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2022-06-05 03:17: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uo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欢迎阅读与借鉴!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篇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二、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

(二)、创情激趣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 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三)自主学习交流导思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要想知道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怎样计算?(板书: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四)、学以致用

1、 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篇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二、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

(二)、创情激趣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 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三)自主学习交流导思

篇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要想知道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怎样计算?(板书: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四)、学以致用

1、 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篇4:《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62—63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的1—2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3.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提高用数学语言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2.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四、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渗透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抽象的知识认知过程,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五、教学建议 :

(一)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探索出多种不同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同学们去看花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二)学习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并动口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季。

师: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大家去花园游玩,你们想不想去?(想),游玩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只想带爱动脑又勇敢的同学去。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课件出示复习题。 (2)课件引入整十数。 【设计意图】创设带同学们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A、创设情景,获取信息

( 1 )走进情景。同学们,刚才老师答应你们一起去游玩,现在我们就出发吧。视频展示:花园里摆着许许多多的鲜花,花团锦簇,蝴蝶飞舞,一派迷人的美景。通过欣赏美景,谁能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生:观察情景,收集数字(有10盆红花,20盆黄花,30盆紫花。)

(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让学生齐读,再自己口述一遍问题。)

(4)尝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20

B、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怎样口算10+20=?)

(1)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2)交流展示,领悟算理。

a.数的方法:10、20、30

b.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e. 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C、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学生上台演示: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并随之板书:

10 + 20 = 30

↓ ↓ ↑

1个十 2个十 3个十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2)、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A、情景再现。出示紫花图和工人叔叔的对话: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B、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0-10

C、关注经验,以加明减。计算整十数经验基础上交流30-10的算法。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D、学生上台演示: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30-10=20。并随之板书:

30 - 10 = 20

↓ ↓ ↑

3个十 1个十 2个十

小结: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 【设计意图】学生在花园中欣赏花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体现“和乐课堂”模式研究之“互动”,“生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巩固练习

课本62页第1,2题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课后还要好好复习。

4、回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

篇5:《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创设帮猴子摘苹果的情境,引发课堂互动,将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复习置于有情节的探索中,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设计意图:学生在摘苹果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课本中的习题以逛超市的形式呈现,继续创造孩子们熟悉又感兴趣的场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购物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这样设计,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立足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这节课浓缩后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3010=20

1个十2个十3个十3个十1个十2个十

『设计意图: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准确计算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算理。』

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设法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表扬、赞美的语言和眼神给予学生思维鼓励。

篇6:三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我先进行简单的单元分析,再就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说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比如花卉展、小猫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数减整十数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解释应用,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课本上的练习题)

1、摆一摆,算一算。出示第57页的“做一做”

304070―30

2、看58页第一题图,计算。

402060―20

3、对比练习。

32456―4

3020405060―40

师:同学们,发现这两组数有什么不同吗?

(发现第一行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或相减,第二行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或相减。)

4、玩摘苹果的游戏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多些学生参与的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四、评价体验

你们学到了什么?

篇7: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1、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

三、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同学们去看花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看花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那老师就带你们去花园逛逛吧!可是工人叔叔说你们要是想去的话必须闯过两关。大家有信心吗?好,请看……

1、出示复习题。

师:大家真的是好厉害呀!过关了。请跟老师进花园欣赏吧!

2、出示各种漂亮的花。

师:现在花园里又运来了一些花,想看一看吗?

3、出示例1。

(设计意图:创设带同学们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探究新知。

1、看着这些花,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说一说。

2、你能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优化算法。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7、全班交流汇报。

8、继续探究。

师:有一位小朋友要买10盆,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买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花园中欣赏花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六、巩固延伸。

1、接力赛.(学生竖行排列,第一名同学得出结果,告诉第二名同学继续计算.)

20+60→-30→()+50→()-40→()+10……

2、帮小熊改错.

90-20=7()50—30=80()

40+1=50()30+20=10()

3、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出小猫、小象、小熊猫、小猴四个信箱发给学生一张口算卡片,根据得数放入正确的信箱.

20+2050-+4060-4040-10

30+3090-4080-1030+1010+50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七、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些什么?

篇8: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说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学”的基础之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10以内加、减法。

虽然学生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特别强,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对彩图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从而激起学习热情和兴趣。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计算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将通过农远设备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是:①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是: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我从国家基础上下载了关于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课件,进行了二次的加工整合,制作出了更符合我们课堂需求的课件。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以增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运用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把谁请来了?上面的字你认识吗?这节课,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看一看,比一比谁最棒。

[设计意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往往从下课玩耍到转入刚上课时,大部分孩子无法收心。此时出示课件,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各种各样的鲜花吗?让我们一起去苗圃看看吧!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引导学生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设计意图:这个课件主要结合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苗圃”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鼓励从不同角度多提问题,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

师:你们可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红花和黄花一共有

多少盆”这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用十做单位计算……教师一一板书后,让小组互评那种方法最简便。再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定。)

第四环节:花农伯伯说:小朋友,我搬走10盆紫花,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提出“还剩多少盆紫花”这一问题,教师则不必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决,再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最后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自评。(在这3个环节中出示两个课件,课件比较生动,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师:说说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学生用自己语言说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苗圃”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鼓励了学生标新立异,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第一关:兔宝宝请客(计算并说说)自主完成。

第二关:逛金鱼店(看图写算式)自主完成。

第三关:小马过河(算一算)自主完成。师:你们真了不起,把小马送过了河。

第四关:鸡妈妈找孩子(连一连集体闯关)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设计意图:动物形象练习,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喜爱的动物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独立思考、巩固新知:

第1题算一算,说一说。第2题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2、4题。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练习十题库,让学生快捷明确各题要求,顺利完成。]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你们表现得真棒,喜羊羊也在夸你们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能通过学生的说来自己总结学习知识,而且老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说来掌握他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纲要简明法,抓住数概念、数的运算知识,体现简洁美,突出重点。

篇9: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创设帮猴子摘苹果的情境,引发课堂互动,将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复习置于有情节的探索中,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设计意图:学生在摘苹果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课本中的习题以逛超市的形式呈现,继续创造孩子们熟悉又感兴趣的场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购物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这样设计,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立足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这节课浓缩后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篇10:小学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我先进行简单的单元分析,再就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说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比如花卉展、小猫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数减整十数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解释应用,巩固练习。

4、玩摘苹果的游戏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2.整十数除多位数

3.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5.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不退位

6.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7.《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8.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9.《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10.数学教案-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下载word文档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