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第一次玩陶泥作文

第一次玩陶泥作文

2023-02-16 08:20: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幸运的小锦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第一次玩陶泥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一次玩陶泥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玩陶泥作文

篇1:第一次玩陶泥作文400字

第一次玩陶泥作文400字

那一个多小时的时光令我快乐无比。来到创意陶吧,我们每个人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转盘,刻刀,圆规刀,锤子,这些东西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的手早就痒痒啦!我想做一个小茶杯。光滑的杯壁,精致的杯把——心想这个应该不会太难,说干就干。

首先,要用泥锤用力击打泥巴,伴随着有节奏的砰砰响,渐渐地泥块变扁了,也不你那么粘了,我把它摊开,平放在圆盘上,用园规刀切下一块直径大约七厘米的月饼似的'圆盘,这便是杯底了。接着老师给我一块已划好的长条子,我接过长条子把它弯起来,与杯底粘接好杯把的制作。由于制作杯壁和杯底用了较长的时间,泥土干了可塑性差了。我试了好几次,手一松,杯把就断,急得我满头大汗,既然长的泥条容易断,那短的是不是好一些呢?

于是,我干脆把杯把分成三段粘接,先固定好杯把的上下两端,再用泥浆接上中间的那一截,粘上后,我仍不放心,用手按着一分钟,两分钟—————,杯把牢牢的粘在一起了。一个完整的陶泥被子就展现在我的面前。

篇2:玩陶泥作文

上美术课了,这一课是陶泥的制作。

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制作”呢,同学们就跃跃欲试了,先是几个胆大的同学在拍陶泥,其他同学也做了起来。“纭薄斑诉恕迸耐辽此起彼伏。终于可以开工了。大家认认真真仔细小心地做着。

我轻轻抚摸陶泥,它软软的,滑滑的,还有一些水份呢。我又用力按了一下,潮潮的,我的手指从泥上滑了下来,“呵,还挺好玩的,”我心里暗暗地想。“降龙十八掌!”我叫道,随后,我那两只大手就拍了起来,一阵乱拍后陶泥被拍扁了许多。对,把它作成一个搞笑的小人。

先把头发弄出来,然后从大脸上挖下一点泥做耳朵,剩下的就是眼睛、眉毛、鼻子和嘴了。我用铁尺在它脸上挖了两个大窟窿,再取点土搓个球往窟窿里一按就大功告成了。我又在眼睛上面画了两条线,眉毛也可以了,下面是鼻子了。我把脸上突出部分切下来为它作了一个尖尖的长鼻子,就只有嘴巴了。切出一个轮廓,嘴巴也完工了。

下面是它身体了,可泥却不多了,只有脸的一半儿不到了。只能做个头重脚轻,站都站不稳的小泥人了。小泥人做好了,它是个十分高兴地小家伙。

再看看其他人的作品吧,郭雨灵,她做的是一个精致的小水壶,小巧玲珑;沈鼎勋,他做的是一只怪物,十分奇特;王珏,她作的是个大河马,说是个河马不如说中“五不像”……

同学们充满兴致地做着,下课铃响了,他们依然沉浸在陶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中。

篇3:玩陶泥作文

今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空气比往常更新鲜,妈妈带着我去世茂,忽然,一旁出现了一家陶泥店。我看着一个个精致的小碗、盘子……放在柜子上,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要做起来了。

我先把一团泥巴握在手里,那凉丝丝、滑腻腻的感觉从我指缝间一直流到心田里。我使功地踩着按钮,陶泥在转盘上飞快地转动起来,我两手交叉,大拇指勾在一起。我一不小心用加一下,陶泥马上变成了一个搭拉眷脑袋的小碗。我心里难过极了,暗暗下定决心,下个一个碗要加油加油再加油的做了。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两手轻轻地握着陶泥,小心翼翼也摸着它。陶泥在我手中慢慢地变圆变大。我一只手轻轻地扶着陶泥,另一只手慢慢地推着陶泥,陶泥在我手中渐渐地竖了起来,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碗,我东看看西看看她看着这只小碗,忍不住亲它一口。

篇4:玩陶泥作文

今天,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陶泥活动,玩得可真过瘾啊!

我在活动现场,发现和我一样来参加陶泥活动的小朋友还真不少,有的是三四岁的小朋友;有的是和我一般大的小学生;有的是六七十岁的“老顽童”・・・・・・把活动挤得满满的,真可谓人山人海。

老师先教我们怎样做陶泥,先选一块陶泥,用手把它搓软,分成自己需要的几块,然后拿起其中的一块,先把它搓成圆形,然后再用手指捏出需要的形状,最后把几块塑造好的形状组合成最后的形状就可以了。

开始自己做陶泥了,我想:不如做一只呆头呆脑的小驴吧!说干就干,我搓了一个椭圆型,打算用它来做驴的头。我又弄了两个一样大的椭圆形的圆盘做驴的耳朵・・・・・・终于,一头可爱的`小笨驴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既幸喜,又感到十分便扭。幸喜是因为我做的小驴十分可爱。便扭,是因为总感觉缺了些什么。终于,我想起来了:既然是驴,就应该拖点东西啊!于是,我又在驴背上按了一些货物,这才收手。我看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做的东西也十分逼真。你瞧!那边一位小学生做了一架战斗机,不但装了炸弹,还装了一挺机关枪。让我敬佩不已。陶泥做好了,我把作品交给了老师,老师帮我把小驴放进烤箱烤了大概15分钟,就新鲜出炉了!

最后,每个人该展出自己的物品了,虽说我的物品不如别人,但我觉得我的物品十分精致。

篇5:玩陶泥作文

玩陶泥作文

玩陶泥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玩陶泥。老师教我做花瓶,先做瓶底,用一块陶泥搓成一个圆球,再用锤子敲扁,成一个圆饼状。接着做瓶身,用陶泥搓成一根一根细条,叠上去就行了。随着瓶身的升高,我觉得太单调了,就做了几朵小花粘上去。果然花瓶变好看多了。花瓶做好了,妈妈叫我回去。我觉得玩陶泥很有意思,对妈妈说:“我还想玩。”于是我又做了个小茶杯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还给它捏了个盖子。一个下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妈妈说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陶艺馆,对妈妈说:“真好玩,我明天还要来!”

篇6:玩陶泥三年级作文

玩陶泥三年级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打羽毛球、看书、下棋……其中,我最喜欢玩陶泥,陶艺可以把我带进一个想象的世界中……

我为了玩陶泥,飞速地写完作业,和爸爸一起去楼下的“九雅陶艺”玩。到了以后,老师给我拿了一块手掌大的'硬陶泥,帮我在一块圆形的大石头上反复地揉搓、拍打、按压,直到变成软陶泥为止。变软之后,他一边细心地讲解,一边认真地做。

先把陶泥揉圆,放到转盘上。然后,左手轻轻地扶住陶泥,右手压在手上,踩动踏板,转盘就会转动起来。要让陶泥变圆、变扁,要像一块厚约4厘米的圆饼一样。接着,把右手的大拇指按在“圆饼”的中心,一直踩住踏板,大拇指慢慢地往外按,口就会变大,像盆花一样。最后,就可以不断的调整。做成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东西。

老师演示完了,就轮到我自己做了。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好,一会儿踏板踩得太快,转盘飞快地转着,像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子,泥土溅到我的脸上,我就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一会儿水加得太多,陶泥变得软啪啪地,像是在水里泡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样,全都粘在了我的手上,弄得黏呼呼地……

就这样,我做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将它做好。后面,还是老师帮我做了。他非常细心地把揉、搓、按、压,每一步都做得很到位,像是给皇帝做的一样。

原来,看看非常简单的陶艺,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篇7:玩陶泥450字作文

玩陶泥450字作文

今天,我去上美术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要一起玩陶泥,请大家跟我去‘陶泥屋’。”

一到陶泥屋我就看到了个盆子,里面装了一个袋子,表面却没有一点陶泥,我就想:这是装陶泥的袋子吗?怎么这样干净?等找到座位时,老师才打开那个干净的袋子,只见袋子里露出了一堆黏糊糊的东西,老师将这些泥分成一坨一坨的发给我们,一人一坨,当发到我手里时,我用手指先碰了碰才开始的,我做了一个蒙古包和一个烧水的炉子,我重点说一说这个烧水的炉子。我先把这一坨泥做成一个圆柱体,将里面掏空,用掏出来的.泥做成细条条贴在上面,然后用底下的泥做了一个圆盖子,并用工具在上面雕刻上了一朵花。为了烧水,我把花的中间用工具开了一个大洞,我想:烧水的炉子嘛一定要做个壶,要不然怎么烧水呀!可我想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壶,一个没有盖子的壶。我先做了壶的底部,又做了壶嘴,最后做了壶把。我又想:来点趣味吧!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水饺,自己想着想着就玩开了!

玩陶泥真是太好玩了,但就是太脏了,可我想:只要我玩的开心就行了,比如今天我就玩的很开心,所以我喜欢玩陶泥!

篇8:第一次做陶泥作文

今天,我盼了很久的做泥套装终于来到了我身边,我好开心。

于是我赶紧打开包装,迫不及待的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有液体胶,有甘油,还有装饰用的,还有刮胡子用的呢………可是我又有点害怕的,万一弄到哪里都是怎么办呀,浪费了一大堆材料怎么办呀,被妈妈批评了怎么办呐?我带着疑问的心情看着这些材料,无从下手。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关切的问“”怎么啦,是不是害怕失败呀?不过失败也没有关系的,因为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多做几次,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鼓起勇气开始做泥了。

首先我按照说明书放入了一些液体胶,然后放入少量清水,加甘油和硼砂水,搅拌,搅呀搅,搅呀搅,终于成型了。可是这一团泥让我很烦恼,因为他的拉性不好,哎,算是失败了吧,只好再重新做一团了。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当我做第六次实验的时候,终于做成了,我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我成功啦!”我猛地一声大叫,妈妈也被惊动了,急忙走来,惊喜的问:“成功啦?”“嗯”我兴奋答应到。我又给妈妈展示了我的作品,它不仅拉性好,弹性也好,我太喜欢它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喜绿,因为它是绿色的,我对它爱不释手。

这是我难以忘掉的一件事,也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

篇9:第一次做陶泥作文

陶泥也许是那样平平无奇,可经历一番“整形”后,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这不,今天早上,我们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把。

初来乍到,满馆的陶泥艺术品与工具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异常兴奋,师傅们带我们参观了一下,为我们做示范,我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慢慢地,陶艺品就完成了。我心中窃喜,这对我真是小菜一碟。

我捧着一块陶泥,放在陶瓷转盘上,突然,陶泥嗖地飞了出去,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它的印记,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开始意识到它的难度。我再次把陶泥放在陶瓷转盘上,小心翼翼地做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基本模型定好,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做得很好,我心急了。我把陶泥按了按,揉了揉,捣鼓了一下,不料,捏着捏着,就变形了,第一轮——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静下心,卷土重来。我认真地总结失败之处,当要做成的时候,因为把握力不好,第二轮——又败。

接二连三的失败令我受挫,原本那份自傲不在,拦路虎让我不自信。我不会被打败的声音突然我在耳边回荡。拾起信心,卷起袖子,准备重新好好干一番。我集中注意力,一丝不苟地捏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陶泥终于在我的手下“整形”成功了。见着自己的艺术品,甜于心,喜于色。

篇10:第一次做陶泥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某些事我们做过许多遍,但只有第一次才最令人难忘。现在,请跟随我的步伐,去寻找那些难忘的第一次吧!

就在前不久,我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陶艺制作,就在我踏进“陶也”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四周摆放的陶瓷吸引住了,它们形态各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哇——”我不由得惊叹道。陶艺制作一共有三道工序——拉坯、彩绘、烧制。先是进行拉坯,成型后晾干。接着开始在上面画画,最后放入窑中烧制。原来,如此漂亮的陶瓷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呀!我心想。

穿好围裙,洗完手后,我便准备开始拉坯了。在这之前,老师要先帮我打磨整块陶泥。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感受到了陶艺制作的神奇。接着,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示范多种拉坯的方法——开孔、拉大、拉高、拉薄。然后,轮到我开始拉坯了。我坐在转盘前,用手蘸了点水,启动转盘,便开始开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右手的大拇指摁入陶泥,左手在一旁护着。开完孔,手感觉干干的,便又蘸点水,开始将陶泥拉大。双手的大拇指一起往孔伸去,并轻轻向两边扯去。接着开始将陶泥拉高、拉薄,陶泥经过手指时有种特别的感觉,怪舒服的。我小心翼翼地拉着坯、生怕给拉坏了。这个笔筒做出来应该不错。我心想。紧接着,一个笔筒的雏形渐渐出来了,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最后,我用这块泥做了一个笔筒、一个花瓶和一个盘子,晾干后就能开始彩绘了!

彩绘分为两种,一种是雕刻,一种是画画。我先进行的是雕刻。首先,要用铅笔在上边画好图案,画好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我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盘子,开始雕刻。我一笔一画地按照画的图案刻。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十几次之后,雕刻终于完成了。接着,我又拿起铅笔,开始在笔筒上画画。我先将画笔蘸了点水,把笔头弄尖,然后蘸些釉彩,开始聚精会神地上色。好不容易上好了色,又将小花瓶按前面的步骤雕刻完毕,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等待作品出窑的日子里,我无比兴奋,猜想作品会是怎样的。

见到作品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从最初的拉坯,到给陶瓷上色,全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拿起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块陶泥,得经过打磨、成型、烧制,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也是一样,要经过人生道路上坎坷、挫折的磨炼,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篇11:陶泥作文

陶泥作文

9月23日 晴

今天,赖老师教我们做手工――陶泥手工。

赖老师给我们准备了做手工的工具题目:陶泥、转盘、水和毛刷。他向我们讲述了做手工的注意事项后,我迫不及待地去拿自己的'手工工具。啊!我想做一个圆形的笔筒。首先,我用陶泥搓成一个圆圆的底放在转盘上;然后,我拿了一块陶泥,用双手的手掌来回搓成一条条泥条,搓成的泥条犹如一条又细又长的水蛇;接着,我把这些细长的泥条用毛刷涂上水放在笔筒圆底的边沿,一层一层一圈圈有规则地往上围起来。

原来做陶泥手工是这么简单的呀!我一定做个漂亮的笔筒给老师看看,让他大饱眼福,好好地表扬表扬我。正当我得意洋洋地想着的时候,突然笔筒中间部分裂开了。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箭一般地跑到赖老师跟前,焦急地问他题目:“赖老师,我笔筒中间部分裂开来,你知道为什么吗?”赖老师走到我笔筒跟前观察后,他笑眯眯地说题目:“是因为你放的陶泥不够多,应该再补多一些陶泥去,这样笔筒会变得更牢固。”我听了赖老师的话,恍然大悟。

于是,我连忙再补多一层陶泥到裂开的部分。最后,我在笔筒上做了些小装饰。我把笔筒带回家,妈妈夸我是手工小能手。

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夸奖,我顿时心里美滋滋的,整天的心情都是最快乐的。

篇12:玩陶泥小学美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玩陶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赣美版)《美术》第一册第十六课的内容。一看课题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会听话呢?因此把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我想这将会成为孩子们难忘的一堂课。

2、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对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泥巴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水和泥巴先尝试玩泥巴的感觉。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摸、捏、听、做等游戏活动,丰富学生对泥巴的感知,初步掌握玩泥巴的几种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听、说、制作、交流,丰富学生对泥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玩泥巴的游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泥加多少水泥巴才会听话,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捏、搓、压、团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

二、说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的美术学习强调的是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将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打破了学科门类的界线。所以本课的教学理念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体验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能从中感悟到泥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智”、“趣”、“乐”的学习氛围,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教学法,以泥巴作品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将《泥娃娃》的音乐贯穿整堂课,让学生自由创编捏泥巴的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再加上“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做一做”“评一评”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使其步入“情”与“趣”的泥塑世界。

四、说教学流程

1、欣赏泥塑,激发情趣

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2、触摸泥巴,了解特性

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3、创编动作,掌握技法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的要求,我在这一环节当中用夸张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捏泥巴的舞蹈动作,比如:捏、搓、压、团等,使其与音乐整合。在学生自由创编动作,学跳泥巴舞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捏泥巴的基本技法。再把技法溶入到舞蹈当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亲近泥巴,大胆创作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制作泥塑,我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法大胆想象,明确主题,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展示学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都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或师生共同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6、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此环节我主要从泥巴与水、泥巴与植物、泥巴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和体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泥巴的情感,逐步认知泥土与人类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渗入环保教育,再利用拟人的方法,表现各种与泥巴有关的自然灾害。比如:

1)水多了,泥巴会哭泣;水没了,泥巴的嗓子会干得裂开来;

2)泥和水发疯了,河水会变浊,荒滩、沙漠、泥石流也就多了;

3)我们都希望青山绿水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

五、说教学评价

在这堂美术教学课的设计中,我能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给孩子许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操作的机会。所以孩子们能投入较大的热情大胆想象,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创意和情趣的泥塑作品。这样一堂美术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更能给学生能带来快乐。

【第一次玩陶泥作文】相关文章:

1.范文第一次做陶泥

2.玩彩泥的小学作文

3.第一次玩水球作文

4.第一次玩陀螺

5.第一次玩雪的作文300字

6.泥猫作文

7.第一次去百色玩五年级优秀作文

8.泥袜子三年级作文

9.陶趣之旅作文

10.陶亦乐作文

下载word文档
《第一次玩陶泥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