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
“齐木楠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1: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
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分享
为吸引眼球要先介绍下本人。本人是考研的考生,应届,报考南开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成绩文学基础126,古代文学124,自己还比较满意。当初备考看本论坛陈芸1986同学的经验贴分享《南开文学专业考研复习心得(5万字,精心总结)》受益良多,考上后决定向榜样学习,回馈社会,故撰写此文。至理名言几乎已经被那个贴子说尽,所以我再想另辟蹊径,也难免倍感词穷啊。本想尽量简洁,却也嗦了六千余字,为方便阅读,遂以回答常见问题的形式分条写。
考研成功=学习方法+努力+好心态+少量运气,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来年的同学们一点启示。唯一声明:切莫生搬硬套,没人能代替我们脚踏实地地看书,没人能代替我们通过不断摸索琢磨出最适合自己的路线。
(一)怎么看作品?如何更有效率、更有条理地记忆文学史
其实“如何读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如何更好地记忆文学发展史”。因为,我们要以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以鉴赏者的眼光来赏析作品,而文学史教材就是以如此的角度和眼光写出来的。
1注意作品的形式
有一类考题就是关于文学体裁的。如:拟话本小说的形式特点,章回小说的形式特点,诗与词的形式异同,杂剧和传奇剧的形式比较。这类问题教材里都有,但是死记硬背绝对头疼,如果在读杂剧、传奇、拟话本小说……时结合教材来看不同文学体裁的形式特点,这类知识点的记忆就会轻松不少。
2注意叙事类作品的情节
看情节不是指看热闹。论述题如果考戏曲或小说,举例时就有可能要提到重要情节,因此想研究文学的同学要养成好习惯,在看叙事类作品时,注意哪里是重要情节,――故事转折处、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蕴含作品主题的情节、强烈凸显作者写作风格的情节。打动你的细节也可以写到笔记上。你看文学史教材里讲解小说的章节里是怎么举例子的。如果学者看小说都看热闹,不注意细节、不分析每个情节在表现主题和人物个性等方面有和作用,文学史就写不出来了。
3注意人物
对叙事类作品的人物可以从好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如,出身、阶级属性、性格特点(是性格较单一的还是矛盾复杂型?性格是否有发展?)、与相似人物的比较、此人物如何表达作品的思想倾向、作者对此人物的态度是同情还是批判还是赞扬,等等。
4注意作者的写作特点
啥风格、爱用啥修辞、文体特点、语言(浅近文言、深奥文言、文白夹杂、流畅白话、韵文与散文的运用……)
5特殊因素
如《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西游记》中的魔幻思维
6结构
直线、双线、网状、特殊结构(《西游记》是串字结构、《儒林外史》是珠串结构)……
总之读作品要边读边思考,把作品中的各种要素与文学史教材做关联。
(二)教材以外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论文的选读
1只读参考书目里指定的文学史教材恐怕是不够的',要再找些书来读。
在选读这种理论类书籍的时候,要记得你是在备考,没时间什么都读,建议选择了一些条理清晰、语言浅近、能提供给你教材之外内容的适合备考的书籍。
比如,复习明清小说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里小说研究那一块找书,比如我从我借过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小说名著导读》。如果你在复习宋词,你就去看看类似“宋词入门”这种题目的书,比如胡云翼等名家的词学著作。找书的时候,看看目录,翻翻内容,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否适合备考,如果你一看书里面出现的概念都太高深,就先别看了,等你考上研究生再看。具体的书目,我没有太多可推荐,怕推荐出来就是固定的条条框框,容易误导一些天真的同学,而且没有哪本是非读不可的,大家根据自己所能利用资源的条件来自行借读或购买就可以了。
2还可以看一些作品类书籍的“前言”。
往往一些不朽名著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有些版本里会有研究者写的前言,这种前言里往往会对作品的非常精准的评价与分析以及研究现状,还有特定体裁的作品里研究者写的前言会把这类体裁作品的发展脉络梳理一遍,比如你借一本古代戏剧集,前言里就可能有对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脉络的梳理。这些可以作为对南开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补充来看。
3另一种大有裨益的选择是读论文。
多数高校的内网都可以免费下载中国知网等网站的学术论文,在校生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条件。选读论文的标准和选读书籍差不多,能帮助理解教材即可,不必读很艰深或研究对象太偏的论文。比如,你看,这篇论文是讲《文镜秘府论》的,那篇论文是论金瓶梅和红楼梦人物对比的,你当然要看后一篇。
4有的同学问我,是不是要读一些南开大学研究古代文学的老师们的书和论文。
当我备考四处寻求经验之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些建议,但是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这些书和论文对备考的帮助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大,选读的时候最好也按上文提到的选读标准来选读就是了,如果没时间看,不看也罢。同学们也不用在意哪个老师研究了什么所以这一块就容易出题――你想啊,本科阶段学生能学的东西是有限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年年都出,肯定是把有限的内容换了面目翻来覆去地出题,没有哪一块的内容是格外特殊经常出现的。同学们要明白这一点:参加考研的学生是本科生毕业生,不是硕士博士更不是学者,古代文学领域里也许有无限研究空间,但是出题人不会把任何难度、任何角度的题目都拿出来考你,能出的题都是在本科生的能力之内的,考生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复习而已。
5又有同学问了,答题的时候是不是要写自己的观点,或者写些特定学派的观点啊?
也许老师喜欢有自己想法的考生,也许老师看了跟自己观点一样的回答会给分更多――其实这样想就想多了。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特定学派或学者的观点”,我从我自己的学习和答题经验来看,我们这个考试没有很多让你发挥自己观点和特定学派的空间,你看题就知道了。而且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有了好想法,其实你的想法已经早就被学者们写过了。就算我不这么说,你到复习到一定程度也就自己发现了。考研考的是基础,基础的古代文学知识,往往都没啥争议。等你学成了大儒,才能在更高深的层次上,真正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打击你,让你死记硬背。其实,复习阶段,只有充分思考,对作品和教材有想法,才能学得更好,即使提不出什么全新的观点,能和古今学者的观点暗合也算很大进步。
总之,所谓备考,最主要的就是把教材上别人的写作成果吃透,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答题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语言流利地、有条理地写出来。
6补充一个关于教材的问题。
有人问教材除了读参考书目里指定的两套,还要读别的否。我的建议是,没时间的话,不读也可。有时间的话,读重点章节也可以。因为考卷上的题分两种――文献题和名词解释题是细节题,这种题再细节再偏门也往往不会超出南开版教材的范围,但是简答题和论述题是要答得比较丰满的,多看不同的书,累积各种说法,有助于把大题答得丰满。
(三) 有的同学问教材看几遍,如何做笔记之类的问题。
这其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二法门,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时间、决定次数、整理笔记。我只是简单说一下我的复习过程,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1看教材次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这套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
第一遍是从七月上旬到八月末。第一遍相当重要,我头至尾冷读一遍,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熟悉书中出现的各种概念、细节,只是对整套书熟悉一下,没有刻意去记忆,只是能记住多少算多少。也对一些重点章节做了粗略的笔记。
第二遍巩固,进一步熟悉教材。我从来不喜欢刻意背书,而是习惯于把书看懂、看熟,遇到很小的细节也不要放过――因为几乎每年古代文学试卷上的名词解释一题里都会出现一到两个偏门的题目,比如《元曲选》、《花部农谭》、“文质半取,风骚两挟”、“乌台诗案”,如果看书的时候看到生僻的概念、历史事件、文献就记在笔记上,那么遇到很生僻的题就不怕了。经过以上两遍复习,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看真题一道不会只认识人名的小孩了。
第三遍和第四遍――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几遍,因为在这个阶段我就不是从头至尾地读教材了,而是分专题(如中国诗歌史,中国小说史)来学习,并且更加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当你对书上内容理解再理解,记忆就容易多了,最后20天再才找不熟悉的知识点背一下,所谓“查缺补漏”,押点题啥的――然后我就考试去了。
2笔记
看书当然不能不动笔,但是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一整套一节不落的笔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习惯来。逻辑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大
篇2: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二)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三)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四)
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8.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1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1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1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1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1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1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1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1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1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1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篇3:南开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经验
南开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普通到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我的名校情结却没有因为在这所学校而受到丝毫影响。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大一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本科来到了这里,我无可选择,但是我的考研之路依然通往光明。去年考研报名的时候报考了南开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在考研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劝阻,都说南开太难,恐我力不能及。因为我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家都建议我考北语,据说比南开容易。但是我依然选择了南开,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地圆自己的梦。尽管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录取名单还没有公布,但是自己排名很靠前,加之南开的学姐学长帮忙到研究生办公室打听了一下,所以可以确定我考上了。我是爱南开的,很幸运,南开也是爱我的。
在这里,想把考研的经历稍稍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我不是那种超爱学习的人,考研一点儿都不辛苦,过于辛苦的人很多都没有考上。学习一定要有计划,要知道自己在一段时间里需要并且可能完成哪些任务,最后落实到一个月、一周、一天乃至上下午,要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真题是突破口,从真题里可以看出考试重点。拿文学院的语言学来说,列出的书目比其它学校的都多,但是真正需要看的就是那么几本。其实每天只要上午看两个小时,下午看两个小时,晚上看两个小时,这就足够了,关键是掌握住什么书需要重点看,什么书可以不看,书上的重点是什么等等。完成任务了就放松一下,一天下来既充实又快乐。
英语辅导班建议大家不要报,把学员搞的身心疲惫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像完型填空的`红花绿叶选择法,阅读理解的必选选项和必不选选项的归纳以及写作、翻译等真的很神奇。我本身基础还可以,做了一遍真题,英语就过线了。政治这里就不说了,被政治拖住后腿的人应该很少吧。很多人帮助我圆梦,圆梦的我也希望帮助更多人圆梦。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总结一点经验:复习的思路要和南开出题的思路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再狠下功夫。咱们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咱们必须利用这个机会“瞄准七寸”“一击毙敌”。哪出题哪使劲,不出题不使劲。充实自己是考上研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应试。
。篇4:南开大学文艺学考研心得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盘腿坐在电脑前,静静敲着文字,心里一片安静,现在顺利就读南开大学文艺学的我,不禁想起去年国家线空降,南开的复试线接踵而出,在那长长的复试名单里看到自己名字的心情。再多的喜悦都会最终平复,就如同再艰难的岁月终究会度过。
一、借鉴经验、保持兴趣
我是大三下半年开学开始,也就是三月初准备考研的,那时候我们学校有半年实习,分顶岗和教育,顶岗的下乡半年去当班主任去,而我们教育的就分到市里各个学校,听听课,做做笔记,学校这样安排主要是方便我们这群考研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备考。那时候上届考研的师姐们陆陆续续都考完了,所以趁机去取取经,听听她们的酸甜苦辣,考研的经验之类的,然后买些资料笔记大纲什么的,觉得特别有动力。南开大学的文艺学参考书相对较少,但是抽象,枯燥,一般人不愿意学,但是我却对这些框框条条充满兴趣。自然,兴趣是有效复习的重要因素,不要老是想着考试,要抱着多学一些、多研究一些的心思去复习。
二、脚踏实地、复习有道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考研没有捷径,谁看的书多,谁的基础扎实,谁就最后胜利,考文学类的人都清楚,不论哪个专业,参考书目都是特别得多,因此一定要坚持下来,
备考资料
基本的原则就是:以看参考书目为主,重要教参为辅。考语言文字学的书后习题认真做。考文学类的的文学史一定看全,代表作家作品熟悉,代表作品故事梗概要知道,这是复习的底线。
三、适当调节、松弛有度
《左传》有言,一而振,再而衰,三而竭,这么长的复习时间,很容易将人的精力和体力拖垮。这时候我往往会寻求调节。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学科穿插复习,我常常将背单词、了解时政当做是背诵专业课的调剂。记得当时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我总是雷打不动地背背单词,分析分析试卷,大声朗读英语,时间也很好消磨。
四、把握时间、运用策略
答题时,要注意运用专业术语,阅卷老师也看你的表达,文学类考研实际上是很灵活的,不一定要死记硬背,只要有理,表达准确就能拿分。还有简答题要分点,这样会给人比较专业的感觉。
其实,文科考研考的就是你的学术思路是否开放,你是否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即从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出有价值的评论突破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预祝考研的你们,一切顺利,梦想成真!
篇5: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冲刺复习
录取名单出来了,考研路总算是有了个结果,我清楚地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的迷茫和上论坛寻找有用信息的那份期待。396分的初试成绩不高,分享经验不在于分数高低。只要我的话能给你们提供点帮助,那么,我的分享就是有价值的。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考什么,大家目前应该清楚:英语、政治、专业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二中国古代文学。
一、政治 政治是我最差劲、却是耗时间最多的一门课,最后的那点成绩我都羞于说出口。个人认为,政治没必要太认真,投入跟产出既然不成正比,还不如多花时间在英语跟专业课上。到最后背背《20天20题》之类的,图个心理安慰,过线也是不成问题的。我就不多说了。
二、英语 英语是我必须要强调的。确定要考文学专业的人,应该英语都不是太差。如果你觉得54分的英语线过不了,那我还是劝你改行。毕竟,考研还是需要实力的。背完的单词一定要不断重复,再背。背单词要跟吃饭一样,不能间断。因为当我扔了三个月之后,我发现,之前背的单词都前功尽弃。所以我九月份再开始背单词,直至考研前一天都没再放弃。第二遍,就是背诵真题阶段。跟背单词一样用心就可以了。第三遍则是研究出题规律、做题方法。什么题目该怎么答,正确选项有什么特点,哪些选项一眼就能够排除等等。我前三遍都把重点放在了真题的阅读理解上。第四遍的时候(实际上是整体第一遍),把完形填空和翻译什么的看看。作文自己看着表,练练,写写模板什么的就不用我多说了。 三、专业一,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的东西,我稍后再说。《古代汉语》,大家把前两册一定要认真看看,
后两册没必要看了,你如果有时间,当消遣我也不反对。虽然要求看第一册,但第二册曾经出过题。只要出过,大家就不要掉以轻心。名词解释什么的,如《说文解字》,该整理的就整理吧。不要想偷懒啦,答题时条理一些总是占点优势的。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这本书理论性好强,一看就有晕车的感觉!但是,假设出了三十分题,自己答上了,是不是就在初试成绩这块更具有优势呢?我当时是12月份才看的(大家还是早看点好)。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条理清晰。好,请大家记住流派,代表人物,作品,主要观点等等,这些东西比较好记。出题也就是给个谁谁的话,让你分析。
四、专业二,中国古代文学 真题很重要! 诗词填空,建议大家把每年真题中名句出现的篇目查找出来,逐个背诵。这个程序现在就该开始了。每天一年真题,真题可以用文汇考研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精编》,不用半个月你就整理完了。除了频率出现较高的名句,每年都会有你不会的。这就要看你平时积累了。我因为之前背了不少,在这个地方没下多少工夫。因人而异吧!有时间就多背点,没坏处的。根据作品写作者的题,也多少有点碰运气的意思。我当时把作品选上出现的几乎所有作家,字,号,作品都整理了出来。闲来无事就随意翻翻。至于记住多少……我也记不得了(现在觉得,自己最后只记了名家)。考试时候也有不会的,比如《玉台新咏》,大家还是细点整理吧!实在嫌麻烦,你就多看看真题,真题上出现的你能做对,也不错。关于最后模拟冲刺:我最后两周,每天都做真题。我自己看着时间做题,自己估算一下各种题需要多长时间,自己是否能够答完题。我认为我的中国语言文学之所以在呕吐前一个半小时就答完了除最后作文之外的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之前的掐时间练习。意外避免不了,但过程,咱们可以自己掌控!最后,大家一定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一个人战斗,过程会很艰辛。
篇6: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考研复习经验
专业课我是7月份开始看的,别看我本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学我也是什么都不懂,上这门课的时候我光顾着睡觉了,所以我也是从零开始的。开始看的是南大版的管理学,边看边做笔记,其实就是抄书,但是抄了印象更深刻一些。刚开始看的也很慢,主要是因为抄笔记慢,所以建议大家不用抄的太详细,重点是理解。然后看的复旦版,这本更全面,更容易理解一些,然后我把两本书以及金圣才那本辅导书结合起来做了笔记,互相补充。看完这两本就开始看罗宾斯的管理学,看的很慢,看了两遍,第一遍只看,第二遍做了简单的笔记。
然后我根据这三本书画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图,就是把它们分为几个章节,每章又大致讲些什么内容,根据这个框架图,按模块、体系做第二遍笔记。比如我把它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计划,第三篇组织,第四篇领导,第五篇控制,第六篇创新;每一篇又划分几个章节,这一遍笔记做得很系统很全面,所以做完以后我就根据它背诵,我又给每一章画了框架图,边画边整理记忆,背诵的时候我先想框架图,然后再背诵具体内容,这样就更容易记住了。比如决策这一章,我把它划分为几个问题,包括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分类,决策的理论,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等等,先想大的框架,然后再想每个大框架里的小框架。
专业课我也记不清楚背了几遍,反正就是反复背,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而且要培养对管理学的兴趣,我就发现自己对管理学越来越感兴趣,所以还在图书馆借了管理类书籍看,比如德鲁克的管理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等,我把他们写的经典的句子补充在笔记的相关位置,这样可以在答题时多些思路和亮点,
备考资料
比如初试时考行为决策理论时,我就想起看到过西蒙有个“蚂蚁比喻”,就写上了,最后一题考创新,我还把德鲁克的话引用了进去。我还看了一些导师论文,不过挺深奥的,觉得有用的也会记到笔记的相关位置。所以专业课一个是要形成体系,二是要发散思维。
我前后整理了三遍笔记,然后开始研究真题,我没有买真题的答案,只是从群里下载了98-的答案,开始时只是看,想想答题思路,有时会动手写写从哪几个角度回答,没有思路的就放放或者看看答案。后来我把笔记背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练习真题,我找出一道感兴趣的题来,给自己35分钟写,写完数数字数,因为咱们的题很有特色,只有五道论述,每到论述至少要写600字,所以我每次都会查字数,再根据自己写的内容给自己打打分,我一般给自己打的比较低,还会在后面写上不足之处,因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嘛。然后我会看看答案,把没有想到的补充到笔记上。
后期的时候真题我几乎翻一遍,熟悉到都快背下来了,每看一次就觉得有新的思路,所以会写在旁边。我用的是乐群南开考研上面的《南开大学管理综合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的真题。而且背笔记、看教材或是其他书时,会突然想到这段话可以回答哪道真题,然后写在它的旁边,就这样不断补充。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根据真题把每一章考过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重点复习。还有课本和笔记要经常翻阅,查缺补漏,看看有没有漏下的知识点。由于咱们是论述,不需要准备太小的知识点,所以要抓住重点,要形成体系、发散思维。
刚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觉得很好:我们这一生,要走过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春天的风景,有冬季的荒凉。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别人无法帮忙。仰望满天的繁星,回望留下的脚印,我们一直在孤独中跋涉,在寂寞中坚守。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生命的掌声中会为你响起。
所以,同学们,加油吧,为了自己的人生。
篇7:高考化学科目复习试题
高考化学科目复习试题
1.(2016·全国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项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许多有害物质,如某些稠环芳烃,B项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因此高温可以消毒,C项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项错误。
答案: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2NA=2NA,A项正确;B项忽视了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B项错误;Fe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Fe3+,1 mol Fe参加反应转移3NA个电子,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D项错误。
答案:A
3.硫化汞(HgS)难溶于水,在自然界中呈红褐色,常用于油画颜料、印泥及朱红雕刻漆器等。某温度时,Hg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硫化汞的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硫化汞的Ksp减小
B.图中a点对应的是饱和溶液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0.1 mol·L-1Hg(NO3)2,则c(S2-)减小
D.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到b点的转化
答案:C
4.依据下列事实或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或实验 结论 A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汽车尾气净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S<0 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D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橙红色 Br-的还原性强于Cl-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事实或实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不需外接电源,A项错误;原溶液中含有Fe3+时也有题述现象,B项错误;根据所给事实得不出C项结论,C项错误;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呈橙红色,说明生成了Br2,从而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D项正确。
答案:D
5.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醚键3种含氧官能团,A项正确;分枝酸分子中只有羧基能电离出H+,故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项正确;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正确。
答案:B
6.25℃时,向25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的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C.C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大于10-7mol·L-1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CH3COO-)-c(CH3COOH)=2c(H+)-c(OH-)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醋酸溶液,开始时NaOH溶液过量,则c(OH-)>c(CH3COO-),A项错误;由图象可知,当加入a mL 0.2 mol·L-1CH3COOH溶液时,n(CH3COOH)=0.2a×10-3mol,而n(NaOH)=2.5×10-3mol,二者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CH3COONa,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H过量,CH3COOHCH3COO-+H+,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点时溶液呈中性,c(H+)=10-7mol·L-1,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故K===
,B项正确;C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则c(H+)>10-7mol·L-1,水电离出的c(H+)=溶液中的c(OH-)=<10-7mol·L-1,C项错误;D点时加入醋酸的物质的量是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联立两式得c(CH3COO-)-c(CH3COOH)=2c(H+)-2c(OH-),D项错误。
答案:B
7.右图是应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空气中SO2的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并有H2SO4生成
B.电极b表面O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气体样品应从电极a区域通入,样品中的SO2在电极a表面得到电子
D.电极a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分析能力。该装置检测SO2时的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负极反应式为SO2-2e-+2H2O===4H++SO,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后有H2SO4生成,A项正确;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O2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消耗H+,所以电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B项正确;SO2在电极a表面失去电子,C项错误;在电极a表面SO2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D项正确。
答案:C
8.有机物X、Y、M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B.Y有同分异构体
C.M含有两种碳氧共价键
D.Y可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9.(2015·课标全国卷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18 g D2O和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也不相同,A项错误;亚硫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氢离子数目少于2NA,B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0.2NA,C项正确;NO与O2反应生成NO2,生成的NO2又发生反应2NO2N2O4,产物的分子数少于2NA ,D项错误。
答案:C
10.(2015·课标全国卷Ⅰ)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A.1∶1B.2∶3
C.3∶2 D.2∶1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乌洛托品中含有6 mol碳原子和4 mol氮原子,所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C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选项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A FeCl2 FeCl3 Fe CuCl2 B NO NO2 N2 HNO3 C Na2CO3 NaOH Na2O2 NaHCO3 D Al2O3 NaAlO2 Al Al(OH)3 答案:B
5.(2016·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考综合测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正极附近溶液pH降低
B.图①中电子由Zn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C.图②中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图②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A项,图①中正极发生:Cu2++2e-===Cu,如不考虑盐类水解,则正极pH不变,如考虑盐类水解,则正极pH增大,错误;B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硫酸锌溶液移动,错误;C项,图②铁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错误;D项,图②中生成Fe2+,亚铁离子和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正确。
答案:D
【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科目复习心得】相关文章:
6.古代文学主题论文
7.古代文学本科论文
8.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10.学生期末考试复习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