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
“pilgrim8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准备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
(二)学习新课
板书:例5 36024= 例6 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待订正时使用)同学们做题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把几种不同做法,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例5:
例6: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先比较例5的三种做法,请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再比较例6的三种做法,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认为例5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0前面的数,使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使计算简便.36024可以看成36个十乘以24,积是864个十,也就是8640.
认为例6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个0,得26530的积,也就是7950.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自己获取了知识,兴趣很浓,教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观察、讨论很容易发现:例5、例6的相同点是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例5、例6时,都是只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想一想: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知道怎样简算吗?
出示例7: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为什么要添两个0?添一个0表示什么?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篇2:《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准备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同时出示例5、例6两个例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发现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比较,根据两个例题的相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从而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继续研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出示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试做.做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篇3: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一般演算和简算的对比,让学生悟出简算的方法。
(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二)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课前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篇4: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2.口算下面各题,并回答问题。(用投影仪打出)
20×3=
12×4=
200×3=
120×4=
×3=
340×2=
请你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以上各算式被乘数有什么特点?(被乘数末尾有0)它们的乘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有0的个数和被乘数0的个数相同)
说一说200×3,340×2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怎样计算简便?(200×3,200是2个100,2个100乘以3是6个100,是600)(340×2,340是3个100,4个10,3个100乘以2是6个100,是600,4个10乘以2是8个10是80,600加上80是680)
师问:还可以怎样想?(200×3,先用2乘以3得6,再在后面添2个0得600)(340×2,先用34乘以2得68,再在后面添1个0得680)
以上两种算法,用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用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3.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
430×2
300×3
2000×4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 25×3=
指名2人板演,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350×3.
(1)用竖式计算。(一人板书)
提问:350是多少个10?(35个10)
3个35个10是多少?(105个10,也就是1050)
(2)观察复习中的 和例题 这两个竖式,你能想出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有)
教师引导着学生概括出简便计算的竖式写法:要把乘数写在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下边,计算时不用管0,算好后,因为积是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在得的数后面添写一个0.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简便算法:
(3)把 和 这两种算法竖式相比较。指出:这两种算法竖式的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后一种比较简便。
(4)让学生试算2500×3,要求用简便方法。一人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商量。
2500×3=7500
(集体订正)提问:2500×3为什么得7500?(因为2500是1个2000和1个500组成,3个2000是6000,3个500是1500,6000加上1500得7500)从竖式上看,乘得的7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因为被乘数末尾有2个0,所以得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2个0)
(5)师生共同概括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位数乘多位数,遇到被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其他人做在书上。做完之后,集体订正。
设疑:460×5=2300,为什么被乘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因为积十位上的0是乘数与被乘数第一次相乘的积的0,算上被乘数末尾的0,所以460×5=2300积的末尾有 2个0)
同桌二人互相说一说为什么1500×4=6000,积的末尾有3个0?
2.不用计算,直接写出得数:(投影打出)
已知
18×4=72
已知
12×8=96
180×4=______
120×8=______
1800×4=______
1200×8=______
已知
105×3=315
已知
14×5=70
1050×3=______
140×5=______
10500×3=______
1400×5=______
3.列式并计算:
18,180,1800的4倍各是多少?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过来。(用投影打出)
5.独立完成。
1,3,5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750×4.
2,4,6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2700×3.
做完之后,同桌二人互相批改。
6.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7.综合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做对的同学奖红五星,有问题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
1900×3
4060×5
2700×4
5206×7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引导学生说一说课上总结出的简便算法)
在用简便算法计算的过程中,要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得出结果以后再添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复习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口算,初步总结出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为教学例1做了准备。
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按一般方法计算,再引导学生学习简便的算法。算完后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两种算法竖式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从而找出了简便的算法。
复习反馈部分,设计了笔算、直接写得数、列式计算、改错、综合练习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中的四道题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类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篇5: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负上的内容,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使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重点: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关键: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316×40×56782×0
200×7400×5101×9300×6
500×82500×46100×21300×3
21、笔算。(竖式简算)
360×42600×3
归纳:在计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二、新授。
1、引言。复习题中已会算被乘数有0的乘法,如果乘数末尾有0或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这节课就是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乘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360×24
(1)用一般方法笔算。
(2)用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简便算法推理:
←-注意:这里不必写“0”
(3)通过两种竖式算法的对比使学生掌握简便算法。
3、教学例6。265×30学生默读题目后提问:
(1)这道题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观察一下乘数有什么特点?(乘数末尾是0)
(2)想一想:用已学过的知识,这道题可否用简便方法计算?
(3)全班学生试算。
估计有如下4种:
①②③④
(4)分析提问。
①以上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为什么?
②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4页例5是怎样计算的,并与一般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哪种算法较简便?还要求学生注意竖式书写格式。
(5)指名讲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写竖式时就先注意把0前面的数和被乘数的个位数对齐再相乘,乘完以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0。)
小结:265×30(例6)可以看作是265×3×10,只要在265×3的得数后面添写一个“0”就可以了,所以第④种计算方法是合理的,而且比较简便。
4、练习:第14页的350×24、73×60、186×50
重点检查:
(1)能不能正确书写竖式?
(2)有否遗漏“0”?
5、教学例7。计算450×20
(1)读题,审题。例7与例5、例6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部有0能不能用简便算法?
①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为了使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把被乘数、乘数末尾的0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
②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③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小结法则。
①在计算乘法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写几个“0”。
②计算时不必在“0”前面划虚线。
指导学生看书例5-例7,并熟读法则。
2、巩固。完成教科书第15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5题。
篇6: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3、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2、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课前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2.口算下面各题,并回答问题.(用投影仪打出)
20×3= 12×4= 200×3= 120×4= ×3= 340×2=
请你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以上各算式被乘数有什么特点?(被乘数末尾有0)它们的乘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有0的个数和被乘数0的个数相同)
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就是____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3.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 430×2 300×3 ×4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6×3= 72×6=
指名2人板演,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养殖专业户李大爷家养鸭260只,养鸡的数量是鸭的3倍。李大叔养鸡多少只?
1、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2、列式并说明理由。
师相机板书:260×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200×3=600(只)60×3=180(只)600+180=78(只)
2、把260看作26个十,26个十乘3得78个十,也就是780。
3、用末尾填0法:先计算26×3=78,然后再78的末尾填写一个0。
4、用竖式计算,对于这种方法教是要重点指导,如果学生没有谈到简单的数式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复习中的26×3和例题260×3这两个竖式,你能想出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引导着学生概括出简便计算的竖式写法:要把乘数写在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下边,计算时不用管0,算好后,因为积是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在得的数后面添写一个0.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简便算法:2 6 0
× 3
7 8 0
把两种竖式算法相比较.指出:这两种算法竖式的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后一种比较简便.
让学生试算2500×3,要求用简便方法.一人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商量.
2500×3=7500 (集体订正)提问:2500×3为什么得7500?(因为2500是1个和1个500组成,3个是6000,3个500是1500,6000加上1500得7500)从竖式上看,乘得的7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因为被乘数末尾有2个0,所以得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2个0)
(5)师生共同概括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位数乘多位数,遇到被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对口练习。要求:同桌一人说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另一人说得数。
2、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3、4两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关键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篇7: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便算法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然后很快说出下面两题的积。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演算。
订正时提问:
(1)写竖式时,被乘数和乘数怎样对位?
(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位对齐。)
(2)计算时,用被乘数与乘数哪几位上的数相乘?
(用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以后,怎样落“0”?第(1)题为什么落一个“0”?
(28×4=112,28×40与 28×4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112后面添写一个0。)
第(2)题与第(1)题比较,为什么多落两个“0”?
(28×40=1120,2800×40与 28×40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倍,因此,在1120后面再添写两个0)
第(3)题在什么时候才落“0”?
(乘数两位数与被乘数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再把被乘数的0落下来。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与 28×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 10倍,因此在952后面添写1个0。)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已会计算乘数是两位数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我在复习题(3)乘数后面添一个0,就成了乘数是三位数。那么,乘数是三位数时,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呢?(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7。
想一想:下面两道题用竖式怎样计算简便?
280×340 2800×340
让全体同学在本上试算,教师巡视,看到不同的竖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着重讨论下面两个竖式:
讨论:
(1)写竖式时,被乘数与乘数是怎样对位的?这样对位的目的是什么?
(先把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目的便于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28×34等于多少?(28×34=952)
280×34等于多少?(280×34=952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0”用黄粉笔描一下。
(3)280×340等于多少?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340=95200,与28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在9520后面添写一个 0。)
这时教师把乘数末尾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把9520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
(4)2800×34等于多少?(2800×34=9520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两个“0”用黄粉笔描一下,把积952后面的两个“0”也用黄粉笔描一下。
(5)2800×340等于多少?积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0×340=95,与 280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95200后面再添写一个0。)
教师在乘数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在积95 200后面的“0”也用红粉笔描一下。
3.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乘?然后怎么办?
教师明确: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先想一想,每道题的竖式怎样写能使计算简便,再算出来。
全体学生在课本上填写,指定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看重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计算,然后怎么办。
2.检查下面两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
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错在哪里,错误原因,然后全体学生在本上计算出正确结果。
4.课后练习:
练习十四、第7,8,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已经学过,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因此,新课前先复习乘数是两位数、乘数与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复习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出示例7,乘数是三位数且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学是采用让学生试算的方式,着重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竖式怎样对位,先怎样乘,然后怎样把0落下来,并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组织练习时也围绕这一重点,着重练习乘数书写位置和最后积应补几个零。这样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练习,可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篇8: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准备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
(二)学习新课
板书:例5 360×24= 例6 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待订正时使用)同学们做题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把几种不同做法,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例5:
例6: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先比较例5的三种做法,请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再比较例6的三种做法,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认为例5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0前面的数,使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使计算简便.360×24可以看成36个十乘以24,积是864个十,也就是8640.
认为例6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个0,得“265×30”的积,也就是7950.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自己获取了知识,兴趣很浓,教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观察、讨论很容易发现:例5、例6的相同点是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例5、例6时,都是只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想一想: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知道怎样简算吗?
出示例7: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为什么要添两个0?添一个0表示什么?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准备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同时出示例5、例6两个例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发现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比较,根据两个例题的相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从而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继续研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出示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试做.做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篇9: 乘数,被乘数末尾带有0的乘法口算教案
教学内容:
第16页的例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巩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比赛:
5×30= 100×10= 8×60= 5×70=
300×6= 40×20= 18×20= 30×50=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出示例8,学生独立口算。
2.学生完成后,说一说这些题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以第一题为例)
(1)把80×50中的80和50看成8和5,先算8×5得40,末尾再添写两个0,得4000。
(2)把80×50中的80和50看成8和5,先算8×5得40,这样在4的后面就有1个0,再添上80和50后面的2个0,就可以知道4的后面有3个0,得4000。
3.教师再出示更大数目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7000×30= 360×50= 800×300=
300×400= 600×400= 2400×400=
4.让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找到最简便的口算方法
5.教师总结用整十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16页“做一做”
2.练习四6---11题
板书:
篇10:《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整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篇1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技能,同时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在计算中感知乘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下来,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之前我就渗透积的变化规律,部分学生已能背出,但是当碰到“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就不愿意去认真观察,而直接说出规律,浮于表面的.学习现象比较严重。第9题应用题的题意许多同学无法理解,因此就让他们反复读,就根据问题找出有用的条件,渗透分析法这种解题方法。对与第10道开放题,大家都只能想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情况,但是对于乘数末尾没有0,但是相乘后积会出现0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题能力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注意培养,才能得到提高。
篇1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口算以前学过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再选择一题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怎么写?让学生初步了解0先不要对齐。再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例题情境,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把学生书写的不同竖式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交流对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把握的较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竖式不会写。
如:500×36= 竖式写成
5 0 0
× 3 6
又如:第5页的第4题:竖式计算时,注意到了0不乘,但计算0前面的数时积的定位错了。
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再辅导。
篇1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各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乘法。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能将具体的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如第10题的方框里填数,同学们很快地想到分成两个整十数相乘,也有学生想到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拆并。举例如下:因为25×4×16=1600,所以25×64=1600。50×2×16=1600,所以50×32=1600等。对于积的变化C规律有些学生不太会说,有等于今后多引导。
篇1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篇1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理解了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意义后,那么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而,新课教学之前我就引导学生复习了有关0与一个数相乘的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例题10的教学和试一试为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例题10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要读懂题目,求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4个12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4×120来进行计算,探究这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同学们做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交流汇报:第一组:我是像昨天一样用竖式进行计算的4乘0得0,2乘4得8,1乘4得4,结果是480,第二组:我们是用口算的因为4乘12等于48,所以4乘120的结果是在48的后面加上一个0就是480。
有一个优秀的同学兴高采烈的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算百位上的1乘4,再算十位上的2乘8......借这个机会老师就要给同学讲解计算时从高位算起是不科学的,如果十位上的数需要向百位进位,百位上是不是又要重新进行计算呢?所以,计算时我们要从个位算起。第四组:我们组还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位数对齐乘数的0前面的数,请组里的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并介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竖式进行计算。
篇1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篇17:《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模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p36~3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讨算法
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
1、课作:想想做做2
2、《补充习题》p33
篇18:《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下午放晚学前,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三种情况又进行了示范: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篇19:《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今天是一节练习课,如何让练习课上得扎实、有趣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正在为此事而发愁时,教研员夹着听课笔记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问我接下来是否有课,我笑着摇摇头,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作业迅速溜进教室准备上课,他紧跟着走进我的教室。晕,我中奖了,被听课!
我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先是3分钟的口算练习,然后正式上课。
(一)基础篇:口算、算一算,比一比、竖式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校对、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几个重点问题来交流,也是在昨天作业中发现的问题,积末尾的0与乘数中的0的关系,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摆法,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等,学生们交流的都很踊跃。
(二)应用篇:解决问题。
先自主读题、提问:题目中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用到什么信息,提醒要会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合适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然后独立完成并交流。
在提其他问题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提问并选择同伴来解决,学生们兴趣盎然,都指望着自己的“黄金搭档”能顺利过关。
(三)开放篇:填合适的数字。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积末尾0的个数确定两个乘数,让学生说出填的方法,再放宽条件,如果没有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条件的限制,你还能想到其他填法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的思维闸门迅速打开,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填法,看来我们给学生的路越宽,学生的创意才会无限,牵着他的鼻子就会限制他的思维。
(四)检测篇:6道竖式计算当堂完成并批阅。
课后教研员说:“今天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扎实,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来说都不错,但是如果能将课本中的练习进行整合,不这样逐条完成,可能会更好。”
我知道我还需在练习的新意上下功夫,今天对自己说的话是:练习扎实很重要,但趣味横生才是锦上添花。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