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

2022-05-29 05:57: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月亮眼里有星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

篇1: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

目录概况历史沿革背景分析建筑特色收缩展开概况

渠家大院,地处晋商老街东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的历史。整座院落,外观为城堡格局,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240间房屋,占地面积5,317平方米。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接,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 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国家建设部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利用这一建筑奇葩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展示晋商文化的博物馆。通过7大系列、25个展室,揭示了晋商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奥秘,展示了晋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晋商那种逐利四海,抢占市场的豪迈气概;开疆拓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穷则思变,放眼世界的远见卓识;忠于社稷,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商业道德;有胆有识,敏锐应变的经营策略;选贤荐能,知人善任的人本思想;劳资并存,以股分红的分配原则;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商业竞争;酌赢济虚,抽疲转快的资本运营;人身顶股,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两权分离,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创立票号,推进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两头在外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等,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研究晋商精神更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沿革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山西省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长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庄,初名长顺川,开办于清乾嘉时期,距今已 200余年。位于祁县城内段家巷14号(现祁县人大、政协等机关大院)。初很狭小简陋,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十几年,才陆续修成规模。长裕川开始以经营茶叶为主,后也贩盐(由海州运到湖南、湖北),运销夏布。它的总号设在祁县,分号前后达十余处。抗战开始后,长裕川在日占区的分号相继撤销,逐由成都分号代理总号辖抗战区的分号,祁县总号成为日军驻地。解放后,渠仁甫捐出了祁县的房产(包括他的'书舍和竞新学校的财产)。渠仁甫(1880-1963)被选为省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是位爱国兴学的三晋名人。

背景分析

晋商为近代一大商帮,执清朝经济之牛耳200多年,1-4展室的主题就是“晋商纵览”。在渠家大院博物馆1号展室里,首先可以看到“清代晋商”和“主要商路图”,从中可知晋商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全国,远涉俄罗斯、东欧等地。此外还提到了边境互市。2号展室主要从晋商崛起、战略转移、边商转为内商、会馆、走向全国为线索,详细地说明晋商是如何从崛起又走向繁荣的。以祁县渠家来说,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利用两地价格差异,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他的儿子仍以小贩小卖为谋生手段,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 到第9世时,家道初步呈小康景象,结束了摊贩生活,始设铺面,创立字号。第14世渠同海由“走西口”经商致富,独自开设了“长源厚”字号。第15世渠映满又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湘采办茶叶,再经销到各地。以16世渠长瀛时,又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到这个时候,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第17世“源”字辈时,渠氏商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列举“山西多富户”时说:祁县渠家资产在300至400万两白银之间。实际上远远不只这些。后据有人说,“旺财主”渠源浈生前建有银窑一座,他死后,后人从中挖出白银300万两。另外又传说,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任山西省军政府都督时,财政困难,曾托人向渠源浈代理钱,渠源浈借给军费30万两。从这些传闻中亦可印证其富有程度。

建筑特色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 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意在弘扬晋商精神,树立“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激发人们振兴山西经济的雄心。陈列展分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复,展览内容将陆续增多。 长裕川现有四个大院和两个偏院,共有砖瓦房一百多间,其石、砖、木雕,刻工精细,堪称一绝;有祁隹藻书之楷体楹联:“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篇2: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康乾嘉期间,王家人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径,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125人。官职中有广西柳州知府、湖南宝庆知府、刑部陕西司郎中、山东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贵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时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标志 康乾嘉期间,王家先后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节孝坊外,其余为功德坊、恤典坊、忠义坊等。

王氏家庭从道光后逐渐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于是红门堡内便有一家先将祖院出卖。出卖后,异姓新主人不满于堡门楼上“合堡同宗”之匾,执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为“合堡同德”暂存。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筑豪华,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达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仅以964两纹银,又易主他姓。再后来,当年合族引以为荣、奉旨为王梦鹏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面积为428平方米的孝义祠,也只以吊铜钱卖出。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王氏家族中当时资财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匆匆地将其在静升本土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尔后举家南迁。自此,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历经600多年的奋发与辉煌,终于销声匿迹,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了。1950年土地改革后,王家大院已属于贫下中农所有。贫下中农居住期间,许多主体建筑,非但未遭破坏,且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风貌。

篇3: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前些天,大家也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在到达王家大院之前呢,我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家大院有着近7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那时,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官员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等省市。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王家被迫举家南迁,大院人去楼空,而王家人也漂浮异乡。 而在现代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异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建筑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在北京及周边省市普遍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那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考察王家年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以很高的评价。所以啊大家今天来到王家大院绝对是票有所值。

篇4: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是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篇5: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年夜院是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集年夜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巨匠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平易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年夜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巨细院落123座,衡宇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工具坚持,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锁城堡式建筑。外不美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年夜精湛壮不美观,天工人情地利。于貌似陈旧看法中千变万化,在连结北方传统平易近居共性的同时,又闪现出了卓越的个性妨现校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焰宏伟,功能齐全,根基上担任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气概,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在丰硕,适用而又美不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屋建瓴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配合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巨细院落既珠联璧合,又自力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受。此刻,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遵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名目,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传布下来的年夜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鱿脯根基上恢复了王家昔时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 岁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 05月25日,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 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道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篇6: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相关文章:

1.天津石家大院版导游词

2.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3.《柳家大院》读后感800字

4.山西省绵五台山导游词

5.高中《柳家大院》观后感800字

6.常家庄园导游词

7.《李家大院》读后感

8.高密度电法勘探在丁家渠煤矿的应用

9.渠优秀作文

10.山西省种子买卖合同

下载word文档
《山西省祁县渠家大院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