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K: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三、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自”“照” “绕” 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四、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篇2:《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李白诗》 (高二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李白诗二首》 (苏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白的生命及其思想意识。
2. 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重点】
了解李白思想意识,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
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指导】
诵读-想象-涵咏-领略意境
【知识链接】
1.《将进酒》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在《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的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2. 古体诗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和乐府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音节、格律较自由,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吟等体裁。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文本,积累整合
1. 字音辨识
将进酒( ) 金樽( ) 岑夫子( )
馔玉( ) 欢谑( ) 沽取( )
瀛洲( ) 谢公屐( ) 嗟叹( )
訇然( ) 剡溪( ) 恍惚( )( )
渌水( ) 殷岩泉( )
2. 词语理解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人生得意须尽欢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将进酒,杯莫停
(5)与君歌一曲
(6)请君为我侧耳听
(7)古来圣贤皆寂寞
(8)径须沽取对君酌
(9)呼儿将出换美酒
(10)势拔五岳掩赤城
(11)我欲因之梦吴越
(12)栗深林兮惊层巅
(13)失向来之烟霞
3. 名句句段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朝如青丝暮成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 。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4)陈王昔时宴平乐, 。
(5)古来圣贤皆寂寞, 。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声, 。
二、文本解读探究
(一)重点探究
《将进酒》
1.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一比较,说一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将进酒》这首诗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 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4. 试品味“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5. 作者是如何描绘天姥山的?
6.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却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二)文本争鸣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诗曾引起过一些封建卫道者的批评,以为李白过于狂妄,难道连先圣先贤如孔子、孟子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酒鬼留名于后世吗?甚至还有人把诗中的“圣贤”必为“贤达”,以纠正李白的失误。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当堂检测
1.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姥(mǔ) 将进酒(qiāng) 戏谑(xuè) 馔玉(zhuàng)
B. 金樽(zūn) 剡溪(shàn) 沽取(gū) 渌(lǜ)水
C. 瀛洲(yíng) 澹澹(chán) 磐石(pán) 千金裘(qiú)
D. 殷岩泉(yǐn) 嗟尔(jiē) 崔嵬(wéi) 吮血(rǔ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在其不辱也
B.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击沛公于坐
C. 且放白鹿青崖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 云霞明灭或可睹 一食或尽粟一石
3. 将下列词语置于语境中,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李白成功地在其诗歌中 自我,强烈地 自我,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他诗中那摩云的大鹏,无不寄托着他的胸怀抱负。
①壮观天地 ②塑造 ③云海苍茫 ④表现
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4.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诗句。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 ,
。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
, 。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
, 。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章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 !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反思】
刘宝利
篇3: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设计:张飞 50630778@qq.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的起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 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5.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6.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7.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8.南北朝民歌:《采莲曲》、《木兰诗》
(四)唐代
9.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五)宋代
10.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六)元代
11.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体裁)分类简表
1、诗
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颧雀楼》)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排律
2、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3、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 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
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
杂剧
传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初唐(618-713)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前50年,诗坛主盟者多为陈隋旧臣,主流仍是齐梁诗风唐太宗本人虽反对“释实求华”(《帝京篇》序),提倡“词理切直”(《贞观政要文史》),也写过一些颇有气势的诗篇,但出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他与群臣游宴唱和,开初唐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风。真正能在这一时期脱俗的是王绩,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阮籍、陶潜,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初唐后50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缙凇⑺沃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他们自觉地批判六朝文风,有意识地在拓展诗歌内容、开创新的风格上进行尝试。“四杰”批判风靡当时的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他的代表作《感遇》38首和《蓟丘览古》7首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廓情六朝文风,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但陈子昂的诗歌“复多变少”(然《诗式》),质朴有余,文采不足。开创有唐一代新文风的任务有待盛唐诗人来完成。
(二)盛唐(713-765)
盛害诗人继初唐诗歌革新之后,将建安风骨融入六朝绮丽之中,开创出一代新风: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这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
盛唐诗歌,具有雄健刚劲的时代特征,已不同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和边塞诗派尤为典型。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他们多有边塞从戎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诗描绘边塞苍茫壮阔、奇异瑰丽的景色,抒发他们立功疆场、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激扬高亢的时代精神,风格慷慨雄壮。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运用上有所创新。
盛唐诗歌不仅有六朝的婉丽,而且情景交融,意象浑成,境界壮阔。王、孟山水诗派尤为典型。与六朝的模山范水不同,他们以清丽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重在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创造意境,并借以抒情寄趣。形式上,他们多采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盛唐诗人抒发感情,既不掩饰,也不节制,似行云流水,任其自然;创造意境,浑然一体,无迹可求;运用语言,质朴无华,情韵深长,因而盛唐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不同于六朝的镂金错采之美。
盛唐诗人在上述总体特征之外,还各有风格。风格的多样,流派的形成是盛唐诗歌成就斐然的又一重要标志。“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唐诗品汇总序》)
盛唐诗歌成就的另一标志是在诗歌形式方面,“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3)不仅如此,几乎在各种体裁方面,他们都能变化创新。在乐府方面,或用古题写新意(如李白),或咏时事创新题(如杜甫)。在歌行体方面,破偶为奇,以参差的句式,恣肆的笔调,抒发慷慨跌宕的感情。(如李白、岑参),在律恃,特别是七律方面,以精严的格律或峭拗的变律、议论朝政,叙述战事,反映民生,抒发襟怀,大大丰富了律诗的表现力(如杜甫)。在绝句方面,用玲珑的意象、浑成含蓄的寓意,表达悠远的情韵(如王维、李白、王昌龄)。
代表唐朝,乃至我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是盛唐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而杜甫的诗歌则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语言遒劲,笔法曲折,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元稹《杜君墓系铭序》)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三)中唐(766-859)
这是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也不逊盛唐。
中唐前期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调弊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能嗣响盛唐。韦应物、刘长卿的山水诗,高雅闲淡,于王维、孟浩然之外,自成一家。“大历十才子”多为权门清客,诗多流连光景酬和投献之作。正如皎然所述:“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而“诗道初丧,正在于此。”(《诗式》卷四)他们多工五律,意境淡泊,情致闲适,描写细腻精工。但雕琢过甚,有句无篇。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中唐中期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中唐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方面,他们的乐府歌行,发展了杜甫的叙事技巧。特别是元白的一些乐府融入了传奇小说的手法,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风格平易纤徐。张籍王建乐府在精警凝炼上有别于元稹、白居易的委曲详尽。但他们都务求晓畅坦易,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有李贺、贾岛、姚合等人。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以奇崛险怪为美。韩(愈)孟(郊)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韩愈才雄,孟郊思深,都长于古体,有“以文为诗”的特点。李贺的乐府,作意奇险,幽深丽。贾岛、姚合取法十才子,工于五律,冥思苦吟,抒寒苦之情,状幽僻之景,形成清苦奇僻的诗风。柳宗元的诗“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恩集后》),风格近于陶渊明,与韦应物并称韦柳。他的诗抒发幽债哀怨,深得楚骚精髓,则与韦应物不同。刘禹锡的诗长于咏史吊古,工于七言律绝,雄健苍劲,被誉为“诗豪”。柳(宗元)刘(禹锡)不入流派,而能标新立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人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四)晚唐(860-907)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但也有一二例外,这便是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他们都有过报国济世之志。才俊志高,却不获伸展。他们的诗歌或隐或显地陈世事、刺时弊,表达忧国伤时之情。在对时局失望和仕途失意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声色感官的刺激,诗中写男女之情的题材增多。其中杜牧的古体恃,感怀时事,抒发襟袍,慷慨激昂。他的律恃,尤其是七律,俊爽不羁,时寓拗峭,以矫圆熟。咏史绝句,精警、婉曲、隽永。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伪诗感时伤事,沉郁顿挫,但气魄笔力,略逊杜甫一筹,而寓意砌深曲,思绪的绵密、用典的精工,则又过之,亦身危情苦所致。尤其是李商隐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另有温庭筠的诗,其成就逊于李商隐。温长于乐府,李深于七律,两人以诗风丽并称,他们的部分诗歌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对词的发展有所影响。
晚唐诗人客观上面临时代衰败,社会心理感伤、颓废和诗歌在盛唐、中唐一盛再盛之后难乎为继的局面,而主观上他们的才力心志俱不足以开宗立派,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出处穷达,对时局已不抱幻想,最后大多归隐田园,寄迹山林或放清声色;他们的诗无论何种题材,都充满感伤、悲愤的情调;无论风格有多大区别,都步人后尘,没有创新。晚唐诗人出杜牧、李商隐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以古诗乐府(皮日休、聂夷中)或律诗(杜荀鹤)反映民生的疾苦,讽刺政治的黑暗(罗隐),幽愤怨恨之情多于谏诤规劝之意。另一类则是仕途通达,遭遇世乱时变,绝望于政事,退而隐居的文人,如韩、吴融、司空图等。他们的诗歌表现朝政紊乱、战乱频仍的史实,抒发忧伤哀痛,思归慕隐的心情。韩、吴融的诗风受李商隐影响。其余的诗人或学张籍,或学贾岛、姚合,总之是“依人作计终后人”。
三、播放《唐之韵千古唐诗》影视录像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多媒体展示内容提要
一、初唐诗歌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
①题材:山水田园、隐逸的生活
②风格:以平和恬淡、清新自然为主
③体式:律诗和绝句
④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
⑤代表作: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
代表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边塞诗派
①题材:边塞战争、边塞风光、民族风貌、征夫闺妇
②风格:以雄奇浑厚、豪迈奔放为主
③体裁:歌行体和绝句
④代表诗人: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
⑤代表作:《燕歌行》(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代表作:《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风格:沉郁顿挫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
三、中唐诗歌
1、奇险诗派
代表诗人:韩愈、孟郊
代表作: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絮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新乐府诗派
代表诗人:元稹、白居易
代表作: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琵琶行》、《长恨歌》(白)
3、诗豪--刘禹锡
代表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4、柳柳州--柳宗元
代表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诗鬼--李贺
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四、晚唐诗歌
1、晚唐前期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代表作:《锦瑟》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壁》(杜牧)
折戢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晚唐后期的两种诗风:
①浮艳柔靡 代表诗人:温庭筠、韦庄
代表作: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②现实主义 代表诗人:聂夷中、杜荀鹤
代表作: 《咏田家》(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山中寡妇》(杜)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相关文章:
2.唐诗宋词
7.励志唐诗宋词
8.唐诗宋词名句
9.唐诗宋词总结
10.唐诗宋词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