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列子》自然观初探

《列子》自然观初探

2022-08-28 08:28: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爱吃枸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列子》自然观初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列子》自然观初探,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列子》自然观初探

篇1:《列子》自然观初探

《列子》自然观初探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称为<冲虚至德真经>),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又因为它是伪书,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②.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代表着我国古代自然观发展的一个阶段.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作 者:戴建平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道教  PKU英文刊名:CHINA TAOISM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列子》.

《列子》二则.

泸南中学 鲁长兵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寓言的特点及两则寓言包含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不会出现无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②认识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能只注重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进而拓展延伸。

三、学习准备:布置预习,确定学生表演,提出服装、语言等要求。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表演杞人忧天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步骤:

1、由一个同学旁白,介绍杞人与劝导者出场。

2、杞人穿看黑色衣服出场,劝导者穿着鲜艳的衣服戴着眼镜出场。

3、杞人哀声叹气,担心天会坠落,地会塌陷,寝食不安;劝导者满脸笑容,乐观开朗。

4、杞人与劝导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或忠实于原文,或对原文进行改编,表演整个过程。

5、全体学生根据杞人与劝导者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及包含寓意。

活动二:表演《扬布打狗》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课文及寓意

活动方法:表演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由一位同学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介绍有关事项:如扬布及其那条狗,可用“从前……”

2、三个同学出场:杨朱神态自然,在一旁看书,若无其事,狗在一旁观看杨布衣服,摇尾讨好,杨布穿着白衣服出行,与兄杨朱打招呼,抚摩其物出去。

3、两分钟后,杨布穿着黑衣服慌慌张张地从门外进来,默不出声,其狗迎上前去乱叫,惊拢了杨朱,杨布正要打其狗,杨朱阻止杨布,并说明理由:假使你的狗白看出去,黑看进来你也许也不会认得呀!

4、学生从表演中理解课文和寓意。

五、自我测评:

1、老师提出重点词理解:如“崩坠”、“废寝食”、“衣素衣”、“吠之”等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程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则寓言,并谈谈他们各有什么寓意。

3、解释加点词语。

①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②伸呼吸,中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④素衣而出

⑤扑矣, 子亦犹是也

⑥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4、口语交际,谈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口头表达)。

六、学习资源链接:

1、《列子》

www.daozaixian.net/mingdao/liezi.htm

2、《杞人忧天》

www.chs.edu.sg/~honyp/4b/4b11/chinese.htm

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 熏以桂, 椒, 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 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备注:此设计为活动方案,意在通过活动学习课文,达到乐学目的,并非教学的全部,欠妥之处望同仁赐教。)

[1]

《列子》二则.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日本自然观浅析

日本自然观浅析

人与自然特别协调,人对自然非常亲和--这是日本民族自然观的最大特征.平和丰饶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亲和自然的感情,它是形成日本人独特自然观的重要条件.日本人的自然观在两个领域中表现得最明显:一个是文学艺术、一个是宗教.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日本人的自然观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又有其狭隘性.我们还应该注意日本自然观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延伸,经济上像日本对外贸易的“绿色效应”;政治上像日本政府在世界环保问题上的某种积极姿态,被认为是日本为实现“大国梦”而抛出的一张“环保牌”.

作 者:路邈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刊 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协调   亲和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篇4:浅论马克思自然观

浅论马克思自然观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明确了自然观是物质的、人化了的和生态的.因此,研究马克思自然观也应从三个来维度来看,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维度.

作 者:安宏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8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35) 分类号:N0 关键词:物质的自然观   人化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篇5:《列子》读后感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当为公元前450----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本书分为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每一篇都分为几小篇。其叙述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涉及到当时的***、文化、军事、神话传说以及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可谓一部先秦史诗。

纵观《列子》全书,其主题思想也即首篇《天瑞》中所言“不声不化者”为“道”,以及“虚者无贵也”“静也虚也,得其居矣”的以清净、虚无而得道的思想。然后其作为一部道家著作的同时,亦作为一部总览万物、包罗万象的寓言史诗而传。

我最喜欢的是《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许有许多的艰辛和磨练,但我们都要一一去克服,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半途而废。

篇6:列子语录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本文将介绍列子语录。

列子语录:

1、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列子 《列子》

2、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列子 《列子》

3、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 《列子・说符》

4、 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列子

5、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列子 《列子》

6、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笃也。 (凡是求学不勤的人,定是他的志向未坚定。) ――列御寇 《列子》

7、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列子

8、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列子

9、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列子 《列子》

10、 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列子

11、 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列子

12、 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列子

13、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

14、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列子

15、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列子

16、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列子 《列子・说符》

17、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列子 《列子・说符》”

18、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 ――列子

【拓展阅读】

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是孔子的弟子。名御寇(今河南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缪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篇7:列子经典语录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物质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难以观测,难以认识。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尹生学道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都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习,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回家了。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的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的情况告诉你。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着风啊!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纳。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

列子射箭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前一箭刚射出,后一箭已拉满弦。在这个时候,他全身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 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面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

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他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有三分之二悬空了,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列御寇早已吓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脚后跟。伯昏无人说:“道术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他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现在你全身发抖,心中十分恐惧,你的这种心理也太糟糕了!”

津人操舟

颜回问孔子说:“我曾坐船渡过像酒壶一样陡的深渊,渡船的船夫掌船十分神妙。我问他:?掌船可以学吗??他说:?可以。能游泳的人可以教会,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我问他原因,他不告诉我。请问这怎么讲呢?”

孔子说:“唉!我和你在书本上讨论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却并没有明白它的实际内容,又何况要了解道术呢?能够游泳的人可以教会他,是因为他不怕水;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是因为他忘了那是水。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这是因为他把深渊看成是山陵,把翻船看成是车子从山坡上后退了。千万件翻船、退车一类的事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放心上,干什么事不自由自在呢?用瓦片投掷的人很有技巧,用银钩投掷便有些害怕,用黄金投掷就昏昏沉沉了。技巧是一样的,而有所顾惜,是因为看重身外之物了。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里的素质一定很拙劣。”

篇8:列子经典名言

列子经典名言

1、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

2、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有时闭塞,事物有时顺通。

3、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4、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5、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6、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7、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8、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9、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1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1、天的使命是哺育众生,地的职责是承载万物,圣人的责任是掌管政教风化,事物各自承担适宜的任务。

12、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13、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4、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15、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16、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17、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18、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19、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20、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21、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22、说天地会坏是错误的.,说天地不会坏也是错误的。天地坏与不坏,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天地不会坏是这么一回事,天地会坏也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人活着不知道死后的事情,死了不知道生前的情形;未来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么天地会不会崩陷,我又何必要挂在心上呢?

23、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24、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25、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篇9:列子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自然观初探】相关文章:

1.自然观察报告范文

2.学习自然观发展史的思考

3.《列子黄帝》文言文阅读答案

4.列子一则原文及翻译

5.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6.教育信息化中的自然观的论文

7.列子汤问原文及翻译

8.《庄子》与《列子?杨朱》篇人生理论再认识

9.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下载word文档
《《列子》自然观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列子》自然观初探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