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佛学故事3个

佛学故事3个

2023-01-09 08:24: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玉依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佛学故事3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佛学故事3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佛学故事3个

篇1:佛学故事3个

佛学故事 佛陀和魔王前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海中有一条大龙他老婆怀孕了,忽然想吃猕猴的心,茶饭不思,以致身体赢弱,面黄肌瘦。大龙问太太怎么了,想吃什么东西?起初母龙不肯说,在大龙的追问下,母龙说如果你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告诉你,否则说了也没用。大龙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想办法替你找来。母龙即说:我想吃猕猴的心你能弄到吗?大龙说:这个很难办啊,因为我在大海中,而猕猴在山林的树上。母龙说:如果吃不到猕猴的心,不但胎儿保不住,我也活不长了。大龙说:您忍耐一下,我这就去。

大龙出海来到岸上,离岸不远有棵大树,一只大猕猴正在树上摘果子吃。大龙来到树下和猕猴打招呼:您好啊!您在树上做什么?觅食辛不辛苦啊?猕猴回答:还好不是很辛苦。大龙又问:您在树上吃些什么呀?猕猴说:我吃果子。大龙说:我一看到你就很高兴,很想和你做好朋友,请听我说,这树上果子不多,海的对岸有片大树林,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果树。猕猴说:海这么大这么深,我怎么能过得去呢?大龙说:我可以背你过去啊!

猕猴不知是计,听了大龙的话就高兴地从树上跳到龙背上,向大海游去。大龙心里暗自高兴:哈哈搞定啦!大龙驮着猕猴沉下海中,向自己的住处游去。猕猴问:您怎么往海里游啊?大龙回答:我老婆怀孕想吃你的心,所以我把你带来。

猕猴心想:我今天真是不幸,自取灭亡啊!有什么办法可以脱此大难,保住性命呢?又想:我得骗一骗大龙。于是猕猴说:好朋友,真不巧啊,我的心还留在刚才那棵大树上呢,如果不去取来,您拿什么给你太太呢?您要是早告诉我,我当时就把心带上了,我们先回去取心吧,取了再回来,好吗?大龙听信猕猴所说,就驮着猕猴浮出海面,快到岸上的时候,猕猴使出浑身力气,跳到大树上。大龙在下面等了一会儿,不见猕猴下来,就说:好朋友您快下来一起去我家啊。看到猕猴很久都不肯下来,就说:您已经拿到心了,快点从树上下来吧,我送你到对岸的树林,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果子。猕猴心想,这大龙还挺笨的,就说:那边的树林里虽然有很多美味的果子,但我现在不想去了,我还是吃这树上的果子就好了。

佛说:那时的大猕猴就是我,而大龙就是魔王波旬。他那时想欺骗诱惑我,尚且不能得逞,何况现在以世间的五欲来诱惑我,又怎能动摇我所坐的金刚菩提座呢?

佛学故事 剪掉猫一耳,生孙耳一只

广东等地方吃猫风气流行,还有很多人以虐待动物为乐,我感触良多。我讲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给各位朋友,也给各位朋友提个醒,千万不要虐待动物。

我的亲伯伯的小舅子(三舅)是一个厨师,他只有一个耳朵。他出生时就是如此,脸的左侧,平平的,只有耳孔与周边褶皱,现在想来也许其褶皱仅有1—2毫米,毫无耳轮。在他出生前,他的奶奶剪过猫的一只耳朵。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过去在北方农村招待客人时,是在土炕上放一张小桌,只能由男人陪客人吃饭,比较重视礼仪。谁想到正在客人喝酒时,家里养的猫突然窜上了桌,要吃鱼肉。猫动过的怎好意思再招待客人啊,可再重新炒菜,即使有余钱,在穷困农村,也未必好置办。为此,男主人很感到丢了面子,自然就对妻子耍威风。主妇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了,当着儿媳、孙子辈的面挨训斥,那自然气得不行,也就抓过猫,拿来剪子,剪掉了它的一只耳朵。

事情过去了,在农村,也没算什么大事。可谁知道,后来儿媳妇生孙子时,竟然孩子没有一个耳朵。

原来我的父母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上中学。当时正好我的堂哥结婚,他们说:“今天是他那个没耳朵的舅掌厨”,我奇怪地问:“哪个舅没长耳朵?”,父母告诉我他是我堂哥的三舅,距离太远,我去伯伯家次数少,因此我没见过。我又问怎么会没耳朵呢?!他们就说出了虐猫的事情。那时我是一个简单的中学生,就是打死也不相信,可也就在那次婚宴时我当面看到了那个(没耳朵)舅。

佛学故事 佛祖姨母涅槃的故事

有一天,佛祖在毗舍离的普会讲堂,带领500大比丘弟子。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正在毗舍离城的高台寺里面,带领500比丘尼,这些比丘尼都是阿罗汉。

大爱道是意译,音译叫做摩诃波阇波提,是阿难尊者的亲生母亲,就是佛祖的姨母,也是佛祖的乳母。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听说佛祖三个月内就会在拘夷那竭的娑罗双树之间涅盘,于是心想:我不忍心见到佛祖涅盘,也不忍心见到阿难涅盘,我可以先涅盘。

当时,大爱道就去拜见佛祖,请佛祖允许她先涅盘。佛祖默许了。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对佛祖说:从今以后,希望佛祖为比丘尼说戒。

佛祖说:我现在允许比丘尼为比丘尼说戒,按照佛祖制定的戒律,不要搞错了。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头面礼佛之后,说:我以后不能见到佛祖,也不能见到未来的诸佛,我以后永断生死,不再受胞胎之苦。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绕佛七圈,然后又绕阿难尊者七圈,然后又绕诸位比丘,然后就退下了,回到比丘尼当中,对大家说:我现在准备涅盘了,为什么呢?因为佛祖不久就会涅盘,你们各自随意。

当时,差摩比丘尼为首的五百比丘尼也去礼佛,并请求先涅盘。佛祖也默许了。

于是五百比丘尼就头面礼佛,绕佛三圈,然后回去了。

当时,大爱道关闭讲堂的大门,击打揵椎,在露地铺好坐具,然后浮在空中,在空中坐、卧、经行,有时冒出火焰,身体下方出烟,身体上方出火;有时身体下方出水,身体上方出烟;有时全身冒火,全身冒烟;有时左胁出水,右胁出火;有时左胁出火,右胁出水;有时前面出火,后面出水;有时前面出水,后面出火;有时全身出火;有时全身出水。

大爱道比丘尼展现了各种神通变化之后,又下来坐在座位上,跏趺而坐,出入各种禅定,然后就涅盘了。

当时,天地发生大震动,四面刮起凉风,诸天都在空中奏乐,欲界六层天的诸位天人都痛哭流涕,神妙之天洒下各种优钵花,就好象春天降下小雨一样,又洒下各种旃檀。

当时,差摩比丘尼等五百比丘尼也都跟大爱道比丘尼一样,在虚空做各种神通变化,然后出入禅定,然后都涅盘了。

当时,毗舍离城里面有位大将叫做耶输提,率领500童子到普会讲堂,他们远远的望见500比丘尼在空中做各种神通变化,非常欢喜,都合掌向比丘尼行礼。

篇2:佛学哲理故事

佛学哲理故事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友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耐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吧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篇3:佛学哲理故事

佛学哲理故事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1: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2:寂静的天空

返程前,手机已没电。所有的牵绊,不得已都要放下。独自登上列车,从成都到郑州,一个昼夜轮回里,孤单是我唯一的盛宴。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这么说,我想起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 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我对重建寺院没有概念,却对一晴法师心生好奇。读过她的文章,文思灵动,悲心如月。我中红楼的毒颇深,从来偏爱女子,何况是这般脱俗高才的人儿?

五一时,朋友告知,高山寺正组织佛法班活动,若去倒是好时机。我便只身前往了,并不潇洒,手机上关怀或担忧的短信,自登车便不曾停止。

初见她,是在后山的瓦砾堆里。她身材娇小,穿着宽大的僧袍,正和工人商议事情。不便相扰,我正欲绕行,她却远远地合掌,微笑。心中一凛,似在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忙点头问好,再转身急急离去,有些仓皇。对她,竟是心存敬畏。

寺院规模不大,却极雅致,飞檐交错,文竹相映。朋友说,能发展到此真不容易,一年前都是废墟,全凭法师和她仅有的一位弟子里外操劳!我点头道:“幸而已接近尾声,以后可尽享清闲了。”朋友看我一眼,深叹口气:“世人哪知她们的悲心?这才是开始啊!”

晚上,终于和法师聚在一处。谈及经历,她坦言,自幼随香港师公长大,性格孤僻,除了出家,似乎也无别路可走。我无声地笑了,黛玉妙玉,哪个不是孤僻的性子?

问及寺院规划,她的弟子轻问:“师父,我来说吧?”她微笑着点头。她的弟子说,寺院建设困难重重,以后任务更加艰巨,但不管多难,她们都会坚持下去。以后要定期开办佛法班,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援助贫困老人和儿童,还要开展义诊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民风。说这些时,一晴法师安静地坐在旁边,手捻佛珠,偶尔做些补充。

我在寺里住了两天,由于工作缘故,不得不提前离开,遂向一晴法师辞行。她知我乘车要一昼夜,再三叮嘱小心。整理好了行囊,临出寺院,又见她匆匆赶来,特地赠我一如意,还有一杯奶茶,并无多话,只说:“以后要常来啊!”我点头,再点头,心中满溢感动。

火车在轰隆中前行,我在听一首蒙语民间歌曲,《ongmanibamai》,出自专辑《寂静的天空》。歌词并不懂,却极喜欢歌里意境。移目苍穹,云来了,又去了,雾霭漫漫,尘埃散尽,千百万年来,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唯有虚空依然。人呢?在这缤纷多变的尘世间,什么是你永恒的守护?

这一世,注定是红尘中人,为情痴,为爱困,奔波劳碌是宿命。而在人生旅途中,庆幸认识了这么一个女子,她选择山居,守着清贫,守着晨钟暮鼓,只为实现心中的大愿。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3: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一生痛苦?

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以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来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篇4:佛学经典哲理故事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篇5:佛学经典哲理故事

有一个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时来了一个富人,他想趋奉那富翁,请富翁吃一杯糖浆,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烦,想把糖浆立刻减低温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间忘记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那人很著急,弄得满头是汗。旁人看了觉得很好笑,对他说∶『你这样是作是白费气力的。锅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这个故事比喻∶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除灭贪、嗔、痴烦恼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凉解脱的,尽管您忙著其他无益的苦行,还不是徒劳无功,无补实际的,将来依旧是流转生死,受苦无穷。

篇6:佛学哲理故事20个

最新佛学哲理故事20个

1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2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4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5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6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8 悟性如光

读佛经。

小和尚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小和尚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9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0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佛学故事3个】相关文章:

1.佛学爱情哲理小故事

2.90创业故事3个

3.传奇故事鬼胎3个

4.6岁睡前故事3个

5.短篇英语故事3个

6.教育小故事3个

7.传奇故事恐怖故事3个

8.8岁儿童故事3个

9.传奇故事恐怖事件3个

10.古代杰出人物故事3个

下载word文档
《佛学故事3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