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闯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家看宫廷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剧中见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这是一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吗?纵观封建历史,想必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无形体现。那么这种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敌立功难。但是交给叔孙通后,什么都制定的好好的。
说起叔孙通这个薛县人,起初他是当秦朝的待诏博士的,学问自然是不用说的高。他很会说话。叔孙通曾在秦二世朝中为官,陈胜起义,二世皇帝召人议论此事。人们都说是造反,秦二世一听就发了火,脸都变了色。
这时叔孙通走向前去说:“当今有贤明的君主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这只是一伙盗贼行窃罢了,何足挂齿。郡官们正在搜捕他们治罪论处,不值得忧患。”秦二世这才转怒为喜。就这样,说人话有人造反的被治罪,说是盗贼的都免了官,只有他叔孙通得了二十匹帛的赏赐,还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这个官可来得太轻松了。
眼见秦的天下将要灭亡,他轻车简从,收拾金银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盘踞在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后,叔孙通就跟随着楚怀王。怀王被举为义帝后,把京城迁到长沙,叔孙通留下侍奉项羽。
不过随着项羽和刘邦的'交战形势看来,项羽是注定要败的,于是叔孙通就又投降了汉军。队列变了,而叔孙通的官职没变,他被刘邦拜为博士,号稷嗣君,负责举荐勇武之士为汉军争夺天下。
刘邦统一天下,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具体过程很繁琐,大致讲来就是天不亮,谒者到现场主持,依顺序进殿,东西分站,侍卫武官沿台阶布岗戒备,手拿武器。
前端警告:皇上驾到!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年薪多少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朝礼完毕后,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刘邦倍感兴奋,过足了皇帝瘾。要是没有叔孙通的这个礼仪法,刘邦的乐不可支可没那么容易达到。
因为这个礼仪,叔孙通立了大功,封为奉常,赏赐黄金500斤,他的孩子们都被封为郎官。从此以后,见皇帝就要下跪,当然,这时候的跪还只是把屁股坐在小腿肚上,只要稍稍挺身,就可以完成,不象满清时期,整个人都趴下去了。
刘邦晚年想废太子刘盈立刘如意,叔孙通以不合礼仪为由,驳回皇帝意见。因此,刘盈上台后,继续重用他制定宗庙等各种仪法,一时盛宠。
对于儒生来说,叔孙通的确是深懂礼仪,司马迁等史学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但是从个人来讲,这个人未免太过圆滑了些。当然,个人活法不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是一种生存状态。
这这就是跪拜礼仪的由来,从那时起跪拜礼就一直延续了好久。直到近代这种礼仪才被取消,这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标志性礼仪。
篇2:胎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当得知自己孕育健康的宝宝时候,很多的夫妻都会非常的开心,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讲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带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准爸爸妈妈们就开始了胎教的工作,为的就是能够让孩子可以更加的聪明健康,那么很多人都会疑问太久是什么时候开始是比较好的呢?现在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吧。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家长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孩子的一个教育,但是每一个人的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还是应该全面的了解这些胎儿的教育方法。
胎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逐步进行。怀孕头4个月应做好安胎的准备工作,从第4个月起,按孕妇生活作息时间安排胎教,最好在早上起床后,下班后,晚上临睡前进行。怀孕第4至5个月,可给胎儿音乐胎教,每日两次,每次3-5分钟。怀孕第5至7个月时,可用两首乐曲轮流播放,父母还可以和胎儿说话或唱歌,每日2次,每次5分钟。怀孕7个月后可以正规上课,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早上讲故事或唱歌,下班后听音乐或文字训练,晚上临睡前进行音乐和文字训练。
胎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不是“恬然入梦“,而是有知觉的。胎儿可以因母亲身体的变化、情绪的改变而随之发生变化;也可以接受外界的刺激,如声、光、触摸等,并作出反应;能存贮记忆,一直到出生。这些就为胎教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施的条件。未来妈妈和家人的爱,良好而适当的刺激,启蒙性的教育,都能对胎儿的心、身发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使孩子未出生就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并培养他理解某些事物的能力。在怀孕中期(一般说是最佳时间是怀孕4个月以后),胎儿的中耳发育已完成,对母亲的血流声、心音、肠蠕动音等,甚至对外界的音乐、噪声等各种音响都能听到,并能作出反应。从这个时期起,就可以进行胎教了。
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胎儿进行胎教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太久确实可以让胎儿和父母有更早的沟通,对于他们的成长也会有更多的帮助,当然胎教的时间还有方法我们也是需要注意掌握的。
篇3: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这个问题到了夏天一热就有好多人问这个问题,不少人认为夏至就是伏天的开始,这个常识我在这里说一说,大家可记住哟。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那今年的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
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
比如,的7月15日数伏,是个庚日,则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再往前调一天。
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
下表给出了今后几年的数伏日期。
年代 夏至日 头伏开始天数立秋日 末伏开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20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篇4:均田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均田制的积极评价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篇5:数伏是哪天 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
数伏是哪天?
阳历6月21日是夏至,但是数伏并不在夏至开始,而是从207月18日开始数伏,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因为我国使用的农历历法中,有一种“干支纪日法”,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相配组合成60组,用以编排年、月、日、时的顺序,周而复始,重复使用。根据“干支纪日法”的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日,并规定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根据这个规则,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由于现在的日历中很少标出“干支”历法,所以一般看不出哪天是“庚日”,需要去查“皇历”。夏至是6月21日(干支是壬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9日(干支是庚戌),那么,第三个庚日是7月19日(庚午),即为初伏的首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9日(庚辰),而立秋是8月8日(庚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8日(庚寅),即为末伏的首日,因此今年的伏期是30天。
数伏养生
在祖国各地,因地域的不同,流行着在入伏的当天吃点什么的说法。比如在华北地区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民间谚语。我想,这种说法的产生,可能是在历史上的农耕时代,物质匮乏,缺少精米细面,伏期正值新麦收获不久,找个理由解解嘴馋。
数伏养生,重在护阳。起居宜晚睡早起,并且中午睡眠很重要!夜晚睡觉空调温度不能太低。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饮食宜食苦,不宜多食冷饮。多进食碱性食物,可吃大腥大热之物。注意静息调心。
篇6: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具体指的是,每年夏季到来后的第三个庚日就为头伏,头伏是三伏的开始, 第四个庚日被看作二伏,第5个庚日看作三伏,由于每年情况不一样,所有三伏天周期也不同,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天结束,历时40天。
初伏时间:7月16开始,也就是入伏的第一天,直到7月25号,共10天,
中伏时间:7月26日至8月14日, 共20天,
末伏时间: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农民朋友知道,由于今年8月7是立秋,所有时间会往后延,8月15为第六个庚日,也就是二伏天的结束时间。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天气要重于往年,尤其是三伏天,可能会更热。末伏从8月15一直持续到8月25,总共10天,也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那段时期,一伏、二伏、三伏总共为40天,这说短也不断,大家可想而知,今年意味着要过度一个更热的三伏,所以农民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秋老虎可不是闹着玩的。
三伏再热,持续时间再长,但生活还得继续,在许多农民朋友眼中,三伏天除了炎热外,还适合养生,为何?
首先,对于一些寒气较重的农民而言,三伏天是驱寒祛湿的最佳时期,三伏期间,由于温度原因,有利于将体内的寒气排出,对于不锻炼的朋友而言,三伏期间傍晚跑步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大家不妨试试。
三伏天养生
这也正是中医中所认同的“冬病夏治”,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利用这些旺盛的阳气来排除自己体内的寒气再好不过。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也正式可以开始养生了,不要吹太多空调,更不要对着空调直吹,空调温度也不宜过低。
今年的三伏天开始是在7月16日,结束时间是在8月24日,也就是说今年的头伏、二伏、三伏的时间分别是在7月16日-7月25日;7月26日-8月14日与8月15日-8月24日。但现在还没有进入三伏天,就有不少地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所以农民朋友最好也要提前做好抗旱排涝的工作。
三伏贴配方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三伏贴的配方根据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配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篇7:圣诞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圣诞节什么时候开始的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前的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但是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上没有明确记载耶稣的诞生时期,所以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固定圣诞节的日期。直到公元前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由于耶稣具体的降生时间已被认定为九月份与十月份之间,现在所庆祝的圣诞节(12月25日)来源于公元后300余年,当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为了将当时大众所庆祝的太阳神之节(12月25日)与新的国教结合起来,所以把耶稣的`降生日定为现在圣诞节的日期。
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是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
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
随着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甚至广大非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有哪些习俗
圣诞节不仅仅是在西方,就连新加坡、香港等地方也是一个法定的节日,而每个国家每个地方过圣诞节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但是圣诞节的一些元素还是一样的,像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袜、唱圣诞歌曲等等。
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据说他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原为小亚细亚某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每年圣诞节,他会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赶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进孩子们挂在床头或火炉前的圣诞袜里。
而关于圣诞树的传说,据说是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孩子,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离别的时候折了一根树枝插在地方,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最后农民发现树枝变成一棵小树,原来那小孩是一位上帝的使者,于是圣诞节拥有圣诞树的习俗也传开了。
圣诞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西方,不管是不是教徒,圣诞节都要准备一颗圣诞树,增加假日的气氛,在圣诞树上挂上玩具、星星、彩灯等等。今年的圣诞节是在星期一,农历的十一月初八,你想好怎么过了吗?
篇8:植树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植树节开始的时间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20xx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尔后的20xx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惩办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固定日期,也有的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
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树木成行,今日的美国。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效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可以追溯到3020xx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20xx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20xx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各国的植树节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均有一些国家欢度植树节: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委内瑞拉1920xx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日;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日;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古代礼仪大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相关文章:
4.从 开始作文
5.古代礼仪知识
8.从自己开始作文
10.从终点开始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