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2022-06-18 08:16: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分青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河的消失阅读答案,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河的消失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篇1: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①我一扭头,一条河在我的肩上流淌。

②那是市河,与街道平行的河,岸上走着寂寂想心事的人,河上划着放鱼鹰的船,人、树、房子、市井倒映在水里,时间不算太久,像放一场黑白电影。

③在中囯的许多城市,每天都消失一些河。一条河与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可以想见,这条河与这个城市像亲人一样,临分别时,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④三十年前,我所在的城市街边有市河,河是另一种形式的路,水面上古老的砖桥,它们有很好听的名字:虹桥、升仙桥、税务桥、陈家桥……那时候,我住在升仙桥旁,河对岸李家小媳妇,坐在一棵槐树下侧着袅娜的身姿梳头。河岸又高又陡,李家三岁的娃,在河沿上戏耍,一脚踩空,一骨碌顺着河坡滚落河去。李家媳妇见状,像一头母鹿,拨开河坡上的杂枝荆棘,冲下坡去,一把拽住落在水里的娃。

⑤一条河的消逝,看起来起于某个不起眼的细节。其实,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河的走向,甚至是它最后的消亡。

⑥填这条河,是从在桥头开老虎灶的朱二小开始的。朱二小将烧老虎灶的煤渣倒在河里,一点点蚕食这条河,老虎灶的后面,渐渐多出一块堆柴禾的空地。朱二小隔壁开笔店的陆先生是个文人,他不会往河里倒煤渣,只是倒背着手,一声不响地站在他家屋后的河埠头上。

⑦河越来越瘦。桥头上,卖水产的小贩在劈河蚌,春天刚起水的河蚌又嫩又鲜,人们买回去河蚌烧秧草,河蚌剔下的壳“哗啦哗啦”倒进河里;小孩子捡一枚枚河蚌壳,在水面上,放远去的河蚌船。卖金鱼的将那些瘦弱的,或有残缺的小鱼扔进河里,第二年那些原本属于水缸的被遗弃的金鱼,繁衍出小生命。“水泡眼”、“绒球”、“一点红”在水里凫游,原本不被看好的“弱势群体”,也有出类拨萃的“俗二代”。

⑧河,一旦进入商业化,就有许多泡沫和杂质。比如,有人在河里洗荸荠,那些从远处大量运来,带着泥土的荸荠,洗净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河埠头不再是从前淘米、洗菜和浣衣的样子。满河的烂菜叶、被拣除的小荸荠在水面上晃荡,小荸荠又长出新荸荠。河水是一味药,修复小荸荠的生长基因,是小金鱼最后的'家。

⑨作为一条河的观察者,闭上眼睛,我会随时随地想到这条河的模样,以及它的式微。在这里,我并不记述河水变化的四时风景,岸的植物,水边的逸趣,因为总有一条河曾经流过一个城市。

⑩河岸上的人家,像嵌镶在河流这棵大树上的一个个鸟巢,后来人口的膨胀,使原来的房子住不下,有人到城墙上取土填河,岸在渐渐缩小,终于有一天只剩下窄窄的沟渠。

11河,是社会和时代的流绪,一条河断流,人们通往家园的源头也就枯竭了。河堙没了,半座城墙消失了,我看到土入河时,水变成泥浆的挣扎。砖桥被拆掉了,鱼在穿越涵洞逃亡。

12外婆养的一只小花猫,有一天晚上从河里钓上来一条鱼,叼在嘴上。猫怎么会钓鱼呢?尾巴是潮湿的。小花猫蹲在涓涓细流的河床上,发现了迁徏的鱼,就用尾巴一扫,一条鱼应声甩落到岸上。

13一条河在渐渐消失,到最后只剩下八字桥下还有一眼池塘,像流泪的眼,那些水流仍倔强地往远处漫溢。奇怪的是,这口塘的水既清又凉,塘底铺着厚厚的煤渣,水从煤渣的缝隙汩汩溢出,就像从时间的缝隙逸出,原来是眼暗泉。

14河在地下而流么,或者说,它把一种流动的姿态转化为另一种流动形式?不得而知。

15反正消逝的是河,在它原来的地方建起了楼房。住在房子里的人,还会想到这儿过去曾经是一条河;在深夜躺在床上,耳朵贴着枕头睡觉,还会听到一条河流淌的声音吗?

17.文章第⑤段中说“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河的走向”,请从文章中找出决定这条河的“走向”的几个细节,依次写下来。(4分)

18.结合文章,仔细体会文章13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9.有人说第④节中回忆李家媳妇救滚落河中的娃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能删去吗?为什么?  (3分)

20.细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7.(4分) 朱二小将烧老虎灶的煤渣倒在河里;渐渐多了一块堆柴禾的空地;人们向水里倾倒东西;人们到城墙取土填河,岸渐渐缩小,只剩下窄窄的沟渠了。

18.(4分)用比喻将池塘比作“流泪的眼”,仿佛是河流在哭泣;用拟人,池水“倔强漫溢”彷佛河流在挣扎、在控诉;(2分)含蓄地(间接地)表达了对河流消失后的痛心和愤懑之情。(2分)

19.(3分)不能删去。因为这件岸边发生的事从一侧面说明了河流与市民的密切关系,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憩游戏的场所,还见证了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写更能衬托出它消失后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20.(4分)表达了对消失的河流的无限怀念之情,(2分)也表达了对为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的忧虑和气愤。(2分)

篇2:《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阅读题:

1、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4分)

2、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3、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4分)

4、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5、相关链接:20××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分)肆意汪洋;无羁奔腾;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每点1分)

2、(4分)孤零零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打桩机和霸气十足的挖掘机,油菜花成了弱势群体;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就会夭折,就会被城市取代。这是油菜花生命里最后一次孱弱地绽放,所以作者想到一个词“残喘”。

3、(4分))消失的不只是油菜花(1分)。工业化文明正在肆意破坏着萌生诗意和美感的土地;人们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也消失殆尽;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血液里良好的基因也被摒弃。(3分)

4、(4分)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的敬畏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悲哀和无奈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5、(4分)围绕着“人应该珍惜地球资源,不要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工业化进程要和地球的承载能力相和谐”等角度来谈,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述流畅即可。

篇3:《消失》的阅读答案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阅读题:

1.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4分)

2.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3.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4分)

4.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5.相关链接: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4分)

篇4:《消失》的阅读答案

1.(4分)肆意汪洋;无羁奔腾;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每点1分)

2.(4分)孤零零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打桩机和霸气十足的挖掘机,油菜花成了弱势群体;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就会夭折,就会被城市取代。这是油菜花生命里最后一次孱弱地绽放,所以作者想到一个词“残喘”。

3.(4分))消失的不只是油菜花(1分)。工业化文明正在肆意破坏着萌生诗意和美感的土地;人们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也消失殆尽;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血液里良好的基因也被摒弃。(3分)

4.(4分)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的敬畏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悲哀和无奈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5.(4分)围绕着“人应该珍惜地球资源,不要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工业化进程要和地球的承载能力相和谐”等角度来谈,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述流畅即可。

篇5:《消失的故乡》阅读及答案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 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 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 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 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5.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的情感。(4分)

16.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②;长满水草的河渠,③;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

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等。

17.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18.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

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句。点评:__

19.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答案:

15.(4分)怅惘哀伤或:失望遗憾怀念痛惜(每空2分,共4分)

16.(4分)1.井边开着小花的龙眼树2.树下静卧的水牛3.碧绿的稻田

4.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17.(2分)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照抄原文相关句子的,给1分)

18.(3分)【A】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B】示例:句中用“千篇 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点评合理即可,共3分)

19.(4分)示例1: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不、文化的根。示例2: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篇6: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 变化真大 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述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2.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4.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5分)

【答案】

1.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出3点给4分,写出4点即可得满分)

2.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每点2分)

3.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2分)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2分)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1分)

4.哀伤和惆怅。(2分)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二段的这句话引起下文,答题时可从每段开头搜寻有用的信息整理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关系。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前半句指代前面的内容,后半句指代后面的内容。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可谓首尾响应,既有伏笔又有回应,作用可抓住与主题的关系作答。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最后一段中提取答案。

篇7:《消失的美味》阅读及答案

《消失的美味》阅读及答案

比“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苏丹红”、“残留农药” 以及“ 三聚氰胺”更可怕的是: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品种正在迅速减少。

比动植物品种减少更可怕的是那些我们每天必须吃的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水果、蔬菜以及肉类,它们的个头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好看,但味道却越来越差。

有关资料表明: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500万,却有5000种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而今,世界人口达到60多亿,却只剩下150多种植物提供食品。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已经灭绝了75%的农作物品种,今天只剩30%的植物品种满足着全世界95%的需要。而目前世界上又有80%的食品市场是由世界十大食品企业控制着,这些食品巨头只需要符合他们标准的肉、奶、蛋、土豆和谷物,他们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使那些产量小、收益低的地方农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而另一方面,过去一只鸡要饲养3个月才会被宰杀,现在通过给鸡喂各种生长激素,鸡出生后45天就被送进食品冷藏柜。过去一棵梨树只能结出70公斤梨,现在通过使用转基因种子和复合化肥,可以生产190公斤梨。过去的某些应时蔬菜、水果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上市期,而现在通过温室技术、无土栽培,差不多可以天天享用。

现在不但是水果、蔬菜以及肉类,它们的个头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好看,但味道却越来越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是“快产时代”!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研究表明,在玻利维亚,土豆产量已从每公顷4吨增加到15吨;在肯尼亚,玉米产量已从每公顷2.25吨增加到9吨;在巴基斯坦,芒果产量已从每公顷7.5吨增加到22吨……

但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理工大学农业多样化保护和改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30年前,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3.24,而现在是2.77,损失了近15%;西红柿的维生素C含量也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含糖量也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却从过去的6.86上升到现在的12.10。西班牙《世界报》去年载文说:“现在的鸡肉吃起来令人乏味,而羊里脊则像一泡水。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为什么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因为“快产时代”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由于达不到原来的自然生长日期、糖分、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就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其“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损害。比如有些西瓜由于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还有异味。一些添加了过量激素的草莓,虽然个头硕大,但形状不规则,中间有空心,吃起来当然也淡而无味。

为了拯救消失的美味,国际慢餐协会从开始,发起“美味方舟”计划,深入世界各地努力发掘那些在快餐潮流中即将被人们遗忘的食品资源,比如科尔巴拉的番茄、阿尔彭加的紫芦笋、文托泰内岛的小扁豆、特莱维的黑芹菜、佩里戈尔地区的黑块菌、维苏威的`杏子。然后在中央数据库进行编目和记录,在世界各地设立“推荐食品专柜”。4月23日,国际慢餐协会的一个“推荐食品专柜”落户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的食品超市,他们向中国消费者推荐的食品有: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的瓦尔威罗皇家调味醋、瓜利亚修道院修士秘制的瓜利亚修道院酒、Caffarel纯味巧克力、全世界种植面积仅有130公顷的“水彩画”大米等。

国际慢餐协会把麦当劳的汉堡包视为“垃圾食品”,把星巴克的泡沫咖啡视为“一种盛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的东西”,把传统食品视为“世界文化遗产”。慢餐运动的支持者认为,学校决不是为贵族而设立的,它要拯救趋于消亡的饮食文化,在全球快餐潮流中迎难而上。

1、从文中信息可知,人类食品正面临两大危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第5、6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濒危的食品物种,拯救消失的美味,势在必行。请你围绕这一主题,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相关链接]:材料一:产自大连的鸡蛋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多数专家怀疑是鸡饲料中被加入过量三聚氰胺。调查表明,在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已成公开的“行业秘密”。在饲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从水产养殖行业开始,后逐渐向畜禽养殖等行业蔓延。更令人吃惊的是,加入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来自于化工厂废渣。(10月30日《南方日报》)

材料二:三聚氰胺,无论是添加在牛奶里,还是添加在饲料里,都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增加蛋白含量。显然,这是“科学的文化”。但作为一种化学品,三聚氰胺食量过多,有害人体健康。“蛋白精”显然是没有考虑“人文的文化”,因为人文的文化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而食品里添加三聚氰胺恰好是与之相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品种正在迅速减少。

“快产时代”的粮食、水果、蔬菜以及肉类,产量高,但味道却越来越差。

2、列数字、作比较。用数据准确具体地表明“快餐时代”的农产品水果、蔬菜产量高但味道差。(其他概括的准确表述也可)

3、“略”

4、“略”

5、“略”

篇8:蜂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蜂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小题1】文中第④段划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说说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不可去掉,“居然”表出乎意料,表示北极熊吃掉小熊的现象令人吃惊(1分),若去掉,就不能突出动物生存危机的严重性(1分),“居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1】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之快(1分)。

【小题1】不舍统一答案。

解析【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意对即可,但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有可操作性。

篇9:《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 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 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 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 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5.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的情感。(4分)

16.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②;长满水草的河渠,③;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

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等。

17.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18.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

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句。点评:__

19.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篇10:《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15.(4分)怅惘哀伤或:失望遗憾怀念痛惜(每空2分,共4分)

16.(4分)1.井边开着小花的龙眼树2.树下静卧的水牛3.碧绿的稻田

4.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17.(2分)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照抄原文相关句子的,给1分)

18.(3分)【A】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B】示例:句中用“千篇 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点评合理即可,共3分)

19.(4分)示例1: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不、文化的根。示例2: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 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篇11:野河阅读答案

河在无人烟的地方流着,喂养一些野草、野花、野兔、野鹿,以及很野很野的风景。

这是一条无人垂钓和捕捞的河。鱼们游在自己的家里,不安全来自它们内部,与烹调无关。A鳖长得很大,放心地上岸晾晒它们的盔甲,一如隐士晾晒古老的经书。

树随意长着,笔直的、弯曲的,高接云天的大树和不思进取的灌木,纷然杂陈、互相衬托,各自都不识自己的魅力,只顾欣赏对方的魅力,最后大家都有了魅力。成材与不成材是林子外面的看法,树,只欣赏对方身上的叶子。

花可以开在任何地方,水走到哪里花就追到哪里,于是蜜蜂和蝴蝶都有了飞行的路线。花停下的地方,聚集了更多的花。这里是河湾,水徘徊的时候,春天就显出更多的妩媚。

野鹿来到河边饮水,为自己美丽的影子忧愁,难怪它总是横遭追捕。它想像,水的深处,是否有一片安静的林子,使它能躲过那些凶残的牙齿?B鹿望着河水发呆,河水也望着鹿发呆。

一些石头横七竖八地守在河边,或卧、或蹲,或静、或动,或黑、或白,或丑、或俊,全都憨厚慈祥,时间一样沉默。河心的石头,制造了许多漩涡和泡沫,自己却一无所知。

水鸟来了,许多鸟都来了。鹦鹉发现自己太小了,与天空不般配,却正适合自己管理自己;鹤惊讶于自己的白,羡慕乌鸦的`黑;乌鸦惊讶于自己的黑,羡慕鹤的白。它们都从水里发现了自己,也看见了对方,它们全都想变成对方。河水哗哗地笑着,打断了它们的胡思乱想:也无黑,也无白;也无大,也无小,都是好影子。

水草茂密,安静地铺张着远古的绿色。芦苇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镞,射向岁月,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

忽然,前面出现了桥。先是木桥,有汲水的女子从桥上走过,流水捧起她害羞的身影;她缓缓地走向鸡鸣鸟唱的村庄,走向静静升起的炊烟。

接着是铁桥、水泥桥,无数的钓竿垂向河面,无数道路伸向河面,无数网扑向河面。

河结束了它的“野史”。河浑浊,河淤塞,河渐渐断流、渐渐枯竭。一片荒滩出现在我面前……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随着时光的流转,作者记忆中的那条生机盎然的“野河”已由往日的“河”变成了今天的__________。

②文中表现“野河”由“安静”到“喧嚣”的一个过渡词语是__________。

2.文章第1自然段连用五个“野”意在强调“野河”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的“互相衬托”能否改为“互相竞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少句子写得妙趣横生,请从文中加粗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我选(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的消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2.我看到了河阅读答案

3.故乡的河阅读答案

4.消失的故乡阅读原文及答案

5.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6.《关河令》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7.《老河兵与二石兽》阅读答案

8.我看到了一条河阅读题及答案

9.彭家河草木故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10.消失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河的消失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