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越王墓导游词
“youyunx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广州市南越王墓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广州市南越王墓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广州南越王墓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游览西汉南越王墓,下面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南越王墓的概况。(增加现场感)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位置、墓主人身份)
南越王墓于1983年在象岗山上的一个工地被发现。整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发现及结构)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以铜、铁、陶、玉所占比重最大。而最为珍贵的是“文帝行玺”金印,它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因此,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地位)
各位游客,西汉南越王墓到了,请各位下车跟我一起进馆参观。(增加现场感)
二、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枚金印是“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的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枚金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均为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为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三、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扁球形银盒,它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十盒药丸。从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分析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并非南越国制造,而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除银盒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反映了主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四、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前往铜器展区参观。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泣,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多为生产生活和作战用具。
这个是铜鼎。南越王墓共出土有36件,形式不一,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说明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这个是铜壶。南越王墓共出土有9件。
这个是铜提简。南越王墓共出土有9件。它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各位请仔细看,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五、铜镜、铜鉴与铜熏炉
这个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
这是铜鉴,为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
这是铜熏炉。共出土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六、钮钟、甬钟与铜句鑃(diào)
大家看到的这些分别是钮钟、甬钟、铜句鑃(diào),请各位猜猜它们是做什么用的。没错,它们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这个句鑃上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是迄今我国惟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diào)。“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赵昧自称文帝,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七、铜戈、铜剑与铜虎节
这把是“张仪”铜戈,上有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这是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仅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证调战车和士兵
南越王墓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
八、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
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前往铁器展区参观。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这是铠甲,重量轻盈,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代表了西汉时期南方铠甲的基本形制,与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这把铁剑,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这是错金银铜间铁矛。据推测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九、玉蟹、玉盒与丝缕玉衣
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前往玉器展区参观。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璧56件,仅主棺室就有47件,说明墓主人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中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这是玉盒。为青玉,被称为“玉器绝品”。
这是丝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缕、银缕、铜缕玉衣,诸侯王多用金缕,也有用银缕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色彩鲜艳夺目。
十、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这是玉印。共有9枚,其中这3枚有文字的玉印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从文字来看,是赵眜生前僭越称帝的物证。
这是玉佩。出土于主棺室,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这是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这是玉角杯。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十一、陶鼎、陶瓮与长安宫器
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前往陶器展区参观。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件陶鼎、陶瓮,它们被打上了“长乐宫器”戳印。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这还有待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考证。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十二、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南越王墓的殉葬。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身份各异,有”景巷令”乐伎、“夫人”、厨师、杂役奴仆、卫兵、车夫等等。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被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各位游客,我们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广州南越王墓导游词介绍
西江南越王墓博物馆位于越秀区解放北路。馆内分设三个展览区:一是 三层的综合陈列楼。本楼的二、三两层有四个展厅,其一用作《杨永德伉俪 捐赔额枕专题陈列》,这是性的固定陈列。其余三个展厅用作临时展览,每年在此举办多个短期的专题展出。二是古墓原址保护区。
三是主体陈 列楼,分上下两层五个展厅,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展出。参观 者如果因时间有限而不能看全,亦可选看其中的一或二个展区。
步入展馆大门您首先会看到一座全馆的模型,它显示了本馆三个展览 区的分布及参观路线。大厅两旁各有一个放映室,参观之前先看一段古墓发 掘过程的录像资料,有助于了解许多珍宝的出土情形。然后沿着笔直的蹬道 抬级而上,二层右(东)边的展览是藏枕专题陈列,二百多个陶瓷枕头依年 代、按窑口归属陈列在二十九个特制的展柜中,这批藏初纹样繁多,形式备合,会会怎感到这个既是实用的、又是民间艺术品的枕头在研究和收藏上 确实大有文章。蹬道尽头连接着古墓保护区。由基原址位于正中,沿着保护区的外回廊来到玻璃防护棚门口,到此分为上下两路。走上路可看到墓址上部结构及回填夯土层。
而往下走,就可进入墓内一探玄宫秘奥,看看南越文 帝这座石构的阴间皇府---二千年前的石构建造工程,和岭南目前已知年代 早的一座地下建筑。
走过两层台阶,到了主体陈列接的小广场,三座金字塔形的玻璃光栅,是建筑师仿罗浮宫广场的入口而设计。出土的文物珍品分为二十一个单元分别在木楼的五个大厅中展出。由西门进入展厅〔墓主印玺〕、〔主室瑰宝)两个单元,展出了墓主身上随葬的九枚印玺和“丝缕玉衣”、组玉佩、组王璧等,领头的件展品就是中国考古出土的枚皇帝玺(伪称)-“文带行玺”金印。
请不要遗漏着墓主遗骸仅存的两块残骨,这是鉴证墓主年龄三十五至四十岁,男性,为南越国主赵佗次孙的重要物证。接着入楼下第二展厅,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中精彩的、别处看不到的珍稀品集中在这里,还可看到出土的汉代套实用屏风—一折叠式漆木围屏的原件和复原的复制件作对应的陈列。第三展厅(墓中殉人)、(西侧室奴仆)、(东侧室夫人)等五个单元,有图表、照片标明十五个殉入的埋葬位置,她(他)们备自拥有的随葬物,丰富悬殊。
一面六山纹铜镜和一个铜莲玉卮, 在当时也是珍罕之物,但同出自两个女奴仆的随葬器物中,真令人不可思议。第四展厅的(御库藏珍)等七个单元,依文物的质地和使用功能分别单元陈列,这里珍稀品比比皆是,请不要漏着了刻有战国时秦丞相张仪名字的铜戈、错金铭文虎书、错金银的带托镜、年代早的蓝色平板玻璃以及墓主服食的长生不老药—五色药石等。回到楼上第五展厅,陈列分为(钟鸣鼎食)等五个单元。以铜铁食器开头,用琴、瑟和铜编钟、石编磬作结尾。重 265公斤的越式大铁鼎;越式大铜鼎,烧烤铜炉,大小系列的铜釜、甑,各式铜酒器,还有家禽家畜、海产以至广东入至今仍视为佳肴的禾花雀等遗骨残骸发现。置身其中,你会觉得人们常常称道的“食在广州”确实有二千年的历史渊源。难怪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参观本馆文物后, 在美国的《时代周刊》著文介绍说:“若到广州,我建议应该去参观一下这个富有历史性的博物馆。 来源
篇3:广州南越王墓导游词介绍
进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大门,绕过一间房子,就来到古代兵器的房间。里面摆放着数不清的古兵器有斧头、小刀、弓箭和箭.......里面的兵器都有说明的,有一件兵器的说明我记得很清楚,就是箭,它是把动物的毒液沾在箭嘴上,致命性很高。
凳上楼梯,转一个弯就来到了南越王的墓。墓很大,分成4间,中间的房子里面就是他的尸体。他旁边是他的女儿,房子的下面是他们的碗和一些骨头,想要下去就要走一座很小的楼梯。这座梯子有不稳定性。里面有许多古老的碗,有最珍贵的就是他老婆做的衣服了。从里面出来转几个弯,再走几分钟,就来到了有炮台的地方。
这些炮台藏得很隐秘,它藏在一座长满了爬山虎的墙上。走上一座陡峭的楼梯,就能看见炮台了,一座座大炮放在台上,有一座小炮台连我都拿得起来。
西汉南越王墓有很多的东西,我还不知道,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篇4:广州南越王墓导游词介绍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等。铜壶共36件,铜提筒共9件。
[铜戈、铜剑与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紧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
[玉壁、玉盒与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篇5:广州南越王墓导游词介绍
一、概况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上一个工地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斜坡墓道残长10.46米,宽2.36~2.59米。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非常丰富,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二、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为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三、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形银盒在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十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分析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并非南越国制造,而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除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主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四、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泣,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等。
铜鼎。共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共9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鎏金铜壶,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简。共9件。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别是一个船纹铜提筒。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五、铜镜、铜鉴与铜熏炉
出土的39件铜镜大部分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
铜鉴出于后藏宝,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六、钮钟、甬钟与铜句鑃(diào)
钮钟、甬钟、铜句鑃(diào)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其中一句鑃上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是迄今我国惟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diào)。“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由乐府工匠制造,赵昧自称文帝,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七、铜戈、铜剑与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仅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证调战车和士兵
八、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
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代表了西汉时期南方铠甲的基本形制,与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九、玉蟹、玉盒与丝缕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璧56件,仅主棺室就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中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玉盒。主棺室出土,为青玉,呈青黄色,盒身鼓圆,高77厘米。玉盒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缕、银缕、铜缕玉衣,诸侯王多用金缕,也有用银缕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十、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3枚有文字的玉印 (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分别是 “赵昧”、“泰子”、“帝印”的方形玉印。“赵昧”印和 “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皇帝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僭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玉角杯。出目主棺室 “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十一、陶鼎、陶瓮与长安宫器
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后,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产特,以其随葬,是祈求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十二、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前空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与乐器同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guǒ)中,可能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被击砸后脑致死的 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篇6:广州南越王墓
广州南越王墓 -资料
南越王墓(南越王博物馆) 位于解放北路象岗山上,中国大酒店后面,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广州)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昧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万平方米,辟有古墓保护区和综合陈列楼两部分。
古墓保护区建在象岗山腹心深处。墓室埋藏在岗顶之下20米深的地方,用500多块红砂岩大石筑成,分前后两部分, 中设2道石门,
资料
前部3室,后部4室。墓主赵?遗骸置于墓室后部正中,以一棺一椁入殓,均已朽坏。墓主身着玉衣,两侧共置有10把铁剑,并有“文帝行玺” (金印)等印鉴9枚和大批精美的玉雕饰品随葬。室内外还发现15具殉人残骸,当为赵的姬妾隶役等。墓中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共1000多件,其中以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和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最为珍贵。
??古墓保护区的东面是三层的综合陈列楼,于1988年建成开放,展出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陈列楼正门旁的红砂岩石墙饰以越人操蛇和龙纹、虎纹的巨幅浮雕,门外还设有一对石虎,反映出该墓具有中原汉文化和南方楚、越文化的特点。
篇7:关于《南越王墓》观后有感心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全洪不久前参加了中英文化连线博物馆交流活动。在他看来,英国的博物馆在藏品的陈列展示,以及让观众走入藏品背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天地方面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事实上,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藏品之精、之系统在国内外早有盛名。它所依托的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南越王墓坐落在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昧,其尸身穿丝缕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博物馆的前厅在展出香港知名文物鉴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的200多件瓷枕,其中有一件是汝窑瓷枕,是目前传世器形最大的汝官窑瓷枕,枕着它睡觉,还不天天要做‘黄粱美梦’,一起来开开眼吧!!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基建被发现。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从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即第二代南越王赵昧。
沿着墓道下去就是南越王的陵墓,从阳间步入阴间好像并不遥远。
整座陵墓分前室,左前室,右前室,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后藏室,相当于五室一厅一储藏的格局。
西侧室是殉葬人的地方,估计南越王把裁缝、厨子什么的全带来了,确保自己到了阴间也吃喝穿不愁;东侧室是南越王的四位夫人的墓室,只有左夫人还剩一把灰,其他的夫人什么都没剩下,在黑暗的墓室里参观时一老者突发感叹说:人死一把灰啊!把在场的人着实都吓了一跳,这就是那把灰!
南越王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殉人15具和1000多件(套)珍贵的随葬品,尤其是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堪称汉代玉器之大观。岭南“最早舶来品”证明
广州两千年前就有海外交往 全洪表示,南越王博物馆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藏品也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墓中出土的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美的“蜻蜓眼”、玻璃珠等,并非古代中国的本土文物,却与地中海沿岸及西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有显著的类似之处。又如馆藏精品玉角杯,其母题也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反而在西亚、波斯等地所见较多,但其构图、加工、纹饰又是地道的“华夏制造”,它很可能证明,在比人们现在普遍接受时间更早,在南海上就已经有了一条相当成熟的经印度直抵地中海沿岸的贸易线路。它与人们熟知的陆上丝路,以及后期的海上丝路应当都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批岭南“最早的舶来品”。包括象牙、乳香、银盒、金花泡等。其中西耳室出土的5支大象牙,经鉴定是非洲象牙。镂孔熏炉与传统中国使用的博山炉大不一样,银盒的造型、纹饰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却与伊朗古苏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公元前5世纪)的银器类同。这些有力地证明了广州早在前即与海外有着密切的交往。最重量级馆藏为僭越版“文帝行玺”记者了解到,“文帝行玺”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最重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件藏品。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文帝行玺”金印主要特点以龙为钮,黄金铸成,僭称帝玺,打破了秦汉时期天子用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它与先前发现的“皇后玉玺”玉印和“皇帝信玺”封泥共同印证了史书记载秦汉实行的印玺制,此外,它还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一千余件玉器堪称空前发现
“国宝”龙凤纹重环玉佩成馆标 南越王博物馆中所藏最丰,品质最精良的品类之一,是蔚为大观的玉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其中,玉器就有两百多件,是中国汉玉的一次空前发现。装饰用玉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之中所占比例最大,品类也多。11套组玉佩和58件玉剑饰在装饰用玉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极为突出。其中,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玉片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还有梯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头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红色丝线穿缀边角钻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里面以丝绢衬贴加固。玉衣躯干部分大多利用废旧玉器或边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贴在麻布衬里上,再用红色丝带在表面对角粘贴。另一件精品承盘高足杯工艺精巧、造型奇特。秦汉时期统治者迷信神仙,认为饮甘露服丹药、玉屑可长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药石的实物,所以这件承盘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用来承聚甘露的器具。作为南博馆馆标的龙凤纹重环玉佩,堪称国宝。在设计上,玉佩分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
南越王墓不愧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篇8:关于《南越王墓》观后有感心得
今天下午,我与于心然、李玮、洪绿芝一起坐地铁到南越王墓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墓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是市级文物博物馆。
一进大门,正对面就是楼梯,登上楼梯的右边,就是第一展室了。第一展室主要展示的是枕头,展室里面的枕头可多了,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有安徽寿州窑的黑釉长方形枕,有河南巩县窑的黄釉绞胎菱花纹长方形枕,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三彩刻莲鸟纹腰形枕,有河北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还有河南鲁山段店窑的珍珠地划双鸟纹腰形枕......看着展柜里那陶瓷做的枕头,我不禁想到:难道睡在枕头上面的人不觉得难受吗?硬邦邦的。
走出第一展室,走过对面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里展示的是现代岭南的建筑遗产。在这个展室里,有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广州建筑物的平面图。
出了第二展室,再往上走一段楼梯,就来到了第三展室,第三展室主要是介绍生活用品的,在展室里,筷子、碗、碟,应有尽有。
在第三展室的对面,是第四展室,第四展室是铜镜展。在展柜里,成百上千的铜镜排列整齐,不过这些铜镜的样子都是一样的。
上了天台往左拐,走一小段路,就来到了墓室。墓室了分成了东耳室、东侧室、后藏室、主棺室、前室、西侧室、西耳室。经过墓道,就进入了墓室。在墓室里的左夫人残存骨殖、牛、羊、猪残骨,让人看着心惊胆战。
出了博物馆,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造出这样雄伟壮观的建筑,这是了不起啊!
【广州市南越王墓导游词】相关文章:
3.屈原墓
4.黄庭坚墓
5.广州市基本工资
7.越王剑历史典故
9.白居易《李白墓》
10.文天祥祖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