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境经典美文
“海四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孝境经典美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孝境经典美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孝境美文
孝境美文
曾参随父亲到地里耕种,一不小心把一棵瓜秧铲断了。父亲曾皙看到他的宝贝瓜苗被弄折了,拿起棍棒就打他。曾参想到了老师孔子关于孝的教导,就停下脚步,任由父亲的棍棒落到身上。一棒落在曾参的头上,一下把曾参打昏了过去。曾皙着急地守在儿子身边,生怕他有什么闪失。过了好一会儿,曾参才醒过来问候父亲:“刚才您费心地教育我,没有累坏吧?”由于不能干活,曾参就留在家里休息。但每当听到父亲回家的声音,他都要忍痛弹琴唱歌,装出一副完全没事的样子。曾皙其实早就后悔了,但听到儿子歌唱,才稍微宽心。
孔子听说此事后,很不高兴,叮嘱其他弟子不要让曾参来见他。得知消息的曾参赶忙跑过来向孔子解释,说自己正是听了老师关于孝的教导,为了不和父亲顶撞,并且能让父亲感到安慰,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心中若有一片孝心,就不必拘束于形式。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语重心长地给他讲了舜帝的故事。舜的父亲是一个瞎子,脾气也不好,但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时,他总是能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想杀他时,他却想办法每次都逃掉;父亲如果用大棒打他,他就立刻跑得远远的。孔子对曾参说:“舜这样做的结果,使他父亲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你呢?”曾参大悟。后来他撰写了《孝经》,被后世尊称为“孝圣”。
“孝,善事父母者。”主观的孝,不意味着达到了客观结果的孝。孝有大小,亦有真假,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真正的大孝,是对父母的尊重,心系其想,念之所念,于是才有了“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训,也有了“父母在,不过生”的传统。虽然时至今日,“不远行”与“不过生”等已然被新风所替代,但“大孝尊亲”的要求,却始终无以改变。父母所在的岁月毕竟有限,“孝在当下”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
子夏问孔子:“怎样才是孝道?”孔子说:“色难。”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这些都不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最难的还是子女对父母的脸色上,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有时候,儿女们虽然做到了和颜悦色,但父母的心情仍然没有好起来,这时候儿女们就要想方设法的让父母高兴起来。想尽办法让父母始终保持心情愉快,脸上常有愉悦的`笑容,这才是最难的。
庄子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使亲忘我”。“使我忘亲易,使亲忘我难”,在庄子看来,孝不仅意味着子女忘记父母,更意味着父母忘记子女。最大的孝,就是让父母对你完全放心,老人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想一想,如果父母今天担心你没吃饱,明天担心你没房住,后天还要冒着风雪为你占车位,你的孝在哪儿?
读到《为政》篇里这样一段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从字面看,可以说是除了疾病无法掌控之外,其他一切能够自己掌控的事情,都应该做到不再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孝。从这段对话来看,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是相通的。如果从小到大一直让父母事事操心,甚至让父母时时不得安宁,这种人当然谈不上孝。体谅父母关爱之情,首先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成长发展负责,对父母、家庭、社会尽责。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如此,而是做到一辈子尽责、负责。清代杜浚撰《变雅堂遗集》卷六为歙人黄朝美立传,称其“百指之累概不以贻父母忧”。在我看来,这是对“父母唯其疾之忧”最好的解释。对自己而言,这叫作有志气;对社会而言,这叫作有担当;对父母而言,这就叫作有孝心。
孝道不在于说,也不能空想;孝道最不可等待,也最排斥自我炫耀。孝道是感恩烘焙的濃香,因着这浓香,亲情醇芳,人间温馨。
篇2:南非秘境美文
南非秘境美文
南非秘境,只在小众地区,方才可见一斑。小卡鲁地区——南非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有呆萌的鸵鸟在专门的鸵鸟农场里昂首阔步,有可爱的猫鼬成群出没,还有曲折神秘的地下岩洞在等待着勇敢之士前来探索。踏入小卡鲁地区,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小卡鲁地区的奥茨颂是世界鸵鸟之都,气候干燥,一座座鸵鸟农场矗立在苍茫的大地上。在这里,你有无数机会可以和鸵鸟零距离接触,同它们长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安静地对视,可以让这些神奇的动物伸出长长的脖子,从你摊开的掌心中直接啄食饲料。你可以在一旁观看专业骑师骑着这些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鸟类一路疾驰,并为他们呐喊助威,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也骑上去试试。另外,根据来访者不同的体重情况,你还可能有机会站在鸵鸟蛋上——别担心,鸵鸟蛋的外壳非常坚韧,一般来说承受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完全没有问题,蛋碎的可怕状况并不会出现。
除此之外,在奥茨颂,你还可以尽情享用精心烹制的鸵鸟肉和鸵鸟蛋,那里还有精巧绝伦的鸵鸟蛋工艺品和装饰品供你购买或者欣赏。
还记得因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一炮走红的猫鼬吗?在南非的小卡鲁地区也每天都在上演着猫鼬们的奇幻之旅——而想要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你需要的只是在黎明时分早早起床、在草原上等待几个小时,以及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和一点点的耐心。
猫鼬又叫做狐獴,它们讨厌寒冷,所以只会在阳光照到它们洞穴上的时候出现。到了那个时候,你那经验丰富的向导已经在周围的草原上侦查了好一会儿了,而你也已经坐在摆在距离它们洞口不远处的折叠椅上等待有一阵了,正准备在它们的自然栖息环境中窥探它们那有趣的生活。过了一会儿,就可以看到一只小鼻子从附近的一个洞穴里探出来,然后出现一张毛茸茸的小脸,然后是一整只好奇的猫鼬。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只会有一只猫鼬作为“哨兵”出现。它会面对着太阳,前肢放在身体两侧,让暖洋洋的阳光照在它的小肚子上。你可以看到它的脑袋转来转去,黑溜溜的眼睛不停地左顾右盼。它会仔细研究不远处的人类,然后看看周围的草丛,看看天空,警惕着它们的天敌——猛禽们的出现。过一会儿,它会发出一种颇有规律的欢快的叫声,这样它的小伙伴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它们会一排一排地迎着太阳站着,兴趣盎然地晒着太阳,让阳光温暖它们的小身体。
刚果洞位于南非西开普省的小卡鲁地区,距离奥茨颂只有29公里。刚果洞神秘之旅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只有最勇敢的勇者才能得以一窥这处秘境的真容。刚一踏入洞穴之中,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暖意和湿气。洞穴里有着充分的照明,再加上向导耐心细致的讲解,大家便不会错过任何一点自然奇观——嶙峋的岩层、高大的石柱、神奇的钟乳石和美丽的水晶,当它们一一映入眼帘的时候,你会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身处幻想中的世界。在游览了根据钟乳石不同形状所命名的克娄巴特拉方尖碑、比萨斜塔、圣母和圣婴、水晶宫、所罗门王的宝藏、魔鬼烟囱、魔鬼工厂之后,你还需要屏气凝神,努力缩小自己的身躯,奋力爬过那只有27厘米高的、陡峭狭窄的猎豹之路——这是唯一的出口。然后突然之间,光明降临,你又重见天日,回到了那个让你习以为常的现实世界。
篇3:一心系一境经典美文
一心系一境经典美文
天台智者大师说:“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
小时候,我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吃饭,父亲拽着我的小辫生气地说:“看书就是看书,吃饭就是吃饭。看书不知饭滋味,专心吃饭,然后好好去看书。”
后来得知,专心吃饭,食物的色、香、味通过条件反射可以增强食欲。《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吃饭时看书,容易半饥不饱就放下碗筷,引起营养不良。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只有盯住一个目标,专心一致地去做才能做好。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盯住一个目标、始终不渝地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
在荷兰,一个名叫万·列文虎克,仅初中毕业的农民,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60年,一生没有换过工作。不过,门卫这份清闲工作仅仅是他的.谋生手段,工作之余,他另有追求。他的目标是打磨出世界上最好的玻璃镜片。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出打磨工具,磨呀磨,一磨就是几十年。他是那样专注和细致,他的打磨技术早已超过当时最好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放大倍数超过当时最好的显微镜。他因此声名大振,被巴黎科学院授予院士头衔。这是多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荣耀啊!不仅如此,英国女王也专程到小镇上,向这位杰出的老人表示敬意。
列文虎克仅仅是初中毕业,他做的又是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目标专一,他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多种选择,是考研还是工作,是选修计算机还是经济学,记住要学会放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大利的世界超级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曾经有过一段迷茫时间,在他即将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时,他陷入了苦苦的沉思中:毕业后是选择做一名平凡的老师呢,还是从事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要么二者兼顾?这确实是个难题,帕瓦罗蒂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教育,但他觉得自己更加喜欢唱歌。到底该做什么呢?在思想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做面包师的父亲。
父亲沉思了片刻,對儿子说:“哦,孩子,记着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的话,那你也许会从椅子间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听了父亲的话,终于下定了决心,从此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艰难而不屈地跋涉着,直到成为一名光芒四射的世界巨星。
人想做的事很多,可毕竟精力有限,一心系一境,则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像钱钟书那样潜心治学,即使文革下放到干校,嘈杂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钱老却依然翱翔在书籍间,亦不觉艰苦,他的《围城》让人久久仰视。
篇4: 孝情感经典美文
孝情感经典美文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在中国,孝顺是深入人心的。也许这个繁索的社会容易使你改变,但无论如何,请保存好你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善良,别让它被世俗污染。
自古以来,无论是朝代更改,或是世袭罔替,孝顺都是我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孟夫子曾言: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劝孝歌》里写道: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鲁迅也说,不孝的人是世间最可恶的人。对于孝之一事,其实我并不想过多的去侃侃而谈,所以说说我们学院便也好了,学院对于孝顺这个问题,是表现得极为重视的。经常举办关于孝顺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校园问卷,孝顺节目表演,讲座等。当然,这份重视效果也是明显的,我校的师生对于孝顺这件事是高度关注的,并付诸实践的。真正的寄予情感和责任,传承着这份美德。
由小而见大,我们中国的这种气氛是热烈的,这种热烈它也是促进我之国家,我之民族不断进步,不断富强的'伟大动力之一。但在如今,如何行孝也成为了一大问题,因为这个社会的竞争太残酷,尽孝也甚是‘困难’。但我想说的是,百善孝为先,孝顺须尽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无限,生命有限,不管有无,记得孝顺父母。
动天之德莫大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阳光所及之处,皆为父母之恩。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圣斗士,保你平安,护你周全,即便他们伤痕累累,甚至于付出生命为代价,他也不会去埋怨你半分。
这个世界上,能把所有身家都给你而不让你偿还,能倾尽全力对你好而不求回报的人,只有你的父母。所以请行孝,且及时。
篇5:梦境之境美文随笔
梦境之境美文随笔
夜,躺在床上,窗外有些黯淡,很静,很静,只有孤立的街灯。累,没有睡意。感冒了,面前放着一片药,吃了之后,戴上耳机听着歌,不知觉的`眼睛就闭了起来。
梦里,我在写,写了停,停了又写,告诉我你的梦想写在了哪里?是否是写在梦里么?
梦里,刚刚下完雨,外面的路面有些泥泞, 我要走,我要买一个梦想。我抛弃了梦想,也许是梦想抛弃了我。
梦里,空气有些冷,我找不到火,感觉更加的寒冷了,我想升起一堆篝火来驱散寒冷。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了哪里?我找不到她,我想买下她全部的火柴,然后点燃温暖……
我应该在梦里……
我记录梦里的一切,然后在梦里撕裂,再重新拼凑起来一个梦,一次又一次的循环着。
我还在梦里……
对了这是家里,我在梦里,被窝里好暖和,周围好安静,天应该还没有亮吧……
篇6:美文鉴赏:一心一境
美文鉴赏:一心一境
小时候我时常寄住在外祖母家,有许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约饭后要一起去玩,吃饭时就不能安心,总是胡乱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尽想着玩乐。这时,外祖母就会用她的拐杖敲我们的头说:“你们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吗?”
这句话令我一时呆住了,然后她就会慢条斯理地说:“吃那么紧,怎么会知道一碗饭的滋味呀!”当时深记着外祖母的话,从此,吃饭便十分专心,总是好好吃了饭再出去玩。
从前不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长大以后,年岁日长愈感觉这两句寻常的话有至理在焉,这不正是禅宗祖师所说的“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那种活在当下的精神吗?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心一境是疗治人生的波动、不安、痛苦、散乱最有效也最简易的方法,因为人的乐受与苦受虽是感觉真实,却是一种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一个当下,苦受就不那样苦,乐受也没有那么乐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几境(怀忧过去,恐慌未来),或一境生起好几种心(信念犹如江河,波动不止),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瞒,不能超越了。
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于世人往往重视结局,而不重视过程,很少人体验到一切的.过程乃是与结局联结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吃饭时品味米饭的香甜,又何以能深刻地品味人生呢?一个人若不能深入一碗饭,不知蓬莱米、在来米,甚至糯米的不同,又如何能在生命的苦乐中有更深切的认识?
因此吃饭、睡觉、喝茶,看来是人生小事,却能由一心一境在平凡中见出不凡,也就能以实践的态度契入生活,而得到自在。
曾经有人问一位禅师说:“寒热来时往何处去?”
门人说:“向无寒暑处去!”
禅师说:“冷时冻死你,热时热死你!”
这世界原来并没有一个无寒暑的地方可以逃避生之恸,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水里来、火里去,不避于寒热,寒热自然就莫可奈何了!这也是一心一境。时人的苦恼就是寒冷的时候怀念暑天,到了真正热的时节,又觉得能冷一些就好了。晴天的时候想着雨景之美,雨季来临时,又抱怨没有好的天色,因此,生命的真味就被蹉跎了。
一心一境是活在每一个眼前的时节,是承担正在遭受的变化不定的人生,那就像拿着铁锤吃核桃,核桃应声而裂,人生的核桃或有乏味之时,或有外表美好、内部朽坏的,但在每一个下锤的时节都能怀抱美好的期待。
当然,人的生命历程如果能像苏东坡所说的:“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那是最好的情况。可惜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无事、早寝、安步、晚食的人了。因此如何学习以“一心一境”的态度生活,就变得益发可贵。
苏东坡在《春渚纪闻》里还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这是苏东坡的至理名言,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觉得要处贫贱、安劳苦、忍痛苦都是一样难的,唯有一心一境的人,能贫富、劳闲、痛痒,皆一体观之,这才是真正的“有道”。
活在每一个过程,这是真正的解脱,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禅语也可以说:“痛苦时痛苦,快乐时快乐。”这使我想起元晓大师说的话,他说:“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在花凋谢时好好欣赏它的凋谢吧!”
篇7:境由心造美文
境由心造美文
我常常拿“境由心造”指点人生。哪知前不久参访普宁寺,让我看清自己,境由心造的功夫差远了。
我应邀参加承德的一个会议,会后参访普宁寺。刚到普宁寺山门外,摊贩的叫卖声就不绝于耳,好一番喧嚣和嘈杂。我的心开始没有了沉静,就想赶紧走进山门,躲开这喧嚣和嘈杂。哪知走进山门,依然没有宁静。整个寺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天王殿是走进山门第一殿,殿门内外挤满了人。我未及礼拜布袋和尚,便径奔大雄宝殿。大殿下的香炉旁围满了香客,香客们排队上香,大把的香来不及燃尽,工作人员就得与香灰一同清理了。即便如此,后面的香客也还是要等待。殿门前礼佛的人一样地排队等待,甚至有些拥挤。眼见殿前涌动的人流,仰望空中弥漫的烟雾,我心中更加没有了清净,甚至忽然烦乱起来:佛门圣地,如此境况,哪里还有清净?哪里还有遁世的美妙?
就是怀着这样一颗纷乱的心,我拾阶而上,走近佛陀。蓦地,大殿里喇嘛们静坐的身影跃入眼帘。原来每天8点到10点,正是喇嘛们上殿诵经的时间。悠扬绵长的诵经声中,只见喇嘛们一点不为外面的喧嚣所动,那样的安详沉静。
这份安详沉静感染了我,让我忽然想到了“风动幡动”的'故事。当年广州的法性寺,印宗禅师正在讲经。这天,寺前广场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看到飘扬的幡旗,有两个和尚议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争论不休。慧能大师见此情形便开口说道:“我看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二位的心动了。”
我刚才心中的纷乱,不也是自己心动的缘故吗?一念至此,我的心方慢慢沉静下来,肃立佛像面前良久,嘈杂喧嚣没有了,纷乱没有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还是身边的人,境还是身外的境,心中却有了一分宁静,一分禅境,一分美妙。果然境由心造!
很多时日里,我们常常把境由心造挂在嘴上。果真遇到外境的变化,或成败得失,或毁誉荣辱,或悲欢离合,甚至哪怕一丁点鸡毛蒜皮,一丁点风吹草动,自己的心就会起伏动荡,就安守不住了。不能否认,我们生活在尘世,面对繁杂的世事,人的心境会受到外境的影响,这便是所谓心随境转。但是,人不应甘当外境的奴隶,而应学做心境的主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性,逐步学会不让外境牵着鼻子走,逐步学会主宰自己的心,并且由此促成人生的积极转化,这便是所谓境随心转。看来,由心随境转到境随心转,不经一番修习的心路历程,甚至是艰难而漫长的心路历程,光是表面功夫是远远不行的。
经历艰难漫长的修习历程之后,或许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心做主了。这时候,就有了一颗宁静心,一颗清净心,一颗智慧心,一颗平常心。以这样的心入世,面对周围的一切,心灵就会多一分安宁,多一分沉静,多一分淡定,人生也就多一分幸福。
篇8:让是人生至高境美文
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诱惑和利益纷争。
面对纷争,有人绞尽脑汁,处心积虑,尔虞我诈,上下其手。争来争去,地位争到了,快乐不见了;财富争到了,幸福不见了;荣誉争到了,修养不见了;面子争到了,友情不见了;利益争到了,心安不见了。你死我活争来的,往往并不是当初所盼的,而是烦恼、痛苦和疲倦不堪。
反过来,把利益看淡一些,把世事看透一些,让一让,我们会发现,笑脸多了,热情多了,握手多了,真诚多了,和谐多了,朋友多了,快乐多了。我们让出一小步,竟然得到丰厚的回报。
“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宽让,谦让,忍让,退让,虽然使我们暂时失去面子,失去利益,但却让我们拥有了优雅的风度和快乐平和的心境,让我们看到了天高云淡的风景。原来,得与失总是相对平衡的,我们失去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加倍补偿。
“一纸家书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宰相张英主动撤墙后让的,是多么宽宏的度量和胸怀啊!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篇9:关于孝的美文欣赏:什么是孝
什么是孝
●杨光英(四川)
国庆假喝茶时,旁边一个在打牌的男子,接电话声音很大:“妈,又打电话做啥子?今天打了五次了,给你说不回来吃饭,不回来吃饭!过一个节都过不清净……”这是从成都回乡下老家过节的中年人。
孝是中华文化,孝是美德,孝是责任。
孝是尊重和耐心。孝是微笑着专心听父母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指责父母:“什么年代了,又翻老皇历!”有些事在和父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时候,要慢慢给父母解释,不可以动辄发脾气,要耐心地说服父母。父母当面或电话里和你聊天,不要没等他们说完,就打断:“又来了,听够了!我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成年的你“吼”父母,最让他们伤心!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亲近的人。
孝是宽容。宽容老人的生活习惯,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行走不便和口水!老人做错了事或者不高兴了,需要你安慰,需要你哄哄,就像小时候他们哄你一样。
孝是心疼。父母节约,吃剩饭剩菜,把好吃的留着给你们吃,你心疼;心疼父母为了子女还做事;心疼父母有病瞒着你不去看医生;心疼父母存下的钱不容易,所以,不轻易伸手向父母要钱,要主动给老人买他们所需,尽一份孝心。
孝是支持。鼓励老人锻炼、养花、钓鱼、听音乐、旅游等爱好,支持老人参加同学、同事等聚会;支持老人重返社会,发挥余热;支持老人再婚,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
孝是欣赏。老人参加歌唱、书法大赛获奖了,老人的文章见报了,老人照了金婚艺术照,老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你一定要仔细欣赏并真诚赞美。
孝是报答。是每天的问候和报平安,是有空陪他们聊天散步旅游;是父母有困难马上到身边,是满怀柔情地为母亲梳头或洗脚,为父亲捶背或剪指甲;是母亲节的一束花或一次郊游,是父亲生日的一瓶好酒或亲手做的饭,更是久病床前的喂药送汤。孝也是结婚生子,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孝是自立自强。堂堂正正做人,尽心尽力做事,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不要今天赌博,明天闹离婚,让父母脸上无光,成天提心吊胆。子女快乐幸福,才能让父母安心度晚年!
孝是爱护自己身体,是你的平安;孝是理解,是换位思考;孝是顺,是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孝是十分的耐心,尽心尽力地照顾!孝是撑起一片天,让父母歇歇了。
孝是陪伴。儿女们只认为父母身体还可以,就一万个放心,就以工作忙为借口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了。因此,儿女们的感情淡忘,造成了父母心灵的更加孤独与无奈。如果父母们遇到病痛,无人问一声:“想吃点什么?我给你做去。”老人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无望与绝望。我们把应酬的时间,拿一点给父母。不管多忙,不管多远,一定要回家看看。陪父母聊天,不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应答。帮父母一起做饭,吃完饭后一起收拾残局是陪伴。博士王帆说得好:“至亲之情不应该是彼此看着对方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们也会变老,但愿都做一个孝顺的晚辈吧!
●作者简介●
杨光英,四川泸县人,中学教师,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创作30年,有数百篇散文在各级报刊发表。合著《逝水留香》,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喜欢诵读、音乐和旅游。
公众号:天府散文
【孝境经典美文】相关文章:
1.南非秘境美文
2.境由心造美文
5.三重境优秀作文
6.澄明之境读书笔记
7.高考优秀作文:境
8.智慧三境作文
9.人生棋境作文
10.孝议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