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
“吱吱呜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我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发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在我眼前真实地高大起来。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黑暗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一代伟大总理―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时代。1840年,英、法、美、俄、日等国家纷纷入侵,周恩来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大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未来的他带给人们是美好的希望。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19周恩来北上求学,考入东关模范学校。19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周恩来想到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清王朝已经垮台了,我们已经不在是清王朝的子民了!只听得“咔嚓”一声,周恩来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他大声而而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不再是清王朝的子民了,我们不再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文明。我们要脱下长马褂,告别旧时代,穿上短衣服,拥抱新文明。”同时老师给周恩来等讲革命,讲西方的先进文明,这些都在周恩来的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19,周恩来考上了南开学校。他在成绩和体格上双重修炼,以强健的身体,完美的`成绩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方针,他东渡日本求学。读到这里,我心中滚动着澎湃的热潮。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恩来的独立自强了。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我们出生于太平盛世,尽享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承担了一切,不像小恩来生在乱世,时常受到危险困难的考验。但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少同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少同学就退缩了,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少年周恩来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独立坚强的人,才可能成为强者。
我们都是一样的少年,为着祖国而奋斗。读完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首顽强信念的诗“信念不是铁锤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让我们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学习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意志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国家富强了,我们更应当奋发图强,向周总理学习不怕苦的精神,以少年周恩来为楷模,努力奋斗,为自己塑造一个灿烂亮丽的人生!
篇2: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恩来总理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由于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时常靠着拿着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去典当铺里典当来维持生计,日积月累,当铺里留下了周总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总理不得不投靠伯父。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那些富家子弟欺负他,嘲笑他,但他却从不计较,反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他这种宽阔的胸怀成了当代的伟人。虽然如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便有雄心壮志。有一次,校长在班上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他们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功名,有的说为了财富,而周总理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豪迈的誓言!周总理胸怀大志,不屈不挠地奋斗,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称颂的一位伟人。我们应该向周总理那样,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这样长大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读《少年周恩来》,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学习周爷爷的独立,自强、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从小立志,长大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记住昨天,把握今天,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篇3: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300字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300字
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少年周恩来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而且在生活中亦是如此。
那时,周恩来刚到沈阳一家学校学习时,身体比较瘦弱,为了把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在冰天雪地里跑步,跑步上学,很难想象沈阳冬天的寒冷。大雪纷飞,寒风刮得人脸生疼,那种冷是一种透心的冷,简直要冷到人的骨子里去了,可周总理硬是迎着漫天的风雪,在雪中跑了起来。雪花就想像飞舞着的精灵,在空中飘飘洒洒,它们落在他的头发上.胳膊上.肩膀上,跑着跑着,周恩来感觉自己浑身热和起来,没有了僵硬和寒冷的感觉,只觉得到处是充满着活力,到了学校,周恩来精神十分饱满,他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锻炼,他瘦小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结实,也越来越强壮。看得出,周恩来很有恒心,意志是那么的坚定。试想想我自己:在冬天的早晨,爸爸经常叫我早起去跑步,说说是为了让我减减肥,其实我心里清楚的很,爸爸“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也是为了让我多锻炼身体,因为我小时候体质很弱,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可我就是坚持不了。“我还没睡醒呢,别烦我”,“就跑到公园为止......”,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相比少年周恩来,感觉自己真的很惭愧。
少年周恩来在学习上就像是一只领头雁,在生活中,他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篇4:初中八年级读后感: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初中八年级读后感: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解佑祺以前,我就听爷爷讲过周恩来的故事,知道他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最敬爱的总理。现在我读了《少年周恩来》的故事,让我更了解周恩来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这个故事追寻了周恩来成长的足迹,讲诉了他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周恩来出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文中还讲到周恩来非常勤俭节约,他穿的衣服很简单,夏天是一件白色大褂,冬天是一件蓝色大褂。好几次,家人要给他买几件新衣裳都被他拒绝了,他很不解,干吗要在这些外表的东西上花那么多精力。为了尽量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开始自己想办法找些事情做,赚钱来补贴家用。为了省钱,只买豆腐店便宜的豆腐,星期日从家返校时,只带一小瓶酱回校当菜吃。周恩来经历的种种磨难也激发了他努力拼搏、发奋学习的斗志。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有些同学吃要挑三拣四,穿要名牌,不懂得珍惜,不刻苦学习,到将来后悔也晚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勤俭节约这个美德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只有勤俭才能持家,只有勤俭才能强国。无论回顾过去还是面对未来,我们都要想周恩来学习,要牢记这一点,才能有所作为。
这篇初中八年级读后感,记录了小作者读《少年周恩来》后内心的所思所想。
篇5:读《周恩来传》有感
运营管理部 冯瑞龙
小时候,对周恩来总理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小学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之中,我对这篇文章的情节既有疑惑也有敬佩,疑惑在于他因何足以让如此多的人对他敬重膜拜,敬佩的是能让人民群众深深缅怀的领导一定有着光芒万丈的品格操守,直到我读完《周恩来传》之后才对他的一生有了深刻而系统的认识。每一次提起周总理,我们有的不仅是缅怀,更是对一座光芒万丈的精神丰碑的感念。
周总理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点亮了前进的道路。虽然周总理的一生有着诸多家喻户晓的轶事趣闻,但每次提起他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这样一幅画面:总理独自坐在一间灯光昏暗的小房间内,屋外一片漆黑,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发出淡淡的幽光,映照着他俊逸的脸庞,总理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文件,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静思。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如中流砥柱一般默默地扛起了中华崛起的历史重担。在很多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中,在无数委屈无助的时候,周总理仍旧辛勤奉献,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即使在得知自己身患膀胱癌之后,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曾在一本研究周恩来的文集中写道: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
周总理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是中华民族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年轻的我们时而不知所从,时而自甘堕落。我们的内心渴求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指导,我们需要高尚人格来鼓励我们锲而不舍地拼搏奋斗,这种精神、这种人格在周总理殚精竭虑的一生中得到了生动地阐释,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带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精神。周总理,集中华民族广博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优秀人格于中外。周总理如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复杂的人生;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着我们昂首前行!
篇6:读《周恩来传》有感
作者:逍遥
因为电视剧《海棠依旧》,对周恩来总理的仰慕之情不能自已,拜读了全篇《周恩来传》,更被周总理浓浓的人格魅力所倾醉。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四十二年后的今天,仍旧有无数人在怀念他,他的精神仍能激励与感动亿万万中国人民!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英气飞扬,多么厚重有力,正是因为能说出此话的总理,正是因为有如此志向的总理,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一生的心血,筑起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他先后远赴日本、法国求索真知,树立人生志愿。回国后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从此半生戎马。抵御外敌,逼蒋抗日,决战决胜,开国奠基,再开创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的黄金岁月在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奋斗中度过。
在他的晚年,重病缠身依然心系国情,苦撑文革危局将自身的健康抛诸脑后。直到临终弥留之际,他还牵挂着别的生病的同志:“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微睁双眼,对病床前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
在传记里收录的评价和电视剧里都有这么一句类似的.话:“只要能在总理身边做事,听您的领导和教诲,做什么都行。”的确是这样!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自身拥有的人格魅力,是坚持原则的必然结果。“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这是他对自己工作餐的标准。任何时候,他都会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却只是在同吃苦上。到了同享福的时候,他却默默离开了,接着到另一个需要吃苦的岗位上去忙碌。他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平和的性格总能影响周围的人,大家都不自主会跟着他去学习,去工作。传记里写到,当时的干部们都拼了命的工作,想取得好的成绩得到总理的夸赞。
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外出参加会议,在家工作,总是能看到他手中有文件,嘴里念念有词,不断进行修改。每一次想起周恩来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不是他那幽默的话语,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浮现在脑海的是一幅画――总理独坐在一间黑暗的房中,这是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散发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脸庞。总理刚刚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放下了笔,疲惫地抬起头,望向那黑暗笼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脸上满含悲楚,紧皱的眉头好像永远也舒展不开、、、、、、看到这里,眼中不知不觉盈满了泪水。
他太累了。
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中流砥柱,起了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每当看到书中大段大段对他辛勤工作的描写,通过影视剧的演绎画面看到他的辛劳的身影,我总是叹息不已,又万分钦佩。在翻阅过程中会想,总理究竟是人还是机器?为什么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为什么他总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为什么,他总能将自己放在最后,一心只想着人民的安乐与健康大业?
纵观总理一生,斗胆以”宏伟“二字以概之,那一声振聋发聩的救国呐喊,那辗转各处博学取经的艰辛,那前拒日寇后解内乱的镇定,何事不宏伟?其声如峰般巍巍,如雷般轰鸣,总理的言传身教,永远使我们难以企及,只能仰望。
逝者长已矣!!!大概只有停留在园中的海棠花,那些默默等待总理归来、陪伴总理一生的雪白海棠,才真正能明白这位屹立的身影,心中那颗火热的信念吧!!!
篇7: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敬爱的周总理:
您好!
在读了您的传记之后,我颇受感动,才决定提笔来给您写这封信的.
您从小就很爱国.特别是有一次,当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同学们有的说是为了吃饭;有的说是为了赚钱;有的说是为了做官,不管说什么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有您说:
”为了中华之崛起!'
您这么做不是为了得到校长的表扬,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不是空话,而是真真切切地贯彻在您的一生中,渗透在您之后参加的所有活动中.
反观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就拿我的学校来说吧.每学期的学费近万,也算得上是贵族学校吧.大部分的人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都还来不及呢,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别说爱国了,根本就是对国家兴亡荣辱不屑一顾,口口声声说着爱国,但都是光说不练,哪里向您这般认真.说来也惭愧,我们身为中国人,却没能尽到一个中国人的义务,不像您.
您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没有您的鼎力相助,钱学森爷爷也不可能回国,中国也不可能有火箭和导弹.若是没有您的三令五申,邓稼先等人可能就在大饥荒中饿死了,或者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拉去批斗,中国也不会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也不会有核武器来自卫,更不会用中国自己研制的导弹来打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美国u2飞机.
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正因为有了您的付出,才得以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使我们泱泱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此致
敬礼
姜妍彤
XX年3月15日
篇8:从小立志,长大成才――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小立志,长大成才――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 周恩来总理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由于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时常靠着拿着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去典当铺里典当来维持生计,日积月累,当铺里留下了周总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总理不得不投靠伯父。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那些富家子弟欺负他,嘲笑他,但他却从不计较,反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他这种宽阔的胸怀成了当代的伟人。虽然如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便有雄心壮志。有一次,校长在班上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他们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功名,有的说为了财富,而周总理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篇9:读周恩来传有感800字
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我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当我们吃着丰盛的饭菜,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珍惜过吗?而读了《周恩来的茶缸盖》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篇文章讲的是警卫员几次想给周总理换个新茶缸,可周总理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即使条件好了,也不能乱花钱,并把一个粗瓷小碟子凑合着作茶缸盖,一直又用了好久。
而我们呢,一件衣服穿了还没有半年甚至几个月,就又买了新衣服,把旧衣服放在衣柜瞧也不瞧一眼就又穿上了新衣服;衣服沾上了污渍、油渍就嫌衣服太脏了;衣服刮了几个痕迹,就对衣服有了几分厌恶,觉得太烂了;衣服稍微小了些,旧了些,就说衣服穿不了,更无法穿出门。
我们这一代,个个是温室的花朵,从小娇生惯养,被宠着,被捧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一遇到点小风小浪,就经受不住。记得有一次去外婆家,晚上停电。那时是夏天,热得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整天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吹风扇,就要枯萎了似的,更别提没电了。我在外婆家里走来走去,左转转,右看看,心神不定,皱着眉头,焦躁不安。外婆见我那副模样,就让我们拿着席子到阳台上躺躺。吹着点儿山风,心情稍微好了些,但感觉还是闷热得要命。过了不知多久,我竟睡着了,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发现右手食指中间一块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我嚷嚷得要命,幸亏来了电,不然恐怕我那一晚上就甭想睡了。这方面,我真是吃不得一点苦。
还有一次,我的膝盖擦破了皮,就哭丧着个脸,跑去向妈妈求救。妈妈说我太不小心了,啰嗦了我好一阵子,我还顶嘴,说什么又不是我自己想摔破皮的,直喊疼,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帮我吹吹伤口,而我还不停抱怨着。涂完药后,我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一边吹着风扇,可我还是不很满足,埋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唉,我真是太不知足,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周恩来的茶缸盖》,一篇让我难忘的文章,周总理不怕苦、肯吃苦、艰苦朴素的精神,使我深深懂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苦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10:读《好总理周恩来》有感
读《好总理周恩来》有感
最近,我在家里读了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名字叫:《好总理周恩来》。主要内容是周恩来出生于普通人家,他不到一岁时,生母就把他送给了陈妈妈。小时候的周恩来很聪明,陈妈妈教给他的字,他看一遍就会了。到了上学期间,他成绩一直很出色。长大后,他开始进行革命工作……中心思想是:周恩来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奋斗一生。他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他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书中有一个句子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周恩来虽然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但是在作文中所表现出的对民族﹑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对国人自身责任的深思,都非常成熟和深刻。
周恩来很爱读书。我也爱读书,但不像他一样,喜欢看中国历史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历史书我看都不看一眼,所以别人都取笑我没知识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渊博的总理谈起外交来总是那么面面俱到,他是我的偶像。
我们要学习周恩来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去体察好总理周恩来博大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篇11:读了一本叫《少年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
读了一本叫《少年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
《周恩来的故事)记述了他光辉的一生,其中的(为了中华之崛起》一节记叙了恩来青年时期的生活与斗争的故事。当我读完《故乡和童年》时,深深地被它打动了。 周恩来总理出生在江苏省淮安这座古老的城镇,.原籍绍兴。当他诞生时,这里已经失去了安定而进人了半殖民地封建的动荡不安的时代。 幼年的周恩来由继母陈氏养育。继母知识丰富,非常宠爱周恩来,为养育他费尽了心血。幼年的周恩来聪明机敏,天真活泼,还特别喜欢学习。由于继母经常讲丫些悲壮的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周恩来,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 从周恩来身上可以深切地看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他热爱中国,献身中国.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强盛,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为之终身奋斗.周恩来为之终身奋斗的中国,是人民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他为人民而努力创建新中国,他建设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可以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一个词“爱国”,正是因为爱国才能救国。我们要爱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中国!・・・
篇12:《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作文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作文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清楚得讲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1898年3月5日,随着啼哭声,一个将来不平常的人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周恩来。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外公就离开了这个人世。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大鸾”。周恩来一共有三位母亲,一个是生母万冬儿,一个是养母陈氏,还有一个是乳母蒋姜氏。这本书首先讲了周恩来跟陈氏生活时的故事。 周恩来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在他小时候都用有着非凡的智慧,养母陈氏是书香门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大鸾”很小就开始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见过世面、知明理的人,她擅于化解矛盾,而且处事非常有条理、懂分寸,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会因为她的化解而变的无形,这也为周恩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周恩来非常喜欢上学,但是学校的知识还是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他有空闲事就去图书馆。有一次,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非常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而且探讨的问题还都是国家大事,周恩来的作文书平相当的好,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就这些都不得不让那些老师佩服。他非常喜欢读爱国人士写的书,周恩来长大了的时候,他又准备去日本留学,在漫漫追寻的途中,周恩来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书,他又开始认真的阅读,通过这些书,周恩来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周恩来是一个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气宇不凡、雄辩滔滔的伟大少年!我要向他学习的,不知道多的该用语言怎么表达。 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四(1)班 刘静晶指导教师:王 蕙【读《少年周恩来》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10.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