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QJYBQ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下了《恰同学少年》,看完以后颇有感受:
首先是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孔昭绶先生作为校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将经世致用的理论输入毛泽东、蔡和森等稚嫩学子的脑中,要用教育来开启尚未开化的民智,用教育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其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国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师,“欲栽大木驻长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了这样一批中国的栋梁,毛泽东他们在一师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初始的社会经验。这些教师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偏科,由校长组织讨论,并引发对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思索;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向教育司提议并更改校规,试问在当今的教育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老师被工资奖金升学率领导牵着走,学校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那么何为师,何为教?
其次,就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的成长,他们身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洋政府,护法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国乱民荒中,毛泽东他们立志要强国,强民,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他们要用知识来改变贫困落后的中国。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我认为这是一代伟人成长起来的关键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个“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却步。当有了改变社会的理想,又怎么会在意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呢?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宏伟的理想,贫困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尔基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苦楚和辛酸。当他们面对袁世凯恶行、当他们面对儿女私情和理想抱负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权和利与信仰理想的碰撞时,是老师的开导和启迪、是朋友的搀扶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纵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会有植物爬满石缝间,未来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剧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城防营营长张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会老爷陶翁、卖臭豆腐刘三爹……他们的.深明大义,让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正是一位有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少爷王子鹏,也打破了人们对纨绔子弟的印象,他从一个软弱无能的少爷,变成一个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妈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诵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的红色励志电视剧,真的是让人获益良多,大家也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伟人的成长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样。
最后,就以梁启超的话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业,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篇2: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板仓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上的第一节课——修身。课上他问一毛一泽一东的志向是什么,说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吾当上下而求索,所以并不是一毛一没有立志而是不肯轻言。鸿鹄之志岂能轻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此诗可以窥见一毛一的志向之远大。
“鸿鹄也需要岁月磨练其志”这是板仓先生对一毛一泽一东的评语。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板仓杨昌济先生可谓眼光独到,一眼便看穿一毛一泽一东的鸿鹄之志。因此在一师的五年,在校长孔照绶、老师板仓先生等磨练下,不断求索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立志。
一个人应该志向高远,才能有所作为。众所周知,陈胜在年少给地主老财做短工时就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起义大旗,从此揭开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覆灭的序幕。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肩负祖国复兴的伟大使命,更应该志存高远,誓要雪百年民族之耻,此乃吾辈之义务职责所在!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则没有动力。孔子有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了清晰的目标,就像有了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明白脚下的每一步该如何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故,大家可谓耳熟能详。正是这个伟大的信念支持着周恩来,不管是风里雨里,亦或是槍林弹雨,他都无比的淡定、坚强、勇敢。他不仅参与缔造了新中国,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万事亲力亲为,为新中国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一幕。老百姓用最最纯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总理的拥户与一爱一戴。周总理不愧我们大学生的榜样,永远是我们大学生、民族的不朽的丰碑。
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对科学之梦的追求造就了居里夫人。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一性一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一性一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让世人最为敬仰的并不是因为她发现了镭和钋、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她高尚的情一操一。她认为镭和钋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在发现这两种放射元素之后,毅然向全世界公布了它们的提取方法……
志比鸿鹄,求索成功,石破天惊!
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一毛一泽一东一边求学一边求索,并坚信求学就是求索。他忧国忧民、志向高远,以雪百年中华之耻、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求学孜孜以不倦,曾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底下养一精一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诗句。前两句表示要甘于寂静,专心学一习一,修学储能;后两句认为青蛙是万虫之王,流露出“万重一江一山我为主”的宏伟志向,表现了想主宰国家命运的远大抱负。这就一毛一泽一东,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到主宰国家命运、影响了整整整一个世纪的惊人蜕变,简直就是石破天惊!
数风一流人物,还 看今朝!今朝看谁,就是吾辈!
篇3: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毛一泽一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以一毛一泽一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的大型青春剧,展现了二十世纪以一毛一泽一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一习一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一爱一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一性一和教育意义。
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一女,但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一揉一造作“装酷耍帅”的各种“经典“青春剧的pose 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一毛一泽一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观看时也觉得不亦乐乎,这部剧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一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剧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导演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
该剧第一个亮点是思想一性一强,讲了教育应该同社会相结合问题,讲了因才施教问题,讲了学为所用问题,特别是讲了青年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献身祖国和人民问题,无疑是对当前某些教育方针和方法进行了有力批判,是对读死书求高分的教育目的的有力声讨,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情嘲讽。该剧立足于青少年教育,相比今天的太平盛世,20世纪上半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正是在那样的年代,一大批志存高远、一心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年轻人,上下求索,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国家的命运、是民族的未来、是他人的需求。他们接受最新的观点,追求最新的东西,这些,放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有激励作用。那个年代的那群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他们的身上铸写着中华民族的魂,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时尚的人!
该剧中,不知道是哪一集,有这样一个画面,一群学生在一起大声朗读《少年中国说》,他们读得豪气冲天,我当时就被震撼了,为他们的朝气震撼;为他们的气概震撼,更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一爱一国情一操一在那一刻体现得淋一漓尽致。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旧中国,改造国民命运当作自己的责任,他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奋发图强!这样的场面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呢?平时听学校一爱一国讲座也没这种感觉,暂不说这电视剧拍得好坏,我坚信单是这个镜头一定会感动很多人。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我们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一精一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恰同学少年》还 让我看到了一陽一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一精一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这部电视剧使我认识到在大学校园这段的光一陰一是最珍贵的,想想过来的两年的大学生活,一点点,一幕幕,两年大学生活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过去的两年是充满烂漫幻想的两年,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却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一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一陰一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深深体会到大学生活得可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不要使大学生活留有遗憾。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生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这句话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见证,正是因为有了那样的一批优秀少年,才有了那个时代之后的那个富强的中国,而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我们这些青少年是不是有所思,有所悟呢?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可能成为一毛一泽一东,不可能成为蔡和森,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好多事,只要我们敢作敢为,那我们一定能为祖国的建设增光添彩,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成功不是偶然。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们,但是那种一精一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一习一和鼓舞我们前进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一毛一泽一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篇4: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一精一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剧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一毛一泽一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一毛一泽一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一毛一泽一东生活、学一习一、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一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一产一党一成立等大事。在进行革命活动中,青年一毛一泽一东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的几年十分耐人寻味,他和他的同学们满怀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一江一游泳……,他们关心国事;他们忧国忧民,指说一江一山社稷大事;他们一爱一憎分明,激浊而扬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他们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行为。19暑假,一毛一泽一东与罗章龙、蔡和森等组成“新民学会”,办《湘一江一评论》、《新湖南》,发动**,19底一毛一泽一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退出湖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一毛一泽一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与他的同学们对理想、对事业充满信心,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自一由民一主进步,从同学少年时起,以自己远大的革命志向和敢于对人民的敌人作顽强反抗、英勇斗争的一精一神已经作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一江一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一毛一泽一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一江一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
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 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一党一的执政能力,巩固一党一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一团一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一精一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8,9点钟的太一陽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篇5: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作文两篇
在我的心目中,伟人一直是遥不可及的,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满腔热血地读完了《恰同学少年》。
这本书是一本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它讲述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自己读了《恰同学少年》后,我才真正了解到了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恰同学少年》里有毛泽东与肝胆相照的朋友,风华正茂的进步青年一起抗击旧社会封建恶势力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多面的毛泽东。有理想的毛泽东、有才华的毛泽东、有胆识的毛泽东,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有理想的毛泽东
在“板仓先生”给毛泽东上的第一课时,问毛泽东的理想,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是因为毛泽东有太多的理想和抱负了,也就是这些了理想,这种“鸿浩之志”的理想使他成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有才华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篇《普胜法,毛奇谓当归功于小学教师,其故安在?》让它成为师范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名。又在《新青年》报上发表,还有那“河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足以表现毛泽东的才华横溢。
有胆识的毛泽东
我觉得毛泽东的智慧、胆识可与诸葛亮相比。因为在长沙城面临一场军乱时,他能临危不乱并去侦察敌情。特别是在本书结尾的“猴子石之战”中大摆“空城计”,毛泽东以自己过人的胆量与智慧带领二百手无寸铁的学生军与湘军对抗,再用鞭炮丢进洋铁皮桶里,炸出的声音像是枪打的以此虚张声势,吓唬对方。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他与蔡和森、萧子升三人假装是桂军与敌人进行谈判,当马疤三从城里逃回敌窝汇报情况时,毛泽东以他稳坐泰山之势,使对方对马疤三的话半信半疑。正是由于郭亮的一枪救了毛泽东等人。最终全都机缴枪投降,为长沙城避开了一场血风腥雨。
如果想当一个好学生要学毛泽东,他既肯动脑,又肯动笔墨,所以他看过的书总是批注很多,写满了心得。写批注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又可以帮助消化书上的知识。由于毛泽东不懂就问,所以他成了“时事通”。我今后也如此的学习,养成读书爱批注的习惯。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早已过去了,可《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伟大精神,崇高的思想品质,卓越而又超人的才华,传承在我们心中,言语中,行动中。
篇6: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作文两篇
最初听说《恰同学少年》以为宣传之片,颂伟人之功德。想想这么多年国之爱国教育空泛之论徒虚之累,实无兴趣观看。偶尔观看片花,倒甚有感,便迫不急待寻找碟片一睹为快,其后一月有余复看。心有感慨,亦觉宜以笔记之为心中之快!
感慨一,读书与明智。读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对于很多人来说程序性大于原始兴趣。我们生于和平年代, 长于改革开放之期。生于自古就有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文明之中,虽无锦衣玉食之富贵,但粗粮青菜亦无温饱之忧。读书是我们脱离儿童时代的标志,到了小学校读书是自然的事情,也许那时还不能称为读书,识字算数更为准确吧。书是要读的,不过大多数时间书是在手上而不是在心里。就如很多人常说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跃出农门,只不过这个书叫课本。所以很多时候在想,我们被很多人谓之有知识有文化的一类人,但我们真的读过书吗,也许读过的是课本吧!写做文不知韩风柳骨;练书法不知真卿曦之;背古文不知伦语中庸;讲物理不知宇宙之源;学化学不知C、H与我们息息相伴。父母总会自豪的夸孩子会读书,因为你可以用奖状省下买年画的钱,而且比最美的画更让领居亲戚称赞。观恰同学少年,难免感触不断,才发现我们并不会读书,不会为自己读书。因为那代表的更多的是分数而不是智慧。对比恰同学少年,读书首要的目标是修身,修身的主要基础是立志,立志的主要手段是坚忍,这是板仓先生的育人理念。无法去抱怨在我们的启蒙教育阶段,没有杨仓济这样的大方之师,因为我们也不是他想的柱长天之才。但是今天这应该让我们惊醒,我们曾经所读之书也许只是教授几项未来生存技能而己。以未明之智习课本之书,难堪读书之实啊,更难达修身立志之效。光阴匆匆,逝者如斯!我们以时间和青春为代价的觉醒,以生活的挫折与苦难所换得的智慧,应该为我们还不算太短的未来寻找一个读书的方向吧!先驱们生于多事之秋,以国难家仇而愤己,以泽被苍生为大任,求学既求索。生于今日之我们,以发展建设为基石,志当何存,路当何求?砺志醒身,自强不息,不惑为求学之志吧!
感慨二,修身与践行。观恰同学少年,方悟修身与践行之道理,实在自愧枉活三十年。板仓先生所言修身首当明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这样一席话当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曾经也只是听听而己,多以为圣人为德,非偶等凡夫所能为。现在感悟此事,倒不是因为咱一下子高大纯洁成圣人了。修身不是只有治国平天下,就以个人而言,可以明是非,砺意志。修身不是凭良心做事,修应该是调整的意思,也说明随着人的成长和时间的不同,很多方向和目标要调整。调整也需要动力和方向不能乱调,这就需要平时自己的学习和积累,丰富知识提高阅历。身应该是身体力行之意,想法和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脑海里,要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既可以达到验证的目的又可以向社会展示你的信念。在恰同学少年中少年毛泽东向板仓先生学习修身之法,学习他冷水浴和晨诵的习惯以砺练修身所需之坚忍之念。
【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相关文章:
1.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3.恰同学少年作文
4.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5.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0.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