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

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

2022-06-12 08:23: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embraceweir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

篇1:那个做菜的人随笔

那个做菜的人随笔

假期接近尾声,我张罗着要离开老家了。妈妈开始收拾一切可以让我带回城里的东西:蔬菜、地瓜、咸鸭蛋、地瓜粉、鱼干……满满的两大包。

我上前扒拉一番,挑出些东西,对妈妈说:“这些就不带了。”妈妈嗔怪:“你就懒吧,又没多远的路。”看我挑出来的东西,她诧异了:“地瓜粉和巴浪鱼干怎么也不带呢?你不是最爱吃地瓜粉团吗?”

是的,我最爱吃地瓜粉团。回来这几天,要不是顾忌老公和孩子会吃腻,我真恨不得一天三餐都吃地瓜粉团。其实在城里,我是尝试过做地瓜粉团的。从小吃到大,不用特意学习,也能做得有模有样。可每次出锅以后色香尚可,味道总是差强人意,怎么也吃不出老家的味道。程序没错,原料是老家带来的,粉团弹性十足,但吃到嘴里总觉得味道有点不对。不禁想,是水的味道不一样,还是做菜的人不一样?几次尝试之后,我就不再做地瓜粉团了。只在回老家的时候,缠着妈妈给我多做几次。

先生老家有一种腌菜,叫香菜。这香菜用当地的'长茎青菜,去叶、留茎,洗净、切段、撕条,经揉搓晾晒后,拌以芝麻、辣椒等佐料,装入瓮中腌制而成。先生极为喜爱,无论喝粥、吃面,面前都要摆上一盘。婆婆每年都会做一些香菜,托亲戚朋友捎来给我们。近几年,婆婆身体不好,不能再动手腌香菜了。香菜还是会捎来,不过是婆婆买的。虽说买来的香菜味道也不差,可先生从此对香菜的热情大减,有也可,无也可。离乡日久,总有些东西让人牵肠挂肚,也许是房前的水、屋后的山,也许是门口的树、庭院里的花,也许是坛子里的腌菜、灶台上的窝头……只要那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进进出出,在收拾花草,在晒着太阳。

我突然懂得了,我们心心念念的不是那道菜,而是那个做菜的人。

篇2:做菜那些事生活随笔

做菜那些事生活随笔

从小不谙厨艺,倒是帮着打了不少下手、看着爸妈做了好多菜。

妈妈从小离开家读书,所以,厨艺平平。倒是爸爸常琢磨,所以,爸爸是家里的主厨。但是,我们家在学校,平时都是吃食堂,只有放寒暑假时才会在自己家生炉子做饭,吃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应该很简单吧。最起劲的当然是过年。每到过年时,爸爸就会提早写好菜单,一一和我们讨论,一般都是红烧蹄膀、白斩鸡、八宝鸭之类的硬菜。红烧蹄膀是提前几天就在炉子上炖了,炖蹄膀的那几天,整个家里都弥漫着肉香味儿,听着炉子上咕嘟咕嘟的声音,过年才有了真实的感觉。过年那几天,最忙的是妈妈,杀鸡、剖鱼、洗菜,一刻不停,双手总是通红的。我和姐姐忙着做寒假作业,总想赶在过年前完成。作业做累了,也会去帮点小忙,无非是洗个碗,择个菜。我们最喜欢的是帮忙填八宝鸭的馅料。妈妈把糯米、鸭内脏、枣子等拌在一起,调好味,我和姐姐就一大勺一大勺地往洗干净的鸭肚子里填。吃八宝鸭,最爱的就是馅料,所以我们总是拼命往里填,导致有几次因为馅料太多而夹生。

搬到镇上后,自己家做饭的机会多了,左邻右舍巧妇也多,妈妈颇有点压力。“套肠?没做过。蛋球?没听过。喜蛋?倒是听说过,不过,从来没做过……”“哦,您是读书人,和我们不一样。”领居们客套着说。妈妈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所以也就开始动手试着做。慢慢地,套肠偶尔会吃到,但为了爸爸的健康考虑,做得不多。蛋球成了每年过年餐桌上的例菜,洗酒盅、刷菜油、调蛋液、剁馅料、上笼蒸,因为有了这道菜,我和姐姐能帮忙的活计又多了很多。喜蛋却是妈妈一直没学会的。称是喜蛋,实际上就是把白水蛋一切两半,把肉饼子捏成半个蛋的模样贴在切面上,因为一半是蛋一半是肉,所以称为“喜蛋”,也可能是因为常用在喜宴上。妈妈做的喜蛋,煮熟后总是蛋归蛋、肉饼归肉饼,费工费时,不好看,也不好吃,妈妈就放弃了。我因为常被派去剥蛋壳,又烫又麻烦,所以就附和妈妈,“喜蛋一点也不好吃,木乎乎的!”但是听说小伙伴家里过年都有这道菜,心里暗暗地羡慕。

几年后,我们搬进了爸爸单位的宿舍,两室一厅的房子,在当时算是比较洋气了。但是,新房的.厨房很小,爸爸就把炉子移到了楼梯的平台上。对门邻居是爸爸单位的同事,他们也把炉子移到了平台,于是,两家人常一起炒菜。邻居家有两个儿子,常下厨,我们家是两个女儿,从来不做菜,所以在平台上炒菜的总是男人们。男人们做菜不精细,但是有创意,最有想像力的是邻居家的小儿子。有一次,妈妈看他把豇豆和茄子扔在一锅里炒,惊得说不出话来,“小军,你,你怎么把豇豆和茄子放一起炒?!”他自如地挥着锅铲,悠悠地说,“这有什么,菜嘛,都是可以随意搭配的。”现在,每次在快餐店里看见这道菜我都会想起小军那句话。

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做饭。也曾下过厨,但是,一个夏天烧坏了七口锅,我终于决定放弃了,“我一定是厨房白痴!”后来,孩子大了,时间多了,也慢慢地开始捣腾。炖个筒骨汤,做个红烧鸡,包个寿司,炒个面,发个豆芽,拌个饭……天冷时喜欢炖鸡汤,香香的,热热的,很暖。天热时喜欢做寿司,吃起来方便又不烫口。和老公两个人的晚饭经常是韩式拌饭,菜和饭一锅端,又方便又不怕荤菜过剩。给儿子准备的夜宵常是肉类,红烧小排、筒骨汤、鸡汤、火腿三明治、鲜虾馄饨、寿司,听着不算健康,但是孩子喜欢,因为喜欢,也就做得更勤了。然后发现,关于做菜似乎知道很多事。比如:芹菜是要沸水里氽一下才能炒的,不然会有苦味;煮肉类,在放调料前要先把浮沫撇掉;螃蟹用蒸的会比煮的更鲜香;水蒸蛋的关键是水温,一定要用温水,蒸出来的蛋滑嫩可口……原来,这些常识在无数次看爸妈做菜、无数次打下手的过程中已然存在了脑子里,只等熟悉的场景出现来把它们唤醒。

最近天冷了,我又开始煮茶叶蛋。白胖胖的鸡蛋,洗干净了,排排围成圈放在盘子里等着下锅,老公看到了哈哈笑,“哟,煮这么多茶叶蛋?谁吃啊?”“老公,小时候我们出去秋游,我妈都会给我煮茶叶蛋带上,我想去秋游了。”吓得老公落荒而逃,“找你的母后娘娘去!”

篇3:那个小孩-生活随笔

那个小孩-生活随笔

小孩是男孩。三年级,小个子,小眼睛,常常穿一双一模一样的黄颜色凉鞋,上面沾着土,身上总是有一种臭臭的味道,总之是不讨喜的。

小孩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除非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他才会慢悠悠的站起来,他的声音很小,就是坐在他边上的同学,都不一定能听到他的声音。

小孩很不自信,只喜欢自己跟自己玩,他爱自言自语,无时无刻都轻声的自言自语,一会儿说天上的皇母娘娘,一会儿说地下的土地老儿。没有人懂他的世界,他也不要求别人懂。

小孩不喜欢学习,学习使他头痛,慌张。小孩从刚刚上课就开始倒计时,还有半小时,还有二十五分钟,还有二十分钟......从不会认真听讲。他不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会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让回家签名的卷子,他第二天总是借口找不到了。

小孩始终是一个人,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没有结伴的。小孩会同龄人欺负,胖乎乎的`同龄人总是拦在他面前不让他走,小孩会被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他们会骂小孩,各种各样令小孩不愉快的词语。

我是心疼小孩的,却无能为力。我想让他成绩上去一点,可是我束手无策,小孩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配合我的教学,表面上都是点头答应的,一转身就忘了个精光。我只好唉声叹气。我想让小孩注意注意个人卫生,迟迟,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我怕,怕一不小心戳到了他的痛处,我常常在想,小孩的家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唯一能帮到小孩的地方,就是鼓励他大声的回答问题,做些无用功,看着他的时候,多带一点儿微笑。当其他同学欺负他的时候,训那些同学两句。可是我知道,当我转过身去,那些同学背地里,还是会欺负小孩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因为小孩的问题而费劲心神,可是一些老师说,看习惯了就好的,这样的小孩子,经常会有,习惯了就好了。好一句,习惯了就好了。我现在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不相信,我一直无能为力。

篇4:那个年纪生活随笔

那个年纪生活随笔

那个年代,临近最后一个毕业,我们在宿舍做着最浪漫的事情。小心翼翼的把草莓种子撒到小盒子里,轻轻地埋上一层土,然后用手滴一点水在上面。美美的做完这些,真的有种父母种完整个农田的感觉一样兴奋,盼望着快快生根发芽。

这时候,已经慢慢的感觉到年少的离逝,正在一步步的承担一些责任。不可以再像小孩子一样任性,至少还的顾虑生存下去的问题。未来如何,不会再有亲人铺好道路,只有一个人坚强的走下去,不管未来有多少坎坷,只有自己运用一切手段去解决。别人扶着走路的日子已经不属于自己,开始真正的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这种危机感慢慢侵入整个灵魂,让自己变得成熟,变得现实。因为能够像这样静下心来种花种果实的时候不多,最怕的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心情。

我承认,那些纯真的日子已经看不到我的身影。假如有一天我变了,变得现实而且势力,还是希望有一段回忆纯洁而美妙。

那个年纪,我怀着最真诚的心在人世里浪漫,留下了最感动的.故事。如今我已经成长,现实的面前我开始伪装自己的幼稚,尽量表现的成熟一些,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不再依靠着庇护,或者是悄悄的躲在风雨的背后。

门前的大树已经长满了枝丫,在春日的微风细雨中开始发芽,嫩绿的芽尖涌进春天的色彩。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每一段的特点,成长就是在慢慢的长大,慢慢的从懵懂到似懂非懂再到真正理解。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是一颗种子从土壤中慢慢中生根发芽然后成长为大树。

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个年纪,让我们成长,开始慢慢走向人生的正轨

篇5:人在家-生活随笔

人在家-生活随笔

我十岁那年,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失去了生命,留下大我五岁的姐姐和我相依为命。我们的童年是苦涩的,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膝下撒娇时,我和姐姐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

学习成绩很好的姐姐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为了供我上学,姐姐到一家织罗厂上班,一个人看两台机子,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我初中毕业后不想上学了,想找份工作挣钱养家,姐姐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让我读书,让我以后要考上大学,姐姐说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在姐姐的坚持下,我上了高中。

上高二那年,姐姐出嫁了,虽然婆家只有一条街之隔,在一片喜庆当中,看姐姐坐上婚车,我的心里还是失落了一把。姐姐结婚后和姐夫一起开了一家小型织罗厂,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上天不怜惜好人,在我大学还有半年就可以毕业的时候,那天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但从早晨一起床就感觉心慌慌地。中午时,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姐姐家出车祸了。我急忙从省城往家赶。

在县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亲戚在那里。一位表叔告诉我事情的大概经过。姐夫姐姐及四岁的`女儿一起开着农用车去县城交货{加工好的丝网},半路上和一辆小轿车相撞,姐夫和孩子当场死亡,姐姐昏迷不醒,轿车司机也当场死亡。

从那天起,我和大学绝缘。作为一名男子汉我必须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安平县这个不大的县城,快速赚到钱的办法就是卖苦力。我选择了卸车的工作。这活虽然很累,但不受时间限制,一天24小时有活,有时间就干,没时间就停,钱是一次一清。活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元。

不干活时我就到医院照顾姐姐,姐姐成了“植物人”。医生说运气好的话能苏醒过来,运气不好的话就成活死人了。我每天干完活就到医院陪姐姐,给她活动活动手脚,在她耳边讲小时候的事情,我坚信姐姐一定会苏醒过来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挣来的钱都交到了医院。一年的时间里,我对姐姐说了何止千言万语,但姐姐没有一丝的反应。亲戚们能帮的都帮忙了,大伙劝我不行就拔管吧,一年的时间了,做为亲人,我也算是尽到责任了。

深夜,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姐姐,我心绪难以平静。就这样让姐姐“走”了,我心难安。是姐姐一手把我带大的,从小就和姐姐相依为命,如果就这样让姐姐走了,我良心会受到谴责。想想,如果病床上躺着的是我,姐姐一定不会让我就那样“走”的。朦胧中梦见了父母,他们站在姐姐的病床前。我清晰的听到父亲对我说,你姐在,家就在,我们没法照顾她,只能靠你自己了。醒来,我擦干眼泪。我下决心一定要让姐姐苏醒,一定让她知道这世界还有她牵挂的亲人!

讲出我的故事,我并不是想让人帮助我,以我现在的条件虽然差点,但足以支付姐姐的医疗费用和我日常的开销。我只想让更多的人给予我们姐弟祝福,让姐姐早日苏醒……

篇6:怀念那个修鞋匠生活随笔

怀念那个修鞋匠生活随笔

在二十多个春秋中,时光隧道中的一切成为匆匆过客。只有他,至今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年正值我在县城高三补习,租的就是他家的房子,从而有接触的机会,亦对他有更多的感概。

他的名字叫王新昌,是我省八十年代的劳模。他双腿截肢,坐着轮椅在街道上摆摊给人修鞋,粗大的手可以让任何破烂不堪的鞋子焕然一新。他是如何截肢的,我从未问及,我想这可能是他不愿回首的一幕。他的妻子眉清目秀,身姿可人。两个孩子也活泼可爱。听说妻子是他截肢之后认识的,娶她的时候家徒四壁,而今却是窗明几净,这使我不得不对其产生几分感概。我时常想:“假若我坐在轮椅上,能否像他这样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呢?”

每天早上,总会看到他的妻子给他推着轮椅,在晨曦之中,构成一幅温馨的.图画。人们都喜欢找他钉鞋、补鞋。他的活儿快,质量好,收费又低。我有好几次找他补鞋,他都没有收费,“走吧,走吧,省点钱卖一点菜,一天吃好”。傍晚的时候,他的妻子会推他回来,扶他下车,扶他进屋。他也用双膝走路,晚饭后总会拿着扫帚扫院,把我们狼藉的房门扫的干干净净。到我房里来闲谈,不大一会儿就说“不耽误你学习了,你今年考大学没问题的。”

时间长了,我也了解了一些他的过去,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较早父母双亡,流浪几年之后去从军,军旅生涯给了他开朗、坚韧的性格,尽管他以后截了肢,他仍用双膝,补鞋机,帆布袋撑起生活的路。风里雨里,编织不平凡的生活。我想:“没有********的洗礼,就不会有彩虹;没有高温的鍛压,就不会有钢铁,人要更好的活着,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命之树就会过早的枯萎。”

曾问及他生活的秘诀,他憨厚的笑笑说:“没啥秘诀啊,吃了就干活,困了就睡,相信天是塌不下来的”朴朴实实的话,给当时的我很大的鼓舞。想当初,为了考大学而过着阴霾的日子。想:“如果考不上,就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今年……明年……唉!问号和感叹号拼起的光阴,想在想来真是可笑。此后我便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

是啊,只要有精神,人生就有希望的。不必担心,明天不会出太阳。

篇7:随笔文章: 懒人做菜

随笔文章: 懒人做菜

随笔文章: 懒人做菜

我偶尔自己炒菜吃。炒菜这件事,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多讲究的。我记得小时候有贵客光临,妈妈急忙做了几个炒菜。帮着把菜送到餐桌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炒菜。用的都是同样的烹饪手法:下油,加葱姜末,炒香了以后,下切好的菜或者肉片,弄熟了装盘。到现在我也老这么做。

这样写好像对不起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华烹饪技术。可我觉得这就是中华料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法。记得有个日本人说过:中国菜就是炒菜。虽然那时候我也反驳他:其实中国料理手法多样,远不止炒这一种。但是仔细想想,在各式中华菜肴里,炒菜还是占很主要的部分的。

又简单又好吃的炒菜,应属炒圆白菜了。喜欢吃辣口的,可以在热油的同时,加入几个干辣椒,再弄点豆瓣酱或者黄酱炒一下,放入圆白菜,淋上少许酱油翻炒,就是一道美味。只是叶子菜,注意火不要太大,就会炒出很嫩的圆白菜。圆白菜本身带甜味,加上酱香味儿,简单而下饭。

炒豆芽就更简单,酱都不用放,油热时加几粒花椒,将洗好的豆芽投入锅中,翻几下锅,立刻淋点香醋,放盐,断生即可出锅。手法要快,另外最好切几根韭菜混到豆芽里一起炒,颜色也好看,更加了韭菜的香气,愈发好吃。

天暖了以后,市场上有卖凉粉的,切细条拌香油酱油米醋蒜汁,就是美味。不过我还有一个炒凉粉的做法。不可缺少的一个材料是青蒜,也就是青蒜苗,在炒香青蒜之后,往锅中倒入切成骰子块儿的凉粉,适当加入少许酱油鸡粉提味,即可出菜了。

上大学的时候,到了西安,见识了另外一种常见的烹饪手法:砂锅。

鸡汤里加了蘑菇粉丝青菜鹌鹑蛋,适当加入牛羊肉片,翻滚之后,加点胡椒粉,根据口味喜好,再点几滴香油或者花椒油,立刻就能吃了。加入事先煮好的手擀面或者切面甚至是方便面块儿,就连主食也不用另外再去做了。合理搭配材料,能做出营养丰富而可口的砂锅,所以这个也是我常做的。至于使用砂锅还是一般的小奶锅,在我看来味道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咖喱饭是在日本学到的.。超市里面有咖喱汁的干料,只要把蔬菜和肉块炖熟了,放进去几块,搅拌以后,就成了香喷喷的咖喱汁。吃的时候,将咖喱汁浇到热米饭上面即可。讲究一些的话,要先用小火煸炒洋葱末,直到它变成焦黄的颜色,再加水加各种蔬菜炖,汤汁里会一直散发舒服的香气,诱人食欲。

意大利面有很多做法,最简单的是碎香芹火腿意面。多用蒜末,用小火慢炒碎香芹,放入切好的火腿片,最后放入同时煮好的意大利面条,把菜和面条混合均匀即可。这里面的秘籍是:第一煮意大利面的水里要放入一勺子盐,防止面条上渗出面糊。第二是要用橄榄油烹制,要多放些油才香。

都是懒人做法。

篇8:那个老人随笔

那个老人随笔

三伏天,炎热的天气,犹如人间运转在火轮之下,动不动就是挥汗如雨,哪怕我是生活在空调的凉风之下,也抵不过热气点燃汗腺,流遍全身。多年以来我也习惯了这样的状态。看到门管阿姨,其实我们真的生活的太好了。

从23岁守寡至今,阿姨可谓尝尽了人间的各种酸楚,劳累一生,只为将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可是因为长期的出卖自己的体力,在年老之际也渐渐透支,呈现疲惫状态,承受着各种病痛的折磨,一瘸一拐的形象已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各种原因,出于对老人家的照顾,让阿姨给这个小区看门,用一个月三百五元的工资打发,放在物价上涨,节奏变快的当今,已是不足以支持她的日常开支,因此就饱一顿饿一顿的熬着日子,看着就心酸。每次送午餐过去给她,她总是徐徐的从床上爬起来,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已经累到极致的状态,房间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吊扇转动着,四周都被楼层包围,其所住环境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因为行动不便,到庭里面提水也是十分困难,总是一瘸一拐的一步一步将一桶一桶的水给提到房间。每次我碰见,我都会帮她搞定,可是在我周末回家或者外出之时,她只能一步一步挪动着。想到这样的场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真不知该如何来形容现在社会的悬殊情形。这么一个小区都是住着一群有头有脸的人,如果动用下手头的关系,帮助一个古来稀的老人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可是当今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已经寒了一部分人的心。在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我的一切从零开始,我有心要帮助,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哪怕不能完全解决,至少在每个月多给一两百元的补贴,也不为过吧。一两百元对她来说就有着一两千元的用处。一切都是空想。

有些人值得我们去帮助的,却总被无视,有些一点都不值得同情的,却因为那演戏的举动让他人爱心泛滥。这个社会不是没好人,是好人没好的用处。记得今年年初,我的左脚受伤,以致走路要撑着拐杖,是阿姨给我熬了人生的第一碗中药,让我能够顺顺利利地康复。人们常说中药很苦,其实那几碗中药完全没有任何的调味品,我依然觉得很甘甜,完全没有苦地味道。如果在你最困难地时候,那个关心你的,就是时时刻刻地关在心头,如果对你只是淡淡之情,那么可以一声冷冷地问候,或者就算知道了,也是没有下文。从那场大病之后,其实我早该醒悟。自己冒着40度地高烧,不睡觉,等着她的信息回复,却让我失望了一整夜,也许对于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如果那一整夜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也许第二天就不是再40度,也许就是37或者38,也不至于后来的喉咙扁桃体发炎,半个月说不出话来。有的话还真不要再次提起的好,以免得到心碎的答案。我承认很傻,对人太好了,反而不被当回事。或者可以说用情用错地方了,但是人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失望,才会洗牌,然后再失望,然后就藏起真心,以致变成了自己不想面对的人。最近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恋爱时不能付出自己的全部真心,反之,受的伤害最深。我承认这是很多人的经验,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不是真情,付出再多也没有用,那恋人跟普通朋友有什么差。如果怕受伤,那么如何能找到真爱?

说着说着又说远了,我对阿姨的尊敬,不仅仅是出于她的恩情,更多的是她那令人心生怜悯的经历。生活中的诸多不易,岂是我们所能真正体会的。慢慢长路,以后真有的受了。

篇9:那个乞丐随笔

那个乞丐随笔

那天,我们出去吃饭,碰到一个要钱的人,看上去有四五十岁了。

他在我们吃飯的饭店里转来转去,走到每个桌子面前,都在不停地说着什么。一会儿,他来到我们桌子前,小心翼翼地说:“你们看,我家里老人生病了,孩子有好几个,我也挣不着钱,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给点钱吧!”他一边说,一边手不停地搓着,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我看他满眼期待,就对爸爸说:“看他这么可怜,给他一点吧!”爸爸看了看他,递给了我一元钱,让我给他。“一元钱,爸爸啊,您也太抠门了吧,这能干什么呀!”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我把一元钱递给了他,他不知说了什么转身走了,又到别的地方要钱去了。

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他又来了,还是站在那里说着那些话,我看他太可怜了,就把我剩下的.七块零花钱都给了他。他连连谢我:“你这个孩子心真好!”说完乐呵呵地走了,爸爸看看我没有说话。

我看他走到旁边的桌子那儿不停地说着,可那些人只顾着聊天,根本不看他。他站在那里十分尴尬,但也不走,终于那些人开始赶他:“走吧走吧,没钱,别的地方要去。”他又站了一会儿,看那些人就跟没看见一样,终于走了。

就这样,那个乞丐又来到我们面前,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真好心,能不能再给我一点,这点钱不够家里人吃饭的,别人都不愿意给我。”我看看他,又看看爸爸,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不愿意帮助他了,他并不是真的困难,他只是个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的骗子。

篇10:蒸人有味-生活随笔

蒸人有味-生活随笔

随着乘车的市民越来越多,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俨然已不是亲密接触那么简单。此时的傻哥,连同飞机上尚未消化的印度长寿面,全然已被车上的十八罗汉压成了五香馅饼。

在贴身肉搏的`人挤人中,什么也瞧不见,只看到了几只咖喱味儿的后脑勺。

先前的车下,固然是热了点,可不管怎么说,大千世界中,还有几丝热风。上车后,风丝儿遁焉!只剩下满车厢的五谷杂闻、六畜妖氛。

这么说吧!所谓的印度公交车,全然就是一辆行驶中的炉灶。热灶烘烘,千言万语只化为一个字——“蒸”。那蒸,不是云蒸霞蔚的“蒸”,乃是蒸人肉包子的“蒸”。而且蒸的是天竺风味儿的叉烧包。

蒸在其中,热血沸腾,一向信奉共产主义的俺,坚信这一次才是最后的斗争。

果然,没过多一会儿,七窍生烟、汗流至踵。燠燠兮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我欲因之劝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高温铁屉,蒸其筋骨,压其体肤,焖其乏身,直至外焦里嫩,滑酥烂软,而后方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此一种蒸法,绝非国内般临床表现。汗流浃背的同时,不但心率乱码,心象也随之翻转倒悬。视像一层层地增厚,又一圈圈儿地发散。且有无量高压存焉,压榨得骨头瓤子往外渗油,尾巴骨上十万只蝲蝲蛄乱钻。

世界末日,谁怕?——只要周身的核子细胞别爆炸。

忆同学少年,三伏天里耪大地的热乎劲儿,还真比时下脑浆子开锅,汆丸子的滋味儿凉快多了。窃以为,凡五月份临幸加尔各答公共汽车者,皆有资格踏着赤道的云梯,登上温情的火星。

篇11:人之惰性生活随笔

人之惰性生活随笔

懒惰似乎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大事也好,小事也罢,懒惰的习性总是存在的。我也一样,很多时候都想着什么事也不做,就是懒懒的窝在被窝里度过一天。虽然偶尔的小小偷懒无伤大雅,可是当懒惰的习惯为其他人造成麻烦,那就不好了。

离开家里到大城市工作了整整三年,而我买不起吉隆坡的房子,所以只好租了一间小房,让自己有个栖身之所。由于这栋房子并不属于我,所以其他房间就住满了别的租客,尤其以学生居多。屋友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长久居住下来,总会发生一些小插曲,而这些插曲大多数来自于人类的惰性。

记得一年前有个男屋友,他比较爱下厨,所以厨房是他的天下。很多时候,远远就可以闻到从厨房传出来的炒菜香味,总让人垂涎欲滴。可是爱下厨的人未必爱干净,他在处理厨房的整洁就要给予负分了。每当他煮好了食物,都不会马上把厨房清理干净,锅子等等尽数堆放在洗手盆,一放就是两、三天。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屋友去提醒他把厨房清洗干净,大家都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任由厨房处在乱糟糟的状态。

就在有天,这位男屋友把吃饱了的食物残羹全都裹在一个塑料袋,随手丢弃在洗手盆边上。我从家乡回来的时候,一踏进厨房就闻到了一股残渣的臭味,一看向纸袋真是乖乖不得了,纸袋上爬满了蛀虫!那时候的我忍无可忍,二话不说就把每个屋友揪出来问清楚,果然是爱下厨的他把残羹留在厨房有好几天了。还好这是懂得认错的主,他把厨房洗得干干净净,垃圾也即刻丢去屋外的垃圾桶,还不停地向我们道歉。为了让其他屋友有个警惕,我在厨房贴了一张字条提醒保持厨房的整洁,厨房**也就此告一段落。

可是,懒惰的人到处都是。厨房事件才刚过去不多久,厨房边上的厕所就传来了阵阵的尿臊味。由于屋子里的冲凉房和厕所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洗澡等等都是在这间厕所。有天半夜,我突然内急,就爬起身上厕所。一踏进厕所的霎那,浓浓的.尿臊味扑鼻而来,而当时我处在半迷糊的状态,决定匆匆上完了厕所就继续会周公。原本以为不知道是哪个屋友上完了厕所忘记冲水,所以隔天就忘了这回事。

但是,尿臊味却在几天后再次传来,而我因为觉得事情不常发生,就顺手把厕所冲干净。可是,事情似乎一发不可收拾,我几乎天天放工回去洗澡都会闻到那股很臭的尿臊味,可是苦无证据,抓不到“凶手”。终于,我忍无可忍,再次把字条贴上厕所门边,警告屋友上完厕所记得冲水。但是,事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有种逐渐恶化的趋势。就在有天我从房间走出来撞见另一个男屋友刚上完厕所,而我却完全没听到抽水马桶的水声时,就知道是他了。他在我警告之下,虽然时不时还有不冲水的习惯,但已经稍微好转。

除了以上的两件事情,陆陆续续还有其他屋友生活上懒惰的恶习都会造成一定的烦扰。就好比如用了洗衣机却不马上把衣服拿出来晒干,宁愿留到隔天,导致其他屋友无法继续洗衣。尤其适逢雨季,大家都希望在太阳出现的短暂时刻快快把衣服洗好晒干,可惜就是人类的惰性导致衣服无法完全晒好。当然,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琐事也因为屋友的懒惰恶习为生活带来了麻烦事。

很多时候,人类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就算是短短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都不愿意去配合。这些懒惰的恶习往往都会为一间家带来了不少的矛盾和家庭纠纷。剔除这些习性,生活上就会少了不必要的纷争和误会,何乐而不为呢?可惜,这种连小学生都了解的浅显道理,到了大人身上似乎又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人类呀,什么时候你们才能改掉这种懒惰的恶习?

篇12:生活随笔: 乞人轶事

生活随笔: 乞人轶事

昨日外出用早餐,虽是清晨,但山城的金色日光照射得足矣令人半阖着双眼。落脚在一家空间狭促的小面馆里,膨胀的热气充斥着半个堂子。

正当我垂着头吃面时走进来一老人,未曾见到人,只听他吆喝卖南瓜。堂子内仅有三四人,无一人答。吆喝声不歇,渐渐走近,我抬首看着那瘦弱面黄的老人。他大致古稀之年,背上背着背篓,右手提着一个比拳头大的蔫南瓜,左手杵着细长歪斜的木拐杖,老人背对清晨耀眼的日光伫立在堂子内,只见得他黝黑的脸颊有些模糊。我用眼扫了扫他手上的南瓜,确信没人会买他的南瓜。

老人走进坐在我临后一桌的客人,向其推卖南瓜,客人道:“不好意思,我们不买南瓜。”老人语声一直不大,甚至有些可怜的再次询问:“买买我的南瓜吧。”两三次被拒绝后,老人开口用乞求的声音道:“那你给我一元钱吧。”那两位客人颇有惊讶的相互对视一眼之后,女客人从包里掏出了几张零钱给了老人。

这时,面馆的老板娘横着脸走出来,径直走过老人的身边,无视他。老人走到我一侧,用着方才同样的方法询问、乞求,我很和气的拒绝了他,之后,他继续站在我的身侧没有离开。那一瞬间我颇有不适,他是在强行逼迫我的施舍,还是真的'可怜到急需这一元钱救火?我与随行的人对视一眼,示意他们继续用餐。

稍过一会子,老板娘从堂子外面走了进来,斜眼瞪了那老人一眼,这次没有无视,而是有了敌意。我沉默着,未做理睬,老人这时才离去。金色刺眼的日光落在他弯曲的背上,我眼眸中的怜悯渐渐退去。老板娘这时走过来擦桌子,一边擦着一边说道:“这老头天天都拿着蔫南瓜进我的店里来要钱,有时还顺手顺走没喝完的水瓶子。”店里小二道:“可不是,他就是一骗子,早上在菜市卖菜,收市以后就在店里向客人要钱。”

我听后未有惊讶,回家后便对家里人说起此事,我说:“他真正该被施舍的应该是自己最没有的——自尊。”傍晚时分,有人叩响家里的门,门外站着一对爷孙,那老人哀求道:“好心人,我们好几天没吃饭了,能给我们些钱吗?”母亲听闻从腰包拿出几张纸币给他们,人走后母亲有点无奈:“这年头哪里都有人要钱,都要上门来了。”我说:“如果没有泛滥盲从的同情之心,何来这般容易存活的乞人?”说完话后我好似有想起什么似地,那老人的背影甚为熟悉。

【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相关文章:

1.人生点悟-生活随笔

2.生活随笔

3.做菜作文

4.《那个雨后的傍晚》随笔

5.那个戒酒的女子随笔

6.经典随笔我的那个梦

7.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

8.爱你的那个他杂文随笔

9.堵车生活随笔

10.生活哲理随笔

下载word文档
《那个做菜的人生活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