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
“lg09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
一、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促进病人身心舒适,增进健康。来源:考试大
2.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增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3.观察和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助于护患沟通。来源:考试大
二、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1.淋浴和盆浴
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病人,衰弱、创伤和患心脏病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不宜淋浴和盆浴。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用盆浴。水温调节在40℃~45℃为宜,浴室外应挂牌提示有人,浴室不闩门,以便发生意外时可及时人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病人受凉、晕厥、烫伤、滑跌等意外情况发生。沐浴应在饭后1h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传染病病人沐浴应根据病种和病情按隔离原则进行。
2.床上擦浴
适用于使用石膏、牵引、必须卧床、重症衰竭及无法自行沐浴的病人。备齐用物,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关好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松开床尾盖被,并按需要给予便盆。将脸盆放于床边,倒入热水(水温50℃~52℃)2/3满。先为病人擦洗脸和颈部,然后为病人脱下衣服(先近侧后远侧,先健侧后患侧),擦拭全身各处,注意擦净皮肤皱褶处。洗毕,用50‰的乙醇在骨隆突处做按摩,为病人穿上清洁衣裤(先远侧后近侧,先穿患侧后穿健侧),整理床单位,必要时梳发、剪指甲及更换床单。收拾用物,如有特殊情况需做记录。来源:考试大
护士在擦洗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敏捷,擦净一边再擦另一边,要减少翻动次数和暴露,防止病人受凉。如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病情变化,应立即停止擦浴。来源:考试大
3.足浴
适用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使病人平卧屈膝,将裤卷至膝,并在脚下铺橡胶单和大毛巾,放上足盆(内盛40℃~45℃热水1/2满),病人双足浸于其中。洗毕,擦干双脚,必要时用50%的乙醇按摩足跟及内外踝。
篇2: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口腔、头
一、口腔护理
(1)目的
①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②除去口臭,使患者舒适,促进食欲。
③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
(2)用物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漱口溶液),备棉签、棉球、弯钳、压舌板、弯盘、吸水管及石蜡油等某些外用药和漱口液。
(3)常用的漱口溶液及其作用
①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口腔ph值中性时适用。
②复方硼酸溶液(朵贝儿溶液)——可轻微抑菌,消除口臭,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来源:考试大
③0.02%呋喃西林溶液——可清洁口腔,为广谱抗菌溶液,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
④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可释放出新生氧气以抗菌除臭,适用于口腔ph值偏酸性时。
⑤1%~4%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医学教 育网原创真菌感染,适用于口腔ph值偏酸性时。
⑥2%~3%硼酸溶液——可抑制细菌的生长防腐、抑菌,适用于口腔ph值偏碱性时。来源:考试大
⑦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适用于口腔ph值偏碱性时。
(4)操作方法
先对患者及口腔情况进行评估,按需要准备用物,携至患者处,解释。助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治疗巾围于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以弯曲管钳夹含有漱口液的棉球湿润口唇,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变化;有活动假牙应取下。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漱口,按顺序擦洗牙齿的各面、颊部、舌面及硬腭部,擦洗毕再助患者漱口,擦去患者口唇处水渍。口腔黏膜有溃疡,可酌情选用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等涂布,口唇干裂涂石蜡油。撤去治疗巾,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来源:考试大
(5)注意事项
①擦洗动作要轻,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②昏迷患者禁忌漱口。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擦洗时血管钳须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③棉球不可过湿,以防患者将溶液吸人呼吸道。
④对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来源:考试大
⑤活动假牙用冷水冲净,待病员漱口后戴上,暂时不用者,可浸于清水中备用,每日更换清水。假牙不可浸在乙醇和热水中,以免变色、变形和老化。
二、头发护理
头虱及虮灭除法
虱子可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发现病人有虱应立即彻底消灭,常用药液是百部酊。操作时护士需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虱、虮感染。必要时,先动员病人将头发剪短,剪下的头发用纸包裹焚烧。用纱布蘸百部酊将头发分层擦遍,使其全部湿透,反复揉搓10min,然后给病人戴好帽子包严头发。24h后,取下帽子,用挂上棉花的篦子篦去死虱和虮,并洗发。如发现仍有活虱,应再次用药。灭虱完毕,为病人更换被服及衣裤,将污衣裤和被服放入布口袋内扎紧,需灭菌处理。除去篦子上的棉花用纸包好焚烧。梳子和篦子消毒后备用。操作过程中应防止百部酊药液沾污面部及眼部,并在上药后注意观察病人局部及全身的反应情况。
篇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出院的护理
一、出院前的护理
①通知病人和家属。
②办理出院手续:病人出院后仍需服药时,护士凭出院医嘱处方领取药物,交给病人,并指导用药常识。护士收到出院证,协助病人整理个人用物,开具物品带出证
③健康教育:按不同病种指导病人。
④填写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
⑤征求病人意见。
⑥护送病人出院。
二、病床单位的处理
①将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清洗,床垫、褥、枕芯、棉胎放于日光下曝晒6h,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隐藏:来源:考试大
②病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溶液擦拭;
③脸盆、痰杯用消毒溶液浸泡;
④病室开门窗通风;
⑤铺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三、有关医疗文件的处理
1.填写出院时间——在体温单相应的时间栏内,用蓝色钢笔竖写出院时间。
2.病案归档——将病案按出院顺序整理好,交病案室保存。
出院病案排列顺序是: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验及检查报告、护理病案、医嘱记录、体温单。来源:
3.注销各种治疗——注销各种治疗单、卡,如诊断卡、床头卡、服药单(卡)、注射单(卡)、饮食单(卡)、治疗单(卡)等。
篇4: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入院的护理
一、住院处的护理管理
1.办理人院手续——病人或家属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人院手续。接收新病人后,预先通知有关病区,使其根据病情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工作。危重病人则应先由医护人员护送入病区,入院手续由陪送人员或工作人员补办。
2.卫生处置——根据入院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卫生处置。
3.护送病人入病区——能步行的轻病人可扶助步行,不能行走和病情危重者可用轮椅或平车送入病区。护送时注意保暖,不中断输液或给氧,外伤者注意卧位,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和物品的交接。来源:
二、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1.评估病人的身心需要
(1)需要减轻病痛。
(2)需要被尊重接纳,以摆脱孤独感。
(3)需要安全感。
2.初步护理措施
(1)一般病人
①准备床单位用物。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需根据病情选择床单位。备好病人所需品
②迎接新病人。观察和了解病人病情和心理需要,尽量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源:
③入院指导。
④填写有关表格:用蓝色钢笔在体温单40℃~42℃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入院时间。病案按下列顺序排列,即:体温单、医嘱记录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案、病案首页、门诊病案。
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绘制在体温单上,测量体重填写在体温单相应栏内。
⑥通知医生,按医嘱处理有关事项。
⑦了解病人身心需要。
⑧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物品使用、常规标本留取法等。耐心听取并解答病人咨询,填写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
(2)急诊病人:急诊病人被送到病区后,值班护士应酌情将病人安置在“危重病房”.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医生到来之前,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吸痰、止血、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共同抢救病人,做好护理记录。。来源:
篇5: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运送病人法
一、轮椅运送法
1.协助病人坐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使椅背与床尾平齐,将脚踏板翻起,拉起车闸以固定车轮,如无车闸,护士应站在轮椅后面固定轮椅,防止前倾。扶病人上轮椅,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把脚踏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时,嘱病人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坐。嘱病人身体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下坡时要减慢速度并注意观察病情。
3.协助病人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固定好轮椅,翻起踏脚板,扶病人下轮椅。来源:
4.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轮椅,保持良好的性能。
(2)推轮椅速度要慢,以免病人不适或发生意外。
二、平车运送法
1.挪动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够在床上活动者。
(1)向病人解释,指导病人挪动方法,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将推车紧靠床边,将毛毯或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协助病人移向床边,护士用身体抵住平车。协助病人以上身、臀部、下肢顺序向平车挪动,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露出头部。整理床单位,铺好暂空床。来源:
(3)下平车顺序是嘱病人先挪动下肢、臀部,再挪动上半身。
2.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病人或儿科病人。
(1)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2)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松开盖被,协助病人穿好衣裤。来源:
(3)护士一只前臂自病人腋下伸到肩部外侧,另一只前臂伸到病人大腿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护士颈后,护士抱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
3.两人或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重的不能活动的病人。
(1)同单人搬运(1)。
(2)两人搬运时,护士甲一手臂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另一手臂托住腰部,护士乙一手臂托住臀部,另一手臂托住病人腘窝,合力抬起,病人身体稍向护士侧倾斜,两人同时移步至平车,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3)三人搬运时,护士甲托住病人的头、肩胛部,护士乙托住病人的背、臀部,护士丙托住病人腘窝、腿部。其余方法同(2)。来源:
4.四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等病人。
(1)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紧靠床边,在病人腰臀下铺中单。
(2)护士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的头及颈肩部;护士乙站于床尾托住病人的双腿;护士丙和丁分别站于病床和平车的两侧。四人合力同时抬起病人至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5.注意事项
(1)搬运时动作要轻稳,协调一致,推车速度适宜,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来源:
(2)搬运时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距离达到省力。
(3)推车时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以便于观察病情。病人的头应卧于大轮一端,可减少颠簸引起的不适;推病人上下坡时,病人的头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病人不适。推车出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避免震动病人或损坏建筑物。
(4)搬运骨折病人,在平车上应垫木板,注意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来源:
(5)有静脉输液管及引流管病人,须注意保持输液和引流管道通畅。
篇6: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清洁、消毒和灭菌
一、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2.消毒——是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
3.灭菌——是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达到消毒或灭菌目的。
(1)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也可用之。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后进行灭菌,效果可靠。常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和陶瓷制品等的灭菌。
(3)煮沸法:可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此法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橡胶类物品消毒后及时取出,以免变软。尖锐器械不宜用此法,以免受热变钝。
(4)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医院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和耐潮湿的物品,目前医院常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有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用留点温度计、化学指示剂、化学指示胶带、生物监测法等,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法。
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1)日光曝晒法:常用于衣服、书籍、床垫、毛毯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常用在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利用臭氧的强大氧化作用而杀菌。
(4)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应用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3.微波消毒灭菌法——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可使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碰撞,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多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及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微波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4.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用不同的气流方式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的尘埃,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主要用于烧伤病房或手术室等。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而致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1.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易挥发的药物应加盖。
(3)消毒物品应洗净擦干,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并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4)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以免药物刺激组织。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法:用易溶于水的医消毒剂配置成规定的浓度,擦拭被污染的物品。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2)浸泡法:将需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完全浸泡在有效浓度的消毒液中,达到规定时间。适用于耐湿不耐热物品的消毒,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3)喷雾法:将化学消毒剂喷洒在空间中进行消毒。
(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气化,在规定的时间和浓度内利用消毒剂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用于室内物品、空气及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利用灭菌剂气体,在密闭容器内,经标准的浓度、温度和时间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消毒时应使用专用的灭菌器械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常用化学消毒剂
(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
(3)低效类消毒剂: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芽胞。
篇7: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帮助病人翻身侧卧
(1)一人法:适合于体重较轻的病人。向病人解释说明目的及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将病人两下肢外移向护士侧,再将肩部外移,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推病人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按侧卧位法安置好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
(2)两人法:两护士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臀部和腘窝部,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自己,分别扶托病人的肩、腰、臀和膝部轻推病人转向对侧。来源:
二、帮助病人移向床头
(1)一人法:向病人说明目的,以取得病人配合。放平床头支架,将枕头横立床头,避免碰伤病人。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两脚蹬床面。护士一手稳住病人双脚,一手在臀部助力,使病人移向床头。放回枕头,使病人卧舒适体位。
(2)两人法:护士分别站于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的颈肩和臀部,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两人也可站在同侧,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胭窝部,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来源:
三、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
(1)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伤皮肤。
(2)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
(3)如病人身上置有多种导管,翻身前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防止脱落、扭曲等,保持引流通畅。
(4)手术后病人翻身前,应先换药后再行翻身;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突然死亡,故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颈椎和颅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患处位置,防止受压。来源:
(5)翻身时让病人尽量靠近护士,使重力线通过医学,教育网原创支撑面保持平衡,达到节力的目的。
篇8: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致热原引起。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h内发生。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有的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污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有关;与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抗体有关。
(3)护理措施
1)暂停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对症处理,病人发冷、寒战时给予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3)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4)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二、过敏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病人呈过敏体质;病人多次接受输血产生过敏性抗体,再次输血抗原、抗体作用产生过敏反应。
(2)医护合作性问题:过敏反应,与病人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致敏有关;与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血液中含有致敏的物质有关。
(3)护理措施
1)根据过敏反应表现,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的饮食。
三、溶血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输入异型血;rh因子系统不同引起溶血。前期头疼、四肢麻木、腰背剧疼、胸闷、黄疸、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后期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溶血反应还可伴有出血倾向。
(2)医护合作性问题:与输入异型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关;与rh因子血型不合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3)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5)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核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四、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五、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
以及因输血传染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措施。
篇9: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排尿护理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
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尿量约l000~2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
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loo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的改变
4.治疗因素
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相关文章:
10.基础护理学:病区护理管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