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
“yaoyaok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
本文试图挖掘高职院校德育潜力,拓展德育途径,力图在对高职院校德育现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内容完备而富时代感、全方位实施的.高职院校德育框架,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作 者:张忠超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 实习 家庭 社会篇2: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
1德育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随着选修制的产生而发展建立起来,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978年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尝试并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1],创设了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管理模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即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引下,系统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包括教育及实践等),通过统一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日常行为及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优及各类推荐等的依据,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系统性。系统性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到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致性,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一致性及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整体建设工作,即课程体系建设、“校本化”德育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等,同时还要注重各项教育活动及工作之间的层次性及逻辑性,做到明确目标、整体设计、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从而突出系统性的特点。其次,实践性。德育工作重在实践,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亲身体验,边体验边感悟,边行动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之相应,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及表现的一种全过程记录,不仅包括学生日常遵规守纪、言行举止的情况,还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体现出了德育工作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再次,开放性。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即“弹性、灵活、兼容”,具有开放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教育。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方式及评价方法上。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德育方式要多样,除课堂教学、讲座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社团、各类实践活动、见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感悟职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即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状态。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及实践项目。
篇3: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
结合德育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分析德育学分制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可以从强化体系建设、明确目标和过程、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突出职业特色4个方面探索改进。
3.1强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德育机制体系建设是有序、有效推进德育学分制的基础。德育学分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明确目标,全面布局,突出系统化建设[2]。首先,要制订一个全面完整的教育方案,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不仅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而且要实现德育工作和专业教学计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和同步评价,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推进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还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各类德育活动资源的开发,提供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开发德育活动的各类资源,保障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德育学分制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德育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德育课与专业课德育内容的衔接,德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一致。通过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实现德育工作从建设到落实、评价、运用一体化、系统化。
3.2明确目标和过程
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明确德育学分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分制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取得量化的分数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表现,如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数量及成效,其自律程度等,但不是对学生个体行为中德性内容和程度的评价,不能轻易妄断为品德评价[3]。德育学分制实施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向着正确目标努力矫正、改进态度、行为和语言等,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收获体验,感悟道理,弥补不足,为此德育评价的目标及过程一定要清晰、明确。不仅要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制订细致、明确而具体的德育目标及要求,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践行,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明确德育学分制评价的过程及应用,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数及相应的不足,为其指明今后努力及改进的方向,达到教育的目的。
3.3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分制的特点是“弹性、灵活、兼容”,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特点的充分发挥,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向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迈进。首先,德育学分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突出学分制的“弹性”和“灵活”的特点。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兼容性”。在德育理论课程中,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增长相应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再次,在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中,要扩大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4],同时要增加自评分,让学生在自己给自己评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指标内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4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德育学分制不仅要贯彻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普遍标准和要求,鉴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要求,还要特别在德育内容中突出职业特色,针对不同岗位学生,逐步帮助其树立相应的职业意识,培育相应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为此德育目标要体现出行业需求及职业特色,教育内容应综合考虑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就业、创业教育。教育过程要注重职业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搭建平台,努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自发的行为,感悟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精神,向着职业目标迈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施伟萍.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55-56.
[2]田雷.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内涵与价值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33):46-48.
[3]陈斌.推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4(23):97-99.
[4]沈荷英.学生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1(31):133-134.
篇4: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
2.1德育理论课程的学分制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理论课程的学分制,即将有关德育各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德育学分制是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2.2德育行为表现的学分制
行为表现的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按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把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相应学分,以此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安全、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对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月度或学期)汇总,其实质是,将学分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约束学生的相应行为,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
2.3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
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是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结果作为主要依据,量化出学生的学分,借以推动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学分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德育活动的受众面,重在学校教育功2.4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对于综合活动的学分制是上述两种或3种学分制的部分综合,不仅体现学生理论课程修得的学分,还将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个人行为表现量化为学分,形成一个综合的学分,兼顾学校教育及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类似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上不同模式的德育学分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各有不足之处。首先,覆盖面不广。除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外,其余3种只是侧重了德育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渠道,即使是德育综合活动学分制,也只是综合了德育工作的某些方面,在德育工作的广度上均有所欠缺。其次,差异化不强。以上模式都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衡量学生的各种行为,强调的是统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因素,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未来职业中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德育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及职业特色的要素关注不足。再次,体系性不强。比较而言,德育学分制更加注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教育功能有所欠缺;重视对学生考核体系的构建,而德育资源的整合及各类活动的举办、衔接比较薄弱。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和系统建设上,缺乏系统性的布局及整体建设,不能有效衔接学生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不同课程间的资源及活动,德育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篇5: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整合构建的依据
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整合构建的依据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体系的确定是实现高职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德育工作者应依据德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德育的内容特点、当前的社会环境、高职德育客体等各方面要求科学地对高职德育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作 者:陈梦薇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4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521 关键词:高职 德育内容 整合构建篇6: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构建
文/阴红桃 崔 霞
摘 要:高职院校应从高职生个体的价值需求出发,构建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模式,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
篇7:高职院校励志德育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励志德育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首先澄清了高职院校励志德育的基本概念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励志德育的相关情况展开了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作出了详细的分析,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励志德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开展学生励志德育提供了决策依据,也给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启示.文章最后就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励志德育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作 者:戴春平DAI Chun-ping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刊 名: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励志德育 调查研究篇8:大专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论文
摘 要 阐述了大专高职院校的一些德育建设,主要通过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思想特点,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建设,思想道德课程的建设,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作出相关的建议。
要培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大专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需要我们从理念上,管理上,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为学生成才和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最终培育出适应社会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接班人。
关键词 大专高职 德育 思想道德
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光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对于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更加需要培养和塑造。
德育在学生的以后职业中,甚至一生中都占据的重要的地位。
1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思想特点
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大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年轻,社会经验不足,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坏境的影响。
基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源上看:参差不齐,也不排除有好的优秀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道德意识水平不在同一水平。
农村城市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同时社会对他们存在偏见,找工作尤其明显,更加会导致自卑。
(2)价值观上,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新时期的时局下,心里脆弱,遇到问题困难,就会有极端的想法,郁郁不振。
爱攀比,赶时髦,对思想道德基本无视。
三年混个文凭结束,还有些问题青年的种种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思想觉悟上,政治觉悟和理想被现实社会所左右,处理事情大多会从利益出发,而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人文素养,公德意识有所欠缺,表现更多的自我为中心,心里承受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学校环境影响。
(4)未来职业规划上,大多数对未来是渺茫的,年轻气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实际的行动少之又少,再加上大环境下,一般的大学本科生都不好就业,因此他们内心又是有压力的,或多或少会有自卑,对未来有期待也有害怕。
2大专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对学生要倾注我们的爱心,但不可以是溺爱,结果在学生面前毫无威信可言,那班级就不好管理了,一定要以严中有爱,亦师亦友的基本原则。
这里主要探讨三类型的学生的教育:
(1)身心有恙的学生,尤其是心里方面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班主任要亲切加密切的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适当地组织些活动,让每个人都融入集体,另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很明显不够,还需要家庭给予的温暖。
(2)学习不积极者,软硬兼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适当的惩罚和督促也是有必要的,一定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问题学生,对该类学生一定要严加管教,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另外还可能需要班主任的更多付出,甚至不一定有所回报,宣讲一些过往的例子,以情动人,奖惩分明,适当的褒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大专院校思想道德课程建设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在不被重视的位置上,仅仅是其他学科的陪衬,课堂的形式也仅仅是拘泥于形式,很少注重结果,考核也基本都过,完全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其次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少,很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再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其主要精力都在专业课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革:
(1)大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做事。
(2)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坚定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人格,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案例,新鲜的事迹,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方法上,提倡课外实践,比如说一些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务劳动,还有一些公益活动,福利院,敬老院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助人为乐”,满怀感恩之情,真正达到学有所成。
4大专院校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跟德育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说的最实在的就是大专出来能够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专业技能知识大多数都能够掌握,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与上下级的交流,同事间的沟通,这种语言上的修养,不是那么容易学来的,倘若专业知识再好,与人交流有问题,怕是今后的发展不会那么顺利。
在这里,我们就要多加提醒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体现的具体点,就是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小中见大,引出做人要正直,人品要端正,切莫随波逐流,要坚持内心的那片真诚,方能为今后的职业道路铺上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总之,加强大专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并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从以往的观念改正过来。
以学生为本,但是也需要强制方法,重在感化与引导,同时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辛勤劝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给学生指出德育甚至更加重要,为每位大专生树立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最终建设我们的国家,根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争取使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
参考文献
[1] 王雅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16):53-543.
[2] 朱龙凤.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
[3] 陈群辉.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4).
[4] 任志远.从“能力本位”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创新――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ll(10):85-87.
篇9:大专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论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大专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教育,总结了影响大专院校学生思想的因素,并因此而给出关于大专院校做好德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高校德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分析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作为大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影响大专院校学生思想的各种原因,才能进一步展开大学生德育工作。
一、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
(一)传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远离亲人使大学生思想出现孤独感或自我放任感。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亲人,尤其是刚进校门的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无法避免地会产生浓厚的孤独感。
相反,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远离家长,也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
2.城乡对比的强烈思想碰撞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篇10: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高职教学中,钢琴教学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已经成为了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科目,同时,高职院校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级钢琴人才。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一、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高职钢琴教学中首先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钢琴教学改革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根据实际教学可以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经验,进一步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对于钢琴的教育都是重视教育而轻视素质,因此,为了对这种局面进行改变,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也要对举办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同时要开展文明伴我行等相关活动,运用钢琴创作活动,钢琴演奏活动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对于提升个人的素质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提升高职钢琴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职钢琴教学改革过程中,教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钢琴教育的实现,因此,合理的教材对于提高和推进学生的教学改革工作以及促进学生钢琴知识的进步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比较基础的教学模式,这些钢琴教材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打下钢琴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钢琴自身的魅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兴趣。加强对学生钢琴兴趣的培养,可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在学习钢琴中,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钢琴知识的水平。不同教学形式经会产生教学效果,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是十分枯燥单调,对于激发出学生学习钢琴是十分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运用多种形式来提升钢琴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改革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能否顺利的实现,主要的因素是在于学生能否接受和掌握学习钢琴的'程度,因此,高职钢琴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将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的结合,在开始教学改革之前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经过有效的教学采取正确的对策。教学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按照教学对象来执行不同的措施。不同的学生对钢琴的学习需求是存在差异,有些侧重实践教学而有些则侧重演奏技巧。按照学生课程成绩和接受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按照钢琴教学课程中讲授钢琴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并且通过考试等情况来对学生学习钢琴的水平进行了解。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通过课题教学中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进行钢琴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做好相关的笔记,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四、结论
高职钢琴教学改革质量的好坏和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广大师生的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钢琴的改革教学水平,并且还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来实现创新,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来推动钢琴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相关文章:
7.山东高职院校排名
10.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