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诗 佛语经典语录
“sevenalic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佛学诗 佛语经典语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佛学诗 佛语经典语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佛学经典佛语语录
1、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6、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7、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8、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9、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0、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1、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1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3、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14、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5、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6、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7、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9、不但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快乐在远处等你。
20、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2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2、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23、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24、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6、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7、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9、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31、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3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33、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4、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35、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3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7、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38、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1、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42、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4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4、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45、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46、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47、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48、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9、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50、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篇2:佛学诗 佛语经典语录
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
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丹霞淳禅师诗)
炉熏细细烧禅房,竹日晖晖映短墙。
安得买邻珙岁晚,钵盂分饭共绳床。
(李彭荅友赠诗)
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
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
(曼殊迟友诗)
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
渔郎行人深林处,轻叩扉门问起居。
(曼殊本事诗)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曼殊本事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曼殊本事诗)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春看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窗外芭蕉要半庵,心番一炷静中参。
云霞幻灭寻常事,禅定莫如是钵悬。
(亦苇禅定诗)
言从天竺诗,偶步下云房。
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荅松篁。
檐下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俞明震于竺诗)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来。
(道济诗)
负郭幽居一林清,残花寂寂水泠泠。
夜深宴坐无灯火,卷土疏帘月满庭。
(李光新年杂诗)
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
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
(讷堂思禅师诗)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器,纵有欢肠已似冰。
(曼殊诗)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越山师开悟诗)
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
(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何振贷铁塔诗)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曼殊本事诗)
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
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
(退谷云诗)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普明禅师牧牛颂诗)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
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
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
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
(佛鉴勤禅师诗)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
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
(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
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
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
(苏渊雷题西禅寺诗)
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怀海沩山牯牛诗)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诗)
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人人谂鱼鼓颂诗)
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
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王安石和诗赠女)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播秧诗)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可止精舍遇雨诗)
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
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
(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志芒千峰顶上诗)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王安石天童山溪上诗)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慧寂诗)
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
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
(桦源岳禅师诗)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
(白居易僧院花诗)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赠东林揔长老诗)
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
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
(无名禅师诗)
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
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
溥光题草堂诗)
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
王道太平列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
(自得晕禅师诗)
海门瘦月远无斜,潮退虚声吼白沙。
短袖闲叉无事乎,荆山野寺看梅花。
(吕留良悟空寺观梅花)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何山守珣开悟诗)
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
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街花无处寻。
(祖印明禅师诗)
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
真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
(西塔禅师诗)
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
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佛印元禅师诗)
卢陵米价播诸方,高唱轻酬力未当。
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
(长灵卓禅师诗)
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
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
(道吾真禅师诗)
篇3:佛学诗集经典佛语语录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3、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4、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5、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6、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8、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0、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1、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2、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1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4、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1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9、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0、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2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2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2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4、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25、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26、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7、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28、世间的人要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9、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30、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32、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3、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34、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35、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6、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37、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38、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3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40、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41、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42、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4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4、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5、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46、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4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8、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49、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50、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51、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52、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
5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55、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56、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57、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58、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59、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60、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篇4:佛学励志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1.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2.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3.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 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5.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6.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7.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8.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9.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10.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11. 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12.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13.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14.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15.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16.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17. 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18. 不住六尘生心。
19.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20. 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21.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22. 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相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
23.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24.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
25.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26. 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27. 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28. 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因为他立于这个空上,他便熄灭贪嗔痴三毒,灭除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因为他立于这个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29. 树干粗时,不怕没果实。
30. 海之所以能大,在于其处低,而能汇众流。
31. 解在行处,行在解处。
32. 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33. 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34. 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35. 自初下手至成佛为止,皆是不住于相。
36. 吾人事事依照佛说去行,心中却一无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37. 须知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
38. 出世法必须离开分别心,在绝对上作观。
39. 转凡夫观念,至绝对境界,即是证性。
40. 证性须要无念。念者分别心也。有分别心,即落于对待;落于对待,即时时刻刻去分别,而为意识所笼罩,必观至无念方可。
41. 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42. 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43. 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44.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45. 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
46. 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47. 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48.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虚心是我师。
49.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50.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51. 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52. 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53. 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54. 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55. 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56. 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57. 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8. 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59.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60.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61.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62.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63.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64.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65. 烦恼即是菩提。
66.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67.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68.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69.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70.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71.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
72.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73.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74. 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75.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76.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77.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78.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79. 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80. 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81. 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82.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83. 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84. 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85. 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86.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87. 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88. 莫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
89.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90.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91.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92.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93.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妄想永息。
94.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
95. 是非生灭,一由自心,若能无心,于法即无碍、无缚、无解,自体无缚名为解脱。
96. 内视不己见,返听不我闻,乃知一切诸法灭,非智缘灭。
97. 如风无形,动则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
98. 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业非忄与(烦恼),非邪非恶,即断三障,即成三学。
99. 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100. 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101. 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畏之妨修正法。
102. 当以观观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103.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104.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105.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纵有能人,不历执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综智能。
106. 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107. 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108. 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109.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
110.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111.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112.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113.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114.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115.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116.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117.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118. 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119.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120. 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121. 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122. 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123.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124.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125. 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126.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127. 百丈禅师:「夫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
《佛学励志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篇5:佛学佛语经典语录
【语录第一部分】
1.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4.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5.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7.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8.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9.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10. 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11. 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2. 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3.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4.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5. 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6. 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17.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8. 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9.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20.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21.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22.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23. 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24.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25.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26.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27.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28. 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语录第二部分】
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7、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1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的人。
1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5、恋爱不是慈善,不能随便施舍的。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si都还在执著与追求。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6、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
2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2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3、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4、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2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si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篇6:佛语佛学经典语录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修行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篇7:佛教佛学佛语经典语录
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4、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9、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0、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1、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1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3、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5、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6、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7、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8、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1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1、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3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3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3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3、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46、说一句谎话,要编造10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48、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4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5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51、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52、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3、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54、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55、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56、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57、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5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篇8:佛学语录精选
1.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2.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4.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5.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6. 愚痴的人,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7.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8.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9.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0.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1.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2.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3.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4.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切唯心造。
15.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6.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7.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8.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9.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0.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1.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22.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23.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4. 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5.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6.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27.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28.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9.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30. 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31.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2. 虽然你讨厌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33. 若能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34.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35.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十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36.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7.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38.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39.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40. 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1.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42.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43.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44.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45.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6.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47. 当你手中抓住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48. 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49.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50. 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篇9:佛学语录
一个广为流传的《佛的故事》 某人在屋檐下躲,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 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个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中国佛学禅语十大经典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物本空的理念, 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朵花其实包含了组成世界的所有粒子.
佛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有佛性.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中国佛学禅语八条佛曰
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不可说者,指佛家实相也,实相一相,所谓无相,故不可说也。因一说即为相也。
佛教的目标是涅盘,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 你时候放下,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佛学66句经典语录”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篇10:佛学语录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智者为别人,因此、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你,有的人不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篇11:佛学语录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 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 说 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 色 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篇12:经典佛学语录
1、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2、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3、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链,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4、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5、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6、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7、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9、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10、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1、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12、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3、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4、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5、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16、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7、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18、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9、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0、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21、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2、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3、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24、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25、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6、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27、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8、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30、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31、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32、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33、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34、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5、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6、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7、『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38、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39、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40、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41、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42、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43、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44、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5、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46、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7、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48、交友以无_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49、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50、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1.佛学经典语录
2.佛学经典语录大全
3.佛学经典人生语录
4.佛学经典语录精选
5.佛学经典语录集锦
6.有关佛学的经典语录
7.佛学经典语录
8.佛学经典语录精选50句
9.《人生语录》经典语录
10.龙族语录经典
篇13:佛学语录
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5、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2、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3、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5、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26、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7、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2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9、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1、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3、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3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5、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6、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7、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8、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3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0、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9、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5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5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2、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5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4、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56、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57、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58、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9、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60、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61、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6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63、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64、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65、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66、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67、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68、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6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70、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篇14:佛学语录
71、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7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7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74、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7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01、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102、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03、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04、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105、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106、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07、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108、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109、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10、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11、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112、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113、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114、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15、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1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17、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18、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19、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120、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121、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122、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23、遇到违缘障碍,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12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25、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126、有缘躲不开,无缘遇不到,珍惜缘份吧!
127、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128、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129、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30、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131、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132、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133、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34、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135、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136、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篇15:佛学语录
13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138、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139、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140、佛法就是如意宝,有佛法才有光明,有佛法才有一切。
141、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142、众生快乐,你才会快乐、心胸打开、你才能解脱。
143、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144、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45、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能念父母的过错?
146、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147、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148、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149、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150、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佛学诗 佛语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1.佛语微语录
2.佛语经典人生语录
3.佛语经典祝福语录
4.净空法师佛语语录
7.最励志的佛语语录
10.佛语最经典的语录句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