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

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

2025-01-13 09:43: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ett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

篇1: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

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

摘要:沥青砼路面的早期破坏,很大程度与水的作用危害极大。水浸湿路基可引起强度和稳定性的下降使路基失稳,文章论述了形成水破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防治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对路基路面的作用主要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蒸发、地面水的渗透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当路基内出现温度差异时,在温差作用下水还会以液态或气态的方式从热处向冷处移动和积聚。从而改变路基的湿度状态。水浸湿路基可引起强度和稳定性的下降使路基失稳,引起塌方、滑坡等病害。路基沉陷、冲刷、坍塌、翻浆,沥青路面松散、剥落、龟裂等病害,都不同程度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采用半开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时,产生的水破坏尤为严重。

1 形成水破坏的原因

(1)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黏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南方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数量及速度比北方干旱地区严重的多。近年来,中国部分高速公路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路面,虽然产生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明显改观,但只要混凝土不均匀自由水能够进入并滞留的地方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水破坏。

(2)在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黏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据国外有关试验数据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90℃,实际上已不可能再被进一步压实。再者,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空隙率大的位置越多水破坏现象越严重。设法加强沥青面层间黏结力也是有效防治水破坏的措施之一。

(3)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

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还会出现: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啃边。严生的原因是路面过笮,行军压倒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啃边。对啃边病害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设法加宽路面基层到面层宽度外20 cm~30 cm。

(4)路面受动水压力的作用:路面积水渗透较慢,但如果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对积水的作用下,对水压力很大,使水的渗透大大加速,这样会加速路面的破坏。同时也可以看出路面排水的重要性,上海同济大学有学者专门在这个方面做研究,结果表明。动水压力的作用危害极大,不可忽视。

例如:罗夏(罗城――夏家营)所养护路段――晋祠特大桥全长2.6km,结构为预应力钢筋砼箱梁,通车运营6年。由于雨水较大且持续时间长,路面渗水现象严重,加之重型、大型车辆颇多,在车辆不间断的重复碾压及振动下,致使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推移、松散、坑槽、裂缝等病害。4月份公司组织人员对其病害进行了集中处治,首先对损坏部分路面进行了彻底洗刨,其次对桥面铺装层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复,同时还对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将其改为改性沥青路面,最后对沥青路面表面进行了微表处理,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防水能力和路面质量,大修后的沥青路面通车运营良好,修复后至今未出现类似病害,节约了养护经费。同时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丰土会反映良好。

2 预防措施

公路不仅要重建,也要重养。由于各种原因所潜伏的路面隐患,多在竣工后1~2年内显露出来,因此应特别重视路面竣工后至交、竣工验收阶段的养护管理,使路面得到及时养护。防止水对路面的破坏措施如下:①要经常保持路面清洁,无杂物和硬物存于沥青路面上;②要疏通排水系统,特别是雨季到来之前,以防积水渗入路基、路面,影响路面强度和稳定性;③沥青贯入式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要加强初期养护,通过行车反复碾压,促进油层稳定、成型;④要及时养护,把病害消灭在萌芽期;⑤要讲究养护方法,沥青砼、沥青碎石等路面的养护,要用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热铺、热压、及时开放交通,切勿采取喷油、撒料的层铺法养护。

3 结束语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早期病害一旦出现,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为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在工程施工中根据其成因从路基、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到原材料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尤其是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实地考察做到排水完善合理,排水沟、截水沟、涵洞等设施合理配置。不该节省的不能节省。施工中要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才能减少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发生,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路面、路基排水通畅。

总之,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水破坏只是其中之一,但不可忽视,每到暴雨季节我们可以发现水毁在公路中非常严重,给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这就说明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其投资效益。

篇2:水泥砼路面破坏原因与防治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泥砼路面;破坏原因;防治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从路基施工、基层施工、桥头台背处理、砼路面施工、道路表面排水处理及断缝处理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篇3:水泥砼路面破坏原因与防治研究的论文

1.1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施工单位在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严,使用了不适宜材料从而造成路基下沉或塌方,以致影响路面直到路面砼板破坏。

软基处理不当。软土地段路基施工时,往往是由于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使成形的路基沉陷或滑移等,最终影响路面砼板。

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问题。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为了赶工,为了节约成本未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每层填料松铺厚度及压路机碾压次数不够;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还有在挖方路段,由于没有控制好标高,挖深几厘米后再回填土,这样压实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也可导致基础下沉。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直到影响路面砼板。

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挖交界处,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坡度大于1:5的坡地时,应把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m,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2%,且台阶上不能有积水,然后再分层填筑压实,这样,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和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遇到以上情况,在路堤填筑时,根本未将施工地段挖成台阶后分层填筑压实,以致影响了路堤填筑的质量,形成隐患给路面砼板造成破坏。

桥头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当前一些施工队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严格按施工规程作业,台背填土速度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施工单位在进行台背回填时,松铺厚度未严格控制;回填材料没有认真地选取;压实仅用人工夯实,有时即使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也只不过是形式,敷衍了事。台背回填中最易被人忽视的是,开挖出的台背,虽说台背回填时中部填筑合乎要求,但边缘为不透水性填料,没有进行更换,所以路面渗入的水积存在台背,这样时间一长便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台背沉陷,以致路面板遭破坏。

1.2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不好,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路基、底基层、面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水泥稳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准:水泥用量不足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的质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坏。

路面水泥砼板施工方面的问题。水泥砼面层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含泥量超过1%),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施工时配合比不准,水泥用量偏低,导致水泥砼路面标号偏低,或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水泥砼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这样势必影响砼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

水泥砼路面结构层防水或排水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往往路面板遭到破坏,人们想到的总是路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或台背回填质量或水泥砼板本身的浇筑质量等,而未足够重视结构表面渗入到路基中的水对路基的侵害。目前,虽说对砼板的缩缝、胀缝、施工缝(纵向和横向)采取了特制的材料对水进行封锁,使水从路面排走,但效果仍然不佳。据了解,路面板遭破坏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由于路表水渗入路基,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在外力的作用下,时间长了将会产生唧泥,一段时间后,路面砼板就脱空了。

施工不当产生断缝。由于切缝不及时,混凝土在干缩作用下,产生断缝;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刮起大风,水析出速度过快,拉应力迅速增加,在未到切缝时间时,产生断缝;配料不注意,造成局部混凝土强度偏低,在内外力作用下,易产生断缝;由于基层高,为了控制高程而使面板减薄或为了使面板达到厚度,而将基层下刨,使基层凸凹不平,摩阻力增大,这时易产生断缝。2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防治

2.1路基施工方面

路基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路面板遭到破坏后,要对路基有质量问题的地段返工是不可能的,且水泥砼板难修补。故在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清表要彻底。不适宜的材料应全部清除且按规范要求分层碾压搞好基底压实。.软基处理要慎重。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路基填筑过程中,填筑材料以采用强度高、水稳定好、压缩性小的砂性土,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松铺厚度和粒径,控制压实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每层填筑要用平地机等机械整平后压实,形成横向路拱,做好临时排水使路基干燥等。

2.2路面基层施工方面

在准备摊铺级配碎石垫层前,应对准备铺设段的路基恢复放样,并检查该段的路基标高、横坡度、宽度、压实度是否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级配碎石层的铺设。级配碎石可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配合而成级配碎石强度及稳定性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集料的最大粒径及颗粒组成,因此我们在选择料场时,应先对料场进行取样试验。混合料拌和出台后,经自卸汽车运到施工现场,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修整,根据规范要求层厚不超过20cm.混合料摊铺宽度应比上层结构宽度每侧伸出至少30cm,以保证上层结构充分压实。

路面砼板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保证砼质量并充分地密实,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施工前应准备足够的砂石材料,各种材料要符合规范规定,并应试配好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按规定对基层进行弯沉、平整度、高程、横坡、幅宽等项检测。

2.3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措施

处理好台后地基。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重要措施。受造价约束,一般情况可设置过渡性路面,加强养护补强措施,待沉降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常用过渡性路面有预制水泥砼块、沥青过渡层等,都是解决好桥头跳车有效办法。

对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对连接沥青路面,则在桥台处增设增变厚式水泥混凝土埋板,对连接水泥混凝上路面,则将连接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我们还应注意,混凝土路面同桥梁相接处,最好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放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如为斜交桥,尚应设置钢混凝上渐变板。

2.4水泥砼路面板破坏后的处治

对于破碎、沉陷的水泥砼板最好是铲除,用同标号的新砼进行修补。.对于水泥砼板严重裂缝,我们可以用乳化沥青砂修补,材料为乳化沥青、细砂。严禁在雨天施工。修补完后在其表面铺一层细砂,1小时后可以开放交通。.对于水泥砼板中等裂缝和细微裂缝,可采用聚氨脂修补裂缝材料进行修补。.对于水泥砼板底脱空,下沉我们可以采用板底灌水泥浆加固基层,使浆体充满砼板底,可以抬起砼板,减少沉降和错台,使用材料主要是水、水泥、化学外加剂。对于严重的路面错台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广州爱克思环保材料技术研究所生产的错立平(XCR-07),此产品固化速度快,减少施工对行车等的影响,但不宜在雨天施工。

结语

公路建设是一项基础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从近几年全国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来看,“质量”这个概念已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步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一条高质量、高标准公路的修建,不仅离不开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同样必须有一支高水平、责任心强的监理队伍和具有科学头脑的管理队伍。

篇4:沥青砼路面中农村油路病害防治的作用论文

沥青砼路面中农村油路病害防治的作用论文

摘要:从农村公路的使用现状、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及病害的具体表现几方面,对当前在农村道路维修中使用较多的单层结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单层沥青路面;油路病害防治;分析

1农村油路病害介绍

1.1病害定义

农村公路作为国家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农村公路链接着周边的乡镇和旅游景点,直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是提高农村人民出行以及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农村一旦地理条件较为偏僻,乡村公路作为直接裸露的设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且公路的结构设计情况以及交通情况会影响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导致路面出现多种病害,极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当前在道路使用中存在的病害主要包括:坑槽、搓板、网裂、龟裂、松散等多种病害的形式。网裂是指在路面上存在不小于1mm的裂缝,其面积不小于1m2。龟裂是指路面上出现多条不小于3mm的块状不规则裂缝。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和集料等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使用中失去黏结力进而造成路面的结构松散。坑槽是指在路面使用的出现坑洼破坏。翻浆指路面的硬度不足,在湿软之后出现泥浆冒出的现象。

1.2病害的形成原因

在农村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资金限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导致道路施工的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标准较低以及施工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导致最终的路面建设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在工程完工之后由于气候环境等的影响使得后续的养护工作进行质量不佳,导致在路面的使用中出现多种病害。在农村公路的使用中,产生路面病害的原因各有不同。首先,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道路的的路基和基层结构在气温较低时会发生冻胀,使得路面出现裂缝和网裂病害,随着气温的下降,裂缝范围会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路面的.使用。其次,坑槽病害出现的原因包括三点:第一,施工中路基的处理质量不佳,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质量不高,使得在降雨天气路面积水严重,引起路面开裂。第二,在施工中路面层的厚度不足,导致使用中负载对于路基有较大的压力,造成路面开裂。第三,在道路使用出现病害时未进行及时的养护,导致病害逐渐扩大,影响路面的使用。

2单层结构沥青砼路面施工在道路病害控制中的作用

2.1旧水泥砼路面的处理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加铺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是对原先旧路面的处理。在旧路面的修复中,施工人员先要对原有路面进行损坏情况的评估,以确定修复工程技术和材料使用量。在路面损毁情况的评估中,评估人员主要是针对路面的混凝土板的断板率和平均错台两个指标,将路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道路等级的评定来确定施工加铺中沥青层的施工工艺和加铺层的厚度。由于路面病害的存在,农村水泥路面的平整度等性质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旧的水泥砼路面作为加铺单层沥青砼的基础,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加强,保障加铺层具有稳定的基层结构,提升稳定性。一般施工过程中常通过如下的技术来对旧有路面进行处理:第一,更换出现病害的路面水泥砼板,保证路面平整性。第二,对于路面上错位的水泥板块和唧泥,技术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压浆处理,保证其稳定性,并对错位的板块进行磨平处理,提升平整度。第三,在多唧泥路段增设多孔砼盲沟,保证加铺施工可以正常进行。

2.2处理路面裂缝

裂缝的预防和修补中,施工人员要保证原料的质量。原料在施工准备阶段,如搅拌不均匀或是水泥的搅拌过程中未按顺序进行均匀的搅拌,就会引起路面在硬化阶段的收缩不均匀,内外应力的作用之下,极易造成路面产生断裂,影响水泥砼路面的强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水泥的配比中水分的含量太大,也会影响水泥砼配比的准确性,影响路面的硬化过程。同时,在设计策划阶段,建设部门就应当考虑多方面影响路面断裂的因素,尽量完善设计内容,减少策划上的遗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兼顾路面质量。过多的大吨位车辆就要求路面设计的工程师注意公路的最大负载,并在满足最大负载的前提之下,保证路面的质量。

2.3路面接缝处理

接缝包括旧板的纵横结构缝都是水泥砼路面的薄弱环节,也是加铺后易产生反射裂缝的位置,因此必须做好接缝的处治工作。部分路面可以采用玻纤格栅作为预防反射裂缝的处治措施。具体工艺为对水泥板接缝清缝后进行热改性沥青灌缝后,跨缝设置1m宽玻纤格栅。

2.4层间粘结和表面处理

罩面层与原水泥砼板的层间处理是影响罩面层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常规层间处治采用热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病害路段白加黑罩面层间粘结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进行处治,施工时使用全自动高智能沥青洒布车施工,洒布量按1.8kg/m2控制,再撒S12(筛除4.75mm以下部分)的预拌沥青碎石,约为3.5kg/m2,覆盖率占60%,以施工不粘轮为宜,局部撒布过多的石料人工清除。

2.5质量控制

PG82-10改性沥青是单层罩面所使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罩面质量,是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材料。因此必须对沥青的出厂与封罐做好跟踪工作,使用前按进场批次及数量进行检测,并适当提高检验频率,以确保其品质符合沥青PG分级的质量要求。通过测试沥青粘温曲线及试验路的检验总结,确定了PG82-10沥青的施工温度及摊铺碾压工艺如下:矿料的加热温度为190~210℃,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65~170℃,成品料的生产温度为175~185℃,摊铺采用2台ABG8620摊铺机按4.75m+6.5m摊铺宽度组合成梯队同步摊铺;混合料到场温度175~185℃,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控制在3m/min。摊铺过程中保持匀速、不间断,混合料无离析现象,摊铺系数为1.28,随时检查混合料松铺厚度,摊铺后采用钢轮初压1遍,复压用钢轮振动碾压3遍,再用胶轮碾压3遍,最后用钢轮终压1遍收面。

2.6检测

施工完成后,对路面进行了压实度、平整度、渗水及抗滑等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压实度。共取芯38个,路面压实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平均值为94.8%,合格率为100%。平整度。对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的平整度检测采用多功能数据采集车所配备的激光平整度仪进行检测,连续平整度检测统计计算区间按照每100m为一个计算长度,计为一个实测点,共检测495个测点,检测IRI平均值为1.58,满足小于2的规范要求渗水系数采用路面渗水仪进行检测,在检测路段行车道沥青路面上进行,共检测348处,渗水系数平均值为31.8ml/min,满足小于80ml/min的设计要求。分析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有交通量大、设计不足、地质环境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征主要为:坑槽、搓板、壅包、网裂、龟裂、松散等。基层公路养护管理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真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情况的养护病害问题,采取高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2]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JTJ073.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篇5: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论文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交通量剧增,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自然环境的侵蚀等方面的原因,出现露骨、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破碎、板底脱空等路面损坏,若不及时进行维修,往往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下降,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近些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复技术。它具有工期短、造价低,施工方便,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同时充分又利用旧水泥路面等优点,能有效地改善道路的使用品质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所以国内外目前修复道路的常用方法是加铺沥青层。

一、加铺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

加铺前只有处理好原有路面的各种病害,才能为改造后的路面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加铺沥青面层前,首先要对路面进行全面检测,得出损坏的类型、程度和原因等各项情况。因路基会出现局部沉降,面板在压力作用下的应变很大,受到的拉应力就超过板所能承受的弯拉强度,出现断裂现象。当原路面板断裂处平均弯沉大于0.7mm时,要将原路面板破碎成30-100cm的小块,在破除旧面板时要防止损伤基层,对板体进行更换时要把破裂的面板取除后对基层清扫检查,当发现基层上有少数裂缝,要加铺钢筋网,修复松散基层,注意要用15#混凝土填充、捣实,浇筑面层,基层表面要平整,并具有一定的横坡坡度,然后重新浇筑30#混凝土板。在凿碎清除破碎面板时,不宜用冲击力对周围板块基层有振动影响的机械,如冲击锤。在浇筑新的混凝土面板时,混凝土板块的强度必须大于原来板块的设计强度,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都应符合有关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规定要求;若破损只是局部的,可以将局部凿除并重新浇筑混凝土;对于未发展张开的裂缝,可以采取树酯胶进行封闭处理。

(二)路面原有接缝填缝料缺失的,要清理接缝并重新灌满改性沥青,以有效防止路面水从路面渗入基层,保证基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水泥路面上的大多数接缝是加铺层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处理缝隙时,要把缝隙清理干净,使用改性沥青时,要由砼路面嵌缝机加热至300℃,然后再使用砼路面嵌缝机注胶嘴把改性沥青注入接缝内。但重要的是,缝隙要灌满,不能留有空隙。在接缝处铺设防水抗裂材料,可以更好的对接缝进行封闭,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射裂缝出现。

(三)对老路面要进行清洗,最好采用森林灭火鼓风机沿纵向排成斜线将灰土吹净,最后用高压水枪彻底将路表面所有的杂物、泥土、灰尘等冲洗干净,以便沥青能很好地附着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粘层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刚、柔两种结构之间的粘结作用。

二、对加铺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施工控制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沥青要选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性能、指标必须满足高等级路面施工的要求。

2.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整体骨架的作用,本身的强度特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棱角性和集料的级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粗集料必须是坚韧、粗糙、有棱角的优质料。细集料要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石料的抗压强度不能低于三级,压碎值要小于25%,与沥青材料粘结力不能低于三级,并且要控制石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扁平颗粒含量多会增加石料的表面积和沥青用量,也会降低混合料的抗形变能力。一般选取的石料必须达成洁净、无杂质、无风化,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建议采用机制砂,或者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其中天然砂的含量不大于10%。 3.填料。混和料中要掺配适量的高质量的矿粉等填料,洁净、干燥、无杂质的矿粉用量一般为混和料总重的2%~4%。

4.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加热普通沥青的温度控制在150℃~160℃,加热矿料的温度应控制在170℃~180℃,普通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55℃~165℃。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0℃,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90℃,混合料出厂温度在165℃~175℃,超过190℃废弃。混合料要在摊铺前1-2小时开始拌和,将贮料仓装满,但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运输混合料时要根据运距、拌和能力及摊铺速度来确定运输车辆。摊铺前必须要保证有5~6辆运料车等待卸料,以确保摊铺中的不间断供料。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保证摊铺平整度。

(二)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环节

1.首先要确定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合理的厚度。增加加铺层的厚度能防止反射裂缝,但其厚度太大,成本太高不划算,加铺层太薄又容易产生反射裂缝。加铺层的厚度要根据旧路面的实际高度来实地检测计算,新旧路面的高度相差太大,会使接缝加大,影响路面的质量。

2.加铺土工布可对夹铺层起到加筋作用。在铺设土工布前要喷洒粘层油,油量要适中,喷洒要均匀。铺设土工布时要平整无折、无气泡,然后把其碾压至黑色才能铺设沥青混凝土。

3.摊铺沥青混凝土前,要先对摊铺机预热三十分钟,根据松铺厚度,调整熨平板高度,用木板垫好,其高度与松铺厚度相等,使熨平板牢固地放在上面。摊铺过程中摊铺温度得不低于140℃,在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可以用目测法进行判别:过热的混合料表面上冒青烟,色泽不均匀;过冷的混合料表面粗糙,并且有结块现象,骨料表面裹覆不好。摊铺速度要与供料速度相平衡,应保持匀速缓慢前进。也要尽量一次性摊铺全路幅,两台摊铺机前后同时工作时,应保持十米间距,以免形成施工冷缝。

4.沥青混凝土的碾压。碾压要在摊铺工作完成后紧接着进行,要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的工作。碾压时,选择压实机具的吨位要考虑加铺沥青层的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初压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终压应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在压实接缝处,如果接缝的混合料温度达不到要求的压实温度,要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料的温度达到要求的温度,保证压实后的路面没有缝迹。压路机压不到的路面,要采用热的手夯或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能再修补表皮。

三、结语

对早期修建的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由于部分道路因“面板薄、基础弱、排水差等或受到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的影响,路面出现如:露骨、断板、错台破碎等病害,并且由于道路已经接近或超过了设计年限,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给车辆行驶安全造成隐患,而在众多修复路面的技术中,唯有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好沥青混凝土加铺的各项施工质量措施,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原有公路的利用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符冠华,倪富健,战高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疲劳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1(1):17-21;

[2]胡长顺,曹东伟.有防裂夹层结构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2(Sup):1-8;

[3]于凤河,张永明,宋金华.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6: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水破坏机理与解决措施探讨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水破坏机理与解决措施探讨

本文从沥青混凝土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出发,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机理做出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重点,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 者:傅玉新 肖庆友  作者单位:从化市公路管理局 刊 名:科学时代(上半月) 英文刊名:SCIENCE TIMES 年,卷(期): “”(5) 分类号:U4 关键词:高速公路   沥青砼路面   水破坏   措施  

篇7:论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工学论文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除结构设计、材料组合外,主要取决于施工。通常说,工程质量是施工做出来的,所以施工对工程质量起保证作用。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工序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对施工的全过程、各阶段、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以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逐层的质量保证来最终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

1 加强原材料的试验工作

材料的质量是沥青路面质量的保证。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其中材料不合格是原因之一。

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绝不能使用,并不准运人工地,已运人工地的,必须限期清除出场。同时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对材料的数量、供应来源、储存堆放进行标识清楚。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规定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如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路面泛油现象,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混集料的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黏附性能好的集料。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混合料使用的矿粉要进行搭棚存放,作好防雨防潮措施。

加强沥青混合材料配合比的控制,施工单位自检体系要严格控制材料规格、用量和矿料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

2 施工操作问题

机械设备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沥青砼等高级路面,没有先进配套的机械设备,是修不出符合质量标准路面的。施工前检查设备,在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对拌和厂、摊铺、压实等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应进行更换,直至符合要求。

施工时下列因素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较大:

2.1摊铺

摊铺前应综合考虑拌和机生产能力、运力以及摊铺能力,要保证摊铺连续不中断且摊铺时间不能持续太长,并保证接缝紧密、平顺。否则易形成纵向裂缝。

2.2碾压

碾压机械的数量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车辆多少以及摊铺能力综合确定,以保证摊铺后能及时碾压。碾压时沥青混合料速度太快或温度太高会产生横向裂缝。因此,碾压速度要慢而均匀,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初压温度应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合料类型和试铺试压效果确定。

2.3粒径、配合比

面层料粒径不能太大,应保证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当矿料中的大颗粒粒料尺寸过大时,摊铺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和拉沟等问题。

混合料配比不当,也会产生裂缝。因为振捣梁在摊铺过程中对混合料进行捣实的同时会将混合料向前推移,如果混合料中大颗粒粒料过多就会出现全铺层的大裂缝。为了消除这种裂缝需要改变混合料的配合比,严格控制大颗粒含量,并将熨平板加热。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对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拌和温度、均匀性、出厂温度进行检查,并取样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对于拌和温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应予废弃或另作他用。

2.4沥青的用量

沥青黏度小会影响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同时,若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太小,或者在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温度太高致使沥青过热,都会引起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相对变薄,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空隙率偏大,这样会导致沥青膜暴露太多,沥青的老化作用加快,同时,渗水性加大,进而加快水对沥青的剥落作用,最终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引起路面开裂。

3 严控超载车辆

过量超载的车辆是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开裂、凹陷、唧泥、使用寿命骤减的主要原因,汽车超载不仅使按现行设计方法的沥青路面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高温时在坡道、弯道处几次甚至1次就可把沥青面层剪坏,确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杀手,应依法控制。太原西北环高速养护罗城一夏家营路段为例,日均车流量为73632辆,其中重型车辆占64.3%,由于该路段路面损坏现象相当严重,部分路段经常是修了又坏,坏了又修,为此,养护单位委托科研院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路段沥青路面进行路况调查、钻芯取样试验、实际交通量分析、路面各层弯拉应力、剪应力验算,并提出修补方案以及防止损坏的措施,认为造成路面局部开裂、凹陷、唧泥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运输煤炭、水泥的车辆过量超载,使沥青路面所承受的剪应力过大而破坏。

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由于与基层黏结不良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另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可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或改性沥青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因此,公路治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4 结束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监理工程师必须把好每一道工序关,施工单位必须按施工合同要求,按《沥青砼路面施工规范》要求施工,配合监理单位的工作,加强自检工作,双方共同努力,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篇8:影响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原因-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方兴未艾,人们对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路面的耐久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素质、路面的施工设备、路面施工工艺的选用、摊铺机准线控制(钢丝基准线、18m接触式浮动基准粱和非接触式声纳基准梁)、施工质量的控制、接缝的处理能力、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桥梁伸缩缝安装质量、桥头两端路基处理、检查井周围处理等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摊铺机械对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型号、各种参数的调整与选择;在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前,根据沥青砼路面宽度和厚度调整和选择的摊铺机结构参数:摊铺机型号、熨平板宽度和拱度、摊铺厚度与熨平板的工作仰角、布料螺旋与熨平板前缘距离。其中熨平板拱度、熨平板的工作仰角和布料螺旋与熨平板前缘的距离对平整度指标影响较大。

二、摊铺机基准线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一般具有自动调节厚度和找平装置,沥青砼路面摊铺前需要为摊铺机的自动找平装置确定一个准确的基准线,在确定这个基准线时,首先确定下承层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再通过设定基准线保证摊铺厚度。目前常用的基准线控制方法有:基准线钢绞线法、悬浮式基准梁(走雪橇法)、非接触式平衡粱法。一般路面基层和下面层须严格控制路面标高,基层和路面下面层摊铺采用基准线钢绞线法,中、上面层路面平整度、厚度为主要控制因素,高层控制相对次要,中、上面层路面摊铺采用悬浮式基准粱(走雪橇法)或非接触式平衡梁法能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三、沥青砼摊铺阶段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阶段的熨平板预热、摊铺机作业速度、车辆卸料及摊铺机供料机构配合、接茬的处理等是影响摊铺层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熨平板的预热:每次摊铺前,须对熨平板进行预热,由于100℃以上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遇到70℃以下的熨平板底面,混合料将会粘在熨平板底上,造成摊铺过程中拉裂铺层表面,形成沟槽和裂纹,影响平整度。每次摊铺前,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对熨平板加热的火力不宜过猛,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断式加热,最终温度不小于75℃。

摊铺机的工作速度:摊铺机具有较宽的速度变化范围,从零值到每分钟数十米之间,可进行无级调节。如果摊铺机时慢时快、时开时停,会导致熨平板受力系统平衡变化频繁,对平整度产生很大影响。摊铺机合理的摊铺速度可根据混合料供给能力、摊铺宽度和厚度求得,一般控制在3m左右,最关键的一点,要绝对保证混合料的供给能力,摊铺机前要始终保证有5~6辆料车等候,保证供料连续、保证摊铺机均匀连续摊铺,将获得良好的平整度。

四、沥青砼碾压阶段对平整度的影响

压实阶段对平整度的影响也很大。从压实机具的类型及组合、压实温度、压实程序等几方面对平整度影响进行分析。

压实机具的类型及组合:常用的压实机械有双钢轮和轮胎两种压路机。为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压路机的工作状态及构件的完好程度,如碾压轮有凹槽或坑穴、碾压轮粘附杂质等,都会影响平整度。

压实温度:碾压温度与碾压效果关系也很大,高温时混合料塑性大,容易改变空隙而获得较好的平整度;而低温时混合料不易变形,当重型压路机碾压时会形成裂纹,影响平整度和密实度,因此要改变以前等混合料温度降低到110℃才开始碾压的旧习惯。为确保路面平整度,不宜选用轮胎压路机作为终压的碾压设备,同时禁止压路机振动碾压。

五、路基及路面基层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砼路面平整度与路基、路面底基层、基层平整度息息相关,路基、路面底基层、基层平整度将直接反映到路面面层上。以往“基层不平面层调,下层不平上层找”的老方法,对平整度要求很高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如规范允许基层顶面偏差10mm,当用沥青混合料将10mm低洼处填平时,尽管表面是铺平了,但该处多出的10mm松厚经压实后仍会出现低洼现象,其深度为10(10/1.2)=1.7mm(1.2为沥青混合料平均压实系数)。如误差大于10mm则不平整度将更大,由此可见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对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六 桥头及涵洞两端处理对平整度的影响

桥头及涵洞两端处理质量对路面平整度影响较大,“桥头跳车”是影响道路平整度的主要表现。要提高桥头及涵洞两端路面平整度,就要严格控制桥梁及涵洞台背填筑质量,采用灰土、级配砂砾、二灰稳定粒料等材料进行填筑,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度,对于桥头地基不良地段进行特殊处理,并在桥头处设桥头搭板,减小桥头路基工后沉降,提高路面平整度。

七 桥梁伸缩缝安装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

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严重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我在锦沈高速公路上负责52道桥梁伸缩缝的安装,桥梁伸缩缝平整度超过2mm时,开车通过伸缩缝有明显感觉。要保证伸缩缝处路面平整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沥青砼面层摊铺前,对桥梁伸缩缝预留槽采用砂袋及素混凝土填塞密实,避免摊铺机摊铺及压路机碾压沥青砼面时,伸缩缝两侧沥青混合料有凹陷;面层摊铺后,量测伸缩缝两侧路面平整度,拉线切缝,清除伸缩缝预留槽内砂子、混凝土,严禁碰损伸缩缝槽边沥青砼路面;抓伸缩缝进场质量,伸缩缝进场时,对每道伸缩缝梁顶平整度进行检测;伸缩缝安装时严格控制顶面高程与两侧路面一致,采用3m直尺及塞尺检测,严禁伸缩缝顶面高出两侧路面,伸缩缝配筋与桥梁预留筋焊牢;最后浇注钢纤维混凝土,控制钢纤维混凝土高程与两侧沥青砼路面接顺。

八、检查井周围处理及井盖标高控制对平整度的影响

城市道路检查井周围处理及井盖安装标高控制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查井周围回填不密实、井盖安装过高或过低,均会对路面平整度产生很大影响。

小结

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平整度一直都是评价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各项指标的要求也都在不断提高。但是,只要对施工作业进行精密的设计安排,选择精良设备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施工管理和技术改进,确保沥青砼路面平整度达到较高水平是能够实现的。

篇9: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最新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毁分析

1.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水毁的防治,必须先了解积水产生原因,切断积水的产生渠道,及时处理、排除积水,增强对水的抵抗力,就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冬、春季节地下水位升高,路面设计标高较低;②路面水从路面“三带”、接缝和裂缝中渗入;③毛细管中的水位上升或相互连通水膜中水的垂直运动;④路肩、绿化带水的渗入。

1.2路面积水原因

1.2.1机非隔离墩机非隔离墩施工埋设时,两侧砂浆封闭不严、质量不合格,泄水孔标高不准,日久封闭口松动漏水;养护时泄水孔疏通不及时,造成积水。

1.2.2非机动车道施工时,非机动车道横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通车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偏高,产生积水。

1.2.3接缝渗水填缝料剥落,导致路面雨水渗入基层。

1.3路面结构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频繁作用下,基层条件恶化实践和研究表明,路面过早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引起的。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得不到及时有效排除和处理,就会使得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这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受综合因素、环境、气候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路面基层条件恶化,导致面层唧泥、裂缝、断板、错台、拱起等各种病害的发生,进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破坏,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水泥混凝土板块收缩应力、翘曲应力等重复作用下,使得路基发生唧泥、冻融现象,路基土不均匀膨胀和沉降,细粒材料的冲刷及流失,导致基层脱空,使混凝土板块支承条件恶化。

1.3.1唧泥作用在路基基层处于水饱和状态时,重载压低了受弯的路面板边缘,重复作用就会产生唧泥现象。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车轮使得后板回弹时形成真空,这种负压进一步将水泵入业已形成的原始空隙中,车辆载荷再一次作用,挤出空隙中的水和粒料,这就是唧泥现象。唧泥使得细粒材料发生冲刷、流失、移动等产生唧泥病害。细粒材料移动积存在路面板的末端,导致路面的错台、不均匀支撑以及路面板破坏、断裂。细粒材料冲刷、流失,使路面板底沿横向接缝位置脱空,路面板受弯产生横向裂缝;沿路面外边缘位置脱空,使路面板产生纵向扭距而产生纵向裂缝;板角位置脱空,产生板角断裂缝、沉陷等。

1.3.2冻融作用路基基层在冻融作用下松散、破碎,失去支撑能力,从而产生各种病害。

1.3.3水冲刷路堤作用一侧为沟、渠的高填方路堤,由于沟、渠中的水对路堤浸蚀坡脚,造成边坡下滑,基层失稳,引起路面纵向裂缝、侧移等病害。

1.3.4基层失稳护规范中提到的`常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根据其原因分析基层失稳是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水的作用则是造成基层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具体的防治措施

水毁原因特别复杂,要想有效防治,必须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入手,加强重视。

2.1设计阶段

2.1.1横断面为了保证路面水能够及时排除,机非隔离墩最好不要设置,即使设置也应采取放在路表面的隔离体系。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要比机动车道标高低5cm为宜,因为通车多年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约3cm左右。非机动车道横坡要大,以3%为宜,目前横坡设计多为1.5%~2%,由于下沉和施工等原因,常出现平坡甚而反坡现象。

2.1.2排水体系路面下排水不足是引起路面性能不佳和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一个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排水体系来及时排除路表、路面下各层次的水,以及切断地下水浸入。

2.1.3接缝必须选用满足功能要求的密封、接缝材料,选择合理的接缝构造尺寸,以切断路面水的浸入。

2.1.4基层为了增强对水的抵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效能,必须设计合适的基层体系,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2施工阶段

2.2.1把好“四关”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现场旁站监理关、各环节验收检测关,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2.2接缝施工必须做好接缝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工作。一方面,低质量的密封材料受热时流淌,受冷时脆裂、粘结性低,使接缝丧失防水性。另一方面,施工不当也会使密封材料的性能降低,甚至丧失防水作用。如果接缝壁上粘附有水泥浆、灰尘或潮湿,即使性能好的密封材料也难以粘结牢固。接缝壁粗糙有利于提高粘结强度,混凝土强度低时切割的缝壁会具有较粗糙的表面;强度高时,切缝表面较光滑,所以切缝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2.3基层施工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质量指标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以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3养护阶段对于出现的病害,采取了灌浆、开设横向排水沟、凿除重浇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1凿除重浇。对于破损成3块以上的严重破碎板,可凿除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块。对于基层松软的问题,可使用素混凝土和夯实相结合的补强方法,局部设置钢筋网进行补强。

2.3.2灌浆。对于板底脱空积水的板块和严重裂缝板块进行灌浆处理。对于孤立的一块板采取钻4个孔,对于许多连续板块的,考虑到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3孔或2孔的形式。每个孔距板边大约0.5m左右,钻孔深度大约比板厚深4~5cm,成孔直径为42~45mm,压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保养时间约为5~7天。

2.3.3设置横向排水管。对于排水不畅的地方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PC管(Φ50),与机非隔离墩相接处设置一小积水井,将水排到路基以外,定期进行疏通。

2.3.4灌缝。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灌缝的控制,采用水泥混凝土灌缝机灌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灌缝的养护,尤其要加强雨季之前的养护工作。

鉴于目前的体制,养护部门不能参与道路的设计和交竣工验收,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通车后道路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甚了解,因而造成了许多工程遗留问题。建议今后能让养护部门参与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主要环节中去,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的养护和长效管理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各地修筑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毋庸置疑,这对提高我国的公路路面质量,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改善公路行车条件,提高客货运输效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重交通荷载、超载、水毁、其它自然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近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后不久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病害,导致路面的使用性能迅速下降,严重地影响了车辆快速、安全行驶,而且给养护和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本文从分析水毁原因入手,提出了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提出防治办法。

篇10:沥青砼路面适时割缝灌缝的必要性论文

沥青砼路面适时割缝灌缝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经笔者多年来沥青砼施工经验,沥青砼路面结构裂缝几乎不可避免,等到结构缝裂缝后再去亡羊补牢,路面整体受力已受损;经提前割缝灌缝试验段实验,证明笔者观点是可行的,谨与读者共飨。

【关键词】沥青砼路面;割缝灌缝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d throug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al cracks almost inevitably, to wait until after the structure of joints to never too late to mend the cracks, the whole road has been damaged by the force; by early reperfusion slotted test section slit experiment to prove that I point of view it is feasible, I would like to with a total of famous readers.

【Key words】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rrigation slotted joints

众所周知,水泥砼路面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割假缝,然后用沥青玛蒂酯灌缝。目的是:一防止水泥砼板出现裂缝进而断板等病害。二是给水泥板体提供伸缩空间,即伸缩缝。这样可以延长水泥砼路面的使用寿命。不仅是水泥砼路面,水泥砼桥面铺装也是如此。对于刚性路面要割假缝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可提出对于柔性路面――沥青砼路面适时灌缝有什么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先澄清一下,这儿说的.灌缝不是通常在沥青砼路面使用周期的前半期(后半期就要罩面了),因沥青砼路面需要小修保养,比如说某市公路局养护处每年在省厅公路局养护大检查之前例行的全市必检路面进行的突击灌缝。这里讲的是新铺筑的沥青砼路面:在横向每隔10米割缝灌缝(在路线竖曲线的正向拐点处要加灌一道缝);在新加宽沥青路面纵向对新老路基连接缝处对路面通长进行割缝灌缝。这样做的优点如下:

(1)路面在开放交通前灌缝,便于交通管制,降低作业成本。

(2)路面在开放交通前灌缝,是防微杜渐,是预防性养护理念的延伸。有经验的养护人员常说:“桥怕重载路怕水。”通常有些养护人员认为沥青路面每隔10米8米出现横向裂缝,总归结为结构性沉降,忌讳谈沥青路面的伸缩缝。我认为失于偏颇。这不仅是沉降缝,也是伸缩缝。等到每年突击一次灌缝,这是亡羊补牢了。在这之前,已经有大量雨水随沥青缝隙深入路面以下甚至路基中了。记得今年汛期某市局养护科长说:“每一次降雨都会使路面病害大量增加一次,养护人员担子很重啊!”说这话时,某科长语气沉甸甸的。确实,道路上交通量越来越大,超载超限车越来越多,路面龟裂、纵缝、横缝随处可见,每次降雨会使路面受到破坏,也会使路基由于雨水浸泡而产生沉陷等病害。一句话,路面在开放交通之前进行割缝灌缝是十分必要的!

(3)这是GBM工程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所谓GBM,就是GREEN,绿色;BEAUTIFUL,美观;MODLE,规范(尚有其他提法)。在沥青路面开放交通前即割缝灌缝,会使灌出来的缝横平竖直;等到路面上纵横缝裂的像蜘蛛网(灌出来的缝比蜘蛛网也好不哪儿去,更遑论美观了)就晚了。实施GBM工程,光在口头上讲不行;实施精细化养护、预防性养护,纸上谈兵要不得。要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沥青砼路面在开放交通前就灌缝,必定会使公路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这是建设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一件大事。

篇11: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论文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论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肉、奶、蛋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增长,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产生,将对青饲料需求加大,其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贵州规模化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防治

贵州的山地较多,丘陵和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的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其中,畜牧养殖规模发展的方式产生了较多污水、粪便,损害了生态循环,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1]。现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进行探讨,为贵州畜牧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规模化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

1.1有机肥料的应用效率低

以往通常使用粪尿等有机肥料进行农业生产,且畜牧养殖产生的粪尿均能用于农业生产。但是,粪尿等有机肥料的应用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2]。目前,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学肥料,这种肥料价格便宜,操作方便,获得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认可。因此,畜牧养殖产生的粪尿无法得到合理应用而积压,部分牧场甚至直接将粪尿倒入水中或山林中,直接污染了自然资源。

1.2规模化畜牧业的兴起

以往畜牧养殖生产者并不集中,比较分散,且贵州大部分的畜牧养殖的规模并不大,各个畜牧养殖经营地产生的粪尿量并不多,且能够及时将这些粪尿清理干净。而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经营地的粪尿量大幅增长。但是,多数畜牧养殖场并没有专业的粪尿处理设施,使得养殖场倾倒粪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1.3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低

较低的规模化畜牧养殖管理水平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中,牲畜每天产生的粪尿量较大,且仍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如果牧场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粪尿,大量的病菌就会在粪尿中大量增殖,极大地增大了病毒、病菌传染的风险。牲畜的混合性感染、非典型性感染可能不断增多,病原变异型的种类增多,使得疾病的治疗愈加困难。畜牧养殖的不当管理增大了病原体变异的频率,是威胁畜牧养殖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比较落后,交叉流动的.频率较大,增大了病原菌传染的可能性。病菌传染会使大量的牲畜发病,最终影响牲畜的健康。除此之外,牧场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管理生病、病死的牲畜,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传染病和环境污染。

2规模化畜牧养殖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措施

2.1科学规划

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畜牧养殖的管理。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个地区的人口居住情况和环境自然,合理控制养殖的规模,尽量减少畜牧养殖的密度,防止人与牲畜过于接触过于密切。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养殖场规模的控制,并根据贵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分布情况,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场的建设。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应尽量避开人群较多的位置,如村庄、农贸市场等。

2.2强化牧场经营者环境保护的意识

规模化畜牧养殖场严重破坏了贵州的生态环境,主要原因是多数牧场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一味地重视生产产量,没有重视牧场粪尿的处理粪尿管理不当的危害性。而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牧场经营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让牧场经营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使牧场经营者加强对牧场粪水等废物的管理,并严格按照安全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可由医学专家向牧场经营者以及当地其他居民讲解病菌传播的过程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让牧场经营者和其他居民重视废物的合理处理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3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的科学管理

农业管理部门应指导畜牧养殖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牧场粪尿等废物的管理,防止病菌等有害物质的生长。牧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牧场粪尿的堆放、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牧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牲畜舍内相关设施的检查,如水管等,防止牲畜舍潮湿而促使病菌滋生。牧场经营者应及时使用发酵无害化的方式处理粪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滋生。

2.4环境监督部门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监督部门没有严格监督和管理当地的环境。对此,环境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环境的检查,调查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深入研究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原因,科学掌握畜牧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环境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污染区域的治理,及时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并通过设置保护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5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方法

相关主管部门处理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方法主要根据“防治结合,重点预防”的原则进行,如加强环保饲料的应用,开发防臭剂、粪便能源化技术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牲畜饲料中氮、磷的利用,减少粪尿的氮、磷污染。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防臭剂的开发和应用,在牲畜废料中添加除臭剂,减少气味污染。除此之外,相关主管部门可加强粪尿能源化、肥料化技术的开发,使用厌氧发酵、高温堆肥等技术处理废物,从而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结束语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模式是未来的主要养殖模式,但是该模式会对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管理,强化牧场经营者的环保意识,重点研究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从而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房连波,许波,胡容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4,15(11):3-4.

[2]于云东,杨显东.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2(8):13-14.

【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论高等级路面排水性沥青施工

3.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4.《周易》和《华严经》对论

5.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论文

6.混凝土路面断板和冻融破坏的主要原因及防控措施

7.研究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论文

8.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论文

9.论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论文

10.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的探讨农科论文

下载word文档
《论水对沥青砼路面的破坏和防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