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2023-01-16 08:19: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薄荷味的榴莲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篇1: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摘 要: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利于林业的管理逐步趋于现代化、数据化、网络化,推动林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林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林业管理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林业监测;GIS;信息管理;病虫害防治

1、前言

据相关数据统计,病虫害有时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森林火灾,例如:我国松林每年被毛虫啃食的面积约占整体松林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可见做好森林病虫的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下去。森林的病虫害多发生在森林中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者是没有专业看护人员看护的林区,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监测很难全面的查看病虫的发展动态,从而导致病虫害扩散至无法根治的底部,因此,我们要根据每种病虫害的特性制定相对措施,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将新型空间技术手段作为主要防治措施。

2、GIS在林业监测中的意义

2.1 GIS技术使林业调查更加科学

GIS系统能够结合常规数据和空间数据,使林业调查工作更加全面。原本林业调查工作中所收集的资源数据有限,比较单一化,仅从1~2种数据中得到林业的概况不合理也不规范。在林业调查中运用GIS系统,能够综合性分析林业的调查,特别是对于空间数据的动态监测[1]。

2.2 GIS技术提高了林业调查的效率

利用GIS系y进行林业绘图,可以大大缩减工作量。传统的手工绘图,如果是一个乡镇的林业绘图工作量,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运用GIS技术仅仅需要3天,缩短工期上效果明显。除此之外,提高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缩减数据收集、分析和修正的时间,使林业调查工作更高效。

2.3 GIS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GIS技术实现了林业调查的电子化转变,在进行考察、清样、分析和统计等方面有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和经费的支出。例如,在广西自治区进行某森林的调查中,一共借助GIS技术处理了分布图8张、林相图109张和其他事项的处理,共计花费20629元,如果这些工作按照以往工作模式,全靠人力,费用大概支出在10万元左右。这一技术不仅节约了林业调查的费用,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差旅费[2]。

3、浅谈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可以用于对地理空间的数据进行获取、分析,对分析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研究,优化林业结构,整合森林资源和资料。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虽然是一项新兴学科,在一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包括运用知识到实践中和专业知识人才匮乏,制约了GIS在实际生活、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不能使GIS真正得到充分运用[3]。

3.1 利用GIS管理病虫害有关的空间数据

运用智能化模式下的数据库来进行对病虫害的监测管理。在GIS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认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比例和大小,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然后对数据中包含图形资料和与图形有关联的属性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收集,最好是收集的数据中都是一些技术人员通俗易懂的数据较佳,其根本概念在于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体系,并将数据与智能化编码程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得出数据库整体的设计概念,最后完善智能化空间数据的管理措施。

3.2 利用GIS进行预测预报

这项预测模式主要使用在病虫害的爆发前期,其遵循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基本规律,利用病虫害相关专家的知识进行结合,在进行结合后开展森林灾害诞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通过利用现存的病虫防治技术对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项技术的基础理念在于其自身的模拟动能,这项功能可将爆发前期的病虫害控制在有效的可根治范围之中,其模式也是现今诸多防治技术的根基模式。建立资源消耗的函数,以便进行对病虫害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

3.3 利用GIS进行决策支持利用

GIS对病虫害的治理,通常治理措施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利用这项技术控制森林灾害的扩散范围,其二是根据森林灾害扩散的.有效途径,进行有效扩散途径的治疗措施,并依照森林灾害的实际灾情对爆发后的灾害进行防扩散控制,最后依据治疗药品和药品所对应的表格,用类似指导病虫害防治的方式在路径上展开分析。

3.4 系统集成模式

遥感子系统和GIS子系统与地面系统通过广域网连接,并传输超文本数据。遥感子系统由工作站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在任何时候,以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GPS接收机都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来确定接收机自身的位置[4]。这项技术通常被应用于森林部分区域的防治调查,并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从而寻找该地域灾害控制的最佳途径。

4、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热感应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在这些技术的辅助下,森林防火措施逐步完善,通过技术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着火地点,尽快提出灭火方案,在最快的时间内赶赴火场,提高灭火效率,减少损失。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传统方式不能得到精确的数据,无法进行数据分析,不能及时了解灾情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而借助GIS,则可以有效控制灾情,提前做好预防,来推动林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增强综合国力,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未来GIS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不仅要重视研究,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推动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启国,许斌,许定富.GIS在国内林业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4):56-60.

[2]王建明,张雁,尹继庭,赵南.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34-38+44.

[3]许彬彬.浅析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与前景[J].农业与技术,,(9):148-149.

[4]陈怀珠.RS和GIS在监测城市环境变化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

篇2: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

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

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远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如何利用3S技术保护森林资源,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监测其动态变化,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等,预估其发展趋势,为林业产业提供宏观决策支持,这些已成为当前“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 者:郭少波 王丰 雷和平 作者单位: 刊 名:陕西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RY OF SHAANXI 年,卷(期): “”(2) 分类号:S7 关键词: 

篇3: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讨论世界城市分布纬度与海陆特点。由学生自主读取全球夜间灯光分布遥感影像图,教师引导得出规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这些地区均有气候适中、降水适度的气候特点。很多沿海地区分布的城市密度大,规模也比较大,在中低纬度和沿海地区几乎分布着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

(二)绘制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课堂所用降水数据为我国454个测量站点常年测量所得年降水量数据,数据中包含各站点的经纬度、海拔及年降水量数据。在Arcmap中载入中国国家边界线图层,以及测量站点数据。对测试站点数据按照设定区间进行分级,由站点分布情况绘制粗略400mm等降水量线(同时可绘制200mm、800mm及1600mm等降水量线)。由图可得我国降水由东岸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而我国的城市分布密度也正是与之相随。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将中国地图面要素分为两部分(本操作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相同),将得到的两个面图层分别与中国地级以上居民点点图层相交(Intersect),其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城市,共有49个,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城市,共有275个。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降水在400mm以下的只有包头、乌鲁木齐和兰州3个城市。

(三)高纬寒冷地区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城市分布。高纬寒冷地区人口分布少,很难形成很大的城市。热带雨林地区过分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过分干旱、寒冷、湿热的地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分布规模较小。

(四)归纳填写表格。

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处理初始数据。在Arcmap中加载一级河流线图层,利用的融合(Dissolve)功能将NAME字段为相同名称的数据条合并,可得长江包含的四段河流,依次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以及长江。选中属性表中相应内容,导出长江线图层。选中四段河流,使用merge功能合成一个字段,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对长江线要素进行缓冲区分析(Buffer),缓冲半径为1千米,将缓冲区间与我国地级以上居民区图层进行交叉(Intersect),得到缓冲区内的城市点图层,这个点图层里的城市代表位于长江两岸的较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三)河流交汇处形成城市。高亮显示长江与主要支流交汇的城市:岷江流入长江,交汇点宜宾;嘉陵江流入长江,交汇点重庆;汉江流入长江,交汇点武汉。河流交汇地点人流物流集散中转频繁,频繁的河流水运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四)河流的其他影响。河流两岸也会形成城市,如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两侧一端叫布达,另一端叫佩斯,两边的地区同时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匈牙利最为繁华的城市。另外河流的河口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河流入海口,支流入主流的河口都是如此,由于腹地非常宽广,如我国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天津位于海河入海口河口的位置,这些大城市正是借助河港、海港得以发展壮大。

(五)课后练习。对照课堂中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数据分析,对黄河进行类似的数据分析,熟悉课堂中涉及的相关Arcmap操作流程,同时复习课堂内容。

三、结论

GIS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中利用GIS技术教学可以把学生领入一个崭新严谨的数据时代,学生在逐渐熟练GIS软件数据分析操作以后,可以自行探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较高的地理素养。本文对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简单的探索,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以PPT作为辅助工具,具体的授课流程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篇4:地图投影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地图投影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从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再到地图投影,澄清了不规则的地球体与平面地图上点的'对应关系,包括地图投影的概念、分类和不同投影之间的变换,进而以Mapinfo为例,介绍了在GIS中地图投影的设置,为顺利利用GIS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奠定基础.

作 者:韩丽君 安建成 HAN Li-jun AN Jian-cheng  作者单位:韩丽君,HAN Li-jun(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安建成,AN Jian-cheng(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8)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地图投影   GIS   Mapinfo  

篇5: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区域规划需要加强对区域空间发展的控制和引导,G1S所具有的一系列技术优势,成为辅助区域规划决策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GIS在区域规划中应用的技术流程,指出GIS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便能够在GIS应用的实践中引起重视,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作 者:何新东 宋迎昌 王丽明 HE Xin-dong SONG Ying-chang WANG Li-ming  作者单位:何新东,宋迎昌,HE Xin-dong,SONG Ying-chang(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73)

王丽明,WANG Li-ming(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4)

刊 名:地理信息世界  ISTIC英文刊名:GEOMATICS WORLD 年,卷(期): 06(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区域规划   GIS应用   数据共享   区域规划基本单元  

篇6: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GIS和景观生态学都是新兴学科.近些年来,随着GIS系统的技术的'提升,它在景观生态学中作用也越加重要,如今GIS已经作为一种技术支撑在景观生态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 者:栾毅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刊 名: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A VIEW OF LABOUR UNIONS 年,卷(期):2008 “”(11) 分类号:Q14 关键词:GIS   景观生态学   作用  

篇7: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摘 要 当前电力企业的生产向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如要完成这样的电力生产,必须建立一张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确保电力通讯的质量,现说明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实现前景。

关键词 数据网 电力通信 信息技术

随着电力生产向集成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建立一张数据网,强化化电力W络的通信效果。

篇8: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提出数据网建设的要求。电力通信的需求如下:第一,高效通信的需求,在现代信息化的环境中,人们要求通讯向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故障后,电力企业必须实时给出响应,此时如果数据传输出现问题,则企业不能给用户即时响应。第二,能应用数据网实时监控电力传输的情况,电子力网监控的数据可成为电力企业规划电力网的数据依据。第三,为智能控制电力网打好基础,当前电力企业应用智能控制的方法传输电力,中央集成系统需要实时接收监控数据,给出决策判断,如果数据网信息不通畅,智能系统就缺乏判断的依据。

篇9: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2.1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

电力企业的数据内容包括语音、视频、文本等,如果要让信息传输通畅,就必须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电力企业要科学设计拓扑网。比如骨干层的`网络,可选择双机组网。双机组网的原理为两台服务器配置相同,共享一个磁盘阵列,两台服务器与磁盘阵列通过SCSI控制线与光纤网连接,两台服务器各自配置两块网卡。如果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则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中。在易出故障的节点也要配置双机组网。应用核心和骨干双机机制后,便可以应用双平面的原理对称业务组织模式,让上行、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均衡,避免某些时候,部分网络过于拥堵。

2.2提高网络数据恢复速度

语音、视频数据的体积非常大,如果发生了网络拥堵现象,娄和据便不能高速传输。如果网络发生了故障问题,必须能快速切换网络,确保通信的通畅。双机组网方案中,本地双机群集要求群集系统所有的节点距离不得大于5km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可共享数据资源,如果某节点发生故障,则立刻切换节点,不间断的提供数据监控和传输服务。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应用异地双机群集技术,这一技术要求不能因为一台服务器出现了故障,系统便瘫痪,数据库不可访问;而要求两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相互实时备份,同步更新,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则切换到另一台计算机。

2.3业务安全隔离

电力系统在运营的时候,如果互联网的非法用户入侵电力企业的局域网,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当前利用MPLS VPN技术可满足业务安全隔离的需求。从当前各电力企业实践的案例说明这一技术可满足业务隔离的需求。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如下:第一,它严格限制内线与外线的接入,避免互联网入侵局域网。第二,建立严格的用户分级制度,非法用户不得进入局域网络内,否则安全机制将立即响应。第三,重要的信息传输相走特殊通道,这一通道被重点保护,并且数据包用特殊的方式加密。

篇10:数据网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

3.1现代化的分布技术

如果要让双机组网、双机热备份技术实现,就要应用分布式体系。分布式体系,是指数据库可自动采集各地的数据,应用集成化的方式来来管理。人们在应用数据库的时候,获得的是集成化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在采集及应用资源的时候,不影响分布在异地的实体数据资源。如果某一异地服务器出现问题,则异地服务器可切换备用服务器;即使异地服务器未能成功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也只需隔离该服务器,而不影响集成化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3.2高品质的数据传输控制技术

为了让数据传输变得通常,电力企业要对VPN用户的数据流进入骨干网时接受QoS设置,即MPLS报文标签头的EXP字段存储COS值中,依数据传输的规则,在校验数据时,需对照COS值与PHB值。应用QoS设置,将数据分成上行、下行通道,让每个通道的数据只能单行,避免出现数据传输的错误。应用这种技术,能限制上行、下行通道的速率,加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比如它能计算突发速率与平均速率,此时,如果发现网络拥堵,数据传输速率小于突发速率而超过平均传输速率,那么流量将应用BF类型重点标记,超过突发速率的数据包将丢弃。

3.3高效的数据管理技术

电力企业应用MPLS VPN技术,让以建构电力企业专用的IP网,让电力企业的内部数据可高效、稳定、安全的传输;又可让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结合起来,发挥公网拓展性的优势。MPLS VPN技术需要传输各种数据,如果没有一套高效管理数据传输的方法,则MPLS VPN技术将无法顺利实施。应用B/S网络结构可开展高效化的数据管理。B/S结构,是将核心的业务全部集中到服务器上,进行集成化管理的方式,应用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双机组网的优势,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应用ClusterEngine节能组件可以让待机的服务器呈空闲待机状态,减少应用成本,保护服务器设施。应用ClusterEngine图形界面,可以让管理员直观的了解服务器运行的情况,并生成报表,为日后做好集群优化提供数据理论依据。

4总结

电力企业要建立一张拓扑分布合理、可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可实现业务隔离的网络,应用现代化的数据分布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数据结构优化技术可实现数据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永亮,张涛,雒宏礼,王倩. 无线专网在宁夏330kV输电线路监控的应用[J]. 电气自动化. (02).

[2] 王成林. 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 科技风. (18).

篇11:浅议云GIS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1.1应用模式的选择

GIS是管理国土资源档案数据的必需技术手段,就目前我国的GIS市场而言,基于私有云的应用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由于国土资源档案多数数据都是涉密或敏感的,国土资源档案的利用也是比较专业的,且用户对象集中在国土资源行业和档案利用部门,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国土资源档案不适合建立在公有云GIS平台上。基于国土资源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云GIS的3种建设模式中,私有云GIS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应用的最佳选择。

1.2私有云GIS架构

Esri公司已推出支持云架构的GIS平台产品ArcGIS 10 o Esri云架构是首先建成并且比较成熟的产品架构,基于私有云GIS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平台采用Esri的云架构,将使用ArcGIS 。10平台来建设国土资源档案云GIS

本文所论述的国土资源档案私有云GIS平台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的省级档案平台为例。该平台按照云计算的典型3层级服务形式搭建,包括了省级国土资源档案数据中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如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客户端等,这就是IaaS层(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组成内容。而部署云GIS最关键的就是在基础设施层上架构GIS平台,将ArcGIS10部署到基础实施层上,搭建PaaS层(平台即服务)。在SaaS层(软件即服务)上,部署“云端”服务,满足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在“云端”的应用需求。IaaS层的设施架构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数据中心,与公有云不一样的是,私有云CTIS的网络是政务专网,用户限定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档案应用部门。在架构好的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上,将预先配置好的ArcGIS Server以及企业级Geodatabase镜像架构在PaaS层,就实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私有云CTIS平台。在该私有云平台上的用户(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申请使用该云CTIS平台上的资源,而不需像企业所建公有云一样,通过付费使用。这样,省级以下的市县级档案管理部门就可以节省构架平台的费用和时间,不需要遵循亚马逊提供服务的'付费方式,便可以根据ArcGIS的“T ermLicense”选择不同的使用模式。在CTIS软件即服务层( SaaS)上,提供了基于云的客户端和应用程序,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CTIS工具和数据解决复杂的国土资源档案业务问题。

2“云端”的国土资源档案服务

2.1档案资源服务

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私有云平台上,档案资源的服务包含了档案平台中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服务、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资源和档案管理的应用功能服务。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由数据中心和档案管理与应用平台组成,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成为一个虚拟资源池,在省级和市级网络中通过hub来协调工作。虚拟数据中心的hub建在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由省级国土资源档案馆的数据中心管理机构提供网站门户技术和服务器资源。为了支撑全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1个省级馆和21个市级馆)和其他用户对网站和注册表的访问,数据中心需投入至少22个虚拟服务器,以满足全省各市级馆使用档案云平台的需求。对这些参与进来的市级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其空间数据档案资源的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云平台的站进行访问。这样,无论哪一个单位的档案基础设施是否具备网络地图档案服务,它都可与在云平台上的任何具有这项服务的单位进行合作,并发布基础地图档案数据。正因为如此,加入云平台网络的用户,都应将其档案资源迁移到云端,依托于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管理。

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资源以空间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在应用界面上表现为不同的图层数据,这种空间数据档案的管理服务通过云CTIS来实现。用户在国土资源档案私有云平台的网络中,使用注册表中的网络服务地址,每个国土资源档案数据集能够被显示在不同的CTIS软件包或者网络站点上。基于Esri公司的ArcGIS Server和ArcGIS Desktop,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可以提供地图档案服务和空间定位搜索等服务,并显示来自每个单位档案资源提供者的多源空间数据层。

2.2基于GIS的档案应用服务

在设计基于私有云CTIS技术的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时,重点考虑的就是针对国土资源档案空间地理特征,对国土资源档案提供全面的CTIS方法服务,即对国土资源数据档案的管理实现各类地图服务。ArcGISServer可以通过模仿亚马逊弹性计算云(amazon elasticcompute cloud,简称Amazon EC2)部署到省级国土资源档案私有云的云端。

在云端除了能将国土资源档案空间数据集组合存储到云平台专用网络的地图环境下,以便与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用户进行共享外,还能提供各种常用的地图可视化操作工具,如地图缩放、平移、定位、空间搜索和图层透明度控制等GIS方法服务。在这些分布式服务器上生产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可以直接发送到各个用户的网络客户端上。每一个参与者都通过一个标准的地图服务(WMS, WFS或WCS来提供它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通过云平台站,可以实现国土资源档案所有的应用服务。这样,各级用户就可以通过ArcGIS Online的方法访问云端来获得各种地图档案应用服务,包括即拿即用的地图档案资源服务和GIS操作方法服务。

3结语

目前,我国对地图数据的安全有着很高的政策要求,云GIS尚难全面推广。但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建立私有云GIS平台,使云端的架构和应用服务都在政务专网的局域内进行,既保障了国土资源档案数据的安全,又充分发挥了云GIS技术的优势,避免各部门重复投资,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相关文章:

1.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

2.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3.膜分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4.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5.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论文

6.自动监测站在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7.陶粒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的建筑工程论文

8.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论文

9.GIS技术在灵宝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中的应用

10.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

下载word文档
《浅析GIS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