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

2022-09-30 08:25: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真的好可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韩愈《祭十二郎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韩愈《祭十二郎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韩愈《祭十二郎文》

篇1:韩愈 祭十二郎文

韩愈 祭十二郎文

【原文】

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②,及长,不省所怙③,惟兄嫂是依④。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⑤。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⑥,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⑦,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⑧;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⑨,使取汝者始行,吾义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⑩。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没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相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余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平?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唯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忧?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

①衔哀:含着哀痛。致诚:表达心意。

②孤:幼年死去父亲(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去世时,韩愈只有三岁)。

③不省所怙:不晓得依靠谁。

④兄嫂:韩会和郑氏,就是十二郎的嗣父母。

⑤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从韩愈的父亲一辈算起,孙子一辈只剩下十二郎,儿子一辈只剩下韩愈自己。

⑥汝时尤小:你当时很小。

⑦省:探望。

⑧孥:家属。

⑨佐戎:辅助军事工作。

⑩致汝:招你来。

孰谓:谁料得到。遽去吾:骤然离开我。

终当久相与处:到底要长久住在一起的。

斗斛(hú):形容数量不多。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辍:中途离开。就:就任官位。

其:还是,表示选择问。下面两个“其”字相同。信然:确实如此。耶:呢。

纯明:纯正贤明。克:能够。蒙其泽:承受其父的福泽。

宜业其家:该能继承家业。

几何:多久。从汝而死:跟着你去死。

汝之子:十二郎的儿子韩湘。始:刚。

【译文】

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叔父我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忍痛含悲向你倾诉衷肠,派建中远道送来时鲜食物的供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魂。

唉!我从小成为孤儿,等到长大,早不记得父亲的样子,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中年死于南方任所,我和你还小,跟随嫂嫂回到故乡河阳安葬我的哥哥。后来又和你一块儿到江南谋生。你我二人,孤苦零丁,没有分离过一天。我上边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亡。作为祖先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人,在儿子辈中只有我一个,两代都是一个人,形影如此孤单!嫂嫂曾抚摸着你对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两个了。”你当时还很小,当然不会记得。我当时虽能记得,可也不懂得她所说的悲哀啊!

我十九岁时,才到京城。此后第四年,回去看望了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扫墓,遇着你送嫂嫂的灵枢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要回去接家眷。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去汴州,你没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走,我又离职,结果你又没来成。我考虑你随我去东边,东边也是客居,不可能长久住下去。考虑作长远打算,还不如回西边,打算安好家后接你来。唉!谁想到你会这么突然地离开我而死去呢?我和你都还年轻,认为虽暂时分别,终归要长久住在一起的,所以我离开你而去京城谋生,以便求得微薄的俸禄。假如确实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即使是让我当高官领厚禄,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

去年,孟东野去的时候,我写了信带给你,信中说:“我不到四十岁,却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父辈与兄长,都是身强体壮而过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还能活多久呢?我不能到你那里去,你又不肯到我这里来,担心早晚有一天我会死去,你就要长怀无穷的悲哀了。”谁能想到今日却是年少的死了而年长的活着,强壮的夭亡而病弱的生存着。唉!这是现实呢?还是梦呢?还是消息不真实呢?如果这是真的,我哥哥有高尚的德行,而他的儿子怎么会短命呢?你纯真聪明,却不能承受他的德福吗?年轻的、强壮的早逝,年长的、衰弱的却存全吗?不能认为这是真的。是做梦,是消息不真实,那么东野的信,耿兰的丧报,为何在我身边呢?唉!可能是真实的了!我哥哥有高尚的德行而他儿子短命了,你有纯真聪明的品质应继承他的家业的,如今却不能蒙受他的德福了!所以说天命确实难以估测,而神意确实难以明白啊!所说的常理不能断定,而寿命也不能知晓啊!虽是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脱落了,毛发血脉一天天枯衰,神志精神一天天减少,还能有几天不跟着你死去呢!死后若有知觉,那么现在的分离又能有几天呢!若无知觉,悲痛也就不会有多久,而没有悲痛的时间就没有穷期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而强壮的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小孩子,还能希望他长大成人吗?唉!伤心啊!唉!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常犯病,而且很厉害。”我认为这种病是江南人常常有的,没有把它当做可忧虑的事,唉!难道你竟是因此病而丧了你的命吗?还是有别的病使你得到这样的遭遇呢?你的来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的.丧报没有月日。可能是东野派去的人不知道向家中的人问明日期。至于耿兰的丧报,是不懂得应该说清死期。东野写信的时候,大概才问使者,使者就胡乱说了一个你死的日期来应付罢了。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现在我派建中去祭你,吊慰你的遗孤和你的乳母。他们有吃的,可以守灵到丧期结束,就等到丧期满再将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灵到丧期满,就马上接他们来。其余的奴婢,都叫为你守丧。我如果有力量能为你迁葬,最终要把你安葬在祖坟地。然后,根据奴婢们的意愿,随他们是去还是留。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活着我不能照管你和你共同居住,死时我又不能抚你遗体而倾诉衷肠,以泄心中悲哀,入殓时不能凭吊你的灵柩,安葬时不能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有负于神灵,而使你夭亡,我不孝不慈,不能与你互相照顾着生活,伴守以待终。一个在天边,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身影不同我的形体相依随,死了以后你的魂灵又不与我的梦境相接触,我自己造成了这情况,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苍茫老天,悲痛哪有尽头!从今以后,我对人世再没有什么留恋了!还是回家,在伊水、颍水之畔买几顷地,以度余年。教养我的儿子与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长。教养我的女儿与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就这样了。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情思不能终结,你知道吗?还是不知道呢?唉!伤心啊!请享用这些供品吧!

【评析】

十二郎名老成,是韩愈次兄的次子,过继给他的长兄,在族中排行第十二。韩愈小时丧父,由长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因年龄差不多,感情十分亲密。这篇祭文回忆了小时与十二郎共同成长的往事,融入了真挚的感情,非常感人,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篇2: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知识扩展】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2马也!

篇3:《祭十二郎文》韩愈

作者:[唐]韩愈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

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42],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並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尚飨[56]。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释】

[1]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

[2]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3]衔哀:心中含着悲哀。致诚:表达赤诚的心意。

[4]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

[5]孤:幼年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死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6]怙(hù户):《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7]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四十三。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

[8]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是韩氏祖宗坟墓所在地。

[9]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势动荡。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因韩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别业。韩愈《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均指此。

[10]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我们,即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自己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

[11]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12]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

[13]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二十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

[14]省(xǐng醒):探望,此引申为凭吊。

[15]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

[16]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17]止:住。

[18]取其孥(nú奴):把家眷接来。孥,妻和子的统称。

[19]薨(hōng烘)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799)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

[20]不果:没能够。指因兵变事。

[21]佐戎徐州:当年秋,韩愈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任节度推官。节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辅助军务。

[22]取:迎接。

[23]罢去:贞元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赴洛阳。

[24]东:指故乡河阳之东的汴州和徐州。

[25]孰谓:谁料到。遽(jù具):骤然。

[26]斗斛(hú胡):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801)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

[27]万乘(shèng剩):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28]辍(chuò龊),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就:就职。

[29]去年:指贞元十八年(802)。孟东野:即韩愈的诗友孟郊。是年出任溧阳(今属江苏)尉,溧阳去宣州不远,故韩愈托他捎信给宣州的十二郎。

[30]无涯之戚:无穷的悲伤。涯,边。戚,忧伤。

[31]纯明:纯正贤明。不克:不能。蒙:承受。

[32]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

[33]业:用如动词,继承之意。

[34]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时年韩愈有《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35]毛血:指体质。

[36]志气:指精神。

[37]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38]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802)。

[39]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子韩昶,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

[40]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41]比(bì避):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

[42]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

[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

[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

[46]兆:葬域,墓地。

[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

篇4:韩愈 祭十二郎文

韩愈 祭十二郎文

【原文】

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②,及长,不省所怙③,惟兄嫂是依④。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⑤。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⑥,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⑦,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⑧;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⑨,使取汝者始行,吾义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⑩。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没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相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余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平?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唯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忧?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

①衔哀:含着哀痛。致诚:表达心意。

②孤:幼年死去父亲(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去世时,韩愈只有三岁)。

③不省所怙:不晓得依靠谁。

④兄嫂:韩会和郑氏,就是十二郎的嗣父母。

⑤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从韩愈的父亲一辈算起,孙子一辈只剩下十二郎,儿子一辈只剩下韩愈自己。

⑥汝时尤小:你当时很小。

⑦省:探望。

⑧孥:家属。

⑨佐戎:辅助军事工作。

⑩致汝:招你来。

孰谓:谁料得到。遽去吾:骤然离开我。

终当久相与处:到底要长久住在一起的。

斗斛(hú):形容数量不多。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辍:中途离开。就:就任官位。

其:还是,表示选择问。下面两个“其”字相同。信然:确实如此。耶:呢。

纯明:纯正贤明。克:能够。蒙其泽:承受其父的福泽。

宜业其家:该能继承家业。

几何:多久。从汝而死:跟着你去死。

汝之子:十二郎的儿子韩湘。始:刚。

【译文】

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叔父我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忍痛含悲向你倾诉衷肠,派建中远道送来时鲜食物的供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魂。

唉!我从小成为孤儿,等到长大,早不记得父亲的样子,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中年死于南方任所,我和你还小,跟随嫂嫂回到故乡河阳安葬我的哥哥。后来又和你一块儿到江南谋生。你我二人,孤苦零丁,没有分离过一天。我上边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亡。作为祖先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人,在儿子辈中只有我一个,两代都是一个人,形影如此孤单!嫂嫂曾抚摸着你对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两个了。”你当时还很小,当然不会记得。我当时虽能记得,可也不懂得她所说的悲哀啊!

我十九岁时,才到京城。此后第四年,回去看望了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扫墓,遇着你送嫂嫂的灵枢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要回去接家眷。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去汴州,你没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走,我又离职,结果你又没来成。我考虑你随我去东边,东边也是客居,不可能长久住下去。考虑作长远打算,还不如回西边,打算安好家后接你来。唉!谁想到你会这么突然地离开我而死去呢?我和你都还年轻,认为虽暂时分别,终归要长久住在一起的,所以我离开你而去京城谋生,以便求得微薄的俸禄。假如确实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即使是让我当高官领厚禄,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

去年,孟东野去的时候,我写了信带给你,信中说:“我不到四十岁,却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父辈与兄长,都是身强体壮而过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还能活多久呢?我不能到你那里去,你又不肯到我这里来,担心早晚有一天我会死去,你就要长怀无穷的悲哀了。”谁能想到今日却是年少的死了而年长的活着,强壮的夭亡而病弱的生存着。唉!这是现实呢?还是梦呢?还是消息不真实呢?如果这是真的,我哥哥有高尚的德行,而他的儿子怎么会短命呢?你纯真聪明,却不能承受他的德福吗?年轻的、强壮的早逝,年长的、衰弱的却存全吗?不能认为这是真的。是做梦,是消息不真实,那么东野的信,耿兰的丧报,为何在我身边呢?唉!可能是真实的了!我哥哥有高尚的德行而他儿子短命了,你有纯真聪明的品质应继承他的家业的,如今却不能蒙受他的德福了!所以说天命确实难以估测,而神意确实难以明白啊!所说的常理不能断定,而寿命也不能知晓啊!虽是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脱落了,毛发血脉一天天枯衰,神志精神一天天减少,还能有几天不跟着你死去呢!死后若有知觉,那么现在的'分离又能有几天呢!若无知觉,悲痛也就不会有多久,而没有悲痛的时间就没有穷期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而强壮的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小孩子,还能希望他长大成人吗?唉!伤心啊!唉!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常犯病,而且很厉害。”我认为这种病是江南人常常有的,没有把它当做可忧虑的事,唉!难道你竟是因此病而丧了你的命吗?还是有别的病使你得到这样的遭遇呢?你的来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的丧报没有月日。可能是东野派去的人不知道向家中的人问明日期。至于耿兰的丧报,是不懂得应该说清死期。东野写信的时候,大概才问使者,使者就胡乱说了一个你死的日期来应付罢了。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现在我派建中去祭你,吊慰你的遗孤和你的乳母。他们有吃的,可以守灵到丧期结束,就等到丧期满再将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灵到丧期满,就马上接他们来。其余的奴婢,都叫为你守丧。我如果有力量能为你迁葬,最终要把你安葬在祖坟地。然后,根据奴婢们的意愿,随他们是去还是留。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活着我不能照管你和你共同居住,死时我又不能抚你遗体而倾诉衷肠,以泄心中悲哀,入殓时不能凭吊你的灵柩,安葬时不能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有负于神灵,而使你夭亡,我不孝不慈,不能与你互相照顾着生活,伴守以待终。一个在天边,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身影不同我的形体相依随,死了以后你的魂灵又不与我的梦境相接触,我自己造成了这情况,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苍茫老天,悲痛哪有尽头!从今以后,我对人世再没有什么留恋了!还是回家,在伊水、颍水之畔买几顷地,以度余年。教养我的儿子与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长。教养我的女儿与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就这样了。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情思不能终结,你知道吗?还是不知道呢?唉!伤心啊!请享用这些供品吧!

【评析】

十二郎名老成,是韩愈次兄的次子,过继给他的长兄,在族中排行第十二。韩愈小时丧父,由长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因年龄差不多,感情十分亲密。这篇祭文回忆了小时与十二郎共同成长的往事,融入了真挚的感情,非常感人,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拓展

读韩愈了解关于韩愈的文章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篇5:韩愈《祭十二郎文》背景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祭十二郎文》赏析:

1、整体赏析。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2、分段赏析。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今广东韶关)。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他的嫂子的无限感念。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自“诚知其如此”起,笔锋一转,直至段末,是韩愈为此而悲痛、失悔,还有得到侄儿死去的消息后,将信将疑的复杂情绪,以及为此而发出的深挚的慨叹。写得跌宕有致,情思深沉,感人至深。这一大段可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意在痛悔自己的去取。接着痛悔,又深入一层,回叙自己父兄的早死,和侄儿本来有可能多在一起呆些日子,共享天伦之乐,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一小段中,为了说明自己身体的病弱,一连用了三个“而”字,“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仅加重了语气,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反衬并强调了本段末提出的问题,加强了作者的失痛感。

接着思绪又深入一步,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描绘了自己内心感到的无穷的惶惑:这不可能是真的,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准是传的信不确切。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奴仆名)的报告又怎么放在“我”的身边呢?在这一段对于内心惶惑的叙述中,作者对侄儿之死所引起的情感的剧烈震荡,不仅为结尾的天命无常的慨叹加重了分量,而且为下段的痛悔准备了心理条件,使下段的责备、失悔、哀惜、慨叹,语语仿佛从肺腑中沛然流出,使悲伤的情感逐步达到高潮。

自“汝去年书云”起,至文末,包含几个小段:一是用回叙的手法,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及去世的日期;二是对于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三是表示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的心迹;最后则是深切的寄哀。

在这一小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祭文接着述说了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皆在今河南境内)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既属叙事,又是抒情。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篇6:韩愈《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韩愈《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1.一词多义辨析

①致

A 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B 致敬亭于幕府 送达

C 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 D 何意致不厚 招引,引来

E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取得,得到 F 老妇前致词 传达,表达

G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兴致,情致

②就

A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到 B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就职上任

C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接近,靠近

③之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B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主谓之间

C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代词,事情

E 告汝十二郎之灵 的

④始

A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当初,最初(初次)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开始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曾经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才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 才

⑤舍

A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离开 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C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客舍 D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E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建房舍 F 屋舍俨然 房舍

2.理解文化现象

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叔父 ②告汝十二郎之灵 灵位

③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已死去的父亲 ④请归取其孥 妻子儿女的统称

⑤明年,丞相薨 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 ⑥万乘之公相 万辆兵车,极言富贵

1.一词多义辨析:

①其

A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难道 B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他的 D 齐国其庶几乎 或许

E 汝其善抚之 一定

②信

A 其信然邪?其梦邪? 真实,确实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C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讲信用 D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随便

E 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的确

③然

A 呜呼!其信然矣! 形容词的词尾 ……的样子 B 虽然,我自今年来 这样

C 吴广以为然 是的,对的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过,但是

④穷

A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穷尽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尽

C固将愁苦而终穷 不得志 D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阻塞不通,与”通”相对

2.词类活用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动----名 ②遇汝从嫂丧来葬 动---名 灵柩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形----名 ④其传之非其真邪 形---名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动 ---使动 ⑥入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动

⑦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形---名 ⑧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形---动

3.区别古今异义:

①明年,丞相薨 第二年 ②去年,孟东野往 上一年

③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松动 ④未可以为信也 可以凭借

⑤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 没有灵魂 多少时间

①书

A 汝去年书云 写信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书籍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表E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书画 F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G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文字

②比

A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 B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并列,挨着

C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比较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和…比较

E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及

③以

A 未始以为忧也 把 B 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因为

C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在 D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来

④然

A 其然邪?其不然邪 是这样 (是的,对的 ) B 其信然邪?其梦邪 ….的样子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但是 D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一样

⑤ 如

A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而” B日初出大如车盖 像

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比得上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

2.区别古今词义

①汝去年书云 上一年 ②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最近

③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这 ④未始以为忧也 把……作为

⑤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送信的人

1.一词多义分析

①食

A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粮食 B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 食物

C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吃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

②病

A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生病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毛病,弊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干枯的 D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E君子病无能焉 F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③意

A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心思 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心意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态

E何意致不厚 意料

④长

A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养育 B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年纪大的

C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个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与短相对

E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 F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G茅檐长扫净无苔 经常 H府吏长跪告 长久

I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排行第一

2.下列各句中哪些字是通假字?怎样理解?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馐 美味食物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伶仃 孤独的样子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逝 逝世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垗 墓地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殓 给死人穿衣入棺 ⑥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何 什么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以 表示时间的界限

3.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接 ②然后惟其所愿 这样办了,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没有心思

【韩愈《祭十二郎文》】相关文章:

1.祭十二郎文教案

2.语文教案设计:祭十二郎文

3.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4.祭船山文

5.悼词--祭母文

6.优秀散文:祭杯友文

7.祭和讯诗歌精英站文

8.祭鳄鱼文原文及翻译

9.韩愈《送穷文》原文和翻译

10.祭书神文 ,祭书神文 鲁迅,祭书神文 的意思,祭书神文 赏析

下载word文档
《韩愈《祭十二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