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原文及译文
“勇敢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晓起》原文及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晓起》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篇1:《晓起》原文及译文
《晓起》原文及译文
《晓起》
宋代: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译文
一阵清远的金铎声从远处安静的寺庙中传出,我坐在轩窗前独自焚香。
秋风拂过江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一轮残月倒影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白鹤倦了,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行走;猿猴不声不响,静静坐在高高的被白云掩映的树梢上。
我没有什么事情,便像修道之人一样环抱着膝盖,细细品味着能写成首尾回环的诗句。
篇2:文天祥《晓起》译文
文天祥《晓起》译文
晓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译文】
一阵清远的金铎声从远处安静的寺庙中传出,我坐在轩窗前独自焚香。
秋风拂过江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一轮残月倒影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白鹤倦了,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行走;猿猴不声不响,静静坐在高高的被白云掩映的树梢上。
我没有什么事情,便像修道之人一样环抱着膝盖,细细品味着能写成首尾回环的句。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篇3:《蟾宫曲·晓起》原文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徐琰
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译文
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怎不叫人心头着恼?
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在云树间挂得高高。
欢情正浓,不想分别时刻已到,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
千金良宵,再正数刻时分,老天又何必计较?销魂时节,就是多饶一更,想来也不妨大道。
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
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赏析
这首曲中的“晓起”,意味着男女情侣的“惊却”与“拆散”。起首一句点出“晓”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晨鸡报晓,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作者在前着一“无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说明了“欢娱”的投入,后者则预示了“分散”的逼近。“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这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因为是露水夫妻,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可谓深挚。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
作者将“晓起”的“起”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分别在即的背景,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构思颇为新颖。尤其是“好良宵”、“喜时节”两句对仗,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以后贯云石有《红绣鞋·欢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末句颇为人称道,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
篇4:《病起书怀》原文及译文
《病起书怀》原文及译文
原文:
病起书怀
陆游〔宋代〕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赏析: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的陆游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篇5:晓起导游词优秀
明清时期,晓起属县东北万安乡长城里第十部。民国(1938年)改坊都制为区乡制,晓起属第二区龙川乡第晓起村始建公元787年,始居人为汪万武,据晓川《汪氏宗谱》载:唐乾年间(公元877-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搭草棚、起炊烟,而将此取名“晓起”,亦称晓川,后汪姓在小溪上游一公里处建村,也称晓起两溪汇合处的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不多见。
明清时期,晓起属县东北万安乡长城里第十部。民国(1938年)改坊都制为区乡制,晓起属第二区龙川乡第一至十保,乡驻地在下晓起。解放后,1949年属晓起区龙川乡,1950年改属二区晓起乡,1956年划属晓起乡,1958年为晓起大队,1986年始属晓起村委会。
晓起村委会下属有12个自然村(青垓山、大碣、箬坦、岭下、上晓起、下晓起、上坦、下坦、井坞、湖村、新屋、龙廻坦)。地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全村委会有945户,人口2941人。村两委人数8人,全村党员93人,6个党小组。耕地面积913亩,其中水田面积743.96亩;林地面积23503亩,其中公益林面积15767亩。
篇6:晓起导游词优秀
晓起村位于婺源县江湾镇,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交界处。面积2947.51平方千米。总人口3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万人。拼音:Wu yuan Xian。
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上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南北天井,厅堂宽敞深进,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繁华。晓起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
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江上青希望小学就建在晓起,江上青是江石溪第六子江泽民同志江泽民同志的养父,祖籍婺源,19---1939年,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为继承和发扬江上青烈士崇高的精神,原上海市市委书记胡立教同志和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引荐,共青团上海市电力工业公司委员会决定在江湾晓起村建“江上青希望小学”,谨此让家乡人民缅怀先烈,激励青少年秉承烈士遗志,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篇7:晓起导游词优秀
晓起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古县江湾镇的一个小村落。婺源属于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7℃,1月平均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8.0℃,年降水量1821毫米,主要集中在2—9月,其中5、6月是降水量最为集中的时段,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均可旅行,相比之下,春、夏季为最好的旅行季节。
晓起村交通便捷,油路直通景区。大型停车场、牌楼、水口公园、嵩年桥酒楼及各式木、竹结构房屋,都是为游客提供上佳服务的休闲场所,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生活、感受微派建筑、体验刺激漂流,晓起是您亲近大自然理想的选择。
具体交通参考:各地汽车或火车-上饶-婺源-下晓起
从南昌方向——可乘长途汽车直达婺源,但因为走的是老路,而非新修的高速公路,路况变数较多,所以费时较长,时间上不能确保,理论上约需6小时左右。每天7:20、16:20各有一班车(依维柯),票价60元。然后在婺源汽车站搭车到江湾再到晓起。
从北京方向——可乘火车或飞机先到景德镇,再从景德镇转往婺源。火车可乘9:03北京发车的K45次,次日晨8:25到景德镇;也可乘20:30发车的T107、18:00发车的T167或12:15发车的1453次车先到九江,到达时间分别为次晨8:44、6:l3、5:34,再转乘大巴去景德镇(九江一景德镇客车班次见赣北一景德镇童节).然后在婺源汽车站搭车到江湾再到晓起。
杭州方向——可先乘火车到浙江衢州,再从衢州转乘汽车赴婺源。上海可乘22:28发车的5085次,次晨6:27到衢州;杭州可乘早7:40发车的5089次,13:59到衢州。然后在婺源汽车站搭车到江湾再到晓起。广州方向——可先乘四12:50从广州东发车的2094/1次,次晨6:2l到上饶,再从上饶转乘汽车赴婺源。然后在婺源汽车站搭车到江湾再到晓起。
篇8:晓起导游词优秀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晓起,是婺源文化生态旅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村。
晓起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江湾镇境内,溪河交会处。据晓川《汪氏宗谱》记载:唐乾年间汪万武始居,以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启明而取名“晓起”,亦称晓川。后洪姓亦在上游一公里处建村,也称晓起。故晓起又有上下晓起之分。
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上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而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捷报”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让人想象古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两溪汇合处的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多见。村中也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园景象。此外还有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景。
晓起的“三雕”艺术久享盛名。三雕即砖雕、石雕和木雕。清末茶商汪允璋、汪允珪兄弟建造的“继序堂”、“礼耕堂”是晓起“三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晓起的名贵古树观赏园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木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它们不仅是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遮天蔽地的古树,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最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晓起交通便捷,离县城34公里,黄山100公里,景德镇120公里,油路直通景区。大型停车场、酒楼、各式竹、木结构房屋等配套设施完善,可以同时接待400多人吃、住、游、乐。
篇9:晓起导游词优秀
吃完早餐,我们就乘车出去外省了,也就是去江西省婺源县的李坑村和晓起村。首先我们去李坑村,是一个旅游景点,车程大约一共3个小时,而且车是走山路的,所以导游在吃早餐的时候叫我们大家慢慢吃,不要吃得太多,不然在山上面会很容易晕车的。
刚上车后,大家的状态都十分精神,但过了两个小时多后,大家都像一条条死蛇烂鳝一样了,害得司机要把车停了下来。
休息了一下后,我们就继续前往李坑村,可这次车程几分钟就到了。
到了李坑村的里面,也有很多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因为这里原来是徽州的范围,李坑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李坑村的特色水果——水井泡西瓜。李坑村处于“环山拥抱、满田翠绿”的中间。
我们首先进入了李坑村的牌坊,牌坊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的名字就叫做“李坑”,原来这里的人都是姓“李”的,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李坑村人的后代。
这条小溪的水很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水底下的“金荷包”鱼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河水上面的鸭子在嬉戏,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和河边的绿树。
然后我们就跟讲解员走到一个楼阁外面,这个楼阁名叫 “星阁高隐”,据说这个村里的读书人去当官前都要来这里。
进到楼阁里面有很多古代名画,但是这里有人在炒臭豆腐,所以我们看一下就走了。
接着我们拐了一个弯来到村的街道上(刚才去参观农田),有非常多小桥,怪不得叫做“小桥、流水、人家”!
在一个“丁”字路口下边有两条小溪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条溪流。在两条小溪的出水口都有各自的一条堤坝,两条堤坝的前面有一座拱桥,拱桥和水里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形,两条溪流的出水口像龙头一样。这里的人把它们叫做“双龙戏珠”。
接着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一个商人的家里,这间房子很大,但大门不能对着街道上,因为在古代,如果没有做官的话,家里的大门是不能对着街道的。那时商人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他家要建一个院子,大门就在院子里面,再从院子的侧门通向街道。
在里面也有一些雕刻,是一些木雕,但这些木雕上的人头都没有了,因为在以前的一个时候被挖掉的。
参观完商人家后,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当官人家里,屋顶有一大块长方形的天窗,长大约有4米,宽大约有2米,这种东西叫做“天井”。
然后我们就去爬山,在山上眺望李坑村。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农作物:大冬瓜、茶叶、辣椒、黄瓜、丝瓜等。
下午我们又到了晓起村,这里主要以樟树为主,到处都能闻到樟木味,这里的木雕没有被破坏掉,因为这家的兄弟俩很聪明,把雕刻用一些泥土扑上,上面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字,这样人们就不敢破坏这个雕刻了。
在返回黄山的途中,我们看见了农民伯伯在收割水稻,我们一下子冲了下去拿起一大堆稻谷,放进打禾机里面,很快,这些稻谷都脱了出来。这样又能帮助别人,又能觉得开心。
【《晓起》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5.离骚原文及译文
7.论语原文及译文
10.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