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
“常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
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
【简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手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牍
“牍,是个形声字。义符“片”音bàn,象木的一半的形体,本义是加工过的`木版。“牍”是用于书写的版子,又称为木牍,在纸发明之前,古人写字或写在竹片上,称竹简;或写在木版上,称木牍,合称为“简牍”。“牍”由“书版”的意思引申为书籍、文书,本文“案牍’’的“牍”指公文_类的东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两组排比句。排比是把几个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又分为单句排比和复句排比两种。第一例是复句排比,用“……不在……,有……则……”的字眼串连起来,不仅加强了文势,而且接下去的“斯是陋室,唯我德馨”省略的内容也可以从中领悟出来。后一例是两个单句排比,由动词“无”和“主语·之·谓语”格式的宾语组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是两组使用对偶的句子。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并列在一起,以表现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它是骈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第一例六句共三个对偶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意思相关的对偶,对偶要求句子结构相对、词性相对,这一例完全符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意思相反的对偶,古人又称为“反对”,这两句是通过动词“有、无”来表现相反意思的。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借对”的手法,下联中“白丁”的“白”是颜色词,但上联相对的“鸿”字不表颜色,这样看起来对仗不工稳。但是“鸿”与表颜色的词“红”同音,所以由“鸿”联想起“红”与“白”对,不仅都是颜色词,而且有相反的含义,又极工稳。“调素琴,阅金经”都是“可以”的宾语,是一组意思相关的对偶。第二例一个对偶句,“南阳”对“西蜀”不仅都是地名,而“南”与“西”还是方位词对方位词;“诸葛”对“子云”是人名对,“庐”对‘‘亭”是宫室类相对。对得极工稳。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运用“引言”的修辞手法。引言是把前人的原话引进自己的文章,又有明引、暗引之分。暗引是不指明何人所说而自然地熔入自己文中,有时不易觉察;明引是指明出处。这句是明引。
二、“何陋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在古汉语中有时把代词“是、之”用在宾语和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本文的“何陋之有”意为“有何陋”,“之”为助词。现代汉语成语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是”用在宾语和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的。
篇2:陋室铭原文鉴赏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①铭:古代文体的一种。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陋室:简陋的房子。德馨:品德美好。馨,能散布至远处的香气。
②鸿儒:大儒,博学者。白丁:白衣,即平民。这里指缺少文化的人。
③素琴:朴实无华的琴。素,无饰曰“素”。金经:古时用泥金书写佛经,后泛指佛经。
④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场文书。
⑤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西蜀子云”。扬雄长于辞赋,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即其著《太玄》之处。
◇鉴赏
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构思新颖,表达精灵,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凸显陋室“不陋”。
文章以山水引起陋室,以仙龙引出主人,主人的馨德是全篇主题。“苔痕”二句描室中景,“谈笑”二句写室中人,调、阅、丝竹、案牍叙室中事。扯出诸葛庐、子云亭,为的是熔古铸今;引孔夫子“何陋”之言,还有潜藏未出的“君子居之”的一层意思包含其中,与开头“惟吾德馨”前后呼应。小小篇幅,无法不备,完美地表现了陋室主人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也反映了主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全文仅81字,短小精练,清新别致,极有特点。
◇妙评
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三
篇3:陋室铭古诗原文及鉴赏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①铭:古代文体的一种。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陋室:简陋的房子。德馨:品德美好。馨,能散布至远处的香气。
②鸿儒:大儒,博学者。白丁:白衣,即平民。这里指缺少文化的人。
③素琴:朴实无华的琴。素,无饰曰“素”。金经:古时用泥金书写佛经,后泛指佛经。
④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场文书。
⑤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西蜀子云”。扬雄长于辞赋,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即其著《太玄》之处。
◇鉴赏
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构思新颖,表达精灵,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凸显陋室“不陋”。
文章以山水引起陋室,以仙龙引出主人,主人的馨德是全篇主题。“苔痕”二句描室中景,“谈笑”二句写室中人,调、阅、丝竹、案牍叙室中事。扯出诸葛庐、子云亭,为的是熔古铸今;引孔夫子“何陋”之言,还有潜藏未出的“君子居之”的一层意思包含其中,与开头“惟吾德馨”前后呼应。小小篇幅,无法不备,完美地表现了陋室主人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也反映了主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全文仅81字,短小精练,清新别致,极有特点。
◇妙评
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三
1.清明古诗原文
2.《春望》古诗鉴赏
3.清明古诗鉴赏
4.春晓古诗原文
5.古诗《如梦令》鉴赏
6.竹石古诗鉴赏
7.春节古诗《元日》鉴赏
8.关于清明古诗原文
9.水调歌头古诗鉴赏
10.如何鉴赏古诗词春望
篇4:陋室铭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篇5:陋室铭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原文鉴赏及简评】相关文章:
1.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9.满江红原文及鉴赏
10.《游子吟》原文及鉴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