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2022-05-30 07:16: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半罐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希望大家喜欢!

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篇1: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很多初学翻译的人,可能对翻译很漫不经心,觉得翻译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嘛,我只要两种语言都会,那么翻译起来自然易如反掌。但是实际上,翻译简单吗?翻译不简单!1970年,周恩来总理针对翻译工作有一篇讲话。他说:“搞翻译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懂几句外国话就行的。不但要有政治水平,同时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没有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不行。基本功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语言本身和各种文化知识。” 能做翻译已经不是易事,做好翻译,就更难上加难了。

对那些漫不经心的初学者来说,在翻译时经常容易落入一些“陷阱”而不能自拔,这些“陷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正因为是初学者,所以不易发现这些“陷阱”,不慎落入其中也在预料中。那么这些“陷阱”究竟有哪些呢?这里指简单挑出几个,如忽略名词的单复数,忽略介词以及拘泥于原文,而过于拘泥于原文的译文读起来生硬拗口,阻碍理解,用有些评论家的话来说,就叫“根本就不是在说人话”。前面两个陷阱其实是在考察基本功,只要基本功练到家,避免陷阱不成问题。拘泥于原文这一问题,则需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才能磨练出跳过陷阱的本领。现在,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翻译初学者常遇到的陷阱。

1. 忽略单复数

英文:The mountain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blue shadows over the valley.

原译文:山上开始向山谷投下蔚蓝色长影。

上面的译文有错吗?细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译者实际上忽略了英汉翻译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单复数。大家知道,英语的名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往往和冠词连用。可数名词最常见的复数形式就是在该名词单数后面加上“s”或者“es”。上述例子中,mountains和shadows明显都是复数,那么这个英文中的复数,转成成中文时,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你用心,必定能找到。比如,这里我们建议将这句改译为“群山开始向山谷投下一道道蔚蓝色长影。”一个“群”字,一个“一道道”,立即就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现到译文中。

那么看到这里,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看看下面这句该如何翻译。原文:Dogs are very helpful animals.很多同学这时就放聪明了,注意到这里dog和animal都是复数,而且刚刚上面也说了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体现出这个复数概念,那就这么翻译:狗们是很有用的动物们。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译者的聪明谨慎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最起码知道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们”这个字来表达复数概念。但是又不得不说,这样的译文其实也是很蹩脚的,因为有中国人会这么讲话的吗?其实很简单,这句话可以直接译成:狗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在英文中,泛指经常用复数,或用单数加定冠词,表明这一类的东西。dogs在这里其实是泛指,虽为复数形式,但是表达的概念却是“dog”这一类动物,所以在译成汉语时直接用“狗”这一个字来表达就足够了,足以说明是表示“狗”这一类动物了,而不用画蛇添足,说成“许多狗”或者“狗们”,让人听来忍俊不禁。

2. 忽略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灵活的一个词类,它能引出介词短语在句中发挥各种作用,它能跟动词连用,把不及物动词变成及物动词,引出宾语。总之,介词在英语里广泛使用,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

英文: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matche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原译文:晚上在宴会、音乐会和乒乓球比赛结束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

上面这句译文有问题吗?说不上有问题,这句译文表达的意思也是对的,只是,该译文还有可优化的地方。只要译者掌握了上面所说的规律,即“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那么译者在翻译时就会注意,英文中只用了一个介词after来引出后面的三个名词banquets,concerts,table tennis matches,即一个介词搭多个名词,但中文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译成中文时,我们就要注意将英文中唯一的一个介词转换成中文里不同的动词,使其与后面跟的名词搭配恰当,语义更通顺。比如本句,建议可以改译为: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比赛之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此译文中添加了不同的动词如参加、出席、观看来分别搭配后面所跟的名词宴会、音乐会、乒乓球比赛,增加的动词也让这句译文随即生动起来,体现出主语“he”的忙忙碌碌。

大家再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去体会一下这条规律应用的恰到好处所带来的不一般的效果。

原文:In China, we went into shops, parks, theaters and restaurants.

译文:在中国,我们逛商店,去公园,上戏院,下饭店。

有没有看到,原文中的一个went into,翻译成中文,就分身了,由一变四,成了逛、去、上、下。不得不惊叹,译者这些词真是添得好,添得妙啊!

3. 拘泥于原文

用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话来说,翻译的标准有三,即信、达、雅。1980年出版了张培基等四位学者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作者在“翻译的标准”一节中写道:“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对初学翻译的人,我们主张以“信”或“忠实”为目标,然后再朝着更高的目标“达、雅“或“通顺”奋斗。由此,很多翻译初学者就一味地追求“信”,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导致最后的译文读起来磨牙,听起来刺耳。下面就给大家看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也曾被我的老师拿来给我们举例过,但是看过的人却不一定事后思考体味过其翻译的巧妙之处。

Opponents(1) of a proposed agreement with Japan to build the new generation FSX fighter plane(2) have made a vigorous appeal to President George Bush, and a long debate at the White House (3) has left Mr. Bush torn between differing views in the cabinet (4).

这个长难句,你要死抠原文的话,保证译出来的东西没人能懂。这时,必须跳出原文,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做出既忠实原文,又通顺易懂的译文。这里给出参考译文:有人提议美国与日本签订协定,共同研制新一代FSX战斗机,但有人不赞同这样做,并向乔治·布什总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白宫开会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但内阁成员意见相左,布什先生很难定夺。

此处,我们首先将第2句提前,放在句首,然后再用到转类的翻译方法来译第1句,将名词转类为动词。随后翻译第3句,这一句要和前面的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一句,并且用到转类手法,将名词转类为动词短语。最后翻译第4句,这一句要用到拆句,并且拆开的前后两句要符合汉语的因果逻辑关系。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原文: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译文:To win this victory will not require much more time and effort, but to consolidate it will. 原文里重复出现的词语,译文没有重复,仅用一个will就替代了原文用二十多个词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跳出原文的神奇之处。

再来看看春季英语中级口译考试那道英译汉真题。英文原文中有这么一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很多考生后来都在纠结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翻译。有的考生自爆译文,说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照着原文表面意思来译吗?显然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译文,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纵观上下文,这里的hungry其实不是说饮食上的“饥饿”,而是说在知识的追求上,要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而这里的foolish也不是表面意思“愚蠢”,而是有“保持谦虚,不耻下问”,“大智若愚”的涵义。所以,当我们真正领悟了原文的意思后,就要用更加精确的语言来译出其确切含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显现出的浅层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译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样的译文明显比刚才那位考生的译文更加精确,放在这里作为乔布斯对年轻人的告诫也是非常恰当的。

顺便提一下,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人必定要数史蒂夫·乔布斯了,他种出的“苹果”风靡全球,他逝世的消息,也让世人哀悼,他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人。如果你足够关注这类时事,那么你必定会试图了解这个人,然后必定会搜到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这篇著名演讲(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那么你就会明白演讲中这句意味深长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真实涵义了,那在考场做翻译时也不必绞尽脑汁,无从下笔了。沪江网校语音大厅曾经还专门做过一场关于乔布斯的语音活动,并且特别挑出了这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来与大家探讨和分享。你有没有错过呢?

最后问大家,在翻译实践中,你是否掉入过上面所说的三个陷阱中?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然后一定要提醒自己:以后绝不再落入相同的陷阱。要落的话,怎么样也要落入一个新的陷阱,对吧?这新的陷阱又会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英语口译初级考试精讲:中国红

翻译解析:“中国红”应当如何翻译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眼球的建筑当数中国国家馆,被媒体形容为“神秘中国红,壮美东方冠”。有人建议将“中国红”译作Chinese red,笔者认为此译法尚可推敲,因为形容词Chinese的意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或“中式的”,这样译会使人误以为“中国红”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或类似“苏丹红”的某种化工原料。

其实,这里的“中国红”指的是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bright red),在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甚至可以象征中国,因而被称为“中国红”。中国国家馆选择红色也是表达了这层象征意义。所以笔者建议,不妨将其解释性地译为red, the symbolic color of/in China。(of有“中国的”之意,而in则可表示这是在中国受到喜爱的颜色。)

在汉语中,“红”又称“朱”“赤”“丹”“茜”“绛”“绯”“彤”等,可见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这些词在译成英文时,都可用red一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高贵——皇宫的墙是红的,皇帝用的朱笔是红的,现在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documents with the name of the issuing governmental department printed in red)大概也是由此传下来的。此外,达官贵人的宅邸的门叫做“朱门”;高贵人家小姐住的屋子称为“红楼”;科举考试发布的考中者名单称为“红榜” (honor roll/board)。

红色也象征喜庆、吉利和幸福。中国人在过春节时挂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窗花;办喜事时点红烛,将新房布置成红色,不仅新娘穿红衣服,新郎也要“披红”(wear a red flower and a red silk ribbon)。汉语中的“满堂红”(all-round success)也表示这样的含义。

红色还是许多花的颜色,比如“落红”(falling flowers)中的“红”就指花,因此也象征着美丽,故常称女子为“红颜”(大概只能转译为woman)。

红色象征着繁华,成语“灯红酒绿” (feasting and revelry drinking green wine under red lantern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佛教把人世间称为“红尘”(the world of mortals),最早也是因为唐朝长安街市繁荣,马车经过时带起地上红褐色的尘土,形成“红尘滚滚”的景象。

红色还象征着革命,从早年的“红军” (Red Army)、“红色根据地”(revolutionary base)到近年的“红色旅游”(tour of sacred places of revolution)都有这层含义。为此,西方一度称中国为Red China。

可以说,以上这些都是“中国红”的内涵。至于其前面的“神秘”二字,笔者认为,从语用角度看,与其说“神秘”是修饰“红”本身,还不如说人们想要从中国馆看出中国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秘密所在。所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神秘中国红”表示的意思是the mystery behind red, the symbolic color of China。

英语口译初级考试精讲:世界杯英语大串烧

翻译点津:世界杯英语大串烧

足球世界杯(全名为“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FIFA是“世界足球联合会”法文名称Fédèration International de Football Associations的缩写,在美国“足球”称为soccer,football则是“橄榄球”)将于6月1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战幕,共有32 个球队争夺大力神杯。首场比赛由东道主南非对阵墨西哥(the host team of South Africa competing with the Mexican team)。

第一届世界杯于1930年举行,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世界也就每4年疯狂一次,人们就像着了魔一样(as if charmed)沉浸在足球的欢乐中(be immersed in the joy of football),暂时忘却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cast away ever worry)。看世界级球星踢球一点也不亚于欣赏艺术大师的表演(no less than watching performances by great masters of art)。

人们仍然津津乐道于(feel delighted in talking about)球王贝利(Pelé, king of football)在1958年世界杯上的精彩表现。1986年马拉多纳(Maradona)连过六人(break the defense of six persons in a breath)的世纪进球(shot of the century)让全世界的球迷记忆犹新(still fresh in their memory),这次马拉多纳首次以教练的身份(in the capacity of a coach)参加世界杯,可是人们至今还在争论贝利和马拉多纳究竟谁更伟大。

英语口译初级考试精讲:数字

如何用英语翻译不确定的数字?

1) 表示大约数目

大约数目指的是围绕特定数目、以及比特定数目或多或少的数目。汉语在数词前加“约”、“约 计”、“大约”、“大概”等词,或在数词后加“左右”、“上下”等词表示。英语在 数词前加 about, around,some,approximately,roughly,more or less,in the neighbourhood of等词或词组,或在数词后加or so,or thereabout,in the rough等词组表示,例如:

a) about/around five o’clock大约五点钟/五点钟左右

b) about/around/some/approximately/roughly/more or less/in the neighbourhood of twenty people 大约二十人/二十人左右

2) 表示“少于”的数目

表示比特定数目少或小的数目,汉语在数词前加“少于”、“小于”、“低于”、“不到”、“不 及”、“不足”等词,或在数词后加“以下”、“以内”、“以里”等词表示。英语在数词前加fewer than, less than,under,below,within等词或词组表示,例如:

a) fewer than/less than/under/below/within one thousand yuan少于一千元/不到一千元/一千元以下

b) below zero degrees Celsius 摄氏零度以下

3) 表示“差不多”的数目

差不多,是一种特殊的表 示“少于”的数目的方法,接近特定数目或仅差一点。汉语在数词前加“近”、“将近”、“接近”、“几乎”、“差不多”、“差一点”、“差一点不到”等词表 示。英语在数词前加nearly,almost,toward,close on等词或词组表示, 例如:

a) nearly/almost/toward fifty years old将近五十岁/差一点五十岁

b) nearly/almost/close on one hundred yuan将近一百元/差不多一百元

4) 表示“多于”的数目

表示比特定数目多或大的数目,汉语在数词前加“多于”、“大于”、 “高于”、 “超过”等词,或在数词后加“多”、“来”、“几”、“余”、“以上”等词表示。英语在数词前加more than ,over,above,upwards of等词或词组表示,或用在数词后加and more,odd,and odd等词或词组表示,例如:

a) more than/over/above/upwards of a hundred yuan one hundred yuan and more/odd/and odd一百多元/一百来元

b) above thirty-two degrees Fahrenheit华氏32度以上

篇2:口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

很多初学翻译的人,可能对翻译很漫不经心,觉得翻译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嘛,我只要两种语言都会,那么翻译起来自然易如反掌。但是实际上,翻译简单吗?翻译不简单!1970年,周恩来总理针对翻译工作有一篇讲话。他说:“搞翻译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懂几句外国话就行的。不但要有政治水平,同时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没有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不行。基本功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语言本身和各种文化知识。” 能做翻译已经不是易事,做好翻译,就更难上加难了。

对那些漫不经心的初学者来说,在翻译时经常容易落入一些“陷阱”而不能自拔,这些“陷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正因为是初学者,所以不易发现这些“陷阱”,不慎落入其中也在预料中。那么这些“陷阱”究竟有哪些呢?这里指简单挑出几个,如忽略名词的单复数,忽略介词以及拘泥于原文,而过于拘泥于原文的译文读起来生硬拗口,阻碍理解,用有些评论家的话来说,就叫“根本就不是在说人话”。前面两个陷阱其实是在考察基本功,只要基本功练到家,避免陷阱不成问题。拘泥于原文这一问题,则需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才能磨练出跳过陷阱的本领。现在,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翻译初学者常遇到的陷阱。

1. 忽略单复数

英文:The mountain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blue shadows over the valley.

原译文:山上开始向山谷投下蔚蓝色长影。

上面的译文有错吗?细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译者实际上忽略了英汉翻译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单复数。大家知道,英语的名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往往和冠词连用。可数名词最常见的复数形式就是在该名词单数后面加上“s”或者“es”。上述例子中,mountains和shadows明显都是复数,那么这个英文中的复数,转成成中文时,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你用心,必定能找到。比如,这里我们建议将这句改译为“群山开始向山谷投下一道道蔚蓝色长影。”一个“群”字,一个“一道道”,立即就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现到译文中。

那么看到这里,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看看下面这句该如何翻译。原文:Dogs are very helpful animals.很多同学这时就放聪明了,注意到这里dog和animal都是复数,而且刚刚上面也说了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体现出这个复数概念,那就这么翻译:狗们是很有用的动物们。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译者的聪明谨慎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最起码知道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们”这个字来表达复数概念。但是又不得不说,这样的译文其实也是很蹩脚的,因为有中国人会这么讲话的吗?其实很简单,这句话可以直接译成:狗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在英文中,泛指经常用复数,或用单数加定冠词,表明这一类的东西。dogs在这里其实是泛指,虽为复数形式,但是表达的概念却是“dog”这一类动物,所以在译成汉语时直接用“狗”这一个字来表达就足够了,足以说明是表示“狗”这一类动物了,而不用画蛇添足,说成“许多狗”或者“狗们”,让人听来忍俊不禁。

2. 忽略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灵活的一个词类,它能引出介词短语在句中发挥各种作用,它能跟动词连用,把不及物动词变成及物动词,引出宾语。总之,介词在英语里广泛使用,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

英文: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matche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原译文:晚上在宴会、音乐会和乒乓球比赛结束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

上面这句译文有问题吗?说不上有问题,这句译文表达的意思也是对的,只是,该译文还有可优化的地方。只要译者掌握了上面所说的规律,即“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那么译者在翻译时就会注意,英文中只用了一个介词after来引出后面的三个名词banquets,concerts,table tennis matches,即一个介词搭多个名词,但中文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译成中文时,我们就要注意将英文中唯一的一个介词转换成中文里不同的动词,使其与后面跟的名词搭配恰当,语义更通顺。比如本句,建议可以改译为: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比赛之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此译文中添加了不同的动词如参加、出席、观看来分别搭配后面所跟的名词宴会、音乐会、乒乓球比赛,增加的动词也让这句译文随即生动起来,体现出主语“he”的忙忙碌碌。

大家再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去体会一下这条规律应用的恰到好处所带来的不一般的效果。

原文:In China, we went into shops, parks, theaters and restaurants.

译文:在中国,我们逛商店,去公园,上戏院,下饭店。

有没有看到,原文中的一个went into,翻译成中文,就分身了,由一变四,成了逛、去、上、下。不得不惊叹,译者这些词真是添得好,添得妙啊!

3. 拘泥于原文

用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话来说,翻译的标准有三,即信、达、雅。1980年出版了张培基等四位学者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作者在“翻译的标准”一节中写道:“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对初学翻译的人,我们主张以“信”或“忠实”为目标,然后再朝着更高的目标“达、雅“或“通顺”奋斗。由此,很多翻译初学者就一味地追求“信”,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导致最后的译文读起来磨牙,听起来刺耳。下面就给大家看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也曾被我的老师拿来给我们举例过,但是看过的人却不一定事后思考体味过其翻译的巧妙之处。

Opponents(1) of a proposed agreement with Japan to build the new generation FSX fighter plane(2) have made a vigorous appeal to President George Bush, and a long debate at the White House (3) has left Mr. Bush torn between differing views in the cabinet (4).

这个长难句,你要死抠原文的话,保证译出来的东西没人能懂。这时,必须跳出原文,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做出既忠实原文,又通顺易懂的译文。这里给出参考译文:有人提议美国与日本签订协定,共同研制新一代FSX战斗机,但有人不赞同这样做,并向乔治·布什总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白宫开会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但内阁成员意见相左,布什先生很难定夺。

此处,我们首先将第2句提前,放在句首,然后再用到转类的翻译方法来译第1句,将名词转类为动词。随后翻译第3句,这一句要和前面的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一句,并且用到转类手法,将名词转类为动词短语。最后翻译第4句,这一句要用到拆句,并且拆开的前后两句要符合汉语的因果逻辑关系。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原文: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译文:To win this victory will not require much more time and effort, but to consolidate it will. 原文里重复出现的词语,译文没有重复,仅用一个will就替代了原文用二十多个词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跳出原文的神奇之处。

再来看看20春季英语中级口译考试那道英译汉真题。英文原文中有这么一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很多考生后来都在纠结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翻译。有的考生自爆译文,说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照着原文表面意思来译吗?显然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译文,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纵观上下文,这里的hungry其实不是说饮食上的“饥饿”,而是说在知识的追求上,要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而这里的foolish也不是表面意思“愚蠢”,而是有“保持谦虚,不耻下问”,“大智若愚”的涵义。所以,当我们真正领悟了原文的意思后,就要用更加精确的语言来译出其确切含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显现出的浅层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译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样的译文明显比刚才那位考生的译文更加精确,放在这里作为乔布斯对年轻人的告诫也是非常恰当的。

顺便提一下,20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人必定要数史蒂夫·乔布斯了,他种出的“苹果”风靡全球,他逝世的消息,也让世人哀悼,他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人。如果你足够关注这类时事,那么你必定会试图了解这个人,然后必定会搜到他20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这篇著名演讲(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那么你就会明白演讲中这句意味深长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真实涵义了,那在考场做翻译时也不必绞尽脑汁,无从下笔了。

最后问大家,在翻译实践中,你是否掉入过上面所说的三个陷阱中?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然后一定要提醒自己:以后绝不再落入相同的陷阱。要落的话,怎么样也要落入一个新的陷阱,对吧?这新的陷阱又会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篇3: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暑假期间,受职业规划影响,大学生们往往会利用暑期勤工俭学,通过学友介绍、职业中介、网络搜索招工信息等寻求打工机会,但据了解,每年暑期各地几乎都会发生大学生打工、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事件,诸如被 忽悠、被克扣工资、超时加班、发生意外伤害得不到赔偿等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每逢假期,此类因大学生打工引发的纠纷、被诈骗类警情呈上升态势。

主要原因:

1、大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

大学生暑期打工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有时仅仅是电话约定,就上岗工作。大学生合法权益常因此遭到侵害,有的是用工单位拖欠实习工资,更为严重的`是实习期间遭遇意外伤害,用工单位推诿责任甚至不予任何赔偿。一般向劳动部门投诉时,劳动部门也无能为力。

2、中介巧舌鼓吹,抽头牟利

大学生暑期打工一般集中于选择家教、商业促销、餐饮行业等临时性工作,这也就给了一些中介以可乘之机。中介通常会利用网络、校园小广告等成本较低的渠道散布招聘消息,而招聘的工种往往门槛低、看起来收入也高、应聘条件不苛刻,很有诱惑力,

中介由此吸引大学生应聘,从中抽头牟利。

3、用工方打擦边球,剥削大学生廉价劳动

从用工方来看,不排除有工作人员疏忽或有意借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挣学生的冤枉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应聘时,通常都会被要求交纳抵押金、上岗费或者扣押证件。关键还是部分大学生判断力较弱,被无良用工单位肆意剥削。

4、学校里教育缺位,易吃亏上当

由于学生暑期打工是自主行为,学校多不参与、不倡导、不组织、不反对,致使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一是要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

在尚未建立健全起对大学生假期打工的保护机制的现阶段,学生维权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用工协议,协议内容应约定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作岗位等。以便依法进行维权

二是要保持警戒心,提高甄别力

广大学生要尽量通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在哪里打工,一定要告知家长或亲友。如果工种有危险性,要看清用人单位是否投了意外伤害险、劳工保险等。要注意常见比如 陷阱,而不是直营促销等。

篇4:求职需警惕诈骗 的陷阱

求职需警惕诈骗 的陷阱

眼下又到了大中专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期,一些诈骗团伙、 组织经常以高额薪金、优厚待遇为“诱饵”,哄骗学生,辽宁省鞍山市工商部门近日提醒,毕业求职学生尽量通过正规招聘会参加应聘,对网上求职、中介机构等途径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

前不久,大四学生小玉在网上看见一个招聘文员的信息,月薪2800元,提供住房。小玉找到了这家用工单位,一中年女子问了小玉几个问题后,告诉她被录取了,但为防中途离职,必须交纳1500元押金。小玉信以为真,把家里刚寄过来的生活费都上交了。一周后小玉来上班,却发现公司大门紧锁。原来,她碰到了诈骗团伙。

据鞍山市工商部门介绍,除了上述就业诈骗外,毕业生还易掉入 陷阱,

《求职需警惕诈骗 的`陷阱》()。此前工商人员就曾经解救过多名被骗入 团伙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或是被高薪利诱,或是经别人引荐,进入 的圈子无法逃出来,直到被工商部门解救。

工商部门介绍, 分子常打着“介绍工作”“高薪招聘”“创业投资”等幌子,诱骗学生进入 窝点,然后使用暴力、限制自由等手段,胁迫他们诱骗亲友加入,发展下线。此外,也有一些非法机构以高薪为诱饵,打着“先培训后上岗”等幌子,骗取培训费、保证金、押金等费用。

工商部门提醒毕业生,找工作要尽量通过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等正规渠道,注意核实用工单位的真实性,必要时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查询招聘单位是否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等。对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等费用的机构,不要轻易交钱。切勿将身份证、手机等交给他人保管,一旦发现误入非法 组织,要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设法脱身,并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机关举报。

篇5:就业陷阱:大学毕业生需警惕

就业陷阱:大学毕业生需警惕

用就业协议取代劳动合同

案例1:早在8月,林萍便与一家大学和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林萍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就业。7月,林萍大学毕业后,如期到了公司上班,但公司一直没有与林萍签订劳动合同,林萍也认为自己有就业协议在手,签不签劳动合同并不重要。1月,林萍突然被公司“解雇”,且公司拒绝给予任何经济补偿。法院审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仅是教育部门制定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派遣、毕业生将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它不同于劳动合同,也不能替代劳动合同为由,遂判决驳回了林萍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的诉讼请求。

法官点评:类似本案所涉就业协议书,一般由教育部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其依据是1989年原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它是明确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该协议的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止于学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时。即仅限于对学生就业过程的约定,一旦报到,其使命就已完成。其关键在于,毕业生必须凭就业协议书,另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毕业生只有另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并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约束。而林萍并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自然不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调整,不能获取经济补偿。 以见习期代替试用期

案例2:201月5日,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赵菲等5名大学生,好不容易受聘于一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见习期一年,见习期内的工资比正式录用的工资下浮40,见习期满后自行恢复正式录用工资。赵菲等人鉴于工作难找,加之该工作比较适合自己,只好答应。年12月1日,公司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之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赵菲等,将于201月2日解除合同。赵菲等人并不明白,这实际上是公司故意用见习期代替试用期,目的在于变相延长试用期,以赚取更多的廉价劳动力。

法官点评:姑且不论公司的客观情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仅就纠纷的发生而言,关键在于赵菲等人未能区分见习期与试用期,以致上当受骗,

见习期是国家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根据有关规定实行的至少1年的考查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约定的考查期限。其区别在于:一是见习期的期限为1年以上;试用期的期限则视情况而定,但最高不得超过6个月。二是见习期是国家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转正之前执行的考核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自行约定的.考核期限。三是见习期只约束劳动者,用人单位认为其在见习期内不合格,可以延长见习期或者将其辞退。试用期则能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若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合格,可随时辞退;若劳动者不满意,也可以随时辞职。四是见习期是强制性的,劳动者必须经过见习期才能转正;试用期不具有强制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设立与否及具体的试用时间。

不预先公布“录用条件”

案例3:通过近一个多月的奔波,2009年8月10日,朱婷总算找到自己喜爱而且符合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期限三年,试用期六个月。虽然朱婷觉得试用期太长,且期间的月工资竟比正式工少了700元,但基于爱好和难于就业,还是答应了。转眼到了年2月,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将满前,尽管朱婷自我感觉良好,同事也常常给予赞誉,但公司却表示对她的工作、生活表现“不是很满意”,故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要朱婷走人。朱婷虽一再追问究竟具体因为什么,让公司“不是很满意”,但公司却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实际上,这仅仅是公司利用试用期,让朱婷廉价为其工作了半年。 法官点评: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并非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此而言,首先,用人单位应当预先公布“录用条件”,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共知。劳动者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也有权提出疑义。其次,用人单位还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预先公布的录用条件,如劳动者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等。本案中,姑且不论公司是否事先向朱婷公布过录用条件,但公司至少不能说明对朱婷为什么“不是很满意”,更不能提供证据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故公司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拿霸王条款限制“跳槽”

案例4:2009年9月1日,大学毕业的康玲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签订合同时,公司表示将由康玲从事某一专业技术性工作,出于稳定公司人才,如康玲单方提前解除合同,必须付给公司10万元违约金。康玲鉴于工作难找,担心被别人抢去该职位,没有多想便答应了。2010年1月,已在深圳就业的大学同学,邀康玲加盟其所在的企业,而康玲通过了解、考察,也对该企业的前景及自己在该企业的用武之地非常看好,遂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明确表示将在一个月后离开公司。但公司要其交10万元违约金,否则不予转档。康玲经苦苦哀求,东拼西凑给公司6万元后,公司才算放了她一马。

篇6:大学生暑期需警惕求职陷阱

大学生暑期需警惕求职陷阱

暑假期间,受职业规划影响,大学生们往往会利用暑期勤工俭学,通过学友介绍、职业中介、网络搜索招工信息等寻求打工机会,这时候大家就要注意求职时不要被骗啦!

据了解,每年暑期各地几乎都会发生大学生打工、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事件,诸如被 忽悠、被克扣工资、超时加班、发生意外伤害得不到赔偿等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每逢假期,此类因大学生打工引发的纠纷、被诈骗类警情呈上升态势。

主要原因:

1、大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

大学生暑期打工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有时仅仅是电话约定,就上岗工作。大学生合法权益常因此遭到侵害,有的是用工单位拖欠实习工资,更为严重的'是实习期间遭遇意外伤害,用工单位推诿责任甚至不予任何赔偿。一般向劳动部门投诉时,劳动部门也无能为力。

2、中介巧舌鼓吹,抽头牟利

大学生暑期打工一般集中于选择家教、商业促销、餐饮行业等临时性工作,这也就给了一些中介以可乘之机。中介通常会利用网络、校园小广告等成本较低的渠道散布招聘消息,而招聘的工种往往门槛低、看起来收入也高、应聘条件不苛刻,很有诱惑力,

中介由此吸引大学生应聘,从中抽头牟利。

3、用工方打擦边球,剥削大学生廉价劳动

从用工方来看,不排除有工作人员疏忽或有意借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挣学生的冤枉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应聘时,通常都会被要求交纳抵押金、上岗费或者扣押证件。关键还是部分大学生判断力较弱,被无良用工单位肆意剥削。

4、学校里教育缺位,易吃亏上当

由于学生暑期打工是自主行为,学校多不参与、不倡导、不组织、不反对,致使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一是要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

在尚未建立健全起对大学生假期打工的保护机制的现阶段,学生维权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用工协议,协议内容应约定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作岗位等。以便依法进行维权

二是要保持警戒心,提高甄别力

广大学生要尽量通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在哪里打工,一定要告知家长或亲友。如果工种有危险性,要看清用人单位是否投了意外伤害险、劳工保险等。要注意常见比如 陷阱,而不是直营促销等。

篇7:求职者需警惕网上求职陷阱

求职者需警惕网上求职陷阱

福建警方日前公布了全省近期一些专门针对求职者的诈骗案例,提醒求职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正规渠道求职,

福建警方揭露的利用求职者资料实施犯罪活动类型有:

手法一: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求职信息,以缴纳中介费、押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手法二:在求职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设立虚假的某大型企业招聘网站,以向求职者索要手续费、押金等为名实施诈骗,

12月,福建龙岩一求职者在龙岩求职网看到农业银行招工信息,咨询对方时被要求先寄4000元作为押金,他如数汇出现款后再也无法打通“招工单位”的电话。

手法三:利用求职者资料实施其他犯罪。福建晋江、石狮等地近期连续发生30多起以“招工”为名抢夺求职者手机的案件。据警方已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专门去人才招聘网站获取应聘者资料,对资料筛选后,他们以晋江某公司的`名义,拨通应聘者的联系电话,声称要其来面试,并告诉应聘者公司会派人来接应,让其等在某处。一犯罪嫌疑人假装工作人员,骑摩托车接求职者。在前往公司“面试”途中,另一犯罪嫌疑人打电话给应聘者,要他将电话交给同伙通话,拿到手机的犯罪嫌疑人则故意将安全头盔或者一只档案袋掉在地上,叫应聘者帮忙捡起来。此时,犯罪嫌疑人一踩油门,扬长而去。

篇8:中级口译需警惕的“陷阱”

很多初学翻译的人,可能对翻译很漫不经心,觉得翻译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嘛,我只要两种语言都会,那么翻译起来自然易如反掌。但是实际上,翻译简单吗?翻译不简单!1970年,周恩来总理针对翻译工作有一篇讲话。他说:“搞翻译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懂几句外国话就行的。不但要有政治水平,同时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没有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不行。基本功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语言本身和各种文化知识。” 能做翻译已经不是易事,做好翻译,就更难上加难了。

对那些漫不经心的初学者来说,在翻译时经常容易落入一些“陷阱”而不能自拔,这些“陷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正因为是初学者,所以不易发现这些“陷阱”,不慎落入其中也在预料中。那么这些“陷阱”究竟有哪些呢?这里指简单挑出几个,如忽略名词的单复数,忽略介词以及拘泥于原文,而过于拘泥于原文的译文读起来生硬拗口,阻碍理解,用有些评论家的话来说,就叫“根本就不是在说人话”。前面两个陷阱其实是在考察基本功,只要基本功练到家,避免陷阱不成问题。拘泥于原文这一问题,则需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才能磨练出跳过陷阱的本领。现在,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翻译初学者常遇到的陷阱。

1. 忽略单复数

英文:The mountain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blue shadows over the valley.

原译文:山上开始向山谷投下蔚蓝色长影。

上面的译文有错吗?细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译者实际上忽略了英汉翻译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单复数。大家知道,英语的名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往往和冠词连用。可数名词最常见的复数形式就是在该名词单数后面加上“s”或者“es”。上述例子中,mountains和shadows明显都是复数,那么这个英文中的复数,转成成中文时,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你用心,必定能找到。比如,这里我们建议将这句改译为“群山开始向山谷投下一道道蔚蓝色长影。”一个“群”字,一个“一道道”,立即就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现到译文中。

那么看到这里,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看看下面这句该如何翻译。原文:Dogs are very helpful animals.很多同学这时就放聪明了,注意到这里dog和animal都是复数,而且刚刚上面也说了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体现出这个复数概念,那就这么翻译:狗们是很有用的动物们。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译者的聪明谨慎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最起码知道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们”这个字来表达复数概念。但是又不得不说,这样的译文其实也是很蹩脚的,因为有中国人会这么讲话的吗?其实很简单,这句话可以直接译成:狗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在英文中,泛指经常用复数,或用单数加定冠词,表明这一类的东西。dogs在这里其实是泛指,虽为复数形式,但是表达的概念却是“dog”这一类动物,所以在译成汉语时直接用“狗”这一个字来表达就足够了,足以说明是表示“狗”这一类动物了,而不用画蛇添足,说成“许多狗”或者“狗们”,让人听来忍俊不禁。

2. 忽略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灵活的一个词类,它能引出介词短语在句中发挥各种作用,它能跟动词连用,把不及物动词变成及物动词,引出宾语。总之,介词在英语里广泛使用,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

英文: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matche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原译文:晚上在宴会、音乐会和乒乓球比赛结束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

上面这句译文有问题吗?说不上有问题,这句译文表达的意思也是对的,只是,该译文还有可优化的地方。只要译者掌握了上面所说的规律,即“在汉语里许多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里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反之,英语里的许多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则要用相应的动词来表达”,那么译者在翻译时就会注意,英文中只用了一个介词after来引出后面的三个名词banquets,concerts,table tennis matches,即一个介词搭多个名词,但中文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译成中文时,我们就要注意将英文中唯一的一个介词转换成中文里不同的动词,使其与后面跟的名词搭配恰当,语义更通顺。比如本句,建议可以改译为: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比赛之后,他还得起草最终公报。此译文中添加了不同的动词如参加、出席、观看来分别搭配后面所跟的名词宴会、音乐会、乒乓球比赛,增加的动词也让这句译文随即生动起来,体现出主语“he”的忙忙碌碌。

大家再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去体会一下这条规律应用的恰到好处所带来的不一般的效果。

原文:In China, we went into shops, parks, theaters and restaurants.

译文:在中国,我们逛商店,去公园,上戏院,下饭店。

有没有看到,原文中的一个went into,翻译成中文,就分身了,由一变四,成了逛、去、上、下。不得不惊叹,译者这些词真是添得好,添得妙啊!

3. 拘泥于原文

用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话来说,翻译的标准有三,即信、达、雅。1980年出版了张培基等四位学者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作者在“翻译的标准”一节中写道:“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对初学翻译的人,我们主张以“信”或“忠实”为目标,然后再朝着更高的目标“达、雅“或“通顺”奋斗。由此,很多翻译初学者就一味地追求“信”,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导致最后的译文读起来磨牙,听起来刺耳。下面就给大家看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也曾被我的老师拿来给我们举例过,但是看过的人却不一定事后思考体味过其翻译的巧妙之处。

Opponents(1) of a proposed agreement with Japan to build the new generation FSX fighter plane(2) have made a vigorous appeal to President George Bush, and a long debate at the White House (3) has left Mr. Bush torn between differing views in the cabinet (4).

这个长难句,你要死抠原文的话,保证译出来的东西没人能懂。这时,必须跳出原文,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做出既忠实原文,又通顺易懂的译文。这里给出参考译文:有人提议美国与日本签订协定,共同研制新一代FSX战斗机,但有人不赞同这样做,并向乔治·布什总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白宫开会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但内阁成员意见相左,布什先生很难定夺。

此处,我们首先将第2句提前,放在句首,然后再用到转类的翻译方法来译第1句,将名词转类为动词。随后翻译第3句,这一句要和前面的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一句,并且用到转类手法,将名词转类为动词短语。最后翻译第4句,这一句要用到拆句,并且拆开的前后两句要符合汉语的因果逻辑关系。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原文: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译文:To win this victory will not require much more time and effort, but to consolidate it will. 原文里重复出现的词语,译文没有重复,仅用一个will就替代了原文用二十多个词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跳出原文的神奇之处。

再来看看春季英语中级口译考试那道英译汉真题。英文原文中有这么一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很多考生后来都在纠结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翻译。有的考生自爆译文,说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照着原文表面意思来译吗?显然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译文,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纵观上下文,这里的hungry其实不是说饮食上的“饥饿”,而是说在知识的追求上,要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而这里的foolish也不是表面意思“愚蠢”,而是有“保持谦虚,不耻下问”,“大智若愚”的涵义。所以,当我们真正领悟了原文的意思后,就要用更加精确的语言来译出其确切含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显现出的浅层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译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样的译文明显比刚才那位考生的译文更加精确,放在这里作为乔布斯对年轻人的告诫也是非常恰当的。

篇9:暑期工陷阱!大学生们需警惕!

暑期工陷阱!大学生们需警惕!

又到暑假了,校园暑假工广告犹为居多,为什么暑假工的广告居多,很多的一个道理,因为油水多,所以引起很多很多兼职的大学生去参与,没有利润谁去这么拼命的去打广告涮广告呢,很多上进的大学生想在暑假时候去外面体验下生活,找份不错的暑假工证明自己,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至少证明自己有能力,敢于承担家庭责任,但是这其中,你的需求真是别人商机!

现在找暑假工的你,是不是听到校园代理暑假工这样的承诺?

最大的口号:薪资高,保证多少钱一个月,工作轻松,8小时制等 你相想想广东这些大城市等地,这么多找工作不到的,几百万的大学生找暑假工,他们为什么不找当地的呢?而跑到这里呢,他们公司真的真的一下能够安排这么多的暑假工???

第一:车费报销,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报销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报销200,你的工资少了400,你去问问公司最上面的人就知道了,看是不是真实的,报销车费,那不是找暑假工的那些无业人士不是多去了吗?很简单的道理

第二:免体检费用,不体检不可能,一般招暑假工的厂都是上万人的,不体检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免体检费用和车费报销一个道理,都是你的血汗钱啊。

第三:5天8小时制,这个是不可能的,不过大家也应该理解,哪有工厂全部是做白领的啊,白领也得上六天班啊,8小时制你是拿不到多少钱的,但是你拼命工作,你还是拿不到多少钱的,因为这所有的所有的费用都是你自己给在创造,他们拿你的工资换种说法说是给你的奖励和补助等油头。

第四:包吃,这个大家可能误会的,包吃,只是所谓的补贴而已。真正的包吃的意思是“包你吃的饱”,包吃全部都是你自己掏的钱,如果你现在还在想自己一个月在这公司包吃包住还能拿2500工资的时候,我只能祝福你。

第五:没有营业执照就是欺骗,在中国有营业执照的就不欺骗了吗?照样欺骗。你要了解的事情是:他不要我交钱,他是怎么赢利,假如他的赢利条件具备,那么你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他的赢利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利益。

你真正了解暑假工吗?

1、一个公司真的需要暑假工,是招人不到另有所图?学生代理放出来的工厂都是中介想出来的最好的工厂,例如……这些都是黑心中介打出来的幌子 好条件。你想过没有一个这么好的公司,每年毕业几百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别人公司为什么要你来工作来个月呢而不是招聘大学毕业的呢???你的能力真比他们突出还是另有其他内幕呢??你知道吗,我这么说你可能不会服气还待有怀疑,黑心中介把你们带到广州深圳等地的时候,才告诉你,哪里人满了,现在只能到一些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厂了,但是,你已经都到了这个地方车费来往要花费大几百,本来没有什么钱的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只得妥协留在那里了。

2、工资是假的。一般七月份后中介通过学生给你们的是5元或6元左右一个小时,一个月挣一千六七已经不错了,七月本来就不缺工,暑假工不可能拿到正式工的工资,什么一月保证2500以上基本都是骗人的。你不相信,你直接问到你现在准备去的暑假工公司打电话问问内幕?你说你有100人,你们公司能够安排的下吗?然后你再和他们了解内幕,我可以得到什么,他们工作真的有那么高吗,他们住宿条件是真的还是假的,等等等等,那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全部的暑假工内幕吗,什么保险,合同都是浮云,你在去问问合同的法律效力,你就会发现,他们为了能找到人,什么招都使得出来,你没有发现网上每个公司都在强调一点吗?我们是多么的正规和可靠,你在去对比下,越骗人的公司越在强调自己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和可靠,你想下,移动,联通这些公司招人需要一而再的说,我们是靠谱公司吗??

3、偷取学生工资,

资料共享平台

如果你给中介骗到广州和深圳等地工作时,只有黑心中介和你签合约,他们用的是身份证,公司公章也是假的,他们目的是让你安心留下来工作,而工厂是不可能和你签约的,到时候工资也不会直接发给你,而是给黑心中介,黑心中介再偷取你们300元左右,如果你发脾气,一分钱都不发给你,到时候你们也找不到黑心中介的.,而工厂没有和你们签约,你去状告他们,工厂对学生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何况又有几个人知道去维权呢?到时候如果真的这样,你会去组织你的伙伴去起诉吗?每年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次这样的案例,你去问问那些大四的那些,这样的暑假工真的真的能够赚到钱吗?真的真的能够赚到那么多钱吗?原本去找暑假工的大学生都是些上进,积极,想为家里减轻压力的学生,结果呢?平时拼命工作,时间浪费了,工资少了一大截

4、学生代理给骗,因为学生代理根本不知道中介是怎么运作的,只知道中介给出他们工种条件,然后发出消息招人,一般来说学生代理是真诚的,因为都是学生,骗了你也没好日子过,中介告诉学生代理招一个给600至800元不等的提成,你想想一下,公司承诺给校园代理说,你给我招一个暑假工,我们就会给你800一个的工资,你招到500个就是,400000,你相信一下,一年有多少找暑假工的,几十上百万,你今年一个暑假就能赚到几十万,你再想象下,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就算是有,你想象下,找一个就能得到600-800的提成,那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在你们上班的工资里面扣取,其实到工作结束后,你是绝对绝对拿不到你刚开始了解到的暑假工说一个月多少多少钱,一天8小时,一个月还放6天假,那些都是假的。我说出来因为有朋友当过学生代理,给骗了,没拿到一分钱,学生找她算账,赔钱良心还过不去,所以觉得有必要将这些内幕公布于众。

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了一句至理名言:“统统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都一声不吭躺倒。劫匪望了一眼在桌上四肢朝天的出纳小姐,说:“请你躺文明些!这是劫财!不是劫色!”————这就叫目标明确。

劫匪回去后,其中一个新来的硕士对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啊?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了吗。”——这就叫工作经验,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加重要!

劫匪走后,行长说赶紧报案!主任刚要走,行长急忙说:“等等!把我们上次私自挪用那5000万也加上去!”主任说:“要是劫匪每个月都来抢劫一次就好了。”——这就叫急中生智,属于脑力劳动。

第二天新闻联播报道银行被抢了一亿,劫匪数来数去只有2000万。老大骂道:“妈的!老子拼了一条命才抢了2000万,银行行长动动手指头就赚了8000万,看来这年头还是要读书啊!”——知识就是力量啊。

你暑假工工作本来要拿3000元的工资,结果有些人拿掉你1200,最后剩个1800归你,不工作的反而发财了,工作的反而拿不到自己应得的那份。你明白了吗?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如果暑假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些大学生必备的软件、一些专业课程……的话,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要去找暑假工的,保险起见,找一份当地的兼职工作,自己能够亲自去核实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可靠朋友亲戚介绍,未必不是好事,这样安全可靠,既能获得锻炼又能提示能力,还能保证收入和安全,亲,你说呢。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一起打击暑假工骗子团伙,你的一次转载,就会让更多更多的身边同学朋友知道内幕,赶紧行动花3秒钟转载,让高校所有大学生都知道暑假工内幕来抵制骗子,维护我们学生的利益。

【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相关文章:

1.暑期工陷阱!大学生们需警惕!

2.求职警惕六种求职陷阱

3.警惕商家陷阱作文450字

4.应届毕业生求职必看:警惕招聘中的五大陷阱

5.警惕近义词

6.警惕广告策略的情感陷阱:你与消费者“早恋”了吗?

7.初学者口琴学习方法

8.警惕的反义词

9.警惕的作文

10.警惕!小学作文

下载word文档
《翻译初学者需警惕的“陷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