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

2022-08-29 08:39: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nrjkskfo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

篇1: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译文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 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 精通了技艺。

注释

箧:竹箱 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去:离开 置:放 受:接受 启:开启,打开 视:查看 穴:穿洞 至:直到 夙:一直 反:通(同)“返”,返回 方:正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讲学无止尽。

启示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及时改正就行了。

篇2:一箧磨穴砚原文及翻译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翻译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译文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注释

箧:竹箱

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去:离开

置:放

受:接受

启:开启,打开

视:查看

穴:穿洞

至:直到

夙:一直

反:通(同)“返”,返回

方:正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讲学无止尽。

启示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及时改正就行了。

篇3:一箧磨穴砚原文与译文赏析

一箧磨穴砚原文与译文赏析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注释】

1、箧:竹箱子。

2、书:书法。

3、于:向。

4、辞:告别。

5、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6、去:离开 。

7、付:托付。

8、置:放 。

9、受:接受 。

10、乃:于是。

11、启:开启,打开 。

12、视:看

13、穴:穿洞,作为动词。属于词类活用。

14、至:直到。

15、夙:从前。

16、反:通“返”,返回。

17、方:正。

18、付:给,交付。

19、之:的。

20、至:到。

21、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

22、至精其艺: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

【翻译】

古人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认为书法已经学成,告辞老师而离开。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别的人,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他就打开来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有很多枚,才知道老师曾经用过的'(有多少)。那个人顿时觉得十分惭愧,就返回继续学习,一直学到书法技艺非常精通的地步。

【赏析】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做人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及时改正。

篇4:一箧磨穴砚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注释】

1、箧:竹箱子。

2、书:书法。

3、于:向。

4、辞:告别。

5、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6、去:离开 。

7、付:托付。

8、置:放 。

9、受:接受 。

10、乃:于是。

11、启:开启,打开 。

12、视:看

13、穴:穿洞,作为动词。属于词类活用。

14、至:直到。

15、夙:从前。

16、反:通“返”,返回。

17、方:正。

18、付:给,交付。

19、之:的。

20、至:到。

21、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

22、至精其艺: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

【翻译】

古人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认为书法已经学成,告辞老师而离开。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别的人,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他就打开来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有很多枚,才知道老师曾经用过的(有多少)。那个人顿时觉得十分惭愧,就返回继续学习,一直学到书法技艺非常精通的地步。

【赏析】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做人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及时改正。

篇5:砚眼的原文及译文

砚眼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尝:曾经。

③既:已经。

④邸:官办的旅馆。

⑤金:银子。

⑥易:交易。

⑦是:对的

⑧鸲鹆qu yu:鸟名,俗称“八哥”。

⑨何:为什么。

⑩值:遇到。

【翻译】

明朝有一个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商议价格还没有决定。已经到了府邸,(他)让仆人前往集市,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交换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与先前)不一样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那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看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微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下的银两,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陆庐峰十分惋惜,大概(因为)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赏析】

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仆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2.《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

3.《寒食》原文及译文

4.离骚原文及译文

5.嫦娥奔月原文及译文

6.论语原文及译文

7.《观潮》原文及译文

8.《金谷园》原文及译文

9.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10.将进酒译文及原文

下载word文档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