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

《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

2024-04-03 07:53: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niun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

篇1: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母亲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纸船》阅读答案

1、冰心

2、诗中的母亲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层含义:亲人、朋友和祖国。

3、它指代纸船;悲哀指远离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悲哀。

4、⑴ 紧扣诗题,直接写出了纸船的意象。

⑵ 写作者思念之情,难以传递到母亲身边。

⑶ 写纸船借助想象竟然超越茫茫海天的阻隔,最后飞越到母亲的梦里。

5、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感情,也表达了对亲人与祖国的眷恋、挚爱。

6、D(应划为: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作者简介--大事记

19,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8月,赴美国留学。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1929年,6月15日与吴文藻结婚。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生长子宗生(吴平)。诗《我劝你》、《惊爱如同一阵风》先后刊于《北斗》创刊号和第二期。

1932年,33岁,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为全集写了自序。

转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5年,生长女宗远(吴冰)。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1936年,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吴青)。

1938年,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昆明市。

1941年,迁居重庆郊区歌乐山。开始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1946年,到日本东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国。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1957年,《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1958年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年,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8年,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至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1982年,《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1982年《空巢》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5年,发表《关于男人》系列。

1987年11月14日与1988年6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请求》、《我感谢》,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1986年,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万元。此后几年,又数次向福建家乡、安徽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国家级勋章。

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篇2:《纸船》阅读答案冰心

纸船

冰心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阅读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母亲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篇3: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着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母亲”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纸船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二)

1、冰心

2、诗中的“母亲”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层含义:亲人、朋友和祖国

3、“它”指代纸船;“悲哀”指远离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悲哀

4、⑴ 紧扣诗题,直接写出了“纸船”的意象

⑵ 写作者思念之情,难以传递到母亲身边

⑶ 写纸船借助想象竟然超越茫茫海天的阻隔,最后飞越到母亲的梦里

5、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感情,也表达了对亲人与祖国的眷恋、挚爱

6、D(应划为:“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篇4: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是现代诗人冰心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歌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总体基调欢快,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托物育情,赋于纸船特别的含义,寄托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甲】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

【乙】一○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选自《冰心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题目

22.品读材料【甲】,回答以下问题。(5分)

(1)简要分析材料【甲】叠用“一只一只“在表达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

(2)材料【甲】第二节写“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诗人希望纸船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诗人此处不直接点明这个地方?(2分

23.材料【甲】、材料【乙】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3分)

参考答案:

22.5分(1)说明叠船的数量多,更凸显了“我”对母亲的眷恋之情的浓厚和绵长。

评分说明:此题3分,“船多”1分,“浓厚”1分,“绵长”1分,“反复”手法可答可不答,不算得分点。

(2)诗人希望带着自己感情的纸船能够流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在此处不直接点明这个地方,好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

评分说明:此题2分。“母亲的身边”1分,“悬念”1分。

23.3分同:两首诗的主题都表现了对母亲的爱,也表达了对童真的赞美。(1分)

异:材料【甲】表现的主题还有因为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1分)材料【乙】表现的'主题还有对自然的咏叹。(1分)

评分说明:一般来说,冰心诗表现的三大主题是:童真、自然、母爱。对“童真”的呼唤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以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对母爱的歌颂一般包含母亲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母亲的爱。相对来说,材料【甲】侧重表达的是儿女对母亲的想念,而材料【乙】侧重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的爱以及儿女对母亲的眷念。在本题的分析中,不做过细的区分。考生大致答出“童真”、“自然”、“母爱”等主题词即可,不必拘泥于特定词语的使用。

《纸船》赏析: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全诗分三小节。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第三节,写梦境。人们在思念至深时,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冰心在《繁星》、《春水》等诗集中,曾多处写梦,如“梦初醒处,/山下几叠的云衾里,/瞥见了光明的她。”又如;“梦未终——窗外日迟迟,/堂前又遇见伊!”心有灵犀一点通。冰心相信,她想念母亲,母亲也在想念她。她叠的小船儿,定会漂流到母亲的梦里。她只希望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读罢《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而动容呢!

篇5:《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

《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

纸船,冰心的一首诗,属于现代散文诗。语境优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甲】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

【乙】 一○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选自《冰心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22. 品读材料【甲】,回答以下问题。 (5分)

(1)简要分析材料【甲】叠用“一只一只“在表达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

(2)材料【甲】第二节写“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诗人希望纸船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诗人此处不直接点明这个地方?(2分

23.材料【甲】、材料【乙】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3分)

参考答案:

22.5分(1)说明叠船的数量多,更凸显了“我”对母亲的眷恋之情的浓厚和绵长。

评分说明:此题3分,“船多”1分,“浓厚”1分,“绵长”1分,“反复”手法可答可不答,不算得分点。

(2)诗人希望带着自己感情的纸船能够流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在此处不直接点明这个地方,好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

评分说明:此题2分。“母亲的身边”1分,“悬念”1分。

23.3分同:两首诗的主题都表现了对母亲的爱,也表达了对童真的赞美。(1分)

异:材料【甲】表现的主题还有因为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1分)材料【乙】表现的主题还有对自然的咏叹。(1分)

评分说明:一般来说,冰心诗表现的三大主题是:童真、自然、母爱。对“童真”的呼唤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以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对母爱的歌颂一般包含母亲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母亲的爱。相对来说,材料【甲】侧重表达的是儿女对母亲的想念,而材料【乙】侧重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的爱以及儿女对母亲的眷念。在本题的分析中,不做过细的区分。考生大致答出“童真”、“自然”、“母爱”等主题词即可,不必拘泥于特定词语的使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全文 - 冰心

2.冰心《绿的歌》欣赏

3.冰心教子

4.冰心散文 文学家的造就

5.冰心之孙不后悔涂碑

6.冰心的经典名言精选

7.冰心的散文诗

8.冰心的现代诗

9.冰心散文《我做小说 何曾悲观呢》

10.冰心小说《最后的安息》

篇6: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县人。“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在北京参加了学生运动,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的诗构思精巧,音调自然,富有哲理意味,形成了清隽淡远的风格。写于1923年赴美国字途中的《纸船》抒写的是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把它叠成很小的船儿,看似平淡的叙述表述的是心的虔诚。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纸船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说明,从而造成悬念。当然,诗人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第三节变化了叙述角度,写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了一只很小的白船,继而喃喃地告慰母亲“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承接虽有跳跃,但仍显自然,且想象瑰丽奇特。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诗人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卒章显其志”。

泰戈尔,印度的多产作家。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000多首诗,多首歌词。泰戈尔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语言艺术吸引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读不懂泰戈尔诗的人或许有之,但认为泰戈尔的诗歌语言不美的人却从来没有。19,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诗的1~3句写渴望,叙述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诗的4~6句写希望。这里的希望主要是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丽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诗人把天上的小朵白云联想成鼓着风的白帆并下到河里比赛,想象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诗的7~8句写梦幻。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去往哪里呢?诗人并没有点明,但如果回头看看前面的诗句,我们便不难发现,载着梦的纸船的目的地是岸上。

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两首《纸船》虽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表达的情感则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泰戈尔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句和结构凝练多彩,译介到中国后,得到了一大批青年读者的喜爱,以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拿起笔依照着写起类似的吟咏母爱和童心的诗来。冰心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诗人。泰戈尔的`纸船上写着他的名字和住处,“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冰心的纸船风吹浪打,她却执着地希望它飘流到目的地,因为“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两首诗虽表达的情感稍有区别,但相似是鲜明易见的,这足以看出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巨大影响。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篇7:冰心纸船阅读理解

冰心纸船阅读理解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

A、诗的第—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倾诉作了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中抛出的纸船的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追求。

C、诗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泪叠的,纸船这一意象寄托了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D、这首诗托物寄情,构思新颖,使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较长的诗行,舒缓的语调,与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协调。

答案:B

篇8:《纸船》阅读答案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诗人赋予“纸船”以思念和悲哀的句子是哪一句?(即点题句)

2.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

3.说“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却又把“一只一只”小纸船“抛下在海里”,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4.每天“不灰心”地叠船,希望有一只小纸船“能流到要他到的地方去”,这样写有何用意?

5.节由______写转为______写,点明了______。诗人通过______,假设母亲在睡梦中看见了一只小纸船,请母亲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船载着对母亲的______和______的哀伤。

6、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参考答案

1.第三节的后两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

第一节写留纸叠纸船。

第二节写放纸船。

第三节写诗人假设母亲梦中见到纸船。

3.不矛盾。这样写形成了对照,暗示出诗人思念的执着、深切。

4.把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表现得非常强烈执着。

5.实 虚 题旨 想像 挚爱 离别

6.这里的折纸船是情感的一种寄托方式。诗中的纸船象征漂泊无依孤独,象征思念母亲、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的深厚。

如何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寻找解题技巧,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阅读理解题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高中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高中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阅读理解题解题方法

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篇9: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印象

①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多事,有些是过眼云烟,很快消失,有的是热铁烙肤,记忆长存。有的像是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有似无,又非视而不见——童年的许多细碎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思想起来,便历历如回。

②我曾经有过许多纸船,在童年的无三尺浪的檐下的水道航行,是我幼时的雨天时光,特别显得亮丽,让人眷恋。

③那时,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檐下无排水沟,庭院未铺柏油,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屋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却理直气壮地在檐下火车汇成一道水流,水流因雨势而定,或急或缓,或大或小。我们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花色 者,形体 者,气派者,甫经下水即遭 者,各式各样的纸船或列对而出,或千里单骑,或比肩齐步,形形色色,蔚为壮观,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

④这些纸船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的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天里也有笑声,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到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也许那雨下就是十天半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淹死的可能,母亲们的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题目仍然平静和气的为孩子们折船,折成比别的孩子所拥有的还要漂亮的纸插,好让孩子高兴。

⑤童年旧事,历历在目,而今早已年过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脸要求母亲折纸船的年纪,只盼望自己能以母亲的心情,为子女折出一艘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住风雨的,如此,便不致愧对纸船了。

1. 第①段中的“如此的“此”所指的一项是:( )

A过眼云烟B 热铁烙肤 C 飞鸟掠过天空

D 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春花、秋草。

2. 将下列词,填入第③段横线上。

A沉浸 B 怪异 C俨然 D 斑斓

3. 第④段带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

4. 作者从纸船印象中体会到的感情是集中在第 段表达出来的。

5. 那些纸船“特别显得亮丽充实,让人眷恋”的原因是:

6. 第⑤段中加横线的一句话的含义是:

7. “纸船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安排在第 段的开头。

参考答案:

1.D

2. B

3.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的巧思......手.

4.第四段

5.纸船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凝聚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

6.继承母亲爱儿女的感情,教育子女做一个坚强自立的人

7.第二段

篇10:纸船阅读答案

(二)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母亲”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参考答案】

(二)

1、冰心

2、诗中的“母亲”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层含义:亲人、朋友和祖国

3、“它”指代纸船;“悲哀”指远离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悲哀

4、⑴ 紧扣诗题,直接写出了“纸船”的意象

⑵ 写作者思念之情,难以传递到母亲身边

⑶ 写纸船借助想象竟然超越茫茫海天的阻隔,最后飞越到母亲的梦里

5、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感情,也表达了对亲人与祖国的眷恋、挚爱

6、D(应划为:“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篇11: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一)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纸船(二)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纸船》的两位作者各希望船漂流到哪里?

2.《纸船》(二)中最后一句的“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3.《纸船》(一)中“游伴的船”指的是什么?

4.写出两首诗的主题

5.《纸船》(二)中的“纸船”象征着什么?

参考答案

1.《纸船》(一)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异地他乡;

《纸船》(二)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母亲的心中或母亲的梦中。

2.“爱”指的是女儿对母亲的爱;“悲哀”指的是远离母亲和故乡的悲哀。

3.张着白帆的云或小朵的云。

4.(一)抒发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友情,歌颂友谊。

(二)抒发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之情。

5.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篇12:纸船阅读答案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诗人赋予“纸船”以思念和悲哀的句子是哪一句?(即点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第一节写留纸叠纸船。第二节写放纸船。第三节写诗人假设母亲梦中见到纸船。

(3)这里的折纸船是情感的一种寄托方式。诗中的纸船象征漂泊无依、孤独,象征思念母亲、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得无比的深厚。

【《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2.纸船阅读答案

3.冰心《纸船――寄母亲》

4.冰心作品《纸船》原诗及其阅读分析

5.冰心《超人》阅读答案

6.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

7.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

8.母爱无疆——读冰心《纸船》有感

9.冰心的诗作《纸船》教学教案

10.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纸船 冰心》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