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南卓**禅语

南卓**禅语

2022-06-13 08:24: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nqu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南卓**禅语,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南卓**禅语,希望大家喜欢!

南卓**禅语

篇1:南卓**禅语

1. 当你遭遇苦难时,幸福总会在不远处等待与你相遇。

2. 皈依佛,要尊敬一切佛的身像,甚至连佛的画像塑像也要像尊敬真佛一样尊敬恭奉,不能产生任何对佛不尊敬的言行

3. 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非永久拥有权。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所以,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4. 带给你烦恼和痛苦的,并不是你所遭遇的事,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

5. 有一个人对佛陀说:我要快乐。佛陀回答说,首先去掉“我”,那是自负。然后去掉“要”,那是贪心。看你现在只剩下了 “快乐” 。

6. 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7. 当心境平静时,自然会保持诚意与开阔的心胸。

8. 礼敬一切知无量光!

9. 入行论:若习不成易,彼事亦非有,故应忍小害,大害亦能忍。

10. 没有成佛的愿望就不会有实现成佛愿望的执著追求,若无执著追求就不会凭空实现成佛的愿望,若要成佛首先就要发成佛的愿心即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要先培育生起增上心(责任心)等七种因果相续之心。

11. 为人处世眼界宽,高也和善,低也和善。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2. 背离上师的人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学问,也干不出自利利人的任何事情,这也是一条无法改变的法缘规律。因此,学人最好是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师道。

篇2:南卓**禅语

1. 人生其实不苦,心纠结才苦;道路其实都在,不必计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

2. 布施时,要带着感恩的心,感谢对方接受我们的布施结缘,给我们一个培植福报的好机会。具有广大慈悲心,并能够帮助无量众生,那你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3.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之心,即使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也不会感到满足,而不知足的人则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人世间的物质资源有限,人拥有财富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因此,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就必须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必须心怀善念。

4. 佛与凡人的区别很简单,在于是否清除心灵的污染。

5. 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6. 无论我们修哪一种法门,都不应只是想改变别人,自己却丝毫不改。比如我们告诉别人生气不好,那自己就不应该生气,我们教别人要少欲知足,自己就应知足常乐。所以在教训别人应该怎么做之前,自己要先以身作则,否则教别人如何相信你?

7. 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8. 以正信合十,口诵向佛敬礼,一心坚持慈爱之心,将获得无上菩提圆满的不退转境界。

9.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10. 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 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 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偏狭; 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

11. 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12. 人生,要懂得感恩。感恩,不一定是感谢大恩大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良的人性美。感恩一切好的,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恩一切不好的,增强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

13. 学佛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因为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善才会弃恶扬善;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排除的是散乱心性;见性是心智的蜕变;神通是定心后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

14. 决定一生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15. 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

16. 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17. 如果没有超越口头的虔敬心,皈依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不了解业的道理,那持守戒律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没有发展出离心,寻求解脱是毫无用处的; 如果没有慈悲,自称是大乘的修行者无异是空谈; 如果没有强烈的意志去修持菩萨的六度波罗密,那么所受的菩萨戒也是一个笑话。

18. 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慈悲喜舍心给予布施与协助,且不求回报。

19. 幸福不是大悲大喜,幸福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幸福是自己心灵的感受。当我们放开了成见和狭隘,在内心的宁静中去对待人和事,你会发现谁的祝福都温暖,谁的问候都温馨,谁的握手都真挚,谁的微笑都充满善意。

20. 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篇3:南卓**禅语

1. ,一个人能不能产生符合佛法的任何功德都要看有无三宝加持的效应,这加持效应的产生源于正确的皈依心,因此没有比修皈依心更重要和更殊胜的法门。

2. 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自己,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3.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4. 佛法给予了我真正的幸福。

5. 有的人说,我也知道应该放下,但就是放不下。现在要你彻底现量见到诸法的实相,要彻底放下,你做不到,但是可以比量见到,可以放下一些粗大的分别执着,这也是一种修行。

6. 佛教的“佛”是遍知遍觉之义,“教”是教育教化之义。以诸佛所证之究竟真理教育和启发众生,使一切众生获得真智,摆脱愚暗,达到人格和精神无比完美的佛菩萨境界。——这就是佛教的根本宗旨。

7. 如果因为你思念上师, 而掉了一滴眼泪。 这一滴眼泪是所有的善中,非常大的一种善。

8.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在无常无可奈何的生命当中,能平安活着是幸福的。

9. 人的情绪既可以感染又容易传染,社会风气也一样。要是希望世界祥和而欢喜,首先自己得平和欢喜起来;如果渴望世界充满爱,自己就得先变成爱的使者。

10. 如果没有产生正确的皈依心,没有任何一种可进人佛门之法,也无法获得三戒的正量。因此,皈依法被视为进入佛教的关门和产生戒行的基础。除此而外,一个人能不能产生符合佛法的任何功德都要看有无三宝加持的效应,这加持效应的产生源于正确的皈依心,因此没有比修皈依心更重要和更殊胜的法门。

11. 生活中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的是平静的接纳,接纳生活给你的所有,接纳命运给你的一切,陪着自己的心在接纳中平静的走过,其次,要时时精进,不断提升,让心更加慈悲,善良,博爱,宽容。

12. 如果没有产生正确的皈依心,没有任何一种可进人佛门之法,也无法获得三戒的正量。

13. 常吃谦虚恭敬恕忍宽厚的饭,多喝诚实礼让勤劳节俭之汤。

14.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调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

15. 无论处于何方必要修行,如果以散乱的心在寺院也无法成就,若有修行,身在何处也是同样会成就。

16. 做人应该像大地那样,要让别人踩在自己的身上。

17. 心里有阳光,世界就充满阳光;心里有爱,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心里盛满快乐,满处都是笑声。

18. 若只用财富供养,供养虽然丰盛,但如果不听从师教,就像用高价买了许多药物.却一颗也不吃一样,拜师的作用就一点也起不到。

篇4:Tashi**禅语

1、不要认定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这叫不看。不要认定自己听到的都是事实,这叫不听。不要认定自己说出的都是真理,这叫不说。

2、当你的心是山,外境就是山不转水转,任人来人往、风吹雨淋,我自巍巍岿然。当你的心是浮萍,则随波逐流,摇摆不定,一阵微风,一片落叶,都让它左右摇摆。所以,当你的心总随他人的话语在左右变化,对别人的看法反复无常,就要反观自己,是否是佛经里所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在动。

3、因为想象、所以浪漫;因为现实,所以慈悲。爱情是想象,也是现实;是浪漫、也是慈悲心。

4、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在心中留下伤痕又褪去,令人坚强而安谧。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5、佛法不是别的,是内心的单纯。诚实是一种单纯,慈悲是一种单纯,坚持是一种单纯,相信是一种单纯,不为欺骗而洋洋得意,不为手段而自命不凡,人生无非因果,而因果自在人心。修行也是如此,不为辩论而嗔怒于世,不为觉受而计较得失,修行无非慈悲,而慈悲没有高低。

6、喜乐不在别的地方,只在慌乱中错过的停顿里,温暖不在别的地方,只在脆弱而丢弃的信任里。你每一处走过的地方,风景在你的眼里,因果在你的心里。

7、沉默是思念的启程、烦恼是放下的启程、爱情是顿悟的启程、悲伤是忘记的启程。人生,是修行的启程;今天,是快乐的启程!

8、新的一年开始了,告别了的全部,才知道无常是那么的迅速,过去的一年转眼变成了那一点点模糊的记忆,时而清楚,时而模糊。新的一年的到来,是一种结束,更是一次开始。

9、在爱情里今天的倾心明天的怀疑,时而感动惊喜、转瞬间由爱生嗔,今天的信口承诺变成明天的记恨、而后封闭慈悲心门,当一颗脆弱的心还在信与不信里动摇不定,不能与当下结合欢喜,于是,无常的分离让我们修行,恒常的厮守也让我们修行,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非关时间,只是我们都不能好好的敞开自己!

10、即使这一切相聚最后都是分离、也要将慈悲倾注到骨髓!即使这一切发生都是命中注定、也要将心修行到无我之境地!

11、一个节日存在的意义,更多是让我们知道珍惜所拥有的,感恩所得到的,知足看待所没有的。

12、能原谅别人不是对别人的恩惠,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可以说原谅是一种风度,原谅是一份胸怀,一念之间能解脱自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收获。

13、生活不苦,苦的是欲望。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14、真正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自己的内心。

15、决定一生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16、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17、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信任之间。

18、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 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如果有一天, 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19、当你决定放下时,你不会失去什么,唯一会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烦恼。

20、路不通时拐弯,心不快时看淡,情渐远时随缘。「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自在行。」

21、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22、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渐渐减少对事物的欲望;学会让自我常常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起点。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喝一杯清茶,放一曲舒缓柔和的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慢慢梳理新的未来;或者盘腿打打坐,读读经。这些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23、不管体验喜悦或忧伤,心中了知是浮云的梦;行走在深深的无常,我们可以忘记悲伤;相知的、偶遇的、擦肩的、无一不是前世的母亲;当下心怀沁心的慈悲,是轮回里润心的甘露;授人智慧、予人以爱,是如幻的世间里唯一的、永恒的、迫不及待的快乐!

24、可以辛苦的拿起,也可以轻松的放下。

25、当下的经历、当下的感动、当下的释放、当下的原谅。一分的真实,就是一分的救度;实在的发心,就是实在的功德。

26、佛法的根源在于珍贵的菩提心,而菩提心便是仁慈对待他人。

27、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胸襟;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变化;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28、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所以,想不开就别想,得不到就别要。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解释。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 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关键是你的心境,而不是你的遭遇。

29、真正的慈悲不是仁慈,而是以充满创意的方式让他人觉醒。

30、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闭上眼睛,清理你的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31、当你只有自己的时候,生活皆是苦处;当你心怀众生的时候、一切皆是良药!当你自我的时候,与朋友在一起也并不开心;而当你心中无我的时候,一人独处也很逍遥自在。

32、一颗受伤的心,有慈悲方能疗愈、有信念方能重生。轮回的哀痛莫过于自私,无条件的爱是心灵的良药。无需再问如何无私,无私只在止心时。

33、生命是自己的,不必用别人标准来框定自己人生。如果想讨好所有人,满足所有人的标准,最终只会迷失自己。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标准。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徒劳无功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就好。

34、做事做人的标准是让自己感动,因为对自己不能虚假来让自己感动。

35、慈悲心、不需要什么条件,正如天空的月亮不需要任何语言;无我、不需要什么争论,正如同快乐、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佛法是空、是快乐、是自在、是没有时间的永恒!

36、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

37、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38、慈悲是唯一的治愈,无我是唯一的解脱!

39、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别人不好,想伤害他,他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就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就会有不好的“应”。所以一定要发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一切物,可以化解一切灾难,一切痛苦,慈悲心能改变一切。

40、愚人只看现在,智者向往未来!

41、心中的宽容多一分,脚下的路便会阔一寸。

42、听说,世界上最美的相遇是擦肩,最美的誓言是谎言,最美的爱都在昨天,最美的思念是永不相见。

43、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44、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45、人之所迷,因在局内,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宁静看自己。

46、当你遇到一件事,感觉无法解决,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和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多些冷静,多些思考,换个角度,换的空间,换种方法,换个思路,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一昧的原地踏步、绕圈或者太执着,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生命中总有挫折,但那不是尽头,只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47、平凡、是生活里翻过高山、越过大海以后最美的风景,它让人珍惜现在、回归家园;淡定、是心灵满怀荣耀、饱尝悲伤以后最好的境界,它让人触碰真实、慈悲当下。没有比平凡更好的日子,也没有比淡定更好的办法,一切,只在转念之间!

48、闭上眼睛,清理你的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49、过往的车辆来了又去、心里的故乡却在脚下一直不变;过往的行人来了又去,心里的家人却在记忆中永恒存在;云在天空、日月流转,佛性就心停歇的地方、不生不灭!

50、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当你看到别人在笑时,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在伤心,其实别人只是比你会掩饰。当你很无助时,你可以哭,但哭过你必须要振作起来,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篇5:巴登**禅语

1、有的人习惯向佛求福,殊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只是修的一个方式。如不断除恶念恶行,如不行善,再多祈求也无益。信佛,其实是信因果。想要得福报,就要种福因;想要离苦祸,就得断诸恶。一切苦乐福祸,都取决于你自己。真求佛就要学佛。学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

2、曾经有很多事情,我们总想等到将来的某一天,或是某一段时间再去做,到最后却始终没有做成,人生其实就像孩子手中的铅笔,看起来好像够长可是用起来不知不觉就嫌短了,这一辈子,我们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吧,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3、不要小看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不要恶言他人, 你泼出去的脏水早迟会损污到你自己。 不要欺骗他人, 欺骗得到的暂时利益不仅无助于你,反而会使你陷入堕落的泥坑。

4、可以接受一切,可以享受一切,同时,随时准备放弃已拥有的一切,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

5、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6、禅不在于空间的置换,身体在哪、佛寺就在哪;禅不在于时间的推移,心念在哪,觉知就在哪。用智慧的眼、去度轮回的情:往苦难处观因果、往欲乐处观平等、往众生处观慈悲、往世间处观清净。禅未必是稀奇,禅是安住似树,是海之无波,是婴儿酣睡,是掌中琉璃,是守持好当下的这一份默默和静静。

7、当你有爱与恨的感觉时,你必须看着它们。它们正在教导你,提醒你不要落入极端的方式。冲动有可能引你陷入放纵或压抑两种极端的模式,即经典中所说的纵欲与自虐两端。佛陀刚悟道时,就是教导弟子不要陷入这两端。它不只在佛陀的时代有效,即使到了现代依然有效。

8、大多时候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已。

9、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有时候你必须跳出窗外,然后在坠落的过程中长出翅膀。现在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前进的方向。

10、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着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

11、不要对最熟悉的事物熟视无睹,什么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呢,可能就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亲人、朋友、爱情、时间、工作、身体等等。这一切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没有了这一切,我们只是孤家寡人,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忽略了与我们最有缘的事物,那么就等于将幸福从身边推开。只有珍惜与重视,人生才会平安喜乐。

12、当你事事顺利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正在用尽你的福报;当你屡屡受挫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依此可消除你往昔的罪业。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就会更加精彩!

13、佛说: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如果那样,一切来不及了。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14、不落入极端是最高的戒律,既不做吸烟者,也不做骄傲的不吸烟者;不做说谎者,也不做极其傲慢的不说谎者。极端的守戒,只让骄傲膨胀。以自己守戒为荣的佛教徒,表現出屈就他人,炫耀自己的戒律,让那沒守戒或守了一点的人难堪,这种佛教徒需要读《金刚经》。

15、其实,有些人的争论,根本没有什么实义,完全是为了争一时之气。这在智者的眼里,就跟看小孩抢玩具一样,只会一笑置之。

16、人生是一场戏,而死亡不是生命的断灭,只是这场戏演完之后,进入下一场戏的换场过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入戏很深的演员,只不过没有认识而已。

17、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

18、死亡并不神秘,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结束与终结,而是生命的起点,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而已。就像把硬盘里面的数据拷出来,装到另一个硬盘当中一样。当然,如果今生做得不好,来世会有不好的果报。如果做的坏事太多,来世能不能变成人就不好说了。

19、我们尽力而为,即使只是短短的一两分钟给予众生自由,这也是值得的,而给予牠们自由是我们能做的。

20、痛苦和快乐是无法医治的,它们在生命中会反复一再的出现。但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逆境和痛苦,只要你对自己不灰心,坚持抗拒恐惧与绝望。当你的心胸变的如巨大的空中一般,心灵的痛苦战争就会犹如动摇的白云一样会随时来,也会随时散。

21、人生是一场追求,也是一场领悟。平淡的日子里,安静,简单,没有起伏,没有波澜。有的只是一种安宁,一种重复,一种寂静。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季节怎样变化,一如平常,安然于自己的生活,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人的生活多是这样平淡,平凡,宁静。

22、昨天已经过去,明天你还未知。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人生难免会有所迷茫,只要明白自己是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就什么都不迷茫了。多点淡然,少些虚荣,活在真实,活得自在。

23、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

24、佛法不只在佛经上,也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从吃饭、睡觉、听音乐、呼吸、脉搏...到身体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琐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25、忍耐的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却是甜蜜的。不论是对逆境,对内在的烦恼还是外在的灾祸,都要忍。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一种明心见性的处世哲学。忍耐不是软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想得开,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

26、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27、做人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凡事随缘,不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执着于一念,舍得放下,适时放下,才能还原生活的安详。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是却会让生活的底蕴更加隽永和悠远,让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明白,亦是一种结局。

28、不要把现实生活太过度理想化,以为一切都很美好的,没有任何危机和意识.这样在面临生老病死和各种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极大的失望。当无法面对的时候,就会走一些极端的路。所以,适当的危机感是战胜困难的必要装备。

29、内心慈悲,会让你的人性放射出佛的光辉,令人间温暖无比;内心平常,会让你甘于淡泊,随遇而安;内心清净,会让你心平如镜,神清气爽;内心自由,会让你得大自在,处处无碍;内心自然,会让你道通天地,回到生命本源,获得最美的安顿。其实,只要一颗平常心,就都可以做到了。

30、当你说累的时候,或许是心累了,或许是人累了,便很想安静,试着除去一天的浮躁,找一块安静的地方,给心灵放一个假,来静静地聆听净化心灵的音乐。佛家说,净化心灵,贵在自我。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看见污垢,有效地清理污垢。若总是用双手遮住自己的心灵深处,那么,污垢是永远也洗涤不净的。

31、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这个世界上最不开心的,是那些懂得太多和想得太多的人。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

32、你的一句不在意的恶语,往往是你日后被人记恨陷害你的一种因,到了果报成熟时给你带来的却是致命的伤害…所以远离恶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33、愿沧海明月不住于心,以淡然之态观生住异灭,轮回即涅槃,可叹世人多茫然,不识体性,妄受诸苦,谁言我之过,今思过矣,烦恼可结菩提果,全系心之一念间,风不动,幡不动,莫让心妄动,一切不过笑谈间,叹君以妄为真,迷乱自心,故慎思,慎察,则正道成矣。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过尔尔。

34、念佛的人容易除慢,念佛的人,心比较淳厚,所以能够把慢心消除掉。而且念佛常常要拜佛,一面拜佛一面唱忏悔偈,每天忏悔。我们常发现很多念佛人,一面拜佛一面掉眼泪,慢心在念佛拜佛中不停地消除掉。念佛也会使人开始远离恶缘,不遭横难,学佛的障碍会开始减少,这是念佛的好处。

35、很多人只喜欢迎接出生,却拒绝接受死亡,这有点偏激。就像一个人只爱早上醒来,却不愿晚上睡下一样,忽略了后者也是自己必须经历的事。其实,就算你睡下了,第二天照样还会醒来,生死也是一样的道理。

36、其实生命很短暂,死亡随时而来,所以,从今以后我该必须要节省时间,专心专意地学修佛法, 不再心情散乱,专注心绪用于修行之上, 暂时不在线。

37、人生是一场戏,而死亡不是生命的断灭,只是这场戏演完之后,进入下一场戏的换场过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入戏很深的演员,只不过没有认识而已。

38、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 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39、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

40、人幸福和不幸福主要就是心情,心情好就在怎么下去,在怎么失败,在怎么条件不好也是会过得很幸福的!人心情不好,在怎么得到,在怎么成功,在怎么条件好,在怎么好也过得不会幸福的,主要自己内心学习好就,人生过的好不好幸福和痛苦都在心里面!

41、世上一切幸福,来自利他的心;世上一切不幸,来自对自己的爱。

42、人幸福和不幸福主要就是心情,心情好就在怎么下去,在怎么失败,在怎么条件不好也是会过得很幸福的!人心情不好,在怎么得到,在怎么成功,在怎么条件好,在怎么好也过得不会幸福的,主要自己内心学习好就,人生过的好不好幸福和痛苦都在心里面!

43、走的路难,越来越好走;走的路好,越来越难走。

44、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佛法犹如甘露,不可 不饮;善知识犹如解脱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脱道,到达彼岸面见诸佛。

45、如果真有来世,我愿即刻化做轻烟随风飘去,将今生的遗憾化为来世的缘;将串串泪珠化做芬芳的雨露,熔化冰封的心扉;留一枚永远的种子,期望来生,重生一片完美的情缘。

46、时光,总盛开在当下。年华,常零落在未来。不要奢望能锁住时光,把握住了当下,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47、修行就是要自己身口意的恶的行为要改善为善的行为。这就叫做修行!

48、心灵梵乐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当音乐响起,世界瞬间安静下来,灵魂进入空无一人的境地。

49、佛陀说:在所有佛法的修行中,修无常是最殊胜的。所以我们应当时时观想行住坐卧的一切行为,都是这一世最后的行为;口中所说的,是今生最后要说的话,内心所想的,也是今生最后能想的。只有时时观修无常,才算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50、一生中,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要相识相交许多人,而心灵像一个筛子,在世事颠沛流离中,慢慢的一些人就漏掉了,不过对于智者来说,他们漏掉的只是,别人的过错与不足,他们不会刻意去记恨一个人,而会记住他人的好和善,并时时充盈自己那颗感恩的心,宽容、大气的生活,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喜乐与安然。

【南卓**禅语】相关文章:

1.禅语

2.禅语摘抄

3.经典禅语

4.禅语感悟

5.禅语语录

6.禅语唯美

7.卓林作文

8.卓卓铮铮的反义词

9.卓匠随笔 教案

10.经典佛语禅语

下载word文档
《南卓**禅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