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热腾仁波切禅语

热腾仁波切禅语

2022-09-17 08:31: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蝌蝌啃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热腾仁波切禅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热腾仁波切禅语,欢迎阅读借鉴。

热腾仁波切禅语

篇1:热腾仁波切禅语

1、当你确定来时,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为眷恋而珍惜,但不能因为错过而纠结,若来时左右无相伴,又何忧走时谁相陪,而上海的雨总是那么绅士,又接又相送!

2、每次都和上海的雨不期而遇,仿佛这样的天更能提醒雨中的行者,人生的路需要心来走,心灵的路需要爱来相伴!

3、如果体验情绪,我们不时发现,每当伤害是相互时,我们不时的也在配合情绪来伤害着自己,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伤害到底来源于他人还是自己的内心!

4、如果没有来世,我们只有一世,何苦相互烦恼;如果还有来世,我们再次相见,何必烦恼相约;或许你还质疑着来世的存在,但我却在质疑今世存在的意义!

5、我曾来过,只是你忘记了过去,你曾离开,只是又忘记了回来,心与心境,迷与悟的游戏,爱与被爱,执与迷的颠倒,而慈与悲,是善与慧中的收获,元宵吉祥!

6、当晨起时,如阳光普照大地,如是发心!当日落后,如月光清凉大地,如是回向!一日一轮回,一心一世界,大地是行者匍匐的净土,星空是行者冥想的坛城,如此所谓的尘世会融化在你的心念中,彼岸的距离也将融化在此岸的概念中…

7、有如乌云飘过来,它自然就会飘过去,如果你追着乌云跑,你的天空不在有阳光;心念中也会有各种念头生起,如果你不去执着那个念头,它自然也会因为生起而会灭亡,而你仅仅要做的只是给它生灭的时间!

8、即使伤口再大,如果能够及时处理,起码会降低伤痛,即使伤口再小,如果处理不当,伤口就会蔓延全身,因此已经发生的事情,无需让更多伤害发生,没有发生的伤害,我们尽量不让它发生!

9、沉痛中唤醒了什么,可能才是祭奠逝去的亲人最好的安慰,或许我们喜欢逃避无常这个认为不太吉祥的话题,但这并不代表不吉祥的就不会发生,因此当发生的这些灾难之后,我们若还是无法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么还将会继续输给无常,愿逝者安息,更愿为逝者祈祷的人能懂得生命的可贵!

10、我想我抓不住时间,就像你留不住青春,最美的不是在假想的永恒中陶醉,而是从无常的真实中出离,此刻我们不需要逃脱什么,因为恐惧来源于你我颠倒的认知!

11、有时忙着忙着都忘记了,那么亲的人都已离去,有时想着想着也忘记了,如此亲的人都会离去,人间看似繁华,却是一条单行道,或者自己,或者他人,不停地赶……

12、如果爱从分别心中破茧而出,爱一定没有理由让我们痛苦,如果爱的翅膀是自在的,就没有理由不去菜彼岸的花,因此解脱何尝不是一种本能的智慧!

13、我知道有一天我会融化在这阳光底下,但是我希望每一滴水都会灌溉身边的有情,因此很庆幸我是在快乐的融化,但是我也确定融化的只是我的躯体,而我的灵魂始终守护在信仰的殿堂中!

14、若你认为外境中能寻找到真实的美,理应越看越美,可是这样的美只会停留在短暂的感官满足中,最终你甚至想看它的欲望都没有,这是否说明我们忙碌一生去追逐的美,最终发现一直安住在自己的内心,好比渴死在水里的鱼儿!

15、越现代,越梦幻,人类总是在编织一个接一个的梦境,深怕自己醒来一切皆是泡影,夜上海,不眠的追逐!

16、修行的快乐是因为它远离得失的假象,哪怕轻轻的往前一步也是远离伤害的一步,或许此刻我们的内心有太多的杂染,但这并不代表杂染就是我们,读书日的这一天,订礼法宝所显现的一切教言!

17、或许没有什么比修心更具魅力的心理学,也没有什么比修心更具有教育的意义,或许这样的方法有人理解为宗教!

18、修行改变的不是你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态度,你不需要因为修行而改变职业、朋友,而是不停从生活当中去体会无常的存在,改变以往认为的一切永恒,因为修心是为了让内心碰触真理,而不是让你的行为迷惑内心!

19、或者可以不见,或者可以相见,若是终究离散,不如此生不见;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离,若是烦恼相对,有如此生未见!

20、一个人一生走的路,可以绕遍天地间的所有白塔,但一个人一生却很少用心地绕完一圈白塔,原因是我们的一生几乎都在盲目的行走!

21、若那业风再起,我又会飘向哪里,是否如我来时一般,无所相依;若这一生只是注定路过,我又在徘徊什么,是否我的心如来时般,又有所眷恋;带不走的忧愁如斩不断的情绪,送不走的故人如放不下的情缘,尘世间只是忙碌于交替的一个游戏!

22、我们因为太害怕失去,所以在害怕中失去了很多,我们因为太期待得到,所以得到时还在期待;甚至我们没给自己去品味一杯咖啡的时间,但如此多忙碌的理由,我们还是坚信是为了自己!

23、一个人的内心慈悲的多少,就可以通过呼吸净化空气的污浊,具说大家精进生起菩提心后,雾霾天已经一去不返。

24、一个智者所显现的是孩子般的童心,他不是不知道身边人的动机,但智者不会因他人的动机去玷污自心的清净,因此他愿意保持一颗童心,而这就是我们所需心灵上的返老还童。

25、放不下的都是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放得下时恰好是自己拥有时,人生的剧场就是一个幽默剧,是你滑稽了他人,还是娱乐了自己,就看你的心智!

26、我们相遇几世才能今世相识,但无明却让我们认为那只是偶然;我们种下多少善因才能直遇佛法,但无知却让我们认为那只是巧合;如果偶然和巧合总是不期而遇,我们为何还把一切的怨恨归咎于他人,而不是偶然或者巧合呢?

27、以解决事情的目的修行佛法,佛法容易成为救命稻草,并且你会认为自己非常虔诚,但那只是有目的性的伪装;若是以了悟事情的本质修行佛法,佛法容易变为智慧,容易撕掉你所有的伪装,同时也解决了你所要解决的事情!

28、世间的成就如同一个魔术师的声誉,他因为制造奇妙的幻相而赢得所有人的喝彩,但所有喝彩的人都知道那仅仅只是假象而已!

29、不要期待太完美的人生,这样会让你此刻体验的人生变的不完美,不要不相信有完美的人生,这样容易失去对人生完美的期待,每个人只有懂的把握人生节奏,才能拥有美妙悦耳的人生乐章!

30、恐惧若是来源于已发生的事情,那只是自己吓唬自己,恐惧若是来源于未发生的事情,那也是提前吓唬自己,而此刻你若感到恐惧,当你提到它时,这份恐惧已成为过去!

31、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上谎言,喜欢浓妆艳抹下掩饰的自己,是因为我们认为的美丽能掩盖他人认为的不足,而佛法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但缺乏勇气的人又怎能接受事实的真相,因此很多人宁可选择阿谀奉承的烦恼,也没有心力接纳了悟究竟的佛法!

32、我们是否可以安静的学佛,不迷失在各种转发佛法神奇的网络迷信中,也不在忙碌于传播自己都未能体验的佛法果位中;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默默的佛教徒,让他人通过我们的言行才断定我们是佛弟子,而并非通过我们是佛弟子的身份来猜测我们的言行!

33、你可以相信眼睛看到的,但眼睛只是负责看到,至于看到了什么,却是一个判断题,因此还需要依赖心智!

34、我们生下来就选择了以哭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但当我们接触到爱时就选择了用微笑来面对这个世界,或许微笑并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对待问题的一种心境,因此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微笑的确可以让我们放松,并且愉悦。

35、你会认为自私就是保护自己,但是越自私你心灵的空间就越小,最终却囚禁了自己!你会认为放纵就是自由,但是越放纵越会觉得空虚,最终却迷失了自己!

36、若没有一颗珍惜的心,再好也只是为了错过;若没有一颗付出的心,再多也只是更加吝啬;若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再强也只是为了伤害;你永远不曾看到心在哪里,但你拥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佛法只为修心!

37、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所以你认为不能失去的总是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当然也没有谁想给你痛苦,但痛苦总是在我们错误的认知中席卷而来!

38、如果你的修行,只是不断发现他人的问题,那么你所谓的修行又落入了烦恼的陷阱;如果你的佛法,只是为了讲给他人,那么你所谓的佛法一定会成为世间八法的奴役!

39、细雨中缠绵了谁的往事,梵香中缭绕了谁的心绪,不剪不断,尘埃落心头,不了不悟,梦幻如泡影!

40、一切事物都以缘起而生,也因缘起而灭,没有本身具备生灭之体性,因此万法皆自性空,萨嘎达瓦十五,愿一切圆满,也祝自己藏历生日快乐!同时在加拿大为大家祈福!

41、若哪一天他人的得失也如自己的得失般,那菩提心的影子才显现在你的心境中,若哪天得失都不在成为困扰你心境的理由时,智慧的光才能投射到你的身心!

42、乐观的人朝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经验,悲观的人朝前看是迷茫,往后看是伤痛,人生没有绝对的一面,因此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你的心才能决定!

43、岁月送走了我们拥有过的一切,也会送走此刻所拥有的一切,而我们却在为注定失去的一切期望一切都不会失去,如果这不是愚昧,那还有什么理由会如此思维!

44、要想打中猎物,你要比猎物更加安静,要想调伏烦恼这个猎物,首先你也要做到不被它扰乱,才能看到烦恼背后的颠倒意识!

45、一颗心一个世界,倾听他人的心才能走进他人的世界,调伏好自己的心你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一颗心不大,但能容万物,一颗心谁都有,但不见得谁都拥有过!

46、看它落向何处,但曾经你我也在枝头翘望,千年古刹之中,谁曾断丝丝红尘之恋;对错只为是非,好坏只为分别,如实修何时能照见自性!

47、人生既是苦短,我们又何必匆匆,一杯茶,一饮而尽只是解渴,一杯茶,慢慢品味,却能透过茶而品到人生,因此人生的魅力在于品味当下,且能把余味留在过去!

48、走了太多,也丢了太多,人生其实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为了证明什么才是最为可贵的;想了太多,也伤了太多,轮回其实不是为了错过,只是为了相信下一次的相遇;缘分总是可以让一切都变的有可能,但若你不懂的珍惜,一切的可能都会变的不可能!

49、一切的发生皆是依赖因缘,已经发生的请放过自己,即使经历是痛心的,没有发生的请听听心声,即使现象是诱人的!

50、念经动嘴不动心,无心之过,何来功德;修行动嘴不动手,有心之过,何来圆满;打坐闭目不闭心,心乱如麻,定从何来!

篇2:热腾仁波切经典禅语

1. 或许没有什么比修心更具魅力的心理学,也没有什么比修心更具有教育的意义,或许这样的方法有人理解为宗教!

2. 有时忙着忙着都忘记了,那么亲的人都已离去,有时想着想着也忘记了,如此亲的人都会离去,人间看似繁华,却是一条单行道,或者自己,或者他人,不停地赶……

3. 若哪一天他人的得失也如自己的得失般,那菩提心的影子才显现在你的心境中,若哪天得失都不在成为困扰你心境的理由时,智慧的光才能投射到你的身心!

4. 当你确定来时,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为眷恋而珍惜,但不能因为错过而纠结,若来时左右无相伴,又何忧走时谁相陪,而上海的雨总是那么绅士,又接又相送!

5. 我们是否可以安静的学佛,不迷失在各种转发佛法神奇的网络迷信中,也不在忙碌于传播自己都未能体验的佛法果位中;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默默的佛教徒,让他人通过我们的言行才断定我们是佛弟子,而并非通过我们是佛弟子的身份来猜测我们的言行!

6. 我曾来过,只是你忘记了过去,你曾离开,只是又忘记了回来,心与心境,迷与悟的游戏,爱与被爱,执与迷的颠倒,而慈与悲,是善与慧中的收获,元宵吉祥!

7. 放不下的都是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放得下时恰好是自己拥有时,人生的剧场就是一个幽默剧,是你滑稽了他人,还是娱乐了自己,就看你的心智!

8. 我们生下来就选择了以哭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但当我们接触到爱时就选择了用微笑来面对这个世界,或许微笑并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对待问题的一种心境,因此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微笑的确可以让我们放松,并且愉悦。

9. 一颗心一个世界,倾听他人的心才能走进他人的世界,调伏好自己的心你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一颗心不大,但能容万物,一颗心谁都有,但不见得谁都拥有过!

10. 你会认为自私就是保护自己,但是越自私你心灵的空间就越小,最终却囚禁了自己!你会认为放纵就是自由,但是越放纵越会觉得空虚,最终却迷失了自己!

11. 每次都和上海的雨不期而遇,仿佛这样的天更能提醒雨中的行者,人生的路需要心来走,心灵的路需要爱来相伴!

12. 一个智者所显现的是孩子般的童心,他不是不知道身边人的动机,但智者不会因他人的动机去玷污自心的清净,因此他愿意保持一颗童心,而这就是我们所需心灵上的返老还童。

13.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上谎言,喜欢浓妆艳抹下掩饰的自己,是因为我们认为的美丽能掩盖他人认为的不足,而佛法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但缺乏勇气的人又怎能接受事实的真相,因此很多人宁可选择阿谀奉承的烦恼,也没有心力接纳了悟究竟的佛法!

14. 我想我抓不住时间,就像你留不住青春,最美的不是在假想的永恒中陶醉,而是从无常的真实中出离,此刻我们不需要逃脱什么,因为恐惧来源于你我颠倒的认知!

15. 你可以相信眼睛看到的,但眼睛只是负责看到,至于看到了什么,却是一个判断题,因此还需要依赖心智!

16. 若你认为外境中能寻找到真实的美,理应越看越美,可是这样的美只会停留在短暂的感官满足中,最终你甚至想看它的欲望都没有,这是否说明我们忙碌一生去追逐的美,最终发现一直安住在自己的内心,好比渴死在水里的鱼儿!

17. 人生既是苦短,我们又何必匆匆,一杯茶,一饮而尽只是解渴,一杯茶,慢慢品味,却能透过茶而品到人生,因此人生的魅力在于品味当下,且能把余味留在过去!

18. 如果没有来世,我们只有一世,何苦相互烦恼;如果还有来世,我们再次相见,何必烦恼相约;或许你还质疑着来世的存在,但我却在质疑今世存在的意义!

19. 以解决事情的目的修行佛法,佛法容易成为救命稻草,并且你会认为自己非常虔诚,但那只是有目的性的伪装;若是以了悟事情的本质修行佛法,佛法容易变为智慧,容易撕掉你所有的伪装,同时也解决了你所要解决的事情!

20. 一切的发生皆是依赖因缘,已经发生的请放过自己,即使经历是痛心的,没有发生的请听听心声,即使现象是诱人的!

篇3:热腾仁波切经典禅语

1. 念经动嘴不动心,无心之过,何来功德;修行动嘴不动手,有心之过,何来圆满;打坐闭目不闭心,心乱如麻,定从何来!

2. 看它落向何处,但曾经你我也在枝头翘望,千年古刹之中,谁曾断丝丝红尘之恋;对错只为是非,好坏只为分别,如实修何时能照见自性!

3. 岁月送走了我们拥有过的一切,也会送走此刻所拥有的一切,而我们却在为注定失去的一切期望一切都不会失去,如果这不是愚昧,那还有什么理由会如此思维!

4. 或者可以不见,或者可以相见,若是终究离散,不如此生不见;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离,若是烦恼相对,有如此生未见!

5. 一个人的内心慈悲的多少,就可以通过呼吸净化空气的污浊,具说大家精进生起菩提心后,雾霾天已经一去不返。

6. 乐观的人朝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经验,悲观的人朝前看是迷茫,往后看是伤痛,人生没有绝对的一面,因此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你的心才能决定!

7. 如果体验情绪,我们不时发现,每当伤害是相互时,我们不时的也在配合情绪来伤害着自己,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伤害到底来源于他人还是自己的内心!

8. 一切事物都以缘起而生,也因缘起而灭,没有本身具备生灭之体性,因此万法皆自性空,萨嘎达瓦十五,愿一切圆满,也祝自己藏历生日快乐!同时在加拿大为大家祈福!

9. 如果爱从分别心中破茧而出,爱一定没有理由让我们痛苦,如果爱的翅膀是自在的,就没有理由不去菜彼岸的花,因此解脱何尝不是一种本能的智慧!

10. 当晨起时,如阳光普照大地,如是发心!当日落后,如月光清凉大地,如是回向!一日一轮回,一心一世界,大地是行者匍匐的净土,星空是行者冥想的坛城,如此所谓的尘世会融化在你的心念中,彼岸的距离也将融化在此岸的概念中…

11. 越现代,越梦幻,人类总是在编织一个接一个的梦境,深怕自己醒来一切皆是泡影,夜上海,不眠的追逐!

12. 恐惧若是来源于已发生的事情,那只是自己吓唬自己,恐惧若是来源于未发生的事情,那也是提前吓唬自己,而此刻你若感到恐惧,当你提到它时,这份恐惧已成为过去!

篇4:热腾仁波切经典禅语

1. 我们因为太害怕失去,所以在害怕中失去了很多,我们因为太期待得到,所以得到时还在期待;甚至我们没给自己去品味一杯咖啡的时间,但如此多忙碌的理由,我们还是坚信是为了自己!

2. 不要期待太完美的人生,这样会让你此刻体验的人生变的不完美,不要不相信有完美的人生,这样容易失去对人生完美的期待,每个人只有懂的把握人生节奏,才能拥有美妙悦耳的人生乐章!

3. 要想打中猎物,你要比猎物更加安静,要想调伏烦恼这个猎物,首先你也要做到不被它扰乱,才能看到烦恼背后的颠倒意识!

4. 细雨中缠绵了谁的往事,梵香中缭绕了谁的心绪,不剪不断,尘埃落心头,不了不悟,梦幻如泡影!

5. 有如乌云飘过来,它自然就会飘过去,如果你追着乌云跑,你的天空不在有阳光;心念中也会有各种念头生起,如果你不去执着那个念头,它自然也会因为生起而会灭亡,而你仅仅要做的只是给它生灭的时间!

6. 我们相遇几世才能今世相识,但无明却让我们认为那只是偶然;我们种下多少善因才能直遇佛法,但无知却让我们认为那只是巧合;如果偶然和巧合总是不期而遇,我们为何还把一切的怨恨归咎于他人,而不是偶然或者巧合呢?

7. 走了太多,也丢了太多,人生其实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为了证明什么才是最为可贵的;想了太多,也伤了太多,轮回其实不是为了错过,只是为了相信下一次的相遇;缘分总是可以让一切都变的有可能,但若你不懂的珍惜,一切的可能都会变的不可能!

8. 若那业风再起,我又会飘向哪里,是否如我来时一般,无所相依;若这一生只是注定路过,我又在徘徊什么,是否我的心如来时般,又有所眷恋;带不走的忧愁如斩不断的情绪,送不走的故人如放不下的情缘,尘世间只是忙碌于交替的一个游戏!

9. 若没有一颗珍惜的心,再好也只是为了错过;若没有一颗付出的心,再多也只是更加吝啬;若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再强也只是为了伤害;你永远不曾看到心在哪里,但你拥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佛法只为修心!

10. 即使伤口再大,如果能够及时处理,起码会降低伤痛,即使伤口再小,如果处理不当,伤口就会蔓延全身,因此已经发生的事情,无需让更多伤害发生,没有发生的伤害,我们尽量不让它发生!

11. 如果你的修行,只是不断发现他人的问题,那么你所谓的修行又落入了烦恼的陷阱;如果你的佛法,只是为了讲给他人,那么你所谓的佛法一定会成为世间八法的奴役!

12. 世间的成就如同一个魔术师的声誉,他因为制造奇妙的幻相而赢得所有人的喝彩,但所有喝彩的人都知道那仅仅只是假象而已!

13. 修行的快乐是因为它远离得失的假象,哪怕轻轻的往前一步也是远离伤害的一步,或许此刻我们的内心有太多的杂染,但这并不代表杂染就是我们,读书日的这一天,订礼法宝所显现的一切教言!

14. 修行改变的不是你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态度,你不需要因为修行而改变职业.朋友,而是不停从生活当中去体会无常的存在,改变以往认为的一切永恒,因为修心是为了让内心碰触真理,而不是让你的行为迷惑内心!

15. 一个人一生走的路,可以绕遍天地间的所有白塔,但一个人一生却很少用心地绕完一圈白塔,原因是我们的一生几乎都在盲目的行走!

16. 沉痛中唤醒了什么,可能才是祭奠逝去的亲人最好的安慰,或许我们喜欢逃避无常这个认为不太吉祥的话题,但这并不代表不吉祥的就不会发生,因此当发生的这些灾难之后,我们若还是无法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么还将会继续输给无常,愿逝者安息,更愿为逝者祈祷的人能懂得生命的可贵!

17. 我知道有一天我会融化在这阳光底下,但是我希望每一滴水都会灌溉身边的有情,因此很庆幸我是在快乐的融化,但是我也确定融化的只是我的躯体,而我的灵魂始终守护在信仰的殿堂中!

18. 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所以你认为不能失去的总是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当然也没有谁想给你痛苦,但痛苦总是在我们错误的认知中席卷而来!

篇5:嘉瓦仁波切禅语

1. 所有把对方当成敌人的想法,都是想像出来的。用佛教徒的话来说,这样一种现象是假的,捏造出来的,和那些天生就有的东西刚好相反。一个念头跑出来,我们就把它当成是真的,认为它非常重要,根据它来设计一整套计划,然后去执行这个计划,一点也不在乎对其他众生所造成的痛苦。

2. 我们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一些新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则又会造成其他事件的出现。无论我们做什么,也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是整个因果链中的一环。同样的道理,我们日后的快乐或痛苦,即使这一因果循环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想像,也是来自于目前的因素和状况。所以说我们对自己和对其余众生都有责任。

3. 我认识的一个喇嘛写信给我说,三十年来,在尼泊尔的西藏人盖了很多寺院,庙堂都很高大,佛像都很昂贵,但是同样在这个期间里,没有人去盖一间学校.一座医院。我很确定,如果换成是基督教的传都士,一定不会这么做。一些年轻的喇嘛,白天穿着袈裟,天黑了就换上西装领带,到一些上流社会的场合去,举手投足之间,好像自己是个大人物或有钱的生意人那样。我在想,佛陀会不会这么做呢?

4. 弃世退隐的人,临终之时心里会比较平静。一般人则常常还有许多可以烦恼的:“我的小孩该怎么办?他们要怎么上学?要怎么生活?还有我的妻子,她会变成什么样?我的老伴没有我之后自己要怎么过?我那年轻的太太可能会去找另外一个男人过日子。”诸如此类的烦恼,临死的时候最好都不要有,不是吗?

5. 如果结了婚,不管愿意不愿意,都摆脱不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责任,花费也比单身的时候高出许多;而花得愈多,就愈必须去工作.计算和预算。我们愈去工作.打算,遇到的敌对力量也就更多,就会更常想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果能够从家庭中走出来,像那些基督教的修女和修士一样过着弃世的生活,每天祈祷五.六回,读经.冥思,几乎没有任何活动也没有任何世俗目标,这样的转变其实有很大的好处。

6.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但是这是他们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改变。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要有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打从内心感到快乐,又不会伤害到别的众生。如果我们把满足建立在他者的痛苦之上,那么我们自己迟早也是要受苦的。

7. 婚礼的花费也是很大的,又要讲究排场。在印度,人们会拿出一大部分的积蓄来举办婚礼,他们为了这笔经费而节省,连饭都舍不得吃;等到婚礼一过,有的人苦于膝下无子,有的人不想要小孩却又有了,只好去堕胎。这些烦恼能够避免掉不是比较安静吗?身为比丘和比丘尼的,有时也许会自问,如果去过夫妻生活是不是会比较好,但是他们如果不要这么想,心里不是会比较平静吗?单身生活真的是比较祥泰的。

8. 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避免宗教上的彼此排斥。一方面我们要对所有的宗教信仰产生尊敬之心。譬如说,我是个佛教徒,我同时非常敬重别的宗教,也可以去实践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同时信奉基督教和佛教,在某种程度上,这完全是可行的。

9. 每个人都有信仰和不信仰的自由。不过从你开始决定信仰一个宗教开始,请务必慎重其事,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任意而行,要做到思想和言论的一致。

10. 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只能为着别人,自己的快乐统统要抛到脑后。我要说的是:这二者息息相关。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地球上每一个众生的幸福和和平,都和自身有关,那么我们就得学着用比较宽广的眼光看事情,并且重视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11.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密。我们做的每一件, 事,迟早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而这个世界的情势,也会冲击到每个人的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用局限的眼光来看事情,只考虑到一个元素.一个因素或一个原因,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要面面俱到地去审视每一种状况。

12. 在我们流亡政府里面,如果我们派一个比丘到哪个地方去工作,他就可以马上出发;如果我们跟他说到哪个国家去,没有问题。同样的话拿去问一个生意人,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他也许会跟你说:“我的店才开张,走不得,真是抱歉……”

13. 我现在要来谈谈那些负有教导责任的神职人员。宗喀巴说过,无论我们修的是哪一种法门,都不应只是想改变别人,自己却依然故我。譬如我们教人家说,生气不好,那么我们自己就不应该生气,不然人家不容易信你;如果我们自己劝人家要节欲和知足,也是同样的道理。

14. 然而,我们只要在言行和思想上,都能去关注别的众生,这辈子——我且不说下辈子——就能够过得很快乐,心安理得;这样我们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来跟我们说话,帮助我们——这样连敌人都会变成我们的朋友。

15. 有些人会觉得:“如果我信了佛教,我就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不然我就放弃。”这种不是全要就是全不要的心态,在西方人之间很普遍。不幸的是,要马上达到完美是很困难的。

16. 大部分的修道人都会抛弃家庭生活。许多宗教,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都把单身看得很重要。以佛教来说,成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层次最低的做起,把心灵上的毒素统统排掉。而这些毒素里头最主要的,在轮回的圈子里把我们拴得最紧的,就是欲念。如果我们去看十二支缘起(也就是我们怎么样受制于轮回的种种过程),会发现,一旦把欲念以及那种运作抽掉,过去所累积的业就不会起作用了。

17. 连那些行为合群的动物,都能够吸引附近别的动物;而行为残暴的,别的动物一看到它们就逃。我们不是常常看到一些会让别的狗——就算是大狗——都躲得远远的恶犬!

18. 有些人一定会觉得,我在这里说的,是出于自私的立场;这点,我就没有那么确定。那些结婚的人是为自己结的,而不是为了别人。即使这样,失败率还是很高。至于那些誓愿不结婚的人,譬如说基督教的修女和修士,他们却可以一辈子都在帮助别人,照顾病人。我想到德瑞莎修女,她没有丈夫,没有小孩,没有家庭,全部的时间奉献给穷人。如果有家的人,要这么做很困难了。就算有那个意愿,还有家事要做,小孩也要上学,诸如此类的一大堆。

19. 此外,佛教还有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叫“皈依”。一旦持皈依了佛之后,我不确定我们还可以皈依耶稣基督,譬如说不会造成两难。我认为,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把耶稣基督看作是一个菩萨的化身。

20. 对他人冷漠,可以说是一种最糟糕的缺点了。只想到自己,完全不管周围人的遭遇,表示这个人的眼光浅短,思想薄弱,心胸狭隘。

篇6:嘉瓦仁波切禅语

1. 在各种形式的欲念之中,性欲算是最强烈的了,因为它同时包含了我们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种感官觉知的爱恋。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要把欲念导正过来的时候,首先就要针对那最热切的下手,然后再从最低层的逐渐往高级的前进。用这种方式来降低欲望并且养成知足的态度,才能够在无所眷恋的道路上前进。这就是佛教的观点。至于别的宗教传统,它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解释。

2. 在佛教中,我们把信的过程分为净信.欲乐信和决定断疑信三个阶段或层级。净信是指当我们读到某段经文,碰到某个超凡的众生,听到说起佛陀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爱慕之情。欲乐信里头则有一种竞争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认识.深入,变得跟我们所爱慕的对象一样。这两种信都不稳定,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知识之上。决定信断疑信立基于透彻的了解,知道我们所向往的是可行的。支持它的是理性。在佛经里头,佛陀要求弟子们对他所说的不要盲信,而是要去验证他的话,就像金银匠在测试黄金纯度时那样敲它.烧它.拉它。

3. 如果要让那些像这样子搅错的人能够改变态度,首先就要去唤醒他们深刻的人性,然后设法让他们至少从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清醒过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跟他们讲道理。如果还是不能,那就只好动用武力。但是注意,不是随便什么武力——就算这些人犯下的罪行再可怕,我们也总是应用人道对待他们。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改变,这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4. 尽管这个地球上的人很多,大家就只看到自己。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在社会上觅得一个位置,功成名就,我们都得靠别人,然而我们却把这些和自己休戚相关的人当成敌人,这样不是很奇怪.很矛盾吗?

5. 宗教就有点像药。药只有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才有用,我们健康的时候它没有用处的。平时我们不会把药品拿出来跟人炫耀说:“这个很棒,那个很贵,这一个颜色很漂亮。”不管外表怎么样,它们唯一的用处就是治病。如果生病的时候它们一点疗效也没有,根本没有理由拿出来吹嘘。

6. 佛教中有很多形式的禅修,它们有的着重分析,有的专注某特定主题,有的讲究无分别,入定;主题的话,可能是无常,可能是无我,是苦,是爱,是慈悲等等。如果要正确地学习禅修,就必须遵从一位有经验.值得信赖的上师的指导

7. 佛教就像其他的宗教一样,也饱含了一定数量的,必须以形而上的方式去研习,由上师传授给弟子的法门;但是只有出家人能够透过亲身的实践,来对这些法做出完全奉献。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修行上,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谓“胜利旗帜”的旗手。藉着内心的平静和深刻的观想,他们达成了禅修经验和内在的实现,因此让理论性的认识有了生命。没有他们,那些知识就会一直让人觉得有点神秘或矫揉造作。对他们,我只有鼓励。

8. 今天有很多人对心灵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佛教,不过他们不会很好地去求证自己决定要走的这条路究竟是什么。首先,你们要确定所选择的和自己的天性还有志向能够相符。要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得到,做到了又有什么好处。要去研究它的基本教义,虽然你们在真正信佛之前,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佛教,但是你们可以对它主要的几个部分先做一个相当的了解,并且加以认真的思考。在这之后,如果你还是决定信佛教,那就太好了。所以说,只有你才能够让自己更深入,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立誓。

9. 还没有结婚之前,我们会很担心找不到配偶;结婚之后,我们还是没有办法高枕无忧。做先生的会问说太太是不是还肯听他的,做太太的则担心丈夫再也不喜欢她了。真是复杂!

10. 要让众生——就算他们心里充满怨恨——有所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爱了。如果你不断地把这分爱表达出来,不松懈,不因人而异,那么他们终究会被你感动。这个花很多时间,要有非常大的耐性。但是如果你的意图完全纯粹,你的爱和你的慈悲能够始终如一,你就必定可以成功。

11. 就算我们的学问或财富已经登峰造极,如果不知道去尊重和爱护别的众生,那么还是不配作一个人。在尽量不要制造痛苦的情况下快乐地生活,就是人类应有的权利,而且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

12. 一般来说,我认为最好是跟父母信奉同样的宗教。还有,如果信了一个宗教,又改信其他的,这样不好。

13. 在实践的层面上,誓愿出家,也就是过独身生活,能够让人从一些会造成羁绊的关系中解脱出来。那些可以脱离世俗生活的比丘和比丘尼,就不用再去担心别人的眼光。他们穿得很简陋,把自己的物质需求降到最低。

14. 所有的宗教都有它们的仪式,同时还有一些更基本的面向。譬如说佛教的基本法门,就是要做到心灵的自主。不过,由于这个很难办到,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就有很多人把它摆在次要的位置。于是一方面信佛,另一方面又不能把他的信仰坚持到底。我们只自满于那些外在的仪式,用一些很虚浮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虔诚,念经的话也不过是嘴唇在动而已……。

15.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性和灵性,适合某些人的不见得也适合于其他人。这一点,当我们去看其他的宗教和灵修法门时,一定要牢记在心。它们的多彩多姿正好和众生一样,就算这些宗教和法门不见得也是用这种态度在看待自己,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许多的众生能够一直在里头找到帮助。不要忘了这点,要去尊敬所有值得尊敬的宗教——这点非常重要。

16. 生命顶多可以持续个百年左右,和地质学的年代比起来,这其实是很短的。如果我们把这么短的时间都拿来作恶的话,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一点意义也没有。所有众生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没有人有权利去摧毁他人的快乐。人类存在的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为了陷任何众生于苦海。

17. 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愈精进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当我们深入了解到“空性”能为万物都是缘起时,就很难同时接受一个独立自存.永恒的造物主的概念。同样的,对那些相信宇宙是由一位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人,缘起就有问题了。信仰一个宗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它的底蕴,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这么说吧,作出选择。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去尊重别的道路,只是很难同时去实践它们而已。

18. 我再强调一次,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而不是感官那种立即.粗糙的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行善.帮助别人.减少欲望.乐天知命,都不只是关系到宗教信仰的人而已。这些对我来说,不是一些为了取悦上帝,或保证投胎到好人家的办法。我认为,凡是想得到内心和平的人,都不能不这么做。

19. 从一受胎开始,我们就必须依赖他人。从我们这个世界的幸福和未来来看,我们享有的一切设施,使用的大小物件,一直到最简单的日常生活,莫不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虽然祈祷和一些灵修之道也会产生某种作用,但是主要还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在造就这个世界。

20. 事实是这样的,佛陀教我们要谦卑,要为别人奉献牺牲,但是我们把这些当成耳边风。依我之见,像这种伪善的例子,就很值得报章杂志去揭发出来——不得不这么做了。

21. 我们这个世界上大概有六十亿的人口,在这六十亿人当中,大部分关注的都只是物质上的舒适,对宗教和心灵生活则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所以说人类里头没有信仰的人数占最多,他们的想法和作法,一定会对世界的演变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所幸的是,只要是人,就能够用人的方式来做事,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

22.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思考像脱缰的野马,言语偏激,举动粗暴,他人就会回避我们,一见到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他们对我们想说的话不感兴趣,如果我们作样子想跟他们说话,他们就把身体转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开心或快活起来?而我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是吗?

23. 如果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就觉得信仰失去了目标,那就是因为这个信仰里面有贪恋的成分。我们把这个上师看成一个普通的众生,信赖他,就像我们信赖伴侣.配偶或亲人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死,就真的不见了,然后我们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我们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定不是正信。

24. 重要的是,把我们所接收到的教诲和法门,深植在自己的心灵上,然后每天实践。这不是一下子就办得到的事,要透过训练,慢慢地来。

25. 除非根基稳固,不然虔诚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情感。有些佛教徒,无论是不是藏人,会非常相信某个精神上师。不过一旦这个上师死了,他们对他的信仰也突然消失。他们会认为一切都结束了,道场也因此关门。但是,从绝对的观点来看,不管这个上师的肉身在不在,应该不会有所不同。上师代表的是心的最高本质,他的慈悲无远弗届。那些能够体认上师有这样一面的人,就不太可能对他的人类形象感到依依不舍了;他知道,就算上师离开了他的躯壳,从本体的角度来看,他的祝愿和行谊却总是在那儿。

26. 信心在任何宗教中都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它也必须基于一些真正的理由。二世纪时,印度伟大的哲学家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如果说佛教认为信为高级转世之困,而且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27. 对我们其中大部分人来说,快乐建立在物质的拥有之上。但是,这些财产本身并没有办法让我们感到满足,这点是很清楚的。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周遭就知道,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什么该有的都有了,但是他还是需要镇静剂或酒精来让自己的焦虑平静下来。另外还有一些人,一无所有,却过得很快乐,很轻松,身体健康,还可以活得很老。

28. 一切都以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方式存在,我们找不出一样东西是自己生出来,只靠自己就可以存在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分开来谈。

29. 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透过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不是很重要的吗?也不要去想说:“我做或不做还不是都一样,我永远做不到。”给自己一个目标,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照着去做,渐渐地,你一定能够办到。

30. 冷漠的人,既不关心其他众生过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将来快不快乐,这种人只能等着日后痛苦罢了。

【热腾仁波切禅语】相关文章:

1.禅语

2.禅语摘抄

3.经典禅语

4.禅语感悟

5.禅语语录

6.禅语唯美

7.湖北腾龙洞导游词

8.普巴扎西仁波切经典佛语

9.经典佛语禅语

10.佛家人生禅语

下载word文档
《热腾仁波切禅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