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课件>7年级数学课件

7年级数学课件

2022-06-24 08:31: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anbangit5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7年级数学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7年级数学课件,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7年级数学课件

篇1:7年级数学课件

7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1.1代数式 1.2列代数式 1.3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2、能将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3、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3、代数式值的意义

其中列代数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讲述一下这三点知识的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后面所要学的乘方、开方)将数及 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个的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如:5,a, 4x, ab, x+2y, , a2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⑴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如3×a可写作3· a或3a, 2×(x+y)可以写作2·(x+y)或2(x+y)。

⑵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仍然用“×”,不宜用“· ”,更不能省略不写。

⑶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⑷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如s÷t写作 。

⑸代数式中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写成假分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如 应写作 。

(6)两个代数式相乘,应该用分数形式表示。

3.代数式值的意义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①棱长是a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cm3。

②温度由t°c下降2°c后是___°c。

③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千克。

④a和b 的倒数和是___。

⑤a和b的和的倒数是___。

解: ① a3 ②(t-2) ③(1+10%)m ④ ⑤

说明: ⑴列代数式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说法,要仔细进行对比,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先分段考虑,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⑵像a3 ,(1+10%)m 这样的式子后在可直接写单位,像t-2这样的式子,需写单位时,要将整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

例2、用代数式表示

⑴被4整除得 m的数

⑵被2除商为 a余1的数

⑶两数的平均数

⑷a和b两数的平方差与这两数平方和的商

⑸一项工程,甲独做需x天,乙独做需y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完成的天数。 ⑹某人先用v1千米/时速度行完全路程的一半,又用v2千米/时的速度行完另一半, 若全路程长为a千米,用代数式表示此人行完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⑺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 b 的'两位数。

解: ⑴4m ⑵2a+1 ⑶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b、则平均数为 。

⑷ ⑸ ⑹ ⑺10b+8

分析说明:

⑴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称a能被b整除。

⑵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两个连续奇数,若较小的是n,则较大的是n+2。

⑶对于题⑶中两数没有给出,为说明其一般性。可先设这两个数为a, b;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⑷题⑷中的a,b两数的平方是a2-b2,不能颠倒,也不能写成(a-b)2。

⑸题⑸中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和 ,所以甲乙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是 即 。

⑹平均速度=

所以平均速度为 解答本题容易错写成 ,这主要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题⑺中主要应清楚自然数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n=an×10n+an-1×10n-1+……+a1×10+a0 即一个自然数总可以用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

例3、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⑴ 3a+2 ⑵ 3(a+2) (3)

(4) a- (5)(a-b)2 (6)a2-b2

分析:说出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①不含括号的代数式习惯从左到右按运算顺序读,如(1)小题3a+2读作“a的3倍与2的和”;

②含括号的代数应该把括号里的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按运算结果来读,如(2)小题3(a+2)读作“a与2的和的3倍”;

③由于分数线具有除法和括号的双重作用,应该把分子与分母看成一个整体来读。

解:(1)a的3倍与2的和;

(2)a与2的和的3倍;

(3)a与b的差除以c的商;

(4)a与b除以c的差;

(5)a与b的差的平方;

(6)a、b的平方差。

例4、当x=7,y=4, z=0时,求代数式x ( 2x-y+3z)的值。

解:x (2x-y+3 z)=7×( 2×7-4+3×0)=7×(14-4)=70

说明:⑴由比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值的一般步骤是:①代入 ②计算⑵在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是省略不写的。而当代入数据求值时,都变成了数字相乘,原来省略的乘号“×”应补上。

【一周一练】

1、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属于代数式的有( )个。

s= ah, 5× , -y, x-2=y, a-b, 3x>y

a、2 b、3 c、4 d、5

(2)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 b、m· n c、 mn d、(m+n)÷2

(3)用代数式表示“a的 乘以b减去c的积”是( )

a、 ab-c b、 a(b-c) c、 a( b-c) d、

(4)用语言叙述代数式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a的倒数小2的数; b、a与2的差的倒数

c、1除以a减去2的商 d、比a小2的数的倒数

2、判断题

⑴n除m用代数式可表示成 ( )

⑵三个连续的奇数,中间一个是n,其余两个分别是n-2和n+2( )

⑶如果n是偶数,则紧跟在n后面的两个连续奇数分别是n+1,n+3( )

3、填空题

⑴每本练习本是0.3元,买a本练习本需__元。

⑵小明有5元钱,买了a支铅笔,每支铅笔是0.2元,则小明还剩__元。

⑶被3整除得n 的数是__。

⑷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2倍少3的两位数是_。

⑸加工一批零件共m个,乙先加工n个零件后,甲单独再做3天才完成任务,则甲平均每天加工零件__个。

⑹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重量减少数15%, b千克小麦磨成面粉后,面粉的重量是__千克。

⑺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长的 还多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

⑻a、b两个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从a码头到b码头的速度是a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比从a码头到b码头快2千米/时,这艘船在a,b两码头间往返一次,共需__小时。

4.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⑴ 其中a=2

⑵当 时,求代数式 的值。

篇2:7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7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篇3:7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②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 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34795,,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58119

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即:33.0,347978;178;,50.578; 0.6,5.875,0.858119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比如,5,等都是无理数。3.14159265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76;76;整数小数)79;有理数77;(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实数77; 分数78;79;数)78;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76;76;正有理数正实数79;77;78;负无理数79;79;实数77;零

79;负有理数79;负实数76;77;79;78;负无理数78;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2。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

2,278;,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78;3,0.717

解:无理数有:2,5,π

2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4),它其实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无理数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分析:类比2的表示方法,我们需要构造出长度为的线段,从而以它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5。

解:如图所示,OA2,AB1,

由勾股定理可知:OB5,以原点O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则点C就表示5。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73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1)4, (2)π,3.1416 (3)32,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六、布置作业

P57习题6.3第1、2、3题;

篇4:7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片

出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生预习展示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东西半球图, 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非洲,东南临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用:每小组挑选一个大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示。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示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

1.出示亚洲气候图,找一找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有几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拓展应用:出示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四、课堂检测反馈。

篇5:7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

难点: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你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何效果?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讲解齐白石的《青蛙》。

夏加尔的《散步》。

欣赏评述。尝试对其他几幅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第二环节:(1)欣赏,感受。播放多媒体,在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独特的意境。

(2)分析,探讨。

问题: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

(3)欣赏,评述。尝试对《桃潭浴鸭图》进行评述。

4、展示与讲评阶段: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

2、是否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情感方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3、是否能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篇6:7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

4、展示于讲评阶段: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

1、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是否解释了美术作品的创作于现实生活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赏评述;

3、是否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篇7:7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Unit 1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guitar, sing, swim, dance, chess, play chess, draw, speak, speak English, join, club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Yes, I can./ No, I can't.

②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③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 能了解以下语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want to do sth.的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学习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2)

2. 教学难点:

情态动词can的构成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 in

1. : I can play the

guitar.…等;再指着图片说:He/She can play the violin.Can you play the guitar?….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ogether.

Ⅱ. Presentation

He/She can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 Ⅲ. Game (What can I do?)

T: Tell your partners what you can do. For example:

I can play the guitar. I can sing and dance.

Ⅳ. Listening

1. T: Now let’

(播放lb1b部分的教学任

务。)

Ⅴ. Pair work

(l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can询问和表达能力。) Ⅵ. Listening

力和写作能力,完成2b部分的教学任务。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Ⅶ. Pair work

1. Look at 2b and talk about what the people can do and the clubs they want to join.

老师可以和一名优秀的学生做一个对话的例子,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去问答,例如:

T: What club does Lisa want to join?

S1: She wants to join the chess club.

T: Can she play chess?

S1: No, she can't.

2. Ss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asking and answer about Lisa, Bob and Mary.

3.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Ⅷ. Role-play

1. A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in 2d. Then Ss read the dialogue by themselve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① What club does Bob join?

② What club does Jane join?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themselves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① Bob joins the soccer club. ② Jane joins the English and art club.

2. Explain something that Ss can't understand.

3. Let 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or play the recording and let Ss 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4. Ss work in pairs to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best.

Homework:

1.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fter class.

2. Write English names as many as possible in the exercises book.

篇8:7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Unit 1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继续练习运用情态动词can。学会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 ①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Yes, I can./ No, I can't.

②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③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自身的认识,为将来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重点总结、发现情态动词can2)

2. 教学难点:

1) 情态动词can的`用法;2) 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运用来询问与表达自己或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T: Hi, S1! What can you do?

S1: I can sing and dance?

2. Role-play.

1. 2. 中的句子,然后做填空练习。

② / 不,我不会。

Yes, ____ _______. / No, I _______.

… (其余试题见课件部分)

3. 学生们完成填空试题后,可以打开课本检查答案,对错误的句子,单独进行强化记忆。

Ⅲ. Try to Find

老师将情态动词的can的用法,以学案的方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其用法。

1. 可以看出,在Can…?句型中,情态动词can没有________和_______ 的变化。

2. 用情态动词can来询问他人的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句型:

Can + _______ + _________ + 其他?

肯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What + can + _______ + ________ ?

学生们合作学习讨论上面学案的答案,总结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老师找部分学生对上述问题作答,并一起讨论总结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Ⅳ. Practice

1. Look at 3a. 告诉学生们用所给的词汇来造句子。首先,用情态动词can及所给的第一个动词词组来造一个一般疑问句,并作出一个否定的回答。然后,用转折连词but及第二个词组造一个肯定句。

Teacher makes the first one as a model:

Can Wu Jun speak English? No, he can't, but he can speak Chinese.

Ss try to make sentences using the phrases in 2~5. They can discuss with their partners.

Then let some Ss tell their answers to the class.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ou can show and try to complete the poster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第三空格后有guitar一词,可知些空格应填play一词。其他类似。

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校对答案,并对学生们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释。

Ⅴ. Group work

2. First, work in group ask and answer about what you can do? e.g.

S1: What can you do, S2?

S2: I can do kong fu.

S1: Great! What about you S3?

S3: I can sing very well.

3. Then make a list together.

(最后,可以经学生们评议来推举最有能力的小组)Ⅵ. Exercises

1. If time is enough, do some more exercises on big screen.

Homework

1.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your family members can do.

篇9:7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7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

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

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

(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

(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

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

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板书】:二、地方时的概念

1、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2、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3、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

4、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目标四: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方法:练习巩固法

过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北京时间要晚,大阪的时间要早,北京在大阪的西面,因此:

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

减去时差数;

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

2)由“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哥哥出生在西侧。

东侧

减去一天

练习:北京奥运会定于8月8日20:00举行开幕式,请问加拿大多伦多这个城市的人们该什么时候收看直播?(对照第四页世界时区图)

(作业计算步骤:

由北京向东过日期变更线至多伦多共有11个时区,相差11个小时;

故北京时刻要加上11个小时,多伦多时刻为8月9日7:00

由西侧向东侧过日期变更线,减去一天,故多伦多日期应该为8月8日

多伦多直播时间应该是8约8日7:00)【板书】:三、时间换算

1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

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

2、

东侧

减去一天

教学总结:

第二课时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

1)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

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

如: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

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主要在东半球

赤道附近~北极圈内→主要在北半球,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4、欧洲的地理位置

目标二: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方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1)观察图1-1,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2)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

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

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等;

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共有的分布特征:由中部高原高山区向周围发散流入大海→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4)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东部和东南部有一系列的岛屿和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

宾群岛、马来群岛等)

【板书】:二、亚洲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目标三: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

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

过程:1)阅读第5页到第6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由图1-6,看出欧洲小于200米的地面比重约占57%→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读图1-5可看出欧洲平均海拔是个大洲中最低,同学们可以算出

各大洲的相对高差,比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

在图1-1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

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2)练习:填表欧洲和亚洲的地形差异

亚洲欧洲

平均海拔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南北高,中部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

【教学总结】:

第三课时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河流、国家和人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读“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重难点】:

1)亚洲的各种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2)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目标一:了解亚洲的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

方法:问题探索法

过程:1)亚洲南北跨了那几个温度带?

(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北温带、北寒带的范围很广)

2)亚洲的气候种类很多,主要有哪些?

(亚洲的气候很齐全,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其他均有;北回归线附近(由西向东):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部沿海地带(由北向南):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

3)亚洲的东部收季风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什么呢?

(读图1-8和图1-9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西伯利亚、蒙古高原

风向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气流性质

篇10:7年级数学如何学习

17年级数学如何学习

1.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肯定没有好的成绩。老师们天天都在授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讲课,如果仅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灌输,课堂气氛必然呆板沉闷,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我们教师应该满怀激情,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如此才能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

2.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在解题完成后,回头对解题过程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解题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求出问题的结果即可,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一目的恰恰是通过回顾、反思来实现的。为此要对题目中所蕴涵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进行提炼,对一些通性、通法进行概括,进而总结解题规律,从而形成一类问题的解法,内化、吸收到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去,成为以后解题时的有力武器,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4.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对旋转现象进行更广阔的了解。

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2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幸福感

一、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幸福感的价值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里面,锻炼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且满足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需求,是各类初中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 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这些目标同时重视起来,利用提升幸福感的衡量标准,达到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效果. 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种基于幸福感参考的模式,更能站在学生角度出发,达到学中乐、乐中学,且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幸福感的侧重点

若想使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幸福感的目标得到实现,应当考虑到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教师因素,一方面是学生因素,其中学生因素为主、教师因素为辅. 首先在学生因素方面,数学学科在各类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及地位较高,通常而言,学校及教师对这门课程都采取极为重视的态度,对于数学教学的课时安排也很长,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接触同一门学科的时间更长时,学习者就更容易出现紧张及疲劳的心理,这种心理映照之下,学习效率必然大受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能够感受到太多的课业及考试压力,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在课余时间亦要耗费很多精力进行作业处理,导致精神处在疲惫状态,如此一来,幸福感指数下降,学习效率一定不会提高. 其次在教师因素方面,同样也是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关键性诱因,一些教师没有给数学学科以合理化定位,未能正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的特点,导致准备不够充分,增加学生学习难度,所以使学生产生数学枯燥难学之感. 实际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是有内涵有趣味的课堂,而不是一种单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幸福感的两种模式

为了让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得到兼顾,使之均能意识到幸福感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并将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可以单独采取其中一种或者同时采取两种模式,即生活化与多媒体借鉴,以保证幸福感提升.

3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一、教会学生们做好课前知识的巩固工作

对于很多学生们来说,小学应该都是在玩耍中成长的,很多家长往往只是注意到了学生们的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小学最初定义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们有一个优秀的学习习惯。所以有很多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下滑,这一点在初中数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作者提出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先应当教会的是学生们的课堂预习能力。

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初中课堂讲述的内容可能是小学的两倍,所以不可能在课堂上给予足够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问题的练习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很容易导致课堂听课效率的下降以及学习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渐渐的丧失了。所以作者认为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怎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应当花点时间在课堂的预习上面去,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重点和疑惑的地方上去。

二、利用现在技术的先进性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室都已经有配置好的多媒体设备,这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的老师进行课堂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作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有多少的学生能够切实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又有多少的教师是真正的会用这些仪器的?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想象能力以及抽象具体化能力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我们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想象方面的能力我们是很难培养的,因为它不是具体的,又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所以很多时候它需要学生们自己用语言进行描述,自己去掌握。像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多媒体设备就派上了很大的用场。比如说,在讲述几何知识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把定理灌输给我们的学生,学生很快就会听腻的,因此教师这时就要将图案与知识结合对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讲解,这样学生记住的知识才能够又牢有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电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用电脑进行图片的绘制是标准的,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的学生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记忆上的复制;另一方面也纠正了老师在绘图方面存在缺陷的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更加轻松的学习。

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能够非常轻松的掌握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肯定。既然肯定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就更有信心,也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更好,所以,在学生进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兴趣在发挥作用,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培养好自身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7年级数学课件】相关文章:

1.7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7年级上册语文春课件

3.7年级数学寒假作业上册

4.7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5.数学7年级下册知识点

6.初中数学7年级下册说课稿

7.数学课件

8.学前班数学课件

9.数学不等式课件

10.幼儿园数学课件

下载word文档
《7年级数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