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

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

2024-04-28 07:47: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eihongx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希望大家喜欢。

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

篇1: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

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

当孩子处在一种无法控制的恼怒之中时,就会发脾气。大多数18个月到3岁的孩子不时地会发脾气,但是有些孩子会频繁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意志较强、比较武断的孩子,比随和安静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多一些。有些孩子发脾气只是恼怒的短暂发泄,很快就过去了。而有的孩子发脾气的时间会长些,还会躺在地上尖叫打滚,扔东西或憋住气。脾气一旦发作,手边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会飞出去。把易打破的东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偶然发脾气对孩子的情感发育实际上有好处。它能释放压抑住的沮丧,让他懂得生气是件正常的事,不过生气的表达需要控制。它还说明你的孩子有精力、有主张,日后对他会有好处。但是,过多发脾气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件精疲力竭的事,它会发展成抗拒社交的.行为。因此,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发脾气,你要尽量找出原因,尽可能避免诱发它的场合。

1.憋住气。在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憋住气并不罕见。孩子的脸越来越红,然后变蓝或变白。在这个时候,呼吸通常会开始恢复正常,但有时孩子会四肢僵硬,或乱拍乱打,甚至不省人事。看见孩子憋住气是很吓人的,但幸运的是这不会伤害他。如果孩子憋住气后失去了知觉,要咨询医生,排除疾病的可能。否则,当孩子憋住气时,不要管他,虽然这很难做到。不要拍他或给他泼冷水。如果他暂时失去知觉,注意观察他,但是一看到他开始恢复意识,你就走开。

2.撞脑袋。在1~2岁之间,如果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发脾气,他会把头撞向墙壁或地板。虽然父母担心孩子会弄伤他自己,但是受伤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如果孩子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他撞脑袋,最好是不予理会。有些孩子在就寝前,或感到疲倦和烦闷的时候也会撞脑袋。

3.发脾气的原因。通常,在你最没有准备的时候,一件小事就会引发孩子发脾气。注意他面部的警告迹象。

寻求关注:幼儿喜欢成为关注的中心,发脾气可能是获得关注的一种方式。

沮丧:如果孩子被禁止做他想做的事,由于能力所限做不来某件事,或者他被迫做他不想做的事,就会产生沮丧的情绪。是否有必要争论,要加以选择,对无关紧要的事不要强求。例如不让他穿旧袜子,不让他挑他想穿的T恤等。

模仿:他可能看到并模仿其他孩子或成人发脾气。

勒索:他可能利用发脾气达到自己的目的。

疲倦:如果孩子累了或过于兴奋,就会容易发脾气。

饥饿:孩子需要经常吃东西。如果正餐时间相距太长,孩子会饿。要保证在正餐之间给他吃有营养的零食。

无所适从:允许他做这些事,但不许做其他事,这之间没有清楚的指导加以说明原因,或者父母中一个说“行”,另一个说“不行”,这使孩子感到困惑和沮丧。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在一天当中设定一些休息时间。如果一天之中进行太多的活动,或者他在游戏班或日托中心已经很忙了,你还希望他陪你去购物,那么发脾气就在所难免了。

4.对付发脾气。尽可能找出诱发的场合,避开它们。如果孩子发了脾气,你应该保持平静,并记住,在一定的时候,这个阶段就会过去。

随着他长大,你可以跟他多谈一些有关生气、有关任何对待生气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不要发脾气,也不要让步,更不要利用贿赂、打耳光或威胁来对待他的发脾气。

分散注意力:试图指点窗外的东西,或者建议去公园。

不理会:如果孩子没有了观众,他就无从表演了。把他放在另一个房间里,直到脾气发完为止,或者,如果安全的话,你离开房间。

带走:如果是在公共场所,你要决定是留在原地,不理会旁人指责的评论和目光,直到他发完脾气为止呢,还是以最少的麻烦把他带离现场。如果孩子在尖叫踢脚,要把有危险的物品移到他碰不着的地方,以免他伤了自己。

“生气玩具”:给孩子提供其他发泄恼怒和沮丧的途径些玩具像鼓或其他乐器能帮助他渲泄情感,把情感引向建设性的方向,有些体育活动如骑脚踏车也有这种作用。鼓励他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加入:如果孩子在大声喊叫,你也一起喊一会儿,然后慢慢降低你的声音。孩子可能会模仿你,直到你们都在低声耳语。这向孩子表明,用话语来表达恼怒,比用身体的暴力表达更能被接受。

补偿:一旦发过脾气,让孩子了解生气是自然的事,你有时也生气。保证让他明白你仍然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当他恢复自我控制时,别忘了表扬他。

篇2:孩子的情感需要--鼓励独立性

孩子的情感需要--鼓励独立性

随着孩子从一个婴儿长成一个较为独立的人,世界对他来说会变成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方。在他对自身和他人感知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会经历和呈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你有必要对这些变化作出有效的回应,给他必要的安慰和规范。

要鼓励孩子变得更为独立,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早期建立他的自信心。给他大量的关爱,无论什么时候,当他做成了一件事,就要给予正面的支持。对他未能做成的事,不要使他感到失败,因为这很容易妨碍他对这件事情进行新的尝试。

1.增进独立性。鼓励孩子参与到一系列的活动中去,这有助于他变得更加独立。有越多的激励和机会拓展他的新技能,能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他就越感到有信心。独自或与其他孩子做各种游戏,到公共场所或别人的家里去玩,这些都会帮助孩子增长各种见识和体验。

社交对独立性也是很重要的。此外,许多日常事务,如穿衣服,在促进他身心发育的同时,也给他提供了锻炼独立性的极好机会。

有时,让孩子对一些事情,例如挑选穿什么衣服,自己作决定。

自己的事自己做,尽管开始时他会犯错误。

在跟他玩耍的时候,不要由你支配一切,或由你带头。对孩子的游戏要感兴趣,如有必要,应帮助他,但是不要包办代替或横加干涉。玩诸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他带头。

让孩子加入成人的谈话,而且要让他听懂。

长大了,让孩子帮你做家务,虽然他更多是帮倒忙。模仿成年人是获得独立性的重要一环。

故意犯愚蠢的错误,例如用汤匙切食物、从一个未打开的罐头倒出食物等。让孩子纠正你的错误。

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如果你做了不公正的事,向他道歉。

如果你的孩子很腼腆,鼓励他加入小的团体,但是不要逼迫他。

2.离开孩子。在某个年龄段,你和孩子需要分开。可能只是短暂的分开,也可能由于你要重新工作,必须把孩子交给临时看护人或日托中心,而要与孩子分开较长时间。

对你和孩子双方来说,分开似乎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当然,你们之中的一方越难过,那么另一方也就变得越不安。因此,最好是认真做出周详的计划。

在孩子更小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有过把孩子交给亲戚或临时看护人照看几小时的经历,但是当他长大了一点,他会有更多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必须予以注意。最重要的是你要经常对他说明,你很快就会回来。把孩子交给临时看护人时,最普遍的恐惧是,爸爸妈妈不回来了。只要孩子坚信你们是会回来的,他就会把注意力转到新的环境中去。

3.准备分离。经常把孩子带到游乐场去玩,使他习惯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或习惯身边有其他成人。当他学会了与他人的交往,他对你是否在场就不那么注意了。

尝试把他交给一个可靠的朋友或亲戚(最好是他已经熟悉并喜欢的`人)1~2个小时。随着他习惯没有你在场,你可以把离开的时间逐步延长。

4.选择临时看护人或日托中心。不要把这项工作放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因为这是你要作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需要作一番考虑和研究。

准备一份你需要提出的问题清单,走访几个临时看护人或日托中心。如果对某些事情还不清楚,通过电话咨询。

选择注册的临时看护人或日托中心。寻找推荐介绍。

观察其他孩子在那里是否愉快,是否参与活动,是否受到适当的监管。

确保伙食有营养。

带孩子到你选定的中心去,让他在有你在场的情况下熟悉那里的环境。

5.第一天。提前一天对孩子正面地解释他会遇到什么。不要表露出你的焦虑。可能的话,提前一点去,使孩子在你必须离去之前安顿下来。你走的时候他一定会哭,但是你不要感到内疚。大多数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分离。把孩子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告诉看护人或日托中心,包括他喜爱的食物,想上厕所时他会怎么说等等。

回到家后,一定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关注。问那一天他都做了些什么,注意他的情感。如果他显得不快乐,你必须衡量这是暂时的还是因为对他的照顾不够。

篇3:孩子的情感需要---成长的烦恼

孩子的情感需要---成长的烦恼

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有礼貌、善于社交、举止大方得体。因此,如果你发现你那个开心听话的婴儿,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哭闹不休、抗拒、闹别扭、发脾气、过分好动、成天说“不”的幼儿,你和他之间的生活成了一场权利斗争,你无疑会感到震惊。

父母同样忧虑的还有,与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似乎什么都害怕,他害羞、依赖、被人欺负,他的“安慰”行为使父母不安和难堪。

正如没有完美的父母一样,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坏行为,不时地会很难对付。在一个家庭里被视为不良的行为,在另一个家庭里会被视为正常。要记住,养育一个孩子,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正确方法。

对一个幼儿来说,他要检验你的极限,要走过一个负面的阶段。要漠视你说的话,要成为你关注的中心,这都是很正常的。通常,孩子不乖只是他要说“注意我”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但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人给他设立行为的规范,要认识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不可以接受。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或进攻性强、爱欺负其他小孩的孩子,或者一个完全失控的孩子,会不得人心,受到孤立。他会变得内心很郁闷,有被抛弃感,他的行为会变得更坏。

孩子的性格和气质也是他的行为和你如何对待他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有着随和、友善的个性,或者有一种安静的性格。而其他一些孩子则比较武断,对什么都挑战,容易激动,从来不能安静片刻。又或者,如果一个孩子有“特别”之处,尤其是因为早产,或婴儿期曾经得过重病,父母可能觉得很难对孩子的行为设立规则。如果你在对待孩子的行为方面有困难,或者你觉得他的行为越来越糟,你必须认真考虑问题是否出在你身上,而不是出在他身上。有些因素(例如感到压力或疲倦,或者单独抚养孩子)也会影响你对他的行为的反应。此外,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种负面的情感。有这样的感觉时,你需要承认它,并试图在一段时间暂时从父母的责任中脱身。

把孩子交给一个他熟悉的朋友或亲戚,做一些你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可能离开一整天,至少也可以找一位临时看护人照看几个小时,使你自己可以平静下来。如果你觉得你自己对孩子在情感上和行为上总是负面的,应该到医生或保健人员那里寻求帮助。

如果你以一个幼儿的眼光去看生活,你会看到生活是如何地令人烦恼和沮丧。他已经懂得走路和攀爬,世界充满了有趣和激动人心的机会,有那么多的东西可看个究竟。但是,当他来到一个打开着的、装满瓶子与盒子的柜子,准备把东西拿出来时,有人把柜门锁了起来。他可能看到了地板上或桌子上有一个钱包,跟他玩具箱里的那个一模一样,但有人告诉他,如果他把钱包掏空,那他就是淘气的。在孩子眼里,钱包里头大有文章。那儿有从未见过摸过的东西,说不定还有好吃的呢。从一个幼儿的眼光去看,没有什么理由应该把钱包置之不理――难道这不是妈妈放在桌上的另一件玩具吗?

他现在已经能够帮助妈妈打扫灰尘了,但是,当他试图帮助,打开买来的食物,却把食物倒在地上时,妈妈生气了。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家居用品,可以用它们做玩具,但他想要的、看上去非常有趣的东西,却怎么也拿不到。

当他爬上一张椅子、坐到餐桌旁时,大家祝贺他。但是当他爬上一扇开着的窗户,想看看外面有什么景致时,他被拽了下来。他有了一些蜡笔和纸,他的图画受到赞扬。但是,当他要把他的艺术才能在墙纸上施展一番时,父母就不欣赏了。当他想去公园玩耍时,他却被带到了毫无意趣的超市。在这里,他不能跑,这也碰不得,那也动不得,还要在看不到头的队伍里站几个小时,无事可做。

爸爸妈妈也可能对家里的规定各执己见。他上了床又跑下来,爸爸并不介意,但是妈妈反对。他该听谁的?妈妈让他挑一件T恤穿上,但是爸爸要他穿他最先找出来的那一件。有时,如果妈妈心情好,会给他买巧克力,但是其他时间就不给买。或者,爸爸总是给他买,妈妈为此很生气。

还有语言问题呢!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他想告诉你他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他不把整个句子说出来,就很难解释清楚。而他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字可能就是“不”。“不,你不能玩录像机。不,别扯猫尾巴,你太淘气了。不,从桌上下来,你会摔倒的。不,别碰那个水壶,它是热的。不,你不能拿杰米的玩具,那不是你的。”难怪这个字眼也成了幼儿的口头禅。

由于一个孩子是他那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当他知道生活有其限制,他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时,沮丧有时会演变成发脾气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何做父母的提示: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先消除你自己的压力。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不爱他。

当孩子在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倾听。

对孩子不能出尔反尔。

大多数18个月到3岁的孩子都会有沮丧的时候――并非只有你的孩子才这样。

对良好的行为要及时夸奖。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难改的行为,应该把行为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看看你是否能够找到原因。

在有可能的时候,给孩子一些选择。

如果你必须说不,解释原因。

尽量不要因小事情引起对抗。

如果你错了,坦白并道歉。

克制自己――记住成熟的是你,而不是孩子。

篇4:「家庭教育」孩子的六个情感需要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

归属集体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克服胆怯的需要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来源:中国幼教网

篇5:孩子的情感需要-溺爱与举止

孩子的情感需要-溺爱与举止

每个孩子不时需要溺爱与纵容,需要你在时间、爱和关注方面满足他合理的需求。这些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有安全感。但是当一个孩子得到的太多,有求必应,总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这样的孩子很少或永远不会受到约束。他的需要总是高于父母或别人的需要,他带着这样的期望长大,即以为世界是永远围绕着他转的,他会变成一个非常苛求的孩子。

要在爱和过分纵容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有时是困难的,在有些情况下,很容易溺爱或纵容孩子,例如,孩子生病了,尤其是经常生病;母亲要外出工作,由于不能跟孩子在一起而感到内疚;父亲经常外出不在家,或者父母分居了;父母一方过于严厉,另一方希望弥补而纵容他,等等。

如果孩子是独生子,或者是盼望已久才得到的,或者他是长孙或独生孙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溺爱。祖父母可能会放纵孩子,取父母而代之。

童年艰辛的父母可能会希望把自己不曾有过的给予孩子。如果孩子的朋友拥有许多东西,而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他们就有可能惯纵孩子。

对孩子怀着良好的愿望很不错,但是娇惯他会导致眼下的行为问题,而随着他成长,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问题。一个娇惯的、有求必应的、行为不受制约的孩子很可能是这样的:

由于他总是我行我素,其他孩子不喜欢他。

由于他的行为没有制约,会不安全。

由于他希望得到比别人多的东西,所以很贪心。

由于没有人教给他分享的意识,所以他很自私。

由于他为所欲为,所以不服从。

无视他人的感情。

不可能满足。

持续哭闹抱怨。

粗鲁,举止不佳。

礼让很重要。良好的举止和礼让的态度是社交技能,它不会在幼儿身上自动生成,必须学习而得。在一种场合下可以接受的行为,在另一种场合下却是粗鲁的,对此,孩子可能会很不理解。例如,如果渴了,在家里可以要水喝,为什么在别人家就不行呢?爸爸可以议论一位邻居,但当他重复这些话时,为什么人们对他说这是无礼的呢?认识如何恰当地待人接物是孩子社交成长的重要部分。受到良好的举止教育的孩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伙伴时都会感到具备社交信心。其他人通常正面评价他们,容易喜欢他们。他们较少使父母尴尬,他们能够顾及他人的情感,对他人比较尊重和体谅。

2.良好的举止。如果你希望孩子带着良好的举止成长,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做个好榜样。在孩子跟你讲话时你打断他,你忘记说“请”、“谢谢”,你排队总是夹塞,你用粗鲁的话来议论别人,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模仿你。但是,除了通过模仿来学习以外,你还可以用几种方式帮助孩子学习良好的举止。

在孩子早期就教他说“请”和“谢谢”。当他能够明白道理时,给他解释为什么顾及他人、轮候等待和分享东西是很重要的。虽然他不会即时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你已经为他将来的良好举止打下了基础。

预料在有些场合他会忘记说“你好”、“请”或“谢谢”,事前应提醒他。例如,“今天在约翰家吃过中饭以后,别忘了对约翰的妈妈说谢谢啊。”

当他表现出良好的举止时,要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对他很满意。同样,当他有意地对某人不礼貌时,告诉他不能那么做。

3.纠正不良举止。良好的.举止不是一夜之间养成的,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年一年地养成。不要在太短的时间里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要求他做到十全十美,以致他对于把每件事都做好感到束缚和焦虑。大多数孩子有时会粗鲁或行为不佳,例如,当他们生气时,或想出风头时。在这种情况下,视不同的原因,你可以选择不予理会,认同他的感受,或者告诉他有什么限度。在孩子懂得“分享”和“顾及他人”的概念之前,她会始终认为,得到她想要的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抢过来。现时这好像是个有趣的游戏,但是必须使他懂得社会是不接受这种行为的。大约3岁时,孩子们已经懂得分享食物,把食物递给别人了。他们还能够吃得比较有顺序,不抢吃。

有时候,不良举止只是因为忘记了或者太兴奋。倒如,公园里有一件新的器材,他很兴奋急着尝试,从而跑到队伍的前面去了。这时,只需要温和地提醒他别人都在前面等着。还应该注意到他过于害羞或尴尬,以致说不出“请”或“谢谢”,对此,不要跟他发生冲突。你代他说――听到你说的话,他最终能够学会自己说的。

篇6:孩子的情感需要-安慰物和安慰行为

孩子的情感需要-安慰物和安慰行为

安慰物是孩子用于使自己感到更开心或更安全的一种东西,如一张婴儿毛毯、一只奶嘴或一件软玩具等。孩子还可能会养成一种安慰行为,如咬指甲或吮手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不时地使用某种形式的安慰物,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有不安全感。相反,安慰物有助于孩子适应与母亲分离的过程,克服焦虑,或者使他感到平静和松弛,所以安慰物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只是如果安慰物在孩子生活中起的作用太大,或者如果伴随出现别的情感上的困扰不安时,安慰物才会成为问题。

大多数孩子到5岁时就不再使用安慰物。但是在另一些孩子,他们从学校回来会用安慰物,或者睡觉时整夜地用,这样用好几年。不要阻止孩子用安慰物,但是如果他日夜都依赖着它,你觉得他太过依赖了,就要设法查明他是否受到了困扰。

1.安慰物。你的孩子可能对一张毛毯或一个软玩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依赖,因为他把这件东西与过去的愉快和爱抚的经历联系了起来。例如,一张婴儿毛毯会使他回忆起他被包裹着,父母搂着他的情景,而搂着一个软玩具可以帮助他进入梦乡。如果他处在家庭以外的环境里,他的安慰物就是一个熟悉的记忆载体,把他与这些事联系起来。孩子还可能对毛毯形成了一些特别的习惯,如吮它、把它缠在手指上或把它塞在脸颊下。有些孩子还会把安慰物作为克服攻击性的一种安全办法,如咬或扯一个玩具的耳朵或腿。

有些婴儿比别的婴儿更喜欢吸奶嘴。在满足孩子吸吮的本能、安慰烦躁的情绪方面,奶嘴起着一定的作用。在1岁之前,只要不粘甜的东西,奶嘴不会对牙齿造成损害。但是长期使用会影响牙齿的整齐,因此应该使用牙齿矫形奶嘴。

大多数孩子1岁以后就不要奶嘴了,但是有些孩子会难以放弃它。一旦孩子开始步行和说话,许多家长就不喜欢看见孩子衔奶嘴。2岁或3岁以后,完全有理由劝告孩子不要用奶嘴。你可以减少他每天用奶嘴的次数,或说奶嘴“丢失了”,或用别的特别玩意来交换它,逐步地使他放弃奶嘴。你可以事先定一个“停用日”,以便孩子有所准备。

2.安慰行为。大多数幼儿会养成某种习惯,这是无意识的行为,但会使家长不安和烦恼。就像安慰物一样,有些行为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大的安全感或舒缓紧张,当孩子长大一些时,这些行为就会停止。而有些行为,如咬指甲,可能会延续到成年。

吮拇指和手指:像吮奶嘴一样,吮拇指或手指对幼儿是无害的。吮手指通常在2岁时发生。对孩子来说,吮手指是一种安慰,孩子会把它与吸奶瓶、吸奶头、紧挨着母亲、舒缓饥饿等愉悦联系起来。把他的`手指拿开或者对他发怒其实无济于事。如果不加理会,在4岁时大多数孩子会放弃或者减少它。过了这个年龄,来自牙医权威的忧虑是吮手指会使牙齿长歪,不过这是长年累月吮手指的结果。一个孩子如果有吮手指的习惯,会被人嘲笑或认为幼稚。如果4岁以后还有这个习惯,最好是试图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别的东西,或者奖励他“长大”不再吮手指这种好的行为。这个年龄之后还坚持吮手指,可能显示情感上的问题。而有些孩子可能在承受压力时偶然吮手指,这会持续多年。

咬指甲:这是另一个常见的习惯,常见于3岁的孩子。一个孩子在咬指甲的时候通常是无意识的,它是舒缓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孩子长大后这习惯就消失了,但也有些孩子会把它带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期,幼儿咬指甲时,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理会它。稍后,你可以向他指出这个习惯有多丑,并教会孩子像个“大人”那样护理指甲。女童喜欢涂指甲油。让她涂指甲玩有助于她对自己的指甲感到自豪,从而不再咬它。

手淫:大多数孩子偶尔会玩弄他们的生殖器取乐,这是很自然的完全正常的活动。对一个幼儿来说,没有性的寓意。然而,当看到孩子手淫,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许多父母会觉得尴尬不安。处理手淫的最好方式是:不理会它。如果你不想孩子在你和别人面前手淫,你应轻松温和地把他的手和注意力引到别处去。如果对孩子说手淫是淘气的或错误的行为,这会使他有负疚感,长大时会认为他的生殖器是某种坏东西,成人的性行为是下流见不得人的。如果手淫发生得频繁,这可能表明你的孩子不开心,或者他的生活里有压力。既然这样,你需要跟孩子交谈,看看他出了什么问题。

撞头:有些孩子在夜里就寝前或睡觉时会有节奏地撞头。这可以是一种安慰的行为,或者是释放精力的方式,通常是无害的。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在他的床上加垫褥。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以头撞地板,这只是想得到关注,大多数孩子不会有意弄疼自己。

篇7:孩子的情感需要-管教与惩罚

孩子的情感需要-管教与惩罚

孩子需要有行为规范。了解人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他们能够走多远而不越轨,他们就会有安全感。幼儿时期正是对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建立规范的适当时期。而这也正是幼儿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的时期。因此,任何管教和惩罚都应当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即使孩子已经长大一些,懂得规则与限度了,假如他试图越轨,试看你能够让他走多远,也是正常的。

通常,你可以预见不良行为的发生,把孩子带离现场,避开任何激发矛盾的因素,忽略细微的顶撞,避免经常说“不”。通过这些,你可以避免可能的冲突。

管教的戒律。重要的是对你的管教要身体力行。如果你总是告诫孩子吃饭前不要吃糖果,你自己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做。你要始终如一,这点很重要。建立合情合理的限制并始终坚持去做。如果你允许孩子今天做这,明天又不准做了,他就会很困惑。同样,父母双方对管教要一致,以免孩子混淆不同的准则,拿这一方来对抗另一方。要用孩子明白的方式把规则讲清楚,并解释理由。例如,为什么他应该把玩具放好,这样,大家就不会踩到玩具上面而受伤了。

对规则要作出明确的指引,当你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时,要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同样,当你惩罚他的时候,要解释原因,例如,在经过告诫之后,他又一次打了人。不要重复惩罚。如果孩子已经被父亲惩罚过了,母亲就不要再惩罚他。

当孩子做得好时,要表扬他,而不要只是对负面行为做评判。从长远看,正面鼓励通常更有效。

不要作空洞的威吓。只有在你真正打算实施惩罚时,才用惩罚来告诫他,否则,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回应说:“你敢?”

惩罚之后要做弥补工作。一旦孩子被惩罚以后,要让他知道你仍爱他,并把注意力转到别处。

在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前,给他改过的机会,或者给他时间来作出回应。例如,你建议“为什么你不去踢花园里的球,而要踢餐桌呢?”如果他不理你,警告他想想后果。如果他不肯捡起玩具,平静地对他说:“我数到十,在这之前你必须捡起来。”然后开始数。如果数到十他还不动,立刻说“去反省”,实施你的惩罚。不要跟他再次讨论这件事,也不要把十从头再数一遍。

惩罚的方法。你已经告诫过孩子,但他仍然做了错事,这时你应该给他惩罚。如果孩子不知道把录音带拉出来后它就没有用了,那么一句简单的责备就足够了。

1.申斥。这是纠正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办法。孩子希望取悦家长,当孩子正在做错事或者做了错事,严肃的责备会很有效。但是,只有偶尔并有必要时用才会奏效。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责备孩子,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慢慢地他再也听不进去了。当你申斥孩子时:

保证他在集中精神听。你弯下身体,或让他坐在椅子上或桌子上,看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要坚定、有信心,话要简短、切中要点,让他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你只有声音坚定,孩子才会认识到像“把衣服捡起来”这样的责备不是玩游戏。

明确指出如果他继续做下去的话后果会如何。

检查他是否听懂了你所说的话。

2.打巴掌。大多数父母主张有时要打孩子巴掌,不少人认为这是对付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但是不能作为惩罚的主要形式。如果你确实是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那就应该偶尔但及时地实施,比如,当孩子正在面临危险而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在他手上拍打一下。只用你的手,只打一下。实在需要的话,它只应该作为最后一招去用。

打孩子在一些国家是禁止的.。即使它不是非法的,最好还是不要打孩子。理由是:

它有危险。通常父母是在生气的时候打孩子,如果你不留意打得太重,就会引起伤害。或者,如果一个轻巴掌不奏效,那么下一次父母就会打得重一些,好让孩子把话听进去,这就会使惩罚失控。

拍打通常没有效果。研究发现,孩子被打得越多,他听进去的就越少。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或不明白他为什么挨打。

它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孕育了攻击性。孩子会认为,你打他是对的,那么他打人也是对的。

3.反省。这是一个简单、不带感情的、有效的办法,它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把他带离气氛恶化的场所。当他有不良行为时,把他带离现场,带到隔离的房间,让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告诉他为什么他要反省。房间必须安全,最好没有令人兴奋的东西。椅子要小一些,使他可以自己爬上去。反省的时间不必很长,以孩子的年龄算,大约1岁1分钟,此时计时器很有用。如果在你同意之前他走了出来,平静地把他送回去,必要时把他按在椅子上,直到时间到为止。如果椅子就在你呆的房间里,不许他讲话。一旦时间到了,抱他一下,把事情忘掉。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罚他反省,否则孩子就得在椅子上呆一整天了。

【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相关文章:

1.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设计

2.爱需要信任情感散文

3.孩子也需要呵护作文

4.爱发脾气的弟弟作文

5.大自然发脾气了的作文

6.孩子都需要关爱教学反思

7.儿童心理:孩子情感脆弱是怎么回事

8.我们需要学会放弃的情感散文

9.教育孩子需要拥有的八种智慧

10.养个孩子上大学至少需要13万

下载word文档
《孩子的情感需要--发脾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