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

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

2023-06-14 08:25: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imegoes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0篇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

篇1:六上第三单元作文

善意的谎言550字

“小孩子吃鸡爪,字会写的很难看的”每次看到桌子上有鸡爪,我便会想起奶奶说过的话,想着想着就扑哧一下笑了出来。

记得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天是哥哥每星期回来一次的日子,奶奶烧了鸡爪,每次哥哥都吃得很开心,我却从来都没有吃过。今天中午我见了鸡爪,开心不已,随手就想抓起一个吃,幸好奶奶机灵,怕我会偷吃,一看到我在吃,便叫住了我:“唉,别吃,这个啊要等哥哥回来才能吃,而且啊,奶奶告诉你一个秘密,小孩子吃鸡爪,字会写得很难看的,你哥哥吃了没事,你吃了啊就会想奶奶刚才说的那样哦!”我听了立马收回了手,在心底庆幸自己没有偷吃,“逃”回了我的房间中。

回到房间后,我回想起了奶奶警告我的话和桌上那盘香气诱人的鸡爪,心中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忍着等到哥哥来吃饭了。只见哥哥像往常一样,坐下来,津津有味的吃起了鸡爪,我见了哥哥狼吞虎咽地吃着鸡爪,心中仍是很想吃,于是,我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了桌子边,趁哥哥在接电话时,手里抓了几个鸡爪,开心地跑回了房间,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鸡爪。

可吃完之后我便后悔了:“唉,都怪我,那么爱吃,可现在吃了,字就会写得很难看了,爸爸肯定得骂我了,早知道就不吃这鸡爪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一个下午我都提心吊胆的,字都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写清楚,还受到了爸爸的表扬,可我心中的恐惧却丝毫没有减退,仍旧担心着自己写出来的字会不会很难看,吃饭也吃得不安心,要不就是筷子夹的东倒西歪,要不就是把菜夹到桌子上,把壳夹到碗里。

爸爸看出了我的奇怪之处,问道:“女儿,你今天是怎么了,一整天都提心吊胆魂不守舍的?”我只好将中午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爸爸听了之后,一下子笑个不停,而我却在旁边丈二摸不着头脑。原来,这只是奶奶的一个谎言,劝我少吃一些,免得待会儿肚子胀着,吃不下中饭,下午会饿。

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小时候的我十分可爱,又对奶奶的用心良苦感到感动,望着桌上的鸡爪,开心的吃了起来??????

善意的谎言1000字

据说这家医院最近在闹鬼。小薇坐在病床上,看着听着走廊上的人们煞有其事地谈论着。

小薇不信这一套。她在这里住了两星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她也不信她父母的话,如果真只是小病,为什么这么久他们都不来看看她?连护士也像是把她忘了一样,对她视若无睹。

小薇望着窗外发呆,从这里可以看到医院的大门。每天那儿人潮来往,像一大群慌不择路的蚂蚁昏头昏脑地来回奔走,然而那多人里却找不到她朝思暮想着的两个人。今天,吸引她的却不是窗外的风景,靠窗的病床上,不知何时来了个从来未见过的女孩。

苍白又过分瘦削的脸,一双澄澈的眼睛下缀着乌黑的眼袋,那女孩也茫然地望向窗外。

你知道这家医院有闹鬼的传闻吗?鬼使神差地开口,小薇听到自己清晰又隐约颤抖的声音。

那女孩似乎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眼睛里流露出惊恐不安。小薇有点纳闷她激烈的反应,但仍然微笑着同她攀谈。聊了一会儿,女孩渐渐放松下来,话也多了不少,一时气氛变得融洽起来。

我叫艾莲。女孩有点僵硬地扯出笑容,很不习惯地垂下头。小薇仿佛毫无察觉她的紧张,跟她讲在自己学校里的趣事。平时步履匆匆的护士停下脚步,用疑惑且怪异的眼神望向小薇。而小薇也在心底暗自肯定了自己的猜想,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艾莲她,可能不是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薇并未揭发艾莲的身份,相反,她乐于获得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幽灵朋友。也许她并不想被我当成怪物才装作普通人吧,小薇这样想,而且配合她隐瞒了这个秘密。望着艾莲洋溢着快乐的笑脸,她也觉得心底柔软的某处发出了一声轻叹,有点开心又模模糊糊地疼痛。

她很喜欢艾莲这个朋友,本来因孤独而被凝固的时光像被解冻的溪流歌唱着流去,转瞬汇入过去的海洋。半个月了,谁也没有来看她。

看着不像往日般滔滔不绝,而沉默失落的她,艾莲有些手足无措。无论是安慰,是鼓励,还是刻意的出洋相,都不能让小薇黯淡的双眼重现光彩。最终,艾莲轻轻地告诉她:“我有办法让你见到他们。”可眼神无比哀伤。

艾莲带着小薇跑出医院,坐在公园的僻静角落。小薇的心里很乱,作为幽灵的艾莲,也许真的有办法帮忙,但她那么悲伤的表情让她心情沉重,难道艾莲会因此受到伤害或者灰飞烟灭?小薇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不愿放弃父母和好朋友中的任何一方。

不久,耳边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一对神色憔悴的夫妇出现在小薇眼前,他们的确是她的父母。可是,为什么短短时间未见,他们就苍老了这么多?藏不住的白发和皱纹刺得小薇的眼睛生疼。

女人哭着抱住小薇,男人也走近她,都一脸遮不住的哀痛。一时间,悲伤和压抑如潮水般淹没了小薇,让她难以呼吸。

一直安静旁观的艾莲也红了眼睛,哽咽着告诉她:“对不起,我一直没跟你说――其实我从小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小薇恍然想起了一切。

原来是这样啊。原来自己才是幽灵。一月前的重病早已夺去了自己的生命。

回抱住自己的父母,小薇微笑着,眼泪却止不住流淌,现在自己真的该走了,泪眼朦胧中她看了艾莲一眼。

谢谢你……谢谢你的谎言。还有,再见了。

[六上第三单元作文]

篇2:六上第三单元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教案

9 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继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4、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五、推荐阅读   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六、作业设计 一、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预设内容: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4)“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 (5)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1、教师: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内容。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1   唯一

篇3: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勤业中学  王庆华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习用毛笔书写,初步培养书法修养;

2、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 初步了解联想、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4、 学习婉转拒绝。

二、 单元教学设想:总课时安排11课时。其中阅读8课时(21、23课分别2课时,22课1课时,24课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背诵。

二、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课堂学习: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第一课时把朗读训练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录音、美读),力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熟读背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 课后学习:学习用毛笔正楷字抄写课文。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 课堂学习:

(1) 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3) 讨论诗人由街灯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有何作用?

(4) 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中的想象较故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课后学习:发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将会……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理解童话中想象的作用,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培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作者。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问题:“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渎课文,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姑娘爱心行动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精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第三块,创造阅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你是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会做怎样的梦呢?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学生创作、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学习课文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交流。齐唱《爱的奉献》下课。

(3)课后学习:开展一次献爱心行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待续)

《蔚蓝的王国》(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屠格涅夫。

2、 课堂学习:本文是优美的散文诗,第一课时安排反复朗读,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且谈谈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句,简要加以分析。

3、 课后学习:找《猎人笔记》阅读。

《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

一、 课时目标: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象的魅力。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摘录优美的语句。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作者“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课文中却说两次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第二块,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块,拓展阅读。利用《发展性评价手册》比较阅读《老人》。

3、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安徒生。,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第二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块,讨论童话的特点。

3、 课后学习:改编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第二、三课时)

两课时安排给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指导。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背诵。

三、 教学步骤 :学生读诗歌,简要讲述诗歌内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四、 课后学习:默写。

写作(两课时)

一、 课时目标:了解想象,运用想象。

二、 教学步骤 :自读短文《想象》,了解相关知识。

课本练习。

三、

篇4:四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读一读,给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中文。把编号填在括号里。

1.What’syourmother?.A.他们是谁?

()2.Myfamilyhasthreemembers.B.他喜欢运动!

()3.What’she?C.我的姑姑是一位老师。

()4.Andthisismysister.D.他们是农民吗?

()5.Aretheyfarmers?.E.我家里有三人。

()6.Myuncleisadriver..F.你的妈妈时做什么的?

()7.Helikessports!G.这个男人是谁?

()8.Who’sthisman?.H.我叔叔是一名司机。

()9.Myauntisateacher.I.他是做什么的`?

()10Whoarethey?J.这是我的妹妹。

二、读一读,给下列问句选择正确的答句,并把编号填在括号里。

()1.What’syourmother?.A.Heisadoctor.

()2.Whoisyouraunt?.B.Yes,heis.

()3.What’she?C.Heismyuncle

()4.Isthisyoubrother?.D.Sheisanurse.

()5.Aretheyfarmers?.E.No,Idon’t.

()6.Doyoulikemusic?F.Thereare7

()7.Whatwouldyoulike?G.Theyaremyparentsandme

()8.Who’sthisman?.H.Yes,theyare.

()9.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I.MissWhiteismyaunt.

()10Whoarethey?J.I’dlikesometea.

三、读一读,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根据开头字母提示写出单词。

1.Iamas________.Igotos_________everyday.

2.Myfather’ssisterismya_____.SheismyEnglisht___________.

3.Mym_________’sbrotherismyuncle.Helikessports.Heiss________.

4.Myf________andm________aremyparents.

5.Mysisterisaf_______.Shelikesflowers.Sheisq_______.

6.AmyisfromAmerica.Shecanusef______andk______.

7.Myfather’sfatherismy_________.

篇5: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fēng suǒ jīng yíng gù zhí shēn yín

tuò yè miǎn yì róng jiě jǐng tì

二、写出多音字的拼音,再组词。(6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弹 转 挨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6分)

( )的感情 ( )的泪珠 ( )的花纹

( )的习惯 ( )的日光 ( )的轻雾

四、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写近义词。

惊讶——( ) 强烈——( ) 聚集——( )

2。写反义词。

勤奋——( ) 肥胖——( ) 提高——( )

五、按要求。(9分)

查带横线的字 查大写字母 查部首 选择字义(用“√标出”)

夺目 ①争取得到;②冲;③强取;④做决定。

意味深长 ①味道;②气味;③辨别味道;④意味;趣味;情趣。

攀谈 ①抓侣棼洒向上爬;②设法接触;③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六、写出下列各旬的修辞方法。(5分)

1。玉盘似的月亮出现在白云间。 ( )

2。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 )

3。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打得敌人魂飞胆丧。 ( )

七、按要求写句子。(7分)

1。写出关于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关于水的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就是生命。”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古诗,完成练习。(9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总是能令人倾倒,表达了________的情感。

2。解释词语。

方:________________ 奇:____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二句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分)

(一)滴水穿石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复习功课,这下只好算了。我(座、坐)在门口,看着(瓢、漂)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我没理会。突然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那样大叫起来:“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屋檐上的雨点打的。”爸爸故意问:“雨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小窝窝来?”我被爸爸问住了。

爸爸见我不回答,笑着说:“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 )小,( )长年累月总滴在一个地方,渐渐地打成现在这样。这就叫滴水穿石。”接着,爸爸又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干什么事情,( )有这种精神,( )一定会成功。”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将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划去。(2分)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启发( ) 理会( )

4。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里。(2分)

A。形容经历很多年月。 ( )

B。言辞诚恳,意味深长。 ( )

5。用‘∥’将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5分)

第二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太阳花

我喜爱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极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的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似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的花瓣,自然娇艳,单层的花瓣更俏丽。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日晒、雨打。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要掐一只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用“||”将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第三段段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太阳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花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十、创新思维。(3分)

看数字猜成语。

123456(七零八落)

1256789( ) 1+2+3( ) 333 555( )

25( ) 5 10( ) 9寸+1寸=1尺( )

十一、作文。(20分)

滴滴水珠,涓涓细流,滚滚浪花,滔滔江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你是否曾往小河里扔过脏东西,或者看到这种现象没去制止呢?那就给小河写封道歉信吧!

篇6: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教师中心稿)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教师中心稿)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懂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立志做爱科学的人。

2. 理解高新科技反映了人类的最高科学水平,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3. 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4.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5. 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单元课时安排                    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在太空中理家》    1课时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感兴趣的课文  2课时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讲授课文            2课时

课堂制定感兴趣的课题

小组分工合作搜索资料

小组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2课时

班级成果交流报告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计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你可以自由选读本单元这一组反映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从中你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苏步青教授的序文和这组介绍种种高新科技的课文,然后从中选一至两篇感兴趣的独立阅读。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单元最适合于开展大范围的“专题探究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果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学会学习,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就算成功了。

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感受科学,把握单元内容

第一块:感受科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 思考

2. 组织交流(引导对科学的认识) 交流评价

3. 你能说说你最欣赏的科学家吗,为什么? 考虑讨论

4. 评价(引导对科学精神的把握)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既然大家如此熟悉、喜爱科学,那么对本单元的课文想必很感兴趣了?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单元内容

3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 思考

4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小组讨论

6 随堂引导,及时.总结,把握单元目标,了解学生需要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你能构想一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吗?50年呢? 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展望一下未来的科学

第2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

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和读书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你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吗?但为何又有人说:四两拨千斤呢?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

2 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交流、评价

3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讨论

4 组织交流 讲述名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 自学书上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阅读方法 读书

2 布置任务:分别用简洁的语言给两种阅读方法下个定义 思考,小组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因为下定义要求较为严密,只要能下定义,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方法的关键了)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交流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除了书上所教的方法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读书方法和读书故事? 思考

2 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记录

3 组织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读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第3课时 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 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2. 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观点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 小组讨论

4 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 复习

2 引导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圈点勾画 阅读、圈点勾画

3 组织交流(引导关注圈点勾画的注意点) 交流、评价

4 再读文章,能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 讨论、提出问题

5 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欣赏视频

2 结合录像、课文以及“探究 练习”三,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小组讨论

3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巡回、指导 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2. 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 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nb

篇7: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2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2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2(三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目标定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难点: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8)精致:精巧细致。(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

1.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

二、导入

.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5关于童话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正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分配角色

叙述旁白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官员大家(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评价

2.探究质疑:请按照“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第四段:从“这样”到完。

第二课时

3,复述“爱新装”部分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讨论并归纳: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爰新装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②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2)准备工作,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总”等词。

(3)请二三位同学复述第一段“爱新装,要求详细复述。(4)评价。

4.复述”看新装“部分。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②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③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④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

⑤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⑥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样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2)准备工作,找出第二段中关键的词语。(3)请同学复述第二段”看新装“,要简单复述。(4)评价。

四、小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要记住--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按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也可以变换故事的人称、顺序、结构、体裁等进行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看新装“比较长,可采取简单复述。

五、作业

第三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看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三、正课

1.复述”穿新装“一段。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做样赶夜工?讨论并归纳:因为他们要赶制新衣,让皇帝穿着参加游行大典。

②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讨论并归纳: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③皇帝穿新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④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讨论并归纳: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2)准备工作,抓住关键词(3)请几个同学复述”穿新衣“。(4)评价。

2.复述”展新衣“一段。(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讨论并归纳: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②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讨论并归纳: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③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④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讨论并归纳: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2)准备工作,抓住关键词语。

(3)请几位同学复述”展新装“(4)评价

3.探究质疑: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顶。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但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4.探究质疑: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力称赞布料的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5.探究质疑:这

篇8: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备课指导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备课指导

21.陈涉世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会读会写下列字:辍  屯  度  罾  篝  恚  笞  蕲

〈3〉应掌握下列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安  度  亡  数  举  苦  将  诚  然  固  间  次  王  目  素  笞

2.能力目标:

〈1〉读通读顺读熟课文。

〈2〉会逐字逐句解释课文。

〈3〉初步学会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目标

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1.  了解作者及〈史记〉。

2.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3.  学生参看注释,疏通课文。教师作巡场指导。

4.  教师采用提问或作业 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1.  朗读课文。

2.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1〉       陈涉那种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请做具体说明。

〈2〉       陈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结合其他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有明确的答案。

4.  布置作业 。

22.唐雎不辱使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4] [5] [6] [7]

篇9: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学案

第六单元 感悟文情 亲近自然

1. 三峡

2. 短文两篇

3. 观潮

4. 湖心亭看雪

5. 诗四首

兴趣情境导引

暑假中,语文老师布置了唯一的一项作业,要求同学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写一篇研究/论文,题为:古代文人与     (可填“山”、“水”、“雪”等自然界的景物)暑假后进行交流。

写/论文的具体要求是:

1.用18页方格稿纸写一篇/论文,大约5000字。

2.自己查检资料。

3.文章开头有“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4.书末列出参考书目。

宣布完这个决定后,老师以“山水”为例证,提供了简略的研究内容:

孔老夫子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如果说 “知者乐水”是显示对活跃的生命力的追求,那么,“仁者乐山”则当是显示对沉静的理性智慧的执着了。因此到了六朝玄学兴盛之时,玄学家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说的是山水以它外在形状有声有色地(美美地)体现了大自然的内在本质。于是,崇玄者就说:“嗟山岳之所奇庭,实神明之所扶持。”(孙绰《天台山赋》)崇道者就说:“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郭璞《注山海经叙》)崇佛者就说:“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惠远《庐山东林杂诗》)再于是,道观佛寺就大都建在深山老林了,而游山悟道之风就越刮越盛了:“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世说新语•赏誉》)“徘徊崇岭,流目四瞩。”(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游山诗”以及 “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游山)也就盛行开来了。

从上面说的可看出,古代文人对“山”的推崇,其实是巴望在人世间追求一个带有几分虚幻性的精神超越境界,这样呢,当他们在现实中感到不得意不顺心时,便就往往扑向“山”的怀抱,将“山”作为逃避现实尘俗的隐逸处所。于是,“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谢眺《始之宣城郡诗》)宦游者不由自主被吸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游仙慕道者也向往“山林隐遁栖”(郭璞《游仙诗》其一)。虽然隐士中也有借隐逸而求仕进者,即所谓 “终南捷径”、“山中宰相”之流,但“山”毕竟成为了历代文人士大夫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结,即使这些“山”的崇拜者大多未曾真正隐居山林,但确实可说是“虽身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郭象《庄子•逍遥游注》)了。

除此之外,古代文人总得长年在外游走,求学谋职,于是,在他们游走过程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跟山水发生种种关系。大概从魏晋起吧,宦游跟山水结合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传统,沈约说了:“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早发定山》)鲍照的话更值得琢磨:“乘以乐山性,重以远游情。”(《登庐山》)就是将“乐山”跟“远游”结合了,要注意这诗句中的俩字--“乐”与“情”。这“乐”啊,说明有审美的意思;这“情”呢,又说明有抒情的意味,也就是说作者往往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总之,景跟情纠缠不清了,审美跟抒情水乳交汇了,何逊不就说了么:“在昔爱名山,自知欢独往。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于是,旅途中尽管有山有水,但人们往往更瞩目于山:“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千岩盛阻积,万壑势迥萦。”(鲍照《登庐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写山之中有寄寓,这也是要注意到的一点:“十载重来儿女换,似曾相识有青山。”(刘宰《过尤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开篇词)不论是儿女私情还是家国春秋,都是以“青山”寄寓着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别离苦思与国破悲痛,都一样借助山的阻隔得以重重渲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在这些对自然山岭的叙说之中,暗喻了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老例]

语文老师告诉大家,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广泛搜集资料,不要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内容,以此为联想点,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与搜寻。

2.开三次碰头会,搜集资料之前集中一次,讨论资料搜集的方法;写成草稿时集中一次,交流.写作体会与修改方法;定稿之后集中一次,交流研究成果。

最重要的要求则是了解古代文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由此学习中国古代诗文写景的方法与情感寄托。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理解古诗文中的字词句

师: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首先要能够结合古代文言知识,初步理解课文。

生:老师,我们觉得文言文难读难懂。什么原因呢?

师:因为我们积累的`文言知识还很少,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今天我们阅读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生:怎样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呢?

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文言现象。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文言字词的常见分类和用法。

生: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常见用法是什么?

师:所有的文言字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所谓实词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是指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生:它们各有哪些用法呢?

师:文言实词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用法:古今同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在接下来的范例阐释中我们会具体分析。

生: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呢?

师:常见的文言句式一般有判断句、被动句、倒置句、省略句这四种。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文言词语现象

分类 概念 举例

通假字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要按本字读音,一种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

文言实词 指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 名词: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动词:至于夏水襄陵。

形容词: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数词:其间千二百里。

代词:飞漱其间。

文言虚词 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副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介词:自三峡七百里中。

连词:自非亭午夜分。

助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叹词:(略)

相关知识链接                    古今义

分类 概念 举例

例句 古义 今义

古今同义 古今词义基本没有改变 每至晴初霜旦 早晨

词义转移(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改变 空谷传响 回音 声响

相关知识链接                   词类活用

分类 举例

名词活用作动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活用作状语 略

动词活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相关知识链接                      文言句式

分类 概念 举例

判断句 古汉语中表判断语气的句子,多用“者”、“也”表判断。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被动句 文言句子中,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倒装句 文言文在表述过程中,常改变词序和句序,改变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称为倒装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省略句 古汉语表达简略,往往省掉某些句子成分,称为省略句。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范例1 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

分析:

《三峡》中的文言实词有“襄”、“沿”、“溯”、“疾”、“素湍”、“曦”、“奔”、“回清”、“绝t”、“飞漱”、“清荣峻茂”、“属引”等。

《短文两篇》中的文言实词有“五色交辉”、“歇”、“颓”、“沉鳞”、“与”、“空明”、“闲人”。

《观潮》中的文言实词有“沃日”、“艨艟”、“披发文身”、“鲸波万仞”、“腾身百变”、“溢目”、“僦赁”。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言实词有“是日”、“更定”、“拿”、“毳衣”、“雾凇沆砀”、“焉”

《诗四首》中的文言实词有“理”、“荒秽”、“荷锄”、“单车”、“过”、“征蓬”、“胡天”、“孤烟”、“长河”、“大荒”、“腊酒浑”、“柳暗花明”、“闲乘月”、“无时”。

解答:

本单元需掌握的文言实词有“襄”、“沿”、“溯”、“疾”、“素湍”、“曦”、“奔”、“回清”、“绝t”、“飞漱”、“清荣峻茂”、“属引”、 “五色交辉”、“歇”、“颓”、“沉鳞”、“与”、“空明”、“闲人”、“沃日”、“艨艟”、“披发文身”、“鲸波万仞”、“腾身百变”、“溢目”、“僦赁”、“更定”、“拿”、“毳衣”、“雾凇沆砀”、“焉”、“理”、“荒秽”、“荷锄”、“单车”、“过”、“征蓬”、“胡天”

篇10:四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胜似亲人

在一次汶川大地震中,一位老奶奶收养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姑娘。她们俩个相依为命。有一次,小姑娘看见老奶奶在洗她的衣服,心想:我也要帮老奶奶做做家务事,让她能休息一会儿。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老奶奶还在睡觉,小姑娘就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拿起老奶奶的衣服,扔进木桶里。不一会儿,只见小路上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原来是小姑娘去河边洗衣服了。

小姑娘洗完衣服,拎着沉重的木桶,蹒跚地走向家里去。刚走到家,老奶奶就卖菜回来了。她看见小姑娘拎着一个木桶,里面还装着她的衣服,说:“好孩子,谢谢你为我洗衣服。”她边说边把木桶提了过来。小姑娘听了,腼腆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从那以后,小姑娘常常帮老奶奶做家务,小姑娘对老奶奶比亲人还亲,老奶奶对小姑娘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她们虽然不是一家人,但她们比家人还亲。

篇11: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惊险一刻

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惊险一刻

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惊险一刻

205班    穆丽如

9月29日一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鸭妈妈带着六个可爱的孩子在温哥华街头大摇大摆的散步。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四处张望,全然不顾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这不,前面有一个没有盖的下水道,小鸭子们却没有看见,依然漫不经心地往前走,只听“扑通”几声,六只小鸭全部掉了进去。它们努力地嘎嘎叫着,想引起妈妈的注意,鸭妈妈觉得不妥当,就回头一看,发现孩子们不见了,听到声音,马上跑到下水道旁,发现小鸭子们在下面,湍急的水流就要把它们冲到一个黑洞洞的地方,孩子们吓坏了,害怕地大声乱叫,鸭妈妈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鸭妈妈看到前面有个巡警亭,便飞快地跑上去,用坚硬的嘴啄门,直到把门啄开了,看到里边有两个人,二话没说就叼起他们的裤腿,使劲往外拽,巡警不耐烦地把她推开,继续工作,鸭妈妈吃了闭门羹却不放弃,依然叼起他的裤腿往外拽。巡警好像看出来什么,就起身和鸭妈妈一起走了出去。

他们随着鸭妈妈来到“案发现场”。往下看了看,发现小鸭子正在水下挣扎,马上就要被水冲走了。巡警连忙摘下帽子,顺着井壁爬下去,一只小鸭子见了这根“救命稻草”马上向上一跃,只碰到了帽檐,又扑通一声掉了下去,可它并没有放弃,又向上一跃,便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帽子里,这只小鸭得救了,它快乐地叫了一声,好像在向巡警道谢呢!巡警可着急了,眼看大水就要上来了,还有五只小鸭没有救上来,怎么办呢?要来不及了。这时,另一位巡警灵机一动,想了个好办法,两顶帽子交替使用,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人把有小鸭的帽子递上去,另一个把空帽子递下去,速度果然快了不少。当第六只小鸭子被救起来时,大水涌了上来,真是太及时了。小鸭们抖了抖身上的水,嘎嘎笑了。七只鸭子排成整齐的一行,向巡警点头致谢。

在所有司机、巡警的目光之中,鸭子们又大摇大摆地上路了。

真是惊险的一刻呀!

篇12: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优化测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优化测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优化测控

三 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湍( )涧( )曦( ) 啸( )溯( ) 漱( ) 嶂( )襄( )奔(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是:,,。,,,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 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三)

①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②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7.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迳狼尾滩 ②负刀牵牛③虽途迳信宿 、④犹望见此物

⑤相去二里 ⑥悉作人面形⑦或大或小

19.试把第二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20.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

21.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何以得名的原因。

22.试比较上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 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三)17.……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起,……人,……牛,……黄,……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18.①经过 ②背 ③即使 住两夜 ④还 ⑤距离 ⑥全、都 ⑦有的

19.江水又向东,流经狼尾滩,又越过人滩,袁山松说:“两滩相距二里。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那些石块棱角清晰,分布在几十步中,都像人面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其中特别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20.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21.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22.都写了岸边的石的形状,都用了比喻手法和引用说明。不同点:①段写法由近到远,抓住一块岩石去写。②段由远到近,从大到小,写了一些石块给人的总的印象。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 ) 秣陵(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 ) ②五色交辉( )

③四时俱备( ) ④晓雾将歇( )( )

⑤夕日欲颓( )( )⑥沉鳞竞跃( )

⑦念无与为乐者( ) ⑧相与步于中庭( )( )

⑨积水空明( )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

②苏轼,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以及唐代的 、。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 ②五色交辉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⑥水中藻荇交横

二、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 ,再,最后。

参考答案:

一、1.liáo mò tuí lín yuè yù qǐn zǎo xìnɡ

2.①回复信 ②交相辉映 ③全、都 ④早晨 消散 ⑤将要 坠落 ⑥(借代)鱼 ⑦考虑,想到 ⑧共同、一起 在 ⑨形容水的澄澈 ⑩只是 清闲的人

3.①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山中宰相 谢微 ②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4.①清澈的河流现出河底 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③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和鸟儿不住地啼叫 ④还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 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一)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9.……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10.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1.月色美,触景生情。 1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13.月色皎洁。空灵。1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16.叙事 描写 议论。

观 潮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腾(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吞天沃日()

③则一舸无迹()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⑧倏尔黄烟四起( )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 )发(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于鲸波万仞中,(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1.概括两段内容。

12.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3.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yǐntínɡ ménɡchōnɡ bēnjì lǚ shū gě qiú qǐ qiónɡ jiù lìn

2.①当……时 ②用水淋洗 ③船 ④马 树立 ⑤加倍高 ⑥租用 即使 ⑦巨浪 浪头高

⑧忽然 ⑨江岸 ⑩城墙 连接 3.披 文 持 争 迎 出没 腾身

4.①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②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③出没在洪涛巨浪之中。④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

二、(一)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6.形、色、声、势 7.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8.水军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10.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11.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2.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3.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湖心亭看雪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 客 客 于 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草木长( ) 燕( )然 候骑( )

鸡豚( ) 叩( )门萧( )关 箫( )鼓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 ②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 ④但使愿无违()()

⑤使至塞上() ⑥单车欲问边()

⑦江入大荒流() ⑧仍怜故乡水()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

③《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

③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

④山随平野尽, 。 ,云生结海楼。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参考答案:

一、1.shènɡ huì zhǎnɡ yān jì tún kòu xiāo xiāo

2.①野草 ②扛着 ③生长 ④只,违背 ⑤出使 ⑥慰问 ⑦广阔无际的原野 ⑧爱

3.①《陶渊明集》 五 三 陶渊明 《桃花源记》世外桃源 ②王维 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③《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4.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③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④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箫鼓追随春社近

二、(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9.五言律10.出使原因 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13.地点 目的 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

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18.游 时间 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篇13: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教师中心稿)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教师中心稿)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天上的街市》2课时

《七颗钻石》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1课时

《蔚蓝的王国》1课时

《皇帝的新装》2课时

.写作:想像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厢澹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明确任务。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2 浏览目录、课文等。巡视,指导。3 讨论,交流。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

1、配乐朗诵,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背诵全诗。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像训练。

①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②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2、课后练习:一、二;3、《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过了,阿卡斯已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

篇14:新目标八年英语上第六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英语上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 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 《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内容  Section A the first period 教者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二初级中学 王秀梅  教  材  分  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英语课堂,应该是灵活开放,色彩缤纷的舞台,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书本应成为提供学生自由交往和实践活动的平台,课堂应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与充分创造的空间,要扩大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性。同时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参与课堂的准备,课内的主动学习,自我与相互的评价与反思,从而真正提升学习的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谈论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 学 理  念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和魏书生教学思想,本课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结合“三段六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总结的方式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感受成功。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并要求学生进行表演交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   学   目   标   语言 知识 目标 功 能 表述个性特征, 对人物进行比较。 语 法 形容词的比较级。 词 汇 calm  wild  outgoing  serious  athletic     语言 技能 目标 听 能听懂描述某人外表及个性特征, 人物之间外表及个性异同的句子和对话。 说 能口头描述某人的外表及个性特征, 能比较不同人物之间特征的异同。 读 能读懂对不同人物外表和个性描述的对话和简单文章。   写 能用S + be + adj.比较级+than+被比较对象 结构描述不同人物的区别。 演示与表达 能在同学之间进行真实的介绍自己的.朋友的特征。 学习策略 自学策略 培养分类表述, 听取特定信息的习惯。 合作学习策略   掌握描述个人特征的表达方式, 结识朋友, 介绍朋友, 了解朋友, 形成一个学习集体, 互相帮助。 情感 态度 介绍朋友时要尊重朋友, 实事求是地评价朋友和自己, 珍惜培养朋友之间真实而美好的友谊。 任务 能够运用所学结构和句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和朋友的异同。 教  学  重  点 1、掌握下列单词  calm  wild  outgoing  serious  athletic  2、掌握下列句型  Jim is thinner than Tom She has longer hair than Lu Yi 教 学 难 点 1、比较级的规则 2、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谈论自己和朋友的异同。   教 学 准 备 资源开发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探究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与学流程设计   环节、问题、情境 教学内容、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       Activity1: Leading in 1.Greetings 2. Introduce myself 3.Watch a movie 4.Show the learning aims         学生欣赏动画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通过欣赏动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并导出本课中心话题:形容词的比较级。 出示学习目标突出 “以学定教”的课程理念         学 Activity2 Presentation 1.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nd teach the new words     2.Finish 1a 3.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nd conclude 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s 4.Finish 2a     1、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来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并学习新单词 2、区别What’s he like?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用法,并适当扩展。 3、完成1 a 内容,并适当扩展 通过对图片进行比较,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形容词比较级 变化规则   4、完成2a的比较级变化部分。巩固所学知识。 5、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 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既复习李以前的知识,又顺利引出新单词,并为以后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归纳总结能力和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体现自主学习,淡化知识界限,活化教材,学生不仅人像深刻,而且充满成就感。 过             程 Activity3  Presentation 1.Using the comparatives to compare different people 2. Finish the task 1.在电脑屏幕上展示有鲜明对比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形成语言,进行交际运用。   2.合作讨论 3。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谈论不同图片,练习目标语言。       学生由观察-认知-理解-运用,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学生眼,耳,口,脑并用,激发了学习潜能。 通过对话活动,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语言应用于交际,使他们感到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教       学       过         Activity4    Listening and practice 1.Finish 1b 2.Compare you with your partner 听、写训练 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和朋友的异同。 以听的方式集中呈现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并补充了写的内容,从而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训练听、写能力。 运用反义词比较个性和外貌的不同,既巩固了词汇又进行了语言的交际运用,同时前后呼应。通过自由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体现分层次教学,实现知识的升华。   Activity6  Summary and Exercises 1.Sum up the test 2.Do some exercises               学生谈论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        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结构复现,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畅谈体会和收获,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   本部分是对知识点巩固练习,从词汇到句子,由浅入深,又紧扣所学知识点,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体验成功的喜悦。 Activity7 布置作业         谈谈以前的你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可以这样开头: … years ago, I was…, I am taller now… 布置开放性作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calm Jim is thinner than Tom wild(sb / sth)+ be +形容词比较级 + than +… outgoing She has longer hair than Lu Yi serious (sb / sth)+ 动词+形容词比较级+名词+ than +… athletic       

篇15:七年级语文版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一、《论语》六则

1.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

(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学而不厌。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练习回顾

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

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

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句意:你父亲在家吗?)

(2)一词多义

①为 何为不可(为:动词,做。) 正为此耳(为:介词,因为。)

②以 本所以疑(以:介词,与“所”组成固定句式,译为“……原因”。)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介词,译为“通过”。)

③相 相委而去(相:代词,译为“别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相:代词,译为“他”。)

(3)古今异义

①去后乃至(去:离开。今常用于“到……去”。)

②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相:做代词。现代汉语中均无此用法。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介词“以”,当“因为”讲的两个词。现代汉语中“可以”两字连用,只做能愿动词。)

③后贼追至(贼:指作乱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偷窃行为的人。)

④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当因果连词用。)

(4)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②倒装句: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为”前置。) 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

③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3.课文主旨

《期行》:“信”是立世之本,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乘船》: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4.练习回顾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华优王劣。

三、伤仲永

1.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读pān。)

(2)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此。今常用作判断词。)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慢慢地。今义指稍微。)

复到舅家 (复:再,又。今常用义为重复、往复。)

泯然众人矣 (众人:普通人。今常指大家、许多人。)

(3)词类活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

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

2.练习回顾

方仲永过人之处: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变化:令作诗,不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变化的主要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故事中的道理:人的天赋即使较高,仍然需要努力地学习。因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不变的,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作者还指出即使是神童如果后天不学习,尚且变成普通人;普通人如果不学习,恐怕连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还不如呢!这说明作者非常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作用,这对老师和家长如何珍惜孩子的天赋和后天的学习教育,是很有启发的。

3.作者的人才观: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4.拓展练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央,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韩诗外传》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比较一下本文中的孟母与《伤仲永》中仲永的父亲在教子上有什么不同?

解答: 1.写了两件事:孟母裂织,孟母买豚肉。2.记叙了孟母教子的两件事,说明教育子女应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并要以身作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孟母懂得要教育子女,既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必须以身作则。仲永的父亲则因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结果孟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孟子成了才,而方仲永则失去了良好的天赋而“泯然众人矣”。

四、木兰诗

1.《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3.思想内容: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4.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5.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五、诗五首

1.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2. 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

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差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3. 名句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篇16:九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Mr. Yang divided us ______ four group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A. among B. into C. from D. by

( ) 2. The shoes with high heels are in the newest ______. Many girls wear them.

A. brand B. trade C. style D. product

( ) 3. The milk has turned ______. If you drink it, you will have a stomachache.

A. sour B. delicious C. crispy D. fresh

( ) 4. Grandmother likes to go to the garden and ______ the flowers on the spring morning.

A. polish B. smell C. taste D. mention

( ) 5. This kind of machine ______ cutting meat in big restaurants.

A. is used to B. is made from C. is made into D. is used for

( ) 6. The article told us ______ to get good scores in the exams.

A. where B. what C. who D. how

( ) 7. ______ is said that our history teacher often does volunteer work on weekends.

A. One B. It C. This D. That

( ) 8. —How delicious these bananas are.

—Yeah. They ______ here from Hainan yesterday.

A. are brought B. brought C. were brought D. have brought

( ) 9. Ruth’s friends are ______ all girls. Jack is the only boy.5

A. nearly B. completely C. specially D. truly

( ) 10. Mrs. Zhang advised us ______ the math problem in another way.

A. to solve B. solving C. creating D. to create

( ) 11. Bill said nothing could stop him ______ his dream.00

A. to achieve B. from avoiding C. to avoid D. from achieving

( ) 12. ______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______ twenty. The others are in the library.

A. The number of; is B. A number of; are

C. The number of; are D. A number of; is

( ) 13. Our English teacher encourages us ______ English more after class.

A. to invent B. inventing C. to practice D. practicing

( ) 14. You’re a popular girl, Grace, and a lot of young people ______ you.

A. look after B. look up to C. look up D. look for

( ) 15. —Jim, can you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homework?

—______. I’m good at English.

A. Good luck B. My pleasure C. Sounds boring D. Thank you

二.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先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Are you often tired after a long trip? There is a cool product that can help you reduce (减少) the uncomfortable feelings you have 1 a long trip.

The Ostrich Pillow (鸵鸟枕) is a kind of pillow which is 2 to carry. It can help you nap (小睡) anytime, 3 , including in airports and on planes.

The Ostrich Pillow was 4 by Ali Ganjavian, who was born in England. He said, “We 5 many hours working every day and slee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day. So I thought why not create a 6 that can help us relax ... We have 7 it in airports, trains, libraries, offices, on planes, on a sofa and even on the floor and it’s really 8 .”

The Ostrich Pillow is very hard. It has a hole in which to put your head, and a mouth hole that 9 you to breathe easily. It 10 has two side holes where you can put your hands — if you nap at a table in a library, for example.

The Ostrich Pillow now can be bought online.

( ) 1. A. before B. since C. until D. during

( ) 2. A. easy B. difficult C. possible D. impossible

( ) 3. A. somewhere B. somebody C. anywhere D. anybody

( ) 4. A. required B. bought C. discovered D. invented

( ) 5. A. cost B. take C. get D. spend

( ) 6. A. way B. product C. place D. time

( ) 7. A. tried B. mentioned C. requested D. interviewed

( ) 8. A. lively B. boring C. wonderful D. active

( ) 9. A. allows B. teaches C. asks D. encourages

( ) 10. A. still B. also C. just D. already

三. 情景交际(每小题1分,共5分)

根据对话内容,从方框中选出恰当的选项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多余。

A: Hi, Bill, do you know about National Inventors’ Day?

B: No, I have never heard of it. (1) _____

A: On February 11th.

B: I remember the great inventor Thomas Edison was born on that day.

A: You’re right and you have a good memory.

B: Thank you. (2) _____

A: Of cours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inventors in history. They made millions of inventions and some of them have changed the world.

B: In order to help remember these inventors, people named February 11th for National Inventors’ Day, right?【0:

A: (3) _____ But you made a mistake. It was Ronald Reagan, the President (总统)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at named the date.

B: There must be many kinds of activ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on that day.

A: You’re right. Our school also celebrates National Inventors’ Day.

B: (4) _____

A: Students show their own inventions. Some inventions are wonderful and exciting.

B: Sounds interesting. (5) _____ Can I show them at your school?

A: No problem. You are more than welcome to.

A. You’re very clever.

B. I like inventing small things, too.

C. How many inventions did it mention?

D. When is it?

E. Some inventions are useful.

F. How do you celebrate it?

G. Can you tell me how it got started?

四.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0分)

❋ A ❋

The wagon train (马拉篷车队) traveled for weeks, and Emily was bored and tired — tired of not having a real bed to sleep in. She was bored because there was nothing fun for a girl her age to do. Mom promised it wouldn’t be too much longer, but the trip seemed to take a very very long time.04

Then, one day, a rabbit caught Emily’s eye. Maybe she could catch it, and then she’d have a pet! Emily ran after the rabbit into a small forest behind the wagons, but it disappeared (消失). Emily looked and looked for it, but at last she gave up. She turned to go back, but nothing looked familiar (熟悉的). She started in one direction, but it was the wrong way. Emily tried another direction, but soon found that was wrong, too.

Emily was scared. What if she couldn’t find the wagons? What if they didn’t realize she was lost and just kept moving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er? What if some wild animals hurt her?

Emily sat on the ground and started to cry ... but wait ... did she hear voices? She stood up and ran towards them. As she got closer, she heard her mom’s voice and the voices of some of the men from the train. Then she could see them. Emily ran as fast as she could, right into her mom’s welcoming arms.

Mom carried Emily back to their wagon and put her to bed. Emily was glad she was home. Home was wherever Mom was. She’d never say she felt bored again.

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 1.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e can know that Emily wanted to ______.

A. take a long trip B. sleep in a real bed

C. remember something fun D. play with her mom

( ) 2. Emily tried to catch a rabbit to ______.

A. take it to school B. give it to her mom

C. play with it D. compete with it

( ) 3. Paragraph 3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

A. how Emily got lost B. what Emily saw

C. how Emily hurt herself D. what Emily feared8

( ) 4. Emily found her mom ______.

A. by her voice

B. by her smell

C. with the help of the rabbit

D. with the help of the men from the train

( )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n correct order according to Emily’s changing feelings?2

A. bored, scared, excited, sad, glad

B. bored, sad, excited, scared, glad

C. bored, excited, sad, scared, glad

D. bored, excited, scared, sad, glad

❋ B ❋

It’s always a happy moment when you get some pocket money (零花钱). But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how to spend your pocket money wisely? Here is some advice. 02

Make a list.

When you get your pocket money, don’t get too excited. We all have a lot of things that we want. But do you really need them? That’s wh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list before you spend money. Start with the thing you want most. You can also write down how much it costs or how important it is in your life. By doing this, you will see if it is really necessary to buy it.

Help others.

How about being more selfless (无私的) and using your pocket money to help others? We all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are in need of our help. Helping others brings out the best in us and is one of the greatest joys in our lives. So consider using your pocket money to do something useful and helpful, and feel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Save (储蓄) as much as you can.

There is an old saying that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If you spend all your pocket money right away, you’ll have no money until your next “pay day”. A wallet sometimes might not be the best place to save money because it may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spend your money. Get a piggy bank (储蓄罐) or ask your parents to start a savings account (账户) for you. Someday when you look back, you’ll get a strong feeling of achievement by saving so much money by yourself!

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 6. Why should we make a list before spending money?

A. To help us buy things that we want most.

B. To make sure we buy everything we need.

C. To know which thing is the most expensive.

D. To know if we have enough money for the things.

( ) 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mean?

A. Money doesn’t come easily.

B. Money is as important as trees.

C. One can make money by growing trees.

D. We should use our mone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6

( ) 8. The best place to save money can be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 our wallet B. our parents’ wallet

C. our piggy bank D. our parents’ account

( )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Helping others can bring us great happiness.

B. Pocket money can be used to do something useful and helpful.

C. We should tell our parents before we buy something expensive.

D. Saving much money can make us get a strong feeling of achievement.

( ) 10.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How to help others with pocket money 01

B. How to save pocket money

C. How to get pocket money

D. How to spend pocket money

❋ C ❋

A recent report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a big organization that encourages adults and kids to stay healthy — found that kids 30 years ago could run faster and longer than kids today. The report found that today’s kids are 15 percent less healthy than kids from years ago. What does that mean? Let’s say you’re a 12-year-old girl. You’re not a sports superstar, but you’re pretty good — kind of average (平均的). Let’s say your mom was the same kind of kid when she was your age. Now imagine we could set up a mile race between you and your mom from 30 years ago. Wouldn’t that be cool? What wouldn’t be so cool is that the study shows your mom would probably beat you in the race by 90 seconds (秒). That’s a lot. It was the same for boys. An average boy from 30 years ago would beat an average boy today.

The scientists who did the study think 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he big fall in fitness. First, too many of today’s kids are overweight (超重的). That makes it harder for them to run fast. Second, kids today don’t get enough exercise. Doctors say kids should get at least 60 minutes of exercise a day. That’s why it is important for schools to have P.E. classes.

So what should kids do? If you don’t want your mom and dad to think they are faster than you, don’t spend a lot of time playing video games, watching TV or movies. Instead, do things that will get you up and to move.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1. What did the report fi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How did the writer explain the result of the repo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How many reasons does the writer give to explain the big fall in fitn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How much exercise do kids need a da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What is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词汇运用(每小题1分,共5分)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You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________ (day) life.【0:4】

2. Ten favorite songs were ________ (list) by the students soon.

3. Are there any ________ (Canada) in your hotel?

4. I ________ (sudden)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someone following me.

5. That shop has the best clothes, so its ________ (customer) are increasing.

六. 完成句子(每小题1分,共5分)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一词。

1. 王老师的确是我曾经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Mr. Wang is ________ ________ the best teacher I have ever met.

2. 这两年来你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

Have great changes ________ ________ in your school in the past two years?

3. 我是偶然想到这个主意的。

I came up with this idea ________ ________.

4. 爸爸正在忙着把这本书翻译成德语。

Dad is busy ________ this book ________ German.

5. 一个小男孩掉进了河里。幸运的是,他的狗救了他。

A little boy ________ ________ the river. Luckily, his dog saved him.

七. 综合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阅读短文,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词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使短文通顺、意思完整。每词限用一次。

drop, attention, seem, although, scientist, compare, like, look, spend, important

We love robot dogs, but do real dogs like robot people? It (1) ______ that they do — if the robot does human things (2) ______ talk and move.

(3) ______ have found that dogs react (作出反应) socially to robots when the robots do things socially towards them. Looks (外貌) don’t seem to be (4) ______. Even though a robot (5) ______ nothing like a human and doesn’t have a smell, it can catch a dog’s (6) ______ if it sounds like a human.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is by (7) ______ the way dogs reacted to two different robots: one called them by name, and one just made beeping sounds (哔哔声). The dogs were more likely to react to the talking robot, find the food it (8) ______, and follow its orders. They (9) ______ more time near the robot or looking at its head when the robot did things socially.

(10) ______ the dogs probably didn’t mistake the robot for a person, they might still help scientists make a more human robot.【1:3】

八. 书面表达(20分)

昨天你校发明节隆重开幕,在今天的英语口语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绕“你所知道的发明创造”这一话题进行简短发言。请你根据下表内容提示为此次发言做准备。

要求:1. 发言稿需包括表格内容,可适当发挥;

2. 90词左右,发言稿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What Who When

The telephone Alexander Bell In 1876

The car Carl Benz In 1885

The TV John Baird In around 1927

Hello, everyone! There are many invention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 Here’s a short introduction of some useful inventions.

篇17:九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 1-5 BCABD 6-10DBCAA 11-15 DACBB

二. 1-5 DACDD 6-10 BACAB

三. 1-5 DGAFB

四. 1-5 BCDAD 6-10 AACCD

11. Kids 30 years ago could run faster and longer than kids today. / Today’s kids are 12 percent less healthy than kids from years ago.

13. By comparing. 63. Two.

14. At least 60 minutes of exercise.

15. Some advice for today’s kids. / What kids should do.

五. 1. daily 2. listed 3. Canadians 4. suddenly 5. customers

六. 1 without doubt 2. taken place 3. by accident 4. translating; into 5. fell into

七. 1. seems 2 like 3. Scientists 4. important 5. looks

6. attention 7. comparing 8. dropped 9. spent 10. Although

八. One possible version:

Hello, everyone! There are many invention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 Here’s a short introduction of some useful inventions.

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by Alexander Bell in 1876. Using a telephone, people can talk to each other no matter how far they’re from each other. The car was invented by Carl Benz in 1885. The car takes peopl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quickly so as to help people save time. The TV was invented by John Baird in around 1927. It helps people to know what is happening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can not only learn a lot but also relax through watching it.

That’s all. Thanks!

篇18: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篇19: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篇20: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篇21: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聂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世上有个比我们的生身母亲还亲的母亲,那便是祖**亲。我自豪,我的祖国土地辽阔无垠,资源取之不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中国人民勤劳、顽强、聪慧;万里长城,坚不可摧;四大发明,造福人类;文天祥、霍去病文武双全,大中华人才济济;天眼望远镜、神舟飞船,辽宁号航空母舰的问世震惊世界。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祖国的屈辱史。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千千万万个中华民族精粹落入了英法联军的手中,一个个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侵略者手中都一个个破碎。为此我感到无比的气愤和无奈,如果清政府不腐败无能,这么多宝物,也不会落入侵略者的魔爪,东方这颗璀璨明珠也不会黯然失色。

1937年南京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中,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开始了。30多万个生命在日本人冰冷的刺刀和子弹里一个一个消失。日本侵略者以荒唐的借口向中国东北部发起进攻。自此整个东北部沦陷,三千万个中华人民成了亡国奴。

1840年开始,中国不断地签约了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清政府不断割让土地,瓜分钱财。就连我们首都北京都一度沦陷过。

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自此,中国人民开始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漫长的斗争。顽强的中国人民把帝国主义国家一个个打败,把一块块瓜分出去的土地一点点收回。从此,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不在是病怏怏的狮子了。它重新崛起,开始了它新的一生。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现在中国体育实力逐渐提升,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科技渐渐发达,经济水平也不断提升。现在中国在东方渐渐崛起,成了真正的东方雄狮。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这些屈辱史已经过去,但我们一定得牢记祖国的屈辱史,不让屈辱的历史重演。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日后,我也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东方的巨龙,站起来吧!

许青扬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可不只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我们的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承,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流淌的,都是一个大国的精华。中国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是几千年来怎么也改变不了的容颜。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一个拥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汉高祖建立大汉,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一切名人的丰功伟绩,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边回忆,一边感慨:啊,中国,原来是那么的伟大!

你的风姿源远流长。可当历史转变到清朝时,我却开始落泪了。这几百年的屈辱史,是史上绝无仅有的。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洋人入侵,中华民族在巨龙中国的一声声哀鸣下,变得千疮百孔。这些儒弱的清人,不但不反击,还对这些入侵者百依百顺,割地赔款,任凭他们把中华儿女的血汗给洗劫一空。我真替他们难过,如果是我,我决不会选择逃避的下策,我们应该让中华的巨龙腾空而起,龙的传人前仆后继,杀退洋枪洋炮,即使牺牲了也在所不惜。

随着辛亥革命的枪声、武昌起义的炮声,直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自豪,我们再也不用挨别人的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骄傲!跟着毛、邓、江、胡、习五代领导人的脚步,我们慢慢地,越走越高,渐渐攀上了世界的巅峰!那条叫作中国的东方巨龙,在沉睡了几百年后,终于苏醒!

作为龙的传人,我感到无比自豪。现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我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只有这样,中国的面貌才会改旧换新,显示出中国的新实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家庭,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奋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2: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付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祖**亲有很多的大好河山,如有美丽的咸水湖――纳木错,让人心旷神怡;巍峨挺拔的山――黄山,让我们胆战心惊;汹涌澎湃的河――黄河,让我们激情四射。这些都是祖**亲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唐朝,我国处于点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很强,可是过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限制了祖国的发展。到了清朝,帝国主义国家用各种各样借口,强行撞开了中国大门,发动战争,让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的罪行数不胜数,看到这些历史,我们都很气愤,恨侵略者的横行霸道,清政府的无能。后来的“万人坑”,“南京大屠杀” 等,都显示出当时国力孱弱。在这段屈辱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赵一曼的故事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还有杨靖宇,邓世昌等英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这些历史上的屈辱史,让中华民族遍体鳞伤,就算偶尔出现的英雄也如过烟云,划过天际。虽然爱国文人谋求变法,却以失败告终,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历史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孙中山挺身而出,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于是有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寻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复兴贡献了生命。

而现在的中国如同一位站在东方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上,中国经济如同是飞腾的巨龙,人均GDP约7927.7美元,GDP总计约10.866万亿美元(20),人均GNI约7820美元(年),GNI总计约10.86万亿美元(2015年)。人均寿命高达76.3岁,人口约有13.71亿人,是中高等收入国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经济大国,普遍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儿,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出一份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祖国永驻心中

丁泓源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永驻心中”。我们的祖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就是中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倡导“仁”、“礼”之说的孔子、知人善用的汉相萧何、放荡不羁的诗人李白……此外,还有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和将领们守卫着边疆,并随时准备平定内乱。有了这项前提条件,中国的文化技术等方面才能高速、持久的发展,使得到了唐朝,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引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到当时大唐的国度长安区学习技术。中华人民两千多年的努力,才换来当时的发达。可之后的统治者不是不思进取,就是贪图享乐,结果连内乱也招架不住了。中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往日持久的干劲。

落后就要挨打。面对日益强大的欧洲帝国,当时掌权的清政府仍十分骄傲,殊不知西方国家已经比以前的西方国家强了几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最后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由此,中国便翻开了屈辱的一页。面对列强的挑衅,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割地求和,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借此开始侵略中国。至此,中国人民终于在同一战线上奋战。赵一曼、左权等烈士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中华的主权。

华夏人民坚强不屈,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排除万难,重建了自己的祖国。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经历了冷风冷雨的洗礼,炎黄子孙们还在勇往直前地奋斗着。1978年,亲爱的邓小平爷爷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以前所谓有的速度发展着。,中国已收复除台湾之外的所有湿地。,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还修筑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在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中国正在以一个东方大国的身份,走向世界的舞台。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就将托付给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像蓝天上翱翔的雏鹰,牢记耻辱,勇往直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中国心

丁宁恺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有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大家可否还记得,那些响当当的爱国雅士、铁骨铮铮的中华好汉。回眸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个个民族精英,拥有不同的身世,却有相同的中国心。

但却话那:五千年漫漫征途,一路风雨一路行。我中华,人才济济,却也有衰败之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军侵略害百姓......无一不体现出过去中国软弱无能。那时,却也有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分忧。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火烧鸦片,林则徐的举动引起满洲贵族的不满,被发配边疆,但他仍爱国心不死,可见中国心依旧赤诚、火热,为我中华大地再创辉煌。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没有觉醒,我也不希望它觉醒,因为它一旦觉醒,就会站在世界的顶峰。”现在的新中国即将奋起、奋斗、奋发图强,向着美好的明天拼搏,准备冲向世界。

观察现在,虽然毒贩、小偷等依旧肆虐,但有政府、国防存在,源源不断的中国心便会挤成一片。习近平治我江山;李克强为国为民;汪洋韩正忠诚为党;中华之士大放光彩。中华的成就非同小可:十九大选举结果人人叫好;马来西亚大桥连接中华友谊;独创的机器人胃镜、声波手术刀最为先进。中国正如同鸿鹄之志在飞翔,骏马之心在奔跑,神州之龙似乎在冥冥之中驾着祥云向前腾飞......

展望未来之际,须得用一句诗来形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当然少不了谈论我们自己了。作为共产主任接班人的我们应当好好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怀揣着爱国心奋发图强呢?我们有没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呢?我们是否有满腔报国热血涌在心头呢?我,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灿烂烟花,带队领头雁,我们要以身作则,多了解国家大事,多储备知识力量。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做祖国坚强的后盾。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珠!

我们已带着中国心,向着光明温暖的明天,冲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不朽之文明

萧知格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不朽之文明”,同学们,每当你们仰望皎洁的明月时,心中是否会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你们看见嫩绿垂柳时,是否会回忆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每当你们身处荒芜的平原时,会不会用“大漠孤烟”来发出感叹,每当你们看到英雄壮士的时候,又有没有记起“水浒”、“三国”里的忠义肝胆、壮怀激烈。

在祖国的锦绣山川上,我们的先祖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中国的方块字可以说是最实用又神奇多变的文字;四大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古老的对联与诗歌引来多少人揣摩;传统民俗更是传遍亚洲。北方,雪花飞腾的林地上,寒冷的身躯里,一颗炙热的心创造了北方狂野的文化;南方,山清水秀,温柔细腻,民歌舞蹈与精致的设计带来一种美感;西方顶天的高山,荒凉的戈壁,却有多少人坚韧不拔,为高原带来纯洁的文明 。东方,礼尚往来,平原上造就了最最传统的古文化,最最让人敬佩的礼仪。雄鹰在草原上翱翔,钟声从古寺里飘出,云海雪峰上那白茫茫的感叹;中国文化是最如此的灿烂!

我们不仅为我们先祖写下了的诗篇自豪,更要将这份自豪流传千世、万世。毛泽东,他带领着红军,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新中国;钱学森,邓稼先,自己的呕心沥血换来了“两弹一星”的辉煌;鲁迅,他以笔为剑,用一生在文学上艰苦奋斗,用文字唤醒人们;周恩来,邓小平,他们忧国忧民,把一辈子都用在建设祖国和造福人民上。。。。。。这些人将五千年文明保存下来,还锦上添花,更将中国推上了进步和发展的列车,将文明变成科学,走向一个科学的时代,五千年不会是终点,我们的目标是五万、五亿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无比辉煌,悠悠文化更让人骄傲,它像草原、又像高山,像野溪、又像春天。因为文明,所以我们会在草原上发出“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的感叹。会在关塞上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霸气,会在小河上想起“水天溶漾画桡迟”会在泰山顶遥看苍茫,立地顶天,因为这是不朽之文明,令人自豪的中华!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腾飞吧,祖国!

朱婕B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腾飞吧!祖国”。大家还记得曾经的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吗?还记得曾经的中国惨死的同胞吗?还记得曾经的中国被大量攫取的赔款吗?这些都是我们祖**亲所承受的屈辱、悲惨的过去。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耳畔仍是那大炮的轰鸣声,眼前仍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闻到的仍是那日本鬼子屠刀上中国人的血腥味。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祖**亲,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那一次次死伤无数的战争都已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虽然祖**亲受尽了磨难,但是,那些一心为国的伟大人民,那些坚强不屈的中华儿女,也让我们国家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找到一点儿希望。让我们在这里来看看这些伟人吧!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鬼子,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钱学森是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者,中国“原子弹之父”,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先念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名游击队队员,为祖国牺牲自我,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品质。陈云曾参加过上海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没有怨言回故乡继续开展农民运动。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期间进行潜伏任务,被燃烧弹击中,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使战争获胜,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不顾一切地用身体挡住敌人枪口,使部队成功占领了敌方领地。刘胡兰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因叛徒告密被抓,但她坚贞不屈,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也不说出机密,最终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年仅15岁的年轻生命。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令我无比钦佩,他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之情令人感动,他们的壮烈牺牲令人难过,他们做出的伟大贡献令人内心温暖。

今天,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硝烟,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神州7号”成功登上月球;5月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向各国展现了我们中国的实力。但是,中华儿女始终不会忘记这段屈辱史,不会忘记今天的这片大好河山是用上亿中国人民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勤勉向上、掌握好科学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奋斗、前进!

腾飞吧!中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篇23: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桂天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大好河山、大好山川,如苏州园林、北京紫禁城、故宫、长江、黄山、三山五岳……那绵旦蜿蜒的万里长城,那辽阔无垠的青藏高原,那宏伟秀丽恩泽后的都江堰,那古朴幽静狙特色的江南水乡,哪一处美景不令人陶醉?哪一处山河不令人留恋?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是美丽花园里的一朵鲜花。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滚滚黄河是你沸腾的热血,巍巍青山是你强健的筋骨。

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世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中国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几《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这些文学作品它们是历史长河中最美的浪花,这是人类的精神世界。

如今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我们已经有了先行科学发展,如:天宫二号,它的作用主要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研究。20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卫星发射成功,还有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到,连续取得1400米级、300米级、500米级和700米级海试成功。所以转眼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我国最庞大的铁路,这些成就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国会更加强盛!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祖国我要把心中的赞歌献给您――我亲爱的母亲祖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4: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徐子涵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大家其实都不止一个母亲,一个是生养我们的母亲,一个是祖**亲。

祖国有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宏伟的长城,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还有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这些都让人赞叹不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朗朗上口,四大名著,世人皆知。

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中,也有过一段屈辱史。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康熙皇帝的,他们在圆明园放肆地、疯狂地掠夺黄金、夜明珠等稀世珍宝,搬不动就用牲口和车拖,拖不动就砸,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在圆明园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被熄灭。现在,仅仅剩下了几根残柱。大伙儿看到现在的残柱,也无法忘记英法联军的贪婪。数年后,中国人才用几千万的天价买回了牛头、猴头、虎头,原本就是中国人的东西,可现在却要花天价把他们买回,还不全。几十年后,日本以荒唐的借口向中华北部大举进犯,次日又攻占了南京,使三十万家乡父老成了亡国奴。数日之后,众多儿童、妇女惨死在日军冰冷的屠刀之下,我们仿佛听到同胞们的惨叫声,也听到了日军的奸诈笑声。当时的民国政府无能,军阀割据,所以日本一个小国入侵我国长达四十多年,是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国,几十年后又从英国、葡萄牙手中夺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我们的“神州”飞船已经上天,“蛟龙”已经入海,自主研发的高铁已飞驰在世界各地。现在,中国无论从科技、军事、外交还是经济、文化,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跃和进步,这些成就需要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学好现在的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不再是腐败的中国,已经是日新月异的世界大国。我爱我的祖国,希望她越来越繁荣昌盛,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腾飞吧,巨龙

周h瑶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腾飞吧,巨龙”。

我们的祖国,有着广袤的大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那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刚进端庄的方块字教会我端正做人,一个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神话故事,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历史名著……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根植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了解祖先的辉煌事迹。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有着壮丽的大好河山: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风景如画的西湖……我们一直生活在“母亲”温暖而又舒适的怀抱。

“辛苦遭逢一起径,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每当想起丈天祥的这首诗时,我总会想起我那可爱的祖国。可是祖**亲的万里长城却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这位美丽的妇人曾在百年以前受尽屈辱:1860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可恨的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在那熊熊烈火之中毁于一旦;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荒唐的借口向我国北部地区发动进攻,仅四个月内,整个东北地区沦陷,3000多万父老乡亲们成了亡国奴;1937年的南京城内30多万中华儿女惨死在日本军队冰冷的屠刀下……可怜的祖**亲被折磨得千疮百孔,苦不堪言。这时,中华儿女站起来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抱着必死的决心,用生命保护着我们可爱的祖**亲。终于有一天,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将他们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0年4月2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向了太空;,“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快速度的大型计算机――天河一号。

如今,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来焊接,不言忘记祖国寄予我们的厚望。腾飞吧,巨龙!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腾飞吧!巨龙!

蔡朴华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腾飞吧!巨龙!

祖国,华夏儿女伟大的母亲,您是中华儿女的根,您是腾飞的东方巨龙!

祖国,这条东方巨龙!多么美丽,多么富饶!您一次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翻开昨天的历史,俯瞰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古代的四大发明威震四海。这些发明由各种途径,传至世界,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这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著作。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怎能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伟大的祖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展现出一派新气象!祖国,正如一条巨龙,在东方腾飞!

近十年来,祖国的航天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从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一直到独立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国正一步步向太空走近。神舟五号航天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航。实现了历代人类飞天的梦想。成功发射的神舟飞船和嫦娥系列的飞船,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太空,这标志着祖国科学技术的突破。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科技发展,您聚集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您经历了茫茫五千年,您悠久的历史滋润着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您的快速发展让全世界看到了你的强大,我们为您感到十分地自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我们青少年将带着这份责任努力进取,勇敢前行!

腾飞吧,巨龙!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祖国的前程无限美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25: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卢徐炜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长城、黄河、故宫、长江……这些美景,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当我一次次的听见国歌之时,我的心便会一次又一次地剧烈颤动,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有这种激动、敬佩的感觉,在座的各位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我爱我的祖国,因为祖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土地,更有长久的历史文化,干劲端庄的字体教我如何端正做人,一部又一部的历史名著,一个个令我颇为感动的神话故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着我们,熏陶着我们,让我们更加了解祖国的辉煌!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还有十分秀丽的大好河山: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高大挺拔直入云端的珠穆朗玛峰;天下第一美的桂林山水……我们一直生存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

我们的祖国在几百年以前也曾倍受屈辱:1860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在大火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狼藉。1937年9月18日,日军已十分荒唐的理由向中国发动进攻,次日攻占了沈阳城,仅四个月内整个东北地区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1937年的南京城内,40多万中国人民惨死在日本人冰冷的屠刀下……我们的“母亲”被外来侵略者打的千疮百孔、苦不堪言。这时,革命先驱们出现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保护着我们亲爱的祖**亲,终于,在人们坚持不懈的抗争下,帝国主义侵略者被打败了!

现在,中国强大了!中国进步了!的奥运会举办在中国北京;同年,“神舟七号”飞船升空,在太空留下我们的足迹……

中华民族的一次次进步,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我们要不负祖国寄予我们的希望,发愤图强,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26:六上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姜斯钦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也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她是我们的母亲DD我们的祖**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的祖国DD中国,有着大好的河山: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长城、运河又长又雄伟,令人叹为观止;西边是世界最高的山峰DD珠穆朗玛峰;东边又有着雄伟的泰山,伟大诗人杜甫《望岳》所描写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便是东岳泰山了。“杭嘉湖”有着“鱼米之乡”的美称,嘉兴南湖宛如游弋其中的鱼儿;杭州又有着“人间天堂”的美称,那么西湖就像是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中国还有着许多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

曾经,我的祖国承受着千灾与百难,这使我们看见了她流下疼痛的眼泪,直到南湖红船起航的那一刻,当五星红旗在大地升起时,东方雄狮才在噩梦中惊醒,我的祖国,展开了新的画卷。

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有许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邱少云,当他面对熊熊燃烧的烈火时,本可以自救,但为了完成任务,却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坚持了30多分钟,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如他的誓言一样:“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献出一切”;董存瑞,他抱着炸药,去炸敌人的暗堡,当找不到支架时,他自己便充当支架,手托炸药,用生命炸毁了敌人的暗堡;杨根思,当阵地上只有两名伤员来对抗40多名美军时,他十分英勇地拿起炸药,冲向美军,与美军同归于尽;梁士英,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在关键时刻,他将爆破筒塞入碉堡里,但又被敌人推了出来,他只好用身躯顶住爆破筒 ,于是他牺牲了。

其实并不是只有做出巨大贡献,才是爱国。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做出贡献。现在,大气层因污染而破坏,引发雾霾等问题,我们爱护环境也是爱国。在这里呼吁大家,用行动来致敬我们心中的祖**亲,减少水污染,让她更洁净光亮一些,减少废气排放,让她头顶上的这片蓝天更加蔚蓝!让我们开启垃圾分类,让我们的祖**亲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绚丽、美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腾飞吧,东方巨龙!

马M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亲是多么美丽,长江、黄河和钱塘江是祖**亲的血脉;长城是祖国的双手,看护着我们;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祖**亲的怀抱,时刻抱着我们;吐鲁番盆地是母亲的肚子,让我们感到温暖。青藏高原是祖**亲的伎俩,她还哺育出一代代,一批批杰出的世界级人物,上至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下至左权、彭德怀、刘伯承等这些名震华夏的爱国将领。

祖**亲,您自豪过,您的盛名在元朝被成吉思汗带到了全亚洲和欧洲。您骄傲过,大唐王朝把中华的智慧传到了世界的各个国家,让许多小国闻名前来进贡。但您也流过宝贵的泪,从一代天骄的黯然神色中看到了英雄堕落。

中国曾经有段屈辱史,让每个中国人铭记。鸦片贩子的狞笑,圆明园的熊熊烈火,谈判会上的步步退让,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这些激起了我们沉睡了万年的雄心,我们的怒号让华夏震动,先祖用鲜血换来了和平,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在毛主席的带领中,我们把日本帝国的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夺回中国人自己的领土。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者鲜血呼唤着东方雄狮。中华人民在噩梦中苏醒,让我们为新的中国,全新的中国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唯有民魂是最宝贵的,只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949年,随着10月1日在开国大典商,五星红旗升起,新的中国站起来了,从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核弹,中国自创的第一把突击步枪开始。

励精图治十年,中国又有了新的成就,比如经济全球第三,高铁世界第一。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建设祖国,为未来的中国变强大,更有动力腾飞,我呼吁大家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争做文明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胡秋洁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一个国家,有灿然的文化,大好河山,坚强不屈的人民。

祖国啊!你那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土地,哪一寸不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长江,黄河是我们沸腾的血脉;千座耸入云的山脉,是我们不屈的盘骨;无际的肥田沃土是我们开阔的`胸膛;无边的森林草地是乌黑的头发;祖国的每一部分,却嵌在我们的心头。

“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名族精神中最最珍贵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种号令。没有爱国,国家就不存在了,爱国,意味着国家的利益于一切。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为国诞生的爱国志士,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张飞,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开过领袖毛主席。。。。。。其中,()爱国大诗人陆游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也深受感动。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生在名族矛盾的尖锐时代,他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他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之心始终不衰。逝世前还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作为新中国的未来,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我们要学习祖先革命者那“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伟大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小学生的崇高理想!也许和繁荣的今天,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从小做一个胸怀大志,品学兼优的人,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谢谢大家!

篇27: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小鸭拯救记

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小鸭拯救记

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小鸭拯救记

205班    王有嘉

鸭妈妈见早晨清风习习,很是清爽,便决定带孩子们出去散步。小鸭子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刻叫了起来,有种要冲出去的感觉――太兴奋了。

温哥华的大街上,鸭妈妈很庄重,步子沉稳,但又像在享受,享受这清晨的凉爽。而小鸭子却是大摇大摆地像喝醉了似的。它们有的用翅膀翻腾几下,脚朝地面一蹬,飞上了20多厘米的空中,又缓缓落了下来,眼眯着,脸上挂着笑,表示自己的开心,有的学着慢慢的步子走,一只扁脚丫小心地伸出去,另一只脚再向前伸,走着却被自己绊倒了。大街上,传来了几声嫩嫩的鸭叫。

温哥华的大街也很是热闹,高楼大厦,人们在大街上走来走去,络绎不绝,谈笑说话。车辆在公路上飞驰,川流不息,一副大城市的气派……小鸭们只知玩乐却没有注意前方圆形的井口,井盖也不知去向了。下面是疾腾的.水流,通向废水处理场。“惊心动魄”的事发生了,只听见了几声落水的“扑通”声,小鸭子一失足,接二连三的落水了,下水道里传来了阵阵“嘎嘎”的叫声……

鸭妈妈一惊,急忙回头一看,鸭宝宝不见了!下水道里,小鸭子们正努力地挣扎着,仿佛它们身后就是死神。鸭妈妈急了,向井里“嘎嘎”大叫,又向四处焦急地观望。正好看到一位巡警,于是它不顾三七二十一立马冲了上去,用那黄色的扁扁的嘴巴紧紧咬住了巡警的裤腿,使劲向井口那拉,巡警想摆脱,于是就用手用力地拉住裤往回拉。但鸭妈妈始终不愿放开,它眼睛一闭,嘴中传来了微微的鸭叫,脸上是焦急与无奈的表情。巡警无奈,只好放开了手跟着鸭妈妈走。走到井边,鸭妈妈往里一看,恍然大悟――原来鸭妈妈是要救小鸭子!巡警想了想,急忙跑回了公物房,找出了一把破旧的渔网,然后又跑了回去,跳下井,一只手抓住梯子,两只脚轻轻踩在铁杆上,另一只手把渔网用劲一扔,快被冲走的鸭子九死一生,被拦了下来,然后向上一提。突然间,巡警的手抖了一下,松开了梯子。还好巡警手疾眼快,又抓住了对面的废弃铁杆,慢慢地爬了上来,出了井口,巡警才松了一口气。

小鸭子们被救了出来,它们又在街上大摇大摆走了起来。巡警微笑着目送它们离去。

篇28:六上第五单元作文  太阳暖和着呢

205班      闫丁悦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温柔贤惠的鸭妈妈决定带着它的孩子们去散步。鸭妈妈“嘎嘎”地一个个把鸭子们叫起来,忽然发现小鸭子们又长高了不少。“身体也长大了不少,见识也应该丰富一些了。”鸭妈妈这么想着,带着小鸭子们走向了繁华的大城市――温哥华。

一路上,鸭妈妈一直在嘱咐小鸭们:“到了城里一定要紧跟着妈妈,否则会……”而小鸭子们却只把鸭妈妈说的话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那么遥远又是那么近的一座城市该有多美呀……

渐渐地,它们离开那座城市越来越近了,看见几栋楼房和几辆汽车。“哇,妈妈那些土黄色、灰色的东西是什么呢?它好高好高啊!”是啊,感觉是和天连在一起的!鸭妈妈解释说:“孩子们,那是……”鸭妈妈给小鸭子们讲了好多关于楼房的`东西。继续走着,各种各样的稀奇事物令小鸭子们应接不暇。

小鸭子们一心三用,注意力根本不在走路上,忽然“扑通”“扑通”两声,吓坏了小鸭也使鸭妈妈惊得愣了一下,“嘎嘎”,顺着声音,鸭妈妈惊奇地发现:“啊,在下面!是的!在一个下水道里!这该怎么办?”鸭妈妈焦急地望着四周,突然,它望见了马路对面的两位巡警。对!可以让他们帮忙呀!于是,鸭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冒着被汽车撞飞的危险,跑到马路对面,用嘴咬住巡警的裤脚,用力地朝马路对面拉着,其中一位巡警蹲下身子,用关切的眼神望着它,这时他突然看到了鸭妈妈的眼睛,是那样焦急,那样紧张。于是,两位巡警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下水井边,他们密切配合着,十分默契,动作特别利索,不一会儿就救出了小鸭子。鸭妈妈向他们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而那两位巡警也对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好好晒晒太阳,把你们弄湿的羽毛晒干。”鸭妈妈说:“太阳,暖和着呢!”

篇29:8单元作文

8单元作文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8单元作文原文作者:春田花花

本单元作文要有表示活动进行顺序的词语或句子,作为段落之间的过渡语。其次要注意场面描写。人物不能只是一个,众多的人物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星期四,我们学校举行了庆元旦越野赛。当我知道要举行的时候,欣喜万分,同学们更是高兴,乐的都蹦了起来!在我的印象里,我一直认为我的长跑成绩是不错,不会成为比赛落伍的大雁,但是这一次的比赛结果让挖出惊诧不以。

越野赛前夕,我们都在准备即将到来的越野赛,上体育课是我们跑步跑5圈,可是我们都尽量跑完全程。

终于迎接到了我们盼望以久的越野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在做这比赛前的热身运动。我心里暗暗的想:跑完全程,我一定跑出个好成绩!我自认为自己成绩还不错,是可以跑好的!当然我也想得到奖品,正当我沉思时,我听见后面冯倩钰说:”这次跑步我不为了名次只要跑好就行了,重在参与嘛!“我听了她的心想:”你可能是取不到名次吧!“

随着老师起跑的声音,我们在长长的起跑线上开始出发了,同学们的脚像牛羊一般交错的跑开了,同学们都个个奋力的跑着,速度都很快,像离弦的箭。生怕自己成为《乌龟赛跑》故事中的乌龟谁也不甘示弱。看起来没有劳累的样子。可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大家都些坚持不住了,有的同学干脆开始走路了,被落的后面。我也有一些坚持不住了,呼呼的喘着粗气,但是想到名次,我坚持了下来。虽然这样,可是我已经追不上前面的领先人员了,我在跑步时隐约看到了我的好友冯倩钰有跑步,而且还在领先人员当中。我心里不懂的想:冯倩钰怎么跑的那么快呀?她平时没我跑的快呀!我很疑惑,我真想让冯倩钰挺下来,但是我已经累了,根本没有力气喊出声来,我只看见了她的背影。她一直在不停的跑着,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最后宣布成绩时,我知道了取得了14名的名次,不太满意。看来她已经休息一阵子了,后来我知道了冯倩钰跑了第9名,真不错,我问她你怎么跑得那么快呀?她却平静的说”我跑步时根本没想到名次,只是不想让2班超过我,超过咱们班。“我听了她的话觉得她的心态很好,都有奥林匹克的精神了,不在乎名次,而我只想这名次,我可要好好学习她这种品质了!

场面描写

一些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的某件事中的一个生动画面,这就是场面。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等等。场面描写离不开人物,人物不能只是一个,众多的人物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合唱比赛场面,可以先写来到升旗场地的场面,你眼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接着写合唱比赛开始后的场面'.接着写自己班比赛的场面,最后写宣布成绩时的场面。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镜的感觉。

举例:A片断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在看三年级的几个女声比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她的手不停的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她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B片断

声势浩大的春游队伍终于来到了大堤上,很快整齐的队伍散开了,几千人涌上了大堤,一眼望去”绿色的长龙“已经被我们的队伍占领了,大堤上人山人海,脚尖碰脚跟,额头碰脑勺,挥汗如雨。不到十分钟,同学们已经被老师安排好了,只见六年级的营区彩旗飞扬,营队从堤下扩到河边,气派大得很!咦!河边怎么那么多人啊?还不时发出女生多久尖叫?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六年级的男生在挑逗一条粉红色的蛇。他们故意将蛇挑到人群里,吓得几位女生鬼哭狼嚎。

C片断

今天中百仓储是人山人海,鼎沸的人声都快把顶子给掀开了。大家手里不是提着篮子就是推着车子。到了卖薯片的那个地方更是堵了个水泄不通,没有一点能进去的缝,人们拥挤着,只听”啊啊“被挤疼的叫声,随后就是一声刺耳的`尖叫,原来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被挤在人群中不能出来了,人们让开来,只见她满脸的泪水和汗水已经分不清了,她委屈的昂着头”哇哇“直哭。往下一看,她的小脚趾被踩破了,血肉模糊,真是惨不忍睹!

范文:

”我们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啦“!消息像一阵风传遍了每个班级。李老师郑重的宣布,让同学们准备夏季校服,准备演出,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嗡嗡的一片,只见同学们兴奋的交头接耳,相互倾诉着喜悦之情,同学们踊跃的报名参加,争先恐后,都想给最后一次合唱比赛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训练几天后,我们的合唱队伍已经小有规模了,可是许多同学的校服小了,穿不进去了,李老师和同学们焦急万分,我们东拼西凑,终于让每一个出场演出的同学都穿上了淡雅的夏季校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两节课后,我们都跑到楼下,有的同学上楼去换衣服了,据李老师说:”那些同学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来回打转,有的不合适,憋红了脸,往里塞,它们的脸上都躺下了汗珠,但没有一个人想到退出,因为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我坐在一旁,推脱下了长裤和外套,露出了蓝白相间的校服,心里紧张的要命,如果掉链子了怎么办,眼睛滑下来怎么办,唱跑调了怎么办,给集体抹黑怎么办,无数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过,一阵冷风吹过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赛前的场面描写)

不一会,校长宣布合唱比赛正式开始,马上就要轮到我们班上场了。紧张的气氛在我们的队伍中蔓延开来,我似乎可以听见自己紧张的心跳声和急促的呼吸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似乎马上就要跳出来了。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慢慢的走上合唱台,暗暗的祈祷着千万不要摔下去,手心里出现了细腻的汗珠,同学们似乎也一点儿不轻松,他们失去了往日调皮的神态,机器人般陆陆续续的走了上来,这时,钢琴声悠扬的响起,我们也顾不得紧张,放开嗓子唱了起来,闷热的空气使大家满头大汗,同学们的眼睛紧紧的盯着观众席,而观众席上的评委也聚精会神的看着我们,满脸微笑,大概是被我们美妙的歌声震撼了,顿时同学们的紧张消失了不少,但手还在微微颤动,在无意间,我碰到了罗敏的手臂,滑溜溜的,满是汗,渐渐的,渐渐的,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我们十分投入地唱着,歌声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优雅,令评委老师们拍手叫好。(比赛时的场面)

演唱完毕,同学们都一本正经的下了台,但一出礼堂的门,可不得了了,有的同学大声喊着热死我了,热死我了,脸上淌下一串晶莹的汗珠,有的夸张的来回揪着自己的衣服,让热气离自己远一点,有的来回挥动着手臂,有的紧皱眉头,想把紧身的校服从身上脱下来,顽皮的表情和笑容,又回到了同学们生动的脸上。(赛后的场面)

小学的最后一次合唱比赛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是我小学生活中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会把它铭记在心中。

开学典礼作文(关键是表示开学典礼顺序的句子或者词语,或者表示时间的词语类似于开国大典)

当炎炎夏日落下帷幕时,迎来了硕果丰收的秋季,同时我们新的学期也开始了。

我校全体师生在9月4日上午8点半在校园里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这天,天空格外的蓝,树木格外的青翠,阳光格外的灿烂!

典礼首先是学生的入场仪式。8点,各个班的同学搬着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地步伐,意气奋发,精神抖擞的陆续来到了操场上坐了下来。

接着,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说:”大余县东门小学的开学典礼现在开始!第一项:鸣炮!“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传进每一位同学的耳朵里,也把新学期的新气象带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第二项,全体肃立,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敬队礼!“广播里立刻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说:”敬礼!“刹那间,全校3000多只右手手高举过头顶,无数双眼睛注视这国旗。随着悠扬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阳光的映衬下,它显得是多么的庄严,多么灿烂、鲜艳!

”第三项,请曾校长说话!“首先曾校长对我们进行了问候,接下来就向我们介绍了新来的的老师,我相信那些老师们一定会做的很好!接着就对我们进行入学教育,尽管在被阳光烤得犹如油锅的操场上同学们的身被烤得热乎乎的,可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地听领导发言。听完了领导的讲话后,我心中涌出了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学期,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9点左右,开学典礼完满地结束了。各班按顺序地离开操场。这次的开学典礼,是新一个学期的起点,我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直到最

篇30: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语文版)

班级                     姓名

一、 基础积累运用(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hào)   唧唧(jī)   辔头(pèi)   啾啾(jiū)

B、不思则罔(wǎn溃 可汗(kè)   华歆(xīn)   避难(nán)

C、不学则殆(dài)   鞍鞯(jiān)  优劣(liè)    相弃(qì)

D、歆辄难之(zhé)   军帖(tiě)  云鬓(bìn)    溅溅(jiā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赏赐百千强(多,余)        B、歆辄难之(就)

C、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靠近,贴近)

3、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尊君在不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可汗大点兵

4、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5、下列对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有一百人战死了,壮士征战十年胜利归来了。

B、将军和战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去了,有的胜利归来。

C、将军经历百次战斗死去了,壮士征战十年胜利归来。

D、将军和战士经过千百次战斗,将军死伤较多,其中英勇的将军和战士回来了。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C、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歆辄难之       B、忽啼求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择其善{{}}者而从之

8、下列句子中表明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何有于我哉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B、宁可以急相弃邪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C、不亦乐乎         “乎”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D、此非常儿也        语气助词,表判断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C、稍稍宾客其父。      译:纷纷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译: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语言拓展与表达(28分)

11、按原文填空。(10分)

⑴、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              ,                。

⑵、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                 ,                    ;

,                        ?

⑶、《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⑷、“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中的“柳州”是指            “长吉”是指                。

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其中最能体现诗人宽阔胸襟的两句是                   ,                         。

⑹、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在《〈论语〉六则》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                                 。

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用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

,                  。

⑻、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

⑼、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从而使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              ,         。

1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0分)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

⑷、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

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5分)

⑴、《论语》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    )⑵、《期行》这篇文章通过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了陈元方的落落大方和明白事理的性格特征。(  )⑶、《伤仲永》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作者主要议论了后天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    )⑷、“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写的是现实的夜雨。                       (    )⑸、《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

14、从前,有个读书人写文章总喜欢滥用“而”字。一次,老师在作文本上写了十个字的评语,这十个字是“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请你为这十字评语加上标点,并说明句中“而”字的用法。(3分)

三、阅读欣赏与探究(42分)

(一)(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才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期: 委: 顾:

16、文中有两个字于原文不符,请改正。(2分)

改                       改

17、选文作者为        ,选自古代笔记小说集                   (2分)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19、概括选文大意。(2分)

20、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他这么做对吗?

(二)(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即书诗四句(写)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C、从先人还家 (跟随)                 D、不能称前时之闻(称作)

23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余闻之也久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父异焉”中的“异”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邑人奇之    B、稍稍宾客其父    C、父利其然也    D、不能称前时之闻

25、联系上下文,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⑷、父利其然也:

26、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2分)

⑴稍稍宾客其父  (    )   A、纷纷请仲永去做客  B、纷纷去他父亲那里做客

C、纷纷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D、纷纷宾客去他父亲那里

⑵父利其然也   (     )A、父亲利用他的这种情况 B、父亲利用这种情况

C、父亲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   D、仲永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⑶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只写序号)(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28、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表现出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却并不突出,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两句中可以看出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而成为一名普通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29、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最后变得平庸无奇,谁该对此负责?(2分)

30、作者仅仅是为仲永而“伤”吗?还“伤”什么?(2分)

(三)(10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1、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           )           ②幸尚宽(            )

③纳其自托(             )           ④遂携拯如初(        )

3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34、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6、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7、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相关文章:

1.六上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范文

2.小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3.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4.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5.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教师中心稿)

6.六上语文第8单元作文范文

7.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8.五上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9.六年级六单元作文

10.初一上第2单元亲情作文指导

下载word文档
《六上第8 单元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