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
“紫紫紫紫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
一、口算:(6分)
58+17= 75+35= 43+47= 84-30=
78-35= 80-61= 93-53= 72-49=
87-36= 87-38= 35+42= 50+130=
500+900= 1400-700= 800+500= 1200-500=
2500+700= 6400-800= 85-6×6= 780+30=
52-18= 47+39= 1000+990= 200+800=
670+300= 7800-700= 1000-990= 58+72÷8=
-200= 7000-4000= 500+4300= 1000-800=
400+500= 5300+1000= 320+600= 700-40=
200+300= 1500-500= 400-200= 600+2000=
440-60= 80+70= 600+70= 510-500=
74-47= 90+60= 90-65= 53-42=
32+24= 83-26= 55-37= 52+26=
84-59= 56+25= 36+48= 84-39=
49÷7= 8×5= 34-27= 61+38=
二、填空:(15分)
1、2米-7分米=( )分米 8000米+5000米=( )千米
2、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篇2: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
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3、四边形
一、玩一玩,吹泡泡。
二、找一找,涂一涂。(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 这是一个四边形。 ( )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边长一定是6厘米。( )
4、 小冬冬家到学校最近的路是第③条。
( )
5、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 )
五、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1厘米 B、2厘米 C、4厘米
2、用1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A、4 B、6 C、10
3、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六、做一做。(请你在方格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七、解决问题,你能行!
1、明明家有一块正方形桌布(如图),要在它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
2、王爷爷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
4、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你认为它的长和宽可能分别是多少厘米?(请写出算式,至少写3种)
八、实践活动。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周长 实际测量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
客厅门的面
黑板面
你的鞋底
篇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
2.一根黄瓜长约2( )。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 60千米○9千米
3200分米○2300米 2300克○3千克
60毫米○6厘米 5分米○5米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根跳绳长5分米。 ( )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 )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 )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 )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80毫米=( )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
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
(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
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如果派两辆这样的车,怎样装才能一次运完,而且不超载?
5.一根4米长的木头,现在要把它锯成5分米的木桩,可以锯成多少段?需要锯几次?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毫米 2.分米 3.吨 4.千米 5.分米
二、< > < < = <
三、1. 2. 3.√ 4. 5.√
四、20 10 20 6 3000 8
五、1.1100+2000=3100(千克) 3吨=3000千克 3100千克>3000千克 不可以。
2.小明家→少年宫→体育馆
3.(1)32÷4=8(个)
(2)4×6=24(分米)
4.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900千克的油,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800千克的蔬菜和700千克的饮料;也可以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800千克的蔬菜,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900千克的油和700千克的饮料。
5.4米=40分米 40÷5=8(段) 8-1=7(次) 可以锯成8段,需要锯7次。
篇5: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量数学课本的厚度,要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要用作单位。
2.把下列计量单位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厘米、克、分米、千克、米、毫米、吨、千米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2)一本日记本长24。
(3)一袋水泥重50。
(4)一辆卡车可装货3。
4.人体内含有大量水份,平均每千克体重就含水700克,小玲的体重是28千克,她体内大约含水克。
5.绕学校操场跑二圈是850米,还差米正好是1千米。
二、选择“>、<或=”。
2吨96千克 1000克3千克 45克3千克 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 100毫米1分米
三、判断题。
1.7米是70厘米的10倍。
2.1吨棉花比700千克铁轻。
3.4个250米是100千米。
4.一块砖重2千克,500块砖重约1吨。
5.把1厘米平均分成10段,其中每一段长1分米。
四、列式计算。
1.2500千克的8倍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列式:
答:2500千克的8倍是千克,合吨。
2.240分是2小时的多少倍?
列式:
答:240分是2小时的倍。
五、应用题。
1.一头猪重120千克,10头这样的猪的重量恰好是一头牛重量的3倍,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列式:
答:一头牛重千克。
2.刘师傅今天上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加工25个零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27个零件,今天一天加工多少个?
列式:
答:今天一天加工个。
3.运动场的环形跑道一圈为400米,小青参加3000米长跑,他需跑几圈再加多少米?
列式:
答:他需跑圈再加米。
篇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37——3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正确表象,认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容易变形的特征。
2、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容易变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尺子,信封(信封内装学具)课件,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两幅拼图:大公鸡图案和自行车图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拼组,在拼组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这些拼图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说说、做做你心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我们小朋友都爱拼图。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拼图,(课件出示上画各种图案的平行四边形的拼图,)漂亮吗?
生:漂亮。(有个别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拼图发出惊呼声)
师:(课件隐去各种图案,留下平行四边形的轮廓)你知道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踊跃举手,有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喊出:平行四边形。)
师: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听说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说你在哪里看到过平行四边形?(请生自由说说)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认真思考:到底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如:竹篱笆、装饰门、栏杆扶手、马路等上面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或图案……。)
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你是不是也感觉手痒痒的,想自己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吧,根据你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一些材料,想办法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平行四边形,看谁的方法好。(教师提供给每个同学的材料都不同:有的.同学有小棒、白纸、方格纸这三种材料,有的同学只有其中的两种,甚至有的同学只有一种材料)
学生活动:有的摆小棒,有的在方格纸上画,还有的试图用白纸折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暂不评价图形的正误。(图略)
2、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一个自己认为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那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仔细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大胆猜测)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小朋友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可以怎么办?这样吧,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平行四边形,(老师为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可以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看看到底哪些小朋友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自主探究,有的同学通过折一折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有的通过量一量同样也发现了这个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你刚才做得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投影再次展示学生先前创造的图形,修正错误的图形,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其他小朋友,你们创造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不是的请赶快改正过来。(部分学生修正自己创造的图形)
3、探究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其实平行四边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知你发现没有?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衣架,为什么说它是活动的?来,你来拉一拉试试。(指名一学生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发现衣架收放自如,能随意调节)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活动衣架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而不做成其他的形状,如果做成三角形行吗?
大多数学生凭猜测说:不行。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学生支支吾吾,很难说清)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师事先装在信封里)捏住他们的对角,拉一拉,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性?(学生自由说)
生:有些小区或单位的自动伸缩门就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
(根据学生回答,师用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聪明的劳动人民应用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方便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出示实物:拉花、灯笼、水果包装膜等,让学生欣赏。
学生不时发出“啊啊哇哇”的惊呼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下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打√,不是的打×(图略)
(当学生判断出最后一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后)师:怎样使这个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请你改一改,画一画。(学生在方格上画,展示交流各种改法)
2、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中想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这个图形在钉子板上围出来,其他同学对照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判断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完成练习九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讲评并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篇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量物体的长度用吨作单位. ( )
2. 1小瓶洗发液重250克. ( )
3. 1厘米有10毫米. ( )
4. 10个100千克是1吨.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蜡笔长约 [ ]
A.6分米 B.6厘米 C.6千克
2. 课桌高约 [ ]
A.7厘米 B.7分米C.7米
3. 汽车重约 [ ]
A.3克 B.3千克 C.3吨
4. 跳绳长约 [ ]
A.2厘米 B.2分米 C.2米
三、 填空题(1-6每题 2分, 7-10每题 3分, 第11小题 4分, 第12小题 12分, 共 40分)
1. 1吨=( )千克 11吨=( )千克
2.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3. 1米=( )毫米 9米=( )毫米
4. 1千米=( )米 4千米=( )米
5. 1米=( )厘米 10米=( )厘米
6. 1分米=( )毫米 8分米=( )毫米
7. 1吨+500千克=( )千克
8. 1米-3分米=( )分米
9. 21毫米+29毫米=( )毫米=( )厘米
10. 47厘米-17厘米=( )厘米=( )分米
11. 1分米=( )厘米 6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12. 在○里填上或=.
(1)4米○1400毫米 (3)910克○1千克
(2)3吨○4500千克 (4)5时○300分
四、 口算题( 10分 )
(1)80÷4= (2)12÷6= (3)4000÷8=
(4)96÷3= (5)150÷3= (6)300÷5=
(7)420÷6= (8)21÷7= (9)630÷7÷3=
(10)15÷5×6=
五、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0分 )
1. 多少吨的3倍是150吨?
2. 120分米是6分米的'多少倍?
六、 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16分 )
1.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2.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篇8: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⒈一头牛大约重500千克,( )头牛重1吨。
⒉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小红跑了两圈共( )米,还差( )米就是1千米。
⒊把8分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它的长度变成了( )分米。
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米=( )分米=( )厘米 3000千克=( )吨
800毫米=( )厘米=( )分米 5千米=( )米
4厘米+50毫米=( )毫米 2吨30千克=( )千克
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5角硬币厚约2( ) 课桌高约9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2( ) 一只鸡重2( )
汽车每小时行驶80( ) 粉笔长约8(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7分)
⑴1吨石头肯定比1000克棉花重。 ( ) ⑵一袋糖重500克。 ( )
⑶北京到天津约120米。 ( ) ⑷一根跳绳长20分米。 ( )
⑸苗苗的身高约130分米。 ( ) ⑹1600克-600=1吨。 ( )
⑺8分米5毫米的线段比8厘米5毫米的线段长。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
⑴学校教学楼的高大约是12( )。 ⒈分米 ⒉米 ⒊千米
⑵小明步行1小时,能走5( )。 ⒈千米 ⒉分米 ⒊厘米
⑶6千米和6吨比较( )。 ⒈6千米长 ⒉6吨重 ⒊无法比较
⑷一枚2分硬币重( )。 ⒈1克 ⒉1千克 ⒊1吨
⑸英语课本厚约6( )。 ⒈分米 ⒉厘米 ⒊毫米
⑹举重运动员能举起( )的杠铃。 ⒈10千克 ⒉10吨 ⒊100千克
⑺比3吨重300千克的是( )。 ⒈3300千克 ⒉33千克 ⒊2700千克
四、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或“=”)(9分)
7吨 7100千克 克 2千克 6000米 5900米
1千米 1000米 80千米 8千米 7米 70厘米
1吨 999千克 198厘米 20分米 10毫米 2分米
五、画一画。(4分)
⒈画一条比1分米少4厘米的线段。 ⒉画一条长3厘米6毫米的线段。
六、算一算。(6分)
700千克+300千克=( )吨 5千克-3000米=( )米
2米-8分米=( )分米 46厘米+24厘米=( )
98毫米-8毫米=( )厘米 6吨-千克=( )吨
七、连线。(8分)
⒈把每小时走的路和合适的交通方式用线连起来。
每小时15千米 每小时800千米 每小时5千米 每小时50千米
⒉重量和长度连线。
80厘米 18分米 2米 2吨 60千克
八、我来排排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分)
16厘米 16千米 16毫米 16米 16分米
九、解决问题。(共29分)
⒈一支铅笔原来长5厘米,用去7毫米,还剩多少毫米?
⒉工地上一共有7吨沙子,一辆大卡车运走了30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⒊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 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⒋ 看图回答问题。
4千米
3千米 1千米
3千米
4千米
3千米
2千米 3千米
⑴ 小华从家到学校体育馆的路程比从学校到体育馆的路程远多少千米?
⑵小华从家以学校,走哪条路最近,是多少千米,请在图上把它标出来。
篇9: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
1、28×30得个十,积是()(大写数字)位数。
2、80×()=880;100×()=2100;()×12=3600;25×()=400
3、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4、89×101大约是(),积的末尾一定是()。
5、23×4=92,2300×40=()。
6、在180÷(80-50)中,应先算(-),再算(÷)。
7、在13×40的积的后面补()个0,与130×400的积相等。
8、□8×92积的.末尾一定是()。
9、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位数,最大是()位数。(大写数字)
二、判断正误。
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
2、65×34积的末尾没有0。 ( √× )
3、乘法估算的结果总是比准确的结果大。( √× )
4、63×27和63×3×9的积相同。( √× )
5、在乘法算式中,积缩小了几倍,两个乘数都缩小了几倍。 ( √× )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 √× )
三、选择题。
1、15×2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A两
B四
C三
2、有10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有()瓶饮料。
A240
B24
C2400
3、20×( ) =2800。
A140
B1400
C14
4、积是四位数的算式是。()
A23×32
B425×31
C57×24
5、把43连续加19次,结果是()。
B817
C368
D442
6、下面与48×9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
A480×9
B408×9
C90×48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70×3= 16×3= 36×20= 18×40= 42×50= 24×20= 60×30= 98×100= 50×22= 80×90= 120×30= 12×70= 19×30= 30×40= 25×80= 14×60= 24×30= 130×20= 27×30= 15×50=
2、列竖式计算。
36×25= 46×45= 76×84= 91×64=
3、脱式计算。
500+25×21= 21×12×20= 450÷9×81= (66+210)÷3=
五、解决问题。
1、《百科全书》每本26元,王老师买了25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列式:答案
答:一共需要元。
2、商店的一款台灯售价是每个29元,如果买这款台灯17个,共需多少元?
列式:答案
答:共需要元。
3、商店运来21筐苹果和16筐梨,每筐重62千克,这些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列式:答案
答:这些水果一共重元。
4、梅花鹿的体重是82千克,大象的体重比它的25倍多16千克,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列式:答案
答:大象的体重是千克。
5、实验小学三年级共有11个班,每个班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答案
答:三年级一共有人。
6、有一条路长9876米,每天修76米,修了75天后,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列式:答案
答: 还剩米没有修。
篇10: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量物体的重量可用吨作单位. ( )
2. 1厘米等于10分米. ( )
3. 2个10分米是1米. ( )
4. 1头牛约重200克.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北京天津相距约 [ ]
A.120米 B.120千米 C.120分米
2. 粉笔长约 [ ]
A.75毫米 B.75分米 C.75米
3. 一杯水约重 [ ]
A.250克 B.250千克 C.250吨
4. 小明体重约是: [ ]
A.30克 B.30千克 C.30吨
三、 填空题(1-8每题 2分, 9-16每题 3分, 共 40分)
1. ( )厘米=10毫米 50毫米=( )厘米
2. ( )米=1000毫米 7000毫米=( )米
3. ( )千米=1000米 9000米=( )千米
4. ( )分米=100毫米 7000毫米=( )分米
5. ( )米=100厘米 600厘米=( )米
6. ( )米=10分米 20分米=( )米
7. ( )吨=1000千克 10000千克=( )吨
8. ( )分米=10厘米 40厘米=( )分米
9. 25毫米+35毫米=( )毫米=( )厘米
10. 29厘米-19厘米=( )厘米=( )分米
篇11: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上册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上册测试题苏教版
一、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吗?来试试吧!
4+5= 10-2= 3+6= 8+1= 7+3=
0+5= 6十3= 9-4= 1+9= 10-8=
10-6= 5+3= 7-0= 9-6= 3+4=
9-5= 7-3= 8-8= 5+5= 10+0=
二、请你在○里填上、或=。
6+2○ 7 7+1○ 8 9○4+2
9-6○2 10-3○ 6 10○3+7
三、填数。
( )、 ( )、 ( )、 2、 ( )
( 10 )、 ( )、 ( )、 ( )
四、请你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
□ □ □ □ □ □
○ ○ ○
□有( )个,○有( )个
一共有( )个图形, □+□=□
□比○多( )个。 □-□=□
○比□少( )个。 □-□=□
五、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2 1=□-□ 2+□=7 5=□+5
10-□=0 9-□=8 □-□=2 9-5=□
六、看图列式计算
□○□=□ □+□+□=□
七、计算
0+6+4= 9-4-3= 7+3-5= 10-6-3=
6-3+6= 10-4+2= 3+5-6= 6+3-7=
八、数一数,连一连。
5+3 10-5 6+4 5+4
8-3 7+2 10-6 2+8
9-0 4+4 3+6 9-4
6-6 0+0 3+2 9-3
九、请你写出□○□=10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篇1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看一看,连一连(6分)
()()()
二、搭积木比赛(12分)
1.小刚和小华分别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方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边看到的形状是。
()()
2王欣和李萍分别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方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形
状是从正方面看到的形状是。
()()
三、观察下能手(15分)
1.将观察位置的编号填在相应的图形下的括号里.(9分)
()()()
2、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6分)
四、看一看,写一写,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什么位置拍的(12分)
五、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28分)
1、从正面看到的有哪几个图形?
2、从正面看到的有哪几个图形?
3、从侧面看到的有哪几个图形?
六、下面的图形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27分)
以上就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同学们,让我们快乐学习,不断积累,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奋力前行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测试题】相关文章:
8.四边形测试题
10.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