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范文
“张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鸵鸟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鸵鸟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应用RT-PCR、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以及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等方法,对~间从中国北方分离的10株鸵鸟源新城疫病毒进行了F-糖蛋白基因序列测定、系统进化分析、基因分型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株鸵鸟源新城疫病毒分属Ⅱ、Ⅲ、Ⅵ、Ⅶ四个基因型.除1株为中发型毒株,其他均为速发型毒株;分析表明,引起鸵鸟发病的新城疫毒株有多种不同的来源.
作 者:尹燕博 龚振华 司微 蒋金书 崔尚金 高齐瑜 YIN Yan-bo GONG Zhen-hua SI Wei JIANG Jin-shu CUI Shang-jin GAO Qi-yu 作者单位:尹燕博,YIN Yan-bo(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龚振华,GONG Zhen-hua(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
司微,崔尚金,SI Wei,CUI Shang-jin(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蒋金书,高齐瑜,JIANG Jin-shu,GAO Qi-yu(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
刊 名: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8(6) 分类号:S852.65 关键词:鸵鸟 NDV 毒力测定 基因序列 基因型篇2: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和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一)唱一唱——《天地之间的歌》
(二)展一展——课件展示学生的“大眼睛”发现卡
1.课件展示学生上个活动主题“大眼睛看世界”的成果——“大眼睛”发现卡,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很有科学眼光,都是充满智慧的“大眼睛”。
2.导入:接下来我们就要学着科学家们来做做研究了,你们有信心吗?有个叫笑笑的小朋友刚开始觉得研究问题太难了,后来他不但做了一个研究,而且还喜欢上了研究。我把他的故事录成了录像,看了之后你就知道研究是怎么一回事了。
(三)看一看——“笑笑做研究”的故事,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
1.播放“笑笑做研究”的影片;
2.谈话:你看,笑笑做得好吗?你有什么感想?
3.过渡:研究就是将你心中的“?”变成“!”。笑笑和他的朋友还有很多想研究的问题,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写成了“问题卡片”,你们看(课件出示“笑笑的问题卡片”)。
4.激发兴趣:你一定也有这样想研究的问题吧,把它们也写下来,写成自己的问题卡片吧。
(四)写一写——学生填写“问题卡片”
充分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奖励“小问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说一说——学生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
1.谈话: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该研究哪个问题?
2.说一说,对说得好的学生奖励“金话筒”,鼓励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中,梳理出几个研究课题。
小结: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最好是大家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去研究的。
(六)组一组——自主选择,组成研究小组,讨论做研究时该做的准备工作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1.朋友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将象征研究课题的金“?”戴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小朋友身上,让同样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个研究小组。
2.小组将研究课题写在“金问号”的背面,签上参与研究的同学们的名字。
3.小组讨论:做研究时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要注意什么。
(七)读一读——《在大自然读书》
学生回到座位,简单小结,鼓励各小组将金“?”变成金“!”;齐声配乐朗读《在大自然读书》。
篇3: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摆摆动快慢的不同,推测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铁架台、摆绳长短不同的两个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铁架台、秒表、记录表、1号材料(摆绳1根、3个大小不同的螺帽)、2号材料(长为20、40厘米两根摆绳、螺帽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4分钟)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摆,关于摆你知道了什么?生:摆有摆锤和摆绳两部分组成,摆具有等时性。
2、老师做了两个摆,大家先观察这两个摆,你有什么发现?猜测一下这两个摆摆动快慢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演示)。
3、摆动快慢确实不一样,大家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摆的快慢不一样呢?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怎样影响了摆的快慢?(板书: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除了这些原因外,肯定还有其它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
4、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怎样影响摆的快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摆的研究)
二、实验设计(14分钟)
1、同学们,刚才大家对影响摆快慢的原因进行了猜测,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生:实验)为了有序的进行实验,在动手实验前还得制定什么?(生:研究方案)
2、这节课我们重点对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是否影响摆动快慢进行研究。这两个实验叫可控条件实验,谁知道什么叫可控条件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在研究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只能改变什么条件?你想怎么改变呢?哪些实验条件不变呢?研究摆绳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提示:为了便于观察和统计,给大家提供的摆锤是原来重量、二倍重量和三倍重量的,摆绳是原来绳长和两倍绳长。(展示材料给学生看)
4、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小组商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完成实验方案,根据教材60、61页(用手指着)弄清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规范?(领取实验记录)
5、展示交流,评价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
展台展示实验方法,弄清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三次实验?
学生演示注意的操作规范(摆绳要拉直,注意摆幅大小,手不要推动摆锤,记录次数以摆的一个来回为一次,计时的同学与控制摆锤同学的配合一致)。
三、实验验证(20分钟)
1、我们做好了实验方案,现在就该动手实验了,实验之前确认一下每个组的分工情况:操作秒表的同学请举手,操作摆的同学,记录的同学(两位同学负责数摆的次数)。请各组领取材料,按照你们的方案进行实验。
2、录入数据(完成的先录入数据,再小组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3、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①小组汇报你们的发现(两个实验各找一组汇报)。
②观察一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误差),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误差,所以多做几次实验可以更接近准确值。
③计算平均值,从平均值你发现了什么?(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教师板书:摆的快慢与、无关、有关,长―慢,短―快)
四、拓展延伸(2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做了两个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大家觉得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2、生:一样,师:为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他们的摆动快慢不一样,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课后再研究吧!
篇4: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架台、铁夹、线、回型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分钟
1.谈话:我们上一节科学课上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摆,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摆是由支架、摆线、摆锤组成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吗?谁说一说?
生: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摆。来研究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问题?
(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23分钟
1.学生推测
师:观察讲台上的摆,你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实验。上节课我们发现在40秒内摆的幅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内摆的次数基本一致,为此我们还做了在摆幅的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得出摆的幅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排除摆幅这一因素。)
师:现在我们剩下的猜测就只有摆锤轻重、摆绳长度,这两个因素。今天我们就来找证据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摆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
(板书影响因素:摆绳长度、摆锤重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谈话:我们先研究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的课题。
活动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15分钟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设计
(引导学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
①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摆锤重量)
②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摆线长度、时间、摆动幅度:通过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在摆的板画上注明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摆锤重量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① 15秒相同时间内看摆的次数
② 排除误差,同一个条件下测定3次。
③ 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如何取值。(鼓励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老师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组做增加一颗螺帽的实验,一半小组做增加两颗螺帽的实验。
⑤ 小组内分工提高实验效率。(一人计时、其余数摆)
⑥ 实验前,将绳子系在铁架台上时,注意所系的绳结应位于近支架的下端,防止实验时,摆绳的长度随着摆的摆动而发生改变。实验开始时,手拿重物于规定摆幅位置,等待老师说开始后,松开手拿的重物。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组实验时安静并且效率高!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8分钟)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明确①要改变什么条件?②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合学生回答板画摆绳长度对比实验的条件)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实验要点。
(与上一实验基本相似。提示:先做两倍的摆线长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摆线长度)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7)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师生小结: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断题了吗?大家一起完成.
2.学生观察:课本中P61的两个摆。分析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摆绳长度一样。 不同:摆锤长度不一样)
3.学生猜测:你认为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怎样?
(请回答不一样的同学,说说你根据什么来猜测它们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课本中的摆。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摆锤长短不同的摆,在60秒摆动次数。
5.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我的发现。
(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视情况而定,适时介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为什么摆锤长的摆动慢,摆锤短的摆动快也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7.学生自评、互评.
8.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6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只改变重量→无关
摆绳长度→只改变绳长→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篇5:摆研究教学设计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不太理想的课后反思提供些慰藉。我则不喜欢,如果不好,就应该勇于面对,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试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研讨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有效手段,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所以我感到很欣慰。再教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是很深的,本来不觉得这样的课会有什么深度与难度,钻研之中却发现恰恰相反,本课的难度的确不小。首先,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探究过程之中,让目标自然地实现其实并不容易;其次,与实验相关的许多细节都要有鲜明有效的处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策划与选择却很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一个精巧构思的形成往往是在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反复修改之后;再次,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常常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发现这种联系就需要教者对它有独特透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也不像闲庭信步那样容易;最后,字斟句酌、推敲教学语言,使之规范、恰当、精炼、生动,紧扣学生的心弦也很难做到。另外,我自身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过渡语的设计能力太低,很久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链接”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今后加强学习和交流,还需要对科学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课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处理方法上的得与失:本课是在《机械摆钟》一课刚刚学习了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什么条件决定了摆的快慢呢?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懂得反复实验的意义同时明确对实验数据及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61在本课最后,设计了摆绳长短相同、摆锤的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摆的对比实验,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摆锤的重心高低也会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其实质是增加了摆长,而摆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清晰讲解了。因此,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仅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重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摆的快慢在本质上是摆长决定的。为此,我设计了版画示意图以及一个文字不等式来直观简洁地说明解释,我的预设是要把这个实验同“摆锤的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的实验”联系起来,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忙乱之中把之一美好构想给忘记了,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也是本课收束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总之,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也突出了,难点突破的不够彻底。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的第三次改进方案:
结语设计:从演示实验来看,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短,摆动越快。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下一节课,我们将设计实验,用数据来探究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大家感兴趣吗?请你准备实验材料:宽1cm长10cm20cm30cm的木条各一根,磁铁一对,秒表一块。请同学们课前预习和尝试,以便下一节课上汇报。
篇6:时钟设计研究论文
关于时钟设计研究论文
1概述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美国的24颗GPS地址卫星所发射的信号而建立的导航、定位、授时的系统。美国政府已承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GPS系统将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目前,GPS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导航、大地测量、精确授时、车辆定位及防盗等领域。因此,开展对GP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通过利用GPS所提供的精确授时的功能,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适合于需要精确授时的高精度时钟系统。
GSU-16是日本光电(KODEN)公司生产的并行11通道GPSOEM接收板,由于采用了先进半导体设计手段,它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优良特性。利用它,可以方便、快速地开发出各种GPS应用系统。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接收通道——11通道并行接收,可同时跟踪11颗卫星;
授时精度——小于400ns,无累计误差;
数据更新时间——1s;
体积和重量——65mm×35mm,约重40g(含锂电池);
数据输出格式——NMEA-0183v2.0;RTCM-sc104v2.0;
环境工作温度——-30~+75℃;
正常工作参数——电压5(1±0.05)V;电流100mA;功耗100mW。
2GSU-16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1)硬件接口
GSU-16同时提供12脚接口(J3)和5脚接口(J4)。本设计中采用5链接口J4,各引脚的功能如表1所列。
表1
接口编号信号名称
功能
1GND电源地2backupin备份电源输入,3V时消耗2μA3SD1串行输出4RD1串行输入5+5V主供电电源输入
GSU-16的RD1脚为RS232C的通信接口,其逻辑电平为TTL电平。这样能够很方便地与各种单片机连接连接,无须电平转换。同时,12脚接口还提供了高精度的秒脉冲输出,可用于需要更高精度定时服务的测量系统。在此,我们仅使用其时钟信息,故只需在其输出的ASCII数据中直接提取即可。
(2)软件接口
GSU-16的通信波特率为4800,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通常使用NMEA-0183格式输出,数据代码为ASCII码字符。
NMEA-0183是美国海洋电子协会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目前广泛使用V2.0版本。由于该格式为ASCII码字符串,比较直观和易于处理,在许多高级语言中都可以直接进行判别、分离,以提取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NMEA-0183主要语句中,最常见的几种格式为:
GPGGAGPS定位数据
GPGLL地址位置和经纬度
GPZDA日期和时间
GPVTG方位角对地速度
例如,GPZDA为时间和日期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又如,$GPGGA为定位导航数据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收到一条消息后,用软件来判别消息引导头是否为“$GPZDA”或“$GPGGA”来确认收到的消息正确与否,然后从消息中提取世界时,一定要注意将提取到的世界时加上8小时才是北京时间,而且软件还必须对16:00~24:00世界时作相应的'处理,以转换为正确的北京日期和时间。
3应用电路和程序设计
在设计该时钟系统时,我们采用的单片机是Motolola公司的MC68HC08的通用芯片MC68HC908GP32。该芯片以它的高性能、低功耗、低价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性为:
①32KB片内Flash存储器,具有在线可编程能力和保密功能;
②512B片内RAM;
③增强型串行通信口和串行外围接口;
④支持C语言。
其接口电路可按图1设计,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单片机初始化程序样例如下:
SCBREQU$0019
SCC1EQU$0013
SCC2EQU$0014
SCC3EQU$0015
SCS1EQU$0016
SCS2EQU$0017
SCDREQU$0018
TEMPEQU$40;定义1个字节的临时存储空间
ORG$8000;定义程序的起始位置
INIT:LDA#%00100010;初始化开始
STASCBR;波特率定义
LDA#%01000000
STASCC1
LDA#%00001100
STASCC2
LDA#%00000000
STASCC3
START:JSRGETDATA;接收1个字符
STATEMP;将其存放临时空间
CMP#$“$”;判是否为“$”符,如不是转START
……
;判是否为GPZDA信息模块,如不是则转START重新接收
……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
……
;时钟驱动与显示模块
……
;返回START重新接收下一组消息
GETDATA:BRCLR5,SCS1,GETDATA
LDASCRA
RTS
4结论
时间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礅,以及GPSOEM板价格的降低,已经具备了为各个应用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的可能性。
GPS精密时钟主要应用于城市重要公共建筑,如车站、码头、公园、交通路口、标志建筑等场所和电信行业的移动及固定电话报时等方面。它是供了准确的公众时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避免了因时钟不准确而带来的不便。同时,也为GPS系统的应用开拓了一个较好的用途,具广泛的现实意义。
篇7: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3.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铁架台1个、记时器、米尺、30cm长的摆绳一根,大小不同砝码各1个。
2.研究摆锤、摆绳对摆的影响的记录表各1份。
教师准备:
铁架台3个,摆绳若干,砝码2个,钩码若干,米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出示摆,复习摆的各部分名称。
2.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板书:摆的研究)。【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先说说有关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3.观察两个不同摆的摆动快慢情况。
①讨论比赛的公平条件:时间要相同。
②预测哪个摆(摆长、摆锤均不同)摆得快?简述理由。
③教师演示实验,比一比两个摆哪个摆动的更快。让两个学生配合实验,一个计时,一个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的培训,为下面学生实验打下基础,以便于节省时间,得出正确结果。】
④学生猜测并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预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幅有关。)
⑤回忆并讨论探究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方法,并出示上节课得出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及结果:摆幅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教师:那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探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
1.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2.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
3.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评点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5.汇报。
6.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重点研究一个课题,研究就更深入,发现的就会更多,同时明白搞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许学生出错,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出错原因,也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出错,重过程,重体验。】
(三)、探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1.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②.汇报结果。
③.教师问出错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
④.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感到得出科学结论需要组内成员通力合作,还要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明白搞研究时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分工,善于合作。】
(四)、讨论并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师生小结: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2.教师:那是否两个摆绳一样长的摆,摆的快慢就一样呢?
(师用课件出示如课本P61下面的插图的两个摆,并用米尺比划一下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
3.学生推测,并说明推测理由。
①.请学生推测他们的摆动快慢会怎样?说说推测理由。
②.教师演示,相同时间内,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的快慢实验,并进行测量。
③.讨论实验结果。
④.学生交流得出: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五)、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六)、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篇8:摆研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学习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绳,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绳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
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师:是啊!在数摆之前,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5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5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摆角的大小)(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绳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近。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学生做摆,调试。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六.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篇9: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篇10: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摘要:20世纪初,原本是线装式中国书籍装帧形式受到外来文化和书籍的影响,开始向现代铅印平装形式转变。中方古典韵味和现代设计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发展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民国书籍装帧艺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历史背景,阐述了民国作家和美术家对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并针对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文化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人们对民国书籍文化、民国思想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民国 装帧技术 书籍
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对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古代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转变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同时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最鼎盛、最丰富、最具备历史特征的时代。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我国设计人员逐步接收到西方的文化、思想和设计风格,他们打破传统,以思想文化创新的形式,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书籍装帧艺术。他们的作风不仅仅是打破了书籍装帧设计的传统,同时也引领者社会时代进步的思想。
一、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历史背景
当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刚刚传到中国时,激发当时传统文化坚守派和文化激进派的矛盾,书籍装帧艺术在当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坚守派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神,不需要改变。文化激进派则认为西方经济、文化均强于中国,所以应该将中国文化彻底西方化。
人们在中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选择和摸索中前进,美术文化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美术家通过对西方美术文化的学习,结合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推动了我国美术文化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审美都发生了改变。西方的文化、设计思想和产品都陆续传入中国,让中国人民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转变,书籍装帧设计为了人们的审美而发生了变化。
新文化运动更是大力推动了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书籍作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媒介,得到了大量的发行,而书籍装帧艺术也在此时得到推广和变革。冥国特殊的时代,影响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民国书籍装帧艺术概述
民国时期的交通事业已经较为发达,人们会前往各个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并把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引入中国。外国的美学文化和绘画艺术也影响着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而中国传统思想虽然有很多不可取的地方,但中国古代文化几千年的底蕴则受到书籍装帧设计人员的喜爱。
书籍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不缺乏,它是传播文化、思想、知识的媒介方式。而书籍装帧艺术则侧面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
具有古朴气质的线装书虽然具有很浓的文人气息,但它的风格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籍装帧艺术,具备反传统的思想,因此设计人员要时刻注意创新。
民国时期对美学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出现了图形、摄影、插画等时尚元素。此外,书法体式在书籍封面上的运用也出现了多样性,中国古代书法体式本身就具有不同字体、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运用不同的书法使书籍有不同的格调。
随着思想的进步和审美的转变,图形图像逐渐运用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特别是抽象几何图形的运用在当时是个极大的创新。虽然如今绘画作品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运用较为普遍,但在当时人们还无法领过运用绘画对书籍进行装饰,很多时候都会出现绘画与书籍内容不符的情况。而摄影作品的运用主要以人物、建筑、艺术品和自然风景为主,但它写实的特性增强了书籍的真实性。
篇11:MIMU系统设计研究
MIMU系统设计研究
按照GJB3183和GJB729的要求,设计了满足小型化、低成本、中等导航精度的'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根据MIMU系统要求,计算了陀螺和加速度计性能指标、A/D参数,设计了温控及电源模块,并搭建MIMU;然后进行信号采集与预处理分析,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仿真,评估了系统精度;最后分析了设计的可行性.
作 者:杨金显 袁赣南 徐良臣 YANG Jin-xian YUAN Gan-nan XU Liang-chen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哈尔滨,150001 刊 名:弹箭与制导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年,卷(期): 27(3) 分类号:V249.32 关键词:微惯性测量单元 信号采集 温控 精度分析 评估篇12:关于用户研究交互设计
1、用户研究的定义
用户研究是用户中心的设计流程中的第一步,它是一种理解用户,将他们的目标、需求与您的商业宗旨相匹配的理想方法。
用户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明确、细化产品概念,并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您的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
2、用户研究的价值
用户研究不仅对公司设计产品有帮助,而且让产品的使用者受益,是对两者互利的。
对公司设计产品来说,用户研究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开发成本和资源,创造更好更成功的产品。
对用户来说,用户研究使得产品更加贴近他们的真实需求。通过对用户的理解,我们可以将用户需要的功能设计得有用、易用并且强大,能解决实际问题。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必须把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先设计用户与产品关系,设计人机界面,按照人机界面要求再设计机器功能,即“先界面,后功能”,同时二者要协调配合。我们的用户研究能够帮助改善网站、软件应用、手机、游戏等等交互式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器产品。
3、用户研究的方法
3.1 用户研究开展时间和作用
A. 在功能框架已被定义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现有开发流程):
用户研究帮助定义目标用户群,确定用户策略;帮助细化功能,使功能与用户需求相符合;提供 UI (GUI)设计的依据;帮助可用性测试:选择被试、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测试计划、支持数据分析。
B. 在新概念产品的项目开发中(未来的项目开发模式):
用户研究帮助完善完整产品概念;定义产品功能。
图1
3.2 用户研究常用方法
ETU 运用访谈、问卷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用户群确认与分类,再运用深度访谈、用户测试、焦点小组、启发式评估,建立用户模型。为客户提供产品定位以及产品设计的依据。如图2
图2
3.2.1 可用性测试
组织8-10个人的做可用性测试就可以了解到相当多的信息。在评测维度上,如果我们标准就只有成功/失败两类,那么了解测试者完成的比例就可以有效的衡量可用性。
我们也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节点,并按照用户完成的节点数来确定完成率,那么我们可以更准确的进行衡量,但是要注意,这个时候参与人数应该增加到10-20个人,同时使用简易的启发式评估来统计用户在每个个环节失败的比例还可以分析可用性问题的优先级。
3.2.2 A/B测试
通常会从用户,产品,运营等几个方向来做这个研究。研究的维度有:
l 产品的功能
l 操作步骤
l 完成时间
l 视觉吸引力
l 满意度
l 易用性
对于不同类产品的比较,我们一般通过满意度、视觉吸引力和易用性等维度来衡量,但是对于这三个维度,主观的成分会比较多,评测结果也会因人而异,研究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合理性
3.2.3 可用性测试与A/B测试结合使用
这些方法在测试网页所遇到的固有问题,让我们考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两种方法珠联璧合,
根据项目的目标,你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做法来结合这些测试方法。如果A/B测试为主,你可以在准备A/B测试之前先进行小规模的可用性研究,以便能为A/B测试提供更好的设计选择,有着坚实的用户输入为基础。如果以可用性测试为主,你可以对来自可用性测试发现的新设计做一个或多个A/B测试,轻而易举地证明可用性测试的优势所在。我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这两种方法,取得了成功。
3.2.3.1 如何使用
按下面这些步骤来实施两种方法:
1.实施可用性测试来收集用户输入及定性的反馈。如果A/B测试为主,可用性测试就不必太正式,并且主题非常集中,聚焦于带有最重要变化的网页。跟少数目标用户谈一下他们对这个页面的反馈,能为你实现最优的设计提供很大的启发。
2.仔细过一遍从可用性测试得来的发现,并提出优秀的设计选择。关键是要把可用性测试的来的发现放在优先级最高的地方,并且聚焦于一次只改一页或一个区域。基于可用性测试对一个特定页面的发现,可能有多种改法;不管怎样,你需要在团队内部甚至与团队外人员进行讨论以便达成一致。关键是一次只聚焦一个区域。在一个页面上一次改太多东西,会让人很难衡量结果。
3.一旦团队达成一致,你可以画草图、线框图甚至设计可选版本,并且把它们推向A/B测试。你可以用预先定义好的KPI来比较结果。
4.密切关注两个选择版本的KPI,并且比较结果。
3.2.3.2 结果
如果你是基于可用性测试来产生A/B测试的备选网页设计,那这种方式就比传统的A/B测试更容易识别出哪些元素能增加转化率——传统的A/B测试通常采取的是猜猜看的做法。而且,因为A/B测试能够带来迅速的反馈,你也可以随时通过检验来确认你的可用性测试所提供的价值。因此,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之后,都能更加有效,比单独实施更有效率得多。
3.2.4 导航和信息架构测试
很多用户研究关注于改进产品的导航和信息架构,确保用户可以快速轻松的找到想要的内容,例如电子商务类网站商品类目。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给定任务的用户测试,让参与者完成一些寻找关键信息的任务。评测维度包括:
l 成功率/迷失率
l 找到信息的步骤
l 完成时间
l 模块间的切换
l 当前位置和操作
除了用户测试,我们还可以用卡片分类的方式来了解用户如何组织信息,并分析我们的信息结构是否符合用户的认知。另外还有一种叫闭环分类的卡片分类方法适合这个研究,就是让参与者将信息条目放入已经定义好的分类中。评测维度是放入正确类别中信息条目的比例。
4、用户研究内容
用户群特征
产品功能架构
用户任务模型和心理模型。
用户角色设定
用户研究花费时间
根据用户研究内容和项目大小作调整。
5、用户研究基本文档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报告》《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用户访谈:《被访用户筛选表》《访谈脚本》《配合记录表》《被访用户确认联系列表》《访谈阶段总结报告》
焦点小组:《焦点小组用户筛选表》《焦点小组执行脚本》《焦点小组参与用户确认联系列表》焦点小组影音资料
项目最后:《用户研究分析报告》
篇13:案例研究设计论文
案例研究设计论文
案例研究设计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罗伯特*K.殷提出了研究设计需要包括五个要素,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有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它是什么?分析单位是什么?怎么把数据和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相联系?诠释数据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研究要回答的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这些问题一般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对于案例研究必须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即要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何在,以及什么知道,什么还不知道。
其次,研究的理论主张即研究者的主张。研究主张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日后的研究起引导作用。研究主张并不能改变研究目的,而在某种程度上,研究主张,特别是提出与正面形成对比的反面主张,却有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再次,研究的分析单元。研究的分析单元可以是一个实体、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等。研究的分析单元是研究所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是研究数据搜集的边界。可见,研究的分析单元与研究问题的确定相关。
最后,数据与理论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诠释数据的标准。一般来说,在研究设计之初,就必须对研究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达。特别是在研究者反复阅读数据时,很有可能产生新的主张,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主张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可见‘数据与理论主张是相关联的。对于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量化的.解释性分析技术,也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结构性分析和反射性分析技术。
此外,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研究者还要确定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案例选择。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研究者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问自己在哪里寻找案例才可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并回答研究的问题,以便找到最适合的案例。美国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设计有单个案例研究与多个案例研究之分。单个案例研究设计适用以下条件:当一个案例代表测试理论的关键案例;当一个案例代表一个极端或独一无二的案例;当一个案例是揭露性案例。对于运用多个案例设计的优势在于多个案例得出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对问题的概括应指出关键之处何在,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研究者在详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设计。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如新产品销售不力只是表面现象,是生产、管理、销售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研究
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