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的禅语
“licaiguw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关于心的禅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心的禅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禅语修心
1.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 学佛第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5.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6.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7.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8.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0.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1.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12.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篇2:禅语修心
1.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5.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6.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7.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8.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着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9.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10.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11. 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12.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3.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4.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5. 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16.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7.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8. 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9.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0. 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21.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22.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23.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4.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25.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篇3:禅语修心
1.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2.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4.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6.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7.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8.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9.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0.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1.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2. 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13.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14.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5.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6.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7.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8.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9.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20. 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1.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22.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3.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篇4:震心禅语
1.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 学会知足,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知足常乐;学会承受,因为轮回的路上总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承受并勇敢面对;学会倾听,因为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解脱与安慰;学会尊重,因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3. 真正聪明的人,只长智慧,不长心眼。
4. 事莫虚应,应则必办,应事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许愿不好便成债。
5. 昨日事尚使你烦恼,通什么宿命;梦中鬼尚使你俱怕,开什么天眼。
6. 人生是不可能没有暴风雨的,避免痛苦的唯一办法,是把自己磨炼的更坚强,如同抵抗病毒的免疫系统。
7. 即便是再清澈的水,如果在杯中不停地摇晃,它会变得浑浊;即便是再浑浊的水,如果将它静静地放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去净化,而总是妄想丛生.纠葛不断,那么它就会如摇晃的水一样浑浊。让你的心静下来,清明.澄澈。
8. 口头禅人人会说,心头道个个难修。
9. 人生最可怕的,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处在脆弱.悲观.消极.黑暗的阴影里。
10. 信念不坚的人,如同墙头草,容易被他人的三言两语,乃至自己的疑虑打倒。
11. 作恶之可怕,不在于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作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12. 我们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伤人,遇事害事。修道者要做灵山会上的那一朵花,给人喜悦。禅,就是一朵花,喜悦芬芳。
13. 真正的痛苦是无法用眼泪宣泄的。
14.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15. 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上天只会给你过得去的坎,再不好过的生活,再难过的坎,你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伤过痛过哭过,然后笑笑,跟自己说,不要委屈,不要难过,这就是生活。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该吃吃,该睡睡,过了今天,明天自然会来。
16.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机,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有志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怡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篇5:震心禅语
1. 梦境再美,也是一把抓不住的沙。
2. 无人可篡改你的人生,只是在困苦曲折中,我们要多些把握自己的勇气,敢于坚定地选择,更要大度地放弃。内心强大,不是一味的隐忍,而是在经历百转千回后,发现自己依然倔强地站立。只要灵魂不倒,谁也摧毁不了你,别为了拒绝凋零后的凄美,而惧怕盛开时的绚烂。
3. 善谋生者不求巨富,自然无缺;善处世者不图显达,常处逍遥。
4. 玩得转,脱得开,世出世间大智慧;拿得起,放得下,在尘离尘真豪杰。
5. 菩萨道不求速成,众生无尽愿无尽,地老天荒只管行去,乐在奉献;人间事莫图适意,烦恼无边法无边,甜酸苦辣各具真味,趣在体验。
6. 身心安顿就是福,问心无愧就是乐。
7. 美色动欲心,丑态招恶心,不见为净;直言仿面子,争论伤和气,沉默是金。以不辨对流言,流言不得不息;以不理对挑衅,挑衅不得不休。
8.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人生如果只为目标而活,最后可能会觉得白活了一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应当带来快乐。成功不是一件非等不可的事情,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成功,存在于每一天的前进途中,存在于每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小小的收获之中。
9. 乘认自己的不完美,容纳别人的不完美,这个世界才有迈向完美的一天。
10. 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
11. 人生的境界,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都是难以捕捉人生的真象,难以领略雅韵的风景。唯有我们心灵的安静,才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时的淡定,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地面对娑婆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12. 要改运,先从改革自己的心灵做起。
13. 无论顺逆安危,常对子孙微笑,即是无上慈敬;莫分数落夸赞,多听长辈唠叨,即是绝佳孝行。
14. 荣辱相依,福祸相成,进退相辅,有无相生,长短相较,高低相倾,先后相随。世界万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只有淡然对待,静心思考,才能在各种处境中,坦然处之,找对途径,选好方法,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15. 幸福就像岩层里渗出的清泉,不引人注目,却甘洌爽口。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降低对生活的期望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所及,把幸福的中心恰到好处放到生活最真实的坐标中心上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幸福只属于那些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知足,幸福无处不在;因为懂得感恩,幸福无时不有。
16. 挨小人谩骂,莫要还口,若还口,两个小人;遇恶棍迫害,莫图报复,苦报复,两个恶棍。
17. 快乐是一种心情,无关物欲。心怀豁达.宽容与感恩,生活就会阳光明媚。人生有得有失,聪明的人懂得放弃,幸福的人懂得超脱。能安于真实拥有,超脱得失苦乐,是一种至上的人生境界。“生气不如争气”,那些琐碎的.令人心烦的事,根本不值得自己去生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才会优雅从容
18. 自私的人只看见自己的痛,却看不见别人的苦。
19. 人的一生,没有一人的一生,没有一味的苦,没有永远的痛;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让我们像杨柳,看似柔弱却坚韧,狂风压顶难催折;让我们像劲竹,拱土而起望日月,傲然挺立见精神;让我们像荷花,出身淤泥不染尘,亭亭笑看水世界。保持个性,完善自我,追求真实,呵护幸福,就足够了。
20. 有智慧的人,宁可做心灵的贵族,不愿做物质的贵族。
篇6:震心禅语
1. 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人,才会随着别人的褒贬上下摇晃,忽喜忽忧。
2. 淡淡的让你忧伤,莫名其妙的让你心痛,你的喜怒哀乐似乎全由他主宰。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牵动着你心。你会像一团空气一样环绕在他周围。其实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使人痴迷发晕的药剂。
3. 不迷心自明,不染心自净。
4. 君子以谦让化解冲突,以涵养折服敌人。
5. 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人生的智慧不在于观察,而在于分辨;人生的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人生的境界不在于跟随,而在于自我探求;人生的档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装,而在于内在的品质;人生的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你是否选对了自己的位置。
6. 等,是一种期盼,等,是一种眷恋,等,是一种思念。琴弦封了,我等你奏悦心弦,棋局定了,我等你重设残局 。书卷旧了,我等你临池学书 ,画池深了,我等你雕龙画凤。寂夜深了,我在梦里等你,你走了,我在梦的路口等你。亲爱的,我在等你
7. 人常在该糊涂时卖弄自己的聪明,又在该精明时卖弄自己的无知。
8. 心态不平衡的人,看任何事情都会走样。
9. 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才见本地风光绝佳。
10. 欲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柏林围墙”,先得由自己做起,进一步掌握将心比心的人生哲学。
11. 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12. 积金积银不如积德,学武学文不如学佛。
13. 世间唯一不变的事,便是时时都在变。
14. 能舍才能得,菩萨因能舍尽一切,施予众生,故能得大成就。
15. 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品。与人方便,也就是与己方便;给人余地,也就是给己余地。能受苦乃为真志士,肯吃亏不是痴愚人;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16. 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17. 昨天很重要,它构建了我们的记忆;明天很重要,它让我们有了憧憬和梦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今天,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一切。人生苦短,我们要告诉自己:怀着积极心态过好每一个今天;学会给心灵疗伤,不要躲藏在昨天的阴影中;做该做的事,明天自然会来。
18. 快乐与痛苦.拥有和失去.成功与失败……都是一念之间的分别。因缘生灭,春秋轮回,皆属自然,很多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经历。无需回避,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现实,然后甩掉心灵的包袱,相信祸福也只是一时的悲欢。学会原谅生活,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9. 人心是需要时间和患难来考验的。
20. 病后方知身是苦,死后方知用错心。
21. 看重了钱财,你围着钱财转;看淡了钱财,财神围着你转。
22. 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23. 别为了面子,而输掉了自己的健康和风度。
24. 在庸人眼里,小事是大事,在英雄眼里,大事是小事,在圣贤眼里,世上本无事;你心里有事么?看破了放下了都不算事,无事!
25.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梦。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了解,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你。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知道,习惯收集你的欢笑。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体会,一个人的孤独和忧伤。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我,你依然是你,只是错过了人生最绚丽的奇遇。
26. 人生如梦,自迷自醒,干别人何事;世事如幻,缘灭缘生,操哪份闲心。男女是缘有缘惜缘无缘随缘;儿孙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27. 若你不理人,人也不会理你;若你不信人,人也不会信你;若你不容人,人也不会容你;若你不爱人,人也不会爱你。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你付出和便得到容;你付出谦便得到尊;你付出善便得到缘,你付出苦便得到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珍宝,只要你懂得开采。
28. 幸福也许曾经擦身而过,但,春天的美,仍然会为有心的人,重新绽放它的风采。
29. 人身难得,既得人身早修行;明师难遇,既遇明师快请法。
30. 生命的过程已经够繁复了,何必为了一时的虚荣,而把自己的外表装得像棵圣诞树。
31. 金钱和权势的确迷人,但它仅能装饰我们的外衣,却装潢不了我们最真实而贫乏的内在世界。
32. 吃亏是福口中念,有几人真肯吃亏?难得糊涂墙上挂,有哪个甘心糊涂?
33.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34. 人生短促,而世人却把心放在俗事上,钻营计较,糊里糊涂虚度一生,不知生从何来,死向何处。
35. 在心思复杂的人眼中,没有“简单”二字。
36. 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37. 生活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笔,每个人也都有认为不尽如人意的一笔,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与其整日被庸人自扰的愁闷所困扰,不如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淡看一切。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困难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豁达,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38. 人在观赏景物时,总能将其中的一草一木看得了然分明,却对自家风光,即自己心中的景物浑然不识。
39. 再美的花终归于泥,再绚烂的阳光,也有日暮西山,还于黑暗的时候。
40. 过于自信的人,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声音;而缺乏自信的人,应该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41. 笑对人生,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篇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人生才会充实,才会完美。不论你在什麽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42. 是非入耳不起分别,是为无过之人;善恶入目不生欣大厌,是为净土中人。
43. 今日脱下鞋与袜,不知明日穿不穿。
44. 神仙尚有缺陷,人生岂能尽如意!
45. 面子做的再风光,也不过是感官上的一时虚荣,买不到内心真正的安宁与喜乐。
46. 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47. 与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阳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
48. 把寺院当别墅,你有多大来历?借佛事赚钱花,你有几寸头皮?
49. 常否决别人的人,往往也是否决了自己。
50. 真正的成就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打败别人。
51. 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磅的天使,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样我们才会完整,才能振翅高飞,你就是我的另一半!
52. 众生汲汲营营,从金钱到爱情,由权势到生死,有谁真正抓住了什么?
53. 真正的绝症是哀莫大于心死。
54. 做人要有担当,要能拿得起,否则就会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但什么都拿着也不行,还得学会放下。所谓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不是放下一切,而是放下一些;不是放下修行,而是放下强行;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妄求;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绝望。一念拿起,有所作为;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5. 客来一句问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张王李赵,都是善缘;境生一份喜悦,境灭一份清静,莫辨真妄,无非心造。
56. 如果你作出了某种选择,就要准备好承担一切后果。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要心生抱怨,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人生故事里的大多数结局都源于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不是游戏,我们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既然选择了,就要咬牙坚持走下去。
57.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待手一双。
58.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须知:事事有佛理,处处有因缘。
篇7:心悟法师禅语
1、人的生命是脆弱且顽强,说其脆弱,因其仅在呼吸间,一息不来,即向衰亡。说其顽强,生命的毅力,虽然短暂,但却可以生生不息的延续。佛法就像人类精神的火焰,只要还有信心存在,便可燃烧生命之火,爆发内在无穷的力量。以此智慧之火,燃烧千百盏灯,无有穷尽的照亮菩提之路,直至走向光明的彼岸。
2、皆言为僧享轻闲,且历深山寂静夜。独醉小家享馨乐,难思悲济誓愿宏。
3、莫轻少僧生慢想,须知未来当作佛。莫说非历难放下,且知空慧破幻境。
4、学佛与修行离不开师长的教导,我们在闻思与修行的过程中,所有的佛法知见皆依赖师长的教授,故智者大师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想修行有所进步,一定要多多亲近与供养师长,如理熏习,如此才可与道相应,如法安住,若是你的修行没有进步,则应思考,是否如法亲近善知识。
5、放生能涵养慈悲心,聚集菩提资良,完满布施度。然盲目的放生,不仅破坏生态平衡,甚至还间接杀生,故放生应有科学意识,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尽量考虑物种的成活。放生时,应代替物种皈依,忏悔,给与说般若妙法,并称念佛号,发愿回向,播撒解脱之种,期以未来得脱,如此才是如法放生。
6、生命的诞生之初,便注定了其终结。生命的存活,仅在呼吸之间。每一刻的当下,皆是念念生灭,永远都找不到所谓的永恒,故佛言无常,空,苦与无我。生命即美好又无奈,人是即明白又糊涂,一无所知的来,满腔落寞而去。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无非自作自受。有时候不是不报,仅是因缘未到。
7、最初,人在最朦胧的时候选择了爱情,经过岁月的磨练而变得麻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当再一次抉择时,会担心下一段的爱情依然不适合自己,故心始终在徘徊,找不到所谓的安全感。心时刻都在变化,没有永恒可言,故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8、每个人都会死亡,谁也无法控制死亡,死后去向何方,世俗的哲学永远都无法回答这些疑问。我们能做的,只能相信佛的教言,通过今生的闻思,点滴的修行,不断的改变自己,圆满自己。
9、此是端午,怀念先哲。愿时时好时,日日好日。愿勤念慈父“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共入如来愿海。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愿不退初心,勤策三业,六根都摄,系念名号,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0、每个人都在盲目的走向时间的尽头,很少用佛法来认真的思考人生,修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舍己为他的磨练过程。修行离不开对境,苦境是修行的增上缘。若无苦的磨练,慈悲之心就无法生起。愿众生恒观苦谛,如实认知烦恼,勤修道品,证大般涅槃。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11、赵州禅师云:“你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五年十载,无人嗔你作痖汉,已后佛也不柰你何。”生活中,那个人能坚持五十年在一丛林中劳作呢?又有几个人能五十年哑口无言呢?有时候不是佛法不好,而是我们自己做不到。
12、付大士言:“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世俗社会中的人,心中若无佛法的驻留,则内心空虚,无有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无礼作为行为规范,则自由与平等无法保障。值此佛诞辰,与诸分法喜。愿汝勤共勉,悉皆入佛道。
13、人总是川流不息的,生活总是随处而安的,心总是变幻莫测的,谁也没有活在他人的世界中,别人的世界中也不见得有自己。想的太多总是徒劳,因为人总是受着业力的牵引,我们能做的,只是随心,随处,随缘,如此而已。
14、苦难不堪的世间,染污杂秽的国土,若无三宝福德的涵养,慈悲智慧的摄受,众生难以脱尘埃。东土若无药师佛,大地众生皆沉沦。普愿虔诚持名号,福慧圆满二德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5、放下最初那一执着的贪念,回归到无限广大的平等。愿慈悲圆满无碍的智慧光明,遍照十方幽冥无有边际的国土,有缘无缘的沉溺惑业所缠众生,普皆蒙我药师如来愿海摄受,共入甚深广大平等的萨婆若海,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6、人人皆有童贞之心,因生命流逝而芳华不再。然闭目沉思,年少时之嬉戏亦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愿普天之下所有善信,童贞节快乐。愿已生的童贞继续增长,未生的童贞迅速升起,愿药师如来的慧光荡涤迷旷长劫的垢秽,焕发无量善根聚集,亲近善士,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那麽药师琉璃光如来。
17、人都活在自我编制的情网中,束缚自己的不是神的安排与命运的注定,而是那一刻不甘寂寞的心。我们每一天都在轮回,每一天都是十法界中穿梭,觉悟与迷惑皆是一念之间。若心安善法,去除尘劳事。愿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愿念琉璃光,安住大乘道。愿念琉璃光,身相无差别。愿念琉璃光,满足现世乐。
18、看见一个人,直觉会让你熟悉,且不断地增上,持续的作意,使你与人产生交集。但细细的思考,你会发现直觉根本不可靠,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因为一念不觉而念念不觉,皆是自己蒙蔽自己。初次见面拼的是仪表,日常交往拼的是人品,深入交往拼的是内涵。愿清风徐徐,直觉明鉴。心能转境,如实观照。
19、那一抹红色的袈裟,是无量劫来最为永恒的眷恋。今生袈裟的严身,是大地善法因缘殊胜的际遇。愿我倾尽无量的言辞,赞美解脱服所蕴含的微妙法意。愿红尘滚滚的世间,尽为袈裟所掩盖。愿袈裟辐射下的芸芸众生,皆能成就无上的佛道。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20、清净律仪,传佛法灯,延续大光明。 住持三宝,领众薰修,荡涤娑婆城。
21、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汉传佛教信众,考察其日常修学,大多徘徊在佛法外围。究其本质,皆是未深入经典所致。修行,一定要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正信的佛弟子而言,一定要深入的了解佛法的修行次第,了解难行道与易行道的关系。若不了解难行道,很难深信易行道。无法深信易行道,难以生念佛心。
22、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发心特别重要。做事是否成功,全靠个人福报。若无福报,一切皆不成就。只要发心正确,身心付出努力,即使结果不理想,人生也无怨无悔。反之,有点小福报,做事投机取巧,即使有回报,也不会长久。做人,做事,发心尤为重要。
23、界诠法师云:“人,尤其是出家人,平时要训练,一个人的孤独,无权无钱的感受。把心放在修道上,时时提醒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念无常,念死亡……念一个人的寂寞,做到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去修行,在寂寞中去体悟佛法,在寂寞中涵养德行,不仅出家人要做,在家人依然如此。
24、祖师常言“修福莫过惜福,修慧莫过明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皆可以惜福,看你如何善用其心,珍惜水电是惜福,不乱扔垃圾是惜福,不浪费粮食是惜福,如此种种皆是修行对境,愿大家善护其心,善用其心,修福惜福,共成无上菩提,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25、春有百华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大千种种梦事,皆是假名安立。法尚不可得,何况非法。
26、反观当代佛教,念佛成为一种主流,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上根之人属于慧行,可以体究念佛;中根之人属定行,可以观想念佛;下根之人属戒行,可以持名念佛。但无论那种念佛,皆依如来藏为根本所依,皆以戒定慧三学为准绳,皆以般若智为眼目,皆以成佛为根本宗旨,如此方符佛陀本怀,于方便中得见真实。
27、纵观古今,时间在不停的流逝,人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人世间皆在上演着繁华与沉寂,爱恨与离别,生与死的戏码。相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一代又一代在重复演绎。试问,人为何活?好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没有深入的思考。
28、人每一天都在忙碌中拼搏,在金钱与名利中沉醉。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生命的存活需要食物的滋养,人责任与义务的落实需要钱的保障,精神世界需要名利的滋养,但无论追去什么,千万别忘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29、释迦如来大悲心,宣扬药师本愿海。慈尊端坐琉璃界,身光普照念佛人。若有众生念名号,必获饶益得菩提。我等今者稽首礼,以法供养无上尊。愿大家在明天药师如来圣诞之日,沐浴更衣,严净身心,读诵《药师经》,念诵药师如来名号,虔诚回向,愿我与众生,皆得菩提。愿身心康泰,六时无忧。
30、众生无始劫来习气深重,喜欢贪着五欲六尘。就算学佛,也没有学习佛教的无我精神,皆是以我为轴心的现实生活。很多人的感慨,也是让我在五欲六尘中更加适应。学佛后,出离心的引导尤为重要,面对无常,苦的本质,应如实观照,思考如何利用佛法,巧妙修行,不断的断除执着,增加定慧,获得真实知见。
31、断食三天,身体轻盈,心神明利。初次进食,味蕾敏锐,闻物本香。睡眠安稳,夜无诸梦,念佛易定。贪心转少,易悟无常,观法本空。以此法喜,分享大众。普愿菩提精进,六时吉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32、修斋信士杨某,舍报归西。与吾初结法缘,熏习佛法,于病时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三日前预知时至,于念佛中安详而逝。若有安心于佛道,如实信奉巧用功。一心称念佛名号,定能砍破生死笼。以此法语,回向杨某,愿品位增高,乘愿再来,菩提种智,皆得圆满。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33、苍茫之大地,容身只需芥子。大千之梦事,所历不过若干。潮起潮落,斗转星移,你依然如此。岁月推移,生老病死,黄土埋故人。敢问善男信女,浮生梦事,焉有可得,谁在劳作?
34、这个世间上最让人感觉可爱者,莫过于钱财之贪恋,故古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笑贫不笑娼”“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谚语。钱财给人带来的内心享受,现实且美好。但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的终点,面对疾病与死亡,钱依然是苍白无力。钱的本质是什么呢?钱和究竟的幸福成正比吗?人是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呢?
35、不问世事,空对月下念佛。多闻熏习,思维正智修行。思量轮回,神识不离六道。努力作善,熄灭炙热业火。
36、礼拜在佛前,那一滴忏悔的泪,因智慧的洗礼而流出。站立在佛前,那一分虔诚的祈请,因苦难的折磨而坚定。因心中有着永恒的追求,忆念着药师如来无尽的慈爱,无论经历任何境界的逼迫,皆能化火焰为清净的莲花。因此坚定不移的信念,决定往生到琉璃世界的莲花池畔。
37、面对着无常的世间,我是如此的渺小,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智慧光芒的洗礼。面对着长劫的轮回,我是如此的疲惫,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定慧带来的安详。面对着佛道的长远,我是如此的怯懦,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无尽愿力的摄受。愿用我生命的全部,绍隆慈父的慧光。
38、当你真正的萌生了道心,当你真正的向往菩提之路,当你真正的想修行,你就会反思人生,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校量行为的得失,畏惧三恶道的苦,欣求菩提涅槃的乐。当你思维这些后,你会远离这个红尘烦扰的世间,选择安静的处所, 在寂静的环境中涵养自己的心。
39、反观当代佛教,大部分佛弟子的皈依皆不成三皈。何以故?皈依时,大部分人对于皈依仪规中诸多文句的含义不甚明了,三番三皈时没有戒体之纳受,为何要皈依,皈依是何义,全然不知。此种皈依,皆不成三皈。若是你的皈依不合格,固然要重新如法皈依。作为佛弟子,切莫轻视三皈。
40、兜率天内居等觉,万法唯心不离识。福德广大宝镜裂,始坐菩提成正觉。释迦世尊末法众,龙华三会再相逢。四悉益物五时教,去后来先作主公。故我皈依慈氏尊,愿福光大泽众生。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
41、药师本愿功德海,甚深难信妙法门。释迦如来有悲心,为利有情宣妙法。至此新年到来际,倾送甘露灭赤恼。愿我药师般若船,穿越无边生死海。愿我药师醍醐慧,成就圆满法性身。愿我药师三观智,破除三惑成三德。愿我药师道品路,通达无上涅槃城。愿诸有情除夕夜,沐浴斋戒持名号,共祈新年诸事顺。
42、北国春雪落,南国百花香。愿我琉璃遵,加持诸有情。身相具足与佛等,家庭祥和体安康。物资受用无穷尽,所求如愿皆安然。新春将至,提前预祝。春节快乐,六时吉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43、三宝是世间上最为高贵且圣洁的宝,因有三宝智慧光明的摄受,芒芒长夜充满着无量的温馨。
44、轮回路险,愿恒相依,不离不弃。人生渺茫,愿智永续,安殷无忧。琉璃愿海,药师世尊,难以赞扬。释迦如来,以大方便,为众宣说。愿迷途人,受持名号,得佛加持。愿障蠲除,明珠光显,震大千界。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45、藕益大师说,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只要深信,切愿,力行即可。试问当今念佛人,几人能做到上述三点。究其缘由,无有系统教法熏习,信心不坚,不知念佛法门之妙,故无信。无有戒定摄受,不修念处慧,虽身口念佛,但散乱昏沉,故无切愿。无有深信与切愿,焉能有力行,故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46、群山成莲藏古寺 古松林立,庙宇威严。 经声梵呗,法水洗心。 本非红尘名利客 看似无情,盛似有意。 你若安好,我便不离。
47、群山环抱蕴宝莲 清风独朗,深夜寂谬; 古刹林立,青灯古佛。 青灯古佛,夜半钟声。 澄心明镜应空玄 抚意寻心,刹那生灭。 以为着落,却落一边。
48、藕益大师云:“末法中不可救病有三,喜守而不喜攻,喜略而不喜广,喜同而不喜异。末世中交友有三大恶,喜顺而不喜逆;喜口是而心非,喜不如不喜胜。末法中学问有三大错,好多而不好精,逐末而不求本,求解而不求证。”
49、人的信仰层面分为三种,鬼神佛教、知识佛教、解脱佛教。鬼神佛教求人天福报,知识佛教求哲学思辨,解脱佛教求转识成智。无论你选择哪种信仰形态,解脱佛教才是根本。
50、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要存好心,并认为存好心是佛教徒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然在实际的生活中,存好心,更要用恰当的方式,如此才会彼此欢喜。若存好心,方式不对,导致彼此心存芥蒂,如此的方式则不是佛教所提倡。奉劝诸位存好心,用好的方式落实信仰,如此才会薪火相传,让更多的人去信仰佛教。
篇8:心悟法师经典禅语
1. 藕益大师云:“末法中不可救病有三,喜守而不喜攻,喜略而不喜广,喜同而不喜异。末世中交友有三大恶,喜顺而不喜逆;喜口是而心非,喜不如不喜胜。末法中学问有三大错,好多而不好精,逐末而不求本,求解而不求证。”
2. 人每一天都在忙碌中拼搏,在金钱与名利中沉醉。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生命的存活需要食物的滋养,人责任与义务的落实需要钱的保障,精神世界需要名利的滋养,但无论追去什么,千万别忘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3. 莫轻少僧生慢想,须知未来当作佛。莫说非历难放下,且知空慧破幻境。
4. 面对着无常的世间,我是如此的渺小,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智慧光芒的洗礼。面对着长劫的轮回,我是如此的疲惫,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定慧带来的安详。面对着佛道的长远,我是如此的怯懦,愿我投归药师如来的怀抱,享受无尽愿力的摄受。愿用我生命的全部,绍隆慈父的慧光。
5. 礼拜在佛前,那一滴忏悔的泪,因智慧的洗礼而流出。站立在佛前,那一分虔诚的祈请,因苦难的折磨而坚定。因心中有着永恒的追求,忆念着药师如来无尽的慈爱,无论经历任何境界的逼迫,皆能化火焰为清净的莲花。因此坚定不移的信念,决定往生到琉璃世界的莲花池畔。
6. 人的信仰层面分为三种,鬼神佛教.知识佛教.解脱佛教。鬼神佛教求人天福报,知识佛教求哲学思辨,解脱佛教求转识成智。无论你选择哪种信仰形态,解脱佛教才是根本。
7. 人的生命是脆弱且顽强,说其脆弱,因其仅在呼吸间,一息不来,即向衰亡。说其顽强,生命的毅力,虽然短暂,但却可以生生不息的延续。佛法就像人类精神的火焰,只要还有信心存在,便可燃烧生命之火,爆发内在无穷的力量。以此智慧之火,燃烧千百盏灯,无有穷尽的照亮菩提之路,直至走向光明的彼岸。
8. 苍茫之大地,容身只需芥子。大千之梦事,所历不过若干。潮起潮落,斗转星移,你依然如此。岁月推移,生老病死,黄土埋故人。敢问善男信女,浮生梦事,焉有可得,谁在劳作?
9. 北国春雪落,南国百花香。愿我琉璃遵,加持诸有情。身相具足与佛等,家庭祥和体安康。物资受用无穷尽,所求如愿皆安然。新春将至,提前预祝。春节快乐,六时吉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0. 生命的诞生之初,便注定了其终结。生命的存活,仅在呼吸之间。每一刻的当下,皆是念念生灭,永远都找不到所谓的永恒,故佛言无常,空,苦与无我。生命即美好又无奈,人是即明白又糊涂,一无所知的来,满腔落寞而去。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无非自作自受。有时候不是不报,仅是因缘未到。
11. 三宝是世间上最为高贵且圣洁的宝,因有三宝智慧光明的摄受,芒芒长夜充满着无量的温馨。
12. 那一抹红色的袈裟,是无量劫来最为永恒的眷恋。今生袈裟的严身,是大地善法因缘殊胜的际遇。愿我倾尽无量的言辞,赞美解脱服所蕴含的微妙法意。愿红尘滚滚的世间,尽为袈裟所掩盖。愿袈裟辐射下的芸芸众生,皆能成就无上的佛道。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13. 断食三天,身体轻盈,心神明利。初次进食,味蕾敏锐,闻物本香。睡眠安稳,夜无诸梦,念佛易定。贪心转少,易悟无常,观法本空。以此法喜,分享大众。普愿菩提精进,六时吉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4. 群山成莲藏古寺 古松林立,庙宇威严。 经声梵呗,法水洗心。 本非红尘名利客看似无情,盛似有意。你若安好,我便不离。
15. 不问世事,空对月下念佛。多闻熏习,思维正智修行。思量轮回,神识不离六道。努力作善,熄灭炙热业火。
篇9:心悟法师经典禅语
1. 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汉传佛教信众,考察其日常修学,大多徘徊在佛法外围。究其本质,皆是未深入经典所致。修行,一定要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正信的佛弟子而言,一定要深入的了解佛法的修行次第,了解难行道与易行道的关系。若不了解难行道,很难深信易行道。无法深信易行道,难以生念佛心。
2. 纵观古今,时间在不停的流逝,人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人世间皆在上演着繁华与沉寂,爱恨与离别,生与死的戏码。相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一代又一代在重复演绎。试问,人为何活?好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没有深入的思考。
3. 界诠法师云:“人,尤其是出家人,平时要训练,一个人的孤独,无权无钱的感受。把心放在修道上,时时提醒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念无常,念死亡……念一个人的寂寞,做到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去修行,在寂寞中去体悟佛法,在寂寞中涵养德行,不仅出家人要做,在家人依然如此。
4. 放生能涵养慈悲心,聚集菩提资良,完满布施度。然盲目的放生,不仅破坏生态平衡,甚至还间接杀生,故放生应有科学意识,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尽量考虑物种的成活。放生时,应代替物种皈依,忏悔,给与说般若妙法,并称念佛号,发愿回向,播撒解脱之种,期以未来得脱,如此才是如法放生。
5. 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发心特别重要。做事是否成功,全靠个人福报。若无福报,一切皆不成就。只要发心正确,身心付出努力,即使结果不理想,人生也无怨无悔。反之,有点小福报,做事投机取巧,即使有回报,也不会长久。做人,做事,发心尤为重要。
6. 群山环抱蕴宝莲 清风独朗,深夜寂谬; 古刹林立,青灯古佛。青灯古佛,夜半钟声。 澄心明镜应空玄 抚意寻心,刹那生灭。 以为着落,却落一边。
7. 药师本愿功德海,甚深难信妙法门。释迦如来有悲心,为利有情宣妙法。至此新年到来际,倾送甘露灭赤恼。愿我药师般若船,穿越无边生死海。愿我药师醍醐慧,成就圆满法性身。愿我药师三观智,破除三惑成三德。愿我药师道品路,通达无上涅槃城。愿诸有情除夕夜,沐浴斋戒持名号,共祈新年诸事顺。
8. 当你真正的萌生了道心,当你真正的向往菩提之路,当你真正的想修行,你就会反思人生,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校量行为的得失,畏惧三恶道的苦,欣求菩提涅槃的乐。当你思维这些后,你会远离这个红尘烦扰的世间,选择安静的处所,在寂静的环境中涵养自己的心。
9. 每个人都会死亡,谁也无法控制死亡,死后去向何方,世俗的哲学永远都无法回答这些疑问。我们能做的,只能相信佛的教言,通过今生的闻思,点滴的修行,不断的改变自己,圆满自己。
10. 每个人都在盲目的走向时间的尽头,很少用佛法来认真的思考人生,修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舍己为他的磨练过程。修行离不开对境,苦境是修行的增上缘。若无苦的磨练,慈悲之心就无法生起。愿众生恒观苦谛,如实认知烦恼,勤修道品,证大般涅槃。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11. 最初,人在最朦胧的时候选择了爱情,经过岁月的磨练而变得麻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当再一次抉择时,会担心下一段的爱情依然不适合自己,故心始终在徘徊,找不到所谓的安全感。心时刻都在变化,没有永恒可言,故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12. 赵州禅师云:“你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五年十载,无人嗔你作痖汉,已后佛也不柰你何。”生活中,那个人能坚持五十年在一丛林中劳作呢?又有几个人能五十年哑口无言呢?有时候不是佛法不好,而是我们自己做不到。
13. 人人皆有童贞之心,因生命流逝而芳华不再。然闭目沉思,年少时之嬉戏亦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愿普天之下所有善信,童贞节快乐。愿已生的童贞继续增长,未生的童贞迅速升起,愿药师如来的慧光荡涤迷旷长劫的垢秽,焕发无量善根聚集,亲近善士,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那麽药师琉璃光如来。
14. 兜率天内居等觉,万法唯心不离识。福德广大宝镜裂,始坐菩提成正觉。释迦世尊末法众,龙华三会再相逢。四悉益物五时教,去后来先作主公。故我皈依慈氏尊,愿福光大泽众生。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那摩当来下生弥勒佛。
15. 反观当代佛教,大部分佛弟子的皈依皆不成三皈。何以故?皈依时,大部分人对于皈依仪规中诸多文句的含义不甚明了,三番三皈时没有戒体之纳受,为何要皈依,皈依是何义,全然不知。此种皈依,皆不成三皈。若是你的皈依不合格,固然要重新如法皈依。作为佛弟子,切莫轻视三皈。
16. 众生无始劫来习气深重,喜欢贪着五欲六尘。就算学佛,也没有学习佛教的无我精神,皆是以我为轴心的现实生活。很多人的感慨,也是让我在五欲六尘中更加适应。学佛后,出离心的引导尤为重要,面对无常,苦的本质,应如实观照,思考如何利用佛法,巧妙修行,不断的断除执着,增加定慧,获得真实知见。
17. 放下最初那一执着的贪念,回归到无限广大的平等。愿慈悲圆满无碍的智慧光明,遍照十方幽冥无有边际的国土,有缘无缘的沉溺惑业所缠众生,普皆蒙我药师如来愿海摄受,共入甚深广大平等的萨婆若海,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8. 祖师常言“修福莫过惜福,修慧莫过明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皆可以惜福,看你如何善用其心,珍惜水电是惜福,不乱扔垃圾是惜福,不浪费粮食是惜福,如此种种皆是修行对境,愿大家善护其心,善用其心,修福惜福,共成无上菩提,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9. 反观当代佛教,念佛成为一种主流,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上根之人属于慧行,可以体究念佛;中根之人属定行,可以观想念佛;下根之人属戒行,可以持名念佛。但无论那种念佛,皆依如来藏为根本所依,皆以戒定慧三学为准绳,皆以般若智为眼目,皆以成佛为根本宗旨,如此方符佛陀本怀,于方便中得见真实。
20. 看见一个人,直觉会让你熟悉,且不断地增上,持续的作意,使你与人产生交集。但细细的思考,你会发现直觉根本不可靠,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因为一念不觉而念念不觉,皆是自己蒙蔽自己。初次见面拼的是仪表,日常交往拼的是人品,深入交往拼的是内涵。愿清风徐徐,直觉明鉴。心能转境,如实观照。
篇10:心悟法师经典禅语
1. 学佛与修行离不开师长的教导,我们在闻思与修行的过程中,所有的佛法知见皆依赖师长的教授,故智者大师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想修行有所进步,一定要多多亲近与供养师长,如理熏习,如此才可与道相应,如法安住,若是你的修行没有进步,则应思考,是否如法亲近善知识。
2. 春有百华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大千种种梦事,皆是假名安立。法尚不可得,何况非法。
3. 皆言为僧享轻闲,且历深山寂静夜。独醉小家享馨乐,难思悲济誓愿宏。
4. 清净律仪,传佛法灯,延续大光明。 住持三宝,领众薰修,荡涤娑婆城。
5. 此是端午,怀念先哲。愿时时好时,日日好日。愿勤念慈父“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共入如来愿海。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愿不退初心,勤策三业,六根都摄,系念名号,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6. 人总是川流不息的,生活总是随处而安的,心总是变幻莫测的,谁也没有活在他人的世界中,别人的世界中也不见得有自己。想的太多总是徒劳,因为人总是受着业力的牵引,我们能做的,只是随心,随处,随缘,如此而已。
7. 这个世间上最让人感觉可爱者,莫过于钱财之贪恋,故古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笑贫不笑娼”“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谚语。钱财给人带来的内心享受,现实且美好。但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的终点,面对疾病与死亡,钱依然是苍白无力。钱的本质是什么呢?钱和究竟的幸福成正比吗?人是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呢?
8. 藕益大师说,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只要深信,切愿,力行即可。试问当今念佛人,几人能做到上述三点。究其缘由,无有系统教法熏习,信心不坚,不知念佛法门之妙,故无信。无有戒定摄受,不修念处慧,虽身口念佛,但散乱昏沉,故无切愿。无有深信与切愿,焉能有力行,故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9.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要存好心,并认为存好心是佛教徒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然在实际的生活中,存好心,更要用恰当的方式,如此才会彼此欢喜。若存好心,方式不对,导致彼此心存芥蒂,如此的方式则不是佛教所提倡。奉劝诸位存好心,用好的方式落实信仰,如此才会薪火相传,让更多的人去信仰佛教。
10. 付大士言:“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世俗社会中的人,心中若无佛法的驻留,则内心空虚,无有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无礼作为行为规范,则自由与平等无法保障。值此佛诞辰,与诸分法喜。愿汝勤共勉,悉皆入佛道。
11. 苦难不堪的世间,染污杂秽的国土,若无三宝福德的涵养,慈悲智慧的摄受,众生难以脱尘埃。东土若无药师佛,大地众生皆沉沦。普愿虔诚持名号,福慧圆满二德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12. 修斋信士杨某,舍报归西。与吾初结法缘,熏习佛法,于病时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三日前预知时至,于念佛中安详而逝。若有安心于佛道,如实信奉巧用功。一心称念佛名号,定能砍破生死笼。以此法语,回向杨某,愿品位增高,乘愿再来,菩提种智,皆得圆满。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13. 人都活在自我编制的情网中,束缚自己的不是神的安排与命运的注定,而是那一刻不甘寂寞的心。我们每一天都在轮回,每一天都是十法界中穿梭,觉悟与迷惑皆是一念之间。若心安善法,去除尘劳事。愿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愿念琉璃光,安住大乘道。愿念琉璃光,身相无差别。愿念琉璃光,满足现世乐。
14. 释迦如来大悲心,宣扬药师本愿海。慈尊端坐琉璃界,身光普照念佛人。若有众生念名号,必获饶益得菩提。我等今者稽首礼,以法供养无上尊。愿大家在明天药师如来圣诞之日,沐浴更衣,严净身心,读诵《药师经》,念诵药师如来名号,虔诚回向,愿我与众生,皆得菩提。愿身心康泰,六时无忧。
15. 轮回路险,愿恒相依,不离不弃。人生渺茫,愿智永续,安殷无忧。琉璃愿海,药师世尊,难以赞扬。释迦如来,以大方便,为众宣说。愿迷途人,受持名号,得佛加持。愿障蠲除,明珠光显,震大千界。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篇11:禅语唯美心语
1.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6. 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7.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8.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9. 若悟实相,即藉一法,或藉一字,均可证果。——源自:《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10.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1.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2.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3. 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4.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15.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6.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7. 人生在世,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分,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结的缘更深,而且恩情会变成怨恨,怨恨却不会变成恩情;乐的事会变成苦,苦事永远不会变乐,所以佛经上常说:「三界统苦」,在六道裡面没有真实的快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要彻底觉悟,绝对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篇12:禅语唯美心语
1.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 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3.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4.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5. 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6.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8.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9.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10. 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11.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2.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3. 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14. 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关于心的禅语】相关文章:
1.禅语
2.禅语摘抄
3.经典禅语
4.禅语感悟
5.禅语语录
6.禅语唯美
7.经典佛语禅语
8.佛家人生禅语
9.经典话禅语
10.古今经典禅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