易经营权 ”指的是在一国中 ,哪些个人或企业可以拥有进行对外贸易的权利。 我国曾经对个人进行对外贸易进行严格控制,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之后,我国逐渐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限制。 目前我国除了在个别特殊领域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经营之外, 很多对外贸易领域的外贸经营权国家都放宽了监管。
目前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时常出现。 倾销成立的三要素是: 倾销产生、倾销目的国相应产业存在实质性伤害、倾销和伤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倾销成立,那么被倾销的国家具有进行反倾销的权利。
二、对外贸易的监测方法
美国商务部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的政府监管部门。 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际贸易管理局、工业安全局是美国商务部的重要职能机构。 国际贸易管理局主要职能是如何促进美国的出口,工业安全局负责对出口企业发放许可证并且对外贸安全进行监测管理。 在经济分析中采用经济模型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量研究是美国学术界的'主流做法。 美国商务部也建立了一系列模型,分析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本国产业及企业的影响, 并且根据模型的结果进行监测预警。 美国具有“扣动扳机机制”,欧盟具有“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 另外,南非、印度也具有类似的对外贸易监测预警系统。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监测预警,可以防患于未然,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保障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这些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监测预警系统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美国“扣动扳机机制”主要针对重点商品进口量值进行监测预警,建立了“进口监测和分析系统”。 美国在钢铁行业的进口监测和分析系统始于 年,并已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美国钢铁行业的进口监测和分析以“周”为单位。 美国钢铁进口许可证数据包含进口钢铁数量、进口价值数据等。 进口钢铁平均价格数据通过价值除以数量得到。 通过美国钢铁许可证申领数据和图表可以发现美国钢铁进口的时间趋势。 美国钢铁“进口监测和分析系统”中,还会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比如:计算不同种类的钢铁进口在钢铁总进口量中的比重,系统还具备把周数据整合成月度数据的功能,比较许可证申领数据和实际贸易数据的异同等。
欧盟“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研究欧洲重点商品进口量值等变量,从而分析进口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如果一旦确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对欧洲经济产生了实质性伤害, 则可能对进口来源国实施相应措施。
三、总结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世界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尝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监测预警。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对外贸易的增长率通常都会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随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中遭遇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这要求我国建立对外贸易预警监测系统,对我国的进出口量值进行监测,做到未雨绸缪,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监测方法,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 国外的预警监测通常针对重点商品,这一点中国也类似。 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没有必要对全部进出口商品进行监测,只需要监控重点商品即可。 另外,国外监测预警的频率为周,在公布周数据的同时,也会定期把周数据整合成月度数据进行发布。 我国对外贸易数据非常详尽,可以做到通过周频率对外发布监测结果, 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定期把周数据整合成月度数据进行发布。 另外,在监测预警时,可以参照美国处理圣诞节数据的方法来处理中国春节数据对监测模型带来的影响。
总之,对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而言,建立对外贸易监测非常有必要。 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我国对进出口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刘晓、许波,“关于开展外贸进出口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思考”,《科技经济市场》,2007 年 4 月。
[2] 周阳,“我国海关在贸易摩擦中的地位重构”,《国际商务研究》, 年 5 月。
[3]高维新,“直面贸易摩擦:我国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商业研究》,2010 年 7 月。
篇12:企业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把握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方法。
一、目标激励。
第一要使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目标要明确具体。尽量采用分明和量化的形式。第三要实事求是,既要防止保守,又要防止过高,好比摘桃子,躺着不行,坐着不行,站着也不行,踮着脚还不行,必须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
二、情感投资。
情感是通向职工心灵窗户的桥梁。情感投资,第一要关怀,体谅职工,时时把他们放在心上,做到:政治上帮助,思想上疏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第二在具体管理中,坚持表扬先进时,讲明好之所在,批评不足时,说清不对的情由。总之要心服口服,相互理解。
三、心理换位。
即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分析和思考。对此,第一要深入群众,尽最大的可与他们交往、接触,身临其境,获得切身体会,以准确地掌握职工的心理脉搏。第二要进行经验反自。通过追忆过去自己在职工位置上的一些感受和体验,获得一种现实的感受。这种在有自己亲身感受因素参与下的决定或措施,可能更符合客观实际J高兄,更能恰当地处理问题。第三诱导职工心理换位,即让职工从领导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一想。体谅领导的难处,支持领导的'工作。
四、行为强化。
主要由奖惩来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岸柳随风,人心向上。在任何情况下,职工的大多数都是要求上进的,积极因素总是占主导方面,就是某些缺点较多的职工也是这样。因此,发掘和宣传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要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第三要掌握好强化的技巧。运用奖励和表扬等正强化,要实事求是,公正合理;方法灵活,有针对性,及时适当,把握分寸。运用批评,处罚负强化,要目的明确,掌握火侯,注意场合,因人而异。
五、心理凝聚。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民主激励。发动职工参与本企业管理,人人都当管理者,以民主管理激发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第二是信任激励。就是相信人,尊重人,敢于使用人,尤其是对那些犯过错误或有这样那样缺点的职工,更要予以信任和关怀。第三是榜样激励。通过先进典型来影响诱导职工的心理和行为。
六、调节平衡。
调节心理平衡,就是做好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度和维护工作。第一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秉公办理,决不厚此薄彼。第二要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要让集体的所有成员的才能都能充分发挥,并坚信自己的积极行为和出色成绩定会得到肯定和赞扬,进而更加努力工作。
篇13: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论文
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论文
早期软件系统规模较小,20世纪60年代之前,对软件系统的开发一直通过“手工”方式,具有个人化及技艺化的开发特点。6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有了显著提升,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开发生产率不再能满足现状,软件危机开始爆发。60年代后期,针对“软件危机”提出两类解决办法:一是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即“软件工程”的出现和发展;二是建立严格的理论基础,采用形式化方法来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应用,形式化方法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形式化方法
1.1形式化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就是通过严格的符号系统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验证一个目标软件系统的行为和特性,包括需求规格、设计和实现等。形式化方法所使用的是严格的数学语言,其语法和语义都是无二义的、精确的。
1.2主要研究内容
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式规约(FormalSpecification)和建立在形式规约基础上的形式验证(FormalVerification)两个方面。形式规约是指通过具有精确语义的形式语言对程序功能进行描述。描述结果将作为程序设计和验证的重要依据。形式验证是对现有的程序系统进行验证,检查其是否符合规约的要求。传统的验证方式是通过实验对系统进行查错,包括模拟(simulation)和测试(testing)。
1.3形式化方法的分类
根据描述方式,可将形式化方法归为两类:
(1)模型描述的形式化方法。通过构造一个数学模型来直接描述系统或程序。
(2)性质描述的形式化方法。通过对目标软件系统中不同性质的描述来间接描述系统或程序。根据表达能力,可将形式化方法大概分为五类[Barroca*1992]:
(1)模型方法――对系统状态和改变系统状态的动作直接给出抽象定义,并进行显式描述。该方法的缺陷是不能显式地表示并发。
(2)代数方法――通过定义不同操作的`关系,隐式地描述操作。与模型方法相同,代数方法也不能显式地表示并发。
(3)进程代数方法――通过一个显式模型来描述并发过程。将并发性归结为非确定性,通过交错语义(interleavingsemantics)来表示系统行为。如:CCS,CSP,ACP等。
(4)逻辑方法――通过描述程序状态规范和时间状态规范的逻辑方法来描述系统特性,如:CTL,LTL。
(5)网络模型方法――通过独立描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显式地给出系统的并发模型。如:Petri网。
2软件方法学
2.1软件危机
60年代后期,软件系统的规模逐步增大,程序实现地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可靠性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由于软件开发生产率不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迅速深入的趋势,软件危机开始爆发。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第一次讨论软件危机问题,并正式提出“软件工程”。
2.2软件方法学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指导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方法学”(SoftwareMethodology)以软件方法为研究对象,用来指导软件设计的原理和原则,以及基于这些原理和原则的方法和技术。软件方法学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狭义的软件方法学指某种特定的软件设计指导规则和方法体系。软件方法学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地设计正确的软件。根据性质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式化方法:形式方法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对系统的各类属性和开发过程做出严格的描述和验证,定义了如一致性、完全性、正确性、规约等概念。无需通过实际运行来证明软件规约是可实现的、建立的系统是可正确实现的、系统具有某些性质等。
(2)非形式化方法:非形式方法则不考虑系统的严格性,通常采用文本、图表等模型描述系统。
3基于形式化方法的软件开发
3.1形式化方法开发过程
按照软件工程“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软件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形式化方法贯穿软件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1)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对待开发系统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综合各方面因素论证待开发系统是否可行,为开发过程提出综合评价和决策依据。由于形式化方法的符号演算系统仍不能完全表达自然语言,所在在此阶段的应用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将用户需求转换为说明文档。一般非形式化的描述可能导致描述的不明确和需求的不一致,可能导致编程错误,影响程序的使用和可靠性。形式化方法则要求明确描述用户需求。
(3)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根本目的是将用户需求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目标系统。本阶段侧重描述软件系统的接口、功能和结构。形式化方法对于软件需求描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软件设计的描述。由于需求阶段功能描述并不能完全实现,所以形式化方法在此阶段的应用仍存在问题。使用者可采用半形式化方法来完成此阶段的工作。
(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形式化是以体系结构规范为基础进行精化描述的过程。通过此阶段的形式化描述能够检验需求描述和用户需求是否一致。为使形式化方法更适用于详细设计和精化过程,可将各种形式的规范联系起来。
(5)编码:自动代码生成器目前能将一些规模较小软件系统的形式化描述直接转换成可执行程序。在简化软件开发过程的同时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
(6)测试发布: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是测试发布。在软件投入运行前,需要对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以及程序源代码进行检查。对于测试来讲,形式化方法可用于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率。
3.2综合评价
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优势有:
(1)软件开发的基础是对软件需求的描述。形式化方法要求描述的明确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需求的一致性,减少了可能的误解,为正确实现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形式化验证对形式化描述的需求文档提供明确的逻辑论证,通过推理验证来保证最终的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3)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实现了系统的一致性分析和重复分析,提供了一个几乎不依赖特定分析者的分析过程。
(4)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基于计算机和严格符号系统的支持,实现了开发和验证的自动化,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保证了软件的可靠性。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缺陷:
(1)形式化方法的使用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限制了大多数人员的学习和使用。
(2)缺乏一种通用的形式化方法来支持软件生命周期每一阶段。
(3)不同的数学规范在不同的模型和工程环境中可能不只有一种解释,为形式验证带来困难。
篇14:论文研究方法总结
论文研究方法总结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
【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1.论文课题研究方法
2.茶叶标准论文
3.环境噪声监测论文
8.研究拾音方法论文
9.茶叶商品包装论文
10.黄磷应急监测方法探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