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
“埼玉素人马友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1: 《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
《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
8岁背记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10岁出版6万字的科幻小说、13岁荣获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全国第一位普通高校大学生、18岁主演电影、21岁被评为首届海内外最有影响的时代人物、23岁被授予全球热爱生命奖、24岁成为留美博士……周弘激发了他双耳失聪的女儿的无限潜能,使其生命之花精彩绽放。周六上午在教育干部大课堂第五讲上有幸观看了央视的访谈节目《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感受颇深,获益匪浅,现小结如下。
信念:一个字――行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周弘教育他的女儿,就是从骨子里让她感觉“你行”。女儿不管干什么事,只要他在身边,大拇指总是晃来晃去,一翘就翘了二十几年。其实,我们老师教育孩子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行。借用一副对联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把这个观点延伸,对待动作慢的孩子:说你快,你就快,不快也快……
态度:两个字――骄傲
“打开孩子心扉的秘诀就是态度。”周弘说,信念用态度表现出来。孩子出问题,源于他们心中的好孩子,在抱怨的爱中睡着了。犹如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只有白马王子的吻,才能苏醒。现实生活中这个“白马王子的吻”,就是骄傲。想想,我们做老师的教育孩子说到底,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定会出现!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定比困难多。
方法:三个字――太好了
“任何成功都比不上教育子女的失败。”周弘还说,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对孩子所有表现的评价永远是:太好了!而现在很多家长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所有表现的评价往往是:“太糟了”。家长太迷信教育方法,却忽略了方向,人生如同开车,就怕找不到方向。你如果用绝望的眼神看着他,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没有用。无数事实让我们发现,决定方向的方法是态度,态度才是最好的方法。
习惯:四个字――花苞心态
“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丢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父母看孩子,应该像园丁赏花,既用喜悦的目光,欣赏盛开的花朵,又用期待的目光,欣赏迟开的花朵。我们教育工作者又何尝不该如此?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才是真爱。一旦我们有花苞心态――全接纳的爱,会发现孩子没有缺点,可爱的粗心未来的细心,一定要相信孩子这盆花都是渴望开放的。
“教育的`底线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我区推进的主体多元教育改革,正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这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人性的尊重。同时我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我儿子很多时候不怎么听我的话?真的就像许庆堂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切不可把教育子女同教育学生对立起来。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学生和子女感受到爱,自由呼吸,茁壮成长。否则任何方面的成功,也掩饰不了家庭教育上的失败。
最后,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和空间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乃至家庭教育行为,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这里,把我印象最深的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纪念,愿我也能拾级而上!
1
篇2:为我竖起大拇指周记
为我竖起大拇指周记
转眼间我已经来到这个世间十三年了,我已从一个浪漫童真的小孩变成了一个为学习忙碌的初三学生。在回想以前那些往事时,我想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的某一天,肖老师将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并递给我一张纸,我随意地扫了一眼“礼仪之邦”等词语映入我的眼帘。我不解地问:“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呀”?肖老师回答说:“下周学校要举行一次演讲会,主题是关于文明礼仪的,这是我帮你准备好的稿子,回家一定要背熟了并且要有感情地去背诵”。我拿着稿子回到家中,心里开心老师能把这次机会给我,又担心自己背不好而丢人。接下来的数日里,我只要一有空就拿着稿子背起来。对于当时仅是小学三年级的我,什么礼仪之邦,文明古国都不是特别懂,只能靠死记硬背把每一句话串连起来。
转眼间到了比赛的日子了,我拿着稿子来到阶梯教室,当看到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时,我紧张得腿开始发抖,黄豆般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1号、2号、3号......不一会儿便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台,环视面前的人一周,我便开始演讲,我努力地让自己感觉是置身在家中,只有我一个人在听自己演讲。我出奇流畅地将演讲稿背了下来。我走下台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我想为我自己竖起大拇指。
那年,妈妈发烧了,爸爸当时在外地上班,我只好照顾起妈妈。我找出一瓶白酒,用棉花蘸酒一点点抹在妈妈的额头和掌心上。我坐在妈妈身边一刻也不敢离开。到了做饭时间,我将中午的剩饭拿出来热了一下,端到妈妈身边一点点地喂妈妈吃了下去,看见妈妈的`脸色好一些了我也放心了许多。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照顾人的不容易,也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为自己对母亲的关爱竖起大拇指。
一生中,会有许多自己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或许是为了自己的一次成功而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或许是为了自己的一次成长而竖起大拇指......我合上回忆的闸门,在一次次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中舒心的笑了。
篇3: 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作文
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作文
亲爱的另一个我:
好久不见!
你是我最自卑、软弱、阴暗的一面,我从不敢轻易触及。我把一切不好的回忆――委屈、愤怒、痛苦・・・・・・都强塞进你的脑海,将它们从我的脑海中彻底清除。可这种委曲求全的办法怎能长久?岁岁年年,它还是会爆发。我明知最终结局,但仍不愿面对,不敢面对,拒绝面对!心间的藤蔓越长越多,我快看不见最真实的我。
如今的我,即将进入丰富多彩的少年时代,去接受团徽的召唤,在鲜艳的旗帜下神采飞扬。我想有个全新的开始,想变成比现在更耀眼夺目的自己。我想把一切不好的记忆全部抛下,彻底抛下。所以,我来了,我来面对你了。
你知道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什么吗?时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你现在不解的.事,以后回想,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但我不想等,以后太漫长,太虚无,我想现在就改变。我想告诉你,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
你与同学吵架,你认为她蛮不讲理、歪曲事实,可你站在她的立场考虑过没有?她认为你讲话无礼,做事不周全,想批评你,让你改正。她的好心你看到没有?不,你没有。你只看到她不好的地方――语言尖刻,盛气凌人。现在,回想那些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你能做到,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
如果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改变你的想法,改变自己。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愿我们都能成功蜕变,变成更好的自己,然后合二为一,一起仰望湛蓝的天空。
祝你
越变越好
另一个你
篇4:竖起你的大拇指500字作文
竖起你的大拇指500字作文
说实话,让我竖起大拇指的人不多,但那次,我永远忘不了。因为,那个人,让我明白了很多……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叫“心灵之声”的残疾人艺术团来我们学校演出。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不就是打着残疾人的“金字招牌”来博取怜悯,高呼要公平对待他们的口号——一看就知道没劲儿!但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嘛,我还是将信将疑地去看了:想必,演技是令人不敢恭维的吧!
我是比较迟才进场的。一进场,我就看见了一位身着红衣、坐着轮椅的矮小女子。她约摸四十岁,身高还不到1.4米,还没有我高呢。我倒不信,她能有什么“绝技”。
优美的乐曲声响起,那位矮小的女子拿起了话筒——“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甜美圆润的声音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振。我们都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歌声中。这时再看她,竟然有别样的美丽;她身上穿的.大红裙子让她显得像一朵红色的牡丹,艳丽之中透出一丝质朴;而那歌曲呢,则是滋润花朵的雨露。一曲终了,主持人的声音将我带入她的世界:她叫穆建新,现任“心灵之声”艺术团副团长。她的生命里,只有音乐。为了她挚爱的音乐,她拖着残缺的身体去北京追逐梦想,忍着羞辱创下一个个奇迹:她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殊学院音乐系,当上了“心灵之声”艺术团副团长,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赢得了掌声和鲜花!“……付出那么努力,”她说道,“只是为了告诉你们,残疾,不等于‘残废’!”本来还鸦雀无声的操场顿时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我的眼睛模糊了,缓缓地伸出手,竖起了大拇指,心里为她叫好。
那次,我永远忘不了,因为,她让我懂得了很多:她的努力只是为了她的梦想,残疾人都那么坚强,那我们健全的人呢?
篇5: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周记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周记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从四岁学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怎么样,不错吧!画画的水平也是一流的呢!
有一次,我去参加了画画班组织的绘画大赛。这次画的是春天。我觉得画四季非常简单,所以这次比赛一定能赢!主持人说:三、二、一开始画吧!我深吸一口气,开始画画。其实中间我一直在给自己打气,一直在心里喊加油,并且脑子里已经想好如何画了。
当我沉浸在画画的喜悦当中时,突然,主持人说还剩二十秒,然后开始倒计时。当时我的.心砰砰直跳,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妈妈在开始时说的话:“铭铭,不要紧张,心平气和才能成功!”我一边说战胜困难,一边画起最后一只小燕子。“时间到!”主持人大喊一声。
我也刚好全画完了,心里不禁高兴极了,差点叫出声来。评委看完后,小声说了几句,然后亮出牌子来。哈!竟然都选了我,我这时真正叫出声来,YES!我赢了!评委把奖杯给我,我大声对评委说了谢谢。最后在妈妈的夸奖声中回了家。
看我这篇文章,你是否想为我竖起大拇指呢?
篇6:妈妈为你竖起大拇指作文550字
为同学喝彩,是真诚的友谊,为对手喝彩,是宽阔的胸襟,为自己喝彩,是自信的召唤!我终身难忘的那一次,是我为妈妈喝彩。
那天下午,爸爸把一袋螃蟹送到了厨房,我和妈妈把那袋螃蟹全倒进木盆里,静悄悄地观察着,它们左右对称,有两条手臂,上面长着“大剪刀”,这个“大剪刀”可不好对付,简直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它还有8条腿,只会横着走路……这时,有两只螃蟹跑了,可我们还在观察着,直到少了三只螃蟹,我才惊醒过来。
我马上关了门,把螃蟹拦了起来,可妈妈的心情不怎么好,因为我知道妈妈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螃蟹啊!妈妈立刻紧张起来喊道:“我很怕螃蟹的大钳子啊,张泽康,你快去捉螃蟹!”我马上捉了两只放进盆里,可又出来了三个,我又捉了三只放进盆里,可又爬出去了八只……过了不到一分钟,所有的螃蟹都出来了,我使出了“杀手锏”,喊到道:“妈妈,你也来捉螃蟹,都爬出来了,我忙不过来了。”这时妈妈说:“你捉,我可不敢,你知道我最怕螃蟹了。”我大叫:“妈妈加油,你一定要和我一起把螃蟹捉拿归案!”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妈妈壮着胆子行动起来,我又接着说:“妈,你一定能战胜自己的,螃蟹算什么,你夹住它的壳,你就赢了!”过了十几分钟,所有的螃蟹都被我和妈妈捉了起来,这场人蟹“大战”终于结束了。
我为妈妈喝彩,怕了几十年螃蟹的人居然捉起了螃蟹,战胜了自己,了不起!
篇7:周弘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它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振憾。
周弘老师,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更是一个饱受磨难的父亲。他的女儿周婷婷天生耳聋。就是这个双耳全聋,被幼儿园老师称为“哑巴白雪公主”的小女孩,在周弘老师的赏识鼓励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六岁时,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进入了普通小学,并连跳两级;八岁时,背诵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打破了当时吉尼斯世界记录;16岁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位锲而不舍的父亲,在探索女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赏识教育法”这一个教育的瑰宝,并将这一教育理念加以推广。他从一个普通的工厂技术员,成了一名特殊学校的校长,也成了一名着名的教育专家。
在这本书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内涵。周老师用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把赏识教育归结为“看得起”,并用“行”和“通”来概括精髓,也就是说要和孩子做到心灵相通,多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书中,周弘老师特别强调:教育孩子同“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原理是一个样。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本能的拥有两个宝藏,即正确心态:孩子学说话时承认差异――导致差异缩小。孩子学走路时允许失败――导致不怕失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保持像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要相信孩子,时刻给孩子鼓励,孩子才能竖立自信心,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我特别欣赏周弘老师在文中说的这段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赏识你的孩子》是一部家庭教育名着,更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宝典。这本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会赏识其实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我教三年级年级学生时,往往怀着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时一样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会用赏识的目光看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自身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学起来格外卖力。而到了高年级,我的心态往往就转变了,尤其是看待后进生,因此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有的没有了自信心。细细想来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我们要发扬他们的优点,帮助改善他们的不足。做教师的就应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始终坚信自己的学生“行”。(www.fwsir.Com)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强化,让他树立起自信。有了自信,学生在改正缺点时,就有了主动性,就有了动力。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来越坏。”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赏识”将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主旋律,我会用它来谱写优美的乐章,让教育的音符更加悦耳动听;“赏识”将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一汪清泉,我会用它来浇灌稚嫩的幼苗,让祖国的未来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篇8:优秀小学四年级周记: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自己最近进步了许多,有哪些进步呢?下面我来告诉大家你们吧!
我以前很不自觉,每次下课后,要在院子里跟小朋友玩很长时间,外公外婆怎么叫我都不回家。回家后,写起作业来也是不认真,边玩边写,要写到很晚才睡觉。爸爸妈妈不知道说过我多少次,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改变。身体也很差,经常感冒,长得瘦瘦小小的,吃一点点饭,爸爸妈妈都很肥,大家都说我不像是她们的孩子。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350字现在的我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每次下课后在院子玩25分钟左右会准时回家,我玩的时候会开开心心地玩;然后自觉回家写作业,写作业时就认认真真写,做语文英语作业时,先把课本拿出来,不懂就及时查书查字典,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经常得到妈妈的表扬了。我自己的身体,由于暑假学会了游泳,我一个暑假天天去游泳,不但长高了,还胖了7斤呢!吃饭胃口也好了。
所以我对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刘,你能行!
篇9:周冬雨主演《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看了《少年的你》的首映,无比震撼,无论是从演员的表现还是剧情走向,都是我心中理想的甚至超越了理想的样子。首先从影片内容来看,是反映校园暴力的,虽说现在社会重视校园暴力,希望给少年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是黑暗总是悄无声息,并且每个少年光明的背后都会有阴影。就像影片中表达的:谁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谁又都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陈念对胡小蝶的求助的不理睬、魏莱对原生家庭的恐惧、魏莱对陈念和胡小蝶的侵害、学校对弱势学生的调侃疏远、还有学校对施暴者的宽容,所有人都有错,都活在阴沟里,都希望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当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失去了希望,就只有自己站出来,拯救自己。
当陈念面对女警官的质问的时候她反问:“如果世界是这样子,你还敢把孩子生下来吗?”我想这场悲剧的发生,并非哪一个人的罪,那些身在光明的人,鄙视黑暗,所以一味地将黑暗往外赶。
陈念与小北就像两个在阴沟里互相取暖的人,我喜欢这样惺惺相惜的两个人,不是烈火遇干柴的爱情,只是在黑暗中互相搀扶想要逃出这黑暗世界的两只想要自己发光的萤火虫。我喜欢这样的情感,有着相似生活苦难的两个人互相扶持、互相给予希望、互相相信。我一直深深记得郑易与女警官的对话,女警官说:“你觉得会有这样的人会为了对方坐几十年牢吗?”郑易说:“你和我不会,可他们是少年。”这样一段对话震撼了我,对,这就是少年,这才是青春,这才是无数成年人追忆的,那个无畏将来,不惧过8的青春。
篇10: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精选
让我决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因为易烊千玺的出演。但我并不是他的粉丝。
作为被公众一路嘲大的tfboys组合的成员之一,相比较有着讨喜长相的王俊凯和性格活泼的王源,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他总是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但是在近两年的媒体上po出的他的照片中,眉宇间,眼神里多了许多内容,下颌角褪去了属于孩子的圆润,开始有了棱角。孩子的魅力在于能够一眼看穿的稚嫩,没有了可爱,纯洁这些形容词的加持的成年人,他们所拥有的复杂一样令我觉得着迷。他的眼神里就有这些复杂。
观影过程中,我一度被周冬雨的哭戏感染,几次忍住了想放声大哭的冲动,眼泪就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一直在流(我承认我真是太爱哭了,对于忍住眼泪这件事实在无能为力。
)。我惊艳于她的演技,在她的眼泪中涵盖了委屈,忍耐,不甘,无可奈何,这份毫不矫揉造作的真实表达让人回忆起少年时期的我们在成长中所遭受的那些痛苦曾经是如何撕心裂肺。而易烊千玺这个影视新人的演绎也的确不俗,丝毫没有让我感觉到他与角色之间的不适感,这的确令人惊喜。两位演员的演技是在线的,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很成熟,某些镜头是有美感的,让人有想要截屏的冲动。
但不客气的说,除开演员演技和电影技术上的东西,观影中我只是被那些情绪上的东西感染了,剧情却并不足以震撼我的内心。不可否认,这部电影让校园暴力这个议题再次鲜明起来,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许多关于校园暴力的思考,甚至于网络上更多的是粉丝们对于两位演员演技的褒奖,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和讨论只占到了相当小的部分。的确,校园暴力是太过沉重的话题,似乎讨论起演员的演技来更为轻松,怎样让公众更多的去关注真正的问题所在,是对电影表达的更高要求。
我很庆幸从来没有校园暴力的伤害附加在我身上,但我曾旁观过别人受到的校园暴力。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她的长相成为了别人攻击她的理由,因为不讨喜的长相,她经常被班里的男孩子欺负,平时相处起来很正常的那些男孩子对她恶意满满,刚开始只是言语上的辱骂,后来便对她拳打脚踢,仿佛这是“正义”的一种审判。有次我目睹她又被堵在两排课桌之间,那些男孩子跃跃欲试的准备对她动手,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挡在她的面前,怒斥那些男生,终究那些男生也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孩子,也就慢慢散了。说实话当时的我是很以自己的出手相帮而自豪的,我有些满意的看着她,想象中她或许应该在言语上或者表情上对我表达一丝感激,但她没有,她只是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土,面无表情的离开了。当时的我心里闪过一些不理解,但现在想想,在遭受了那些莫名其妙的恶意之后,难保她的内心不会发生变化,正常的相处与交往以及情绪的表达对她来说是已经是困难的。在最需要保护的童年时期,校园暴力加诸的伤害已经在她心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作为旁观者,我们是无法体会到她的痛苦到底有多深的,也无法预测这种伤害会怎样影响她以后的人生。后来她或许是转学了,我再也没在学校里见过她。
篇11: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精选
昨天看了《少年的你》,继去年看过《小偷家族》,前几年看过《告白》之后,又一次被打了一记闷拳。这部电影最后结局有点生硬,现实生活中被霸凌的人恐怕也没陈念那么好的运气。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剧透,各位可以放心。今天只是想谈一谈关于“霸凌”这个话题。
这个词应该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被提起吧,记得我读书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这个词。回头想过,从小学开始,好像确实每个阶段的班级都有被霸凌的同学。记得小学时有个女同学反应比较慢,但因为青春期发育得早,人又长得比较高大,那时候成为了被霸凌的对象。几个调皮的学生给她起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外号。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有一本笔记本在班级里流转,班级的刺头们在里面写以她为主人公的各种恶意编造的故事。
后来因为那个女同学的父母知道了她被霸凌的事情,转了学。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也没人在意。二十年过去,我能记起来的也只是当时有这么个人。我是那场事故的旁观者,什么都没做,也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悔的。只是有点迟了。
什么是霸凌?从我的角度理解,本质上就是因为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对待。身在职场,其实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与霸凌有关的时刻。比如“学历背景”、“已婚未孕”、“身高样貌”这些关键字,让很多人从面试一开始就没了机会。这会不会也算是一种职场霸凌呢?
前段时间我的项目因为人手不足,跟HR要了几个实习生headcount。我电话面试了一个男孩,接起电话时他就很紧张,但看得出很看重这次机会。聊天下来,应该是个认真又可靠的人。匆匆聊完,我便跟HR讲了尽快发offer吧。后来这个男生顺利入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工作态度认真端正,与同事相处融洽,处理问题进退有度。实习期满,我认真地把他推荐到了合伙人那边,希望给他发个return offer。
这之后有次私下聊天,他告诉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接到我们公司的面试电话,原因是他的学校背景不够好,之前尝试过的所有同级别公司都失败了,基本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我很惊讶,他能力这么好,怎么可能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他说在大四之前的暑假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班,当时培训班的老师直截了当的说,他的学校不在咨询公司的target school里面,面试是不用想了,肯定通不过的,尽量选一个内资所实习吧。
我很惊讶现在竟然还有这种机构,这么轻易地就给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休止符。和一个同事把这个当新鲜事闲聊,她却不以为然,觉得选院校背景好的没错。
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不知道原来真的有同事会因为学校背景判断面试者去留的。之前面试也没有HR跟我提过,说哪些学校的学生不能发offer,我从来也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的毕业学校去质疑过。如果不是后来与同事闲聊,我还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会戴着有色眼睛去面试。
可我们组织面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出能力强的人吗?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个学校背景好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系统筛选就算了?
因为自己读书是在香港,环境比较闭塞,其实我分不太清国内或国外很多学校的等级。我当然知道北清交复是好学校、Harvard是好学校,对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我确实会高看一眼。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世界上学校这么多,我真的很好奇大家是怎么区分到底哪所学校该是所谓的TARGET SCHOOL?就比如洛杉矶大学有14所分校,我可能连名字都没办法叫全,难道面试者从我没听说过的学校毕业,就一定是能力不行吗?
因为学历背景去质疑一个人的能力,未免太草率了。我为他们感到遗憾。明明通过了笔试、简历等等一系列硬性条件筛选的过程,最终却因为面试官的有色眼镜失去了机会。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现在或未来成为一个面试官,麻烦给所有坐到你面前的面试者同等的机会吧。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不要因为过去堵上别人所有上升的通道。
篇12: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精选
现在家旁边就是一个电影院,看电影非常方便。中午吃完饭,十二点五十买了电影票,下午一点便已经坐在大屏幕前。来看这部片,一是奔着易烊千玺,二是奔着它涉及刑事,三是因为之前看到郭敬明与别人因为《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争吵,想看看四字弟弟如何演绎校园暴力。看完这部片后觉得挺值,比起几年前的国产片进步的不是一星半点。
先是评论下易烊千玺,四字弟弟目前是我在TFBoys里最喜欢的,他有一种含蓄感,脸部比较平稳,表情比较控制。这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表演也可以看出,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缺乏表现力,属于面瘫。
其次,再评论下这部电影的刑事部分,这是一部有法律研究的电影,必须要为导演点赞。对比的对象是之前看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还有很久以前看过的模拟庭审《十二公民》。点名批评风雨云法律研究不足,里边公安执法存在严重的程序瑕疵(比如,一个人行动);十二公民是模拟法庭,基本完全脱离司法实际。《少年的你》在看到陈念推魏莱下楼梯时,我脑中立马闪现了“故意伤害致死”,有同学也说朋友在看到该情节时立马查法条看要判多少年(10年以上)。虽然没有自首情节,但是综合考虑前因后果及社会危害性,电影最后判了四年,也算是基本符合一个法律人士朴素的价值观了。里边的公安执法、审讯、程序等基本符合本法律人的认知,关于高考程序的具体细节展示,也让人感觉导演是做了很多功课的。不像《中国机长》般地缺乏细节,感觉就看张涵予一直坐着了。我觉得社会电影请法律顾问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武打电影还得请武术指导呢不是。
再说说关于校霸这个题材。记得曾经我上中学躲被窝里看《悲伤逆流成河》时曾经哭成狗,但是后来从谷阿莫的剪辑中看到女孩在海边指着围观的大家咒骂的画面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假了,这一幕现实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啊。看这部片的时候,倒觉得很真切:女校霸真真与魏莱非常像,看着其实也就是个精明霸道、有点头脑的少女版华妃罢了。放学后的围堵比较真实,学生们为了高考而麻木不仁的样子也符合实际,除了陈念的世界校园的其他一切都很阳光美好,非常真实。遇到问题困难,陈念心里觉得父母、警方没用,还是有个混混朋友管用,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唯一不太真实的地方是,2011年手机似乎还没有那么薄、没有那么智能,当时我用的nokia5230厚的像块板砖(朋友们你们那时都用薄薄手机了吗)。
多说一点关于校霸的事情,正像片中所说的:除了问题找学校,学校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外出打工了。其实,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校霸,关注那些黑暗中的、不喜庆、不阳光、没有满满的正能量的事情?我想,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而那些从小被迫与家长分离、缺乏关爱和正确教育的孩子,或像小北一样被抛弃的孩子,其实也是这个高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代价。当美国人在享受着廉价商品、工业制品时,中国人的孩子却失去了应有的父母照料,令人痛心。
再来抖抖书袋:从这部《少年的你》中看出了点《大象席地而坐》的味道,导演说没看过《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不过我想导演是看过《大象席地而坐》的,同样是绝望、无出路的小城,只因这所复读高中的教学质量而使人们看到了一丝丝希望。陈念的妈虽然蠢,但却比《大象》里黄玲的妈要干净天真难以讨厌些。而且,这部《少年的你》甚至还有点《狗十三》的味道,想要探讨长大、成人社会的虚伪与无可奈何。“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这是一部不错的、充满细节的、比较深刻而且不太绝望的电影。导演人真好,让陈念承担了自己的罪责而能够阳光地活着,也让陈念和小北最终在一起走在了阳光下。否则即便陈念到了北京,也容易在噩梦中崩溃吧——毕竟,活着、心安之处才是归途。
2011年是陈念与小北的流年,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却因这样一桩事情改变了各自的命运,昨天的他们不知他们的现在,现在的他们也不知他们的未来。虽然在导演的安排下,陈念与小北最终归于一处,但现实中,更多的人如同这首四字弟弟所唱的《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一样,匆匆而过,只停留在记忆之中,而他们的昨天、现在和未来,也在洪流中无声无息地耗散去了。
【《周弘:竖起你的大拇指》观后感】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